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政策伦理
联系我们
English
编委会
主编/副主编介绍
在线办公
作者登陆
专家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下载中心
综合收费平台版面费手机端缴费操作手册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论文写作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编辑工作流程图
利益冲突声明表
作者贡献声明表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知网
西安交通大学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1-12-10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育起源机制看儿童期防治重要性
米杰, 高利旺
2021, 29(12): 1273-12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769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研论著
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的相关性研究
饶甲环, 程红, 闫银坤, 侯冬青, 赵小元,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米杰
2021, 29(12): 1276-1280.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689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
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
r
=0.399、0.375,
P
<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 vs. 33.7%;女童:31.6% vs. 7.7%;
P
<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
OR
=2.70, 95%
CI
: 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
OR
=4.74, 95%
CI
: 3.77~5.95)。
结论
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6~16岁儿童膳食摄入状况及与身体脂肪的关联研究
黄艺文, 闫银坤, 侯冬青, 朱忠信, 郁兆仓, 王宏健, 高爱钰, 赵小元, 肖培, 程红, 米杰
2021, 29(12): 1281-12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682
摘要
(
)
PDF
(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膳食摄入现状,并评估其与身体脂肪的关联,为制定科学的儿童膳食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密云、通州、房山和东城4个区的30所中小学校共14 945名6~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7 483名,占50.1%。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及社会经济学等)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以及身体脂肪)。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标准”,将儿童膳食状况分为差、一般、理想3个水平。
结果
被调查儿童膳食状况为理想、一般和差的比例分别为19.4%、52.8%和27.8%,且调整混杂因素后,随着膳食状况由差到理想,所有被调查儿童的体脂肪指数和体脂率呈下降趋势(
β
=-0.081、-0.286,
P
趋势
<0.05)。
结论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膳食状况不容乐观,不良膳食状况可导致儿童脂肪蓄积。应在家庭、学校及社会多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降低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风险。
家庭及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刘国艳, 马思思, 詹雯琪, 范雨婷, 李洁旋
2021, 29(12): 1286-1290.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311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庭、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5-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2所幼儿园340名5~6岁幼儿,采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学习品质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女童的学习品质总分高于男童(
t
=2.07),父母受教育程度高(
F
=9.15、9.50)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高(
t
=2.14)的幼儿其学习品质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家庭亲密度、组织性与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均呈正相关(
r
=0.13、0.12,
P
<0.05),家庭亲密度、独立性及成功性等与幼儿学习品质均呈正相关(
r
=0.19、0.17、0.22,
P
<0.05),家庭矛盾性与幼儿学习品质呈负相关(
r
=-0.14,
P
<0.05)。运动协调能力在家庭亲密度、组织性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部分中介效应为8.93%、8.84%。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
中国六城市46 073例早期儿发育性协调障碍的调查
张嘉佳, 王磊, 陈桂霞, 林尧, 花静
2021, 29(12): 1291-129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80
摘要
(
)
PDF
(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早期”(37~38孕周)出生对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影响,为确定重点干预和预防人群提供线索。
方法
2018年4-12月纳入上海、马鞍山、台州、海口、厦门、扬州6个城市67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共46 073例,用小龄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进行运动协调能力的评估。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儿总的运动协调能力(67.30±8.90 vs.67.50±8.80)、运动控制能力(22.82±3.08 vs.22.89±3.04)及一般协调性(21.95±3.26 vs.22.03±3.21)等均低于完全足月儿(
t
=2.174、2.201、2.382,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年龄、BMI、父母亲教育程度等潜在混杂因素后,早期儿组女童DCD发生风险较完全足月儿女童增加15.7%(
OR
=1.157,95%
CI
:1.001~1.340,
P
<0.05)。
结论
早期儿可作为DCD早期评估和干预的重点人群,加强早期儿健康管理是“二孩政策”下提高人口素质,节约医疗成本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中国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的编制与评价研究
冯围围, 张悦, 王惠珊, 潘晓平, 黄小娜, 徐韬, 张彤, 中国婴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编制研究省级协作组
2021, 29(12): 1295-1299.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272
摘要
(
)
PDF
