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06-10
    专家笔谈
    再论儿童生长发育的科学评估
    李辉
    2021, 29(6):  581-5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771
    摘要 ( )   PDF (5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长发育评价是儿童保健与儿科临床的实践基础。通过生长评价了解儿童生长、营养及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异常、协助疾病诊断和评估干预治疗效果。准确的生长评价取决于精确的测量数据、适宜的评价标准、正确的评价方法及合理的结果分析。采用生长曲线图将多项指标有机结合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是最有效的临床适宜技术。
    科研论著
    父母身高对7岁以下儿童身高影响效应的研究
    张亚钦, 李辉, 武华红, 宗心南
    2021, 29(6):  584-5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623
    摘要 ( )   PDF (9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父母身高对7岁以下儿童身高的影响效应,为个体儿童生长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父母身高信息完整的161 297名儿童为分析对象,参照中国儿童身高标准计算儿童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的Z分值,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性,并按父母身高分组,比较各组儿童身高的差异。 结果 1)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正相关(r=0.13~0.42,P<0.05),且与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系数最高;2)按父母身高中值分为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高身材6组,各组儿童平均身高依次递增,父母矮身材组儿童身高比父母高身材组低1.9~14.7 cm,年龄越大差值越大;3)父母身高偏矮组子女身高第3百分位(P3)比中国儿童身高标准P3低0.6~4.8 cm,而父母较高身材组P3则比身高标准P3高0.6~4.7 cm;4)父母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和高身材组的儿童身高Z分值与父母身高中值Z分值差值依次为1.27±0.99、0.61±0.92、0.18±0.89、-0.19±0.90、-0.61±0.93、-1.17±0.92。结论 7岁以下儿童身高与父母身高正相关;矮身材父母的子女身高明显低于高身材父母子女;矮身材父母子女身高高于家庭遗传身高;个体儿童身高评估和解释时,不可忽视父母身高的影响作用。
    中国九城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体格生长的关系研究
    武华红, 李辉, 宗心南, 张亚钦
    2021, 29(6):  589-59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622
    摘要 ( )   PDF (8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国九城市学龄前儿童的饮食现状及不同饮食状况对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为针对性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6-10月实施的 “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9个城市调查3~7岁儿童53 155名。体格测量由统一培训的人员、采用统一配置的测量工具现场完成,饮食行为采用自制问卷、面对面询问儿童的日常生活主要照顾人完成。比较不同饮食行为的儿童体格生长的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体格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 1)3~7岁学龄前儿童中34.0%存在挑食现象;饮奶率为96.0%、食用鸡蛋的比例为96.2%,其中54.3%的儿童每日摄入牛奶、30.6%每日摄入鸡蛋;2)不挑食儿童的生长水平较挑食者高,不挑食者的身高标准差分值(SDS)和体重SDS分别为0.17±1.01和0.17±1.15,挑食者分别为0.01±1.00和0.10±1.10,且挑食者中最不喜欢吃肉、蛋类的儿童生长水平较其他类低(组间比较P<0.01);3)牛奶、鸡蛋摄入频率高的儿童生长水平较摄入频率低的儿童高:每周食用6个以上鸡蛋的儿童身高SDS和体重SDS分别为0.26±0.99和0.25±1.13,不食鸡蛋的分别为-0.12±1.02和-0.20±1.10;每周喝6袋以上牛奶的儿童身高SDS和体重SDS分别为0.17±1.01和0.14±1.14,不喝牛奶的为-0.14±1.04和-0.21±1.15(组间比较P<0.01);4)多因素分析发现,不挑食有利于儿童体格生长,而牛奶、鸡蛋摄入频率低和挑食者不喜欢摄入肉蛋类不利于儿童的体格生长。 结论 我国学龄前儿童饮食状况改善、蛋奶摄入比例提高,均衡膳食和肉蛋奶的规律、适量摄入是儿童体格生长的有利因素。
    辅食添加对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体重指数生长轨迹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周静, 曾令霞, 米白冰, 裴磊磊, 颜虹
    2021, 29(6):  594-59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60
    摘要 ( )   PDF (7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婴幼儿体重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 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1岁内每三个月一次,1~2岁每半年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测量、喂养、户外活动、患病等。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拟合0~2岁BMI生长轨迹,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辅食添加对不同BMI生长轨迹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1 255名婴幼儿的BMI生长轨迹主要划分为六类:“正常平稳”(6.5%)、“正常-加速”(4.8%)、“正常-减缓”(28.0%)、“持续偏低”(32.9%)、“追赶生长”(17.8%)和“追赶生长-加速”(10.0%)。以“正常平稳”组作为参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辅食添加早于6个月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16,95%CI 1.01~4.83)和“追赶生长-加速”(OR=3.13,95%CI 1.35~7.2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成立(OR=2.41,95%CI 1.03~5.63;OR=3.46,95%CI 1.41~8.48)。1岁时较低的喂养指数得分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50,95%CI 1.23~5.0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然成立(OR=2.35,95%CI 1.10~5.07)。结论 研究地区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以“正常-减缓”、“持续偏低”和“追赶生长”三种模式为主;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会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产生影响。
