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06
    述评
    晚期早产儿临床特点及其管理
    李占魁
    2013, 21(2):  113-115. 
    摘要 ( )   PDF (4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解读
    崔玉涛
    2013, 21(2):  116-117. 
    摘要 ( )   PDF (3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敏是一种异常免疫状况,从食物过敏起步,以牛奶蛋白作为最早的表现形式。及早认识、诊断和治疗牛奶过敏不仅可解除牛奶过敏本身对婴儿的不良影响,而且有益于中止和延缓过敏从皮肤、消化道,发展到上呼吸道,乃至下呼吸道的过敏历程的发展。由于引起牛奶过敏的机制包括IgE介导、非IgE介导、IgE和非IgE混合介导三种免疫机制,很难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特异性IgE检测进行准确诊断。所以,牛奶过敏可以回避试验进行初诊,口服牛奶激发试验作为确诊的方法,具有准确且临床易行的优势。氨基酸配方作为牛奶回避时的营养保证,还可作为严重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肠病并发低蛋白血症或生长缓慢婴儿的首选治疗配方。牛奶过敏一旦被确诊,应回避牛奶至少6个月或至9~12月龄。绝大多数患牛奶过敏的婴幼儿都可耐受深度水解配方粉作为治疗配方。
    科研论著
    1~36月龄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随访研究
    李蓓,冯菁菁,徐秀
    2013, 21(2):  118-121. 
    摘要 ( )   PDF (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1~36月龄早产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发育进程,比较其与同龄足月儿的差异,为实施针对性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出生体重不同,将早产儿分为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组、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组以及对照组,应用美国Viking-Ⅳ诱发电位仪,纵向记录三组儿童在1、3、6、9、12、18、24、36月龄(早产儿按矫正月龄)FVEP主波P2波潜伏期、振幅值。 结果 三组儿童FVEP发育轨迹大致相似,随月龄增长P2潜伏期呈下降趋势,6月龄内下降幅度最大;VLBW组与对照组相比,在1~24月龄均显示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36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W组与对照组相比,仅在1、3、6月龄段显示P2波潜伏期显著延迟。 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婴幼儿的视觉系统发育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尤其对VLBW早产儿的影响更加显著,应加强对这类儿童在学龄前期的视功能状态的随访评估。
    邯郸地区新生儿SLC26A4基因筛查
    要跟东,李守霞,陈丁莉,张小芳,冯海芹,郭丽丽,孙彩霞,杨志明
    2013, 21(2):  122-124.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同时,进行耳聋基因SLC26A4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耳聋基因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本地新生儿1 0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听力筛查,同时采集脐带血。应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对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用Sanger测序法验证阳性样本。 结果 在1 000例新生儿中,通过听力初筛和复筛共有11例(1.1%)未通过。基因筛查共有10例(1.0%)携带杂合突变,9例(0.9%)携带 SLC26A4 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1例(0.1%)携带c.1226G>A杂合突变,此10例新生儿均通过听力筛查。 结论 在新生儿中进行SLC26A4 基因基因筛查,可在早期发现耳聋基因易感位点携带者,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发现可能潜在的耳聋患者。
    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446例临床转归研究
    李玉芬,张立琴,胡晓燕
    2013, 21(2):  125-126. 
    摘要 ( )   PDF (3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患儿转归的研究,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446例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第1次就诊时静脉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浓度为5~20 mU/L、FT4浓度正常的新生儿随访至3~6岁后,评估体格发育情况与甲状腺功能。 结果 1)经3~6年随访,最后确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高TSH血症16例,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429例;2)随访起始与结束时TSH浓度比较,Z值分别为:2.90,5.41,6.45,P值均为<0.01。 结论 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高TSH血症患儿多数可恢复正常,少数应严密随访,以早期确诊及治疗。
    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
    吴少晶,刘文静,张华,曾红,王芸,郑明慈
    2013, 21(2):  127-130.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P53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儿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母亲和新生儿资料,并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和孕周进行分组,分为健康对照组和低出生体重组,其中低出生体重组包括早产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使用多聚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外周血p53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p53codon72、p53PIN3(rs1042522,rs17878362)并比较各自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 结果 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胎儿性别、产妇文化程度、产前检查和居住地有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710、1.055、0.825、-0.676。2)p53 codon72位点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9.182,P=0.001),而 p53PIN3位点的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66,P=0.754)。p53codon72位点Pro/Pro基因型在早产儿组和小于胎龄儿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健康对组,其两组携带Pro/Pro基因型风险与健康对照组的OR值分别为2.317(95%CI:1.290~4.162,P=0.002)、2.805(95%CI:1.599~4.919,P=0.000)。 结论 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p53codon72位点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Pro等位基因可能是低出生体重的遗传易感基因。
    早产儿不同肠外营养策略的临床观察
    王静,刘俐,林小洁,肖谧,邢珊,崔君浩
    2013, 21(2):  131-133. 
