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46
    摘要375)      PDF (3768KB)(6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童健康管理专委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1-5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47
    摘要323)      PDF (910KB)(76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进展
    徐玉英, 王雪娜, 李佳, 安子芬, 余立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71-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43
    摘要261)      PDF (551KB)(186)   
    回应性照护对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情绪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干预实践3个方面对国内外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婴幼儿回应性照护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婴幼儿早期神经发育评估诊断量表的综述
    黄亨烨, 于广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62-16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27
    摘要255)      PDF (693KB)(210)   
    婴幼儿早期发育是儿童生命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早产儿和高危儿是发生神经发育障碍的高危群体,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对改善婴幼儿神经发育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诊断量表进行综述,包括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发育量表、Griffiths精神发育量表、中国儿童发育量表的发展史、应用现状及优缺点等,为儿科医生的临床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33-2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3
    摘要255)      PDF (674KB)(4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的现状与挑战
    柯晓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38-2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13
    摘要231)      PDF (421KB)(315)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有效的手段已成为目前的临床共识。本文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中尚存的问题进行回顾与讨论,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中的回应性照护
    倪雪菲, 樊利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62-6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049
    摘要222)      PDF (586KB)(239)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长的影响
    李荣, 李年, 吴丹丹, 黄荣, 陈银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31-73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339
    摘要217)      PDF (513KB)(54)   
    目的 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生长的影响,以期为ADHD的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行为管理治疗)。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人体成分和24h膳食评估。 结果 在完成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治疗时,治疗组儿童年龄的体质量Z评分(W/A-Z)( t=5.815、6.708、5.003、2.234, P<0.001)、年龄的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A-Z( t=3.776、4.666、6.431、7.467, P<0.001)、人体成分蛋白质含量( t=3.789、4.087、3.098、2.889, P<0.001)、骨骼肌含量( t=3.112、2.890、4.765、5.221, P<0.001)、脂肪含量( t=4.329、3.879、2.998、2.567, P<0.001);24h膳食评估的能量( t=11.657、12.887、5.091、3.765, P<0.001)、蛋白质( t=12.987、14.098、13.777、12.987, P<0.001)、脂肪( t=12.889、12.012、14.887、13.987, P<0.001)和碳水化合物( t=13.889、14.889、15.098、14.889, P<0.001)的摄入比对照组低。治疗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儿童的年龄的身高Z评分(H/A-Z)比对照组低( t=1.752、2.625、5.961, P<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体格评估、人体成分(无机盐除外)、24h膳食评估的时间效应、组内效应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对ADHD儿童的身高、体质量、BMI、人体成分和宏量营养素的摄入会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远离儿童肥胖
    马冠生, 张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0-1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99
    摘要211)      PDF (628KB)(220)   
    肥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近30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持续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行为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饮食行为是指人们习惯性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与购买、食用频度、食用数量、食用方式、饮食场所等。进食频率与规律就餐、就餐氛围、早餐、西式快餐等就餐行为,饮水、零食等摄取行为均与儿童肥胖相关。不健康饮食行为通过影响能量的摄入导致儿童体重增加和肥胖。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必须共同为儿童营造健康的饮食环境,帮助其培养健康饮食行为,远离肥胖,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儿童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
    曹爱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90-59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98
    摘要191)      PDF (655KB)(398)   
