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10
    指南
    婴儿俯卧活动指南
    吴琼, 王晓彤, 黄艺文, 张延峰, 杨玉凤, 张霆, 朱宗涵
    2024, 32(8):  813-8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433
    摘要 ( )   PDF (221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俯卧活动是指在成人的鼓励和看护下,婴儿清醒时俯卧并且不受限制地活动四肢和躯体。作为生命早期发育进程中婴儿能够移动身体前的一项重要身体活动方式,俯卧活动具有促进婴儿大运动和认知发展、预防位置性头颅畸形和超重肥胖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多个国家发布的身体活动指南和共识对婴儿期俯卧活动做出了推荐,而我国尚无相关指南。首都儿科研究所联合运动科学、儿科学和儿童保健学领域的专家成立指南工作组,共同编写了《婴儿俯卧活动指南》。该指南是我国首个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的俯卧活动指南,应用人群为婴幼儿养育照护相关从业人员和家长。《婴儿俯卧活动指南》遵循了婴儿运动发育规律,从俯卧活动指导原则、时间和频次、活动类型以及监测与评估等4个方面提出推荐,为婴儿科学和安全进行身体活动以满足其身体发育需求提供专业指导。
    专家笔谈
    儿童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运动调控机制的认识进展
    张霆
    2024, 32(8):  821-825.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840
    摘要 ( )   PDF (11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早期发育的健康质量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膳食均衡和积极的身体活动密切相连,而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这一行动的科学认识越来越深刻。为此,在儿童膳食均衡的前提下,本文阐述了身体运动通过对机体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有序进行下游功能基因的调控,发挥机体内细胞通讯和组织通讯稳态的支撑作用,从而保障儿童机体的良好发育。其中,通过对运动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修饰阅读器、运动的乳酸代谢和乳酸化修饰等)研究进展的介绍,系统地明确了儿童进行科学身体活动的分子基础。
    科研论著
    基于等时替代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行为与心肺耐力的关联
    唐毅, 宋云峰, 杜以民, 曹立全
    2024, 32(8):  826-83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41
    摘要 ( )   PDF (9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成分分析方法探讨24h活动行为对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CRF)的综合影响及成分等时替代的实际效应,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5—6月招募天津市一所初中 1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试受试者24h活动行为,采用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功率车二级负荷实验测试心肺耐力。使用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探讨各成分与心肺耐力的关系,并以15min建立等时替代模型预测各活动行为替代后对结局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 12~15岁儿童平均每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久坐行为(SB)和睡眠(SLP)时间分别为49.91、146.31、643.19和600.59min。儿童青少年24h活动行为时间相对分布与心肺耐力关联紧密,MVPA的时间相对比较稳定,与其他活动行为发生转换的概率最低。成分结果显示,控制年龄性别后,MVPA的时间占比与CRF呈显著正相关(β=5.28,P<0.01),SB的时间占比与CRF呈显著负相关(β=-4.02,P<0.01)。在15min等时替代模型中,用MVPA 替代LPA、SB和SLP,以及用SLP替代SB,CRF均显著增加;用LPA、SB和SLP替代MVPA会使CRF显著减少。剂量-效应关系发现,等时替代效应具有不对称性,伴随 MVPA 等时替代其他行为时间的增加,儿童青少年CRF水平会缓慢提升,反之则会迅速下降;MVPA 替代其他行为,平均每天替代 10min 效果最为突出。结论 减少SB的同时增加MVPA是改善儿童青少年心肺健康的最佳途径,建议学生在 10min 的课间活动内,尽量将原本的SB转化为MVPA,以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心肺健康发展。
    运动及行为干预改善儿童超重和肥胖效果评价
    鹿文英, 柏品清, 徐划萍, 任亚萍, 胡卉, 解辉
    2024, 32(8):  832-8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364
    摘要 ( )   PDF (6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运动及健康行为指导联合干预模式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效果,为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4—6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3所小学二~四年级466名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2所学校为干预校,1所作为对照校。干预校超重肥胖儿童开展为期3个月的运动及健康行为指导干预,对照校超重肥胖儿童仅采取常规的健康宣教及基本体重监测管理。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体能指标测试。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年级和性别分层分析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校相比,干预校超重肥胖儿童的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年级和性别分层分析显示,二、四年级和男女生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2.33、2.64、2.25,P<0.05);干预校超重肥胖儿童腰围(t=1.77、2.34、3.01、3.16、2.72)和腰围身高比(t=2.71、3.19、4.16、4.47、4.14)在二、三、四各年级和男女间的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校超重肥胖儿童干预后较干预前血压下降更明显,收缩压二、三年级和男女生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83、3.03、2.59,P<0.05),舒张压二、四年级和男生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3.88、4.10,P<0.05)。结论 运动及健康行为干预对儿童超重肥胖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好。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运动状况及影响因素
