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5-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睡眠养育照护行为与儿童健康
王惠珊
2021, 29(5): 465-4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497
摘要
(
)
PDF
(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早期是睡眠/觉醒模式发展变化迅速的一个阶段,不恰当的睡眠养育照护方式将会导致婴幼儿睡眠问题的高发。一旦出现睡眠问题,将会对儿童的体格生长、认知发育、情绪行为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预防睡眠问题的发生,儿童保健医生应积极为养育照护者提供婴幼儿睡眠健康知识宣传和预见性指导,引导养育照护者采取科学的睡眠养育照护行为,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科研论著
中国婴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的编制与评价研究
冯围围, 潘晓平, 王惠珊, 张悦, 金曦, 黄小娜, 徐韬, 张彤, 中国婴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编制研究省级协作组
2021, 29(5): 468-47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76
摘要
(
)
PDF
(6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1岁以下婴儿的睡眠状况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和可行性。
方法
根据婴儿睡眠发育年龄特点,将量表划分为0~3个月和4~11个月两个年龄段。首先按照量表编制框架的睡眠节律、入睡行为、夜醒、睡眠呼吸4个维度建立条目池,然后依次通过条目初筛、修改、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完成量表的编制和评价。
结果
婴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0~3个月)和婴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4~11个月)均包含睡眠节律、入睡行为、夜醒和睡眠呼吸4个因子14个条目,条目内容略有不同,累积解释总变异量分别为56.61%、55.02%。两个量表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83~1.00。两个量表在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睡眠时间3个条目与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ISQ)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41、0.39和0.32、0.66、0.38。社区婴儿与门诊婴儿在两个量表总分以及绝大部分因子(除0~3个月量表睡眠呼吸因子)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个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681、0.673,重测信度分别为0.75和0.74。
结论
两个量表具有比较稳定的因子结构及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婴儿睡眠问题的早期筛查。
不同年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及睡眠结构比较分析
徐雪云, 王宇清, 郝创利, 何燕玉, 耿雅轩, 江雨婷, 吕梦, 卢敏, 韩珺, 王景, 窦训武, 朱慧娥, 尹德佩
2021, 29(5): 473-47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71
摘要
(
)
PDF
(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及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临床及睡眠结构特点。
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1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断为鼾症(PS)的313例患儿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
结果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OSAHS患儿夜间及日间症状均较对照组显著(
P
<0.05)。学龄前OSAHS患儿快动眼睡眠期(REM)比例高于对照组(
Z
=2.467,
P
<0.05);学龄期OSAHS患儿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低于学龄前OSHAS患儿(
t
=2.518,
Z
=1.527),NREM 2期比例升高(
t
=4.080),NREM 3期比例下降(
Z
=1.832),氧减指数(ODI)升高(
Z
=1.653,
P
<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学龄前期患儿NREM 1期睡眠比例呈正相关(
r
=0.217),与REM期比例呈负相关(
r
=-0.220),体重指数(BMI)与学龄期OSAHS患儿NREM 3期比例呈负相关(
r
=-0.429,
P
<0.05)。
结论
OSAHS患儿临床表现与鼾症患儿不同,且不同年龄症状有所差异;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较学龄前期患儿明显;学龄前期、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分别与AHI、BMI有关。
学龄前儿童居家隔离期间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佩瑶, 李文, 胡亚滨, 王广海, 江帆, 陈洁
2021, 29(5): 479-4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37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居家隔离期间的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3月15-28日对16 094名3~6岁儿童进行在线调查。由家长填写一般资料、标准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收集儿童睡眠及情绪/行为相关数据。
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76.8%(CSHQ总分>41),与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类型等人口社会学因素显著相关(
χ
2
=66.98、36.51、11.01,
P
<0.05)。控制人口社会学因素后,情绪/行为问题越严重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应当进行综合干预,从而将因疫情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
脑瘫儿童营养与免疫因子检测及个体化营养干预效果研究
王军, 许文静, 刘碧博, 朱登纳, 熊华春, 袁俊英, 张勇
2021, 29(5): 484-48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97
摘要
(
)
PDF
(4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应用人体测量法对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测定体液免疫因子,分析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临床实施个体化营养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5岁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评价患儿的营养状况,并测定其体液免疫因子,通过加强患儿营养治疗干预后,检测患儿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