    气质对学龄前儿童家长喂养行为与其子女挑食关系的调节作用
    王健, 伍茹星, 程旭文, 吴映晖, 陈如男, 陈津津, 朱大乔
    2021, 29(6):  600-6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61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父母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挑食的影响,检验儿童气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2020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6所幼儿园44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喂养行为、儿童挑食及儿童气质(生气沮丧、抑制控制)。 结果 父母鼓励健康饮食负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70,P<0.001),父母以食物为奖励正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10,P<0.001);儿童生气沮丧特质分别调节父母鼓励健康饮食(β=0.125,t=2.207,P<0.05)、以食物为奖励(β=0.141,t=3.465,P<0.001)与儿童挑食之间的关系;儿童抑制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结论 父母某些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会因儿童气质中的情绪倾向性而有所不同。对于容易生气沮丧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多采用鼓励健康饮食,少用以食物为奖励的行为,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儿童的挑食问题。
    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情况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交互作用
    谢铭, 曾媛, 袁姝倩, 刘银玥, 陈艳华, 胡冀, 郑婵娟, 王非, 阳益德
    2021, 29(6):  605-60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80
    摘要 ( )   PDF (4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参加文化课学习情况的交互作用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制定防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在湖南省抽取8 467名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相乘交互作用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计算交互作用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I)及交互作用指数 S (Index S)探讨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对视力不良的相加交互作用。结果 8 467名调查对象中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5 612名,检出率为66.28%。学龄前参加过文化课学习者,视力不良的发生风险是不参加学习者的1.500倍(95%CI:1.331~1.689,P<0.001),每日户外活动<2 h的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风险是每日户外活动≥2 h者的1.247倍(95%CI:1.103~1.409,P<0.001)。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的交互作用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03)。在调整相关因素后,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文化课学习的RERI、API、Index S分别为0.529、0.310、3.973。结论 中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文化课学习均与视力不良发生风险相关,并两者对视力不良有交互作用。因此,应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户外活动,以预防视力不良发生。
    男性少年儿童高尿酸血症与膳食维生素D摄入量的相关性研究
    张高芝, 张利勇, 南志成, 臧循雄, 王军, 林雪峰
    2021, 29(6):  609-61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14
    摘要 ( )   PDF (5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男性少年儿童维生素D(VD)摄入量与高尿酸血症(HU)患病的相关性,为防治少年男童HU提供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800例男性少年儿童,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研究组(HL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正常)。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25(OH)D3、TC、HDL-C、LDL-C、TG、空腹血糖(FBG)、血钙、血磷指标的差异。通过半定量膳食频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膳食VD摄入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清25(OH)D3以及膳食VD摄入量的相关性。通过校正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VD摄入量及血清25(OH)D3水平与HU患病率的危险程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膳食VD摄入量对男性少年儿童HU患者患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25(OH)D3、HDL-C及膳食VD摄入量较低(t=4.863、23.791、12.347,P<0.05),而LDL-C及TC较高(t=10.606、12.090,P<0.05),但TG、FBG、血钙、血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少年儿童HU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与血清25(OH)D3水平(r=-0.803,P=0.024)及膳食VD摄入量(r=-0.726,P=0.031)负相关。膳食VD摄入量高及血清25(OH)D3水平高为男性少年儿童罹患HU的保护性因素(OR=0.465、 0.245, P<0.05)。ROC曲线显示,膳食VD摄入量截断值为4.8 μg/d,预测男性少年儿童罹患HU的AUC为0.816,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2.3%。结论 男性少年儿童HU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膳食VD摄入量低下,应予以加强补充膳食VD的摄入,提高血清25(OH)D3水平。
