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10-10
    专家笔谈
    食物营养与辅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程茜
    2020, 28(10):  1069-10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756
    摘要 ( )   PDF (5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物是人体和肠道菌群共同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提供的各种营养素不但是身体的需要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辅食添加使肠道菌群发生重要的转变,引入新食物并向家庭食物过渡,会增加婴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多种食物的摄入,保持重要的食物结构,对维持肠道有益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对人体近期和远期的健康均有重要影响。
    科研论著
    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蒋子晗, 陆文伟, 史慧静, 魏倩, 张蕴晖, 汪玲
    2020, 28(10):  1072-107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84
    摘要 ( )   PDF (13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
    周波兰, 黄从付, 彭远平, 李寅虎, 李秀云, 汪培勤, 伍根峰, 焦光
    2020, 28(10):  1077-108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418
    摘要 ( )   PDF (1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1型糖尿病儿童肠道菌群谱分析研究
    周焕珍, 杨柳, 王爱萍, 杨洋, 张红红
    2020, 28(10):  1083-108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770
    摘要 ( )   PDF (8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16SrRNA基因测序方法探索1型糖尿病(T1DM)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并比较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TIDM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住院并初诊为T1DM的5~14岁儿童18例,同时选取19例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儿童粪便标本后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实验,并采用QIIME 2分析流程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利用QIIME2软件将相似度100%的序列聚类分析后共获得3 248个Feature数;2)经物种鉴定及注释,绝大部分菌群都分类到属级和种级;3)Alpha多样性分析说明本次研究测序深度充分,并且T1DM儿童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较健康儿童降低 (P<0.05);4)Beta多样性分析中,PCoA图说明T1DM儿童和健康儿童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5)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中,在门水平上,T1DM儿童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丰度显著增高,而变形菌门、杆菌门的丰度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T1DM儿童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较健康儿童增高,而埃希氏杆菌属-志贺氏杆菌、肠球菌属、Blautia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 T1DM儿童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此外,T1DM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出院后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和超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
    董萍, 付诗韵, 唐心蕊, 吕宇菁, 燕东雍, 徐秀
    2020, 28(10):  1088-109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896
    摘要 ( )   PDF (11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强化喂养方式对极早产儿(VPT)/超早产儿(EPT)追赶生长及体成分(BC)发育的影响,为VPT/EPT群体的出院后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早产儿发育随访门诊随访的VPT和EPT91例给予个体化强化喂养指导,校正胎龄40周开始每月行体格测量与BC评估1次。结果 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相比较,纯母乳喂养组在4、5月龄和6月龄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更低(4月龄,P=0.042;5月龄,P=0.033;6月龄,P=0.037),6月龄时的身长别体重Z评分也更低(P=0.016);BC方面,4月龄时的体脂百分比纯母乳喂养组明显低于部分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喂养组(25% vs.28.1% vs. 28.8%,P=0.015);6月龄时的去脂组织指数(fat-free mass index,FFMI)纯母乳喂养组明显高于配方喂养组(13.08 vs.11.78,P=0.034)。结论 生后早期纯母乳喂养的VPT/ EPT有可能出现体重增长和体脂储存的受损。后续有必要进一步增大样本量和延长随访时间,并开展该早期差异对长期健康影响的研究。
    羽毛球锻炼干预对小学生粗大动作技能发展的干预效果评价
    姬晓鹏
    2020, 28(10):  1093-109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613
    摘要 ( )   PDF (4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羽毛球锻炼干预对小学生粗大动作技能的干预效果,为小学生提高动作技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18年3-5月在乌鲁木齐市某公立小学共抽取68名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儿童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进行10周的羽毛球锻炼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粗大动作协调能力测试(KTK)。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前粗大动作各方面及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羽毛球干预锻炼前后对照组男生和女生在粗大动作各方面测试结果和总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0周的羽毛球锻炼干预后,干预组男生和女生儿童在粗大动作各方面及总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粗大动作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85、6.558、3.947、2.352、5.871,P<0.05)。结论 羽毛球锻炼干预对儿童位移和稳定等粗大动作协调能力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将对儿童今后的复杂运动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
