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从言语病理学角度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沟通障碍
    杨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33-2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14
    摘要650)      PDF (722KB)(24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沟通、语言与社交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从言语病理学的角度分析ASD儿童的基本沟通能力、语言发展特点以及社交语用方面的表现特征并介绍相应的评估工具,同时提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干预策略,强调采用医疗、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以期全面提升该群体的沟通、语言和社交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童健康管理专委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1-5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47
    摘要561)      PDF (910KB)(103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全球健康视角下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实践报告
    黄旸木, 党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44
    摘要499)      PDF (959KB)(185)   
    儿童早期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的健康不平等间接反映了国家儿童保健、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世界范围内,193个国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探索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明确“将儿童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国在改善儿童福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困农村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肥胖、近视、心理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中国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从全球健康的视角,系统综述了全球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机遇挑战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儿童早期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儿童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
    曹爱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90-59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98
    摘要369)      PDF (655KB)(583)   
    学习障碍是一种发育性神经障碍,根据DSM-5及ICD-11将学习障碍分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计算障碍。学习障碍对儿童的学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学习障碍往往是儿童在学校表现出学业不佳时才被识别。在学龄前对学习障碍进行筛查及早期干预十分必要。本文重点讲述了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学习障碍的诊断、学习障碍共患病和鉴别诊断,并从教育、认知行为和药物三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儿童早期发展中应重视创造性人格发展趋向的培养
    杨玉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279
    摘要342)      PDF (481KB)(11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静进, 欧萍, 徐海青, 陈立, 竺智伟, 江帆, 钟燕, 雷晓梅, 万国斌, 王惠梅, 王琳, 陈艳妮, 张悦, 李咏梅, 徐桂凤, 梁晶晶, 王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29-9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79
    摘要328)      PDF (1156KB)(614)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婴幼儿养育照护中早期学习机会的创设
    童梅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17-1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44
    摘要297)      PDF (753KB)(123)   
    UNICEF和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养育照护强调照护人要为儿童早期发展创设适宜的养育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和潜能的发展。其中早期学习机会的提供是创造高质量养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围绕创设早期学习机会的重要性、早期学习环境创设、支持策略及相关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婴幼儿养育照护中创设早期学习机会提供参考与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长的影响
    李荣, 李年, 吴丹丹, 黄荣, 陈银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31-73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339
    摘要296)      PDF (513KB)(87)   
    目的 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生长的影响,以期为ADHD的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行为管理治疗)。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人体成分和24h膳食评估。 结果 在完成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治疗时,治疗组儿童年龄的体质量Z评分(W/A-Z)( t=5.815、6.708、5.003、2.234, P<0.001)、年龄的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A-Z( t=3.776、4.666、6.431、7.467, P<0.001)、人体成分蛋白质含量( t=3.789、4.087、3.098、2.889, P<0.001)、骨骼肌含量( t=3.112、2.890、4.765、5.221, P<0.001)、脂肪含量( t=4.329、3.879、2.998、2.567, P<0.001);24h膳食评估的能量( t=11.657、12.887、5.091、3.765, P<0.001)、蛋白质( t=12.987、14.098、13.777、12.987, P<0.001)、脂肪( t=12.889、12.012、14.887、13.987, P<0.001)和碳水化合物( t=13.889、14.889、15.098、14.889, P<0.001)的摄入比对照组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儿童的年龄的身高Z评分(H/A-Z)比对照组低( t=1.752、2.625、5.961, 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体格评估、人体成分(无机盐除外)、24h膳食评估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对ADHD儿童的身高、体质量、BMI、人体成分和宏量营养素的摄入会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干预现状与建议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9-9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0
