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语言发育迟缓与语言障碍的临床干预
    刘雪曼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13-8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71
    摘要290)      PDF (1370KB)(406)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是发病率最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临床干预路径中国模式的早期探索运用了儿童语言发育临床框架和对干预的反应(RTI)的概念,结合我国覆盖全国的儿童保健体系的优势,改良了国际认可的循证三级临床干预路径框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46
    摘要235)      PDF (3768KB)(3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33-2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3
    摘要169)      PDF (674KB)(3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评估与干预
    杨斌让, 陈俏如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2): 1277-128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315
    摘要157)      PDF (734KB)(236)   
    ADHD儿童认知障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执行功能损害,涉及包括前额叶皮层在内的特定脑区域及多层级脑网络异常。执行功能按照功能性分为冷-热两方面:冷执行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于反应抑制、工作记忆以及认知灵活性等;热执行功能损害通常涉及延迟满足、赏罚相关决策、自我调节及情绪调节等。ADHD儿童的执行功能评估应基于可信范式进行文化适应性调整。临床干预不能单一聚焦于冷执行功能,需关注儿童的身体发育以及热执行功能(情绪社会方面)的发展进程,结合其他共病与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动态随访与干预,以达到最佳的长期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3~6岁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的信效度研究
    张显达, 李雪, 廖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22-82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131
    摘要153)      PDF (663KB)(121)   
    目的 对3~6岁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进行信效度检验。 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地区幼儿园1 704名2岁11个月—6岁11个月幼儿,其中男女各852名。采用3~6岁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对幼儿进行测评,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 结果 共回收有效数据1 701份。语法篇包含40个听句选图项目。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34,折半信度为0.795。项目数据整体质量检验,被试及项目Infit、Outfit MNSQ值分别为1.00、0.93及0.99、0.93。被试区分度为1.73,被试信度为0.75。40个项目的Infit MNSQ值均介于0.86和1.2 logits之间,与Rasch模型拟合好。项目难度值在-2.55至1.82 logits之间,被试个体能力值在-2.78至5.0 logits之间。 结论 儿童汉语语言发育评估量表-语法篇信效度良好,可用于对中国3~6岁儿童语法发展水平进行测评,本量表能简便、有效地测量儿童语法发展情况,为中国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婴幼儿早期神经发育评估诊断量表的综述
    黄亨烨, 于广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62-16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27
    摘要133)      PDF (693KB)(77)   
    婴幼儿早期发育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早产儿和高危儿是发生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群体,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改善婴幼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诊断量表进行综述,包括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发育量表、Griffiths精神发育量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的发展史、应用现状及优缺点等,为儿科医生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与盐酸托莫西汀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症状与执行功能的疗效研究
    李焱, 文竹, 邓思宇, 江文庆, 范娟, 杜亚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2): 1291-12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284
    摘要129)      PDF (708KB)(57)   
    目的 比较盐酸哌甲酯缓释片(MPH)与盐酸托莫西汀(ATX)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未曾用药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建议服用药物的64名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分为MPH组与ATX组。在基线、用药4周末、8周末及24周末评估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指标变化。采用斯诺佩量表(SNAP-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症状评估;Stroop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数字广度测试进行执行功能评估。 结果 24周末两组ADHD患儿的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多个核心指标明显改善( P<0.05);两组患儿在基线、4周、8周及24周末的SNAP-Ⅳ量表评分、PSQ因子分、Stroop测验结果、WCST指标及背数的组间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MPH与ATX均能持续改善ADHD的症状,提高执行功能表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远离儿童肥胖
    马冠生, 张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0-1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99
    摘要128)      PDF (628KB)(140)   