    学习障碍是一种发育性神经障碍,根据DSM-5及ICD-11将学习障碍分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计算障碍。学习障碍对儿童的学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学习障碍往往是儿童在学校表现出学业不佳时才被识别。在学龄前对学习障碍进行筛查及早期干预十分必要。本文重点讲述了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学习障碍的诊断、学习障碍共患病和鉴别诊断,并从教育、认知行为和药物三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国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的验证及全国常模构建
    冯围围, 张彤, 王惠珊, 杨玉凤, 许志飞, 潘晓平, 王广海, 徐韬, 中国婴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常模制定工作协作组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42-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42
    摘要189)      PDF (680KB)(183)   
    目的 验证中国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TSAS)的信度和效度,建立全国常模和界值。 方法 2021年5—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选取我国7省(直辖市)14市城乡地区的2 816例12~35个月幼儿的看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验证,制定百分位常模( P 5P 15P 50P 85P 95),分别以超过 P 85P 97作为量表总分判断睡眠不良、睡眠异常的界值。 结果 TSA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为0.81,因子结构模型稳定,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了量表总分的年龄百分位常模。量表总分大于40分为睡眠不良,大于45分为睡眠异常。 结论 TSAS具有稳定的信度和效度,构建的全国性常模和界值为量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静进, 欧萍, 徐海青, 陈立, 竺智伟, 江帆, 钟燕, 雷晓梅, 万国斌, 王惠梅, 王琳, 陈艳妮, 张悦, 李咏梅, 徐桂凤, 梁晶晶, 王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29-9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79
    摘要187)      PDF (1156KB)(40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婴幼儿生长迟缓的早期识别与早期干预
    毛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4): 349-352.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83
    摘要185)      PDF (572KB)(320)   
    婴幼儿生长迟缓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生长迟缓可导致近期及远期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生命早期是发现生长迟缓并及时干预的关键窗口期。早期识别和干预生长迟缓,实现适宜的追赶生长,对改善生长迟缓婴幼儿一生健康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柳, 刘玉山, 吴宁渤, 孙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59-2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02
    摘要180)      PDF (535KB)(168)   
    目的 检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为抑郁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 3、VDBP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组( n=41)、中度组( n=32)、重度组( n=27);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VDBP水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VDB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降低( t=10.625, P<0.05),VDBP水平升高( t=13.158, P<0.05);轻、中、重度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依次降低( F=58.319, P<0.05),VDBP水平依次升高( F=18.805, P<0.05);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与HAMD评分、VDBP呈负相关( r=-0.517、-0.511, P<0.05),血清VDBP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 r=0.498, P<0.05);血清25-(OH)D 3缺乏( OR=1.775)、VDBP高水平( OR=1.519)是影响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 3水平较低,VDBP水平较高,25-(OH)D 3与VDBP呈负相关,且均与HAMD评分显著相关,VDBP、25-(OH)D 3可作为判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婴幼儿脑损伤及其早期评估
    张雨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23-12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0
    摘要165)      PDF (434KB)(278)   
    随着危重新生儿救治存活率的提高,脑损伤高危婴幼儿亦有所增加,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婴幼儿脑损伤并掌握早期识别婴幼儿脑损伤的方法。本文简述了不同类型的婴幼儿脑损伤及其远期发育风险,从临床病史、辅助检查和标准化评估三个方面介绍婴幼儿脑损伤的早期评估,以期为实现脑损伤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改善远期发育结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干预现状与建议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9-9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0
    摘要161)      PDF (831KB)(28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且患病率呈快速递增趋势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康复矫治主要依赖于早期的教育训练。我国针对ASD的治疗干预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类医疗和康复教育机构开展了多样化的治疗干预,期望改善ASD的功能并减轻其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基于此,本文对ASD的循证实践进展、我国ASD的治疗干预现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儿童期复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陈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5-9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45