    家庭生态系统视角下长子女情绪和行为问题研究
    金梦, 杨斯钰, 田朴, 黄亚芹, 周乐山
    2021, 29(6):  614-61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788
    摘要 ( )   PDF (5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二孩家庭中长子女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并在家庭生态系统内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4-7月在河南省商丘市选取538名长子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长子女情绪和行为困难总分异常检出率为15.1%(81/5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13岁的年龄差(OR=2.406,95% CI:1.159~4.995),竞争的同胞关系(OR=4.773,95% CI:1.933~11.785),父/母亲过度保护(OR=2.821,95% CI:1.076~7.392)/(OR=4.113,95% CI:1.903~8.890)、父亲拒绝(OR=3.215,95% CI:1.324~7.807)的教养方式,以及规律型家庭(OR=4.055,95% CI:1.312~12.533)中长子女情绪行为异常风险显著升高;而相较于抑郁质,其他气质类型长子女情绪行为异常风险显著降低(OR=0.227、0.228、0.230,95% CI:0.073~0.707、0.069~0.754、0.071~0.744),相较于低收入家庭(月收入<2 000元),其他高收入家庭长子女情绪行为异常风险显著降低(OR=0.272、0.334、0.133、0.228;95% CI:0.095~0.778、0.119~0.939、0.035~0.501,0.056~0.924)。结论 二孩家庭中长子女情绪行为问题高于同期儿童青少年水平,需关注二孩家庭中的长子女,根据不同特征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综述
    小于胎龄儿追赶性生长的研究进展
    陈祝秀, 李晓南
    2021, 29(6):  619-6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03
    摘要 ( )   PDF (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于胎龄儿存活并在脱离不良子宫环境后,将会出现追赶性生长。追赶性生长对提高短期生存率、改善成年身高和儿童后期的认知有益,但过度追赶可能对心血管和代谢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介绍追赶生长的定义及现状、追赶生长的影响因素和可能的利弊,并对未来追赶生长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孤独症谱系障碍应用行为分析干预的研究进展
    代真真, 姜志梅, 朱俊丽
    2021, 29(6):  623-6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50
    摘要 ( )   PDF (4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在儿童发育早期出现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共同限制和损害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功能。近年来ASD的干预措施越来越多,应用行为分析(ABA)是目前唯一经美国卫生局认可的治疗ASD的方法,其有效性已经被证实,现已广泛应用于ASD儿童的治疗。本文将主要从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作用及与其它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肥胖相关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胡俊龙, 刘正娟
    2021, 29(6):  627-63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28
    摘要 ( )   PDF (5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发病机制现已成为了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处于慢性持续性的炎症中。本文就肥胖相关炎症反应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认知迟缓特质
    江文庆, 杜亚松
    2021, 29(6):  632-63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57
    摘要 ( )   PDF (4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认知迟缓特质(SCT)是一类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高度相关,又相互独立的特质表现。其独立的特征及其与ADHD同时发生时所带来的特征性表现和治疗上的异同,应引起临床重视。本文就两者的关联、临床特点、评估方式、治疗有效性和转归进行综述。
    儿童叙事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进展
    孙弋童, 李甦
    2021, 29(6):  636-6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25
    摘要 ( )   PDF (5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事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对儿童学业学习,特别是阅读理解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以往研究儿童叙事与阅读理解的方法,总结了叙事与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通过叙事干预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研究。同时,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方向。
    工作记忆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疗效的研究进展
    李焱, 江文庆, 钱昀, 杜亚松
    2021, 29(6):  641-6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94