    刘美燕, 郭倩雯, 吴丹, 汪秀莲, 梁滔, 孙凡凡, 兰红艳, 陈津津
    2020, 28(10):  1097-1100.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831
    摘要 ( )   PDF (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生命早期因素。方法 2018年3-6月以上海市登记注册的4所幼儿园833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750名有效样本运动及睡眠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运动时间和运动项目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学习日、休息日运动时间较少比例分别占72.7%(545/750)、27.2%(204/750),参与散步者占73.5%(551/750)。睡眠质量好、中等、差分别占23.9%(179/750)、65.2%(489/750)、10.9%(82/750),调整是否独立睡眠、睡前是否接接触电子产品、是否定时睡觉起床、学习日运动时间、运动项目参与率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后,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OR=0.430,95%CI:0.205~0.904,P=0.026)、未参与散步(OR=0.399,95%CI:0.175~0.908,P=0.028)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成正向关联。结论 学习日运动时间较少与学龄前儿童睡眠质量差的发生有关。
    健康学龄前351名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
    王汐蕊, 余晓丹, 张丽珊, 许磊, 袁谊春
    2020, 28(10):  1101-110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882
    摘要 ( )   PDF (6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家幼儿园共351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男:185名,女:166名),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测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并通过标准问卷获得相关影响因素数据。结果 受试学龄前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 D[25-(OH)D]的平均水平为(28.14±6.70) ng/ml。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为35例(10.0%),维生素D适宜水平(20~100 ng/ml)为316例(9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制剂补充频率低及大年龄组(≥6岁)是学龄前儿童25-(OH)D缺乏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和维生素D制剂补充与学龄前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相关,大年龄组(≥6岁)儿童维生素D制剂补充率相对较低。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结合个体情况提高维生素D的补充率,同时增加儿童户外活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
    昆明主城区夏季小学生维生素D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杨艳飞, 李明, 崔继华, 李抒瑾, 张丽峰, 凌昱
    2020, 28(10):  1106-1109.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962
    摘要 ( )   PDF (5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昆明主城区夏季小学生维生素D与体格生长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身材矮小及发生肥胖提供临床数据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6-8月在昆明市4个区591名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测量、血清25-(OH)D测定及超声骨密度检测。比较不同年级组的血清25-(OH)D、体重指数(BMI)及骨强度Z值,不同年级段男、女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25-(OH)D水平与BMI、骨强度Z值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年级儿童男女在身高、体重和BMI值上有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呈降低趋势(F=37.646,P<0.001),BMI呈上升趋势(F=1 343.002,P=0.001),骨强度Z值呈下降趋势(F=34.489,P<0.001);随着年级的增长,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者占比呈略升高趋势(P>0.05);总体上,男童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为48.38%,女童为48.06%,25-(OH)D水平与BMI呈负相关性(r=-0.673,P<0.01),与骨强度Z值呈正相关性(r=0.514,P<0.01),与身高呈正相关性(r=0.561,P<0.01)。结论 本研究中的小学生仍有一半以上存在25-(OH)D水平不足或缺乏,儿童需增加户外锻炼,口服维生素D制剂,以减少儿童矮小症、肥胖等疾病发生。
    综述
    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及其在肠道免疫中的作用
    孙琰婷, 梁宏涛, 王琛, 姚一博, 陆金根
    2020, 28(10):  1110-1113.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93
    摘要 ( )   PDF (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肠道菌群自定植起,随着年龄增长,需历经多次改变才能最终形成微生物稳态。本文主要介绍婴幼儿肠道菌群受分娩阶段、喂养方法、饮食结构、生活环境、疾病因素、药物使用后发生的改变,及其在肠道免疫功能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与喂养的关系及其同大脑交流的研究进展
    吕丽娜, 林可欣, 邵洁
    2020, 28(10):  1114-111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60
    摘要 ( )   PDF (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对婴儿肠道菌群定植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肠道菌群对机体消化、代谢、免疫调节和抵抗疾病等功能发育和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婴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分娩方式、抗生素的应用、生活习惯、外界环境、喂养方式等均对肠道菌群的建立产生影响,其中喂养方式是影响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还同大脑存在广泛的交流,包括免疫调节途径、神经内分泌途径、代谢产物途径及迷走神经途径,为进一步阐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
    益生菌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石鑫淼, 王琳
    2020, 28(10):  1118-11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524
