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3-10
    专家笔谈
    早产儿内分泌功能与生长发育
    杨凡, 谢华
    2021, 29(3):  233-2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48
    摘要 ( )   PDF (7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分泌功能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早产儿由于下丘脑-垂体轴发育不成熟及多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常导致出现一系列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影响生长发育,部分患儿还可出现成年期代谢综合征。
    科研论著
    早产儿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王巧芳, 晏长红, 罗丁珍, 陈丽萍, 杨利
    2021, 29(3):  238-24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661
    摘要 ( )   PDF (5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早产儿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变化与疾病危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早期筛查危重早产儿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收取的209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危重程度分为危重组(n=23)、危重转归组(n=60)、非危重组(n=126)。抽取早产儿出生后第7、14天静脉血检测FT3、FT4、TSH的浓度,计算第7、14天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差值△FT3、△FT4、△TSH,分析FT3、FT4、TSH、△FT3、△FT4、△TSH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危重组、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早产儿出生胎龄、体重、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和危重转归组第14天FT3、FT4的浓度均较第7天高,但危重组早产儿第7、14天FT3的浓度均低于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的△FT3低于危重转归组和非危重组,非危重组的△FT4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7、11.860,P<0.05);三组间△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82,P>0.05)。结论 FT3浓度与疾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疾病越严重,FT3浓度越低。
    成都地区早产儿2岁内追赶生长的随访研究
    刘杨, 刘环
    2021, 29(3):  243-24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79
    摘要 ( )   PDF (20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早产儿在矫正月龄24月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追赶生长出现情况,确定追赶生长出现的时间段。方法 选取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定期随访档案的早产儿270例和非早产儿105例,分为非早产儿组、低危早产儿组和高危早产儿组进行分析研究。采用Z评分法对身长、体重、头围和身长别体重进行评估,分析早产儿在矫正月龄24月内追赶生长情况。结果 早产儿和非早产儿在矫正24月内身长、体重、头围和身长别体重均有出现追赶性生长。体重在矫正月龄2个月内追赶生长发生率高,身长的追赶生长高峰持续时间更长,在矫正月龄5月后,追赶生长发生率趋于平稳,各组身长别体重在6月后出现分化。在矫正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和身长别体重的追赶生长发生率,低危儿组为83.2%、66.27%、37.73%、89.7%;高危儿组为89%、70.21%、49.7%、98.98%。结论 早产儿和非早产儿生长轨迹不一致,低危早产儿表现出了更大的生长潜力。在矫正月龄5个月内早产儿组基本完成了追赶生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追赶生长存在不均衡性。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0~1岁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调查
    张敏, 李萌萌, 杨蕾, 余章斌, 池霞, 韩树萍, 陈玉林
    2021, 29(3):  249-25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52
    摘要 ( )   PDF (4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出生后1年内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存活的VLBWI/ELBWI 222名,评估其纠正胎龄40周及纠正月龄3、6、12个月时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出生体重按照≤1 000 g,1 000<~1 500 g;胎龄按照≤28 周,>28周分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纠正胎龄40周及3、6、12个月VLBWI/ELBWI身高、体重及头围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间身高、体重及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量表5个能区的评估中,随着年龄增加,VLBWI/ELBWI各个能区的得分逐渐增加,但6月龄和12月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各个能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BWI/ELBWI宫内发育迟缓及神经行为发育落后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追赶,因此建立规范的随访系统十分必要。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评价作用
    黄循斌, 周秋婧, 符青松, 程国强, 丘惠娴
    2021, 29(3):  253-25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66
    摘要 ( )   PDF (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早期评价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为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入住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29例。根据是否具有神经系统症状或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结果患儿分为脑损伤组(n=83)和无脑损伤组(n=46),分析两组患儿动脉血pH、碱剩余、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分析不同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患儿的脑损伤率、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的预测效能。结果 脑损伤患儿死亡9例,幸存者中预后不良26例、预后良好48例。脑损伤组患儿生后1 h内动脉血pH和碱剩余均显著低于无脑损伤组,而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59、9.023、9.917, P<0.01)。