共纳入90例脑瘫患儿进行营养评估并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其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3.3%(48/90),其中低体重率为33.3%,生长迟缓率为54.2%,消瘦率为20.8%,超重或肥胖率为16.7%;轻、中、重度脑瘫患儿的体重、WAZ、体液免疫因子IgG和Ig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3.321、3.964、16.955、5.596,
P<0.05
);干预后体重、WAZ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236、2.280,
P<0.05
)。
结论
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较高,病情严重程度越重,营养状况越差,体液免疫因子IgG、IgM水平越低。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患儿的近期营养状况。
顺义区0~6月龄婴儿睡眠模式与夜醒关系的队列研究
刘雅静, 刘超, 陈彤颖
2021, 29(5): 488-49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84
摘要
(
)
PDF
(2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顺义区0~6月龄婴儿睡眠模式,为婴儿早期睡眠指导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顺义妇幼健康之约队列研究中招募220例健康新生儿,在42天、3月龄、6月龄进行随访,使用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ISQ)评估婴儿睡眠模式和睡眠问题。
结果
0~6月龄婴儿白天和夜晚睡眠时间变化显著,白天睡眠时间从42天(6.0±2.3)h逐渐下降至6月龄(3.8±1.5)h,夜晚睡眠时间从42天(6.9±2.2)h逐渐上升至6月龄(8.1±2.3)h。42天、6月龄婴儿夜醒次数与奶睡呈正相关(
β
=0.69、0.80,
P
<0.001)。
结论
婴儿睡眠模式在生后6个月变化明显,奶睡的方式与夜醒次数明显相关,家长应采取正确的入睡方式以减少婴儿睡眠问题的发生。
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王婷婷, 叶秀霞, 陈伟敏, 和永瑞, 秦荣, 洪海筏
2021, 29(5): 492-4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14
摘要
(
)
PDF
(5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比较其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
方法
对2002-2018年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诊断为功能性单心室的113名2~18岁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横断面分析。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普适性量表和3.0心脏模块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通过独立样本
t
检验比较功能性单心室组与健康组的普适性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普适性量表中家长报告表得分差异。通过Kruskal-Wallis
H
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心脏模块差异。
结果
功能性单心室组的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得分在总分、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社会和学校方面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评表:
t
=6.823、7.850、5.825、4.260、4.817、7.621,家长报告:
t
=7.641、8.589、6.459、5.823、6.206、7.381,
P
<0.05),并且学龄前患儿的生存质量得分偏低(
F
=4.090,
P
<0.05)。在心脏模块中,自评表的感知身体外貌方面,8岁以上患儿得分明显降低(
H
=8.812,
P
<0.05)。在自评表和家长报告表的治疗焦虑方面,8岁以下患儿得分偏低(
H
=6.045、14.702,
P
<0.05)。
结论
与健康儿童相比,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HRQOL明显下降,因此需要对其HRQOL进行相关干预及评估。
襁褓浴和浴缸浴对中晚期早产儿沐浴时生理参数及压力影响的比较
孙莉, 杨靖华, 陈英, 吴琼琼, 曹岳蓉
2021, 29(5): 497-5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91
摘要
(
)
PDF
(6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襁褓浴和浴缸浴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中晚期早产儿沐浴时生理情况和行为压力的影响,以期为早产儿的照护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4-9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NICU住院中晚期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
=40)和实验组(
n
=40),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浴缸浴,实验组早产儿在单层襁褓巾包裹下行襁褓浴。两组早产儿沐浴持续时间、部位、顺序和沐浴后护理均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沐浴前后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生理参数变化情况和哭泣时长,使用新生儿婴儿疼痛量表(NIPS)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沐浴前后的压力水平。
结果
沐浴后实验组早产儿的体温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8.538、3.180,
P
<0.05)。沐浴后对照组的早产儿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实验组(
t
=6.335、3.328,
P
<0.05)。沐浴期间实验组婴儿的哭泣持续时间[(17.45±4.91)s]较对照组[(59.03±24.93)s]明显缩短(
t
=10.349,
P
<0.05)。沐浴后实验组早产儿的NI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98±0.92 vs. 1.83±1.08,
t
=3.783,
P
<0.05)。
结论
襁褓浴在维持中晚期早产儿正常生理状态和减轻压力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在NICU推广。
青少年不同实际体重、感知体重对自尊水平的影响
王缃兰, 刘军, 钟恒恒, 吴云星 , 王青, 骆孜
2021, 29(5): 502-50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820
摘要
(
)
PDF
(4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青少年的实际体重、感知体重并分析其与自尊水平的关系,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山东省某两所中学的1 534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及自尊量表对青少年进行调查,并测量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用