    摘要 ( )   PDF (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一定量静脉营养和既往较晚少量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将168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82例。治疗组给予早期定量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给予氨基酸1 g/(kg·d),以后按1 g/(kg·d)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脂肪乳第1天用量1 g/(kg·d),以后按1 g/(kg·d)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对照组按传统肠外营养较晚给予少量营养支持,出生后第3天开始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各0.5 g/(kg·d),以后按0.5 g/(kg·d) 的速度增加,增加至3.5 g/(kg·d)为止。观察早产儿体重变化、住院天数和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资料以及血糖、电解质、血脂、胆红素、胆汁酸和肝肾功等生化检测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体重日增长量明显增多,住院天数减少,宫外生长发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高血糖和低血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总胆红素、胆汁酸和肝功能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定量肠外营养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临床应用较为安全,但尚未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还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0~14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的Meta分析
    石修权,祁永红,曹博玲
    2013, 21(2):  134-136. 
    摘要 ( )   PDF (4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综合评价近20余年来我国0~14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的情况,为预防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和Medline、Google Scholar中1990-2012年发表的、有关中国0~14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合并估计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按照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并做敏感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6篇,总样本量为8 691 760人,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2 166人,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5.92/10万,95%CI:19.33/10万~32.51/10万。亚组分析显示,农村男童意外伤害死亡率(33.29/10万)高于女童(18.20/10万),差异明显。经敏感性分析,结果改变不大。 结论 我国0~14岁农村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农村男童应该是意外伤害预防的重点人群。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丽君,江逊,张玉海,郝元涛,杨显君,王长军,尚磊
    2013, 21(2):  137-140.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对患儿及其家长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PedsQLTM 4.0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对728例2~7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比较RRTI患儿及其家长与健康儿童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分析儿童自答问卷和家长代答问卷生存质量得分的一致性,并对患儿生存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RRTI患儿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同龄健康儿童(P<0.05)。患儿家庭影响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同龄健康儿童家庭相应维度得分(P<0.05),家庭影响各维度得分与患儿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P<0.05)。RRTI儿童自答问卷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及总得分高于家长代答问卷得分(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家长与患儿间的社会关系和家长文化程度与患儿生存质量得分有相关性(P<0.05)。 结论 RRTI对患儿生存质量及其家庭均存在一定危害,家长的社会学特征对患儿的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儿童学习障碍与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的关系
    梁小红,王庆雄,王晓波,彭洁萍,卜瑞莹,刘翠婷
    2013, 21(2):  141-143.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LD)与膳食结构、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改善LD儿童的膳食结构、饮食行为及探讨LD的病因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DSM-IV学习障碍诊断标准对小学三至六年级390名学生进行筛查评定,筛查出LD儿童49名,设对照组5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膳食结构及饮食行为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身高和体重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t=0.056;体重t=0.75,P值均>0.05)。膳食结构方面:常吃粗、杂粮是LD的保护因素(B=-0.549,OR=0.578),而常吃豆类或豆制品是危险因素(B=0.429,OR=1.535);两组学生早餐主要以谷类为主,牛奶或奶制品、鸡蛋或肉类比例不高,食用蔬菜或水果更少。对照组对营养早餐认知水平比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64,P=0.009)。饮食行为方面:少吃零食和合理的选择早餐是LD的保护因素(B=-0.694,OR=0.500;B=-0.328,OR=0.721)。家庭情况方面:家庭月收入多是LD的保护因素(B=-0.753,OR=0.471);LD父母文化程度较对照组低(χ2=20.067,P=0.000)。 结论 两组学生早餐膳食结构不合理,LD者对营养早餐的认知水平较低;合理选择早餐食物品种对改善LD具有意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早餐模式是导致LD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基础科研论著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窒息新生大鼠脑组织Omi/HtrA2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邹礼乐,雷小平,韩艺,梅欣明,余鸿
    2013, 21(2):  144-147. 