(6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状况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和可行性,为评估中国幼儿睡眠情况提供适宜的评估工具。
方法
建立条目池,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对条目进行初筛和修改。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9年7-11月从全国6个社区、6个乡镇和两家睡眠门诊选择12~35月龄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51份。采用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可行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12~35个月)包含睡眠节律、夜醒情况、入睡行为、日间嗜睡,睡眠呼吸和异态睡眠6个因子20个条目,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5.55%。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83~1.00。量表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睡眠时间3个条目与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呈正相关(
r
=0.41、0.69、0.42,
P
<0.001)。除日间嗜睡外,社区幼儿量表总分以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门诊幼儿(
P
<0.05)。量表总Cronbach's
α
系数为0.72,两周重测信度为0.84,完成率为92.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稳定。
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区分不同幼儿的睡眠状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幼儿的睡眠问题。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的疗效分析
王石换, 邹小兵, 邹园园, 张海涛, 陈凯云
2021, 29(12): 1300-13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382
摘要
(
)
PDF
(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婴幼儿干预效果,为改善ASD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招募2015年6月—2017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临床诊断为ASD的婴幼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均接受ESDM干预;对照组30例,为干预等待的ASD婴幼儿。干预时间为每周1次,每次1 h,持续24周。干预前进行基线系统评估,干预后两组均完成儿童心理教育评估(PEP-3)、Gesell量表评估。
结果
ESDM组和对照组月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ESDM组语言、个人-社交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215、2.379,
P
<0.05);ESDM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原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36、2.510、2.416、2.578、2.017、2.150,
P
<0.05)。此外,ESDM组Gesell量表中的语言发育商干预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2.105,
P
<0.05)。
结论
经ESDM模式干预后,ASD婴幼儿语言、社交明显改善,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模仿能力明显提升,行为特征-非语言的刻板行为明显减少。
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血清锌状况与心血管疾病代谢危险因素的关系
朱谦让, 戴月, 张坚, 张静娴, 谢玮
2021, 29(12): 1304-130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703
摘要
(
)
PDF
(6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6-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膳食及血清锌状况,探索其与营养相关心血管疾病代谢危险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2016-2017年从江苏省12个监测点抽取1 251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液生化检验(血清锌、空腹血糖、血脂),并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对其进行膳食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Pearson
χ
2
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最终有1 122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纳入本研究。其膳食锌摄入低于平均需要量(EAR)比例为39.39%,其中13~17岁年龄组、一般农村的被调查对象比例较高,分别为56.7%和54.8%;血清锌水平低于参考值的比例较低,为0.5%,但在不同性别、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血清锌水平较高。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膳食锌与血清锌无线性关系;膳食锌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
β
=0.072,95%
CI
: 0.034~0.111,
P<0.001
);血清锌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
β
=-0.506,95%
CI
:-0.575~-0.437,
P
<0.001)。
结论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存在膳食锌摄入不足风险的比例依然较高,充足的膳食锌摄入及较高的血清锌水平与儿童青少年良好的代谢状况有关。
综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刘娜, 李忠良, 张春磊, 李雪峰, 张成元, 张学博
2021, 29(12): 1309-13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64
摘要
(
)
PDF
(4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尽管新生儿的临床诊疗和护理等措施有所进步,但其未完全明确的发病机制仍是限制该疾病预后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对该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调节,Toll 样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过代谢组学发现NE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探索NEC的遗传易感性,明确贫血和肠道菌群失调与NEC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EC发病机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疗。本文将对这些新的观点进行综述。
脑瘫儿童胃肠道问题的研究进展
刘晓, 张丽华, 晁亦全
2021, 29(12): 1313-13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192
摘要
(
)
PDF
(5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胃肠道问题是脑瘫儿童常见的伴随症状,主要包括口咽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病和便秘。本文对脑瘫儿童主要的胃肠道问题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家长及医务人员对脑瘫儿童胃肠道问题的认识。
新生儿出生缺陷现状及干预措施实施进展
姜文婧, 陈雨晴, 杨佳汇, 申艳, 吴开美, 李现红
