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1-08-06
    述评
    生命最初1 000天:改变一生,改变未来
    朱宗涵
    2011, 19(8):  681-682. 
    摘要 ( )   PDF (3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加强生命早期营养基因组学与营养遗传学研究
    齐可民
    2011, 19(8):  683-685. 
    摘要 ( )   PDF (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基因组学与营养遗传学是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知识技术研究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者有助于针对群体制定更详细而具体的膳食营养指南;并期望通过基因检测来选择适宜自己的食物,进行个体化的饮食干预及治疗。在胎儿期和儿童期,机体细胞正处于以DNA快速合成为特征的分化、增殖过程中,更易受到干扰而发生改变,因而应加强生命早期营养与内在基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
    微量营养素与儿童健康
    张会丰,王卫平
    2011, 19(8):  686-688. 
    摘要 ( )   PDF (4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量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在临床表现上,微量营养素缺乏往往呈隐性状态,属于亚临床或生化水平缺乏状态,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三大宏量营养素缺乏所形成的营养不良具有明显区别。营养障碍不但影响儿童体格发育,同时也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适宜的微量营养素补充,可使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儿童生长发育潜力得以最大程度实现。目前在我国,亚临床微量营养素缺乏仍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适当添加各类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对保证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科研论著
    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对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的改善作用
    闫淑娟,陈欣欣
    2011, 19(8):  689-691. 
    摘要 ( )   PDF (4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对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朝阳区和大兴区共11个街乡,实施为期5年的流动人口妇幼保健项目。项目终期,在项目点随机抽取部分流动儿童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与基线调查比较。 【结果】 共调查流动儿童1 005名。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看护人对儿童保健服务和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2)流动儿童对保健服务的利用明显改善,建册率、儿童保健覆盖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比基线时明显提高,升幅分别为71.7%、76.2%和87.5%;3)流动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腹泻、咳嗽2周罹患率比基线明显降低。 【结论】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流动儿童看护人保健知识水平、改善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和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
    毕晓娜,衣明纪,冉霓
    2011, 19(8):  692-694. 
    摘要 ( )   PDF (4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山东省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月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计划免疫与健康保健的0~3岁儿童903例,以生后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儿6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抚养人进行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方面的调查。 【结果】 完全母乳喂养婴儿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率为76.6%,开始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的时间、停用时间是生后30.0(30.0)d、9.0(7.0)月,其中生后1周内、1~2周、2~4周、>4周开始添加的儿童分别占1.7%、3.4%、9.3%、85.5%;78.4%婴儿1岁以内停用了维生素D补充剂,1~2岁停用者占16.6%,2~3岁停用者占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家庭收入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和孕期使用微营养素等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OR=0.673,0.706,1.651,1.646)。 【结论】 维生素D补充剂在完全母乳喂养婴儿中的应用普遍,但应用不合理,不符合国内外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指南的要求。年龄、母亲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
    长沙市学龄儿童生长发育的纵向追踪研究及体格偏离趋势分析
    康如彤,钟燕,蒋耀辉
    2011, 19(8):  695-697. 
    摘要 ( )   PDF (4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沙市学龄儿童纵向生长规律和体格偏离趋势,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纵向基础资料。 【方法】 采用纵向追踪方法对889名学龄儿童每年一次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自一年级追踪至六年级。采用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参照标准进行营养状况及身高水平评价,计算其年增长速度及体格偏离检出率的变化情况,比较学龄儿童与全国标准的差距。 【结果】 1)男生身高增长速度平均为5.3~6.2 cm/年,11岁开始加速;女生平均为5.5~7.0 cm/年,9岁开始加速;体重增长速度逐年加大,10岁起增长明显。2)各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均低于全国标准,但随年龄增长差距缩小;8岁前男、女生平均体重低于全国标准,但8岁后赶超。3)随年龄的增长,身材矮小检出率逐年下降, 肥胖、超重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消瘦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长沙市学龄儿童的体格发育遵循基本规律,但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增长幅度。长沙市学龄儿童平均身高低于全国水平,而超重、肥胖儿童快速增加的现象应引起重视。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智力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海河,张玉敏,裘蕾,孔元原,赵娟
    2011, 19(8):  698-700. 
