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年 27卷 6期
刊出日期 2019-06-10

综述
专家笔谈
科研论著
个案报道
荟萃分析
经验交流
专家笔谈
581 李廷玉
围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保健
围生期是围生儿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母亲的营养、疾病、情绪、环境暴露均会影响围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了解围生儿发育的影响因素对做好围生期保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和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2019 Vol. 27 (6): 581-5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45KB] ( )
科研论著
584 娄小焕, 王明明, 席波
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为成人高血压的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1991-2011年),纳入儿童期(6~17岁)和成年期(18~38岁)均进行至少1次随访的研究对象。儿童期血压偏高前期定义采用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值性别和年龄的第90百分位(P90)至第95百分位(P95),儿童期血压偏高采用≥P95。成年期高血压前期为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且<140/90 mmHg;成年期高血压为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或有高血压史,或目前正服用降压药物。采用协方差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血压偏高对成年期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的影响,控制混杂因素包括儿童期性别和年龄,成年期的体重指数(BMI)、吸烟和饮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984名数据完整的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7年。基线儿童期共有108人(5.4%)为血压偏高前期,199人(10.0%)为血压偏高。随访成年期共有697人(35.1%)为高血压前期,104人(5.2%)为高血压。协方差分析表明,成年期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随着儿童期血压百分位的增加而增加(P趋势<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血压偏高者成年后为高血压前期的风险增加(HR=1.41,95%CI:1.12~1.77)。儿童期血压偏高者成年后为高血压的风险显著增加(HR=1.73,95%CI:1.01~2.98)。结论 儿童期血压偏高会增加成年期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应该重视儿童青少年血压监测,对血压偏高的高危儿童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019 Vol. 27 (6): 584-58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1KB] ( )
588 屈小莉, 陈杰荣, 刘世新, 孙宾宾, 钟霞, 江雯, 万国斌
178例超早产儿1岁以内体格追赶的纵向研究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院后至生后 1岁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实际月龄及纠正月龄参照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出院至纠正3月龄身长生长速度最慢,纠正4~9月龄头围生长速度最慢。出院后最快的增长阶段在实际月龄4~6月。结论 出院后至生后6月龄内是超早期早产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头围的变化存在不均衡性。
2019 Vol. 27 (6): 588-59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05KB] ( )
592 马海会, 金楚瑶, 王海俊, 刘峥, 林力孜, 刘珏
北京市通州区单胎孕妇2013-2017年早产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2013-2017年单胎妊娠孕妇的早产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通过医院电子信息系统获得2013-2017年单胎孕妇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孕产史及本次妊娠情况,分析早产发生率以及不同因素对早产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7年通州区单胎孕妇的早产发生率为4.1%(1 418/34 726)。其中,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分别占68.8%(975/1 418)和31.2%(443/1 418)。产妇年龄≥35岁(OR=1.314,95%CI:1.113~1.551)、经产妇(OR=1.399,95%CI:1.223~1.600)、男胎(OR=1.237,95%CI:1.100~1.390)、前置胎盘(OR=10.162,95%CI:7.100~14.546)、胎盘早剥(OR=9.201,95%CI:6.596~12.837)、胎膜早破(OR=3.328,95%CI:2.953~3.750)、妊娠期糖尿病(OR=1.232,95%CI:1.082~1.4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283,95%CI:2.755~3.911)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其中,产妇失业或待业(OR=1.159,95%CI:1.003~1.339)、丈夫年龄≥35岁(OR=1.243,95%CI:1.036~1.490)、初次妊娠(OR=1.407,95%CI:1.157~1.710)、经产妇(OR=1.295,95%CI:1.049~1.598)、男胎(OR=1.273,95%CI:1.109~1.462)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年龄≥35岁,经产妇,男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发生率。
2019 Vol. 27 (6): 592-5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24KB] ( )
597 杨柳, 张建新, 赵顺霞
成都市胚胎停育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成都市早孕胚胎停育的现状,分析成都市胚胎停止发育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胚胎停育发生率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选取家具制造加工集中的两个区县,采取机会性抽样的方式抽取226名胚胎停育妇女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年龄、BMI和城乡情况选择226名正常分娩妇女为对照组,分析早孕胚胎停育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6年,全市胚胎停育率从4.34%升高到5.60%,远高于同期出生缺陷发生率。月经规律(OR=0.438,95%CI:0.230~0.830)和接受孕期保健为胚胎停育的保护性因素(OR=0.179,95%CI:0.110~0.291),本次妊娠曾服用紧急避孕药(OR=4.687,95%CI:1.533~14.334),孕期被动吸烟(OR=1.593,95%CI:1.146~2.215),半年内新购家具(OR=2.572,95%CI:1.302~5.084)为胚胎停育的危险因素。结论 胚胎发育早期不仅受到母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环境影响。改善孕妇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尽早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对降低早孕期胚胎停育发生率有利。
2019 Vol. 27 (6): 597-60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30KB] ( )