    摘要150)      PDF (501KB)(33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儿童复杂ADHD在ADHD患者中相对特殊,出现症状的年龄不典型,或存在复杂的共存情况,临床症状与功能损害更重,需要综合性跨专业评估与治疗,并开展长期规范随访和慢病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PUF60基因新发变异致Verheij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钟瑶瑶, 张立琴, 李朔, 冀永娟, 李俊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13-1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56
    摘要150)      PDF (1589KB)(1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指导需求分析
    尹春岚, 奚翔云, 童梅玲, 朱玲, 张华, 刘云芬, 黄燕, 张永花, 章丽丽, 崔欣华, 倪育, 钟新文, 李霞, 许培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32-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653
    摘要147)      PDF (574KB)(181)   
    目的 调查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指导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医育结合照护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9—11月在我国9省12市选取3 439名婴幼儿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由照护者填写一般资料和家庭养育问卷,收集婴幼儿家庭对照护指导的需求情况。 结果 在3 439名婴幼儿家庭中,有1 022个(29.7%)家庭有照护指导需求,其中对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的指导需求尤为突出。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主要照护者是父亲( OR=0.476,95% CI:0.361~0.629)和(外)祖父母( OR=0.455,95% CI:0.304~0.681)、工作状态为务农( OR=0.395,95% CI:0.240~0.649)、退休( OR=0.612,95% CI:0.500~0.750)是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指导需求的保护因素;家庭结构为主干家庭( OR=1.295,95% CI:1.101~1.523)、单亲家庭( OR=2.631,95% CI:1.405~4.927),文化程度为大专/本科( OR=2.180,95% CI:1.600~2.971)、研究生及以上( OR=3.116,95% CI:2.109~4.811)、家庭月均收入在10 001~20 000( OR=1.815,95% CI:1.407~2.340)与>20 000元( OR=2.846,95% CI:2.125~3.813)是婴幼儿家庭养育照护高需求的危险因素。 结论 目前,我国家庭对婴幼儿的养育存在一定的指导需求。各医疗、保健机构特别是妇幼保健机构应不断完善针对婴幼儿养育照护的专业指导与健康服务,以进一步提升婴幼儿家庭照护的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李正, 肖贵元, 罗雅婷, 何春燕, 王念蓉, 赵妍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46-25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50
    摘要140)      PDF (11420KB)(158)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调查79例2~7岁ASD 儿童和7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儿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 16S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 结果 ASD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33.55(20.47,39.73)nmol/L vs. 35.50(27.80,41.90)nmol/L]( Z=-2.114, P=0.035);ASD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539.0(422.50,702.75)pmol/L vs.632.0(519.0,859.0)pmol/L]( Z=-3.114, P=0.002)。ASD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属水平,ASD组相比于对照组萨特菌属和脱硫弧菌属的丰度显著提高,双歧杆菌属和莱茵海默氏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叶酸水平与双歧杆菌属( r=0.203)、普氏菌属( r=0.179)的丰度呈正相关( P<0.05),与埃希氏菌属丰度呈负相关( r=-0.223, 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 r=0.172, P<0.05)。 结论 ASD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且与部分肠道菌群丰度具有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中国儿童身体活动与早期发展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杨玉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5): 465-46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99
    摘要140)      PDF (897KB)(165)   
    儿童早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儿童发挥最大潜能,通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人类全程健康。儿童身体活动是促进早期发展主要形式和载体。随着时代的更新和生活物质的改善,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普遍减少,儿童身体和心理行为健康问题也加速出现。如何更好地通过增强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促进早期发展,科学的监测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建立我国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与早期发展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儿童身体活动和运动与早期发展常用的监测评估方法作一介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2~6岁儿童语音发展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宋志霄, 刘慧娟, 高南南, 乔秀芸, 柯佳媚, 张莉, 孙瑾, 李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4): 359-3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56
    摘要136)      PDF (663KB)(119)   
    目的 对2~6岁儿童进行语音评估,探讨语音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2年2月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正常体检的2~6岁儿童198名,每隔0.5岁共8个年龄组,采用《2~6岁儿童语言发育评估量表》对入组儿童进行语音评估,并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1)声母m、b、t、j为1级;声母x、p、n、h、q、g、d为2级;声k、f、l、ch、sh、zh、c、z、r为3级;声母s为4级。1~3级均达标,4级不达标。韵母均达标。按年龄段来看,声母在2~4岁部分不达标,在4~6岁均达标;韵母在2.5~5.5岁达标。2)挑食、进食固体食物年龄晚、使用方言交流及屏幕时间长与声母错误率高相关( P<0.05);挑食、半流质饮食、主要代养人学历为小学、使用方言交流及工作日屏幕时间长与韵母错误率高相关( P<0.05)。 结论 年龄与语音发展相关性最显著,语音在4岁时全部掌握。饮食行为、家庭语言环境、主要代养人、屏幕时间与相关儿童语音发育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北京市学龄前儿童2000—2020年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趋势研究