    摘要 ( )   PDF (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程序诊治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智力特点,分析其与疾病本身及治疗因素的关系,为正确评估预后、探索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以7~18岁CH56例为研究对象,用韦氏智力诊断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查,结果与正常人群标准值比较,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H智商与正常人群标准值(10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诊断时T4水平、甲状腺组织发育情况及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r=0.336~0.660,P=0.024~0.000),与治疗年龄呈负相关(r=0.295,P=0.049)。 【结论】 CH智力分布特点与正常人群一致;病情程度及治疗初期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
    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脆性X基因突变研究
    刘贤,陈彦平,周雪,王雪莱,孙蒙,梁爽,武丽杰
    2011, 19(8):  701-703. 
    摘要 ( )   PDF (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优化的PCR体系对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MR-1)片段扩增,分析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FMR-1基因异常突变发生情况。 【方法】 以466例汉族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典型孤独症433名,未分类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33名。取患儿外周血3~5 mL提取DNA,采用优化的PCR体系对466例患儿DNA进行FMR-1基因片段扩增;对于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一步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rm repeat, STR)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结果】 466个ASD患儿中,464个ASD患者(99.57%)DNA样品PCR扩增成功;2个典型孤独症患者(0.43%)DNA样品PCR扩增失败(排除DNA质量和操作问题),推断FMR-1基因发生异常突变。对于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一步采用STR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R产物均小于500 bp,其(CGG)n重复个数属正常突变范围。 【结论】 研究采用优化的PCR体系对FMR-1基因片段扩增,进一步采用STR荧光检测技术准确推断出基因片段中三核苷酸(CGG)重复个数,优化后的PCR体系可适用于大样本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FMR-1基因突变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汉族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FMR-1基因异常突变率为0.43%。
    北京市4社区0~6岁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徐韬,张瑞,梁艺,宫丽敏,王惠珊
    2011, 19(8):  704-706. 
    摘要 ( )   PDF (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0~6岁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现状,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的4个社区,对在社区居住的非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社区居住的京籍0~6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调查内容包括儿童意外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等。 【结果】 流动儿童非致死性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1.9%,常住儿童为1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730)。流动儿童交通伤害、锐器伤、烧烫伤、动物咬伤以及意外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的伤害40.5%发生在家中,26.2%发生在休闲活动场所,33.3%发生在道路或其它公共场所;常住儿童的伤害92.3%都发生在家中。流动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休息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均多于常住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北京市流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高于常住儿童。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由意外伤害所导致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北京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典型相关分析
    李一辰,潘迎
    2011, 19(8):  707-709. 
    摘要 ( )   PDF (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6 40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及皮褶厚度)测量与身体素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 m往返跑、走平衡木及双脚连续跳)的测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选取第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典型相关系数为0.760(P<0.001)。代表身体形态指标的典型变量为身高、胸围、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其中身高的作用最大。代表身体素质指标的典型变量为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及10 m往返跑时间,其中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身高及胸围指标对身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腹部皮褶厚度及体重对身体素质起到负面影响。 【结论】 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指标与身体素质指标存在相关性,身高和立定跳远的作用最大。
    综合医院儿童心理门诊2001-2010年疾病谱构成分析
    肖利军,骆利,张倩,安育林,封志纯
    2011, 19(8):  710-712. 
    摘要 ( )   PDF (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儿童青少年的病种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为临床心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01-2010年间某综合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首诊资料完整者共1 666例,对年度病例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诊断分类,并列出各类别中前5位单病种及其构成比。 【结果】 精神类疾病前5位分别是F32(抑郁发作)170例(占本类病例数17.7%,占总病例数10.2%,下同)、F98(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行为与情绪障碍)123例(12.8%,7.4%)、F31(双相情感障碍)116例(10.8%,7.0%)、F41(其它焦虑障碍)104例(10.8%,6.2%)、F20(精神分裂症)100例(10.4%,6.0%);心理问题前5位依次为抑郁情绪133例(18.9%,8.0%)、焦虑情绪112例(15.9%,6.7%)、家庭关系不良87例(12.4%,5.2%)、厌学81例(11.5%,4.9%)、网络成瘾75例(10.7%,4.5%)。 【结论】 心理门诊量呈上升趋势,16~18岁是重点人群。抑郁、焦虑仍是防治重点,家庭问题解决是减少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的有效路径。
    北方地区儿童超声骨密度值与儿童年龄及季节的关系
    刘莉,郑铮
    2011, 19(8):  713-715. 