    苏比努尔·沙依提, 高雯颖, 郭心宇, 任姿锦, 李蕴伶, 张莹
    2024, 32(8):  838-84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38
    摘要 ( )   PDF (10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喀什地区哮喘儿童运动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探究这些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为促进哮喘儿童的运动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5家医院儿科就诊的学龄期维吾尔族哮喘儿童及其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身体运动问卷(短卷)、全国哮喘儿童家长知信行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并采用AMOS 26.0构建路径分析模型。结果 共纳入214例学龄期维吾尔族哮喘儿童,其中处于高运动水平、中运动水平、低运动水平的患儿占比分别为14.5%(31/214)、40.7%(87/214)、44.8%(96/214)。家长文化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家庭月收入、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家长知信行是学龄期维吾尔族哮喘儿童运动水平的影响因素(χ2=9.318、49.911、25.467、80.554,H=7.550、15.495,P<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月收入、哮喘控制水平对哮喘儿童运动水平有直接正向效应(β=0.142、0.176、0.508,P<0.05),家长知信行和疾病严重程度对儿童运动水平的间接效应显著,其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127、-0.285(P<0.05)。结论 喀什地区学龄期维吾尔族哮喘儿童运动水平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患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哮喘控制水平、疾病严重程度、家长知信行对哮喘儿童运动水平的影响,实施科学、精准的运动干预,以提高哮喘患儿的运动水平。
    5~14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联
    程轲, 王宝西, 王春晖, 宋丽佳, 习颖, 郭薇, 杨茜, 兰莉
    2024, 32(8):  844-849.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387
    摘要 ( )   PDF (14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5~14岁儿童青少年骨密度水平和体成分构成现状,分析肌肉、脂肪、脂肪分布和脂肪肌肉比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21—2023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 618名5~14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横断面研究和体格检查,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全身各部位体成分及全身骨密度(BMD),计算脂肪质量指数(FMI)、肌肉质量指数(MMI)、Android腹部脂肪百分比(AWR)、Gynoid臀部脂肪百分比(GWR)、四肢脂肪百分比(LWR)和脂肪肌肉比(F/M),按体重状态分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校正混杂因素后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生全身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稳定增加(男:F=67.741,P<0.001;女:F=112.780,P<0.001),青春期骨密度累积出现提速,且女生青春期骨密度累积提速早于男生;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骨密度高于非超重儿童青少年(男:t=9.028,P<0.001;女:t=12.315,P<0.001)。2)按照非超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层,男女生各组MMI与骨密度正相关(P<0.05),非超重组男女生F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B=0.009, P<0.001;女:B=0.014, P<0.001),在超重肥胖组未显示出相关性。男生F/M在非超重组(B=-0.105, P<0.001)和超重肥胖组(B=-0.188, P<0.001)与骨密度呈负相关,AWR仅在超重肥胖组(B=-0.801, P=0.018)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女生在超重肥胖组F/M(B=-0.153, P<0.001)和AWR(B=-1.030, P=0.011)与骨密度负相关。骨密度与F/M的最佳拟合模型为三次曲线模型(男:R2=0.104,P<0.001;女:R2=0.226,P<0.001),男生和女生F/M在0.8范围内,随着F/M的增加骨密度逐渐上升,但当F/M超过0.8时,骨密度缓慢下降。结论 肌肉与骨密度始终正相关,脂肪对骨密度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腹部脂肪与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骨密度负相关。
    母亲喂养方式、婴幼儿饮食行为及气质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
    周琼, 刘海波, 胡必梅, 郭玉清
    2024, 32(8):  850-855.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85
    摘要 ( )   PDF (6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母亲喂养方式、婴幼儿饮食行为及气质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中心的956名6~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喂养方式、婴幼儿饮食行为和气质问卷。根据体重和身长计算年龄别体质量指数Z值(BMIZ),BMIZ>+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喂养方式、婴幼儿饮食行为及气质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06%(144/956)。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限制和纵容性喂养(OR=2.257、1.760)、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2.936)、消极情绪(OR=1.907)和外向性气质(OR=1.859)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敏感性喂养(OR=0.289)、饱腹反应(OR=0.476)、进食减慢的饮食行为(OR=0.654),努力控制气质(OR=0.548)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母亲喂养方式、婴幼儿饮食行为及气质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儿童保健工作者应指导母亲调整喂养方式,改善婴幼儿饮食行为和气质,促进儿童体重的健康发展。
    新森林教养方案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疗效的研究
