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6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8-12-10
    述评
    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指导
    李晓南
    2018, 26(12):  1277-127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645
    摘要 ( )   PDF (5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肥胖
    郭锡熔
    2018, 26(12):  1280-128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647
    摘要 ( )   PDF (5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D(VD)缺乏和儿童肥胖已成为两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们对VD骨外效应的逐渐认识,VD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VD缺乏与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存在相关性;肥胖人群血清V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且孕期母体VD缺乏与子代体重超重密切相关;对肥胖人群进行VD的补充治疗有助于降低体重指数,但VD与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仍不明确,且相关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就VD缺乏与儿童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科研论著
    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模式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吴海军, 谭志军, 梁英, 江逊, 徐通, 张昊, 袁静, 尚磊
    2018, 26(12):  1284-128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93
    摘要 ( )   PDF (6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模式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7月,运用自编的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学龄前儿童日常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探索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模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活动模式与儿童超重/肥胖间的相关性。结果 因子分析抽取了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特长培养模式、托幼机构集体活动模式和家庭户外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35.4%。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特长培养模式因子得分≥P75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比因子得分<P25高(OR=2.633,95%CI:1.066~6.504);家庭户外模式因子得分≥P75时,超重/肥胖的风险比因子得分<P25低(OR=0.747,95%CI:0.387~0.984)。结论 特长培养模式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家庭户外活动模式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   与不同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凯赛尔·帕力塔
    2018, 26(12):  1289-1292.  DOI: 10.11852/zgetbjzz2017-1376
    摘要 ( )   PDF (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状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新疆籍学生集中的5所学校全体1 464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这五所小学各随机抽取1 582名汉族学生,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指标、血液指标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小学生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瘦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3、3.726、16.604、3.126、8.561、5.496、7.439、9.154、4.017,P<0.01);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方面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7、-8.19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民族、BMI、腰围、三酰甘油、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学生的脂肪细胞因子、不同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相关性存在不同,也存在民族差异性。
    超重肥胖少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周心禾, 郑文文, 张杭, 郑超
    2018, 26(12):  1293-129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082
    摘要 ( )   PDF (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临床干预及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的385名3~18岁的儿童、青少年(对照183人、超重116人和肥胖86人)纳入本研究,比较其临床资料。结果 对照、超重、肥胖三组间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TSH)浓度逐渐升高,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HOMA稳态模型(HOMA-IR、HOMA-β)均逐步增高(P<0.05)。且在超重肥胖人群中,有15.30%的儿童、青少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根据TSH浓度分组后,高TSH组肥胖率显著升高(P<0.01)。随着TSH的升高,ALT、谷氨酰转肽酶(GGT)、TG呈升高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呈下降趋势(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TSH并不独立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结论 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人群中会出现如肝酶、血脂、尿酸升高等代谢异常,同时在肥胖少儿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异常,TSH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TSH升高可能是肥胖出现后产生的适应性改变。
    基于16SrDNA测序的肥胖儿童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吴亚, 方圆圆, 陈彦辉, 杨琍琦, 王建青
    2018, 26(12):  1297-130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011
    摘要 ( )   PDF (17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16SrDNA测序研究肥胖儿童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变化特点,为后期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选取肥胖儿童及正常体重儿童共59例,收集粪便,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的方法检测儿童肠道菌群组成。结果 肥胖组儿童和正常体重组儿童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布规律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是儿童肠道微生物群落中最丰富的菌群。其中疣微菌门数量在正常体重组显著高于肥胖组儿童。在属水平,发现多尔氏菌数量在肥胖组儿童肠道内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儿童,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数量在正常体重组儿童显著高于肥胖组儿童。结论 肠道菌群分布规律和数量的改变与肥胖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FABP2基因G54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肥胖相关性研究