    肥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30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持续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行为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饮食行为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与购买、食用频度、食用数量、食用方式、饮食场所等。进食频率与规律就餐、就餐氛围、早餐、西式快餐等就餐行为,饮水、零食等摄取行为均与儿童肥胖相关。不健康饮食行为通过影响能量的摄入导致儿童体重增加和肥胖。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必须共同为儿童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帮助其培养健康饮食行为,远离肥胖,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维生素D与抽动障碍临床相关性分析
    尤海珍, 周一舫, 谢婧, 金志娟, 王广海, 孙克兴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904-907.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524
    摘要127)      PDF (495KB)(90)   
    目的 分析维生素D(VD)与抽动障碍(TD)症状严重程度、临床分型的关系,为TD综合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2020年3—11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专科门诊的225例TD患儿(TD组)和228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TD组儿童分为轻度TD组(≤25分)和中重度TD组(>25分),根据DSM-5临床分型标准,将TD儿童分为一过性抽动障碍(PTD)组、慢性抽动障碍(CTD)组和Tourette综合征(TS)组。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T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结果 TD组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2.18±6.29)ng/ml,(26.14±6.48)ng/ml, t=6.60, P<0.001],VD不足或缺乏比例(89.8%)显著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35, P<0.001)。中重度TD组VD水平低于轻度TD组和对照组( F=23.85, P<0.001)。TD儿童VD水平与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r=-0.215, P=0.001)。TD的三组临床亚型与对照组V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6.93, P<0.001),其中,CTD组VD水平最低,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亚型TD儿童血清VD含量不足或缺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χ2=15.91, P<0.001)。 结论 VD缺乏在TD患儿中比较普遍。TD儿童VD缺乏程度与TD症状严重程度、临床亚型存在一定相关性。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可为TD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的现状与挑战
    柯晓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38-2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13
    摘要127)      PDF (421KB)(20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有效的手段已成为目前的临床共识。本文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中尚存的问题进行回顾与讨论,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家长实施的儿童早期语言干预策略
    郝燕, 赵瑾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18-8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96
    摘要126)      PDF (473KB)(183)   
    儿童早期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过程,在儿童早期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提供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干预非常重要,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开展自然情境下的儿童早期语言干预,培训家长在日常亲子互动中融入语言和交流机会,让儿童在自然真实的学习体验中学习到语言和练习新的技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儿童语言学习和泛化技能的机会,然而,目前国内对此领域的认识有限。本文就家长实施的儿童早期语言干预策略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发育性语言障碍2~3岁儿童Gesell测评结果分析
    吴满红, 邓雪梅, 林华照, 余楚岚, 曾柳苑, 阳芸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95-899.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706
    摘要124)      PDF (587KB)(75)   
    目的 分析2~3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与发育性语言障碍(DLD)的Gesell发育特征,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3月,明确诊断为ASD( n=78)、DLD( n=80)的2~3岁儿童,通过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每个儿童进行发育水平测评,并对两组儿童5个能区发育水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 结果 1)ASD组儿童平均发育商得分均低于DLD组儿童。除大运动能区外,ASD组儿童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间发育水平均低于D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043、6.208、14.219、10.811, P<0.001)。2)语言、个人-社交发育比较:AS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重度、中度障碍为主(48.72%、33.33%),DLD组儿童的语言发育水平以轻度障碍为主(77.5%)。ASD组儿童50%的个人-社交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无1例正常;DLD组儿童的个人-社交发育商68.75%分布在轻度障碍区域,30%处于正常或边缘水平。 结论 除大运动能区外,ASD儿童其余能区平均发育水平均低于DLD儿童。熟悉ASD、DLD儿童的Gesell发育特征,对ASD、DLD儿童的早期识别、康复及教育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家庭养育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
    沈施芳, 邵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65-8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294
    摘要118)      PDF (519KB)(121)   
