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20
    专家笔谈
    喂养困难与饮食行为问题
    徐海青,戴琼
    2019, 27(3):  233-23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2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喂养涉及儿童、喂养者及喂养环境三者之间交错的复杂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喂养困难与饮食行为问题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为妇幼保健机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和制定喂养困难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科研论著
    基于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的再评价
    张昊,杨显君,江逊,袁静,徐通,尚磊
    2019, 27(3):  236-24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04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采用多维项目反应理论(MIRT)理论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进一步的条目评估,探索MIRT理论在医学量表编制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编制出更加完善精简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为我国儿童饮食行为评价和相关研究提供基本工具。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2017年6月以西安市城、郊3~6岁儿童“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测试结果为基础,采用MIRT下的条目区分度、难度和猜测系数对各条目进行评价和筛选,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信度系数、重测信度系数以及因子分析等对修订后的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再检验,并与原量表进行对比。结果 依据MIRT下的条目区分度、难度和维度载荷共删除3个条目,并调整了1个条目的维度归属。修订的量表同质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4,Guttman分半信度系数为0.81,重测信度系数为0.73,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0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范拟合指数(NFI)=0.86,非范拟合指数(NNFI)=0.92,比较拟合指数(CFI)=0.93,均方根残差(RMSR)=0.04。不同体重分集在过饱响应、食物响应、挑食、不良进食习惯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订后量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各类指标中大部分都优于原量表。结论 MIRT理论下的条目筛选方法可进一步调高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使量表更加精简,新修订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更适合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评估和研究。
    精准化干预对武汉市1~4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效果评价
    熊祯,王仕琼,张传杰,李瑞珍
    2019, 27(3):  241-24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83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精准化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将初筛具有饮食行为问题的70名1~4岁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病因治疗、营养支持、进食技能、行为疗法等精准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指导;3个月后评估两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喂养行为问题及儿童体格发育指标,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和抚养人喂养行为问题及儿童体重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手段对两组儿童身高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精准化干预改善儿童饮食行为和抚养人喂养行为,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相关性研究
    袁静,杨显君,张昊,徐通,于莉莉,江逊,尚磊
    2019, 27(3):  244-247.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40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为学龄前期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使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PEBQ)对912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家庭人口学特征、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得到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相关变量和典型结构,组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RU1-V1=0.703,P<0.001;CRU2-V2=0.342,P<0.001),能够解释原始变量变异的比例分别为16.5%、32.3%和11.3%、20.0%。第一对典型结构主要体现了年龄较大儿童家庭的喂养行为中,责任喂养、限制喂养、监督喂养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正相关和体重担忧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型结构则主要体现了受教育程度和月总收入较低家庭的喂养行为中,逼迫喂养与儿童外因性进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照护人的喂养行为会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486名3~6岁儿童体重指数与饮食行为的相关分析
    梁巧,肖延风,张美真,李若春,李荟
    2019, 27(3):  248-25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92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杨静,王丹,吴萍萍,咸亚静,林素兰
    2019, 27(3):  251-25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6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饮食行为问题的关系,为提出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7所幼儿园1 070名3~6岁儿童,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筛查评估问卷》(IMFeD)及《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调查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养育环境。 结果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5.89%;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与无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家庭养育环境各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及家庭养育环境总分均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506,-7.395,-9.393,-9.348,-9.773,-12.618,-13.633,P<0.000 1);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养育环境中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预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及环境气氛为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P<0.01)。 结论 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家庭养育环境与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密切相关,应积极改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以预防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
