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7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10
    述评
    我国出生缺陷防控研究与应用进展
    封志纯, 王艳
    2019, 27(8):  813-81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01
    摘要 ( )   PDF (6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论著
    辅助生殖技术儿童体格和精神发育状况分析
    张琳, 张园, 张丹, 李婧, 秦振英, 宋佳, 夏心如, 高莉, 崔毓桂, 胡幼芳, 刘嘉茵
    2019, 27(8):  816-81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67
    摘要 ( )   PDF (5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辅助生殖技术(ART)出生子代远期体格和精神发育状况,探讨ART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通过ART助孕出生的、年龄6个月~6岁的210例儿童为ART组,同期在本院产科自然分娩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139例儿童为对照组(NC组)。对每位儿童进行精神运动发育评估,<4岁采用盖塞尔婴幼儿发育量表(GESELL),≥4岁采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C-WPPSI)。结果 本试验共纳入研究对象349例,采用GESELL测试225例,C-WPPSI测试124例。ART组父母生育年龄(岁)(父 33.21±4.46 vs.31.16±3.52,t=2.99;母 31.65±5.21 vs.29.55±4.07,t=3.93)、双胎比例(20.0% vs.7.3%,χ2=7.24)及剖宫产比例(80.4% vs.57.6%,χ2=11.31)显著高于NC组(P<0.01)。ART和NC组儿童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的Z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ESELL与C-WPPSI评估,两组儿童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能力5大能区得分及总智商、言语商、操作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访至6岁,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童与自然受孕出生儿童体格和精神运动发育无显著差异,提示ART操作对其子代的精神、运动发育无明确影响。
    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诊治与基因突变分析
    孙英梅, 宋东坡, 王伟青, 李文杰
    2019, 27(8):  820-82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89
    摘要 ( )   PDF (6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的SLC22A5基因突变特点,探讨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8月对278 180例新生儿利用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游离肉碱及酰基肉碱,并且利用肉碱转运蛋白基因突变检测对游离肉碱降低的患儿进行确诊。结果 共确诊5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发病率0.001 8%(1/55 636)。对确诊患儿给予左旋肉碱治疗,100~300 mg/(kg·d),分3次口服,随访治疗1个月后,血游离肉碱均升至正常。5例患儿均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1例患儿为纯合突变,为c.1400C>G(p.S467C)/ c.1400C>G(p.S467C),其它4例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为:c.1400C>G(p.S467C)/c.1433C>T(p.P478L);c.1400C>G(p.S467C)/c.760C>T(p.R254X);c.1400C>G(p.S467C)/c.428C>T(p.P143L);c.1400C>G(p.S467C)/c.393+1G>A(错误剪接)。结论 c.1 400C>G(p.S467C)为青岛地区新生儿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SLC22A5基因主要突变(60%)类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助于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诊断。左旋肉碱治疗效果好,预后良好。
    执行功能在语言障碍和多动/注意缺陷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马希瑞, 章依文, 林媛媛, 刘雪曼, LeeWendy
    2019, 27(8):  824-82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90
    摘要 ( )   PDF (5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执行功能是否能够在儿童语言障碍与多动/注意缺陷行为问题的相互关系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为儿童语言障碍和多动/注意缺陷障碍共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1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语言障碍儿童19例(男∶女为12∶7),平均年龄(57.5±11.8)个月,选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的语言正常儿童41例(男∶女为29∶12),平均年龄(63.0±15.9)个月,采用年龄和性别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两组儿童的语言、执行功能、长处与困难问卷SDQ、非语言智力等资料。分析两组儿童神经认知功能的差异和多动/注意缺陷行为的差异。使用Bootstrapping分析短时记忆与抑制功能是否在语言障碍影响多动/注意缺陷行为发生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结果 语言障碍组儿童短时记忆与抑制控制均显著低于非语言障碍组儿童(t=3.72、3.30,P<0.01,效应值为0.96、0.82),SDQ多动/注意缺陷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儿童(t=-2.24,P=0.029,效应值0.65)。短时记忆和抑制控制未产生显著的共同中介效应。探讨独立中介效应时,短时记忆与抑制功能均产生显著的中介作用,非语言智力不能影响这一过程。结论 语言障碍儿童短时记忆与抑制控制均能够独立作为中介因素,影响语言障碍儿童产生多动/注意缺陷行为。但短时记忆与抑制控制不能够共同调节这一效应。
    1~2岁幼儿依恋对发育商的影响及幼儿依恋相关因素的研究
    王柏茵
    2019, 27(8):  828-83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463
    摘要 ( )   PDF (4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1~2岁幼儿依恋特征及幼儿依恋对其发育商的影响作用,并分析安全型依恋的相关因素,以指导母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方法 2018年1-8月采用陌生情境试验对200名幼儿依恋状况进行测评,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幼儿发育商进行评估。母亲填写家庭成员一般资料,养育方式资料,以及Olson婚姻质量问卷。由幼儿主要抚养人填写幼儿气质问卷。通过t检验分析不同类型依恋关系的幼儿发育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安全型依恋的相关因素。结果 200名幼儿中,安全型依恋137人(68.5%);不安全型依恋63人(31.5%),其中回避型15人(7.5%),抗拒型44人(22.0%),混乱型4人(2.0%)。安全型依恋幼儿的发育商与不安全型依恋幼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1)。安全型依恋与夜间同父母亲同睡、父母高质量陪伴时间长短,以及母亲婚姻满意度存在明显相关性,(χ2=5.644、7.484、10.711,P<0.05)。结论 幼儿依恋安全型比例较高;安全型依恋幼儿发育商明显高于不安全依恋幼儿。母亲日常生活中高质量陪伴幼儿,夜间幼儿与母亲同睡,以及母亲婚姻满意度高分对建立安全型依恋相当关键。