    语言学习是儿童学习能力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发生在儿童积极参与的社会环境中。语言能力的差异在婴幼儿期开始出现,贯穿并影响人的一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开展针对家庭养育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研究。了解家庭养育对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影响,为从家庭养育角度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促进儿童早期语言最佳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儿童认知能力与学习障碍的关联性研究
    刘姿镃, 徐小雨, 潘宁, 金钰莹, 郭旭宁, 李秀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34-8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427
    摘要118)      PDF (616KB)(80)   
    目的 分析二~五年级小学生认知加工缺陷与不同类型学习障碍的关联性,为其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12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广州市二~五年级1 905名小学生,采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学习障碍儿童,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筛查量表(DCCC)了解其认知特征,采用 χ 2检验、 t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存在书面表达障碍( OR=2.70, 95% CI:1.01~7.18)、注意力障碍( OR=4.44, 95% CI:1.50~13.10)和视知觉障碍( OR=2.93, 95% CI:1.35~6.35)的儿童发生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P<0.05)。注意力障碍儿童发生言语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 OR=9.02, 95% CI:1.82~44.84),视知觉障碍儿童发生非言语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 OR=4.01, 95% CI:1.59~10.10),注意力障碍( OR=6.06, 95% CI:1.88~19.49)和视知觉障碍( OR=4.61, 95% CI:1.76~12.04)同时存在的儿童发生混合型学习障碍的风险更高。 结论 多维度的认知障碍与学习障碍的发生相关,其中注意力障碍儿童更易存在言语型学习障碍,视知觉障碍更易存在非言语型学习障碍,混合型学习障碍则同时与注意力障碍和视知觉障碍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中文版亲子互动-喂养量表的信效度初步研究
    贾妮, 许梦雪, 丁美琦, 严双琴, 章青兰, 王宝珍, 李园园, 关宏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39-8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244
    摘要113)      PDF (667KB)(76)   
    目的 引入并修订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亲子互动-喂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信效度研究。 方法 按照国际测试委员会指南,对原亲子互动-喂养量表进行翻译,形成中文版亲子互动-喂养量表(PCI-FS-C)。2018年6月—2019年1月方便抽样北京、银川、兰州和马鞍山市4所妇幼保健院,招募310例0~12个月母子对,采集婴儿一次完整喂养过程的视频,由经过美国华盛顿大学培训合格获得原版量表评估资质人员进行视频编码评分。抽样6例评估评分者信度;于14~21 d后随机抽样10%评估重测信度;随机抽样41例进行中文版婴儿-学步儿家庭环境观察评估表(IT-HOME-C)效标效度检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区分效度分析。 结果 共获得273例有效样本。总量表、照护者和婴儿量表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0.846、0.805和0.690;总量表、照护者和婴儿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47、0.778和0.480( P<0.01);总量表评分者信度Kendall相关性系数为0.860;PCI-FS-C的总分、照护者和婴儿量表总分与IT-HOME-C总分呈显著性中度正相关( r=0.526、0.506、0.427, 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婴儿年龄与PCI-FS-C量表总分、照护者量表和婴儿量表总分显著相关( b=3.24、2.31、0.92)。 结论 中文版亲子互动-喂养量表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婴儿喂养亲子互动的评估工具。今后可以考虑开展大样本量分层抽样的本土化常模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特点及新生儿早期联合筛查实践
    杨茹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697-7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57
    摘要111)      PDF (736KB)(59)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及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能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甚至导致死亡的遗传性出生缺陷,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断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新生儿筛查是目前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已将SMA和PID中最为严重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和最常见的B细胞缺乏症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纳入新生儿筛查范围。浙江省在国内首次开展对SCID、XLA和SMA三种遗传性疾病的新生儿早期联合筛查实践,极大地提高了筛查效率,使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关口前移,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6~24月龄婴幼儿不同铁和贫血状况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郑娟, 刘杰, 杨文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25-73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13
    摘要111)      PDF (631KB)(67)   