脑损伤组患儿治疗后6 h动脉血pH和乳酸清除率低于无脑损伤组,而乳酸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9、9.708、9.917, 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6 h的碱剩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2, P>0.05)。高乳酸组患儿的脑损伤率、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低乳酸组(χ2=54.692、11.790、5.926, P<0.05);低乳酸清除率组患儿的脑损伤率、预后不良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高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16、15.016、6.966, P<0.01)。ROC曲线分析提示联合监测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预测脑损伤能力最佳,其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6%。结论 联合监测动脉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早期筛查窒息新生儿脑损伤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伟, 张月芳, 何红茹, 杨丽芳, 张欢, 范红鸽, 俱西驰
    2021, 29(3):  258-26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30
    摘要 ( )   PDF (5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对婴幼儿喂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医疗机构向家长普及养育照护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1月龄健康儿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定期进行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体检及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12月龄时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婴幼儿喂养指数、辅食喂养行为、体格及智能发育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儿童具有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χ2=34.48,P<0.001)、较高喂养指数评分(t=5.23,P<0.001)及喂养行为水平(χ2=18.23, P<0.001);干预组儿童的体重(男:Z=-2.12;女:Z=-2.11)、身长(男:Z=-2.50;女:Z=-2.13)及头围(男:t=2.19;女:Z=-2.16)的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大运动(Z=-2.49)、精细动作(t=3.02)、适应能力(Z=-4.75)、语言(Z=-2.81)、社交能力(Z=-3.06)及总发育商(DQ)(Z=-4.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养育理念与行为干预能为婴儿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及喂养条件,有利于婴幼儿体格生长,促进其智能发育。
    北京市高中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家庭因素与吸烟关联的性别差异研究
    刘云飞, 闫晓晋, 张京舒, 吕若然, 段佳丽, 罗冬梅, 马宁, 宋逸
    2021, 29(3):  262-2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96
    摘要 ( )   PDF (6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吸烟行为及家庭因素与吸烟关联的性别差异,为相关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14年4-5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6 66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性别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家庭因素与吸烟行为的关联。 结果 北京市高中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分别为40.7%和20.6%,13岁前吸烟率分别为16.1%和4.6%,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4.3%和6.2%,重度吸烟率分别7.2%和1.0%,吸烟行为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71、601.33、1 078.60、423.79, P<0.05)。父亲职业与尝试吸烟、13岁前吸烟的关联以及母亲文化程度与13岁前吸烟的关联在男生中更强;而母亲文化程度与重度吸烟的关联以及家庭类型与尝试吸烟、现在吸烟和重度吸烟的关联在女生中更强。 结论 北京市高中生吸烟行为性别差异较大,其中父亲职业与男生吸烟行为的关联程度较强,而家庭类型与女生吸烟行为的关联程度较强。应及早开展预防吸烟的健康教育。
    三代直系亲属超重、肥胖的比较及与学龄前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
    白静, 祝丽珺, 陈玲
    2021, 29(3):  268-2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73
    摘要 ( )   PDF (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学龄前儿童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三代直系亲属之间超重、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探究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6月,对南京市雨花台区辖区内幼儿园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有2 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其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年龄、体重、身高等信息,并采用统一标准方法测量儿童的体重、身高,分析直系亲属超重、肥胖与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超重发生率7.80%、肥胖发生率2.75%。儿童中男性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3.4% vs. 2.0%, P<0.05);在中年父母辈中,男性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分别为36.1%、11.1%,均显著高于女性(13.6%、3.3%)(P<0.001),而在祖父母辈,女性的肥胖发生率却显著高于男性(祖父母:10.1% vs. 5.9%,P<0.001;外祖父母:7.5% vs. 6.2%,P<0.05)。经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超重(OR=1.614,95%CI:1.132~2.301,P<0.01)及父亲肥胖(OR=2.584,95%CI:1.773~3.765,P<0.001)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二代亲属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肥胖与儿童肥胖无显著关系。结论 直系三代亲属中,中年男性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最高,父母超重、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相关因素研究
    谢冰洁, 吴国连, 贾雅雅, 魏晓娟, 张晋晋, 王惠梅
    2021, 29(3):  272-27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790