2021, 29(12): 1317-132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521
摘要
(
)
PDF
(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生缺陷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从国内外出生缺陷流行病学、干预措施实施现状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探讨出生缺陷的研究进展,为防治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供基础,为今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全身振动训练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进展
韩琳秀, 郭津
2021, 29(12): 1321-1324.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72
摘要
(
)
PDF
(4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由振动平台产生机械刺激通过脚底向全身传递,进而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的改变。近期全身振动训练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发现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康复起着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全身振动训练对脑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进行阐述。
围生期暴露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胡隆基, 曲书强
2021, 29(12): 1325-132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61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控制水平仍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生命早期发生的负面事件,甚至在围生期,会显著增加生命后期哮喘和肺功能不良的风险。本文就围生期暴露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新生儿败血症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冯美媛, 付中秋
2021, 29(12): 1329-133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02
摘要
(
)
PDF
(5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败血症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感染,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围绕新生儿败血症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除了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维生素D缺乏也被认为是早发与晚发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既往认为是早发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也提出异议,本文综述了以上因素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创操作与肠外营养这类导致晚发败血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新生儿败血症的预防提供措施。
荟萃分析
肺部解脲脲原体感染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的Meta分析
李贺嘉, 郝玲, 苗佳丽, 黄嘉瑜, 孟金凤, 任常军
2021, 29(12): 1333-13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98
摘要
(
)
PDF
(19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肺部解脲脲原体(UU)感染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为早产儿BPD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8个数据库,收集关于肺部UU感染对BPD影响的队列研究,检验标本为气管内分泌物,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4月15日,采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均为队列研究,其中18篇文献以生后28 d为评估结局,9篇文献以校正胎龄36周为评估结局,共包含研究对象3 039例,其中UU感染组831例,非UU感染组2 085例。随机效应模型显示,UU感染不会增加BPD的发病风险(出生后28 d评估:
RR
=1.69, 95%
CI
:1.42~2.01, 矫正胎龄36周评估:
RR
=1.20, 95%
CI
:0.91~1.58)。
结论
基于现有研究数据,不能确定UU感染是BPD的影响因素,尚需统一的BPD诊断标准以及更高质量的队列研究来探索UU感染与BPD之间的关系。
临床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
刘仕祺, 黑明燕, 王慧欣, 董世霄, 翁景文, 齐宇洁, 姜敏
2021, 29(12): 1339-1342.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489
摘要
(
)
PDF
(5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为NEC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收治的足月NEC患儿资料,根据起病前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及配方奶喂养组。比较三组间一般情况、起病情况/基础疾病、住院经过、疾病转归,并对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足月NEC患儿275例,其中母乳喂养69例(25.1%),混合喂养118例(42.9%),配方奶喂养88例(32.0%)。配方奶喂养组起病日龄中位数为6 d,小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
H
=41.415,
P
<0.001),其 NEC Ⅲ期(
P
确切概率
=0.008)、CRP升高、血小板减少及合并腹膜炎、败血症比例,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
χ
2
=32.273、15.158、15.329,
P
<0.05)。配方奶喂养组合并呼吸衰竭(
P
确切概率
=0.006)、电解质紊乱(
χ
2
=7.522,
P
=0.023)、休克(
P
确切概率
=0.003)的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配方奶喂养组治愈率低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组(89.8% vs. 94.2%、98.3%,
χ
2
=7.137,
P
=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NEC合并休克(
OR
=9.598, 95%
CI
:1.507~61.112)、代谢性酸中毒(
OR
=6.632, 95%
CI
:1.693~25.974) 及NEC Ⅲ期(
OR
=17.180, 95%
CI
:1.402~210.524)是NE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合理的母乳喂养可以推迟足月NEC的发生,配方奶喂养的足月NEC患儿病情更为严重,合并症多见,治疗预后更差。
灌注指数监测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的有效性研究
刘雪琴, 贺玉娟, 张卫星, 沈洁, 刘玉霞, 赵宝君, 唐成和
2021, 29(12): 1343-134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98
摘要
(
)
PDF