    杨晓尘, 何辉, 云青萍, 李一辰, 常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21-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14
    摘要133)      PDF (623KB)(129)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 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 χ 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0.8%,超重率、肥胖率从17.1%、4.8%上升到20.1%、9.6%。2020年城乡男女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低于1%,2010年后农村男女童肥胖率超过城市男女童,2014年后农村男女童超重率超过城市男女童。趋势检验显示2000—2020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生长迟缓、低体重 P<0.001),超重、肥胖率上升( P<0.001);城市女童呈两极化趋势,消瘦率上升( Z=2.426, P=0.015),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 Z=3.405, P=0.001)。 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反超城市儿童,需要有效的营养政策和健康战略应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城乡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婴儿屏幕暴露的相关因素分析
    单瑞洁, 韩静, 屈克丽, 乐蕾, 崔乃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4): 374-37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29
    摘要132)      PDF (514KB)(65)   
    目的 探讨婴儿及家庭相关因素和婴儿屏幕暴露的关系,为减少婴儿屏幕暴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在济南市某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儿,由其母亲进行问卷填写,收集婴儿屏幕暴露以及婴儿和家庭相关资料如婴儿月龄、性别、家庭养育环境等。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62名婴儿,其中有55.8%存在屏幕暴露。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婴儿月龄( OR=1.27,95% CI: 1.16~1.38)、母亲受教育程度(大专vs.本科及以上, OR=1.89,95% CI: 1.09~3.28;高中及以下vs.本科及以上, OR=3.09,95% CI: 1.64~5.82)和母亲焦虑( OR=2.89,95% CI: 1.11~7.52)是婴儿期屏幕暴露的危险因素( P<0.05或0.01)。 结论 婴儿期屏幕暴露现象普遍,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和母亲焦虑会增加婴儿屏幕暴露的风险。建议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筛查高危婴儿,对母亲及其他主要扶养人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婴儿期屏幕暴露的危害,提供科学养育知识与技能,以降低婴儿期屏幕暴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网络分析的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的结构验证与评价
    张浩, 张海悦, 袁静, 张玉海, 江逊, 尚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5-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79
    摘要131)      PDF (1962KB)(143)   
    目的 运用网络分析法对《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的结构进行验证与评估,为进一步修订完善量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高斯图域模型对768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数据进行网络结构估计, 使用探索性图域分析模型检测量表网络维度结构,采用EGA bootstrap指标评价结构一致性;使用模型拟合指数和信度系数检验量表信效度。 结果 依据网络载荷值和结构一致性结果,网络模型检测出一个34条目7维度的网络结构。与原始量表结构比较,删除了1个条目,“饮食观念限制”和“饮食行为限制”维度部分条目重新聚类,其余维度结构不变。量表网络结构一致性指标全部大于0.75,结构稳定。网络结构的模型拟合度和信度指标优于原始量表结构。 结论 网络分析模型进一步优化了CPCFBS结构,提高了量表稳定性,修订后更适用于我国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的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甘肃省临夏州农村10~12岁学龄儿童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调查
    尹莉梅, 王燕玲, 朱小南, 郑菁, 曹永琴, 孙玮, 费秀兰, 陈国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215-21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71
    摘要125)      PDF (559KB)(47)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学龄儿童营养及体格发育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于2019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村10~12岁学龄儿童进行研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超重与肥胖检出率,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结果 临夏州农村10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3、31.7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39.8、138.7 cm;11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3.8、33.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1.1、141.7 cm;12岁男女童平均体重分别为34.6、35.2 kg,平均身高分别为143.2、143.8 cm。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5.1%(男36.9%,女33.0%),其中中重度消瘦检出率为23.4%,轻度消瘦检出率为11.7%;儿童超重检出率为4.7%,肥胖检出率为4.6%;儿童营养状况性别间( Z=368 213.0)和年龄间( H=0.1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儿童总生长迟缓检出率为5.8%,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童为4.2%,女童为7.4%,儿童生长迟缓检出率性别间( χ 2=99.000)和年龄间( χ 2=19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儿童身高发育水平性别间( Z=346 398.0)和年龄间( H=15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甘肃省临夏州农村学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滞后,营养不良状况突出,应加强对当地儿童生长发育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支持专家建议(第二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17-1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69