    摘要 ( )   PDF (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其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幼儿园中3~6岁全部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共969例,其中男504例,女465例。研究工具为自编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结果 躯体伤害恐惧阳性检出75例(7.73%),其中男性33例(6.5%),女性42例(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1,P>0.05);躯体伤害恐惧得分女性(7.15±4.89)显著高于男性(6.50±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非剖宫产(OR=2.063,95%CI:1.128~3.772,P=0.019)、母亲焦虑得分(OR=1.074,95%CI:1.024~1.125,P=0.003)是学龄前儿童躯体伤害恐惧的危险因素,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中的语言认知因子得分(OR=0.912,95%CI:0.873~0.952,P<0.001)、社会生活能力总分(OR=0.961,95%CI:0.936~0.988,P=0.004)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躯体伤害恐惧在学龄前儿童较常见,与母亲焦虑、家庭养育环境及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有关。因此,早期进行家庭养育干预可以防止幼儿躯体伤害恐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综述
    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进展
    陈羽双, 杨斯钰, 黄玉婷, 金梦, 周乐山
    2021, 29(3):  277-28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64
    摘要 ( )   PDF (6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新生儿尿布皮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从完善新生儿皮肤监测系统、ABCDE皮肤护理方案的实施和采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等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降低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舒适度,降低医疗花费,为保障新生儿家庭的护理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杨梦阳, 姜敏
    2021, 29(3):  281-28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115
    摘要 ( )   PDF (5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及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生命的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很多致病因素可诱发肠屏障功能障碍,造成肠机械屏障损害,微生物屏障建立延迟,免疫屏障发育不成熟,从而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NEC 的发生。早期诊断NEC对于其治疗和预后极其重要,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有望提高NEC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通过综述NEC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加深认识肠屏障在NEC 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NEC的防治提供更多思路。
    谷氨酰胺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张海建, 朱明哲
    2021, 29(3):  285-2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13
    摘要 ( )   PDF (4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急性和致死性消化道急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腹胀、便血等,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甚至败血症。目前,NE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发现肠黏膜屏障损害可能与其发病有关,谷氨酰胺(Gln)作为人体所需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在维持肠黏膜完整性,减少肠黏膜受损、缺血坏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谷氨酰胺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性应用作一综述。
    肺微生物群落对早产儿肺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彭倩, 曲书强
    2021, 29(3):  289-29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62
    摘要 ( )   PDF (4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功能不仅是早产儿生命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肺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通过肠-肺轴在肺部疾病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将对以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早产儿的肠-肺轴及其病理生理学的许多方面,并探讨现有的和创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田智琛, 张宣, 尹晓娟
    2021, 29(3):  292-29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60
    摘要 ( )   PDF (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亚低温治疗可显著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仍难以避免部分新生儿在运动、感觉和认知方面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因此,亚低温治疗实施的条件有待于优化。本文就新生儿HIE病理生理学、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神经保护作用、亚低温治疗的各种参数对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提供依据。
    荟萃分析
    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患病率Meta分析
    郭冰冰, 蒋新液, 卫雅蓉, 裴晶晶, 许吟
    2021, 29(3):  296-30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15