    0~6月龄小于胎龄儿能量蛋白质摄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周凌霖,杨琴,张萱,程茜
    2019, 27(3):  255-257.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7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小于胎龄儿(SGA)6月龄前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情况,为SGA的早期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146人构成连续随访队列,其中SGA 63人,适于胎龄儿(AGA)83人,分别在3月龄、6月龄(早产儿为矫正胎龄后的3月龄、6月龄)对其进行体重、身长和头围的测量以及膳食调查。结果 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87.70±15.82)kCal/(kg·d)]大于6月龄[(80.40±14.48)kCal/(kg·d)],差异有统计学(F=11.260,P=0.001),但均低于推荐摄入量90 kCal/(kg·d);SGA组3月龄每日能量摄入量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333,P=0.740),6月龄大于AGA组(LSD-t=3.672、P<0.001)。SGA组3月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小于6月龄[(10.65±2.94)g/d vs.(12.81±3.15)g/d,F=36.770,P<0.001],均高于推荐摄入量9 g/d;SGA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3月龄小于AGA组(LSP-t=-2.023,P=0.045)、6月龄与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072,P=0.943)。结论 SGA维持正常的体格生长需要较高的蛋白质,而不需要高于推荐值的能量。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研究
    葛伟,王海莲,邵鸿家,许瑞英
    2019, 27(3):  258-26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7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改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成年身高及相关因素分析
    许慧洁,叶进,袁雪晶,曹建梅,李辉,张俞
    2019, 27(3):  262-26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58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改善成年身高(FAH)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单独应用GnRHa治疗,并已达或接近FAH的ICPP女童生长发育资料。结果 经GnRHa治疗(22.50±5.48)月,并随访(58.00±7.44)月,26例ICPP女童FAH为(161.50±4.41)cm,较治疗开始时预测成年身高(157.23±5.51)cm显著增高(P<0.01),身高净获(4.27±4.05)cm。治疗前、治疗终止时患儿体重指数(BMI)为(16.32±1.67)kg/m2、(17.39±2.41)kg/m2,达到FAH时BMI为(19.95±2.21)kg/m2,均在与年龄相应的±1s范围。26例ICPP女童月经来潮年龄(12.5±0.7)岁。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初潮年龄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停药时骨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GnRHa对改善ICPP女童FAH有显著疗效,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停药时骨龄及初潮年龄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1 143例0~24月龄生长状况分析
    田园,陈菲,张媛媛,章春草,沈云琳,陈豪,陈一欢,于广军
    2019, 27(3):  265-26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60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和分析NICU出院早产儿0~24月龄生长状况,为开展早产儿生长监测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NICU住院、出院后在本院早产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早产儿体格随访数据,了解不同性别、出生胎龄早产儿0~24月龄身长和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共纳入早产儿1 143例,构成以极早和早期早产儿占比最多,两者合计占36.8%,中期早产儿占29.6%,晚期早产儿占33.6%。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2.2±2.4)周,男、女童出生胎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8,P=0.562)。校正0月龄时,各组早产儿平均身高、体重超过足月儿;校正足月后整体追赶生长良好,但身高、体重始终低于足月儿均值;各组早产儿的追赶生长趋势,以早期早产男童组最不理想。 结论 NICU出院早产儿可实现良好追赶生长,需重点关注早期早产男童;对早产儿开展出院后系统管理有助于适宜追赶。
    综述
    母乳喂养困难、离乳原因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
    凌聪,张静
    2019, 27(3):  269-27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67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母乳喂养困难、离乳原因、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以总结母乳喂养困难、提前离乳的原因。方法 计算机检索护理学及医疗相关文献累计索引(CINAHL)、PubMed、Embase、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母乳喂养困难、离乳原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分析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在母乳喂养过程中尤其是产后最初的几周会遇到很多困难,导致母亲停止(纯)母乳喂养的原因多种多样,影响母乳喂养的可能因素很多,但有些因素仍存在争议。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对母乳喂养行为的改变机制阐述仍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
    婴幼儿时期Prader-Willi syndrome喂养困难的研究进展
    廉文君,段培,梁瑞星,牛冬鹤,陆相朋,郑宏
    2019, 27(3):  273-27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3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由于印记基因缺陷所导致的遗传病,该病伴有中枢性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进行性肥胖等问题。喂养困难所导致的营养问题是PWS患儿婴幼儿时期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对PWS患儿婴幼儿时期产生喂养困难的原因及改善喂养的方法进行了综述,提示PWS患儿染色体片段缺失所造成的功能异常和患儿体内饥饿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导致喂养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鼻内输注催产素、皮下注射生长激素结合口运动练习,鼻饲胃管等喂养方法可以改善婴幼儿时期PWS患儿的喂养状况,提高营养状况。
