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洪波, 马树华, 程晓玲, 等. 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 23(11): 278-279.
[2]刘文明, 何宏, 孙润珠, 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1): 1-3.
[3]董莹盈, 汪洁, 刘广华, 等. 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增效作用[J]. 医药导报, 2010, 29(4): 484-485.
[4]李雷, 王恒林, 郭颖, 等. 神经类固醇激素与焦虑症及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7, 12(3): 236-239.
[5]于晶, 顾广中.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3): 102-104.
[6]吕永泽.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伴有精神病性重度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9): 61.
[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5: 87.
[8]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1461.
[9]李春波, 何燕玲.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2, 10(2): 116-119.
[10]李强, 陈敏, 杨泰, 等.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 16(5): 524-527.
[11]周晓丽, 林燕, 郑国庆. 精神疾病治疗进展(二):抑郁症[J]. 医药导报, 2017, 36(10): 1137-1139.
[12]朱玲, 周菊.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4): 1178-1180.
[13]杜彪, 杜扬, 谢星星, 等. 文拉法辛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J]. 中国药房, 2017, 28(11): 1456-1459.
[14]刘连忠, 张娟. 奥氮平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 35(7): 802-804.
[15]卓东炳, 余明豪, 王达君. 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47例疗效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7, 12(9): 892-895.
[16]赵明军, 毛亚阁, 张瑞岭. 低剂量阿立哌唑增效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 15(2): 43-48.
[17]陈远岭, 刘小彩, 唐伟, 等. 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起始抗抑郁药无效的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师杂志, 2018, 20(4): 579.
[18]马春燕, 张晨. 抑郁症神经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 9(14): 33-35.
[19]庞卢伟, 赵幸福. 抑郁症与多巴胺受体及转运体基因关联研究进展[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 28(5): 636-639.
[20]孙萌萌, 张红菊, 轩昂, 等. 首发抑郁症患者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结合力改变及其与行为学的相关分析[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7, 37(9): 532.
[21]刘建勋, 刘国琳. 老年期的抑郁症中枢5-HT功能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9, 9(5): 288-290.
[22]崔利军, 崔伟, 马小红, 等. 头发、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 12(01): 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