    摘要 ( )   PDF (4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广泛存在明显的工作记忆缺陷,并且影响其症状发展和推理、组织计划、选择注意等方面的表现,因此针对工作记忆的干预对于ADHD患儿有实质性意义。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对其理论依据、执行功能的影响及行为的疗效以及研究不足之处做一综述。
    荟萃分析
    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Meta分析
    苏现彪, 殷爱华, 杨楹, 吴书鑫, 刘金同, 王旸, 王玮
    2021, 29(6):  645-64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48
    摘要 ( )   PDF (11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及分布特征,为了解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2008年1月-2020年3月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并对性别、年级、地区及时间分组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有17篇文献被纳入本研究,合计样本量为63 060人,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5.50%(95%CI:13.04%~18.31%)。亚组分析显示,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高中生的检出率最高(18.99%),大学生检出率最低(9.52%),初中生居中(14.03%)。2016—2020年检出率最高(16.75%),2011—2015年检出率居中(16.38%),2008—2010年检出率最少(11.46%)。结论 我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且在年级及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引起重视。
    临床研究
    婴儿饮食行为量表的编制与评价
    殷珂, 张婷, 宋志霄, 张莉, 乔秀芸, 李燕
    2021, 29(6):  650-65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99LA
    摘要 ( )   PDF (6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旨在编制一套具有高信效度的本土化婴儿饮食行为量表,以早期识别、预防婴儿饮食行为的发生。方法 对281名6~11月龄婴儿进行初始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区分度分析、Cronbach's α系数及Spearman相关分析筛选条目,形成试用问卷。对935名6~11月龄婴儿行试用问卷调查,筛选条目并形成正式量表。运用折半信度、重测信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1)形成包含6个维度、33个条目的婴儿饮食行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0,折半信度为0.927,重测信度为0.693,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266~0.752。验证性因子分析示χ2/df=3.180,GFI=0.831,CFI=0.842,RFI=0.766,RMSEA=0.068。2)婴儿体格生长与出生体重、食物种类与进食能力、喂养人行为和食物响应相关(P<0.05)。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收入对婴儿饮食行为影响显著(P<0.05)。结论 婴儿饮食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客观反映6~11月龄婴儿的饮食行为问题,是我国本土化婴儿饮食行为评估的科学可信工具。
    中国2002年和2013年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Z评分的变化趋势分析
    王淑霞, 杨振宇, 王杰, 段一凡, 庞学红, 赖建强
    2021, 29(6):  655-65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81
    摘要 ( )   PDF (7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2年和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AZ(LAZ)]的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筛选儿童生长迟缓干预的窗口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和“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中5岁以下儿童身高(身长)、年龄等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比较2002年和2013年HAZ(LAZ)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方法分别分析2002年和2013年5岁以下儿童HAZ(LAZ)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02年5岁以下儿童HAZ(LAZ)为-0.31±1.54,2013年为0.03±1.36。2013年比2002年提高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2, P<0.001)。0~<1、6~23、24~59月龄组2002年和2013年HAZ(LAZ)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8、-11.21、-18.69,P<0.01)。2002年5岁以下儿童的HAZ(LAZ)呈先下降至最低值后缓慢上升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2013年呈先上升至最高值后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特别是6~23月龄组下降趋势明显。 结论 201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HAZ(LAZ)的平均水平较2002年有显著提高,但6~23月龄儿童HAZ(LAZ)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该阶段可作为改善儿童生长迟缓的窗口期。
    动态分析生长发育迟缓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关系
    徐儒政, 孙斌
    2021, 29(6):  660-6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59