    婴幼儿喂养困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纪文静,梁爱民
    2019, 27(3):  277-28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6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喂养困难在儿童保健门诊中非常普遍,病因包括多种方面,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干预流程,对严重喂养困难儿童,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诊治。本文综述了婴幼儿喂养困难的概念、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分类,并阐述了目前儿童喂养困难的诊断和评估现状,以及治疗和预后等,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宫内生长受限影响认知发育的机制研究进展
    刘文晶,袁兆红
    2019, 27(3):  281-28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67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是指由于遗传或环境因素,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未达到其生长潜能。IUGR不仅与围生期窒息、低体温、低血糖等疾病相关,也可影响远期的神经系统发育,造成认知发育障碍、行为问题等。本文从胎儿循坏再分配、大脑容量及结构、大脑代谢、表观遗传四个方面综述了IUGR可能损害认知发育的机制,为揭示和干预IUGR导致的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小于胎龄儿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
    谢华,杨凡
    2019, 27(3):  285-28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6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小于胎龄儿(SGA)在活产婴儿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作为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SGA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近期及远期健康影响均较大。通过对新生儿出生队列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较为完善的SGA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关于SGA的病因学研究也日渐深入,主要涉及母体、胎盘、胎儿三方面。因此,本文主要从SGA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因学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临床研究与分析
    儿童睑板腺囊肿与血清维生素水平及饮食习惯相关性研究
    章哲环,贾琰,杨晨皓
    2019, 27(3):  289-29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8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病原因与血清维生素水平及饮食习惯相关性研究,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避免不良预后。方法 2016-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就诊的患儿中,随机选择睑板腺囊肿术前患儿共108例为病例组,斜视或倒睫术前患儿共4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抽血检验其血清维生素A、B1、C、D、E的水平,采取独立两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两组儿童高热量食物摄入比例、主食零食摄入偏好、荤素摄入偏好、是否偏食,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0.64±0.14)μmol/L,对照组为(0.70±0.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病例组囊肿多发的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较单发的患儿偏低(P=0.006)。病例组的血清维生素B1、C、D、E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高热量食物摄入比例、主食零食摄入偏好、荤素摄入偏好以及是否偏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饮食习惯差异均不是儿童睑板腺囊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维生素A水平与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病有关,尤其是囊肿多发患儿。
    纯母乳喂养小婴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研究
    刘影,宋晓红,潘建平,施姣,李敏,罗丹,肖琳
    2019, 27(3):  292-29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35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出生28~42 d出现佝偻病临床表现的纯母乳喂养儿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与其母亲血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4月-2017年10月来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年龄为28~42 d、并且表现有佝偻病早期症状和(或)体征的119例纯母乳喂养儿及其母亲静脉血25-羟维生素D[25-(OH)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9例母亲血25-(OH)D>30 ng/ml者15例(12.61%),≤30 ng/ml者104例(87.39%);孕期平均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的母亲19例,血25-(OH)D中位数为28.8 ng/ml,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 U母亲100例,血25-(OH)D中位数为16.1 ng/ml,两组血25-(OH)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9例婴儿中补充和未补充维生素D组的婴儿血25-(OH)D中位数分别为20.0 ng/ml和9.5 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血25-(OH)D与其母亲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婴儿血25-(OH)D水平(>20 ng/ml和≤20 ng/ml)与其出现佝偻病的症状、体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儿及其母亲维生素D整体处于不足水平,两者之间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婴儿血25-(OH)D>20 ng/ml并没有降低其发生营养性佝偻病的风险。建议母亲孕期应积极补充维生素D,同时提倡从新生儿一出生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预防婴儿早期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
    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水平现况研究
    赵艳,胡幼芳,秦振英,杨梓,秦锐