    单纯乳房早发育和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分析
    黄晓燕, 陈积雄, 罗海伶, 向伟
    2019, 27(8):  831-83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863
    摘要 ( )   PDF (5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单纯乳房早发育和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临床意义,为预防性早熟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专科门诊就诊的诊断为性早熟女童84例,其中根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乳房早发育组和中枢性性早熟组;根据国际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分类方法,将性早熟组女童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不足组、缺乏组;另选取80例健康女童为对照组。记录并统计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骨龄(BA);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峰值(P-LH)、促卵泡雌激素峰值(P-FSH)、血清雌二醇(E2)水平,采用25-(OH)D水平评价维生素D水平。结果 性早熟组女童血清25-(OH)D水平为(53.02±20.64)nmol/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女童[(74.32±14.30)n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P<0.05);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25-(OH)D水平[(36.09±11.83)nmol/L]低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55.29±23.0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7,P<0.05)。25-(OH)D不足组与25-(OH)D缺乏组骨龄(BA)、实际年龄(CA)、BMI-SDS、身高SDS、体重SDS、LH、FSH基础值、E2、P-LH、P-FSH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不足组P-LH[(30.31±13.45)U/L]和P-FSH[(22.66±7.70)U/L]与25-(OH)D正常组P-LH[(10.67±9.34)U/L]和P-FSH[(17.12±9.23)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3、3.127,P<0.05);25-(OH)D缺乏组P-LH[(32.39±14.56)U/L)]和P-FSH[(25.09±10.56) U/L]与25-(OH)D正常组P-LH和P-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5、5.242,P<0.05)。 结论 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水平减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性早熟的发生及进程可能相关。
    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王莎莎, 张媛媛, 陈津津
    2019, 27(8):  835-83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84
    摘要 ( )   PDF (8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对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 年8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112例儿童作为语言迟缓组,以性别、年龄作为匹配因素,筛选同期正常体检127例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1~3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幼儿语言发育迟缓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语言发育迟缓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均低于正常儿童组,运动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发育商分数均落后于正常儿童(P<0.01)。正常组儿童总体家庭养育环境优于语言迟缓组儿童(Z=-2.884,P=0.004),在情感温暖/环境气氛、社会适应及自理、语言及认知信息维度中,语言迟缓组儿童家庭养育评价较差(Z=-2.032、-3.974、-4.835,P<0.05或<0.01)。控制了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其语言发育的重要因素(P<0.01)。儿童言语能发育商与其家庭养育环境呈正相关(r=0.480,P<0.01),家庭养育环境总评分每增加1分,儿童言语能发育商DQ平均上升0.45。结论 家庭养育环境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家庭内增加儿童参与认知活动的机会,提高亲子互动的质量。
    语言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研究
    刘小燕, 衣明纪, 张风华
    2019, 27(8):  839-84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486
    摘要 ( )   PDF (4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语言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以及睡眠问题的发生情况,为从睡眠角度指导语言障碍的综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4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招募语言障碍儿童78名,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94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编写的睡眠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儿童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采用t 检验、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组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56% vs. 37.23%,χ2=4.062,P<0.05)。其中,入睡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4% vs. 31.91%,χ2=4.318, P<0.05)。病例组夜间就寝显著晚于对照组(21.91±0.73 vs. 21.51±0.55,t=4.070, P<0.001),夜间睡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9.29±0.86) h vs. (9.67±0.76 h),t=-3.162,P<0.05]。病例组中独立入睡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需要帮助入睡的儿童(41.30% vs. 68.75%,χ2=5.701,P<0.05)。夜醒后家长给予适当应答者,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应答及立即应答者(33.33% vs. 61.53% vs. 62.50%,χ2=6.359,P<0.05)。结论 语言障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高,夜间就寝时间晚、睡眠时间少。入睡方式、夜醒家长反应可影响其睡眠。在语言障碍儿童的综合干预中,需要充分关注其睡眠状况。