    摘要289)      PDF (831KB)(437)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且患病率呈快速递增趋势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康复矫治主要依赖于早期的教育训练。我国针对ASD的治疗干预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类医疗和康复教育机构开展了多样化的治疗干预,期望改善ASD的功能并减轻其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基于此,本文对ASD的循证实践进展、我国ASD的治疗干预现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现状及缺乏共病问题
    荫士安, 杨振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301-30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46
    摘要260)      PDF (617KB)(322)   
    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仍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中同时存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问题,0~12岁儿童中维生素A以边缘性缺乏为主(约30%);0~18岁健康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较普遍,其中严重缺乏率为2.46%、缺乏率为21.57%、不足率为28.71%,缺乏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各自的生物活性代谢物视黄酸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3具有激素样特性,而且这两种代谢物都是由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从其维生素前体合成,通过与核激素受体结合远程对靶细胞两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中,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共病),这会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除了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如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迟缓),还增加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可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和育儿信心的关系
    刘潘婷, 张蕾, 洪琴, 池霞, 童梅玲, 钱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33-1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9
    摘要258)      PDF (501KB)(41)   
    目的 调查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现状,分析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与照护者育儿信心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2年10月—2023年2月抽取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3岁以下婴幼儿1 02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卡瑞坦尼育儿信心量表和婴幼儿回应性照护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层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照护者育儿信心与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关系。 结果 1)回应性照护水平与婴幼儿年龄(H=21.196)、怀孕方式(Z=-2.072)、孕期保胎史(Z=-4.713)、孕期疾病史(Z=-4.504)、出生孕周(H=41.358)、足月小样儿(Z=-3.497)、新生儿颅内出血(Z=-5.42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Z=-2.184)、母亲文化程度(H=9.419)、家庭收入(H=11.211)以及家庭类型(H=15.360)有关(P<0.05);2)育儿信心与婴幼儿回应性照护具有显著相关性(r=0.421,P<0.01);3)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当控制人口学因素对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的影响后,照护者育儿信心对回应性照护水平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B=0.623,P<0.05)。 结论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会受照护者育儿信心的影响,增加照护者育儿信心可有效提高婴幼儿回应性照护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婴幼儿入托影响因素及在托婴幼儿托育情况分析
    董文红, 姚新萌, 许鑫, 吕丽娜, 汪沙沙, 郑双双, 王蕾, 朱冰泉, 邵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22-1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70
    摘要257)      PDF (661KB)(81)   
    目的 了解浙江省0~3岁婴幼儿入托影响因素及在托婴幼儿托育情况,为政府制定托育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浙江省下辖6个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保门诊及辖区托育机构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基本信息、家长养育照护知识、态度和行为、喂养情况和在托情况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1 756份。 结果 相比从未入托的婴幼儿,入托婴幼儿月龄更大(24月龄及以上占比94.4% vs. 30.1%,χ 2=835.27)、多为本地户籍(87.2% vs. 81.5%,χ 2=12.25)、父母亲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占比更高(母亲:83.6% vs. 74.2%,χ 2=35.29;父亲:79.9% vs. 70.0%,χ 2=27.01)、家庭年收入>20万元者占比更高(49.5% vs. 28.2%,χ 2=110.49)、祖辈为主要照护者的比例更低(16.7% vs. 26.8%,χ 2=3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月龄越大,婴幼儿入托可能性越高(6~23月龄组:OR=6.70;24~35月龄组:OR=134.03;36~42月龄组:OR=699.33;P<0.05);父母年收入高也是促进婴幼儿入托的因素(10~20万元组:OR=1.63;20~50万元组:OR=2.96;>50万元组:OR=4.62, P<0.05)。