    摘要119)      PDF (843KB)(98)   
    儿童和青少年是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爆发以来,居家隔离和线上学习成为遏制COVID-19传播的防疫措施。针对儿童青少年疫情期间社会生活和心理行为问题增加的现状,以及后疫情时代可能面临的长期或间断居家隔离和线上学习情况,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专家团队在2020年制定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家庭干预的建议(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的形势,反复讨论制定本建议,希望从家庭、学校、卫生等各个层面对“居家隔离/线上学习”中的各个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社会心理支持,继续做好特殊时期儿童社会生活和行为问题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营养干预
    余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0): 1048-105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14
    摘要117)      PDF (396KB)(17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达4.8%。本文重点就儿童体重偏离和主要营养素缺乏对身高(身长)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措施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防治儿童生长迟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童年不良经历青少年执行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彭莲华, 刘冬冬, 龙楠楠, 徐萍, 陈阳, 毛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3): 299-3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17
    摘要116)      PDF (571KB)(94)   
    童年不良经历(ACEs)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可严重损害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导致抑制控制失调、工作记忆受损和认知灵活性障碍。执行功能失常可显著增加青少年精神病理学和健康危险行为的风险,从而给自身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ACEs青少年的执行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ACEs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KIF5C基因突变导致神经发育障碍研究进展
    陈亦儒, 陈文雄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71-1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76
    摘要113)      PDF (837KB)(39)   
    KIF5C基因是神经发育障碍如孤独症的相关候选基因。 KIF5C基因编码KIF5C驱动蛋白,帮助沿微管长距离顺行运送神经突成熟所需要货物,对神经元发育重要。驱动蛋白包括头部马达结构域、茎部二聚化结构域、及尾部结构域。头部马达结构域外显子区是基因突变常见区域,偶见内含子突变报道;c.709G>A是热点突变位点,造成p.Glu237Lys氨基酸突变。 KIF5C基因突变造成儿童常见神经发育障碍包括皮质发育畸形、小头畸形、癫痫、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及孤独症样特征等; KIF5C基因突变造成相关障碍的机制尚未明了,可能通过影响马达结构域水解ATP能力;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及寻找新的疾病治疗靶标重要; KIF5C基因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脑性瘫痪儿童伴随交流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吴茜茜, 郝朝丽, 曾佩, 郭津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52-5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25
    摘要113)      PDF (716KB)(97)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姿势发育异常及运动障碍是其核心表现。交流障碍作为脑瘫儿童常见的伴随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及社会交往等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如何高效地提高脑瘫儿童交流能力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重点。而交流障碍由多因素导致,且临床表现多样,进行早期评估及干预尤为重要。本文从脑瘫交流障碍的影响因素、临床特征、评估及治疗等展开综述,为改善脑瘫儿童交流现状提供更多临床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婴儿期俯卧活动的研究进展
    王晓彤, 常佳慧, 刘爱华, 张健, 吴琼, 张延峰, 张霆, 朱宗涵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58-61.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813
    摘要113)      PDF (498KB)(119)   
    俯卧活动是指在成人的鼓励和看护下,婴儿清醒时俯卧并且不受限制地活动,具有促进大动作发育、预防斜头畸形的作用,因此在国内推进俯卧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俯卧活动的概念、研究进展、俯卧活动指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俯卧活动的研究与指南制定提供进一步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发展的早期干预
    熊忠贵, 郑晓云, 卞晓燕, 徐海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61-11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85
    摘要113)      PDF (662KB)(118)   
    高危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面临很大的挑战。高危儿面临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如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等,导致高危儿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与健康儿形成一定的差距。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及干预进行论述,旨在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达到最佳的潜能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及语言特征分析