    基础科研论著
    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脑组织中NLRP3小体活化与神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李良辰, 卞相丽, 吴志敏, 张金萍, 李妙晨
    2019, 27(8):  842-84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238
    摘要 ( )   PDF (16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脑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小体活化与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日龄的SPF级新生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LRP3小体抑制剂VX-765组(VX组)各12只,模型组和VX组通过腹腔注射100 μg/g胆红素的方式建立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VX组同时给予NLRP3小体抑制剂VX-765腹腔注射。比较3组间血清及脑组织中胆红素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及ATP含量、Nissl染色及TUNEL染色、血清NSE及S100B含量、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总胆红素含量、含水量、TUNEL阳性染色染色细胞率、NLRP3、ASC、cleaved-caspase-1、active-IL-1β、active-IL-18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总胆红素、NSE、S10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组织中ATP含量及Nissl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X组大鼠脑组织中含水量、TUNEL阳性染色细胞率、cleaved-caspase-1、active-IL-1β、active-IL-18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NSE、S100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脑组织中ATP含量及Nissl阳性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大鼠高胆红素血症模型中NLRP3小体活化参与了神经损伤过程。
    综 述
    孕母维生素D缺乏对后代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颖宽综述, 仰曙芬审校
    2019, 27(8):  847-85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29
    摘要 ( )   PDF (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相当高,其中孕母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之一。孕母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后代骨骼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作为一种具有神经活性的类固醇激素,对后代神经行为发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孕母维生素D缺乏对后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孕母维生素D缺乏对后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干预研究进展
    李杨, 王海娜, 岳佳
    2019, 27(8):  851-85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39
    摘要 ( )   PDF (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逐年上升。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急救技术的提升,早产儿的死亡率持续下降,但存活下来的早产儿脑损伤和出生后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对比足月儿,早产儿心理及行为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也较多。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和干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特点,分析早产儿的干预研究,为早产儿的养育干预研究提供指导。
    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聂银月, 郭津
    2019, 27(8):  854-85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23
    摘要 ( )   PDF (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脑瘫儿童的方法正在逐渐应用到临床当中,有不少研究表明引导式教育结合其他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主要对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讲述了引导式教育结合不同治疗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婴幼儿肠道菌群初始定植的影响因素
    聂瑶, 王朝霞
    2019, 27(8):  857-86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467
    摘要 ( )   PDF (5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多种因素可干扰肠道菌群的构成进而影响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本文将探讨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生长环境、抗生素应用、细菌间相互作用和微生态制剂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初始定植的影响。
    马辅助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研究进展
    周奇敏, 朱宇翔, 洪琦
    2019, 27(8):  861-863.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167
    摘要 ( )   PDF (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辅助干预(EAI)是动物辅助干预(AAI)一个重要分支,是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的一个交叉领域。近年来国际上相关临床研究和实践显示,马辅助干预能够促进许多身心疾病及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平衡、认知、感觉统合、情绪与行为、社交沟通等机能。本文通过检索近年马辅助干预在儿童孤独症等神经发育障碍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系统分析,对EAI的发展历程、临床机制、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指标进行综述,为EAI在我国进一步标准化实践及循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荟萃分析