602 沈佩婷, 黄金华, 温晓红, 王水云, 陈萌萌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预后评估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监测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作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34~37周晚期早产儿146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脑白质损伤组(观察组,66例)及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内aEEG 监测的图形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值(LB)、带宽(B)、总分(T)及与相应胎龄aEEG平均分差值均值情况,分析各评分指标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头颅MRI结果、纠正胎龄12月时Gesell量表结果与aEE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aEEG 监测的Cy、B、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相应胎龄正常早产儿aEEG平均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y、LB、B及T评分与MRI结果均显著相关(r=0.261、-0.271、-0.253和-0.184,P<0.05)。aEEG监测结果与头颅MRI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547,P=0.019)。aEEG监测结果与纠正年龄12月龄时Gesell量表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979,P=0.014)。结论 aEEG 监测对于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估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2019 Vol. 27 (6): 602-60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75KB] ( )
606 魏兵, 孙铭蔚, 闵双双, 岳小哲, 齐双辉
中国15个城市儿童服药困难问题的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服药困难的现患率,为制定改善儿童服药困难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7年6-12月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个城市51所医院随机抽取门诊及住院的23 492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服药困难筛选调查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中国儿童服药困难发生率为 75.44%(17 723/23 492),其中轻度服药困难占35.62%(8 369/23 492),中度占26.81%(6 299/23 492),重度占9.25%(2 173/23 492),严重占3.75%(882/23 492)。3岁以下年龄段服药困难的发生率最高,达81.42%(7 027/8 631);其次是3~6岁,占75.37%(7 792/10 339)。结论 中国儿童服药困难的发生率较高,尤其3~6岁年龄段的儿童,需广泛关注。
2019 Vol. 27 (6): 606-60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01KB] ( )
609 王舜钦, 王慧, 岳宜寰, 郑建珊, 陈智健, 陈天乙
厦门市某区253名6~8岁儿童双酚A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6~8岁儿童双酚A(BPA)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BPA的暴露评估及健康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9-10月在厦门市某区选择一所小学,在知情同意下对一、二年级(6~8岁)学生进行尿样收集和问卷调查。采用三重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测定尿液(BPA)含量,分别采用单因素秩和检验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253名学生尿液双酚A检出率为89.33%,质量浓度范围中位数为1.55 ng/ml,四分位数间距为0.39~3.95 ng/ml。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收入之后,6岁儿童双酚A检出率高于7岁儿童(P=0.031)和8岁儿童(P=0.007);使用塑料水杯是儿童双酚A暴露的危险因素(OR=2.640,95%CI:1.039~6.707,P=0.041)。结论 厦门市6~8岁儿童可能普遍存在双酚A暴露;低龄学生可能更易受到双酚A暴露,使用塑料水杯可能是学龄儿童双酚A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2019 Vol. 27 (6): 609-61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60KB] ( )
613 王曼丽, 常新蕾, 安琳, 周钰
北京市海淀区2~3岁儿童睡眠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海淀区儿童睡眠状况的分析,找出该地区儿童睡眠方面的问题,并为儿童睡眠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被调查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睡眠模式、睡眠问题以及睡眠模式对睡眠问题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91名儿童,平均月龄为(35.38±2.77)个月。被调查儿童就寝时间、晨醒时间、入睡潜伏期和夜晚睡眠时长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时就寝时间和晨醒时间均早于周末。总体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82.0%(731/891),各维度睡眠问题发生率在2.4%~66.4%之间,女童的异态睡眠发生率高于男童。将被调查儿童按照夜晚睡眠时长分组,各维度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存在组间差异,时长<9 h或≥11 h组的儿童总体及多数维度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高于9~<10 h和10~<11 h组(P<0.05)。结论 海淀区儿童睡眠状况不佳,需加以改善。
2019 Vol. 27 (6): 613-61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35KB] ( )
综述
617 肖平娟, 邵庆亮
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肺成熟度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妊娠糖尿病如果孕妇继续保持高血糖并且控制不理想,会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孕妇高胰岛素血症。当母亲的胰岛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胎儿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胎儿肺泡发育滞后及低血糖症。目前,胎肺成熟度是通过羊水泡沫测试来判断的,行羊膜腔穿刺术属有创操作存在一定弊端,现今临床上存在较大的争议。随着代谢组学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就代谢组学在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肺成熟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2019 Vol. 27 (6): 617-61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80KB] ( )
620 罗蓓, 童笑梅
围生期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解脲脲原体(UU)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成人UU感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不孕不育,引发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UU感染可引起慢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内出血、新生儿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UU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UU感染的关键是加强对育龄期妇女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19 Vol. 27 (6): 620-62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60KB] ( )