Kappa
检验、
t
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9.1%的青少年消瘦,12.7%的青少年超重,10.1%的青少年肥胖。青少年实际体重水平与其感知体重水平之间缺乏一致性(
Kappa
=0.325,
P
<0.001)。实际体型为肥胖组的青少年仅有19.4%的人正确地评估了自身的体重状况,正确率低于其它三组的青少年(
P
<0.001)。41.3%的青少年存在体重认知偏差。男生、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好,自评学习成绩好对青少年自尊水平起正向作用(
P
<0.01);青少年的感知体重水平,而非实际体重水平与自尊状况密切相关,感知体重水平为肥胖的青少年,其自尊水平较低(
P
<0.001)。
结论
青少年实际体型和感知体型之间缺乏一致性,青少年的感知体重,而非实际体重与自尊水平关系密切。学校和家长应可以考虑从青少年对自身肥胖的感知方面着手,提高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帮助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综述
褪黑素在儿童睡眠研究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
金伟琦, 韩冬梅, 王广海, 李归浦, 江帆
2021, 29(5): 506-50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707
摘要
(
)
PDF
(5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褪黑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吲哚胺类激素,近年来其在评估昼夜节律及改善睡眠方面备受瞩目,儿童褪黑素研究也逐渐增多,但目前缺乏灵敏精确的儿童褪黑素检测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就褪黑素在生命早期的特征变化、儿童睡眠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采集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处理儿童睡眠节律紊乱等睡眠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癫痫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赵芬, 王广海, 王纪文
2021, 29(5): 510-51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67
摘要
(
)
PDF
(6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是一种儿童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由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以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儿童癫痫和睡眠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然而,目前临床医生对癫痫儿童的睡眠障碍重视不足,缺乏有效诊治。因此,本文就儿童癫痫和睡眠的相互影响、癫痫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及评估和治疗的方法进行论述,期望为癫痫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识别和综合诊治提供参考。
脑性瘫痪儿童合并睡眠障碍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张月华, 余志华, 孔勉
2021, 29(5): 515-5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48
摘要
(
)
PDF
(4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睡眠障碍发病日益增高,脑性瘫痪作为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功能受损持续存在且共患病多,脑瘫患儿合并睡眠障碍的比例较普通儿童更高且病情更重,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及其康复疗效。脑瘫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本文将重点对脑瘫合并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生机制、诊断评估方法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消毒剂及其产物对儿童哮喘的影响
贾媛媛, 吴诚, 吴华杰, 孙新
2021, 29(5): 518-5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65
摘要
(
)
PDF
(6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哮喘累积患病率持续升高,与之发生相关的病因及诱发因素较多,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儿童大部分时间待在室内,因此室内环境中的消毒剂暴露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值得关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接触消毒剂及其产物与气道炎症、哮喘症状以及哮喘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期间,消毒成为防控的重要环节,消毒剂应用显著增加。因此,本综述通过总结消毒剂及其产物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并且讨论可能的发生机制,结合当下形势,根据消毒剂的发展现状提出合理使用消毒剂的建议,以期帮助儿童哮喘的控制。
维生素A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倩倩, 姜泓
2021, 29(5): 523-5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54
摘要
(
)
PDF
(4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参与广泛的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视觉发育以及细胞分化和增殖。视黄酸(RA)是维生素A主要的活性形式,它调节着多个器官的发育过程。在早期肺发育形成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维生素A。慢性维生素A缺乏与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关,这种变化会破坏正常的肺生理,从而导致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本文主要对维生素A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做一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荟萃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研究可视化分析
杨雨程, 洪倩, 周荣君, 邓宇晨, 段淑培, 王燕红
2021, 29(5): 527-53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698
摘要
(
)
PDF