    邓梁琼, 梁媛媛, 岑诗, 胡敏, 李红辉, 曾烜, 廖林燕
    2024, 32(8):  856-86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94
    摘要 ( )   PDF (6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森林教养方案(NFPP)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干预效果,为ADHD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3年2—10月在柳州市某三甲医院确诊的45名6~9岁ADHD儿童及其亲密照养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n=24)和干预组(n=21)。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的NFPP课程,持续8周。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Weiss功能缺陷评定量表父母版(WFIRS-P)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核心症状和社会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8人和23人完成干预及随访。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SNAP-Ⅳ、SDQ和WFIRS-P 3个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干预,干预组SNAP-Ⅳ注意缺陷(Z=-2.232)、多动/冲动(t=-3.598)和对立违抗(t=-2.053)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SDQ品行问题(Z=-2.513)、多动问题(Z=-3.719)的得分和困难总分(Z=-3.231)均低于对照组,同时SDQ的6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WFIRS-P家庭(Z=-2.332)、学校和学习因子(t=-10.734)、生活技能(Z=-3.667)、自我管理(t=-3.471)因子得分和WFIRS-P总分(t=-5.251)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FPP方案可以有效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减轻其社会功能损害。
    贵州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张旭彤, 李娜, 吴娟娟, 陈欣月, 赵南洋, 陈黎明, 戴泰鸣
    2024, 32(8):  862-8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57
    摘要 ( )   PDF (6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贵州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评估其影响因素,为学龄期儿童口腔疾病的健康教育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12岁儿童1 777人纳入研究,按照WHO 口腔健康检查标准进行口腔检查,使用儿童日常生活口腔影响量表 (Child-OIDP)评估儿童日常生活质量。运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73.3%(1 303/1 777)的12岁儿童显示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受到1次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受到影响最高的是饮食(52.6%),而最低的是上学(16.0%)。居住于农村地区(OR=0.483,95%CI:0.322~0.723)是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受影响的保护因素(P<0.001);经济状况为二类经济地区(OR=1.926,95%CI:1.404~2.642)和三类经济地区(OR=5.347,95%CI:3.295~8.677)、每周2~6次的甜食摄入频率(OR=1.518,95%CI:1.143~2.015)和每天1次及以上的甜食摄入频率(OR=1.433,95%CI:1.098~1.871)、良好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OR=1.693,95%CI:1.145~2.502)、一般的口腔健康态度(OR=1.830,95%CI:1.143~2.928)及积极的口腔健康态度(OR=2.121,95%CI:1.353~3.324)与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受影响呈正相关(P<0.05)。结论 贵州省12岁儿童的日常生活广泛受到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相对较轻。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现状及影响因素
    任庆新, 安娜, 黄建萍, 陈睿, 张卫兵, 吴越
    2024, 32(8):  868-8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74
    摘要 ( )   PDF (9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脊柱侧弯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在南通市崇川区和启东市抽取12所小学、中学的4 196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脊柱检查和脊柱侧弯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69%(155/4 196),胸段、腰胸段、腰段侧弯检出率分别为1.36%(57/4 196)、1.67%(70/4 196)和1.91%(80/4 196)。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检出率与近视、学段、体育课频率、过去7d内达到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的天数、每天白天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室内静坐时间以及学生对坐姿、站姿的自我要求不同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OR=2.781,P=0.006)、高中(OR=2.819,P=0.009)阶段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危险因素;体育课频率≥每周4节/周(OR=0.432,P=0.003)、过去7d内达到60min以上中高强度运动≥3d(OR=0.676,P=0.045)、每天睡眠7~<9h(OR=0.551,P=0.003)是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的保护因素。 结论 南通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情况不容忽视,学段、体育课频率、睡眠时间等是脊柱侧弯阳性的影响因素,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干预,以降低脊柱侧弯发生率。
    综述
    行为干预在儿童肥胖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陈瑜洁, 李晓南
    2024, 32(8):  875-88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39