    目的 探讨6~24月龄婴幼儿不同铁和贫血状况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为神经行为发育偏移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的322例6~24月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后,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检查以判定婴幼儿铁营养和贫血状况,采用《0~6岁儿童发育行为评估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估。 结果 本研究中6~24月龄婴幼儿贫血发生率为8.07%,铁缺乏发生率为11.49%。缺铁性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 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6.70(95% CI:-12.84~-0.56)、-6.27(95% CI:-11.87~-0.68)和-6.19(95% CI:-11.91~-0.47);缺铁无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 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1.65(95% CI:-3.19~-0.10)和-2.24(95% CI:-3.86~-0.63);非缺铁性贫血与6~24月龄婴幼儿的大运动、精细动作和适应能力发育存在负相关关系( P<0.05),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1.52(95% CI:-2.92~-0.16)、-1.46(95% CI:-2.70~-0.23)和-1.39(95% CI:-2.68~-0.11)。 结论 铁缺乏、贫血均与6~24月龄婴幼儿的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负相关,可能存在不良影响,需进一步探明其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新生儿营养与儿童早期发展
    刘俐, 魏思萌, 姜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79-8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142
    摘要111)      PDF (603KB)(91)   
    儿童早期发展是从受精卵到8岁儿童体格、心理和社会能力的生长和发育,其发展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其中,新生儿的优质营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生儿期的母乳喂养、新生儿疾病的筛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合理喂养都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将从新生儿营养的角度,全面总结其对儿童早期发展的作用,为更好地优化母婴营养,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天津市5~6岁儿童空腹血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卢晓哲, 李卫芹, 乔毅娟, 张涛, 冷俊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15-71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161
    摘要106)      PDF (551KB)(36)   
    目的 调查天津市5~6岁儿童的空腹血糖(FPG)水平现状,分析儿童空腹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成人慢性病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8年3—6月对天津市除滨海新区外的15个行政区的49所幼儿园的5~6岁儿童进行了横断面调查。调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采集空腹指尖血 2 ml检测FPG,问卷收集儿童的饮食、运动情况以及生活方式。 结果 5 942名5~6岁儿童FPG平均水平为(4.77±0.38)mmol/L,IFG(FPG≥5.6 mmol/L)检出率为0.82%。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童的FPG水平高于女童( β=0.140, P<0.001),居住在市区儿童的FPG水平高于郊区儿童( β=0.126, P<0.001),超重和肥胖儿童FPG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 β=0.059、0.072, P<0.001),白天运动时间<0.5 h/d儿童FPG水平高于白天运动时间≥2 h/d儿童( β=0.03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童( OR=2.245,95% CI:1.204~4.186)、居住地为市区( OR=2.112,95% CI:1.169~3.817)和含糖饮料摄入频次≥3次/周( OR=7.724,95% CI:1.725~34.579)是儿童IFG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开展学龄前儿童空腹血糖早期筛查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成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
    张颖, 王俊峰, 丁艳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912-915.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910
    摘要105)      PDF (530KB)(111)   
    目的 调查和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发现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9 年11月—202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保科语言专科门诊就诊的12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为病例组,2020 年5—7月在闵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就诊的18~48月龄的10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病例组儿童进行发育评估。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和家庭环境因素,包括儿童出生胎龄、生育间隔、生产方式、出生体重、开始独走月龄、主要照顾者、电子屏幕暴露时间、母亲文化程度等。 结果 病例组儿童初诊年龄为(29.2±4.5)月,男童∶女童为2.7∶1。Gesell评估中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和个人社交的DQ值分别为49.9±16.3、73.5±15.4、72.4±18.1、70.2±16.2和60.4±16.4。病例组儿童中,早产儿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χ 2=4.873, P<0.05);开始独走月龄为(14.7±2.4)月,明显晚于对照组的(12.6±2.0)月( t=5.766, P<0.05);其电子屏幕暴露时间为(3.6±1.9) h/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0) h/d( t=10.587, P<0.05)。对照组儿童母亲受教育年限长于病例组患儿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973, P<0.05);两组间分娩方式、主要照顾者和生育间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因语言发育迟缓就诊的儿童不仅语言问题突出,还可能同时伴有其它能区的发育落后。早产、电子屏幕暴露时间长、母亲文化程度低是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可能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2020年中国15省婴幼儿大运动发育进程研究
    潘虹地, 张悦, 李一辰, 牛婷婷, 胡幼芳, 胡艳, 黄燕, 孙全超, 朱玲, 陈卫, 黄永玲, 匡晓妮, 葛菲, 何莉, 张莲勋, 唐瑞霞, 刘云芬, 徐韬, 李志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0): 1053-105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42
    摘要104)      PDF (1743KB)(103)   