(2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后续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1993-2018年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研究作者较少、合作关系简单,发文量最多的是洪建国;研究机构分布较分散,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文量最多的是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机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胰岛素抵抗”、“营养”、“营养不良”、“儿童”和“饥荒”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和聚类时间线图可将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分为1993-2005、2006-2012、2013-2018年三个阶段。
结论
我国生命早期1 000天领域的研究正繁荣发展,但研究力量薄弱,建议加强科研人员的投入和机构间的学术合作,围绕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的相关研究还需深入展开。
临床研究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利用与供给现况研究
张海峰, 黄楹, 童连, 钱序
2021, 29(5): 532-5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30
摘要
(
)
PDF
(6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利用和供给现状,找准差距,为增加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部分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以及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由门诊医生让前来体检和就诊的0~3岁儿童家长填写线上问卷,共收集有效问卷2 101份。
结果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率为44.5%(750/1 686),90%以上家长希望托育机构设在社区并提供早期教育服务,61.8%(463/750)的家庭可承受入托最高费用在3 000元及以下/月。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利用率为19.8%,上海市可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有737家,其中获得托育服务许可告知书的托育机构204家,带托班的幼儿园496家,托儿所37家。家长报告的托育机构每月收费在3 000元及以下的仅占21.4%(89/415),在3 000~7 000元之间的占72.8%(302/415)。此外,已获得托育许可告知书的托育机构登记的月平均收费为7 536元,3 000元及以下/月的仅占27.6%。
结论
上海市的托育服务需求较高,供给模式多样化,托育服务的利用率和供给近年有所提升,但低年龄段幼儿托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均衡,实收托育费用高于家长预期,提示应对准需求点,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和社区托育,提高托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不同方法评价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及其体成分差异
杨艳, 张露露, 加孜拉·艾山江, 郭妮娅, 郑澜, 蔡文萍
2021, 29(5): 537-54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79
摘要
(
)
PDF
(13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新市区6~15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发育规律及其在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间的差异;探讨体重指数(BMI)及体脂两种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的不同,对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及制定改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2019年1月纳入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907人;采用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成分、计算BMI-Z分值;超重肥胖评定参考WS/T586-2018。
结果
6~15岁儿童青少年除男生体脂率外,男女生各体成分指标随年龄变化均存在线性趋势(
P
<0.05),BMI-Z评分男生高于女生(
P
<0.05);男生体脂百分比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女生在11岁时体脂百分比(BFP)超过男生(
P
<0.05)。BMI及BFP评价超重率及肥胖率分别为11.5%和9.0%、14.1%和20.5%;其中BMI正常组有7.6%和3.1%的少儿BFP评定为超重和肥胖;在BMI超重组有49.5%的少儿BFP评定为肥胖。各体成分在超重与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
P
<0.05)。
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有性别及年龄差异;不同方法评定超重肥胖率略有不同,提示BMI评定肥胖标准易低估体脂胖肥儿童青少年;其超重和肥胖组各体成分均高于正常组。
幼儿体质评价与协调障碍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陈艳杰, 王欢, 梁爱民
2021, 29(5): 542-5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33
摘要
(
)
PDF
(4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北京市3~6岁幼儿国民体质评价与儿童协调障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托幼机构进一步开展发育性协调障碍筛查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方法
2019年3-4月选取北京市3所幼儿园3~6岁共计25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评估量表第二版》对幼儿发育性协调障碍(以下简称DCD)患病情况进行评估;以《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为标准,对幼儿身体素质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儿童的身体素质与发育性协调障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结果
3~6岁幼儿身体素质评价中的部分指标与发育性协调障碍的患病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P
<0.05)。DCD患儿身体素质总分低于非DCD患儿。对于3~6岁儿童,身体素质指标中双脚持续跳跃和网球掷远项目评分越高,DCD的发生风险越低(
OR
=0.501, 0.507,
P
<0.05)。
结论
3~6岁儿童的身体素质成绩与协调性发育障碍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身体素质测试对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筛查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后续还需继续增加样本开展深入研究。
白三烯C4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疗效的相关性
董明瑛, 陶炳铜
2021, 29(5): 545-54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72
摘要
(
)
PDF