    2019, 27(3):  296-30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28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水平,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出生情况和不同地区季节的儿童骨密度状况,为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3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0~5岁儿童5 289名,其中男童2 786名,女童2 50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儿童一般健康状况并对调查儿童胫骨中段的骨密度进行测定。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江苏省0~5岁儿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14.6%;0~6月,6~11月,12~23月,24~35 月,36~47月,48~59月,60~月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44.9%、21.9%、14.3%、10.0%、9.0%、9.1%、1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次研究男童、女童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14.8%、1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早产儿骨密度不足检出率(20.9%)比足月儿(1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调整年龄和性别混杂因素后,早产儿超声骨密度SOS值比足月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低出生体重儿的超声骨密度SOS值比正常体重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调整年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和出生体重,南京地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儿童的超声骨密度SOS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江苏省0~5岁儿童普遍存在骨密度不足的情况,1岁以内尤其是0~6个月婴儿骨密度不足总检出率高达44.9%,是骨密度不足的高发人群。骨密度水平与年龄、早产、低出生体重、地区和季节相关,与性别、胎次、产次、分娩方式和城乡户籍无关。
    加餐对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
    王美辰,朱赫男,武薇,任中夏,宫会婷,李婷,孟丽苹,张玉梅
    2019, 27(3):  301-30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26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中国3~17岁儿童青少年加餐情况,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儿童青少年的加餐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选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2011年3~17岁儿童青少年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加餐情况分组描述各年龄层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入情况,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有效研究对象2 012人,68.84%的调查对象有加餐;加餐供能比中位数为9.00%,按照加餐供能比将加餐分为“少量加餐”和“加餐”两组。加餐的食物中消费率最高的是水果类,在加餐中消费率为79.28%;乳类在加餐者中消费率为29.17%;加餐组各营养素的摄入量均高于未加餐组,在各年龄层下,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加餐组中各营养素满足平均需要量的水平比重均高于未加餐组,其中加餐供能比较高组营养素摄入不足发生率最低;本研究中加餐组维生素A、铁、锌的摄入高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比重较高。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加餐会提高营养素摄入量,降低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比重,同时加餐也存在营养素摄入过量的风险,应倡导儿童青少年的科学合理加餐行为。
    高危儿2岁时语言发育迟缓情况临床分析
    刘燕丽,郝文笔,钱嬿,蒋瑾瑾
    2019, 27(3):  305-307.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22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危儿2岁时语言发育迟缓情况,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改善其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随访至24月龄的64例高危儿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在儿保门诊体检的52例正常小儿为对照组,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分别在高危儿12、18、24月龄时和对照组24月龄时进行发育筛查评估。结果 高危儿在24月龄时语言发育迟缓的检出率约34.4%,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足月小样儿检出率63%最高,其次为早产儿40%,男女比例为3.4∶1。12月龄时高危儿运动发育落后和语言发育落后的检出率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但18、24月龄时两者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儿仍然是语言发育迟缓的高危人群,不同高危因素所致语言发育迟缓检出率不同。对高危儿需定期随访、监测和筛查语言发育,争取早发现、早干预,改善预后。
    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幼儿视觉运动整合与视诱发电位关系探讨
    刘黎礼,铁晓玲
    2019, 27(3):  308-31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4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幼儿其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与视诱发电位潜伏期之间的相关性,为发育落后患儿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71例经PDMS-Ⅱ测试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同时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将闪光视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LP100)均值分别与视觉-运动整合能力(VMI)和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均值进行统计学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幼儿视诱发电位潜伏期与视觉-运动整合及精细运动发育商存在相关关系(r=-0.859和-0.844,P<0.001),潜伏期越延迟,其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及精细运动发育商越低。结论 视知觉功能可影响精细运动发育落后幼儿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视诱发电位可作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重要线索和电生理依据。
    正常328名1~6月龄婴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果分析
    张萍,王小燕,汪鸿,赵职卫
    2019, 27(3):  311-31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89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6月龄正常婴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的变化规律,建立婴幼儿ABR波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的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对328名听力正常婴儿和40例成人进行ABR测试。结果 1~6月龄婴儿Ⅰ波潜伏期分别为(1.65±0.07)、(1.59±0.07)、(1.59±0.05)、(1.57±0.07)、(1.56±0.05)ms和(1.54±0.06)ms,该指标至5月龄时已与成人值(1.53±0.02)ms相近(P>0.05);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长而缩短,至6月龄时各值分别为(4.04±0.12)、(6.11±0.13)、(2.50±0.11)、(2.07±0.13)、(4.57±0.12)ms,但仍未达到成人水平(3.90±0.08)、(5.77±0.07)、(2.37±0.08)、(1.87±0.11)ms和(4.24±0.0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无性别及左右耳差异(P>0.05)。结论 建立1~6月龄婴儿ABR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值标准,为听力及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随访检测提供可靠依据。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人软骨糖蛋白-39水平变化与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张慧,陈皓