    摘要 ( )   PDF (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健康,是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肠道菌群与儿童营养不良关系密切。根据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合理补充益生菌是未来发展方向。为此,本文将肠道菌群与儿童营养不良的密切关系,以及益生菌治疗儿童营养不良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维生素D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夏阳, 仰曙芬
    2020, 28(10):  1122-112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60
    摘要 ( )   PDF (4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严重公共问题之一,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ASD患儿维生素D(VitD)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VitD缺乏可能与ASD的发病机制相关。本文就VitD与ASD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学校表现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孔勉, 郭凤宜
    2020, 28(10):  1126-1130.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305
    摘要 ( )   PDF (5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特征是不同程度社会交往障碍,以及狭隘兴趣和刻板行为,症状在儿童早期出现并通常持续整个生命周期。中国大陆于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将ASD纳入精神残疾范畴,并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对ASD的研究日益受到专业工作者的重视,但多集中在早期评估诊断及综合干预,对于ASD儿童的入学安置、学校表现及入学后社会技能的发展等则相对较少。该文简述ASD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及社会技能的发展,以期为国内学龄期ASD儿童学业及社会技能的持续支持提供参考。
    荟萃分析
    影响我国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
    胡珊珊, 王晓晔, 李争, 陶秀彬
    2020, 28(10):  1131-11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09
    摘要 ( )   PDF (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影响我国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相关因素,为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影响我国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相关因素的文献。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因素包括婴儿顺利吸食母乳、较长时间产假、母亲对合理母乳喂养时间的认可、坚持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等;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剖宫产、半岁内添加辅食或牛羊奶、预计母乳喂养时间较短、泌乳Ⅱ期延迟、父亲吸烟、母亲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较低等。分类为儿童基本特征、母亲基本特征、家庭社会经济环境等客观因素和母乳喂养的态度观念等因素。结论 我国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很多,部分因素的作用仍有不同评价,相关因素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临床研究与分析
    伊犁地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比较分析
    蔡啸镝, 刘跃峰
    2020, 28(10):  1135-1139.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569
    摘要 ( )   PDF (6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学龄期肥胖儿童夏季饮水量及水合状态分析
    夏露露, 杨文利, 栗达, 潘长鹭, 闫洁, 齐可民
    2020, 28(10):  1140-1143.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26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期肥胖儿童夏季饮水量、身体水分含量及水合状态,以评估肥胖儿童的适宜饮水量。方法 于2019年6-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科就诊的肥胖儿童,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进行实验室检查及人体成分分析检测,采用调查表记录直接饮水量及食物水摄入量。结果 男生共21名,女生共19名,均为7~14岁。男生和女生的年龄、身高、体重、BMI、体脂肪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和女生的总饮水量、直接饮水量和食物水摄入量分别为2 164 ml/d (644 ml/d)、1 069 ml/d (409 ml/d)、1 191 ml/d (586 ml/d)和1 943 ml/d (464 ml/d)、1 000 ml/d (305 ml/d)、973 ml/d (303 ml/d),其中男生总饮水量高于女生(P<0.05)。男生与女生的尿比重和身体总水分占体重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3±0.01、(45±4)%和1.03±0.00、(45±4)%,提示机体水合状态不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BMI与身体水分含量呈负相关(r=-0.575)。结论 学龄期肥胖男生饮水量高于女生,但身体水合状态均不足,需增加直接饮水量以改善水合状态。BMI越高的儿童,需要的饮水量越多。
    上海市闵行区6~12月龄营养不良婴儿喂养困难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敏, 康淑蓉, 张红梅, 王慧, 徐晓玺, 刘敏, 李云
    2020, 28(10):  1144-114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615
    摘要 ( )   PDF (6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6~12月龄营养不良婴儿喂养困难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于2019年6-8月在闵行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体检的137名6~12月龄营养不良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调查问卷[一般人口学特征、蒙特利尔儿童医院喂养评分量表(MCH-FS)中文版]对婴儿家长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喂养困难的影响因素。结果 137例婴儿中,喂养困难发生率为30.7%(42/137),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喂养困难者分别为16例(11.7%)、7例(5.1%)、19例(13.9%)。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低出生体重(OR=9.700,95%CI:1.913~49.190)、家长认为婴儿生长状况异常(OR=3.828,95%CI:1.178~12.434)、婴儿口腔运动功能异常(OR=14.296,95%CI:1.929~105.949)为喂养困难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出生体重、生长状况、口腔运动功能是6~12月龄营养不良婴儿喂养困难的影响因素,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