    摘要 ( )   PDF (6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其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行为是链接饮食营养、体力活动、生活作息等生活方式的中心枢纽,如何促进及维持行为改变已成为儿童肥胖管理的关键问题,近年来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行为改变技术广泛应用于肥胖儿童行为干预,旨在改变肥胖儿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认知水平、减少负性情绪等不良心理状况,促进肥胖管理效果。
    儿童肥胖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刘璐洁, 徐东, 尹春燕, 肖延风
    2024, 32(8):  881-8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66
    摘要 ( )   PDF (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胖是以脂肪积累和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儿童肥胖发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体重和代谢改变背后的复杂机制尚未阐明。代谢组学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生物样本中小分子或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和鉴定,揭示疾病和代谢之间的联系,确定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可能线索。本文就近年来儿童肥胖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端粒在生命早期不良环境和代谢性疾病关系中的作用
    何雨桦, 熊菲
    2024, 32(8):  886-890.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43
    摘要 ( )   PDF (6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量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除了生活方式和基因遗传外,生命早期不良因素暴露可能通过对胎儿端粒长度的影响,进而增加其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然而早期不良因素暴露使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的机制尚不清楚。端粒生物学信息探索可能为预测生命早期不良环境暴露及生后健康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儿童肌少症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邹亦飞, 杨一卓, 郭建军
    2024, 32(8):  891-89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04
    摘要 ( )   PDF (5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肌少症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近几年研究表明,肌少症在儿童期也会出现,其病因十分复杂,主要为病理因素,但在健康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活动不足、久坐也会导致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功能下降,最终出现肌少症。目前为止儿童肌少症评估方法的研究尚不完善,其主要分为功能评估技术和体成分分析技术两种。肌少症主要是在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儿童肌少症的研究严重不足。为了儿童的健康发展,应该加强对儿童肌少症的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素质。
    荟萃分析
    青少年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鲁果果, 黄晓金, 李国华, 赵永利
    2024, 32(8):  897-9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22
    摘要 ( )   PDF (15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维生素D水平与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2013年1月—2022年12月有关青少年NAFLD与维生素D相关性的文献。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及改编后的NOS量变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包括922名青少年NAFLD患者。Meta分析显示,NAFLD青少年25(OH)D水平降低(SMD=-1.02,95%CI:-1.54~-0.49,I2=96.9%)。根据研究类型及国家发展程度进行亚组分析,未找到异质性来源,但在各个亚组中NAFLD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排除各项研究,结果未发生本质改变,提示结果稳定;发表偏倚评价显示未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青少年NAFLD患者维生素D水平降低,维生素D可能参与NAFLD的发展。
    临床研究
    12月龄足月儿运动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秀锦, 蒋晓兰, 陈红夷, 吴明水, 吕敏, 陈俊霖
    2024, 32(8):  902-90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90
    摘要 ( )   PDF (7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2月龄足月儿运动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简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保健随访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婴儿的性别、孕周以及出生体重。对家长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使用PDMS-2运动发育量表对其运动发育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共获得2 184例有效数据,婴儿运动发育偏离检出率为17.3%。非首次分娩(OR=0.690)、按要求服用叶酸(OR=0.564)、母乳喂养(OR=0.245)是运动发育偏离的保护因素(P<0.05);女童(OR=2.353)、母亲分娩年龄≥35岁(OR=1.582)、分娩医院等级三乙及以下(OR=1.452)、生活环境为乡村(OR=2.524)、养育人员为非父母(OR=2.696)、发育知识了解途径为网络自媒体(OR=1.494)、养育人员文化程度在专科以下(OR=2.198)、养育人员年龄>35岁(OR=3.181)、家庭人均年收入≤10万元(OR=1.779)是运动发育偏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婴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受生活环境、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和开展早期干预措施,降低婴儿出现运动发育偏离的概率。
    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罗光月, 陆韦, 徐德勇, 邱政飞, 李宗龙