(6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三烯C4合成酶(
LTC4S
)基因rs730012位点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及孟鲁司特钠疗效的关系,为毛支患儿的临床个体化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
LTC4S
rs730012位点基因型;病例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连续治疗2周,观察不同基因型病例组患儿临床表现的差异,检测治疗前后其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以及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的变化。
结果
LTC4S
基因的rs730012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797,0.624,
P
>0.05)。治疗后AC/CC组患儿1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缓解时间、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低于AA组(
t
=3.552、2.284、3.446、2.716、2.871,
P
<0.05);治疗1周后,AC/CC组患儿血清CysLTs、尿LTE4、血清ECP水平均显著低于AA组(
t
=4.653、5.917、9.933,
P
<0.001),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PTEE/TE和VPEE/VE也显著高于AA组(
t
=2.090、2.104、2.312,
P
<0.05)。
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LTC4S
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易感性无相关性,但可能与孟鲁司特钠疗效有关,AC/CC基因型患儿疗效相对优于AA型。
智能手机基于图像胆红素值监测新生儿黄疸的应用分析
韩梅, 朱尚品, 仝实, 邱素红, 龚莉, 高翔羽
2021, 29(5): 550-55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29
摘要
(
)
PDF
(10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智能手机基于图像胆红素值(IBB)检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睢宁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体重>2 500 g且未经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值(TSB)、经皮胆红素值(TcB)和IBB。部分患儿蓝光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 h复查TSB和IBB。TcB和IBB检测部位均选取额部眉间。记录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TSB、3次TcB和IBB均值。采用
t
检验、配对
t
检验、积矩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图一致性分析。
结果
共纳入86例新生儿,其中男46例、女40例。日龄中位数7 d,胎龄(37.7±1.2)周,出生体重(3 197±396) g,蓝光治疗57例。与TSB相比,IBB的准确性与TcB相似[(0.32±1.11) mg/dl vs.(0.19±1.08) mg/dl,
t
=0.740,
P
=0.461)]。日龄≤ 2 d亚组IBB和TcB的准确性均差于日龄> 2 d亚组(
t
=-4.258、-3.617,
P
<0.05)。IBB和TSB有较好的相关性(
r
=0.973)和较强的一致性(95.3%的样本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光疗后0 h IBB的准确性明显劣于光疗后24 h IBB的准确性(
t
=-6.311,
P
<0.001),IBB和TSB的相关性一般(
r
=0.750),一致性欠佳(仅有91.2 %的样本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在光疗后24 h,IBB和TSB的相关性仍一般(
r
=0.724),一致性好转(有94.7%的样本落在95%的一致性区间内)。
结论
IBB的准确性与TcB相似,和TSB有较好的相关性和较强的一致性。IBB适用于出生体重>2 500 g的新生儿,出生2~3 d随母亲出院后,在家中简便快捷、相对准确地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
早产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张成强, 陆澄秋, 钱蓓倩, 张彬, 汪吉梅
2021, 29(5): 555-55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70
摘要
(
)
PDF
(5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为RDS的临床预防提供新思路。
方法
将2018年3月—2020年5月收治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的179例早产儿纳入分析,于出生时采集脐血,使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分析测定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是否诊断RDS分为RDS组和对照组,将血清25(OH)D水平是否低于20 ng/ml分为维生素D减少组和充足组,并分别分析和比较两组各影响因素的差异。
结果
25.1%早产儿脐血25(OH)D水平缺乏(<10 ng/ml)、42.5%不足(10~<20 ng/ml),32.4%正常(≥20 ng/ml)。RDS组脐血血清25(OH)D水平[(11.3±7.2)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5.88±8.4)nmol/L],
t
=3.469,
P
<0.01);RDS组脐血血清25(OH)D减少发生率为89.0%(121/136),显著高于对照组 [46.5%(20/43),
χ
2
=35.221,
P
<0.0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新生儿胎龄≤32周和脐血血清25(OH)D<20 ng/ml是早产儿发生RDS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39.694, 5.696,
P
<0.05)。
结论
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RDS发生率。
经验交流
个性化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观察
裴亚, 杨朝辉, 王双, 吴一品
2021, 29(5): 560-5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37
摘要
(
)
PDF
(5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个性化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困难的疗效,为早产儿喂养困难的有效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喂养困难的早产儿106例,根据是否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分为对照组(
n
=52)和观察组(
n
=54)。两组均接受非营养性吸吮训练;观察组在非营养性吸吮训练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个性化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完成经口过渡喂养的天数(d)、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PIOFRA)评分以及治疗第7天PIOFRA达到30分的病例数。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经口过渡喂养的天数较对照组缩短(