    摘要 ( )   PDF (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常压窒息新生大鼠脑组织内Omi/HtrA2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窒息组和EPO干预组(每组n=25)。对照组模拟窒息过程但不缺氧,窒息组和EPO干预组制备新生大鼠常压窒息模型,EPO干预组窒息模型制备后即刻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对照组和窒息组均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6、12、24、48、72 h)取脑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Omi/HtrA2表达。 结果 窒息组脑组织Omi/HtrA2的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EPO干预组同窒息组比较,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和Omi/HtrA2表达均显著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Omi/HtrA2的表达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对窒息脑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谷氨酸受体阻滞剂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阎娜,安丽,王平,郑媛
    2013, 21(2):  148-151. 
    摘要 ( )   PDF (5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谷氨酸受体阻滞剂(GYKI52466)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大鼠脑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方法 体内实验: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组)与GYKI52466干预组(G组)。造模后给药,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异常及超微结构变化。体外实验: 将各组新生大鼠的脑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培养4 d后,N 组给予正常环境培养,H组给予缺氧缺糖环境,G组给予缺氧缺糖环境后添加GYKI52466培养,6 h后比较各组细胞生长状态,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脑细胞凋亡分析。 结果 体内实验:神经行为学观察,G组与H组相比,异常神经行为学有所改善;电镜下观察,H组神经元细胞核结构破坏,核膜破裂、核仁轻度皱缩,而G组结构趋向完整。体外实验:与模型组相比,G组的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数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谷氨酸受体阻滞剂GYKI25466有效的减轻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异常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和病理学改变,抑制神经细胞细胞凋亡,证实GYKI25466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综述与讲座
    NICU面临的伦理问题
    刘敬
    2013, 21(2):  152-154. 
    摘要 ( )   PDF (5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重症监护与抢救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使既往不能存活的危重新生儿得以健康存活或存活时间延长;另一方面,部分得以存活的极危重患儿留下了严重的远期伤残。最终不能存活或存活后遗留严重伤残则不可避免的带来救治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而且,这一问题不但在发达国家,在我国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此外,在医学研究中也存在不可回避的伦理问题。本文对在临床中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原则,如尊重家长的自主权、婴儿最大利益优先原则、无伤害原则、授权与知情权等予以简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甲状腺球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胡晓燕,张立琴
    2013, 21(2):  155-157.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是儿童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是CH的病因之一,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基因突变是引起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的原因。本文对近年来与CH有关的TG基因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索CH产生的分子机制,为与其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提供基本理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关系
    郑敏 综述, 蔡稔 审校
    2013, 21(2):  158-160. 
    摘要 ( )   PDF (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IGF-I)和甲状腺激素都具有促进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两者相互作用,相互调节。IGF-I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IGF-I水平可能与甲状腺癌的恶性度有关。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治疗前血清甲状腺激素和IGF-I 水平较低,有效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和IGF-I均升高,IGF-I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疗效判断的一项观察指标。
    临床研究与分析
    开封市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王珊,潘新娟,余增丽
    2013, 21(2):  161-163. 
    摘要 ( )   PDF (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开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开封市468例出生缺陷儿的产妇为病例组,同一医院随机抽取 646 例于同时期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产妇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因素中,有12个影响因素的发生率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险因素是7个,保护因素5个;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婚前体检(OR=0.65),经常食用鱼虾肉蛋类、牛奶豆类等优质蛋白类食物(OR=0.59)为出生缺陷的保护性因素;而母亲吸烟饮酒(OR=2.02)、母亲致畸因素接触史(OR=1.63)、孕育期用药(OR=4.23)、孕育期接触有害物质(OR=13.26)、居住地有污染源(OR=10.23)等5个因素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结论 母亲吸烟饮酒、母亲致畸因素接触史、孕育期用药、孕育期接触有害物质、居住地有污染源等因素为出生缺陷的主要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血清和尿S-100B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孟淑英
    2013, 21(2):  163-165. 