    摘要 ( )   PDF (4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方部分地区儿童骨密度现状,探讨儿童骨密度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 【方法】 对2008-2009年度本科5 971名正常儿童骨密度检测值与年龄、性别、季节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方儿童骨密度值呈正态分布,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不同年龄段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青春期前儿童骨密度值与性别无关(P>0.05);而青春期女童骨密度较男童高(P<0.000 1)。学龄组(6~12岁)儿童骨密度值Z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5),其余组四季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婴儿组秋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学龄前组夏季偏低,与冬季差异显著(P均<0.05)。 【结论】 北方地区儿童骨密度值随年龄而增加并受性别影响。青春期儿童应注重钙制品及维生素D的补充。儿童在夏秋季也应根据户外接受日照情况等因素适量添加维生素D。
    基础科研论著
    不同日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谷氨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吕士申,安丽,王平,郑媛
    2011, 19(8):  716-719. 
    摘要 ( )   PDF (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代表不同胎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模型鼠脑组织中谷氨酸(glutamate, Glu)含量变化的时间依从性及干预措施。 【方法】 将128只新生SD大鼠按出生日龄(postnatal age, P)分为P2、P6、P12、P18 4组,每组32只;各组按不同干预措施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对照组(H)、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AMPA)干预组(A)、GYKI52466干预组(G)与空白对照组(N),每组8只。除N组外,各组参照Rice方法建立HIBD标准模型,A、G组于造摸后立即给药。用药6 h后采集标本,检测各组脑组织Glu含量,同时做病理学检查。 【结果】 各日龄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比较,Glu含量与日龄呈负相关(r=0.81,P<0.01),P2组含量最高,与P6、P12、P18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0.2±139.4) μmol/gprot vs (576±13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441.9±114.9) μmol/gprot,(670.2±139.4) μmol/gprot vs(287.0±82.8) μmol/gprot, Q=3.88,9.41,15.80,P<0.05或<0.01]。各日龄组内比较,G组脑组织中Glu含量明显低于A组、H组和N组[(348.6±128.5) μmol/gprot vs(608.6±176.7)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554.2±206.2) μmol/gprot,(348.6±128.5) μmol/gprot vs(463.8±167.1) μmol/gprot,Q=10.72,8.49,4.75,P均<0.01]。病理学改变与Glu含量变化呈一致性。 【结论】 不同日龄新生大鼠脑组织中,Glu的含量具有时间依从性,与日龄呈负相关;HIBD可导致Glu含量明显增加而加重脑损伤;而GYKI52466可显著降低Glu含量,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胎龄越小,效果越明显。故应用GYKI52466早期干预可望有效防治因早产、窒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
    综述与讲座
    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黄田 综述, 李燕晖 审校
    2011, 19(8):  720-72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近年来对于其引起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维生素D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缺乏不仅在儿童期能导致许多骨性及非骨性疾病,而且成人期所患的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及癌症也与之密切相关。故为了足够引起对其缺乏的重视,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保证儿童及成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相关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母乳喂养与儿童心理发展
    衣明纪,毕晓娜 综述
    2011, 19(8):  723-72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的研究应用改进的流行病学方法和现代的实验技术证实了母乳喂养和人乳的应用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的诸多优点,其中母乳喂养是否促进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母乳喂养不但促进儿童认知、适应能力及语言发展,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可能预防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的发生。
    儿童发育迟缓研究进展
    梁爱民
    2011, 19(8):  726-7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发育迟缓为发育性残疾中一类,特指5岁以下儿童采用发育诊断量表评估的发育落后儿童,是小儿神经内科或发育儿科常见的、导致儿童就诊的原因之一,患病率约为1%~3%。病因、流行病学、预后的研究以及干预模式探索对于预防儿童发育性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钰 综述, 尹晓娟 审校
    2011, 19(8):  729-73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因为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引起的缺氧性缺血脑损害,是新生儿时期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重度HIE患儿可造成死亡,部分存活儿可留有癫痫、脑瘫、学习困难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对HIE可能具有潜在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就Epo可能的脑保护作用、脑保护的机制以及Epo应用中的副作用进行综述,以其提高人们对Epo在HIE脑保护作用中的认识。
    临床研究与分析
    新生儿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分析
    王爱萍,陶娜,李杨方,杨汝文,刘荣均,吴玉芹,沈瑾,张焱