    刘慧燕, 宋燕燕, 张舒琴, 肖婉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4): 365-3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682
    摘要112)      PDF (526KB)(16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行为及语言特征,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广州某医院就诊的1.5~6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S-S法对语言能力进行评定,分析不同组儿童的语言能力及影响因素。 结果 1)语言发育迟缓就诊年龄主要在1.5~3.5岁,平均2.6岁,男童明显多于女童。52.48%的就诊儿童表达词汇量在10个以下,12.38%的儿童不会说话;语言理解水平主要在事物的符号阶段。80.20%的儿童有行为问题,58.29%有饮食行为问题;62.87%接触电子屏幕超过1h/d,50.99%亲子互动<2h/d。2)不同年龄和性别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理解落后比例和操作性课题落后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值分别为13.68、17.62, P<0.01)。随着年龄增加,语言理解能力落后比例逐渐增多,2岁前后差异最显著。各年龄组操作性课题落后率较高。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抚养人文化程度高是语言理解能力的保护因素( OR=0.81,95% CI:0.67~0.97, P<0.05),儿童行为问题是操作性课题落后的危险因素( OR=2.84,95% CI: 1.21~6.65, P<0.05)。 结论 语言发育迟缓多发生于2岁半左右的儿童中,且容易出现行为问题;2岁以后除语言表达能力落后外,更容易出现理解能力合并操作能力落后,儿童行为问题是操作性课题落后的危险因素。因此,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筛查和针对性干预很有必要,科学的养育、良好行为的培养,可促进儿童早期语言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头颅畸形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蕾, 胡耀芳, 葛俞伽, 董菁, 刘潘婷, 池霞, 童梅玲, 钱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200-2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11
    摘要111)      PDF (513KB)(72)   
    目的 探讨3~18个月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月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时诊断为头颅畸形的228名婴幼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94名头颅形态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母亲孕产史、睡眠姿势、骨密度等差异分析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 结果 1)3~18个月头颅畸形患儿头颅形态特征:头颅畸形组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月±7 d的占比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占比呈下降趋势;短头畸形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同类型头颅畸形在年龄( χ2=34.409)和严重程度( χ2=11.40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颅畸形组和正常组在单/双胎( χ2=4.724)、新生儿期头部损伤史( χ2=8.430)、睡眠姿势( χ2=23.881)和骨密度( t=2.7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以3月±7 d组为参照,6月±7 d组 OR=3.720,95% CI:1.959~7.066, P<0.05;8月±7 d组 OR=3.181,95% CI:1.449~6.984, P<0.05;12月±7 d组 OR=3.195,95% CI:1.281~7.966, P<0.05)、双胎( OR=3.950,95% CI:1.227~12.717, P<0.05)是头颅畸形的危险因素、混合睡姿( OR=0.209,95% CI:0.129~0.338, P<0.05)和骨密度( OR=0.763,95% CI:0.636~0.917, P<0.05)是婴幼儿头颅畸形的保护因素。 结论 年龄、双胎、睡眠姿势以及骨密度是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可能有所改善,仍需进一步的纵向研究去验证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脆性X综合征药物治疗进展
    梅练妮, 胡纯纯, 徐琼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2): 180-18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58
    摘要110)      PDF (595KB)(62)   
    脆性X综合征(FXS)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遗传性智力障碍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最主要的单基因缺陷。FXS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特殊面容、行为问题及其他多系统异常。本文综述针对FXS异常神经生物机制进行调节的药物,以期提供相应药物治疗FXS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汇总数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
    朱佩滢, 储莉婷, 马晨欢, 潘丽珠, 郭乃绮, 陆丁杰, 王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51-95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09
    摘要110)      PDF (646KB)(109)   
    目的 探索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PEERS ®)对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交技能的干预效果,为该项目在我国小年龄组ADHD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 将2021年3—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ADHD的74名6~8岁儿童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为期14周的PEERS训练,待干预组在干预组接受干预期间不接受干预。干预前、干预后14周分别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表、Weiss功能量表父母版(WFIRS-P)、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评估。 