    摘要 ( )   PDF (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和尿S-100B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判断病情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8例HIE新生儿和25例正常对照儿生后1、3 d和7 d血清和尿S-100B 蛋白,并对HIE患儿在1岁时做了随访观察。 结果 HIE组生后1、3 d和7 d血清和尿S-100B蛋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或<0.01),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一致,即S-100B蛋白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异常组生后1 d和3 d血S-100B和生后3 d和7 d尿S-100B蛋白明显高于预后正常组(P<0.05或<0.01)。以血S-100B>5 μg/L和尿S-100B>3 μg/L作为判断HIE不良预后的界值,生后1 d和3 d血S-100B>5 μg/L判断预后的准确性分别为88.1%和77.3%;生后3 d和7 d尿S-100B>3 μg/L判断预后的准确性分别为 90.5%和85.7%。血和尿S-100B蛋白对判断HIE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IE新生儿生后血清和尿S-100B蛋白升高与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S-100B蛋白对判断新生儿HIE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的影响
    马良,孟令丹,吕攀攀,宋国英,刘芳,曹爱华
    2013, 21(2):  166-168. 
    摘要 ( )   PDF (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扭转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eneral movements,GMs)影响,以在临床上指导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提高神经发育预后。 方法 1)以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入住各协作单位新生儿科并在儿保门诊随诊的285例扭转阶段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n=125),观察对照组(n=160)。2)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科即给予超早期干预,采用对婴儿直接干预和指导家长进行干预相结合的方法。3)比较各组患儿扭转阶段不同GMs结果数量。 结果 早期干预组,正常扭转运动数量明显多于观察对照组,而单调性扭转运动、痉挛-同步性扭转运动数量均明显少于观察对照组。 结论 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单调性扭转运动、痉挛-同步性扭转运动发生率,提高正常扭转运动发生率。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听力异常的诊断价值
    方秀英,张楠楠,冯雪梅,叶红莲,郑晓恬
    2013, 21(2):  168-170. 
    摘要 ( )   PDF (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对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所致的听力异常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了200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经病原学诊断为CMV感染的婴幼儿进行BAEP的测定。 结果 1)Ⅴ波反应阈异常者68例,共122耳,其中轻度异常100耳(占82%),中度异常17耳(占13.9%),重度异常5耳(占4.1%);2)BAEP异常表现:Ⅰ波消失20耳(占16.4%),Ⅲ波潜伏期延长24耳(占19.7%),Ⅲ~Ⅴ峰间潜伏期延长34耳(27.9%),Ⅰ、Ⅲ、Ⅴ波同时消失6耳(占4.9%);3)Ⅴ波反应阈异常患儿中男性有40例(占20%),女性28例(占14%)。Ⅴ波反应阈异常无性别差异;4)≤3月患儿236耳,听反应阈异常者87耳(36.9%);3~5月患儿86耳,异常者16耳(18.6%);>5月患儿78耳,异常者19耳(24.4%)。月龄越小,BAEP异常率越高。 结论 CMV感染患儿应常规行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是否有听力异常及听力异常的程度和性质。
    脑性瘫痪的临床与MRI表现分析
    周陶成,童光磊,张敏,李司南,李红
    2013, 21(2):  170-173.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MRI的表现及其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年龄、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例脑瘫患儿的临床与MRI表现。 结果 184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88.6%,早产和足月儿组MRI异常率分别为95.9%和83.6%。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肌张力低下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脑瘫MRI异常率分别为82.1%、100%、100%、80.6%、80.0%、100%和81.8%。各类型脑瘫的MRI异常表现不同:痉挛性四肢瘫的异常MRI表现广泛、弥漫的两侧脑损伤,痉挛性双瘫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为主(56.7%),不随意运动型多有基底节区病变(75%),共济失调型均有小脑发育不良,偏瘫型多为单侧脑损伤(90%)。不同出生胎龄的MRI特点不同,早产儿脑损伤以PVL多见(71.6%);足月儿脑损伤表现多样性且病变广泛。在不同年龄段中,1岁以内的患儿MRI异常率最高(93.6%),头颅MRI异常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高危因素中MRI异常率较高的依次是:出生低体重、早产、缺氧窒息。 结论 MRI 影像改变与脑瘫类型、胎龄、年龄、高危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王海艳,李丙华
    2013, 21(2):  173-175. 