    胡丹, 李虹霞, 贺容
    2018, 26(12):  1301-130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19
    摘要 ( )   PDF (4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相关性,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2月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地区8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肥胖组,按照1∶1配对选取8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的FABP2基因G54A多态性,检测两组的血生化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FABP2基因G54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肪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TG)、瘦素、皮质醇、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脂联素(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FABP2基因G54A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4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儿童血清TG(OR=1.528,95%CI:1.221~4.007)、瘦素(leptin)(OR=1.694,95%CI:1.381~4.214)、皮质醇水平升高(OR=1.664,95%CI:1.360~4.815)、等位基因A增加(OR=1.773,95%CI:1.468~5.598),APN的水平降低(OR=0.728,95%CI:0.517~0.839)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中等位基因A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上海市浦东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梁融, 杨伶俐, 杨慧林, 李晓华, 王婷雪
    2018, 26(12):  1304-1307.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831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年3-4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托幼机构3 789名儿童采用问卷自填与研究者测量结合方式,进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3 789名儿童中超重有528人,占13.9%;肥胖575人,占15.2%。经单因素χ2检验以及多项Logisitc多因素分析发现,高出生体重、父亲BMI高、父亲职业为职员、父亲受教育程度高、家长自认为儿童体型偏胖、儿童胃口好、经常边吃边看电子产品、荤菜摄入过多、进餐速度<15 min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BMI正常组儿童进一步深化比较发现,BMI百分位数介于P50~P85儿童具备的高危因素与超重肥胖儿童高度重合。结论 控制儿童肥胖发生不仅是管理儿童,更多是改变家长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父亲教养儿童程度。为有效预防儿童超重肥胖发生,可重点干预BMI百分位数介于P50~P85的正常儿童。
    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的心理社会特征研究
    徐剡, 杨媛媛
    2018, 26(12):  1308-131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646
    摘要 ( )   PDF (5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患儿的心理社会行为问题和家庭功能, 分析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家庭为导向的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接受系统治疗并资料齐全的56例JRA患儿及其监护者为研究对象,5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和Feetham 家庭功能量表对患儿及健康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患儿心理问题及家庭功能并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 结果 JRA患儿的内向性因子、外向性因子和行为异常问题得分均较正常儿童偏高,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偏高,社会能力和学校表现普遍差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家庭比较,JRA患儿的FFFS三个分量表得分(1.30±0.79,1.21±0.68,2.20±1.10)均明显高于一般正常家庭(0.98±0.32,0.79±0.31,0.93±0.37),总d分(1.60±0.67)明显高于一般正常家庭(0.9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的功能、结构和经济状况对患儿行为问题均有明显影响。 结论 JRA患儿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家庭功能与患儿的诊疗又相互影响,需要有针对性的、以家庭为导向的干预,促进JRA患儿的健康恢复。
    2015年山东省6~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
    刘熠华, 傅茂笋, 王鲁, 韩李臻
    2018, 26(12):  1312-131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343
    摘要 ( )   PDF (12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山东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况,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2015年山东省中小学生体检数据,共纳入9 583 576名6~18岁儿童青少年。利用国内外四种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标准分析山东省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性别、年龄、城乡分布特征,并比较国内标准与国外标准间的一致程度。结果 基于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标准)、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IOTF标准)、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推荐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筛查标准,山东省6~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5%、16.6%、13.9%和17.6%,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7.2%、11.4%、10.8%。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在6~11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超重肥胖检出率呈平稳上升趋势,12~18岁年龄组呈迅速下降趋势。中国标准与其他三种国际标准之间一致性较好,加权Kappa值分别为0.82(中国标准vs.CDC标准)、0.70(中国标准vs.IOTF标准)和0.83(中国标准vs.WHO标准)。结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引起全社会的重点关注。
    基础科研论著
    饲料中丙酸和丁酸对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王源源, 范秀琴, 姚红阳, 昌雪莲, 樊超男, 李苹, 齐可民
    2018, 26(12):  1317-132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785