    儿童睡眠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孔德玲, 李小英, 寇晓会, 常方丽, 李向利
    2019, 27(8):  864-868.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408
    摘要 ( )   PDF (267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睡眠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2014年1月1日-2019年2月28日发表的有关儿童睡眠的文献,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 (BICOMS)对主要主题词的信息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共现矩阵;采用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主要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并绘制社会网络图;采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实际聚类效果,最终选择将主要主题词聚为3类,并生成可视化矩阵和可视化曲面图。结果 共检索儿童睡眠相关文献2 070篇,出现频次>28次的主题词34个,通过分析获得儿童睡眠研究的3个研究热点:婴幼儿睡眠安全及睡眠与儿童健康身体活动、肥胖和饮食行为间的关系,不同儿童的睡眠/觉醒模式和昼夜节律及睡眠对儿童发育的影响,睡眠障碍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结论 目前探索儿童睡眠昼夜节律、睡眠持续性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机制、安全健康睡眠的促进等方面研究较少,后期需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不断丰富我国在儿童睡眠方面的研究成果。
    临床研究与分析
    疑诊发育迟缓儿童1 979例的Gesell量表结果分析
    李平, 熊菲, 伍晋辉, 杨凡
    2019, 27(8):  869-872.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074
    摘要 ( )   PDF (5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疑诊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概况,为指导早期筛查及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行Gesell发育评估的2 178例疑诊发育迟缓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发育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数据完整者1 979例,其中男童约占76.5%(1 514/1 979),女童约占23.5%(465/1 979),且不同月龄段男、女童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2,P<0.05)。语言能区发育缺陷比例高达86.2%,适应性行为、个人-社交行为、精细动作及大运动能区发育缺陷比例分别为68.6%、68.0%、57.3%及52.8%。男童语言能区发育缺陷比例高于女童(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语言能区发育缺陷程度与适应行为、个人-社交行为、大运动及精细动作能区发育缺陷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1、0.795、0.676、0.690,P<0.001)。结论 疑诊发育迟缓儿童中语言发育缺陷问题突出,且伴其余能区不同程度发育缺陷,尤其应重点关注男童语言发育,早期对儿童进行以语言发育为主的全面智能发育干预应作为临床工作重点。
    基于全国范围的学龄期儿童夜磨牙症与身高关系的探究
    张安易, 李生慧, 马骏
    2019, 27(8):  873-87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704
    摘要 ( )   PDF (7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我国学龄期儿童夜磨牙症的发病率,并探索儿童夜磨牙症对身高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于2005年11-12月选取了来自我国8座城市的共计21 408名5~12周岁学龄期儿童为研究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每位儿童的基本信息,睡眠情况,健康情况等。身高以及体重的测量均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各学校保健老师完成。夜磨牙症与身高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我国学龄期儿童中,夜磨牙症的发生率大约为23.7%(5 084/21 408),单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对儿童身高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β=-0.007),性别(t=7.73),睡眠光线(F=30.10),运动情况(F=14.58),看电视时间(F=22.76)以及与父母同床(t=6.62)。将上述有影响的因素均带入到最终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发现,儿童夜磨牙症对身高仍存在影响(β=-0.127)。此外,通过分年龄的敏感性分析发现,5~6岁年龄组(β=-0.131),7~8岁年龄组(β=-0.098),9~10岁年龄组(β=-0.115),11~12岁年龄组(β=-0.196),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夜磨牙症对身高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结论 在我国学龄期儿童中,夜磨牙症的存在会影响儿童身高的增长,并且年龄越大,影响越严重,这一发现或许能够提供新的临床思路以及干预手段。
    6~11岁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儿童与正常儿童下肢肌力对照分析
    翟淳, 史惟, 李惠, 李西华, 苏怡, 王燕娜, 陆恺
    2019, 27(8):  877-880.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93
    摘要 ( )   PDF (6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6~11岁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患儿与正常儿童下肢肌力差异,为开展DMD患儿的肌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选择DMD患儿和正常儿童各20例,其中DMD患儿男19例,女1例;正常组男18例,女2例,两组儿童平均年龄均为(9.0±1.7)岁。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HHD)测定下肢髋、膝、踝等部位肌群肌力,比较DMD与正常儿童下肢肌群间及不同年龄间的肌力差异。结果 DMD组下肢肌力除足跖屈肌群以外均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DMD组中6岁~组和9~11岁组各组肌群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岁~组中DMD患儿双侧髋外展和足趾屈肌力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组足趾屈肌力甚至高于正常儿童; 9~11岁组中DMD患儿除足趾屈肌群外髋屈曲、髋伸展、髋外展、膝屈曲、膝伸展和踝背屈肌群肌力都已经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DMD患儿下肢肌群除足跖屈肌外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开展DMD患儿下肢力量训练应关注所有肌群,在较大年龄组尤其需要重视髋膝伸展肌群。
    血清中microRNA 20a与小儿肺炎炎症反应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刘春艳, 柯文玲, 柴林, 张慧