    摘要 ( )   PDF (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新生儿ABO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的变化,评价胆红素对肾功能造成的影响以及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67例ABO溶血病患儿为观察组,根据胆红素水平分别分为轻、中重度两组。选取同期自然分娩、健康无黄疸的足月儿3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血行直接Coombs试验,并于入院当日黄疸高峰期、黄疸消退期及对照组留取静脉血2~3 mL检测血清Cys C,常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 轻、中重度组黄疸高峰期患儿血清Cys C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黄疸高峰期患儿血清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黄疸高峰期、消退期患儿及中重度组黄疸消退期患儿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血Scr、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高峰期对肾功能有影响,早期检测血清Cystatin C可以及早的反应肾功能损害情况。
    河南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张肖肖,张延炀,郭万申
    2013, 21(2):  176-178. 
    摘要 ( )   PDF (4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5年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1 235例,死亡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6/105,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93∶1;平均每年4-6月及11月-次年1月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时间,病例主要集中在2~15岁儿童(93.58%),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学生 (57.27%)。 结论 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仍处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完善儿童免疫规划,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
    高危儿早期干预临床效果研究
    林文玉,陈钰,热依拉木·玉山江,杜文亮,冯泰山
    2013, 21(2):  179-181. 
    摘要 ( )   PDF (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危儿早期干预措施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8年12月-2010年06月就诊的253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25例)和未干预组(128例),并设立正常儿对照组( 105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 结果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高危儿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后遗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的智能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
    东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调查
    易泉英,钟柏茂,刘建新,石思雄
    2013, 21(2):  181-184.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东莞市出生缺陷的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东莞市各镇区住院分娩的孕龄满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儿556 282例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对监测所得的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4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6.41‰,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为19.32%;2)出生缺陷类型前五位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腭裂、马蹄内翻、神经管畸形;3)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以下特征:孕母年龄≥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双胎(或多胎)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东莞市本地户籍孕母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非东莞市户籍孕母;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远远高于存活围产儿(P值均<0.01)。 结论 东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类型顺位前3位与全国顺位相同;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孕母年龄、户籍、怀孕胎数、围产儿性别、存活状况有相关性;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低,应加强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为重点的三级干预措施,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遏制。
    上海市闵行区206 165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黄俊,刘蒲,李云,王娜,夏红,姜庆五
    2013, 21(2):  184-187. 
    摘要 ( )   PDF (5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常住居民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新生儿出生人口体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1月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中登记建卡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结果 共有206 165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出生体重均数及中位数分别为3 343 g、3 320 g。男女低体重儿比例分别为0.6%、0.9%;巨大儿比例分别为9.0%、5.1%。低体重比例、巨大儿比例、出生体重均数、孕周和母亲怀孕年龄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生年份、孕周、母亲怀孕年龄、分娩方式、户口类型、母亲健康状况均对出生体重均数有影响(P<0.05)。 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众多,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和控制。
    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肺常规通气功能比较
    袁洁,安淑华,高文杰,杜文瑾,史玲爱,孙军峰,李清涛,杨帆,张曼,李权恒
    2013, 21(2):  187-190. 
    摘要 ( )   PDF (5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常规通气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0年5-11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确诊为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80例,分为:1)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33例,平均年龄(7.96±2.12)岁;2)哮喘缓解组(B组)27例,平均年龄(7.97±1.91)岁;3)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组)20例,平均年龄(8.03±2.18)岁;同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D组),平均年龄(8.58±2.11)岁。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指标。 结果 A、B、C三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D组儿童(B、C组除外PEF、FEF50、FEF75),且A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B和C组; 但B、C两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肺常规通气功能检测可以评价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气道阻塞程度,对于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宫内TORCH感染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影响的研究
    王容,凡伟,刘振寰
    2013, 21(2):  190-192.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宫内TORCH感染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胎龄37~42周,脐血或外周血检查TORCH系列抗体一项或多项IgM(+),母亲在产前筛查或产时监测TORCH系列抗体一项或多项同种病原体IgM(+)的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同期检查母亲及新生儿脐血或外周血TORCH感染均为阴性的10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48~72 h、12~14 d、26~28 d测查NBNA评分。 结果 新生儿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弓形虫感染率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最高为1.48%,弓形虫感染率最低为0.12%;各时间段风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弓形虫和疱疹病毒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染组间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感染组,新生儿NBNA评分在三个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内TORCH 感染会影响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发育。
    经验交流
    新生儿疾病筛查现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胡海利,傅苏林,邵子瑜,徐军杨,王学平
    2013, 21(2):  193-195. 