反之,祖辈参与越多,婴幼儿入托可能性越低(两代人参与,OR=0.57;祖辈为主,OR=0.26, P<0.05)。对在托婴幼儿调查显示,82.8%的入托婴幼儿选择的是纯托育机构、97.4%接受全日托服务、71.4%托育费用不超过3 000元/月。超过95%的入托婴幼儿家长对托育机构的餐食、服务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均表示满意,但有32.1%的入托婴幼儿家长明确表示该机构未设置母乳喂养室。 结论 婴幼儿月龄、祖辈参与育儿程度和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婴幼儿入托的主要因素。政府应适当增加小月龄儿托位,加快优质、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同时强化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管、评估和提升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营养干预
    余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0): 1048-105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14
    摘要214)      PDF (396KB)(335)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达4.8%。本文重点就儿童体重偏离和主要营养素缺乏对身高(身长)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措施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防治儿童生长迟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杨, 贾祥瑞, 曹建琴, 吴洪梅, 苏红, 宇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331-13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4
    摘要212)      PDF (435KB)(152)   
    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儿童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逐年提前和延长,因此,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屏幕暴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现状,并探讨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亲子互动对儿童早期发展结局的影响
    曹慧, 严双琴, 关宏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70-7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11
    摘要209)      PDF (570KB)(190)   
    家庭环境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亲子互动是评价家庭养育照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是认知和心理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亲子互动与儿童早期发育结局之间相关关系的综合论述。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检索,梳理分析母婴亲子互动相关的研究进展,发现亲子互动对儿童认知功能、情绪社会性、语言能力和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亲子互动疗法还能产生很好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干预路径和循证依据。另外国内今后也需要深入开展亲子互动的评估、指导以及临床发育行为特殊问题儿童的干预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早期发展新服务技术的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儿童焦虑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张劲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277-12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6
    摘要202)      PDF (537KB)(325)   
    儿童焦虑障碍发生率较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是降低焦虑障碍损害儿童发展的关键。焦虑障碍包含多种亚型,儿童的焦虑症状具有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常呈现为行为和躯体的表现。强化正确认识、提高预见性、关注高风险儿童和保持敏锐性可提高早期识别的意识。本文简要介绍了识别焦虑症状的常见表现以及早期识别和诊断焦虑障碍的过程,治疗计划采取预防性干预和综合性治疗相结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系统评价
    姜妍琳, 张蔷, 翟睿, 彭雅琪, 太然, 王俊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61-6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258
    摘要195)      PDF (1210KB)(121)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抽动障碍(TD)患病率及致病危险因素,为早期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方法 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0月期间所有相关的观察性研究资料,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5篇文献,总计271 172名儿童,TD患儿10 594人,我国儿童TD的总患病率为2.68%(95% CI:1.47%~4.83%),Meta回归显示诊断标准为主要异质性来源,以DSM-Ⅳ为诊断标准的TD的总患病率为1.22%(95% CI:0.79%~1.86%),男童总患病率为1.67%(95% CI:0.91%~3.04%),女童总患病率为1.21%(95% CI:0.83%~1.78%)。TD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异常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病史、围生期其他不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长时间看电子产品、高热或高热惊厥史、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或哮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共患病、睡眠障碍、抽动障碍家族史、家族精神性疾病史、母亲孕期精神或情绪异常、家教严厉或打骂体罚的教育方式、家教溺爱、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或家庭不和睦、任性发脾气/性格敏感、压力大。 结论 我国抽动障碍患病率与全球数据接近,男童较女童患病率高,发病与围生期不利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金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280-12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5