624 罗秀, 邹时朴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不良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与不良出生结局紧密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低SES与孕妇产前和孕期营养状态不佳、孕期不良生活方式、妊娠期疾病、环境污染物暴露等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又会增加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病风险。鉴于SES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本文欲通过揭示低SES伴随的高危因素,为降低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2019 Vol. 27 (6): 624-62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89KB] ( )
629 冯梦妮, 柯华, 李占魁, 张莉
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一种极为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尤其多见于早产儿。因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制剂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益生菌在预防早产儿NEC的相关研究热点作一综述。
2019 Vol. 27 (6): 629-6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74KB] ( )
荟萃分析
633 黄凤艳, 高瀚, 王志萍
女性癌症患病史与其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方法,探讨女性癌症患病史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相关性,为女性癌症幸存者生育保护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从2008年1月1日-2018年8月1日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女性癌症患病史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相关研究。文献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量表)。结局指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小于胎龄儿(SGA)和活产。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效应值。采用逐一剔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Begg检验和Egger检验评价研究文献的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早产、先天性畸形、活产的合并RR值(95%CI)分别为2.058(1.337~3.169)(P=0.001),0.929(0.676~1.277)(P=0.650),0.852(0.756~0.960)(P=0.00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低出生体重、SGA的合并RR值(95%CI)分别为1.563(1.386~1.763)(P<0.001),1.017(0.859~1.205)(P=0.843)。结论 女性癌症患病史可显著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风险,降低活产的风险;女性癌症患病史与先天性畸形、SGA的发生风险无统计学相关性。
2019 Vol. 27 (6): 633-6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43KB] ( )
637 杨艳, 俞生林
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早产儿住院情况研究
目的 研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早产儿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情况,为早产儿住院期间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5-2017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2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这些早产儿围生期资料、住院期间营养和疾病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样本中的200例早产儿中,发生IUGR者占 23.5%(47/200),其中严重IUGR占10%(20/200)。IUGR患儿中,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为97.9%(46/47),严重EUGR为68.0%(32/47)。非IUGR患儿中,发生EUGR为51.6%(47/153),严重EUGR为6.5%(10/153)。IUGR组与非IUGR组间EUGR以及严重EUGR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体重越小,出生体重所在同龄儿生长曲线上的百分比越低(χ2=55.615,P<0.01)。随着出生体重增加,IUGR发生率逐渐下降。IUGR组母亲妊高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1)。IUGR组住院期间开奶时间、禁食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大于非IUGR组(P<0.05)。非IUGR组最低球蛋白数值低于IUGR组(P<0.05)。IUGR组在中心静脉置管、输血(严重贫血)、肺炎、败血症、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喂养不耐受、MRI显示颅内病变人数的发生率高于非IUGR组(P<0.05)。结论 住院早产儿中IUGR发生率较高,发生IUGR的早产儿更易出现EUGR。IUGR组与非IUGR住院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重视IUGR早产儿的特点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2019 Vol. 27 (6): 637-6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50KB] ( )
642 房晓祎, 张霭润, 林瀚妮, 王敏, 李嘉鸿, 翁立坚
早产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早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体格发育状况调查,了解早产儿出生早期和出院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特点以及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41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计算住院期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计算达到早产儿能量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时间,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按照出生胎龄≥34 周或<34 周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体重增长情况、EUGR 的发生率;对所有新生儿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不同喂养组发生EUGR的情况。结果 1)该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中位时间为13.2 d,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中位数为16.7 g/(kg·d),达到RDIs的中位时间为10.6 d;2)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时IUGR发生率(46.1% vs.17.7%,P<0.01),出院时胎龄<34 周组EUGR 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4 周组(P<0.05);3)141名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出院后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以及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发生率低于纯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纯母乳、纯足月儿配方奶、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P<0.05),胎龄<34 周与胎龄≥34 周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EUGR,且不能在短期内改善,胎龄越小EUGR发生率越高,出院后以母乳加母乳强化剂或母乳加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者EUGR发生率低。