    2019, 27(3):  314-31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04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MP)小儿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及与病情的相关性,为科学预测MP患儿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诊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11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SSA、HC-gp39、IgA、IgG、IgM水平。观察组患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治疗前血清SSA及HC-gp39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的血清SSA、HC-gp39、IgG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32.204,20.597,11.58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SSA、HC-gp39、Ig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859,13.765,35.043,P<0.05)。血清SSA、HC-gp39与IgG呈正相关(r=0.524,0.394,P<0.05),与疗效呈负相关(r=-0.613,-0.502,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清SSA与HC-gp3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与IgG呈正相关,与病情严重比呈负相关。
    日照市莒县婴幼儿早期语言理解与表达情况的调查
    汪永娟,王超霞,马先生
    2019, 27(3):  317-31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76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日照市莒县婴儿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发展规律,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日照市莒县208名8~16月龄婴幼儿,使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CCDI),采用父母报告形式对其早期对语言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初期对语言的反应、听短句、开始说话的方式及词汇理解与表达四部分。结果 绝大部分8个月婴儿在开始讲话之前即对“自己的名字”、“爸爸”、“妈妈”、“别xx/不许xx”等词语有反应。8个月婴儿平均能听懂12个短句,16个月时能听懂26个短句。婴幼儿“模仿语音”比“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要早1个月,女婴“一看到东西就喜欢叫出它的名字”及词汇表达情况较男婴超前2个月。结论 8~16个月是婴幼儿语言理解的快速发展期,8个月婴幼儿已经开始对语言产生反应,16个月时已经可以听懂相当数量的短句及词汇,女婴语言表达能力较男婴超前2个月。
    经验交流
    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李晓强,姜涛,刘媛,李宏艳,孙静,潘玉阳
    2019, 27(3):  320-32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08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服用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7-2018年期间,采用多阶段PPS抽样调查法和随机等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7个贫困县(区)2 120名6~24月龄婴幼儿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内容包括婴幼儿出生基本情况、营养包服用、看护人喂养和营养知识情况等。结果 婴幼儿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为80.3%,汉族营养包有效服用率高于回族,无不适反应高于有不适反应,随着婴幼儿月龄增加有效服用率升高,母亲、父亲学历越高有效服用率越高,不同民族、月龄、不适反应、母亲学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汉族(OR=0.635,95%CI:0.487~0.827,P=0.001)、无不适反应(OR=0.286,95%CI:0.192~0.425,P<0.001)、月龄(OR=0.970,95%CI:0.951~0.990,P=0.003)为婴幼儿营养包食用依从性保护因素,母亲年龄是其危险因素(OR=1.023,95%CI:1.002~1.045,P=0.029)。结论 宁夏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包食用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需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江初,沈源, 孟毅,姜秀春, 沈艳辉,姚若雪,黄娜
    2019, 27(3):  323-32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78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北京市郊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一些营养相关行为的流行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选取北京市农村地区3个区县,各区按照5%比例抽取学校。从小学三到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每个年级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3 833名学生。问卷调查体重、身高、营养及饮食行为、饮水状况、营养知识等内容。 结果 郊区中小学生总体肥胖检出率为12.90%,超重检出率为14.20%。男生肥胖检出率17.00%,女生肥胖检出率8.43%,男生高于女生(χ2=57.270,P=0.001)。2017年学生肥胖检出率高于2015年,分别为14.77%、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1,P=0.001)。只有72.89%的学生每周6~7 d吃早餐。16.54%的学生报告早餐不常吃饱。调查对象中有31.02%的学生经常喝饮料。20.90%的学生每天饮水不足1 000 ml。355例小学生(13.05%)、114例初中学生(20.14%)、128例高中学生(23.40%)不能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表现为不了解或知道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有害但无所谓,学段越高有认识问题的学生越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2,P=0.001)。8.91%(88/988)的肥胖或超重学生吃减肥药,6.87%(181/2 636)体重正常或偏瘦的学生也在吃减肥药。 结论 北京市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呈继续上升趋势,应该针对个体加强营养知识宣传和干预工作。
    住院婴幼儿847例中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分析
    陈玉霞,詹学
    2019, 27(3):  326-32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17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分析婴幼儿营养不良临床特征及病因,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本院847例0~3岁中重度营养不良婴幼儿的一般情况、就诊症状、并发症、相关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中度营养不良395例(46.6%),重度营养不良452例(53.4%),两组患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95±0.58)kg、(2.64±0.67)kg,均低于正常儿童出生体重。两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54.8%、40.7%,且均存在辅食添加不当。主要就诊症状为咳嗽(46.9%)、发热(28.9%)、腹泻(16.4%)、气促(15.7%),易并发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也可同时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脑性瘫痪等先天发育异常及电解质紊乱。结论 营养不良的病因为多方面的,对于住院患儿,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要注意防治感染及电解质紊乱。