    摘要194)      PDF (833KB)(179)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双相及相关障碍等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增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识别与干预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缓解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类型以及其生理与遗传、家庭与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总结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识别与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儿童期复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陈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5-9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45
    摘要187)      PDF (501KB)(4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儿童复杂ADHD在ADHD患者中相对特殊,出现症状的年龄不典型,或存在复杂的共存情况,临床症状与功能损害更重,需要综合性跨专业评估与治疗,并开展长期规范随访和慢病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2~6岁儿童词汇和语法发展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慧娟, 宋志霄, 高南南, 张莉, 孙瑾, 乔秀芸, 柯佳媚, 李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24-73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15
    摘要183)      PDF (659KB)(111)   
    目的 对2~6岁儿童进行词汇、语法评估,探讨其发展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早期识别诊断语言障碍。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2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正常体检的2~6岁儿童198名,每隔0.5岁分成8组,进行词汇和语法评估,并调查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1)词汇理解在2~4岁部分不达标,在4~6岁达标;4岁以上者词汇表达优于4岁以下。2)语法在3.5岁前不达标条目较多,3.5岁以后明显减少。简单句型、名词短语先习得,演算及复杂句型最后习得。表示动作事件的语义最先习得,其次是人物特征,最后习得人物方位。3) 主要代养人[为祖母/外祖母( Z=-2.96)、学历为小学( H=10.96)、职业为家庭主妇( H=16.55)]及使用方言交流( H=20.53)、过去一周互动时间短( H=9.14)、将食物含在口中( Z=-2.08)、半流质饮食( H=10.07)、过晚进食固体食物( H=13.71)与词汇理解错误率高相关( P<0.05);主要代养人[为祖母/外祖母( Z=-2.25)、学历为小学( H=15.28)、职业为家庭主妇( H=17.08)]、使用方言交流( H=13.65)、过去一周互动时间短( H=8.03)及将食物含在口中( Z=-2.59)与词汇表达错误率高相关( P<0.05);主要代养人[为祖母/外祖母( Z=-3.08)、学历为小学( H=17.10)、职业为家庭主妇( H=23.64)]、使用方言交流( H=25.56)、接触电子屏幕年龄早( H=9.21)及屏幕时间长( H=14.70)、饮食行为[将食物含在口中( Z=-2.98)、不喜欢咀嚼食物( Z=-2.81)、喜欢喝粥或烂面条( Z=-1.99)、进食固体食物晚( H=12.56)、挑食( Z=-2.18)]与语法错误率高相关( P<0.05)。 结论 年龄与词汇和语法发展相关性最显著,词汇理解在4岁时全掌握,词汇表达及语法在4岁以前掌握差,4岁以后逐渐掌握。主要代养人、家庭代养及语言环境、屏幕时间及饮食行为与词汇和语法发展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青少年人际困扰与亲子沟通的相关性
    李明玉, 向彦琪, 张爱迪, 谭思敏, 山李, 朱丽, 张雅怡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75-9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86
    摘要180)      PDF (664KB)(108)   
    目的 探究青少年人际困扰的现状及其与亲子沟通的关系,为改善青少年人际交往问题提供相应参考。 方法 2022年5—7月在长沙市两所中学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IRAS)评估青少年人际困扰,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PACT)评估母子沟通和父子沟通,并分析亲子沟通对不同学段青少年人际困扰的影响。 结果 青少年人际困扰总分为[8.00(4.00,13.00)]分,人际困扰总检出率为46.53%(335/72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制型父亲教养方式( OR=8.750,95% CI:2.041~37.511, P<0.05)是初中生出现人际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子沟通动力( OR=0.363)、母子沟通能力( OR=0.327)和父子沟通动力( OR=0.203)得分越高,初中生人际困扰的风险越低( P<0.05);忽视型母亲教养方式( OR=6.575,95% CI:1.792~24.126, P<0.05)是高中生人际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子沟通能力( OR=0.286)和父子沟通动力( OR=0.439)得分越高,高中生人际困扰的风险越低( P<0.05)。 结论 青少年人际关系困扰问题值得关注,改变教养方式及加强亲子沟通能有助于改善青少年人际困扰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
    朱佩滢, 储莉婷, 马晨欢, 潘丽珠, 郭乃绮, 陆丁杰, 王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51-95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09
    摘要173)      PDF (646KB)(126)   
    目的 探索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PEERS ®)对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交技能的干预效果,为该项目在我国小年龄组ADHD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 将2021年3—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ADHD的74名6~8岁儿童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为期14周的PEERS训练,待干预组在干预组接受干预期间不接受干预。干预前、干预后14周分别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表、Weiss功能量表父母版(WFIRS-P)、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评估。 