    2011, 19(8):  732-73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的骨代谢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3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AGA)、17例足月小于胎龄儿(SGA)、33例早产AGA和6例早产SGA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骨钙素(OC)、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血清钙(Ca2+)、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胆骨化醇[25(OH)D3]浓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足月SGA和早产AGA组血清OC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分别<0.01和<0.05);足月AGA组血清β-CTx浓度低于早产AGA组(P<0.05);早产AGA和SGA组血清Ca2+浓度低于足月AGA组(P均<0.05);早产AGA组血清PTH浓度低于足月AGA和SGA组(P分别<0.01和<0.05);四组血清25(OH)D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足月SGA、早产AGA和SGA与足月AGA相比容易发生代谢性骨病,应加强代谢性骨病的监测,同时还应注意足月AGA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监测。
    150名学龄前儿童佝偻病患病调查及X线与血25(OH)D3水平关系分析
    曲建平,仰曙芬,杨涛,任立红,姚笠,田执梁,王玮,张雪莲
    2011, 19(8):  734-73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及X线与血25(OH)D3水平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在省绥化市5所幼儿园和2所学前班儿童中随机抽取150名进行体检、病史采集、采血化验、拍左腕骨正位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50名儿童中佝偻病患儿52例,患病率为34.6%。患病率与性别及年龄无关。佝偻病患儿中15例出现X改变,其平均血清25(OH)D3水平与无X线改变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学龄前儿童佝偻病仍存在,但均为轻度患者;在所调查的150名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情况;血清中25(OH)D3水平越低越可能出现X线骨骼改变。
    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心理卫生现况调查及早期干预
    殷青云,黄友旗,李含秋,叶小宏,党亚梅,张双春,程道猛,徐莉萍
    2011, 19(8):  737-73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3~7岁气质类型和儿童心理卫生现况,对发现的可疑及阳性病例进行适当干预和随访。 【方法】 以8所幼儿园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儿童气质问卷和儿童心理障碍症状筛查表,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研究,可疑和确诊病例转介儿童精神专科治疗,并进行一年随访。 【结果】 本研究群体的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儿童心理障碍的总时点患病率为3.83%,其中以情绪障碍、发育障碍和行为问题为主;对可疑和阳性病例进行了追踪或综合性干预,一年随访结果显示接受干预的个体明显改善。 【结论】 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类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应早期发现和专业治疗。
    合肥市七区2008-2009年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彭美琳,郝加虎,苏普玉,丁家兰,徐晓荣
    2011, 19(8):  740-74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2008-2009年合肥市七区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血铅防治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08-2009年选取合肥市七个地区3 394例0~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铅;同时,开展儿童血铅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合肥市0~6岁男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7.06±23.30) μg/L,女童血铅平均水平为(45.09±23.30) μg/L。1~岁组、2~岁组男童血铅平均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0~岁组、1~岁组、2~岁组女童血铅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除包河区和高新区外,其余各区及全市2009年血铅水平均较2008年显著降低,且2009年全市儿童铅中毒率较2008年显著降低;父亲从事铅相关职业、住所距主干道≤30 m、户外活动时间>3 h、进食前不洗手等成为影响儿童血铅水平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目前合肥市的儿童血铅水平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铅中毒危害的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刘雅静,贾美香,何亚萍,王秀云,项征,崔文红,李雪玲,刘建华,冀伟龙
    2011, 19(8):  743-74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分析其分布规律,初探铅暴露对3~7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4-6月对顺义区5所幼儿园1 307名3~7岁在园儿童采集手指末梢血测定血铅水平,同时采用Achenbach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进行行为问题评估。按照检测的血铅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铅组(≥100 μg/L)和低血铅组(<100 μg/L)。男童CBCL总粗分≥42分,女童≥45分即判定为有行为问题。 【结果】 北京市顺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对数均值为3.328±2.765,血铅值≥100 μg/L占总测查人数的1.22%,血铅值≥200 μg/L占0.15%。高血铅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6.47%,低血铅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85%。高血铅组CBCL粗分及行为问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血铅组在攻击因子、多动因子、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5),女童高血铅组违纪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低血铅组(P<0.001)。 【结论】 高血铅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较血铅值<100 μg/L儿童多,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降低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的危害。
    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与恒牙龋患病关系的调查分析