2019 Vol. 27 (6): 642-64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79KB] ( )
646 肖夏夏, 鲁珊珊, 申秋燕, 王晓静, 任丽芳, 孙中厚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6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6(IL-36)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哮喘儿童65名,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儿童30名,缓解期组儿童35名,健康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7、IL-36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EOS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17水平分别为(45.73±8.86)pg/ml和(21.06±5.51)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9±4.29)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2)急性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IL-36水平分别为(53.76±10.60) pg/ml和(24.45±6.59)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4.86) pg/ml(P<0.01);且急性发作期组IL-36水平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哮喘患儿中,IL-17和IL-36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IL-17和IL-36水平分别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 IL-17和IL-36参与儿童哮喘发病过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和病情评估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2019 Vol. 27 (6): 646-64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0KB] ( )
649 陈大宇, 谭建强, 潘莉珍, 李哲涛, 蔡稔
桂中地区66471例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桂中地区66 471例新生儿及高危儿遗传代谢疾病串联质谱筛查及确诊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研究该地区不同人群遗传代谢病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4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接收桂中地区63 190例新生儿以及3 281例高危儿干血滤纸片样本,检测其氨基酸与酰基肉碱谱筛查遗传代谢疾病,可疑阳性患儿进一步通过基因手段确诊。结果 63 190例新生儿串联质谱初筛阳性717例,确诊患儿19例,群体发生率为1/3 326。其中正常体重儿57 688例,确诊患儿12例,检出率为1/4 807;低出生体重儿5 502例,确诊患儿7例,检出率为1/786。高危儿3 281例,确诊患儿16例,检出率为1/205。共确诊35例13种遗传代谢疾病。结论 桂中地区遗传代谢疾病有一定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儿较正常体重儿更易发生遗传代谢疾病。应加强本地区新生儿及高危儿群体的遗传代谢疾病筛查,增强临床医生对患儿的干预及后期指导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本地区出生人口素质。
2019 Vol. 27 (6): 649-65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07KB] ( )
652 范桃林, 周文颖, 陈冬冬, 张娜, 杨艳文, 王春华
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对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能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应用于痉挛型脑瘫儿童行走能力的治疗疗效,以期为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7年3-12月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收治的57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肌贴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综合性康复治疗,肌贴组行常规康复和肌内效贴,实验组在肌贴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上悬吊疗法。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Berg平衡量表(BB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E区(GMFM-E区)来评估治疗前和治疗后100 d三组的痉挛情况、平衡功能和和行走功能。结果 治疗100 d后,三组CSI评分均降低,BBS、GMFM-E区评分均增高(P<0.001),实验组各项评分指标效果最佳,较肌贴组和常规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悬吊疗法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痉挛,并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2019 Vol. 27 (6): 652-65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95KB] ( )
656 付培培, 谢萌, 崔红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形成过程中血小板动态监测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1月-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并存活28 d以上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和血小板四项进行统计和分析。病例组为根据BPD诊断标准诊断BPD的早产儿,对照组为非BPD的早产儿。分别对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的平均值及住院≤7 d、7<~14 d和14<~ 21 d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统计。结果 本研究中≤32周并存活28 d以上的早产儿共有87例,最终纳入研究的患儿79例,30例BPD患儿为病例组,49例非BPD患儿为对照组。病例组胎龄及出生体重均较对照组患儿显著减低。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比较,病例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的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08、0.003)。病例组与对照组生后7 d内血小板四项平均值进行比较,病例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01)。结论 早产儿肺部微血管的形成及发育在BPD的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血小板可能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9 Vol. 27 (6): 656-65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01KB] ( )