结果 在干预组接受14周训练后,SASC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害怕否定评价( t=2.3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 t=2.34)和量表总分( t=3.35)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学生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交往意向( t=3.70)、群体威望( t=2.84)、社会敏感性( t=6.31)、掩饰性( t=2.34)、个体敏感性( t=3.10)、情感感受性( t=3.33)、表达技巧( t=5.95)、交往技巧( t=2.47)、社会表达与控制( t=7.24)、社会感受( t=7.71)、情感感受与控制得分( t=3.78)和量表总分( t=9.14)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WFIRS-P得分显示干预组家庭( t=3.06)、学习/学校( t=3.65)、自我观念( t=2.44)、社会活动( t=3.50)、冒险活动得分( t=7.29)和量表总分( t=8.25)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后得分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Q量表得分显示除品行问题( t=1.57, P=0.122)和多动注意不能( t=1.78, P=0.08)外,干预组情绪症状( t=3.01)、同伴交往问题( t=1.78)、困难总分得分( t=5.7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5),亲社会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 t=3.07, P=0.003);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冲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t=2.29 ,P=0.025),且与待干预组相比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EERS训练能显著提高6~8岁ADHD儿童的社交技能,改善ADHD儿童的社交功能及部分核心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49-3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79
    摘要164)      PDF (1552KB)(42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宋以玲, 范碧瑶, 白啸天, 于洪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10-10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8
    摘要160)      PDF (1411KB)(128)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为开拓ADHD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运动干预对ADHD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影响的文献,检索期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11月8日;采用Rev Man 5.4进行Meta分析,计算效应量合并、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采用Stata 15.0中的Egger's检验进行文献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59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运动干预可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 SMD=0.54,95% CI:0.23~0.86, P<0.001)、工作记忆( SMD=0.61,95% CI: 0.29~0.93, P<0.001)和认知灵活性( SMD=0.66,95% CI:0.23~1.09, P=0.003)。亚组分析显示:1)中等强度运动对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均达到中等效应量的改善( P<0.05),中至高强度运动对认知灵活性的改善为中等效应( P<0.05);2)开式运动技能对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的改善均达到中等效应( P<0.05),闭式运动技能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不显著( P>0.05);3)2次/周的运动对抑制控制达到大效应量的改善( P<0.05),≥3次/周的运动对工作记忆的改善为中等偏上的效应( P<0.05);4)6~8周的运动可有效改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 P<0.05),12周的运动对工作记忆的改善为中等偏上的效应( P<0.05)。 结论 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其中中等强度运动对抑制控制、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最佳,改善认知灵活性需中至高强度的运动干预。开式运动技能可改善患儿的执行功能,2次/周且持续6~8周的运动可改善患儿的抑制控制,而改善工作记忆需更多频次和更长周期的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在不同病情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张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36-7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71
    摘要159)      PDF (503KB)(101)   
    目的 研究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在不同病情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2019 年 4 月在新郑市中医院就诊的ASD儿童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每组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病情程度分为Ⅰ、Ⅱ、Ⅲ级,试验组采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均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PEP-3)评估康复效果。 结果 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Ⅰ级、Ⅱ级患儿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7、6.280,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Ⅲ级CA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59, P=0.875)。两组Ⅰ、Ⅱ级患儿在PEP-3分项目中的模仿、情感表达、社交互动、非语言行为特征干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8、4.910、6.112、4.185, P<0.05),但两组Ⅲ级患儿间PEP-3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常规干预模式相比,在轻中度ASD儿童中更有优势,尤其在改善ASD儿童的模仿及不良行为上(情感表达、社交活动、非语言行为特征)效果明显,在重度ASD儿童中未发现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发展的早期干预
    熊忠贵, 郑晓云, 卞晓燕, 徐海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61-11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85
    摘要157)      PDF (662KB)(225)   