    摘要 ( )   PDF (13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流行情况,为生长迟缓儿童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中截止到2020年3月30日的有关中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报道文献。根据STROBE声明中横断面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Stata 12.0软件合并患病率,并对性别、年龄、地区分布、调查年份、居住地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采用Egger检验及漏斗图评估各文献发表偏倚,通过排除其中任意一篇低质量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总样本量699 974人,变化范围为6 082~99 542(M=17 329)人。中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总患病率为6.0%(95%CI:5.0%~7.0%)。亚组分析显示0~7岁患病率8.1%(95%CI:6.0%~10.2%),7~18岁患病率3.3%(95%CI:2.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5)。在2005-2010年调查的患病率9.9%(95%CI:7.5%~12.2%),在2011-2019年调查患病率3.0%(95%CI:2.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农村患病率4.5%(95%CI:3.4%~5.7%),城市患病率2.5%(95%CI: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5)。不同性别、地区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居住地患病率存在差别,应引起重视。
    临床研究
    学龄前期癫痫患儿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贾甜, 杨琳, 雷晓梅
    2021, 29(3):  301-3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04
    摘要 ( )   PDF (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癫痫患儿的睡眠状况,探讨其睡眠问题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的3~5岁癫痫患儿96例作为癫痫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其监护人的询问,运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对其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CSHQ总分超过54分即为睡眠质量不良。对可能导致癫痫患儿发生睡眠质量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癫痫组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33.33% vs. 10.20%,χ2=15.02,P<0.001)。2)癫痫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发作类型(χ2=7.200,P=0.007)、发作频率(χ2=14.189,P=0.001)及发作时相(χ2=6.667,P =0.036)可能与其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相关。3)癫痫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面性发作(OR=4.996)、发作集中于睡眠时段(OR=4.320)及发作≥4次/月(OR=7.740)是癫痫患儿睡眠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与正常学龄前期儿童相比,癫痫患儿睡眠时长更短,且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应对相关问题及早进行识别、干预。
    儿童下呼吸道博卡病毒混合感染的临床分析
    何香萍, 王宇清, 付艳萍, 蔡春梅, 贾海香, 张丽萍, 陆炜懿
    2021, 29(3):  305-30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70
    摘要 ( )   PDF (5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博卡病毒混合感染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的影响,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3 350例,进行呼吸道多病原学检测。结果 3 350例标本中博卡病毒(hBoV)阳性167例(5.0%),其中hBoV单纯感染102例(61.1%),混合感染65例(38.9%),混合感染主要病原有病毒26例(15.6%)、肺炎支原体16例(9.6%)、细菌11例(6.6%)、混合2种以上病原12例(7.2%)。hBoV单纯感染、hBoV混合病毒、hBoV混合支原体、hBoV混合细菌和hBoV混合2种以上病原各组在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V混合细菌感染组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高于hBoV混合病毒及hBoV混合支原体感染组(χ2=15.648,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病程>7 d是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0, 95%CI:1.002~1.079)。结论 hBoV有较高的混合感染率。hBoV混合细菌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入院前病程>7 d的患儿应警惕hBOV混合感染。
    四格移步试验在平衡功能障碍儿童中的信效度研究
    梁显荣, 谭朱江, 曹建国, 彭康龙, 陈土容, 龚蓉, 陈钦儿
    2021, 29(3):  309-3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01
    摘要 ( )   PDF (5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四格移步试验在平衡功能障碍的儿童中的信度效度,为儿童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估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平衡功能受损129例儿童,所有研究对象在1周内由A、B两名评估员评估3次,A负责第1、3次评估,B负责第2次评估;第1次评估内容为四格移步试验(FSST)、 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及10 m步行测试(10MWT),每个试验间休息3~5 min;第2、3次评估仅评估FSST,评估过程中,评估员不互相讨论,各自记录数据;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FSST、BBS总分、TUG、10MWT评定结果的相关性以反映FSST的信度,分析FSST的评定者间信度及重测信度,应用CDM软件包检测区分度。结果 FSST与BBS、TUG、10MWT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5(-0.782~-0.605)、0.678(0.572~0.761)、0.721(0.626~0.795)(P<0.001);FSST的评定者间信度为0.957,重测信度为0.979;不同年龄的患儿区分度(D)为0.801~0.989,不同病因的患儿区分度为(D)0.707~0.824。结论 FSST用于儿童平衡功能评估具较高的平行效度、评定者间一致性信度及重测信度,值得临床推广。
    父母参与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及胃饥饿素水平的影响
    王雪芹, 何婧, 何敏, 肖义维
    2021, 29(3):  313-3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13