    摘要 ( )   PDF (9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源性短链脂肪酸对高脂诱导的肥胖小鼠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4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成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以及分别添加丙酸和丁酸的高脂饲料喂养4个月。喂养过程结束后,心脏采血,取性腺周围脂肪、肩胛骨下脂肪和肝脏。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浓度,观察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检测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二酯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肉碱脂酰转移酶(cpt)及解偶联蛋白1(ucp1)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饲料喂养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体重、血浆TG和TCH水平、肝脏脂肪聚集均显著增加(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则抑制了小鼠体重的增加和肝脏脂滴聚集,同时降低了血浆TG和TCH水平(P<0.05)。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检测显示,与正常饲料组小鼠相比,高脂饲料组小鼠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tg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而dgat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高脂饲料中添加丙酸和丁酸提升了性腺周围脂肪组织和肝脏中agtl、hsl、cpt1c基因mRNA的表达,而抑制了dgat2的表达(P<0.05)。肩胛骨下脂肪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几乎未受到饲料丙酸和丁酸添加的影响(P>0.05)。结论 丙酸和丁酸可能通过促进脂肪分解和氧化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体重增加发挥抑制作用。
    高脂饮食肥胖大鼠胰岛细胞凋亡与Mcl-1表达及意义
    王思思, 王莉, 易晓青, 李丹, 肖延风
    2018, 26(12):  1322-132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648
    摘要 ( )   PDF (13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研究肥胖大鼠胰岛细胞中线粒体途径抗凋亡蛋白髓样细胞白血病因子-1(Mcl-1)表达情况及其与β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探究肥胖大鼠胰岛细胞损伤可能的机制。方法 SPF级3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 。在高脂喂养8、16、20、24周末筛选出符合肥胖标准的大鼠设为肥胖组,普通饲料组设为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微观结构改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岛组织中Mcl-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中Mcl-1的mRNA表达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两组大鼠的胰岛细胞凋亡率。结果 1)高脂喂养20周,肥胖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电镜结果显示,16周末肥胖组大鼠胰岛β细胞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凋亡样改变,且随时间推移有所加重;3)高脂喂养20周,肥胖组大鼠抗凋亡相关蛋白Mcl-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4)RT-PCR结果显示, 高脂喂养16周,抗凋亡相关蛋白Mcl-1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5)高脂喂养20周,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肥胖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6)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率与血清FFA水平呈正相关(r=0.536,P<0.01),与Mcl-1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76,P<0.01)。结论 高脂饮食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异常, 线粒体途径抗凋亡蛋白Mcl-1表达降低,胰岛细胞凋亡率与Mcl-1表达呈负相关。提示肥胖大鼠存在胰岛β细胞损伤,其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综述与讲座
    生物钟与肥胖
    郁珽, 李晓南
    2018, 26(12):  1327-133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170
    摘要 ( )   PDF (7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钟调控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呈现周期为24 h的昼夜节律。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昼夜节律的破坏与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生物钟可能通过影响各种内分泌激素及脂肪因子的分泌节律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及能量稳态。深入研究生物钟与肥胖的相互作用可能为肥胖的防治,尤其是儿童期肥胖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研究
    王璐璐, 张倩
    2018, 26(12):  1332-133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168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体成分测量常用的两组分模型和多组分模型为基础,讨论了密度法、人体测量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 射线吸收法、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磁共振成像等体成分主要测量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探讨了在儿童青少年体成分测量中的应用以及测量的影响因素。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合理喂养
    霍言言综述, 陈津津审校
    2018, 26(12):  1336-133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549
    摘要 ( )   PDF (6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婴幼儿期生长迟缓、发育落后、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合理喂养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关系着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并利于远期健康。本文将结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管理相关指南,就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合理喂养问题作适当详述,细化相关喂养建议,促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获得与同孕周胎儿相似的体质结构,满足生长发育需要,提高生存质量,促进远期健康。
    荟萃分析
    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肥胖关联性的系统评价
    常锐霞, 梁芳, 芦永斌
    2018, 26(12):  1340-134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964
    摘要 ( )   PDF (216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BW)与儿童肥胖的关联性,为儿童肥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数据库(PubMed,Elsevier和中国知网)检索BW与儿童肥胖发病相关的文献,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BW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32篇研究,共包括548 348名研究对象。与BW参照组(2 500~4 000 g)相比,高出生体重(≥4 000 g)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OR=1.77, 95%CI:1.66~1.89)。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着BW的增加,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也逐渐增加,且BW每增加100 g,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大约增加1.1%。当BW达到3 575 g时,与儿童发生肥胖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46,OR=1.08,95%CI:1.00~1.17)。且当BW>3 575 g时,儿童肥胖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结论 BW与儿童肥胖发生风险存在明显的J型剂量反应关系,且当儿童BW超过3 575 g时,儿童肥胖的风险明显增加。