    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分析
    高越, 崔素莘, 廖建军, 葛菲, 陈永慧
    2020, 28(10):  1148-115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949
    摘要 ( )   PDF (6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新疆自治区贫困地区6~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为及时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13个贫困县3 837名婴幼儿进行血红蛋白测定、体格测量。结果 3 837名6~24月龄婴幼儿中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肥胖和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23.5%、10.5%、7.8%和45.0%;不同月龄婴幼儿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9、80.878、31.540、11.912,P<0.01);不同性别婴幼儿生长迟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P<0.05);儿童看护人对儿童营养与喂养基础知识缺乏,非贫血组各项营养知识知晓率高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贫困地区婴幼儿营养状况结果离国家要求的水平还相差甚远,生长迟缓和贫血是新疆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面临的主要营养问题,加大婴幼儿喂养知识的宣传力度,适时添加营养补充剂,合理的辅食添加是减少营养不良和贫血发生的关键。
    实操式辅食制作课程指导早产儿食物转换的效果探讨
    何小颖, 江卓斌, 孙亚莲
    2020, 28(10):  1153-115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032
    摘要 ( )   PDF (5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操式辅食制作课程指导早产儿食物转换的效果,旨在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指导模式。方法 选取2017年6-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6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76人为干预组(胎龄<32周12人、32~34周20人、>34周44人)和191人为对照组(<32周48人、32~34周34人、>34周109人),对照组于纠正4、7、10月龄予以门诊宣教,干预组相应月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实操式辅食制作指导。随访至纠正18月龄,比较两组食物转换情况、体格发育、营养素指标的差异。结果 1)>34周早产儿干预组较对照组首次引入辅食及谷薯类食物晚,引入条块食物早,小于纠正4月首次引入辅食、引入泥糊食物后转为能量密度低流质食物、超过纠正9月引入颗粒食物、超过纠正12月引入条块食物比例低,顺应喂养行为中“面对面喂食”及“允许自行进食”的比例高(P<0.05)。2)<32周早产儿干预组较对照组首次引入泥糊食物晚,小于纠正4月首次引入辅食、引入泥糊食物后转为能量密度低流质食物比例低(P<0.05)。3)纠正18月龄时干预组的体重增幅、血清铁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操式辅食制作课程能促进早产儿适时引入辅食及转换食物性状,促进顺应喂养及体重增长,提高血清铁水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0~3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轨迹研究
    林玲, 张丽珊, 王蒂, 陆燕萍, 许磊, 章依文
    2020, 28(10):  1157-1161.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563
    摘要 ( )   PDF (10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低出生体重儿童0~3岁体格生长状况,并掌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足月小样儿不同的生长轨迹。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出生并在浦东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保健管理的387名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并在同社区选取同性别同年龄段的386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其0~3岁期间的体重、身长/身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0~3岁期间,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发育均落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年龄增长,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均赶超足月小样儿,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两组间的体重和身长/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整体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和低危早产儿的体重、身长/身高长速均超过足月小样儿和足月正常儿童。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0~3岁期间存在追赶性生长;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呈现不同的生长轨迹,早产低体重儿可能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的价值
    何鑫, 姜珏, 尹春燕, 肖延风, 周琦
    2020, 28(10):  1162-116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04
    摘要 ( )   PDF (13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中的价值,为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肥胖门诊就诊的331例肥胖脂肪肝儿童(脂肪肝组)及10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分别对两组儿童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其肝脏的剪切波速度(SWV)及杨氏模量值(E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最佳诊断界点值。并记录受检儿童一般资料,收集相关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比较肥胖脂肪肝儿童SWV值和EI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脂肪肝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在年龄、身高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4.010、4.587、3.562、7.015,P<0.05)。脂肪肝组SWV测值为(1.83±0.24)m/s,显著高于对照组(1.01±0.19)m/s,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SWV的最佳诊断界点值为1.35m/s,灵敏度0.94,特异度0.81,ROC 曲线下面积0.932;脂肪肝组EI测值为(7.11±0.39)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5.94±0.26) kPa,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EI的最佳诊断界点值为6.32 kPa,灵敏度0.96,特异度0.72,ROC曲线下面积0.879。肥胖脂肪肝儿童SWV值和EI值均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SWV=0.401、0.450、0.488、0.352、0.697, rEI=0.377、0.463、0.501、0.331、0.611,P<0.05)。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够准确无创的定量评价肥胖儿童的脂肪肝情况,对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母亲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杨艳萍, 周艳红, 薛磊