    目的 调查我国现阶段婴幼儿大运动发育里程碑在人群的分布,绘制我国婴幼儿大运动发育里程碑曲线图,为开展婴幼儿个体评估与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2月,在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5个城市30个区/县,对 1~36 月龄正常发育儿童的照养人进行婴幼儿发育里程碑指标的横断面调查,获得照养人自我报告的婴幼儿大运动发育里程碑的达到情况,按“头部控制”、“坐”、“翻身”、“爬行”、“站”、“走、跑”、“上肢力量”、“蹲、跳”、“上楼梯”、“单脚使用”10类大运动能力绘制大运动发育里程碑曲线图,并描述各指标的第50百分位月龄。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6月龄正常儿童8 010例,绘制的大运动发育里程碑曲线图显示我国婴幼儿在30个大运动发育指标中的达到情况。其中部分里程碑的中位月龄为:“俯卧抬头90度”3.2月龄,“仰卧翻俯卧”4.6月龄,“独坐稳”6.3月龄,“用手和膝爬”7.6月龄、“独站稳”11.4月龄、“独走稳”13.1月龄、“跑稳”15.8月龄、“单脚独站1秒以上”18.7月龄,“双脚同时离地跳起”20.4月龄。曲线图反映出不同月龄里程碑的达到情况,并提示各里程碑的达到率在一定月龄段迅速增加。如婴儿头部控制能力发展主要集中在6月龄内,3月龄翻身的达到率不足15%,婴幼儿大运动能力转换和熟练发展需要一定时间,其中“独坐稳”和“独站稳”的中位转换时间约为5.1个月,同类指标中从“扶坐”到“独坐稳”约需2.2个月。 结论 大运动发育里程碑曲线图反映了我国婴幼儿30个大运动发育指标的发展轨迹,为我国儿童保健临床评估、早期干预和发展预测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久坐时间及体力活动与儿童超重肥胖的联合关系研究
    曾霞, 黄吉填, 陈亚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20-72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70
    摘要104)      PDF (601KB)(46)   
    目的 探明久坐时间(ST)、体力活动(PA)与儿童超重肥胖的联合关系,为从身体活动角度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3-6月共抽取3 936名广州市7~12岁儿童。采用信效度良好的问卷评估儿童的ST和PA水平,儿童超重肥胖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每天进行课后ST≥2 h/d视为高ST,每天参加中高等强度PA≥60 min/d视为高PA;高、低ST和PA两两交叉分组后形成四组别。 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总体的超重肥胖率为21.5%。低ST高PA、低ST低PA、高ST高PA、高ST低PA四组别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9%,17.8%,23.1%和22.3%。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与低ST高PA组儿童相比较,高ST高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86倍(95% CI:1.078~1.724),高ST低PA组儿童的超重肥胖风险是其1.219倍(95% CI:1.059~1.641)。 结论 ST、PA与儿童超重肥胖间存在联合关系,有关部门从身体活动角度防控儿童超重肥胖时,除了考虑增加儿童中高等强度PA水平,也应多关注减少课后S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效果分析
    倪波, 肖绪武, 孙瑾, 姜琳, 马莉, 胡丹, 刘学梅, 刘晓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924-9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318
    摘要102)      PDF (707KB)(75)   
    目的 研究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对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SAD)的干预效果,为构建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从确诊SAD患儿中随机抽取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 n=30)和治疗组( n=30),对照组进行家长SAD知识的教育,治疗组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和SAD知识教育,每周1~2次,每次40 min。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于干预前、干预7次、14次、21次后进行测评,并记录治疗师个案治疗报告、家庭成员治疗感受。 结果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干预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及焦虑总分均降低( t=2.002、7.300、8.160、12.138、11.676、9.370, P<0.001)。干预前后,治疗组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得分及焦虑总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t=6.758、3.953、3.478、5.471、7.027、6.012, P<0.001)。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4次、21次后,治疗组焦虑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34、7.889, P<0.001)。 结论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可降低学龄前SAD儿童焦虑水平,需达到有效疗程才能显现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国际托育质量评估与监测体系
    黄楹, 童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69-8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276
    摘要102)      PDF (573KB)(78)   
    高质量的托育服务能为儿童、家庭和社会带来持续性的收益。建立完备的托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有助于保障托育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托育机构质量监测系统,也缺少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托育质量评估工具。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托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政府的监管部门、评估内容架构和评估方式等。提示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托育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局质量的系统评估。从政策保障、制度建设、专业评估工具研发等方面着手,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托育质量监管模式,以保障托育机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家庭阅读环境在父母受教育程度与3~4岁儿童词汇水平间的中介作用
    郭芙蓉, 周梅香, 周鹏, 陈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828-83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50
    摘要101)      PDF (640KB)(61)   