    2019, 27(8):  881-884.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434
    摘要 ( )   PDF (72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清中microRNA 20a与小儿肺炎炎症反应进展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2015年3月-2017年2月治疗的90例诊断为“肺炎”的患儿设为小儿肺炎组(n=90),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0例设为对照组(n=90)。儿童入院后均分别进行血常规和血沉等的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识别肺炎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浓度进行定量检测;使用TRIzol试剂分离总RNA,按照Prime-Script RT试剂盒说明将血清中microRNA 20a合成逆转录cDNA;通过10%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提取物,并电泳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上进行血清中microRNA 20a蛋白的表达,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血清中microRNA 20a表达与小儿肺炎的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小儿肺炎组血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升高,IgM无显著变化。特定蛋白分析显示小儿肺炎组血清CRP、RF和IL-17含量,microRNA 20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microRNA 20a参数与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1,P=0.002)。结论 血清中microRNA 20a表达可能与肺炎炎症的发病过程有关,microRNA 20a将有望成为诊断小儿肺炎的标志物,可作为判断小儿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
    加速度计步器法评估脑瘫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
    杨雪, 曹建国, 王玉娟, 贠国俊, 刘青
    2019, 27(8):  885-888.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149
    摘要 ( )   PDF (4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2~12岁脑瘫儿童98例,采用加速度计步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推荐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性别、年龄及运动功能对身体活动的影响。结果 脑瘫儿童平均每天静坐时间为(470.73±107.21)min,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40.65±19.05)min。男童较女童的静坐时间更少(P<0.05);与其它年龄组相比,4~6岁组CP儿童的静坐时间最少,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最多(P<0.05);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级别越低,静坐时间越多、MVPA越少(P<0.001)。结论 脑瘫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指南推荐水平,性别、年龄及GMFCS分级是其影响因素。应从多方面促进和引导脑瘫儿童减少静坐行为,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
    经验交流
    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发育恢复及随访的影响
    徐艳, 谢文龙, 何凤翔
    2019, 27(8):  889-891.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974
    摘要 ( )   PDF (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对小儿脑瘫运动发育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4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躯干控制训练,训练组在进行常规躯干训练前先进行前馈控制训练。在治疗8周和6个月、1年后两组患儿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训练组的改善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2.393、2.283、3.048,P<0.05)。6个月、1年后随访发现训练组的改善仍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BBS,GMFCS,FMA及MBI评分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结合躯干训练可以明显改善小儿脑瘫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期随访发现效果仍显著。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静仪, 黄赛君, 廖燕薇, 吴翠玲
    2019, 27(8):  892-895.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709
    摘要 ( )   PDF (61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智能发育现状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2018年1-6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174例首诊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测查,并自制问卷对可能影响语言发育的出生高危史,语言发育迟缓家族史等先天因素与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首诊年龄越大,各能区发育商(F=4.999、5.479、25.546、16.401、13.733)和总发育商(F=22.716)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环境因素单因素分析中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多元线性分析中显示非父母为主要抚养者和留守儿童影响儿童语言发育(β=3.606、8.088,P<0.05)。结论 语言发育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评价儿童家庭环境中潜在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家长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育。
    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比较
    闫秋霞, 王亚云, 薛江
    2019, 27(8):  896-89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852