(9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灌注指数(PI)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有效性,为新生儿循环监测寻找一种敏感、简便的方法。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7月入住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新生儿,入院后进行新生儿危重病评分(NCIS),评分>90分为非危重,70~90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选择病情危重和极危重时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儿54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并同时监测PI、动脉血乳酸值、心率、SPO
2
和左室射血分数(EF)。
结果
1)PI与MAP之间呈中度正相关(
r
=0.724,
P
<0.01),与血乳酸之间呈中度负相关(
r
=-0.688,
P
<0.01),与心率、SPO
2
、左室射血分数(EF)之间无相关性;2)PI与MAP之间
ROC
曲线分析示:截断点0.67,敏感性87.8%,特异性76.9%,AUC 0.872(
P
<0.01);3)PI与血乳酸之间ROC曲线分析示:截断点1.35,敏感性100.0%,特异性77.3%,AUC 0.931,
P
<0.01。
结论
PI是监测新生儿循环的敏感指标。
儿童哮喘血清胱抑素C和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胡春霞, 孔令军, 缪鑫霞, 吴建刚
2021, 29(12): 1347-135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28
摘要
(
)
PDF
(4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哮喘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吴江区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MP感染率;将哮喘患儿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比较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率,分析MP感染与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根据MP感染情况将哮喘患儿分为MP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及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
t
=9.942、2.880,
χ
2
=10.914,
P<
0.05),研究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
t
=10.289、7.968,
P<
0.05);患儿CysC、IgM水平与MP感染呈正相关(
r
=0.170、0.183,
P
<0.05),IgG水平与MP感染呈负相关(
r
=-0.254,
P<
0.05);重症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轻症组(
t
=3.695、2.090,
χ
2
=18.459,
P<
0.05),IgA、IgG水平低于轻症组(
t
=3.016、3.192,
P<
0.05),血清CysC水平、IgA、IgG、IgM水平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AUC高于单独检测(
Z
=2.018、2.899、2.068、3.094、2.799,
P<
0.05);MP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
1
)、FEV
1
/FVC值小于未感染组(
t
=2.437、2.597、2.261,
P<
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CysC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并且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
母婴同室新生儿在院期间添加配方奶与其出生后6月龄喂养方式的关联性研究
江欣, 江会
2021, 29(12): 1351-135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302
摘要
(
)
PDF
(5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产妇分娩住院期间为新生儿添加配方奶对其产后6个月喂养方式的影响,为规范婴儿住院期间配方奶的添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次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上海市某妇产科专科医院常规体检的产妇为基线人群,婴儿在院期间添加配方奶作为暴露因素,调查2020年1—3月在院期间372名母婴的人口学资料及配方奶添加情况,以出院时、产后42天、3月龄及6月龄婴儿的喂养方式为结局指标。同时,将住院期间添加配方奶作为自变量,产后6月婴儿母乳喂养结局作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住院期间配方奶添加与产后喂养方式的关联。
结果
131名婴儿在住院期间添加过配方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住院期间配方奶添加增加了产后6月纯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
OR
=2.110,95%
CI
:1.194~3.729,
P
<0.05)。
结论
住院期间配方奶添加情况不乐观,将影响产后6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产科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加奶指征,对住院期间配方奶添加实施科学监督和管理。
维生素D缺乏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相关性研究
刘亿荣, 曾春英, 张文静, 刘东, 蔡岳鞠
2021, 29(12): 1355-13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62
摘要
(
)
PDF
(47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相关性,为预防早产儿HIE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HIE的早产儿25例(HIE组)和未发生HIE的早产儿138例(非HIE组),比较两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的水平,并对HIE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非HIE组比较,HIE组早产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高、1 min Apgar评分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6.875,
t
=10.854、7.166,
P
<0.01);HIE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346、2.092,
P
<0.05),HIE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64%)明显高于非HIE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019,
P
<0.05);两组母亲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出生时25-(OH)D水平呈正相关(HIE组
r
=0.825,非HIE组
r
=0.682,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E的危险因素包括宫内窘迫(
OR
=1.137,95%
CI
:1.105~1.209)、1 min低Apgar评分(
OR
=1.170,95%
CI
:1.085~1.443)、机械通气时间(
OR
=1.431,95%
CI
:1.275~1.610)和低25-(OH)D水平(母亲
OR
=1.234,95%
CI
:1.010~1.511;早产儿
OR
=1.505,95%
CI
:1.191~1.899)。
结论
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达50.9%(83/163),母亲及早产儿出生时低维生素D水平是早产儿HIE发生的高危因素,应注重孕期和早产儿出生后的维生素D补充。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远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李瑞, 金蓉, 李丽丽, 邵光花, 刘冬云