    2024, 32(8):  908-91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09
    摘要 ( )   PDF (17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肠道微生态治疗CMPA患儿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收集2020年9月— 2021年10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CMPA 患儿(24例)和健康婴儿(26例)的粪便,提取粪便细菌DNA,对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并在高通量测序后进行细菌学分类,从 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物种组成分析、物种差异分析4个方面,分析不同喂养方式 CMPA 患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差异。 结果 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P<0.05),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与混合喂养的健康婴儿、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与人工喂养的健康婴儿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差异菌为:母乳喂养的CMPA患儿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显著富集,混合喂养的CMPA患儿链球菌属、罗氏菌属显著富集,人工喂养的CMPA患儿未分类的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显著富集。 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CMPA婴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该结果可能为不同喂养方式CMPA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微生态干预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不同类型膳食纤维与6岁以上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汪沙沙, 郑双双, 许鑫, 吕丽娜, 朱冰泉
    2024, 32(8):  914-9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46
    摘要 ( )   PDF (5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膳食纤维来源与儿童营养状况的相关性,为儿童营养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2023年因营养失衡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营养门诊进行营养咨询的372名6~18岁儿童根据以往测量的身高和体重数值计算儿童的体质量指数(BMI),得到BMI的Z值,并将其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三组。再根据以往3天饮食日记获取膳食摄入量,并使用膳食软件自动来确定摄入的膳食纤维类型。对三组儿童的膳食纤维摄入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低体重组中,总膳食纤维、谷物纤维、大豆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10.67、3.53、6.68,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组儿童的总膳食纤维、谷物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的摄入量较多(P<0.05),低体重组儿童的各膳食纤维摄入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发现,谷物纤维(OR=2.04)和其他类型纤维(OR=1.96)摄入较多的儿童超重可能性更大(P<0.05), 豆类纤维摄入较多的儿童超重的可能性更小(OR=0.25,P<0.05)。 结论 不同种类的纤维对儿童营养状况有不同的影响。建议超重儿童减少谷物纤维和其他类型纤维的摄入量,适当增加豆类纤维的摄入量,可能有助于控制超重的发生。
    喂养行为在母亲喂养焦虑情绪与婴儿生长发育间的中介效应
    王雪, 李智慧, 孔燕, 于桂玲
    2024, 32(8):  918-923.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55
    摘要 ( )   PDF (6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婴儿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喂养行为以及婴儿身长别体重Z评分(WLZ)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改善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和喂养行为的有效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9月抽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331名婴儿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亲喂养焦虑评价量表、家长喂养行为量表为评估工具,并对婴儿体格指标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通过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插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喂养焦虑得分为(39.592±8.173)分,喂养行为中的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情绪性及工具性喂养、家长主导进食与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呈正相关(r=0.591、0.650、0.398、0.317,P<0.01),与婴儿WLZ亦呈正相关(r=0.512、0.428、0.218、0.258,P<0.01);母亲喂养焦虑情绪与婴儿WLZ呈正相关(r=0.442,P<0.01)。喂养行为中的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家长主导进食在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和婴儿WLZ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72、0.191、0.050(占总效应的50.8%、35.7%和9.3%)。结论 母亲喂养焦虑情绪可直接影响婴儿WLZ,也可通过强迫儿童进食、担心儿童进食过少和家长主导进食间接影响婴儿WLZ。若要改善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应从提高母亲的喂养行为入手,医护人员应结合母亲的喂养焦虑水平给予个性化指导,促进婴儿长期健康发展。
    个案报道
    伴有肌病风险的Aarskog-Scott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吕丽娜, 姚宇翔, 朱柳燕, 朱云霞, 朱冰泉
    2024, 32(8):  924-9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41
    摘要 ( )   PDF (161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