    摘要 ( )   PDF (5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诊断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133例,均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根据其应用的维持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3)及低剂量组(n=50)。两组患儿均使用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d)为负荷量,24 h后予维持量,高剂量组维持量8~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量5~7.9 mg/(kg·d)。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5 d后的治疗有效率、发作次数变化、严重程度变化及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低剂量组(72.0%),5 d后呼吸暂停平均发作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按出生胎龄分成<32周和≥32周,同出生胎龄组内,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下,不同出生胎龄间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任何出生胎龄下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维持量8~10 mg/(kg·d)较维持量5~7.9 mg/(kg·d)均更有效,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改善母亲亲职压力状态对提高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作用
    闫冬梅, 卢思广, 仝娇, 马珊, 赵星星
    2019, 27(8):  900-90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530
    摘要 ( )   PDF (5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改善母亲亲职压力提高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可行性。 方法 将2016年3—12月在连云港医院康复治疗的68对脑瘫儿童及其存在中重度亲职压力的母亲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和母亲分别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实验组母亲加予心理干预,实验周期6个月。用SPSS 19.0分析比较实验前后母亲亲职压力和脑瘫儿童运动、语言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母亲的亲职压力明显降低(t=-7.051,P<0.001),脑瘫儿童运动、语言、ADL也明显改善(χ2=6.222、6.745、6.344,P<0.05)。结论 降低脑瘫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有助于提高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障碍患儿的影响
    李漫漫, 马彩云, 李昕, 韩美美
    2019, 27(8):  904-90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216
    摘要 ( )   PDF (5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障碍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选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研制的汉语版S-S语言发育迟缓评价法,分别对不同组别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基本操作能力、交流态度、发育商和语言发育商对比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商、语言发育商均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7,5.009,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早期干预语言发育障碍的新型电生理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语言发育能力改善有较好的效果。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血清IL-10及TGF-β水平的表达研究
    曾永梅, 王丽婷, 张纪泳, 董国庆, 刘培辉, 肖菲, 吴潜珍, 翁碧霞
    2019, 27(8):  907-90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850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血清IL-10及TGF-β水平,分析其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经回避激发试验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0例为牛奶蛋白过敏组,选取同期健康婴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两组婴儿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同时检测食物过敏原总IgE以及牛奶特异性IgE。 结果 牛奶蛋白过敏组总IgE>200者5例,总IgE 100~200者2例,总IgE<100者13例。血清IL-10、TGF-β及IgG4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t=-3.130、-2.811、-3.463,P<0.05)。在牛奶蛋白过敏组中,IgE阳性亚组与IgE阴性亚组IgG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P>0.05)。 结论 IL-10及TGF-β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gG4与IgE可能无关。动态观察IL-10及TGF-β水平变化,对尽早了解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疾病的转归或耐受有积极作用。
    浙江省托幼机构2006-2017年儿童卫生保健及卫生保健人员构成情况分析
    王军, 徐艳华
    2019, 27(8):  910-91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034
    摘要 ( )   PDF (8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规范集居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为提高本省托幼机构儿童的卫生保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浙江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年报制度,对2006—2017年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的常见疾病及托幼机构的卫生评价与保健人员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龋齿患病率最高(31.83%),其次为视力不良、贫血、肥胖、营养不良和弱视;从趋势看,2006—2017年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肥胖患病率、视力不良患病率及龋齿患病率上升;城市托幼机构在园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和龋齿患病率低于农村(t=-3.26、-2.87,P<0.05),视力不良率和弱视患病率高于农村(Z=-2.98、-2.56,P<0.05)。全省托幼机构保健人员的数量及专职率上升,专职率为36.05%,城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专职率高于农村(t=6.48,P<0.05)。全省托幼机构中,幼儿园卫生评价合格率为98.67%,托儿所卫生评价合格率为96.72%,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1,P>0.05)。 结论 根据浙江省托幼机构儿童常见疾病的发生率采取相应的对策,重点关注口腔保健和视力保健,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的专职率有利于促进儿童卫生保健的提升。
    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血浆抗菌肽LL-37及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博玉, 柏金秀, 贾浩, 李晨, 魏倩, 苏丹丹, 龚幼兰