    摘要 ( )   PDF (7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父母参与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干预措施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及(胃饥饿素水平)Ghrelin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父母参与发展性照顾的49例婴儿为对照组,观察组的57例婴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袋鼠式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婴儿生长临床情况、发育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行为及Ghrelin水平。结果 观察组婴儿达全肠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每日睡眠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更长(t=7.200、6.284、14.995,P<0.05)。干预前两组婴儿体重、头围及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婴儿体重、头围及身长均大于对照组(t=10.257、2.155、3.559,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77%,低于对照组的24.49%(χ2=4.834,P<0.05)。干预前两组婴儿NBNA得分及Ghreli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0.180,P>0.05),干预后观察组婴儿NBNA得分及Ghreli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284、2.893,P<0.05)。结论 父母参与发展性照顾联合袋鼠式干预措施较袋鼠式干预措施可明显缩短极低出生体重儿达全肠喂养时间、恢复正常体重时间,延长每日睡眠时间,提高婴儿体重、头围及身长,改善其神经行为并提高Ghrelin水平。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出生早产儿临床相关不良结局的研究
    钟美珍, 李小忠, 王礼周, 陈先睿
    2021, 29(3):  318-3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18
    摘要 ( )   PDF (6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S-PE)对早产儿临床疾病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地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孕周≤34周的活产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暴露因素孕母有无重度子痫前期(S-PE)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观察早产儿的临床结局,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研究期间共出生≤34周的活产早产儿814例,研究组早产儿107例,符合随访条件101例,对照组早产儿707例,符合随访条件640例。研究组早产儿中剖宫产、新生儿出生窒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22、13.073、15.759、14.910、5.221、4.515、8.117、4.192, P<0.05)。研究组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t=-2.120,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t=2.862,P<0.05),两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Ⅲ~Ⅳ度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影响早产儿出生方式和出生体重,增加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住院时间延长,但未增加死亡率。
    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关系研究
    纪卫华, 王金元, 刁敬军
    2021, 29(3):  323-32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03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血小板参数与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9年12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情况,分为无BPD组、轻度BPD组和中重度BPD组,比较各组间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质量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中重度BPD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无BPD早产儿71例、轻度BPD早产儿35例、中重度BPD早产儿41例。中重度BPD组生后24 h内MPV高于无BPD组和轻度BPD组(F=8.048,P<0.001),而三组患儿PLT、PDW和血小板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胎龄的增大,中重度BPD的发生风险降低(OR=0.466, 95%CI:0.247~0.880)。MPV增大(OR=2.522, 95%CI:1.313~4.847)、输血次数多(OR=2.177, 95%CI:1.135~4.177)、机械通气时间长(OR=3.296, 95%CI:1.071~10.144)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PV的诊断界值为10.55fl时,预测中重度BPD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76.8%。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24 h内较高水平的MPV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危险因素。MPV的变化可能与早产儿中重度BPD的发生有关。
    经验交流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表现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伶俐, 于小靓, 田西文, 陈娜
    2021, 29(3):  328-33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05
    摘要 ( )   PDF (5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应用于早产儿中对喂养表现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比两组神经行为、喂养表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7 d后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得分均增加,且干预组神经行为总评分的增加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70,P<0.001)。干预组干预后喂养表现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P<0.05)。结论 在早产儿中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正常发展,改善喂养表现,并且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IL-33/ST2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
    李九英, 李平真, 邱亚明
    2021, 29(3):  332-3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92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IL-33/ST2)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MPP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MPP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33、IL-4、IFN-γ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B)检测ST2蛋白表达水平,COSMED PFT4型仪器检测两组儿童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MPP患儿外周血IL-33、ST2蛋白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PP儿童外周血IL-33、ST2蛋白水平、IL-4水平显著增加(t=9.749、 33.783、 43.890, P<0.05),INF-γ水平、PEF%、FEV1%、FEV1/FVC水平均显著降低(t=12.014、 19.860、 20.258、 21.006, 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PP儿童外周血中IL-33、ST2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r=0.537、 0.511),与INF-γ水平、PEF%、FEV1%、FEV1/FVC水平均呈负相关(r=-0.660~-0.431,P<0.05)。结论 IL-33、ST2在MPP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Th2优势免疫应答参与MPP气道炎症反应。
