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6, Vol. 21 ›› Issue (12): 1404-1408.

• 药物治疗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硬膜外麻醉后不同体位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

熊响清1, 钱家树2, 王良荣1, 潘亚飞1   

  1. 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温州 325000,浙江; 2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台州 318000,浙江
  • 收稿日期:2016-09-06 修回日期:2016-09-24 出版日期:2016-12-26 发布日期:2016-12-26

  • Received:2016-09-06 Revised:2016-09-24 Online:2016-12-26 Published:2016-12-26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硬膜外麻醉后不同体位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相关副作用,得出最佳的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6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病人,ASAⅠ~Ⅱ级,年龄22~36岁,体质量55~85 kg。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三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产妇体位分别为平卧位(A组,n=12),左侧30 ℃卧位(B组,n=12)和左侧90 ℃卧位(C组,n=12)。分别于术前、麻醉后5、10、15、2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博量(SV)、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及副反应(恶心、呕吐、胸闷)。结果:三组产妇随着硬膜外腔局麻药的逐渐增加,MAP、SV、CO及SRV较术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而HR则表现增快趋势。C组的MAP、SV、CO及SRV 高于A组(P<0.01)和B组(P<0.05)。麻醉后各时间点B组的MAP、SV、CO及SRV低于A组(P<0.05)而C组SV及SRV高于B组(P<0.05)。麻醉后10 min以后C组的MAP、CO评分高于B组(P<0.05)。A、B两组均有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和胸闷,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产妇观察期间未发现上述副反应。结论:与平卧位和左倾30 ℃卧位相比较,硬膜外麻醉后产妇左侧90 ℃卧位在获得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未发生相关的副反应,更适合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术, 硬膜外麻醉, 体位,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