    摘要 ( )   PDF (4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合肥市新生儿未做疾病筛查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后续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城乡分层,以医院为单位整群选取2011年5月1日-7月31日出生新生儿的家长共2 17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未做疾病筛查原因调查。 结果 新生儿疾病未筛查率为14.05%。其中39%的家长主观上愿意进行代谢病筛查,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未做代谢病筛查;61%的家长主观不愿意进行筛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分娩方式、分娩医院类型、宝宝胎龄、新筛知识问卷得分与未做疾病筛查相关联。 结论 目前合肥市新生儿未进行疾病筛查的现象在各级医院均存在,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家长预防保健意识应成为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8例临床分析
    吴军峰,欧琳华,徐志威,张海燕,肖晓冬,潘遂壮
    2013, 21(2):  196-197. 
    摘要 ( )   PDF (2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6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措施。 结果 实验组8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对照组死亡率达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脑损伤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中存活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发生率为100%。 结论 维库溴铵联合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有效、安全的方法,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早期喂服葡萄糖预防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低血糖的效果观察
    徐林梅,陆照娣,陶晓琴
    2013, 21(2):  197-199.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喂服葡萄糖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母亲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出生的40例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出生的40例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即喂10%葡萄糖溶液15~20 mL1次后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哺乳,若血糖值≤2.2 mmol/L者,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喂10%葡萄糖溶液,15~20 mL/次,1次/2 h;观察组新生儿在出生后即喂10%葡萄糖溶液15~20 mL,再进行母乳喂养,然后根据出生后0.5、1.0、2.0、6.0 h血糖值调整葡萄糖溶液的喂养频次。 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h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合理喂养后,两组新生儿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早期动态监测血糖变化,及早合理喂养可有效改善新生儿低血糖状况。
    新生儿气胸20例临床分析
    张雅琴,崔惠英,黄晓妹,胡晓春,张明华
    2013, 21(2):  199-201. 
    摘要 ( )   PDF (4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2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中1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2例分别经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出院,1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新生儿气胸多见于足月儿,且发病率与分娩方式有关,降低择期剖宫产率,提高窒息复苏水平,可防治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手足口病导致脱甲症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肖新才,陈纯,丁鹏 ,王荀 ,甘立勤 ,王鸣
    2013, 21(2):  201-204. 
    摘要 ( )   PDF (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州市手足口病患者脱甲症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以电话调查、家庭随访等的方式调查患者家长,调查内容包括患儿一般情况,手足口病病史以及脱甲症发生情况三个方面。 结果 356名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发现脱甲症患者14例,罹患率3.93%,其中85.71%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者,平均年龄29个月,脱甲发生时间距离手足口病发病期平均30.71 d,平均脱甲为7.35个手指(脚趾)。 结论 广州市儿童手足口病患者愈后存在罹患脱甲症现象,多发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患者,脱甲症是否为手足口病的一种远期并发症有待深入研究。
    2011年桂林市8~10岁儿童尿碘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吴庆洁,兰岚,何艳红,方芳,黄亚铭
    2013, 21(2):  204-206. 
    摘要 ( )   PDF (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监测分析桂林市区及所辖县8~10岁儿童尿碘含量的频数分布,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107-2006收集儿童尿样本进行检测。 结果 1 400份儿童尿碘检测值结果显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50 μg/L的比率为1.29%,<100 μg/L的比率为5.29%,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尿样本中尿碘水平≥200 μg/L的占73.64%(1 031/1 400),市区儿童样本≥200 μg/L的占66.20%(331/500),县城儿童样本中≥200 μg/L的占77.78%(700/900),其中有四个县的儿童样本≥200 μg/L的占86.75%(347/400)。 结论 桂林市8~10岁儿童尿碘样本检测的总体指标已达到国家标准,但县城儿童存在儿童尿碘含量偏高现象。
    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研究
    林林,满丰韬,胡乃宝,刘海霞,贾改珍,王萍玉
    2013, 21(2):  206-209. 