    临床研究与分析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分析
    武国保
    2018, 26(12):  1346-134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46
    摘要 ( )   PDF (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为有效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3-4月在乌鲁木齐市20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8 242名中学生进行睡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并分析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睡眠质量得分为(4.97±2.48)分;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28.44%,男生(26.36%)低于女生(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P<0.01)。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8.18±1.16)h/d,睡眠不足的检出率为48.24%。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47%,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乡村,初中高于高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11.21、44.36,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性别、年龄、睡眠时间与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睡眠时间与BMI呈现负相关关系,年龄与BMI呈现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男生睡眠时间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23, 95%CI:1.04~1.47,P=0.02),未发现睡眠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统计学关联,亦未发现女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问题与超重肥胖存在关联。结论 中学生睡眠时间与BMI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男生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调查分析
    沈丽娜, 柏品清, 傅灵菲, 陈波, 胡卉, 沈惠平
    2018, 26(12):  1350-135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911
    摘要 ( )   PDF (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2015年9-11月对浦东新区609名中小学开展询问调查、体格检查及生物样品采集。结果 浦东新区学龄儿童总体超重率为13.96%,肥胖率为11.28%,男生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P<0.05);总体高血压检出率为21.84%;总体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为0.66%,糖尿病检出率为0.16%,空腹血糖的平均值为(5.0±0.5)mmol/L;总体血脂异常检出率5.25%,其中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率分别为3.12%、2.46%、0.16%、2.63%。结论 浦东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须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
    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现状及生活行为方式分析
    芦丹, 郭红侠, 刘玉红, 张崛, 刘晓培, 王金飞
    2018, 26(12):  1354-1357.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124
    摘要 ( )   PDF (5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及生活行为方式现状并分析相关性,为开展学生肥胖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4-9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昌平区8所小学1 260名学龄儿童,使用“北京市昌平区学龄儿童生活行为方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结果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5.08%,其中农村(15.33%)高于城镇(1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男生(17.51%)显著高于女生(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去7 d内食西式快餐>3 d(OR=2.66,95%CI:1.43~4.95)、进餐速度较快(OR=1.73,95%CI:1.23~2.42)、每天至少活动60 min<3 d(OR=1.74,95%CI:1.20~2.51)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3 d(OR=1.49,95%CI:1.03~2.15)是学龄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昌平区学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且与常食西式快餐、进餐速度较快和缺乏体育锻炼的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应从合理膳食、身体活动及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防控肥胖。
    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变化及体格相关指标关系分析
    蒋炜, 陈玲, 伏幼娟, 李希翎, 张晓媚, 吕荷云, 叶梅, 吴虹, 童梅玲
    2018, 26(12):  1358-136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74
    摘要 ( )   PDF (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的现状及其与体格相关指标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南京市4 300名3~6岁儿童的腰围、臀围指标,计算腰臀比并对体格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童腰围、臀围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平均腰围:男童49.4~54.5 cm,女童47.5~53.2 cm;平均臀围:男童53.3~62.5 cm,女童53.0~60.9 cm;平均腰臀比:男童0.87~0.96 cm,女童0.87~0.90 cm。儿童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在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腰围和臀围分别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与身高、臀围呈负相关。结论 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腰围、臀围、腰臀比与其体重、身高及BMI有关。
    西安城区2~6岁儿童夏季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
    尤嘉, 田慧珍, 曹春红, 陈焱, 何玉莹, 郑晶晶
    2018, 26(12):  1361-136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548