t
=11.282),治疗第3天和第7天观察组PIOFRA分值高于对照组(
t
=9.561, 9.617),治疗后第7天PIOFRA评分达到30分的病例数观察组显著多于对照组(
χ
2
=
5.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存在喂养困难的早产儿进行个性化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经口过渡喂养的时间,更快提高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能力,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的风险。
延长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杨婧, 魏娜, 刘晓亚, 赵钿, 许吟
2021, 29(5): 565-5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94
摘要
(
)
PDF
(5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对出院时、产后1月、产后3月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符合标准的产妇368例,按实际母婴皮肤接触时间分为<30 min(
n
=49)、30~<60 min(
n
=59)、60~<90 min(
n
=54)、≥90 min(
n
=206)4组,了解4组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困难情况及远期母乳喂养风险。
结果
4组产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2.026,
P
>0.05),但在产后1月母婴皮肤接触时间≥90 min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其他3组(
χ
2
=8.755,
P
<0.05),产后3月显著升高(
χ
2
=53.000,
P
<0.001)。随着母婴皮肤接触时间的延长,中重度母乳喂养困难发生情况显著下降,轻度或无困难比率增加
(χ
2
=19.627,
P
<0.05)。产后3月,产妇满意度、婴儿满意度、生活方式持续母乳喂养总分随皮肤接触时间延长得分均增加
(F
=9.758、15.201、9.025、16.360,
P
<0.001)。
结论
延长产后母婴皮肤接触时间有助于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及远期母乳喂养结局。
142例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利, 鲜蓉华, 沈玉会, 张媛, 张鸿
2021, 29(5): 569-57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34
摘要
(
)
PDF
(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42例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哮喘的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142例为病例组,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非哮喘住院患儿142例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次纳入调查的病例组患儿男83例,女59例;129例患儿是因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感染病原体包括:支原体4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7例,流感病毒33例,腺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5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孕周≥37周(
OR
=0.792,95%
CI
:0.357~0.948)、出生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
OR
=0.320,95%
CI
:0.107~0.479)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有家族过敏史(
OR
=1.513,95%
CI
:1.206~1.742)、有变应性鼻炎史(
OR
=1.304,95%
CI
:1.182~1.549)、有食物过敏史(
OR
=1.815,95%
CI
:1.492~2.203)、家庭1年内装修(
OR
=1.328,95%
CI
:1.102~1.591)、家庭成员吸烟(
OR
=2.115,95%
CI
:1.628~2.499)、长期接触毛绒或泡沫制品(
OR
=1.480,95%
CI
:1.173~1.772)、学校或家庭邻近大马路(
OR
=1.815,95%
CI
:1.692~2.203)是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多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主要受出生孕周、家族过敏史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
适宜技术
口肌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及流涎的影响
张靖, 谭丽金, 黄美貌
2021, 29(5): 573-57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951
摘要
(
)
PDF
(8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应用口肌运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发育及流涎的影响,以期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借鉴。
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联合口肌运动训练,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所有患儿的语言发育、流涎分级及吞咽功能,比较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评分、构音语音发育评分、流涎分级、吞咽功能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语言发育评分、构音语音发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吞咽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流涎分级1级比例明显增多,且干预组患儿临床疗效(
χ
2
=7.381、7.123)、语言发育评分(
t
=5.624、4.361)、构音语音发育评分(
t
=4.911、4.202)、吞咽功能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t
=8.493、6.262),流涎分级1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H
=4.381、7.715,
P
<0.05)。
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口肌运动训练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语言发育,改善流涎状况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个案报道
酰基CoA脱氢酶9缺陷所致1例乳酸中毒症患儿基因检测分析
王保平, 张颖珍
2021, 29(5): 578-58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037
摘要
(
)
PDF
(9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