    摘要 ( )   PDF (5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动态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出生后至出院前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情况,分析不同时期生长迟缓程度与B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治B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生后24 h内于本院NICU住院,最终诊断为BPD的167例患儿住院期间的体重、身长、头围数据,胎龄及氧疗等情况。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BPD患儿共159例,轻度79例、中度52例、重度28例。出生体重(χ2=13.958,P=0.001)、男婴(χ2=7.451,P=0.024)、产前使用激素(χ2=11.287,P=0.004)、机械通气(χ2=14.346,P=0.001)、氧疗总时长(Z=14.750,P=0.001)与BP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身长、头围方面:出生时,有无生长发育迟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体重=-5.429,H身长=-9.632,H头围=-9.632,P<0.001);生后28 d(H体重=-6.726,H身长=-6.254,H头围=-6.254,P<0.001)与纠正胎龄36周(H体重=-7.091,H身长=-7.178,H头围=-7.178,P<0.001)组间比较生长迟缓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迟缓可能与BPD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中需注意合理营养,促进均匀生长。
    石家庄地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樊立新, 于然, 曹珍珍, 马靖茹
    2021, 29(6):  665-6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46
    摘要 ( )   PDF (70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石家庄各区县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我国2005年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标准作为参考值,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果 1)共收集49 644例学龄前儿童的有效体检数据,其中男童25 885例(52.1%),女童23 759例(47.9%)。2)其中体重过轻(<P3)的儿童有1 212人(2.4%),体重过重(<P97)的5 353人(10.8%);身高过矮(<P3)的儿童有1 497人(3.0%),身高过高(>P97)的儿童有6 876人(13.9%)。3)母儿ABO血型不符(OR=0.671,95%CI:0.481~0.935,P=0.019)、出生体重偏低(OR=0.546,95%CI:0.443~0.674,P<0.001)、出生时身高偏低(OR=0.335,95%CI:0.272~0.414,P<0.001)是学龄前儿童身高过矮的独立相关因素;出生时身高过矮(OR=0.330,95%CI:0.269~0.404,P<0.001)、体重过轻(OR=0.330,95%CI:0.269~0.404,P<0.001)是学龄前儿童体重过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与2005年九市的标准相比较,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高于全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不良受到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三级预防及孕产期高危因素管理。
    唐山市7~14岁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初步分析
    陈新春, 寇永妹, 刘晓璐, 李丹, 杨雪冰
    2021, 29(6):  669-6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89
    摘要 ( )   PDF (6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了解唐山市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流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唐山市学龄儿童体检筛查出的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依年龄分组描述NAFLD患病率,比较NAFLD组与非NAFLD组代谢综合征(MetS)、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转氨酶、尿酸(UA)、糖脂代谢等指标,分析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唐山市肥胖儿童NAFLD患病率为34.62%,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9,P=1.000),NAFLD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r=0.425,P<0.001);2)7~9岁NAFLD组脂代谢紊乱患病率、10~14岁NAFLD脂代谢紊乱、高血压、MetS患病率高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9、10.994、5.543、4.524,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OR=3.91)、高尿酸血症(OR=2.09)、BMI增加(OR=1.07)、ALT升高(OR=1.04)(P<0.05)。结论 唐山市肥胖儿童总体NAFLD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肥胖儿童NAFLD与年龄、高尿酸血症、BMI、ALT水平密切相关。
    经验交流
    孕期超重、儿童期饮食行为与儿童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仲爱进, 刘惠林, 杨敏, 何梅香
    2021, 29(6):  674-67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52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嘉兴市0~3岁儿童养育风险现状分析
    张莺, 李莉, 李晶, 丁洁, 刘惠娟, 王箫
    2021, 29(6):  678-68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796
    摘要 ( )   PDF (5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嘉兴市0~3岁婴幼儿养育风险现状及家庭养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婴幼儿家庭养育提供针对性的家庭养育建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6月1日-7月31日期间在嘉兴地区所有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家长现场用手机填写0~6、6~12、12~36月龄段《养育风险问卷》以及自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星,根据风险因素给予家庭干预指导。 结果 共调查9 384例0~3岁婴幼儿家庭,养育风险筛查阳性率0~6月龄为30.48%,6~12月龄为39.11%,12~36月龄为45.63%。小于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是儿童不吃母乳(10.61%)、家中玩具少于3个(8.34%)、儿童至少有2周新生儿期住院史(7.93%);6~12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没有给儿童吃富含铁的食物 (23.73%)、儿童有营养性疾病(9.64%)、儿童每天吃奶少于3次(6.53%);12~36月龄婴幼儿养育风险因素前三位的为儿童很少每天吃瘦肉或鸡蛋(22.46%)、家中没有图画书(14.85%)、每天很少跟儿童一起玩耍(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784,95%CI:0.697~0.881;OR=0.701,95%CI:0.599~0.820); 母亲学历为高中大专、本科及以上(OR=0.815,95%CI:0.724~0.917;OR=0.628,95%CI:0.539~0.732)是保护因素;性别男性为危险因素(OR=1.160,95%CI:1.066~1.262)。 结论 现阶段0~3岁婴幼儿普遍存在养育风险,各级专业人员亟需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规避家庭养育中可避免的风险,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