    摘要 ( )   PDF (6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西安城区2~6岁儿童夏季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加强人们对晚发性维生素D(VD)缺乏和不足的重视。方法 以西安城区2017年7-9月在西安市妇幼保健院入托体检的615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由家长填写自编问卷。对所有儿童进行内科检查并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美国AB公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API4000)进行血清VD检测,收回问卷471份。结果 615名儿童血清VD水平为(32.81±7.93) ng/ml,VD异常率(VD缺乏和不足的总发生率)为38.9%(239/615),高于中国南方城市(χ2=14.65,P<0.001),而与加拿大多伦多和中国北方城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2.45, P>0.05);VD缺乏率低于美国南卡罗莱纳(χ2=14.2,P<0.001)。不同VD水平组(缺乏组,不足组,充足组和理想组)比较,各组户外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4,P=0.503),理想组的VD补充频次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 西安城区2~6岁儿童夏季血清VD处于正常低水平,VD缺乏和不足率较高,合理的户外活动和VD补充有益于儿童健康生长。
    早产儿生后早期母乳营养成分变化分析
    郑倩, 龙伟, 张琳, 王淮燕
    2018, 26(12):  1364-136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106
    摘要 ( )   PDF (13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早产儿生后早期母乳各大营养成分变化的特点,初步探讨提供早产儿个性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 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70人的母乳140份,用MIRIS母乳分析仪检测母乳中宏量营养成分及能量,比较不同早产儿性别、乳母年龄和不同分娩方式初乳和过渡乳母乳营养成分的差异及随着出生天数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 1)早产母乳中初乳蛋白质含量大于过渡乳(P<0.01);初乳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低于过渡乳(P<0.05)。2)≤ 30周早产初乳蛋白质含量最高,与30+1~33+6周组和≥3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0周早产初乳能量显著低于30+1~33+6周(P<0.05),而脂肪、碳水化合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胎龄的三组过渡乳中蛋白质、脂肪、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碳水化合物分别为(6.28±0.57)、(6.61±0.43)、(6.36±0.81) g/100 ml,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母乳营养成分含量在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线性拟合后发现母乳中蛋白质在生后持续下降,其折点天数在第11天,同时,线性拟合发现脂肪、糖类和能量含量呈增长趋势,脂肪变化的折点在出生后第9天,而糖类以及能量在出生14 d内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结论 早产初乳、过渡乳营养成分差异显著,母乳营养成分含量与孕母生育年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出生体重无相关性。早产儿早期蛋白质累计缺乏以及蛋白质/热卡比例较低,且早产母亲母乳成分的个体差异较大,应该对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和热卡密度进行“目标性”强化,对母乳添加剂添加需进一步研究。
    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
    郑兴荣, 马国燕, 张水平
    2018, 26(12):  1369-137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94
    摘要 ( )   PDF (6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以对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健康指导方案。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西安市2015年1月-7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身长)、头围、坐高、胸围和腰围,按年龄分21个调查组调查,共调查25 997人。结果 各项指标年龄越小增长速度越快,其中1月~3岁各年龄组间身高增长差异相对较大,3~7岁各年龄组间体重、胸围变化范围相对较大。男女各年龄组各指标在城区、郊区、郊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3月的体重、15月以上的身高、1~5月的头围、3~7岁各年龄组胸围和腰围。除5.5岁组女童外,体重、身高、坐高男女各年龄组均高于九市调查结果,头围、胸围和腰围略低于九市调查结果。男女各年龄组儿童身高、体重指标与WHO指标比较,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Z值均高于WHO标准,Z值在0.40~1.19之间。结论 西安市1月~7岁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城郊仍存在差异;体格发育水平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也高于WHO公布的标准。
    血浆25-羟维生素D水平和儿童中枢性性早熟相关性研究
    周敬静, 张倩, 凌昱
    2018, 26(12):  1373-137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45
    摘要 ( )   PDF (5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中枢性性早熟(CPP)组儿童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区间分布,分析CPP儿童性激素与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5年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82例CPP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儿童20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分析检测血浆25(OH)D水平,并将25(OH)D水平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峰值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PP组儿童25(OH)D水平比对照组低[(55.7±16.9)nmol/L vs.(66.5±20.1)n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 P<0.05),25(OH)D水平与LH/FSH峰值比存在负相关关系(r=-0.74,P<0.05);两组25(OH)D水平构成不同,维生素D缺乏区间CPP占比(39.7%)高于对照组(22.2%),维生素D充足区间CPP占比(16.3%)低于对照组(33.3%)。结论 CPP儿童青春期提前骨骼生长发育快,维生素D需求量大,在儿童性早熟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维生素D重视,定期监测25(OH)D水平,补充维生素D。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疗效研究
    申夏惠, 曹爱华, 李沙沙, 钱静
    2018, 26(12):  1375-137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007
    摘要 ( )   PDF (7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影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分析综合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3月选取18~35个月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61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语言发育正常儿童55例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31人,对照组30人。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家庭语言指导。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筛查评估,由家长现场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家庭语言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父母亲生育年龄、住址、喂养方式、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带养人与儿童互动时间以及每天接触电子产品时间与儿童语言问题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带养人每天与孩子互动时间越长(2~4 h/d OR=0.542, 95%CI:0.352~0.866;≥4 h/d OR=0.211,95%CI:0.105~0.402)、母亲文化程度越高(高中 OR=0.685, 95%CI: 0.495~0.947; 大学及以上OR=0.468, 95%CI:0.157~0.785)和母乳喂养(OR=0.702, 95%CI:0.538~0.886)是语言发育迟缓的保护因素,接触电子产品≥1 h/d(OR=3.582,95%CI:2.314~5.761)则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训练3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言A、B及总量表分数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语言发育与家庭语言环境密切相关,综合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更佳。