结果 在干预组接受14周训练后,SASC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害怕否定评价( t=2.3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 t=2.34)和量表总分( t=3.35)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学生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交往意向( t=3.70)、群体威望( t=2.84)、社会敏感性( t=6.31)、掩饰性( t=2.34)、个体敏感性( t=3.10)、情感感受性( t=3.33)、表达技巧( t=5.95)、交往技巧( t=2.47)、社会表达与控制( t=7.24)、社会感受( t=7.71)、情感感受与控制得分( t=3.78)和量表总分( t=9.14)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WFIRS-P得分显示干预组家庭( t=3.06)、学习/学校( t=3.65)、自我观念( t=2.44)、社会活动( t=3.50)、冒险活动得分( t=7.29)和量表总分( t=8.25)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后得分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Q量表得分显示除品行问题( t=1.57, P=0.122)和多动注意不能( t=1.78, P=0.08)外,干预组情绪症状( t=3.01)、同伴交往问题( t=1.78)、困难总分得分( t=5.7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5),亲社会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 t=3.07, P=0.003);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冲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t=2.29 ,P=0.025),且与待干预组相比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EERS训练能显著提高6~8岁ADHD儿童的社交技能,改善ADHD儿童的社交功能及部分核心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兴, 胡晓山, 刘凤, 刘蓓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109-1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292
    摘要109)      PDF (480KB)(109)   
    目的 分析出生胎龄<37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早识别、早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14例出生胎龄<37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与喂养耐受组,分析FI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FI组128例(15.7%),喂养耐受组686例(84.3%);其中,<32周早产儿FI 70例(30.3%),32~<34周28例(20.4%),≥34周30例(6.7%);<1 500 g 早产儿FI 56例(32.6%),1 500~<2 500 g 64例(12.7%),≥2 500 g 8例(5.8%)。出生胎龄、体重越小,FI的发生率越高( χ 2=66.593、50.621, P<0.001)。FI的临床表现以胃潴留(85.9%)、腹胀(66.4%)、呕吐(43.8%)为主,其中超/极早产儿FI临床表现以胃潴留、腹胀为主,晚期早产儿FI临床表现以腹胀、呕吐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组平均出生胎龄、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喂养耐受组( t=8.028、8.588, P<0.001);FI组早产儿窒息、宫内感染、生后24 h内接受有创呼吸支持、生后24 h内接受无创CPAP呼吸支持、呼吸暂停、小于胎龄儿、脐带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喂养耐受组( χ2值分别为16.676、24.771、7.961、83.757、86.275、3.878、5.25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后24 h内接受无创CPAP呼吸支持( OR=3.269,95% CI:1.821~5.868)、呼吸暂停( OR=3.405,95% CI:2.106~5.505)是早产儿发生F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 早产儿FI的发生率随着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临床表现也因出生胎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生后24 h内接受无创CPAP呼吸支持及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发生F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尽早干预,改善喂养耐受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重视汉语发育性阅读障碍的早期识别
    李秀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6-5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29
    摘要109)      PDF (609KB)(134)   
    发育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持久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通常在儿童入学后2~3年出现严重学习落后时才被诊断。这种晚期诊断不仅导致儿童学业失败,也对其心理健康、职业成就等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能在入学前识别DD,其干预措施将更为有效。考虑到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预后益处,以及许多可以避免或减轻的不良后果,识别DD的早期风险具有很大价值。但如何早期识别DD一直都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如何早期识别DD,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应用末梢全血干血斑评估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的可靠性研究
    米腊腊, 张淑一, 张敏, 吴依然, 解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 37-4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47
    摘要108)      PDF (537KB)(83)   
    目的 评估应用末梢全血干血斑(DBS)诊断边缘性维生素A(VA)缺乏(MVAD)的可靠性,为临床科学评估VA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8年选择130名赵县地区2~7岁儿童,采集末梢全血制备干血斑,其中48名儿童同时采集静脉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两种生物基质中视黄醇水平。应用两种校正方法将干血斑视黄醇转化为其同源血浆中视黄醇水平。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评估转换后视黄醇水平与血浆视黄醇水平的一致性。应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AI)、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评估DBS诊断MVAD的可靠性。 结果 DBS视黄醇经两种方法校正后与同源血浆中水平一致性良好,ICC值均大于0.8,其中系数校正后的等效血浆视黄醇更接近血浆真实值。应用系数校正后DBS视黄醇分析目标人群MVAD患病率为45.00%,与血浆视黄醇诊断的MVAD患病率一致(45.83%),系数校正后DBS视黄醇诊断MVAD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7.78%,81.82%,AI为80.00%,PPV为77.78%,NPV为81.82%。赵县130例2~7岁儿童VAD及MVAD患病率为3.08%,45.38%,大年龄组(5~7岁)儿童有更高的MVAD患病风险(51.22%, t=1.975, P=0.359)。 结论 DBS视黄醇经系数校正后可用于MVAD的诊断。赵县2~7岁儿童MVAD比例较高,应及时增补并加强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