    高危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面临很大的挑战。高危儿面临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如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等,导致高危儿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与健康儿形成一定的差距。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及干预进行论述,旨在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达到最佳的潜能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奖惩敏感性问卷的汉化及其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检验
    李展权, 朱琳, 陈泽恺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80-9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63
    摘要150)      PDF (1362KB)(83)   
    目的 对奖惩敏感性问卷(SPSRQ)进行汉化修订,并检验其在青少年中的信效度,以期为评估青少年奖惩敏感性提供可靠工具。 方法 对SPSRQ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形成青少年SPSRQ中文版(SPSRQ-A);2022年1月17日—9月30日采用随机抽样法和年级分层抽样法对1 350名青少年施测,将总样本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采用一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效度和信度检验。 结果 SPSRQ-A中文版包含奖励敏感性(16个条目)和惩罚敏感性(21个条目)2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321%。验证性因子模型主要拟合指标符合测量学要求( χ2/df=3.156, RMSEA=0.059, SRMR=0.062, CFI=0.906, NNFI=0.900);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均为0.800~1.000,平均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70;SPSRQ-A中文版2个维度得分与2个效标量表得分显著相关( r=-0.453~0.604, P<0.001)。信度检验:总量表和敏感性、惩罚敏感性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83~0.953,折半信度为0.887。 结论 SPSRQ-A中文版信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我国青少年强化敏感性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夏彬, 王洁, 刘巧云, 陈思齐, 李娈娈, 余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96-12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41
    摘要148)      PDF (601KB)(131)   
    目的 了解18月龄儿童的语言发育现状,并探索该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常规体检的362名18月龄儿童,其中男童176人,女童186人。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发育筛查,将筛查总分≤ P 10记为“异常”。通过家长现场填写问卷调查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儿童语言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为9.9%,其中男女童语言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1.9%、8.1%,男童在语音和言语表达(A)及总分的得分分别为11.14±2.62和35.19±3.90,低于女童的得分12.45±3.20和36.68±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44、-3.591, 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看护人为母亲或(外)祖父母( β=1.188、0.279、0.217、1.735, P<0.05)、看护人文化水平提高( β=1.027、0.267、0.161、1.485, P<0.05)对18月龄儿童语音和言语表达(A)、听觉感受和理解(B)、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C)三部分及总分均有影响,与儿童语言发育呈正相关;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 β=-0.452、-0.612, P<0.05)、固体类食物的添加时间延迟( β=-0.515、-0.613, P<0.05)对18月龄儿童语音和言语表达(A)及总分有影响,与儿童语言发育呈负相关。 结论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异常的比例较高,男童尤甚;通过为儿童挑选合适的看护人、控制电子产品的接触时间、饮食中适时添加固体类食物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微塑料胎盘暴露现状及对胎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许安琪, 翟玲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235-12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27
    摘要145)      PDF (703KB)(88)   
    微塑料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在近几十年来受到持续关注。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胎儿期是非常脆弱的时期,而母体微塑料暴露很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本文概述了全球微塑料暴露和妊娠期母体暴露情况,详细介绍了胎盘暴露、对胎儿的潜在不良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综合性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影响的追踪研究
    张婷, 邵智, 阳光, 陶洪梅, 彭帅, 张雅如, 王艺, 彭元琴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69-9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00
    摘要139)      PDF (649KB)(115)   
    目的 追踪通过综合性干预且临床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改善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干预撤销1年后,其临床症状、语言能力、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灵解读(ToM)技能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2015—2020年确诊的35例ASD儿童和35名典型发育儿童参与研究,ASD儿童干预时年龄在3~7岁之间,平均(4.60±1.14)岁。ASD组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和干预结束1年后(T3)分别接受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心理教育量表第三版(PEP-3)、韦氏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Ⅳ)、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适应量表(S-M)、社交反应量表(SRS)和心灵解读任务测试(ToM任务测试);典型发育儿童接受WPPSI-Ⅳ、SRS和ToM任务测试。 结果 综合性干预对ASD儿童的临床症状、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和言语智力发展都有显著改善作用;和T2相比,ASD患儿T3的CARS得分无显著变化;ASD组SRS和ToM能力都显著低于典型发育组;T2、T3的CARS得分和T3的WPPSI-Ⅳ智商能显著预测ASD患儿T3的ToM;T2的S-M量表得分能显著预测ASD患儿T3的SRS得分。 结论 ASD患儿经综合性干预,在临床症状和社会适应能力上所获得的各项进步在干预撤销后会保持稳定。ASD儿童ToM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受不同心理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孤独症谱系障碍感觉特征相关研究进展