2021, 29(12): 1359-13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185
摘要
(
)
PDF
(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潮气肺功能动态变化,为识别BPD患儿远期不良预后以期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BPD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根据BPD分级分为Ⅰ级BPD组和Ⅱ、Ⅲ级BPD组分别为45例、3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且胎龄、体重相当的非BPD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情况及住院次数、喘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肺功能参数的不同。
结果
矫正1月龄、6月龄时,三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
F
=7.616、10.942、24.381;矫正6月龄:
F
=3.795、9.569、4.481,
P
<0.05)。矫正年龄1岁内,三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7.750、19.212、7.384,
P
<0.05)。三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在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
F
=7.861、9.909、7.021、6.825;矫正6月龄:
F
=9.399、6.545、7.287、5.538;矫正1岁:
F
=6.962、8.099、4.752、8.549,
P
<0.05),其中,矫正1月龄时,Ⅰ级与Ⅱ级、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矫正6月龄、1岁时,仅Ⅱ、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BPD患儿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
婴儿运动表现测试在昆明地区小婴儿中的应用研究
李海薇, 赵琳, 卢爱洁, 张雨平, 史红丽
2021, 29(12): 1363-13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26
摘要
(
)
PDF
(5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使用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对昆明地区168名婴儿进行测试,并与美国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得分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为TIMP的本土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
对昆明地区168例足月儿及矫正胎龄 34~57
+6
周早产儿进行TIMP测试,并记录原始得分及婴儿一般情况。
结果
1)随着婴儿胎龄的增加,TIMP测试得分逐渐升高,且各组测试得分均明显低于同周龄组美国常模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763、-4.181、-3.554、-3.423、-2.489、-3.463、-4.579、-2.612、-2.359、-3.249、-3.038、-4.248,
P
<0.05);2)足月儿的TIMP得分高于早产儿(
t
=2.615,
P
<0.05);出生体重≥2 500 g婴儿的TIMP得分高于出生体重在1 500~<2 500 g之间的婴儿(
t
=-2.593,
P
<0.05);测试时矫正年龄在<40周、40~44周、45~48周、49~52周、≥53周的各组婴儿间TIMP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168.226,
P
<0.001)。3)出生时胎龄(足月或早产儿),以及进行TIMP测试时的矫正胎龄分组是TIMP得分的影响因素(
β
=0.164、0.743,
P
<0.05)。
结论
TIMP评估得分能反映不同矫正胎龄婴儿的运动表现能力,各组测试得分均明显低于同周龄组美国常模标准,因此需要建立中国常模提供本土化数据参考;并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给予早期评估和干预。
经验交流
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家庭环境危险因素
周瑛, 王晨
2021, 29(12): 1368-13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15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幼儿语言发育迟缓(LDD)的家庭环境因素,为LDD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8日—2021年1月27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诊断为LDD的55例16~30个月龄幼儿作为病例组,筛选同期正常儿保查体的同年龄组71例幼儿作为对照组,使用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作为标准化评估工具,并对父母和主要照养人的文化水平、家庭环境、出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与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家庭环境有方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相比,LDD组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少,父母及主要照养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稍少,保姆或(外)祖父为主要照养人比例更多,幼儿屏幕时间较长,开始观看屏幕月龄更小,更多幼儿的父母陪伴时间<2 h/d、屏幕时间≥2 h/d、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观看屏幕月龄<12月(
OR
=9.562,95%
CI
:3.106~29.437)、屏幕时间≥2 h/d (
OR
=3.222,95%
CI
:1.169~8.884)、主要照养人是(外)祖父或保姆(
OR
=7.034,95%
CI
:1.930~25.634)是幼儿语言发育落后的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屏幕暴露年龄过早、屏幕暴露过长以及(外)祖父或保姆作为主要照养人是幼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应避免婴幼儿过早或过长时间观看媒体屏幕,鼓励父母照料幼儿。
血清Toll样受体4对重症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
唐静, 李涛, 孟林
2021, 29(12): 1372-13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61
摘要
(
)
PDF
(6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对重症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为预测哮喘再发提供新思路。
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9月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哮喘患儿80例作为重症哮喘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幼儿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其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水平的差异。根据治疗后1年内哮喘再发情况将入组患儿分为复发组(
n
=38)、未复发组(
n
=42),对比其入院时血清TLR4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LR4水平对哮喘再发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重症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
重症哮喘组患儿入院时血清TLR4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5.882,
