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 潇, 赵 美, 王文静, 张飞飞, 刘惠良, 党 懿, 李树仁, 齐晓勇.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7): 824-831. |
[2] |
钱 锦, 王峰岩.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6): 658-665. |
[3] |
陈满新, 张丙雨, 戴 敏. 冠状动脉内靶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高负荷血栓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5): 544-549. |
[4] |
孙莹, 余勤. 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6): 689-695. |
[5] |
石灿, 陈榕, 陈鹏姿, 吴甜. 腔静脉滤器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系统溶栓治疗中的必要性探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12): 1413-1418. |
[6] |
赵玮, 吴悠扬, 林丛, 黄时伟, 陈皓, 姜文兵. 紫檀芪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功能、心肌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对Notch1/eIF3a信号通路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 25(5): 498-504. |
[7] |
韦喻镪. 利拉鲁肽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8, 23(2): 184-188. |
[8] |
浦 春, 陶青松,朱 翔,秦明明,武其文,冯 钢. 三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1): 82-86. |
[9] |
李益民, 黄进, 陆治平, 李翔宇, 何胜虎. 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12): 1403-1406. |
[10] |
宋海晶, 杨伟志, 张卓梅, 欧伦, 陈方, 王清清, 董立厚, 刘秀文. 重组人尿激酶原临床I期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6): 672-676. |
[11] |
赵立杰, 李岩.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小白菊内酯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8): 874-879. |
[12] |
方五旺, 林丙来, 张升霞, 刘玲玲, 陈绍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 12(7): 767-772. |
[13] |
徐彤彤, 阳跃忠. 大鼠急性心梗中血浆瘦素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探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 12(2): 191-194. |
[14] |
孙春玲, 洪华山. 细胞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修复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6, 11(11): 1213-1218. |
[15] |
张航, 陈绍良, 单守杰, 叶飞, 周陵, 段宝祥, 刘玲玲, 阚静.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斑块形态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 9(6): 698-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