    李想, 范莉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00-10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18
    摘要138)      PDF (608KB)(19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发育早期。感觉异常在ASD患者中普遍存在,在2013年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被纳入诊断标准。感觉是人类认知和社交互动等高级功能发展的重要基石,准确掌握ASD感觉特征是更好理解其社交互动等高级功能障碍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目前ASD感觉特征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整合与分析,旨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个体化干预和基础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国外音乐疗法在儿科医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丹丹, 杨燕宜, 林芊, 夏颖, 王顾旖, 陆文静, 张拥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05-100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78
    摘要138)      PDF (546KB)(118)   
    近年来,音乐疗法以其受众面广、安全性佳、疗效较好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儿科医学临床实践的关注。国外学者围绕音乐疗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音乐疗法是儿科医学诊疗中的有效辅助手段,能发挥缓解症状、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研究,对近年来音乐疗法在儿科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国外关于音乐疗法对儿科疾病诊疗产生的影响作用,以期对相关领域的音乐治疗应用提供文献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人格在暴力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应佳丽, 陈秀芹, 杨琛, 黄丽妹, 喻彦, 高雪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84-6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31
    摘要138)      PDF (783KB)(73)   
    目的 分析暴力电子游戏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检验人格在两者之前可能产生的调节效应。 方法 2019年5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松江区各2所普通初中全年级1 886份有效问卷结果,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暴力游戏习惯使用问卷、攻击问卷(AQ)、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 结果 层次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人格的5个维度对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格在暴力电子游戏接触导致攻击行为中具有调节效应( P<0.05),其中神经质、开放性和外向性人格对身体攻击( β=0.18、0.08、0.01, P<0.05)和言语攻击( β=0.23、0.11、0.07, P<0.05)均有正向效应,神经质和外向性还能正向调节暴力电子游戏对身体攻击的效应( β=0.06、0.08, P<0.01),外向性能单独正向调节暴力电子游戏对言语攻击的效应( β=0.07, P<0.01)。 结论 人格特质对青少年攻击行为不仅有直接效应,并在暴力电子游戏与攻击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因此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应正确引导合理的情绪调节能力,抑制冲动,从而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张瑜, 杨元魁, 郭婧, 谢凡, 袁晓芳, 封景文, 张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17-102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260
    摘要136)      PDF (863KB)(130)   
    目的 探讨ADHD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门诊2020年5—12月收治的ADHD患儿32例。另招募3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Stroop测试、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家长填写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比较两组间执行功能测试和问卷结果的差异,并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ADHD组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2.63、2.51, P<0.05)。2)ADHD组DST测试顺背和倒背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4、0.26, P>0.05),而ADHD组的WCST持续性错误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6, P=0.02)。ADHD组Stroop测试中卡片B正确数、卡片C正确数、干扰量正确数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4.67、3.86, P<0.05);ADHD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81.25%,健康组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40, P<0.05);其中Stroop测试结果异常发生率(68.75%)显著增高。3)DST和WCST测试结果与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结果之间无相关性;而Stroop测试的卡片A测试时间、卡片C测试时间、干扰量耗时等与心身障碍指数、学习问题指数、冲动-多动指数、多动指数呈轻度相关( r=0.35~0.47, 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错误率、卡片C正确数是ADHD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持续性错误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卡片C正确数的AUC为0.783, Z值=0.491, P=0.624。持续性错误率对应值在4.23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59(敏感度1.000,特异性0.459),卡片C正确数对应值在44.5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98(敏感度0.811,特异性0.688)。 结论 ADHD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与行为问题相关,执行功能测试可以作为ADHD诊断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孤独症谱系障碍各年龄段筛查工具研究进展