    王冬梅,王萍,梁焕友,吴坚
    2011, 19(8):  746-74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牙龈炎与恒牙龋的相关关系,为儿童牙龈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广州市12~13岁儿童1 115人。检查方法和标准参考1997年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牙龈炎检查六颗指数牙,龋病检查全口恒牙,分别采用牙龈指数(GI)和DMFT记录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牙龈炎与恒牙龋病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72.65%,中、重度牙龈炎患病率分别为28.16%和5.83%。恒牙龋患病率为25.83%,其中未充填龋占龋齿的7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充填龋是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较高,有未充填龋存在的儿童是广州市儿童牙龈炎重点防治人群。
    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俞杰,吴惠芳,赵建美,徐美玉,周辉,李海英
    2011, 19(8):  749-75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 随访92例学龄期哮喘患儿,应用自编的一般状况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其行为问题状况。并以相同数量及性别的同年龄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进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调查。 【结果】 50例学龄期哮喘男生中,22例(44.0%)存在行为问题,其中 19例(38.0%)存在违纪行为,15例(30.00%)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42例学龄期哮喘女生中,17例(40.48%)存在行为问题,其中15例(35.71%)存在神经症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生(P均<0.05),而违纪行为和对照组女生无差异(χ2=0.454,P均>0.5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加重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患儿年龄、发病持续时间、年平均发作次数、年平均发作天数、总复发次数、体重与年龄比、静脉使用激素的天数及静脉使用激素的总量。减轻学龄期哮喘患儿行为问题的因素有:首次发病年龄、患儿坚持学习与应学习时间比例及一天平均户外活动时间。 【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均存在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与血矿物质元素水平分析
    周长虹,杨红蕾,匡桂芳,傅平
    2011, 19(8):  751-75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孤独症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血矿物质元素水平。 【方法】 对实验组的67名孤独症儿童和对照组的52名儿童的抚养人进行儿童饮食行为的问卷调查,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锌、铁、钙、镁、铜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偏食问题比正常儿童更严重, 尤其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接受新食物方面的饮食问题上更为突出,血清锌、铁、钙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结论】 饮食行为问题和矿物质元素缺乏问题在孤独症儿童中更为突出,临床医生应指导抚养者进行相应的行为矫正及膳食结构的调整。
    横县地中海贫血1991-2010年筛查回顾分析
    白鹰,陆世民,蒙天生,颜秀梅
    2011, 19(8):  753-75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广西横县地中海贫血发生率,筛查携带者及探讨有效预防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措施。 【方法】 采用新生儿脐带血进行HbBart's含量测定,筛查α地贫;满周岁后再进行HbA2测定,筛查β地贫。 【结果】 1990-1992年,对横县1 108例新生儿筛查,α地贫发生率15.16%(α2 5.14%,α1 8.57%,HbH病0.36%,HbBart's水肿儿1.08%)。满周岁后再筛查,β地贫发生率5.18%(轻型4.42%,重型0.15%,β复合α 0.61%)其他异常Hb 0.61%,这些基线数值提示横县为地中海贫血高发病区。1991-2010年对全部住院分娩新生儿进行α地贫检测,共筛查30 834例,还扩展到婚前(孕前)检查对象,将可能生育重度地贫患儿的早孕妇女,转介到有资质的省级医院进行产前诊断,使得重度α地贫水肿胎儿发生率从基线调查资料的1.08%,下降到2010年的0.07%,重型β发生率从基线调查资料的0.15%下降到2010年的0.07%。 【结论】 脐带血HbBart's含量测定筛查α地贫,并在1岁时联合使用HbA2测定筛查β地贫, 配合婚前(孕前)检查筛查β地贫并转介高风险孕妇做产前诊断,方法简单实用易推广,可有效防控中、重症地贫患儿出生。
    大丰市城区5 345例3~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施卫东,孙冬芹
    2011, 19(8):  756-75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大丰市城区3~6岁在园儿童视力发育状况,为制定本地区儿童眼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大丰市城区全部10所幼儿园的5 345例3~6岁在园儿童为对象,使用美国伟伦公司的Suresight自动筛查验光仪快速检查双眼屈光状态,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转诊常模标准[1]进行结果判定。 【结果】 男女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66,P>0.05),3~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视力筛查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31,P<0.05),远视、近视、散光三种异常视力在各年龄组的分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5)。 【结论】 对学龄前儿童应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实施眼保健并对早期发生异常的儿童进行及早干预;预防和保护青少年视力,应从学龄前儿童抓起。
    经验交流
    多胞胎学龄前儿童潜能发展教育效果评价
    程淮,陈永香,张婕,王秀云,陈宁,籍孝诚
    2011, 19(8):  758-76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2002年出生的河北籍缴氏五胞胎兄妹进行教育实验研究,以考察学龄前潜能发展教育对多胞胎幼儿发展的作用。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对五胞胎施以“评估-指导-发展”循环互动模式为基础的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并对其发展进行阶段性评估,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历经31个月的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五胞胎的智能发展水平由入园时(4.1岁)的平均智能发育商96.6提高到了6岁时的115,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干预效果显著。五胞胎6.3岁时的瑞文智商平均达124.6,其中有两人(一男一女)的智商达到130以上。 【结论】 五胞胎接受个性化潜能发展教育的结果验证了已有的研究发现,即以评估儿童各领域能力发展为基础的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早期教育模式。