    目的 探讨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阅读环境、儿童词汇水平之间的关系,为家庭做好入园语言准备和促进教育起点公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1月从3所城市幼儿园和1所农村幼儿园随机抽取84名3~4岁儿童,采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R)和表达性词汇测验(EVT)调查儿童词汇水平,使用自编问卷调查家庭阅读环境状况,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1)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家庭阅读环境和儿童词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阅读环境、儿童词汇水平两两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P<0.05),其中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后两者的相关性更强( r=0.663, P<0.001)。3)家庭阅读环境在父亲受教育程度与儿童词汇水平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1.59%( χ 2/ df=1.181,RMSEA=0.047,GFI=0.971,AGFI=0.898,TLI=0.985,CFI=0.994);家庭阅读环境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儿童词汇水平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χ 2/ df=1.252,RMSEA=0.055,GFI=0.963,AGFI=0.886,TLI=0.982,CFI=0.9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51%。 结论 家庭阅读环境在父母受教育程度儿童词汇水平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值存在差异。应重视儿童早期词汇发展,优化家庭阅读环境质量;提高父亲参与度,低受教育程度父亲可通过改善家庭阅读环境以促进儿童词汇发展;鼓励低受教育程度母亲在做好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同时,也应提高自身语言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熊华春, 周志恒, 周洋萍, 王军, 朱登纳, 陈精慧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11-71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888
    摘要100)      PDF (622KB)(45)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 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4.083,13.051, 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6.177, 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57, P>0.05)。 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运动功能评估及临床研究进展
    周春明, 陈土容, 陈艺, 曹建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41-7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558
    摘要100)      PDF (526KB)(52)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SMA分型较多,运动功能涉及广泛。目前,针对SMA运动功能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肌肉力量、步行能力、活动能力等,但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综述目前SMA患者常用的运动功能相关评估工具及其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发育性口吃的机制、评估和干预进展
    马丹, 张文丽, 曹玲, 张玲, 曲海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50-75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665
    摘要100)      PDF (644KB)(68)   
    发育性口吃是一种病因至今尚未定论的、以字或音重复、拖长、停顿的语言节奏紊乱为特征的语言障碍,可伴有继发性的相关运动痉挛,口吃儿童可能在3岁时就开始表现出行为、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在年龄较大的口吃儿童中会表现得更明显。因此,需要及时提供干预措施,防止患儿在今后生活中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口吃发病机制和评估方法,并阐述了口吃的和治疗方法,最后展望了口吃的影像学和治疗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婴幼儿脑损伤及其早期评估
    张雨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23-12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0
    摘要98)      PDF (434KB)(173)   
    随着危重新生儿救治存活率的提高,脑损伤高危婴幼儿亦有所增加,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婴幼儿脑损伤并掌握早期识别婴幼儿脑损伤的方法。本文简述了不同类型的婴幼儿脑损伤及其远期发育风险,从临床病史、辅助检查和标准化评估三个方面介绍婴幼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估,以期为实现脑损伤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改善远期发育结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柳, 刘玉山, 吴宁渤, 孙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59-2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02
    摘要97)      PDF (535KB)(111)   
    目的 检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为抑郁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 3、VDBP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组( n=41)、中度组( n=32)、重度组( n=27);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VDBP水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VDB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降低( t=10.625, P<0.05),VDBP水平升高( t=13.158, P<0.05);轻、中、重度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依次降低( F=58.319, P<0.05),VDBP水平依次升高( F=18.805, P<0.05);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与HAMD评分、VDBP呈负相关( r=-0.517、-0.511, P<0.05),血清VDBP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 r=0.498, P<0.05);血清25-(OH)D 3缺乏( OR=1.775)、VDBP高水平( OR=1.519)是影响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较低,VDBP水平较高,25-(OH)D 3与VDBP呈负相关,且均与HAMD评分显著相关,VDBP、25-(OH)D 3可作为判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44例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特征