    摘要 ( )   PDF (5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肥胖和环境因素与青少年近视的关联性,为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年龄和性别为匹配因素,177对研究对象进行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睡眠质量指数中位数4±2高于对照组3±3(Z=4.08,P<0.05);肥胖(χ2=0.621)、超重(χ2=1.137)与青少年近视无关(P>0.05);父母近视(χ2=49.150)、躺着看书习惯(χ2=13.561)、趴着书写习惯(χ2=34.301)、眼距书本看书距离(χ2=16.724)、连续看书90 min以上(χ2=13.701)、每日参加户外活动(χ2=13.263)与青少年近视有关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指数分值(OR=1.21)、父母近视情况(OR=3.83)、趴着书写习惯(OR=1.58)、眼距书本看书距离(OR=1.59)是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 结论 睡眠质量差、父母近视、有趴着书写习惯、看书时双眼到书本的距离过近是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刘艳琳,唐素萍,陈燊,董李,华云汉,郭依华,林珊,张忠龙
    2013, 21(2):  210-212. 
    摘要 ( )   PDF (4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和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2年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009年10-12月本院哮喘专科门诊110例6~14岁非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儿童,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照组按照GINA方案常规治疗。通过2年随访,每6个月复查肺功能FEV1%、PEF,每12个月复查IgG4、sIgE、粉尘螨皮肤点刺检测、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 1)治疗24个月实验组肺功能FEV1%、IgG4值、C-ACT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日、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2)治疗24个月实验组粉尘螨皮试等级变化、sIgE、肺功能P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IgG4值在治疗12个月和治疗24个月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结论 实验组在改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日夜间哮喘症状、C-ACT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舌下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中,IgG4值呈逐年显著升高。粉尘螨滴剂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过敏性哮喘儿童的特异性免疫药物。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王晓蕾,孙海滨,陈桃英,郁敏
    2013, 21(2):  213-214. 
    摘要 ( )   PDF (3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分析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0例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细菌学结果以及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30例血培养共检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22株,屎肠球菌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3株,药敏结果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均耐药,对利奈唑胺敏感。MRCNS中表皮葡萄球菌12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人葡萄球菌2株,科氏葡萄球菌2株。治愈22例( 73.3%) ,显效5例(16.7%) ,进步自动出院2例(6.7%), 无效1例(3.3%) ,总有效率90%,血培养转阴率96.7%。治疗过程中5例(16.7%)发生不良反应,2例贫血,2例腹泻( 1例合并粒细胞减少),1例呕吐,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用药,未见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皮疹及听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 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健康教育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儿童哮喘有效控制的研究
    覃花桃,王婉
    2013, 21(2):  215-217. 
    摘要 ( )   PDF (4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提高哮喘患儿采用GINA方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有效控制哮喘的目的。 方法 给初诊患儿及家长(主要父母)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哮喘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疾病自我管理情况、哮喘发病情况),通过6个月健康教育后,与教育前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儿及家长治疗依从性和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哮喘控制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教育前(P<0.05)。 结论 通过多元化健康教育可促进哮喘儿童规范治疗、贯彻GINA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有效控制哮喘。
    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治疗学龄期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汤卫红,管敏昌,江雪娟,王惠庭,戴锦
    2013, 21(2):  217-219. 
    摘要 ( )   PDF (4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功能性腹痛的健康教育干预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纳入标准均符合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罗马Ⅲ诊断标准[1]110 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与发作频率按4分法进行评分( 0~3分代表无、轻、中、重),按门诊奇数和偶数号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给予单纯药物对症治疗,综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综合治疗。治疗3周后再进行症状评分,观察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能缓解,综合干预组能明显提高疗效,与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严重程度评分和发作频率比较,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干预组治疗前后严重程度评分和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1,9.9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严重程度评分和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2.89,P<0.01)。 结论 对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学龄期功能性腹痛患儿进行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治疗极为重要。
    适宜技术
    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及营养学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应用指南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
    2013, 21(2):  220-222. 
    摘要 ( )   PDF (4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指南通过诊断思路图的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 protein allergy,CMPA)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诸多规范性建议。一旦怀疑过敏,就应开始严格回避过敏原。对出现过速发、致命的过敏反应,且阳性的牛奶蛋白特异性IgE的情况,无需进行激发试验即可确诊;否则,应在医生监督下进行对照的(开放或单盲的)口服激发试验,以确诊或排除牛奶蛋白过敏。对母乳喂养儿,母亲应严格避免不含牛奶蛋白的食物;对人工喂养且确诊为CMPA的婴儿,应接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仅个别情况需进食氨基酸配方。对CMPA儿童,每6至12个月应再评估对CMP的耐受情况。
    个案报道
    以假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陈芳,杨作成
    2013, 21(2):  223-224. 
    摘要 ( )   PDF (3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