    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儿身高及肺通气功能变化临床观察研究
    吴华杰, 石曌玲, 李静娴, 吴世瑜, 李聪聪, 孙新
    2018, 26(12):  1380-138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301
    摘要 ( )   PDF (6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中度哮喘未控制与良好控制患儿肺通气功能、呼气一氧化氮及身高的变化,为临床指导规范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符合中度哮喘儿童,分为2组,未控制组(50例,间断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良好控制组(50例,规律使用ICS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同时选取50例非哮喘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与良好控制组进行FEV1、PEF和FeNO检测,同时对三组患儿进行身高检测。结果 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未控制组FEV1、PEF缓解程度明显低于良好控制组(P<0.05),而且未控制组FeNO下降不明显,且高于良好控制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良好控制组患儿身高与对照组儿童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未控制组患儿身高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儿童身高(P<0.05)。结论 不规律用药导致哮喘控制不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及通气功能障碍,同时也是影响儿童身高的重要因素。
    经验交流
    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性研究
    甄宏, 戴艺, 杜武杰, 邓寅业, 李柳青, 温志红
    2018, 26(12):  1384-138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140
    摘要 ( )   PDF (4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与患儿血清维生素A、D、E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采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个月~15岁儿童资料,选取171例RRTI儿童为RRTI组,156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和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3水平。比较RRTI组和正常对照组维生素A、D3、E水平的差异。结果 RRTI组平均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30±0.06)mg/L,维生素D3水平为(72.41±25.59)nmol/L,维生素E水平为(8.90±2.32)mg/L,均低于正常组的(0.39±0.07)mg/L、(84.84±29.96)nmol/L和(9.72±2.6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生素A、D3缺乏率和不足率、维生素E的不足率在RRTI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维生素A水平低(<0.3 mg/L)(OR=19.225,95%CI:9.136~40.453)和维生素D3缺乏(<50 nmol/L)(OR=2.891,95%CI:1.186~7.044)使得儿童患RRTI的风险增高。结论 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的亚临床水平缺乏可能与儿童RRTI相关,及时给予补充有助于儿童RRTI的防治。
    补锌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周雄飞, 郑君
    2018, 26(12):  1387-139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44
    摘要 ( )   PDF (6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口服补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RE)儿童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集82例RE患儿,随机分为补锌组42例,基础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补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葡萄糖酸锌20 mg/d,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儿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锌、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并与同期102例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RE患儿血锌、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RE患儿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 (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血锌、IgG、IgA、IgM、C3、C4和IL-2水平明显增高 (P<0.05),TNF-α和IL-8明显降低(P<0.05)。与基础治疗组比,补锌组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RE患儿缺乏微量元素锌,伴随IgG、IgA、IgM、C3、C4降低,促炎因子增高,抑炎因子降低。补充锌可提高RE患儿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IL-2,降低TNF-α和IL-8,缩短肠炎症状持续时间。
    健康教育
    初中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信行现况及学校影响因素研究
    谭雪庆, 余小鸣, 王宇晴, 石琰琴, 张庭浩, 王嘉
    2018, 26(12):  1391-139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63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初中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况的调查,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问卷以无记名自填方式对北京、重庆、黑龙江、湖北四地29所学校2 65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知识总平均分(9.54±1.866)分,知晓率为81.1%;97.2%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营养与食品安全教育十分重要;73.6%的初中生坚持每天吃早餐,12.9%的初中生过去一周中每天都喝含糖饮料,31.1%的学生在购买食品时没有查看食品包装的习惯;多因素分析发现,接受学校健康教育的初中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更高。结论 初中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和行为亟待改善,而学校健康教育将是改善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有效途径。
    个案报道
    46,XX,SRY(-)无性腺新生儿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张楠, 王莹, 何学佳, 毕玫荣
    2018, 26(12):  1394-139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23
    摘要 ( )   PDF (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