    西藏边坝县3~5岁儿童龋病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研究
    刘科良, 伏学峰, 郝雪琦, 王耀峰, 孙林清
    2021, 29(6):  682-68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54
    摘要 ( )   PDF (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西藏边坝县3~5岁儿童的体重指数(BMI)与龋失补指数(DMFT)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儿童牙齿健康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5-8月随机抽取昌都市边坝县所辖11个乡镇卫生院登记在册的265例3~5岁儿童,其中男性136例,女性129例。选取经过统一培训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口腔专业儿科医生,使用统一的探针和口镜等检查设备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龋失补牙数,计算DMFT值。运用校正过的同一身高体重测量仪,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测量,计算BMI,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龋病与BMI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间儿童BMI、DM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824,P<0.001;H=33.125,P=0.002)。通过散点图分析显示龋失补指数与BMI呈负相关,Spearman 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呈中等相关(rs=-0.68,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5岁儿童DMFT与BMI关系密切,应定期对儿童的口腔卫生进行检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董梦园, 吉玲, 刘萌萌, 朱逍帆, 王慧娟
    2021, 29(6):  685-6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50
    摘要 ( )   PDF (4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胎龄<3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38例,根据是否发生BPD,分为BPD组(32例)和非BPD组(106例)。收集所有早产儿的出生与治疗情况、母亲孕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BPD组与非BPD组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率、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912,χ2=24.089、5.208、8.586、9.48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28周是BPD的保护因素(28~周OR=0.143,95%CI:0.035~0.579;30~<32周OR=0.210,95%CI:0.047~0.939),机械通气(OR=5.459,95%CI:1.991~14.963)、新生儿感染(OR=4.075,95%CI:1.031~16.106)、产前感染(OR=3.375,95%CI:1.051~10.833)是B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预防感染、避免早产、减少机械通气是减少合并NRDS、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措施。
    适宜技术
    家庭开放性激发试验诊断婴儿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研究
    熊励晶, 何小庆, 李静, 李杨, 杨文旭, 刘丽荣, 谢晓丽
    2021, 29(6):  689-69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357
    摘要 ( )   PDF (5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家庭开放性口服激发试验(OFC)在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中应用时的结果判读,从而提高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6月接受家庭开放性OFC的婴儿,分析其诊断效能及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结果 162例婴儿[(5.85±3.03)月龄]接受OFC进行确诊,142例婴儿[(8.10±3.08)月龄]接受OFC进行口服耐受的判断。在激发过程中没有严重过敏反应发生,142例报告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皮肤和胃肠道反应多分别出现在激发试验的第1天(77.78%)和第1周(79.58%)。家长报告与医生判断结果一致性Kappa指数0.868(P<0.001);家庭开放性OFC准确性为93.42%,假阳性率9.15%,假阴性率4.32%,阳性预测值90.85%,阴性预测值95.68%。呕吐是最常见的假阳性报告症状;激发量及观察时间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家庭开放性激发试验用于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是安全且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手段。通过家长教育以及对于症状可重复性的识别,能够提高其准确性。
    个案报道
    Temple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杨婷婷, 王佩琪, 赵玲, 刘晓静
    2021, 29(6):  694-6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98
    摘要 ( )   PDF (4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