    梁伟健, 丁忠冰, 李梦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702-705.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325
    摘要96)      PDF (979KB)(41)   
    目的 基于看图说话语言任务,分析上海市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为解决言语不流利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0年11—12月在上海地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各44例为研究对象,以《做家务》主题图片作为测试材料收集语音样本,比较两组儿童在看图说话语言形式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言语流利性特征差异。 结果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得分低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288、-25.665, P<0.05);而异常停顿次数、异常停顿时长、拖延次数、拖延时长与重复次数得分高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891、39.188、28.960、18.393、26.246, P<0.05)。 结论 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在连续语音过程中存在典型的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表现为语速偏慢、异常停顿、异常拖延与异常重复等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国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的验证及全国常模构建
    冯围围, 张彤, 王惠珊, 杨玉凤, 许志飞, 潘晓平, 王广海, 徐韬, 中国婴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常模制定工作协作组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42-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42
    摘要94)      PDF (680KB)(83)   
    目的 验证中国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TSAS)的信度和效度,建立全国常模和界值。 方法 2021年5—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我国7省(直辖市)14市城乡地区的2 816例12~35个月幼儿的看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验证,制定百分位常模( P 5P 15P 50P 85P 95),分别以超过 P 85P 97作为量表总分判断睡眠不良、睡眠异常的界值。 结果 TSA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为0.81,因子结构模型稳定,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了量表总分的年龄百分位常模。量表总分大于40分为睡眠不良,大于45分为睡眠异常。 结论 TSAS具有稳定的信度和效度,构建的全国性常模和界值为量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中的回应性照护
    倪雪菲, 樊利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62-6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049
    摘要93)      PDF (586KB)(88)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进展
    徐玉英, 王雪娜, 李佳, 安子芬, 余立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71-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43
    摘要92)      PDF (551KB)(76)   
    回应性照护对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情绪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干预实践3个方面对国内外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王少雯, 陈静静, 姚玉佳, 魏秀丽, 叶蓓, 方拴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1): 1254-125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22
    摘要92)      PDF (490KB)(103)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临床特征和现状,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性建议。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151例患儿,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测试。分析1~岁组、2~岁组、3~4岁年龄组发育性语言延迟及全面发育迟缓的构成比,分别比较3个年龄组、3岁前后各能区DQ值差异。 结果 1)随年龄增长,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比例逐渐增加,3个年龄组中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占比分别为45.5%、61.2%、95.5%。2)随年龄增长,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能区的DQ值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6.175、17.341、18.516、6.747、4.180, P<0.05)。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区从1~岁→2~岁→3~4岁呈顺序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个人社交能区仅1岁~与3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835, P=0.005)。3) 3岁以上组儿童各能区DQ值显著低于3岁以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521、4.710、4.933、2.919、2.670, P<0.01)。 结论 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就诊的儿童,随就诊年龄增大,非单纯语言问题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患儿更可能符合全面发育迟缓诊断。3岁前是儿童语言发育关键期,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孕前父亲烟草暴露与6岁儿童智力水平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苏慧佳, 纪红蕾, 陈瑶, 陈雅菲, 苗茂华, 袁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1): 1164-11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95
    摘要90)      PDF (656KB)(69)   