    T淋巴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李敏, 杨国建, 蓬青梅
    2021, 29(3):  335-3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21
    摘要 ( )   PDF (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T淋巴细胞数目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25-(OH)D3参与哮喘发病和进展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的105例哮喘儿童(包括急性发作期25例、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各40例)和30例健康儿童,用电化学法之溶出伏安法检测25-(OH)D3水平、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降低、CD3、CD4/CD8细胞数量减少,IFN-γ、IL-10分泌水平降低及IL-4分泌水平增高;其中急性发作期变化最明显、慢性持续期次之、缓解期最接近正常水平;不同时期哮喘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IFN-γ、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IL-4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激素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疾病控制密切相关, 监测哮喘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疾病的治疗,为哮喘临床提供了新的监测手段。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微小RNA-155、趋化性细胞因子8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杨颖, 刘亚昆
    2021, 29(3):  339-34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18
    摘要 ( )   PDF (5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血清微小RNA-155(miR-155)、趋化性细胞因子8(CXCL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CVA患者8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痰嗜酸粒细胞(EOS)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Pearson法分析miR-155、CXCL8水平与EOS、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对CVA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OS、FeNO、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t=11.606、27.562、19.721、10.754, P<0.05),FEV1、PEF、FEV1/FVC水平均降低(t=17.471、10.975、33.605, 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miR-155、CXCL8与EOS、FeNO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FEV1、PEF、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miR-155、CXCL8水平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675~0.967)、0.851(95%CI:0.741~0.961);联合检测预测CVA的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914~0.975)。结论 CVA患儿血清中miR-155、CXCL8水平均升高,对CVA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能作为诊断CVA的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适宜技术
    不同牵伸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耐受程度影响的比较
    李开东, 周文智, 田萍, 杨霞, 邹品芳
    2021, 29(3):  343-34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87
    摘要 ( )   PDF (5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牵伸方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CP)肌张力影响及患儿耐受程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5月在成都市妇妇儿童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渐进式牵伸法组(观察组)27例和静态式牵伸法组(对照组)2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30min/次,1次/d,5次/周,训练12周;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观察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变化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患儿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变化情况,采用改良CHEOPS疼痛评分法观察患儿耐受程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2.121、4.947、2.476,观察组:t=3.422、5.322、2.933)、关节活动度测量较治疗前改善(对照组:t=2.061、2.017、2.053,观察组:t=4.357、3.936、3.349)、改良CHEOP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t=39.817、16.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儿股内收肌、腘绳肌、踝跖屈肌肌张力降低更明显(t=2.230、2.133、2.173, P<0.05);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2.059、2.119、2.105, P<0.05),而对照组在牵伸治疗时改良CHEOPS疼痛评分升高情况更明显(t=13.157,P<0.001)。结论 渐进式牵伸治疗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更明显,且患儿耐受度高更易接受,适宜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推广。
    个案报道
    罕见儿童期发病的莫旺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张永琴, 陈永前, 吕海燕, 代彩娟, 刘玲文
    2021, 29(3):  347-34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757
    摘要 ( )   PDF (3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