P
<0.01)。ROC曲线显示,入院时血清TRL4水平预测重症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再发的临界值为20.33 pg/mL,AUC为0.860(95%
CI
:0.782~0.938),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19%、73.68%。复发组、未复发组患儿发病年龄、治疗1周后TLR4水平、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4.825、6.001,
χ
2
=6.128,
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发病年龄<6岁(
OR
=1.711,95%
CI
:1.403~2.205),合并过敏性鼻炎(
OR
=1.894,95%
CI
: 1.654~2.420)、治疗1周后血清TLR4水平>20.33 pg/mL(
OR
=2.401,95%
CI
:1.834~2.781)是重症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
结论
重症哮喘患儿入院早期血清TLR4水平异常增高,是治疗后1年内哮喘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再发事件具有早期预测价值。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4—2019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分析
王玥, 汪旭然, 敬雯, 张慧, 向阳
2021, 29(12): 1376-13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216
摘要
(
)
PDF
(4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2014—2019年7岁以下户籍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为今后兵团儿童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4—2019年全国妇幼卫生年报管理系统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和健康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
结果
2014—2019年间兵团户籍活产共81 838人,男女比例为1.08∶1,7岁、5岁、3岁以下儿童数分别为704 480、517 053、311 964人。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指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χ
2
=27.47、13.32、11.74,
P
<0.00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
χ
2
=13.57、442.29)、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情况中的新生儿访视比例、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比例、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χ
2
=415.88、2 481.97、3 393.64,
P
<0.001),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中的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χ
2
=22.68、24.55、132.82、29.66,
P
<0.001),而经血红蛋白检测的贫血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χ
2
=94.93、66.13,
P
<0.001)。
结论
兵团的儿童保健服务情况逐步完善,儿童健康的总体状况逐步提升,但需注意儿童中存在的贫血问题。应制定适合当地个性化的儿童保健卫生政策以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黄蕾, 焦晓燕, 南楠, 岳莉, 金倍仪, 何莉
2021, 29(12): 1380-13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381
摘要
(
)
PDF
(4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影响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全身运动(GMs)质量的相关围生期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随访的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病例。扭动运动阶段554例,不安运动阶段318例,采用
t
检验、
χ
2
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Ms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扭动运动阶段,低出生体重(
OR
=7.653,95%
CI
:2.547~22.995)、呼吸暂停(
OR
=2.556,95%
CI
:1.254~5.209)、先心病(
OR
=4.394,95%
CI
:1.507~12.809)是异常GMs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安运动阶段,新生儿窒息(
OR
=3.802,95%
CI
:1.338~10.806)、呼吸窘迫(
OR
=4.507,95%
CI
:1.563~12.998)是异常GM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低出生体重、呼吸暂停、先心病、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是影响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GMs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有高危因素的低龄早产儿进行及早识别和干预。
适宜技术
结合家长参与的康复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的疗效分析
袁光辉, 陈欢, 袁缘, 易宇龙, 罗胜男
2021, 29(12): 1384-138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60
摘要
(
)
PDF
(4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家长参与的康复训练对功能性障碍患儿构音清晰度的疗效,为临床综合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康复治疗科治疗的67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家长参与组33例和常规组3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构音训练,家长参与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家长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每周1次家长培训和每日微信打卡作业,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构音清晰度评估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构音清晰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t
=22.38、25.50,
P
<0.01),且家长参与组治疗后构音清晰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10,
P
<0.01);家长参与组每周平均家中练习天数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t
=16.08、
χ
2
=19.90
,
P
<0.01)。
结论
结合家长参与的康复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患儿疗效明显。
个案报道
EP
300基因突变导致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孙瑾, 吴琼, 张婷, 李燕
2021, 29(12): 1387-13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15
摘要
(
)
PDF
(11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