    目的 评估孕前父亲烟草暴露对6岁儿童智力的影响,为指导优生优育服务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2年建立的上海闵行出生队列的530对母子,在孕妇建大卡时通过结构式问卷获得了孕前3个月父亲烟草暴露情况,在儿童6岁时利用第四版《儿童韦氏智力测试量表》中文版简版考察儿童智力水平。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孕前父亲烟草暴露对6岁儿童智力水平的影响。 结果 调整协变量后,孕前父亲烟草暴露使儿童总智商下降2.83分(95% CI:-5.51~-0.16),其中孕前父亲吸烟的效应值( OR=3.15,95% CI:-6.32~0.03)略高于孕前父亲二手烟暴露( OR=2.62,95% CI:-5.54~0.30)。孕前父亲吸烟对儿童总智商和知觉推理的影响呈剂量反应关系(趋势检验 P<0.05),父亲每天吸烟5支以上的儿童,总智商下降6.57分(95% CI:-10.88~-2.26),知觉推理下降5.83分(95% CI:-10.61~-1.05)。此外,儿童性别和胎龄与孕前父亲烟草暴露在对儿童智商的影响中表现出显著的交互作用( P<0.05),即父亲烟草暴露对女童、胎龄<39周的儿童的智力影响更强。 结论 本研究发现孕前3个月父亲的烟草暴露与6岁儿童智力水平的下降有关,提示孕前健康指导应加强对备孕期间丈夫控烟的宣传,倡导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起优生优育的责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PPP2R1A基因变异致智力障碍、小头畸形和胼胝体缺如1例并文献复习
    李思秀, 刘平, 邓佳, 陈嘉蕾, 毛丹丹, 胡文广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7): 809-8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909
    摘要90)      PDF (1013KB)(26)   
    目的 总结PPP2R1A基因变异的临床特征,探讨基因表型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2021年7月确诊的PPP2R1A基因变异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岁男性患儿,临床特征为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小头畸形、长脸、四肢肌张力低下和胼胝体缺如。全外显子测序发现PPP2R1A基因R258H新生错义变异。目前无中文文献报道,全球检索到4篇英文文献37例病例。所有变异均为新生错义变异(共17个单核苷酸变异),其中以p.R182W和p.M180T为热点变异。具有至少两个临床表型,共同临床特征为中重度智力障碍(91.2%),发育迟缓(78.9%),肌张力低下(86.8%),轻症为p.F141I、p.T178N/S和p.M180T/V/K/R变异伴巨头畸形,没有痫性发作;重症为p.P179L、p.R182W、p.R183W/Q、p.S219L、p.V220M和p.R258S/H变异伴小头畸形、长脸、痫性发作和胼胝体发育不全。 结论 PPP2R1A基因变异以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合并肌张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巨头或小头畸形伴胼胝体发育不全、面部畸形等。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联研究
    从恩朝, 陈海莹, 王韵, 胡瑶, 杨卫敏, 吴彦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8): 900-9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065
    摘要88)      PDF (519KB)(49)   
    目的 探索青少年焦虑情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4—2018年对河南省新乡市6 195名初高中生进行一般社会资料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11项)评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关联。 结果 共6 194名青少年完成问卷,男性2 586名(41.8%),女性3 608名(58.2%),青少年焦虑情绪在男女性别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χ 2=3.400, P>0.05)。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关爱( OR=0.969,95% CI:0.953~0.984, P<0.001)、母亲鼓励呈负相关( OR=0.974,95% CI:0.953~0.994, P=0.013);青少年焦虑情绪与母亲控制( OR=1.088,95% CI:1.064~1.113, P<0.001)、父亲控制呈正相关( OR=1.042,95% CI:1.019~1.066, P<0.001)。青少年焦虑共病抑郁情绪和母亲控制( OR=1.065,95% CI:1.035~1.096, P<0.001)和父亲控制( OR=1.068,95% CI:1.038~1.099, P<0.001)显著正相关。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中关爱是青少年焦虑的保护因素,控制是青少年焦虑的危险因素,尤其父亲控制是青少年的抑郁共病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脑科学视野下的养育照护
    池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2, 30 (11): 1161-116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999
    摘要88)      PDF (602KB)(98)   
    生命早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脑科学研究证据表明,养育照护环境与儿童大脑结构与功能、心理行为发育有关。在关键期内,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的照护、安全的保障和早期学习的机会为儿童脑发育提供所需的早期环境,促进儿童感觉、知觉、知觉动作、语言、认知、情绪、社会性等都认知能力发展,充分发挥儿童早期发展潜能。为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应开展脑科学指导下的养育照护,创造丰富而适宜的后天养育环境,支持儿童的早期发展尤其是大脑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网络分析的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的结构验证与评价
    张浩, 张海悦, 袁静, 张玉海, 江逊, 尚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5-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79
    摘要88)      PDF (1962KB)(110)   
    目的 运用网络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的结构进行验证与评估,为进一步修订完善量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斯图域模型对768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数据进行网络结构估计, 使用探索性图域分析模型检测量表网络维度结构,采用EGA bootstrap指标评价结构一致性;使用模型拟合指数和信度系数检验量表信效度。 结果 依据网络载荷值和结构一致性结果,网络模型检测出一个34条目7维度的网络结构。与原始量表结构比较,删除了1个条目,“饮食观念限制”和“饮食行为限制”维度部分条目重新聚类,其余维度结构不变。量表网络结构一致性指标全部大于0.75,结构稳定。网络结构的模型拟合度和信度指标优于原始量表结构。 结论 网络分析模型进一步优化了CPCFBS结构,提高了量表稳定性,修订后更适用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的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