659 范小刚, 奚莎, 王亚琴, 肖谧, 陈茹娟, 王芳会, 林晓洁, 刘俐
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脐血维生素K1及维生素K缺乏诱导蛋白(PIVKA-Ⅱ)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及维生素K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出生,且尚未预防性注射维生素K1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检测VK1水平,用ELISA法检测PIVKA-Ⅱ水平,并记录产妇病史及相关异常因素。结果 100例新生儿脐血VK1水平为(0.293±0.135) ng/ml, PIVKA-Ⅱ水平为(22.479±13.151)AU/ml,脐血VK1水平与PIVKA-Ⅱ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01)。孕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居住地以及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不同,其新生儿脐血VK1水平、PIVKA-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期食用绿色蔬菜的多少是新生儿脐血VK1,PIVKA-Ⅱ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的脐血VK1含量较低,PIVKA-Ⅱ水平高。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率较高,围生期母儿PIVKA-Ⅱ、VK监测很有必要。提高孕母孕期绿色蔬菜摄入和孕母孕期、新生儿期PIVKA-Ⅱ、VK1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亚临床及临床VK缺乏。
2019 Vol. 27 (6): 659-66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93KB] ( )
664 冯祖章
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对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160例原发性AOP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80)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测定治疗后早期肺功能指标、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和β-内啡肽(β-EP),比较两组治疗前、校正月龄6个月和12个月时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正压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治疗24、48、72 h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每分钟通气量(MV)、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呼吸呼气流速(PEF)、25%/50%/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TEF50、TEF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GFBP-3显著高于对照组,β-E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5% VS. 43.75%,P<0.05);校正月龄6、12个月,观察组的Gesel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辅助治疗早产儿原发性AOP能够保护患儿肺功能及神经功能,促进其智能发育,减少并发症发生。
2019 Vol. 27 (6): 664-66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73KB] ( )
经验交流
669 刘杨, 郑荣秀, 王书焕, 王艳
水疗联合抚触综合疗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黄疸的影响
目的 分析水疗联合抚触对早产儿发育指标和黄疸指数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8月前瞻性纳入1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n=84)和对照组(n=84),干预组采用水疗辅助抚触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当天、3、7、30、60 d和90 d生长发育指标和黄疸指数的变化。结果 出生7~90 d,干预组体重、身长、头围和摄乳量增长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纠正胎龄3个月后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交往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值均与出生第2天至第4天出现上升趋势,对照组上升幅度大于干预组(P<0.05),第4天之后两组均出现下降趋势,干预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黄疸消退时间、首次胎粪时间、胎粪转黄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高胆红素血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水疗辅助抚触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加速黄疸消退过程。
2019 Vol. 27 (6): 669-67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35KB] ( )
673 方彩文, 邹旭凤, 徐小娟, 刘志英, 徐梅英, 徐红
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与维生素D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及与维生素D(VitD)水平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RRTI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6岁患儿9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 101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完成结构问卷调查,收集母孕期情况、早产、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二手烟和过敏性疾病的病史资料。测定观察组非活动感染期及对照组VitD水平、IgA、IgG、 IgM、CD4+、CD8+、CD4+/CD8+水平,对VitD缺乏(<20 ng/ml)患儿,给予VitD补充3个月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随访12个月,记录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结果 早产、出生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VitD水平、IgA水平、CD4+、CD4+/CD8+均为RRTI的危险因素,予补充Vit D 3个月后患儿IgA水平较前升高,统计1年的感染次数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it D水平与IgA、CD4+、CD4+/CD8+呈正相关(r=0.56、0.73、0.68,P<0.05)与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 早产、低体重、母乳喂养时间、居住环境、户外活动均为RRTI患儿危险因素,RRTI患儿存在VitD水平及免疫学异常,提高VitD水平可改善RRTI患儿免疫,减少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
2019 Vol. 27 (6): 673-67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91KB] ( )
676 迟昆, 荆相瑜, 蒋玉红