    2019, 27(8):  913-91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659
    摘要 ( )   PDF (13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人血浆抗菌肽LL-37、25羟维生素D3与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为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2-8月选取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4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4例同期健康儿童。两组对象均空腹采血,检测血浆LL-37、25羟维生素D3含量,同时记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既往1年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18.37±5.50) ng/ml与血浆抗菌肽LL-37水平(3.45±0.98) 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24±9.04) ng/ml、(8.93±2.23) ng/ml(P<0.05)。实验组患儿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LL-37水平均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呈负相关(r=-0.645、-0.560,P<0.05);血浆25羟维生素D3含量与血浆LL-37水平呈正相关(r=0.908,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有关,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且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能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LL-37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混合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毛璐易, 王宇清
    2019, 27(8):  917-919.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758
    摘要 ( )   PDF (3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为MPP混合感染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815例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病原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15例MPP患儿中混合感染350例,其中混合病毒199例,混合细菌91例,同时混合病毒细菌60例。病毒病原以鼻病毒、博卡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最常见。2)混合病毒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更易合并胃肠症状、喘息、呼吸困难,发生重症肺炎比例高(χ2=27.126,12.093,8.466,5.031,7.267, P<0.05)。3)混合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更易出现呼吸困难,WBC>10×109/L比例高(χ2=5.392,4.944,4.155,4.742,P<0.05)。4)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组较单一感染组年龄小,热程长,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和WBC>10×109/L比例高(χ2=5.245、5.647、4.161、 8.221、6.568, P<0.05)。胸片示大片状改密影,胸腔积液及肺不张比例高(χ2=4.946,5.382,P<0.05)。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2.23,95%CI:1.516~3.279)、出现胃肠症状(OR=1.583,95%CI:1.020~2.455)为MPP混合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1.841,95%CI:1.131~2.999),发热>10 d (OR=2.492,95%CI:1.191~5.212)、WBC>10×109/L(OR=1.648,95%CI:1.038~2.616)为MPP混合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3岁(OR=2.345,95%CI:1.250~4.399)、发热>10 d(OR=3.291,95%CI:1.304~8.307)、合并呼吸困难(OR=4.427,95%CI:1.135~17.268)、WBC>10×109/L(OR=2.39,95%CI:1.357~4.212)为MPP同时混合病毒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PP住院患儿中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主要混合的病原体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与具体混合感染的病原有关。
    适宜技术
    609例1~18月龄正常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分析
    王小燕, 张萍, 汪鸿, 赵职卫, 张玄
    2019, 27(8):  920-923.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881
    摘要 ( )   PDF (5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1~18月龄正常婴幼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规律,为建立婴幼儿BAEP波 Ⅰ、Ⅲ、Ⅴ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的参考值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9例听力正常婴幼儿(共1 218耳)为研究对象和40例听力正常成人(共80耳)为对照组,进行BAEP测试。结果 1~18月龄婴儿Ⅰ、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随月龄增长而缩短。Ⅰ波潜伏期至6月龄后与成人相近(P>0.05)。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至7月龄仍未达到成人水平(P<0.05),Ⅴ波,Ⅰ-Ⅴ波间期在9月仍未达到成人水平(P<0.05)。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性别及左右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1~18月龄婴幼儿BAEP潜伏期及波间期参考值标准,为听力及发育障碍的早期诊断和随访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个案报道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1 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刘需需, 郭毅, 廖林燕, 曾婷
    2019, 27(8):  924-926.  DOI: 10.11852/zgetbjzz2018-1778
    摘要 ( )   PDF (9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olf-Hirschhorn 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钟娩玲, 黄志敏
    2019, 27(8):  927-928.  DOI: 10.11852/zgetbjzz2018-0000
    摘要 ( )   PDF (3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