    刘安南, 姜志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45-64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90
    摘要134)      PDF (625KB)(189)   
    近年来,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已成为最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自20世纪以来,各种ASD筛查工具不断涌现。然而,这些筛查工具的侧重点及使用方法有着很大不同,以致可能进一步影响后续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流行的各种ASD筛查量表和问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特点和筛查效果,以期在未来实现更有效、更便捷的ASD早期筛查和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GATAD2B基因突变致GAND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罗光金, 张璇, 李小平, 苑爱云, 侯梅, 陈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270-127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98
    摘要134)      PDF (938KB)(1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回应性喂养对婴幼儿睡眠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丹, 黄垂灿, 樊利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56-66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96
    摘要133)      PDF (547KB)(115)   
    回应性喂养(RF)是回应性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婴幼儿主观意愿为主的喂养方式。婴幼儿早期阶段是机体神经系统发育和睡眠昼夜节律形成的关键期,不当的喂养方式可能造成婴幼儿各种睡眠问题。现有研究表明,回应性喂养能够提高婴幼儿睡眠质量,并有效预防睡眠问题相关疾病发生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学习,对回应性喂养的概念、重要性、婴幼儿睡眠问题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回应性喂养对婴幼儿睡眠问题影响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婴幼儿回应性喂养对睡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重视汉语发育性阅读障碍的早期识别
    李秀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6-5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29
    摘要133)      PDF (609KB)(162)   
    发育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持久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通常在儿童入学后2~3年出现严重学习落后时才被诊断。这种晚期诊断不仅导致儿童学业失败,也对其心理健康、职业成就等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能在入学前识别DD,其干预措施将更为有效。考虑到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预后益处,以及许多可以避免或减轻的不良后果,识别DD的早期风险具有很大价值。但如何早期识别DD一直都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如何早期识别DD,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应用移动端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居家早期筛查的初步研究
    李亦诚, 张媛媛, 霍言言, 吴丹, 马玲, 仇晓艳, 马晨欢, 王健, 罗洁鸣, 李天舒, 徐敬, 周洁, 孙婷婷, 沈红英, 徐蕾, 王瑜, 陈津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63-9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84
    摘要127)      PDF (1383KB)(99)   
    目的 探究使用移动端在上海市0~36月龄婴幼儿中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早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早期家庭干预。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在上海市随机抽取12家二、三级妇幼保健机构,选择建档常规体检的0~36月龄婴幼儿,应用修订的ASD早期筛查量表作为筛查工具,进行ASD居家线上筛查。分析首次和二次筛查率、筛查阳性率、阳性分布和相关影响因素等调查结果。 结果 参与社区ASD早期筛查的对象总计2 748人,累计筛查3 472人次,有效筛查3 317人次,有效筛查率为95.54%,二次筛查率为19.10%。筛查结果异常有308人,筛查阳性率为9.62%,其中男童的阳性率为12.44%,显著高于女童(6.51%)( χ2=33.45,P<0.05)。在筛查次数≥2次组中,有68名婴幼儿存在≥1次筛查结果异常,其中34名根据社区“健康促进指导”进行家庭干预随访结果正常,家庭干预有效率为50%。筛查能区未通过情况在各年龄组间分布有显著差异,大动作未通过者集中于12月龄前,语言及精细动作未通过者集中于18~24月龄,个人社交未通过者集中于24~30月龄。在“五不”行为阳性的婴幼儿中,“不语”行为的婴幼儿占大多数(65.17%)。 结论 应用移动端开展婴幼儿ASD居家早期筛查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推动社区-家庭早期ASD干预,可调动养育者和基层儿童保健服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早期识别能力和干预技能,引导养育者了解婴幼儿早期发展规律并提供回应性照护,更好地预防ASD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进展
    郑杰, 陈燕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86-9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269
    摘要126)      PDF (464KB)(147)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微生物-肠-脑轴(MGB)被认为是环境危险因素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理机制的桥梁,在ADHD研究中深受关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紊乱与MGB失衡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地域差异,探究生活习惯对不同地区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属特点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MGB参与ADHD发病的机制,为制定精确的ADHD防治策略及生活指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