    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现状调查
    张胜冰,周卫国,潘建芳
    2011, 19(8):  761-76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儿童保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方法】 采用自拟《浦东新区社区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情况调查表》,对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全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儿童保健门诊44家,共有儿保人员95名,其中男性1名,女性94名;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9.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76人,占80%;医师职称67人,占70.53%,护理职称18人,占18.95%,其他及无职称10人,占10.72%;专职54人,占56.84%;2009年全区平均门诊量5 395人次,已连续2年增幅超10%;人员配备完全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占7.37%,不符合37家,占84.09%。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重视儿保门诊的规范化建设,给予与门诊量相适应的人员配置,加强继续教育和科研能力培育,提高儿童保健综合服务能力。
    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唐爱萍,杜继鹏
    2011, 19(8):  763-76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 【方法】 对辖区内所有托幼园所5 620名幼儿龋齿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3~6岁幼儿患龋率为27.7%,其中男童患龋率为26.9%,女童为28.2%,患龋率无性别差异;>5~6岁年龄组患龋率最高,为49.56%,各年龄组间患龋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龋齿要从幼儿抓起,预防儿童龋齿要从乳牙抓起,降低幼儿患龋率有待家长及幼师的配合和努力。
    西安市某校6~11岁儿童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
    赵振怀,何珊,赵翊迪
    2011, 19(8):  765-76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某校6~11岁1 216名儿童口腔健康全面检查,针对影响其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治措施。 【方法】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的要求,对6~11岁学龄儿童刷牙状况、软垢、乳、恒牙龋进行检查分析。 【结果】 1 216名儿童中,刷牙率为61.32%,不刷牙的有14.44%,软垢检出率为75.28%;乳牙龋均为1.90,患龋率为76.56%,6~8岁为乳牙龋均高发年龄;恒牙龋均为0.23,患龋率为15.78%,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 【结论】 1 216名儿童普遍存在“二多三差”,既软垢区段均检出率多,乳牙龋齿多,口腔卫生整体水平差,刷牙效果差和自我口腔防护意识差,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口腔卫生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中效果分析
    耿恩辉
    2011, 19(8):  766-76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婴幼儿不良反应、婴幼儿家长投诉及满意度情况。 【结果】 干预组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减少了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婴幼儿家长的投诉,提高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结论】 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增加家长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健康教育
    陕西省部分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
    周婧雅,刘芬,李涛,任珊珊,鞠丽荣
    2011, 19(8):  769-7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陕西省部分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方法】 于2007-2010年间开展包括“母子系统保健项目”,采用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开展基线和终末两次横断面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结局、看护人保健认知与行为指标进行比较,对项目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儿童生长迟缓率在项目干预后下降至少50%,由6.9%降低到3.4%(P<0.01);儿童贫血检出率、近两周疑似肺炎患病率与近两周腹泻率均未有明显降低(P>0.05);看护人保健认知及儿童就医行为在项目后有明显改善,两种疾病患病后就诊率在干预后均提高到85%以上。 【结论】 项目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及保健水平,但儿童的贫血问题依然严峻,腹泻、疑似肺炎患病率降低不明显,需进一步结合地方突出问题,细化各种干预措施,加大干预强度。
    适宜技术
    信息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
    裘蕾,丁辉,张玉敏,孔元原,杨海河,潘迎
    2011, 19(8):  772-77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以提高新筛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方法】 在北京市妇幼信息网络的基础上搭建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网,开发设计以汉信码为基础的“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 【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从新筛标本采集、递送、实验室检验,到可疑病例召回、确诊、治疗、随访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具备良好的辅助管理功能和公众查询功能。 【结论】 将信息技术引入新筛领域有其必要性和优势,新筛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优化新筛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个案报道
    新生儿枫糖尿病1例
    黄秋妹,游爱萍
    2011, 19(8):  775-77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