    住院新生儿212例维生素A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常晓,王哲,吴云霞
    2019, 27(3):  330-33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22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维生素A(VA)浓度及各种因素对VA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017年6-12月212例住院新生儿血浆VA浓度。并收集新生儿的基本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各种因素对VA浓度影响。结果 VA缺乏(VAD)189例,比例达89.1%;性别、年龄、血糖、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均为影响VA浓度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水平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167,P=0.015);母亲VA水平与新生儿VA水平无相关性(P>0.05);性别(OR=0.465,95%CI:0.237~0.913,P=0.026)、感染(OR=2.583,95%CI:1.135~5.876,P=0.024)是临床VAD危险因素。结论 晋城市新生儿VA缺乏状况较严重,男婴感染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临床VA缺乏。
    血锌缺乏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肺功能、气道炎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贺巧峰,葛雯雯,苏乐
    2019, 27(3):  333-33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6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锌缺乏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功能、气道炎症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指导临床CVA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血锌缺乏的CVA患儿为研究对象(血锌缺乏组),同期选择年龄相仿的血锌正常的CVA患儿60例实施对照研究(血锌正常组)。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记录治疗后随访1年时的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锌缺乏组治疗后的以上肺功能指标均低于血锌正常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诱导痰中EOS、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血锌缺乏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差于血锌正常组治疗后(P<0.05);治疗8周后血锌缺乏组临床疗效分级情况显著低于血锌正常组治疗后(Z=2.197,P=0.028)。血锌缺乏组随访1年时复发率高于血锌正常组(χ2=3.962,P=0.046)。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血锌缺乏是CVA患儿病情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锌缺乏不利于CVA患儿肺功能和气道慢性炎症的改善,且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是患儿病情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当定期监测患儿此类微量元素,可适时酌情补充含锌制剂,以改善患儿预后。
    浦东新区幼儿园儿童身高和靶身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鹿文英,王婷雪,杨慧琳,杨伶俐
    2019, 27(3):  337-33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86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幼儿园儿童身高生长状况和遗传潜能发挥情况,分析影响身高的因素,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增长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3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浦东新区10所幼儿园3~7岁儿童的身高生长状况。通过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获得儿童身高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数据。结果 调查分析3 785名儿童(男:1 953名,女:1 832名),有4.7%的儿童生长迟缓。41.2%的儿童目前年龄别身高低于靶身高1个百分位数区间以上。11.8%的儿童身高偏离正常范围。结论 需加强对儿童身高综合评价,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促进儿童体格增长。
    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肥胖发生变化分析
    张梦涵,赵桂兰,张婷婷,王文媛
    2019, 27(3):  340-34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3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近十二年体格发育及肥胖构成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3所幼儿园,于2018年3-4月测量评价在园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状况,统计超重、肥胖检出率,与2006同质人群肥胖流调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体身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P<0.001,3岁~组除外);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5%)、超重检出率(15.9%)、生长迟缓检出率(0.2%)均低于2006年(P<0.05)。结论 青岛市2018年学龄前儿童在身高发育正常的前提下,肥胖、超重检出率较2006年呈下降趋势,佐证始于生命早期,基于社区、幼儿园及家庭的、持续开展的儿童综合肥胖防控措施行之有效。
    适宜技术
    6~24月龄婴幼儿喂养困难综合干预研究
    王小燕, 汪鸿, 赵职卫
    2019, 27(3):  343-34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513
    摘要 ( )   PDF (11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6~24个月婴幼儿喂养困难综合干预有效方法,为临床干预提供操作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份首次以喂养困难问题就诊的6~24月龄婴幼儿170例,其中男90例,女80例,进行3个月的临床干预。在干预前后对其身高体重、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以及喂养困难评估量表(MCH-FS)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婴幼儿体重在P25~P75的例数由28.2%上升到56%,智商发育指数(MDI)>85分的比例由44%上升到73%,运动发育指数(PDI)>85分的比例由39%上升到78%,无喂养障碍的比例由0上升到24.7%,重度喂养困难的例数由12.4%下降到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困难的干预是一个集心理、生理及社会综合因素的干预过程,综合干预有效。
    个案报道
    以“喂养困难”为主诉的1q21.1微缺失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张亚果
    2019, 27(3):  346-34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64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