    2020, 28(10):  1166-11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099
    摘要 ( )   PDF (4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加与儿童哮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70例,根据孕前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对照组,88例)和肥胖组(82例)。记录其孕前BMI、孕期增重、新生儿情况等用于统计学分析。每年定期进行随访,比较儿童哮喘发生的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孕期增重正常的比例显著降低,增重超标的比例显著升高(χ2=12.61、16.94,P<0.01);2)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比例及新生儿BMI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的总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且肥胖组中增重超标的产妇所孕育的儿童哮喘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725,5.067;P<0.05)。结论 母亲孕前肥胖且孕期增重超标是诱发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剖宫产及巨大儿比例升高的主要原因。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并有效控制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经验交流
    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评价
    路新源, 王继伟, 车贝贝, 闫芮, 张雅宣, 李鑫磊, 刘茜, 吕冰慧, 吴芃, 余金明
    2020, 28(10):  1169-117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303
    摘要 ( )   PDF (6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择上海市4个区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点,以2018年7月-2019年4月前往调查点进行健康体检的0~5岁儿童及其监护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Z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除36~60月龄组外,其余各月龄组男童身长/高、体重均大于女童(P<0.05);女童HAZ值在各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66,P=0.004),不同月龄组男女童WAZ值及WHZ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童χ2WAZ=25.192、χ2WHZ=25.368;女童χ2WAZ=24.378,χ2WHZ=24.690,P<0.001)。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4%,2.0%,2.0%,11.4%和9.5%。结论 上海市4区0~5岁儿童生长发育总体水平正常,仍存在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应加强本地区儿童健康促进和营养改善工作。
    四川省2018年与2014年7~18周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现状对比分析
    师春立, 周亮, 陈剑宇, 程炼, 张丽
    2020, 28(10):  1173-117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392
    摘要 ( )   PDF (9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8年与2014年四川省7~18周岁中小学生形态学指标变化情况,为近五年来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8年和2014年共抽取了28 754名7~18周岁中小学生,其中2018年抽取中小学生23 977人,2014年共抽取中小学生4 777人,检测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并计算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2018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78%和14.79%,2018年男生超重检出率比2014年男生超重检出率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8年与2014年中小学生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44%和4.58%,2018年女生肥胖检出率比2014年女生肥胖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五年来,四川省中小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无明显变化;在超重和肥胖方面,男生超重检出率有所下降,女生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建议加强对中小学生女生肥胖发生的防控,积极促进中小学女生改善饮食结构,鼓励多参加体育运动,抑制肥胖在女生中快速增长的趋势。
    健康教育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芸环, 李柏谖, 秦天悦, 李娜, 钱昌丽, 鹿盼婷, 常学荣, 王玉
    2020, 28(10):  1178-1181.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870
    摘要 ( )   PDF (5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兰州市和陇西县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形成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对3~8岁学生家长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及学生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为67.45%,各行为形成率在22.41%~90.18%之间。兰州市的学生行为得分[(7.57±0.94)分]高于陇西县[(6.98±1.15)分],女生[(7.39±1.04)分]高于男生[(7.27±1.09)分],少数民族[(7.67±0.85)分]高于汉族[(7.30±1.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长知识得分、家长行为得分、居住地和学生性别与学生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学生的年龄和民族与学生行为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3~8岁学生食品安全行为总形成率较低,家长应丰富食品安全知识,规范自身食品安全行为,与学校一起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食品安全行为。
    个案报道
    以矮小与下蹲困难为首发症状的Myhre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武慧, 王新利
    2020, 28(10):  1182-118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508
    摘要 ( )   PDF (14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