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细胞变化特点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免疫细胞变化的特点,以期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集1 090例不同年龄段手足口病(HMFD)患儿EDTA抗凝外周血,经破红、洗涤处理后分别加入CD3、CD4、CD8、CD19及CD16/CD56 5种荧光单抗对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CD3+、CD4+、CD8+、CD19+及CD16+/CD56+五种免疫细胞含量进行分析。将患儿分为0~6个月、6个月<~5岁、5<~12岁3组,使用SPSS 19.0软件对3组患儿5种细胞含量构成比和升降幅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5岁组患儿占总例数的89.1%,为HFMD高发组;该年龄段患儿CD3+(χ2=9.824,P=0.007)、CD4+(χ2=16.367, P<0.001)及NK(χ2=8.666,P=0.013)细胞含量降低的比例, CD19+细胞(χ2=13.867,P=0.001)含量增高的比例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该年龄段患儿CD3+细胞(F=3.907,P=0.020)含量降低的幅度,CD19+细胞(F=9.952,P<0.001)含量升高的幅度较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个月<~5岁是HFMD的高发年龄段,该年龄段患儿免疫细胞的变化更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下降伴随CD19+细胞含量增高提示患儿病情急变,临床宜加强该年龄段患儿的免疫功能监控,调节免疫平衡,及早预防,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2019 Vol. 27 (6): 676-68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05KB] ( )
681 李雪瑞, 马正民, 付琳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蓝色日光灯管箱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高亮度蓝色 LED 灯箱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日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ALP)、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22.00%(22/100),对照组为45.00%(45/1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快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CRP、NSE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2019 Vol. 27 (6): 681-68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62KB] ( )
684 章晓英, 李超雄, 欧仲爱, 李王彬
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维生素D、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析
目的 检测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血清25-(OH)D、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为临床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2018年每年10月-次年3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月~2岁轻度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58例为病例组,同期该年龄段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25-(OH)D、Ca、P、PTH水平及大便轮状病毒。结果 1)所有纳入对象中,多数血清25-(OH)D浓度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极少数充足。2)病例组血清Ca、25-(OH)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P及PT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OH)D浓度和PTH浓度均呈负相关(r=-0.324、-0.264,P<0.05)。结论 江门市儿童血清25-(OH)D水平普遍不足或缺乏,儿童血钙、25-(OH)D含量低可能是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发作的潜在危险因素。
2019 Vol. 27 (6): 684-68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08KB] ( )
687 余杏侠, 魏捷, 杨卫泽
儿童意外伤害482例原因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482例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以期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防范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自2014 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82例儿童意外伤害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致伤原因及特征,探讨其伤情特点和防范措施。结果 482例意外伤害患儿中,学龄前期患儿意外伤害所占比为42.1%(203/48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跌倒摔伤分别占81.8%(18/22)和49.3%(100/203),学龄初期和中期儿童打闹伤分别占63.0%(80/127)和60.8%(79/130),明显高于其他损伤类型(P<0.001);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的儿童口腔颌面部损伤分别占68.2%(15/22)和44.8%(91/203),学龄初期和中期的儿童四肢损伤分别占59.1%(75/127)和60.8%(79/13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损伤(P<0.001)。所有伤害类型中,交通意外伤98.0%(48/49)合并骨折或脏器损害,93.9%(46/49)为重度损伤,人均救治费用为21 038.4元,其伤害程度和人均救治费用均高于其他伤害类型。结论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及特点与年龄关系密切,应根据儿童所处年龄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2019 Vol. 27 (6): 687-68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83KB] ( )
690 李玉品, 曾令超, 林燕, 王春晖, 方雪娟, 王宝西, 江逊
一项基于内镜治疗儿童消化道异物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方法和效果,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诊治的103例儿童消化道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异物类型、临床表现、并发症、异物停留部位及干预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道异物患儿男(75.73%)多于女(24.27%),农村(59.22%)多于城镇(20.78%),幼儿期最高发(69.90%),事发时普遍不在家长的监护下(65.05%)。异物类型硬币最为常见(50.49%),异物停留部位食管最多(43.69%),其次为胃底(36.89%)。经电子胃镜取出83例,住院观察自行排出19例,1例经外科手术取出。88例出现不同程度食管或胃黏膜损害,3例合并食管穿孔及食管气管瘘,经抑酸护膜等治疗后复查胃镜及气管镜均痊愈,1例合并肠梗阻经普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儿童消化道异物多种多样,多会造成胃黏膜损伤,预防首要提高家长监护,电子胃镜治疗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首选。
2019 Vol. 27 (6): 690-69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329KB] ( )
个案报道
694 李紫薇, 韩军, 严超英
新生儿PierreRobin序列征合并MIB1基因突变1例报告
2019 Vol. 27 (6): 694-69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7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