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9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专家笔谈
    浅析中国脑损伤儿童康复评估体系的现状
    庞伟
    2021, 29(11):  1157-1160.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600
    摘要 ( )   PDF (6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准的评估对儿童脑损伤的诊断、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判定、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治疗效果的评定至关重要。本文从脑成像科学技术、发育筛查与诊断、运动能力、语言与智力评估等方面简述了中国脑损伤儿童康复评估工具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旨在推进中国脑损伤儿童康复评估体系的完善发展。
    科研论著
    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孔亚敏, 李华伟, 谢克功, 马丙祥
    2021, 29(11):  1161-1166.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488
    摘要 ( )   PDF (17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ICB)矫形鞋垫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ICB矫形鞋垫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6月后进行内侧纵弓(MLA)、支撑相各分期、足弓指数(AI)、步长、步频、步速、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指标检测。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MLA、支撑相各分期、AI、步长、步频、步速、GMFM-88、BBS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对照组右MLA、支撑相早、中、末期、AI、步长、步频、步速、BBS、GMFM-88的D能区和E能区与观察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2.571、0.827、1.449、1.670、3.512、3.202、5.828.5.585、2.675、4.721、2.345,P<0.05);3)治疗后对照组左足内弓角与观察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结论 ICB矫形鞋垫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提高双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可作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的辅助方法推广应用。
    夜间遗尿症儿童脑网络频率依赖性度中心性特征
    郑翔宇, 孙家伟, 贾熙泽, 吕亚婷, 王梦星, 马骏
    2021, 29(11):  1167-11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03
    摘要 ( )   PDF (7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不同频段探索夜间遗尿症(NE)儿童脑网络信号传递特点,找到异常脑区,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的标准入组2016—2018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129名NE患儿和37名正常儿童。在经典频段(0.01~0.08 Hz)和频段5(0.010~0.027 Hz)分析两组儿童度中心性(DC)特点,并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频段下的两组差异性。使用高斯随机场(GRF)理论对结果进行校正(体素P<0.05,团块P<0.05)。结果 在典型频段中,NE患儿在左侧中央沟盖(t=4.469 9,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右侧中央沟盖(t=4.351 6,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内侧和旁扣带回(t=4.139 7,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 DC显著升高,右侧回直肌(t=-4.127 2,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和左侧额中回中DC降低(t=-4.835 5,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在子频段中,左侧丘脑DC值升高(t=3.905 4,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右侧眶部额上回DC值降低(t=-4.509 6,GRF矫正体素 P<0.05,团块P<0.05)。结论 频段5中DC值异常的脑区与儿童排尿功能的调节直接相关,经典频段中的脑区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左侧丘脑DC值的增加和额中回的DC值降低,可能影响儿童排尿网络的信息传递,造成夜间遗尿的发生。
    安徽省120例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儿童基因拷贝数变异检出情况调查及临床表型分析
    陈露露, 童光磊, 周陶成, 李红, 徐艳红, 苏薇, 罗媛媛, 梁栋
    2021, 29(11):  1172-117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08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安徽省120例智力障碍(ID)/发育迟缓(DD)儿童致病性与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出情况,并分析患儿临床表型,明确ID/DD患儿遗传学病因,为患儿的治疗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康复科就诊的120例不明原因ID/DD患儿,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明确存在的致病性与可能致病性CNVs,分析患儿临床表型及致病性与可能致病性CNVs特点。结果 120例ID/DD患儿检出致病性CNVs 18例(15.00%),可能致病性CNVs 2例(1.67%),意义不明的CNVs 39例(32.50%),可能良性和良性CNVs 61例(50.83%)。20例检出致病性与可能致病性CNVs的患儿伴先天畸形/特殊面容5例,伴1种或多种其他疾病14例;轻、中、重度智力低下分别为3、12、5例。20例ID/DD患儿共存在21处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CNVs,其中微缺失片段13个(占61.90%),微重复片段8个(占38.10%),比例约为1.63∶1,片段平均大小6.34 Mb。21处致病性与可能致病性CNVs以2号与22号染色体(3处)检出最多。20例ID/DD患儿中,已知综合征10例(50.00%),仍有10例(50.00%)为数据库中暂未定义的综合征或疾病区域。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ID/DD患儿,应用CMA方法进行检测可明确其遗传学病因,对患儿的治疗及其父母再生育指导意义重大。
    学龄儿童睡眠时间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张学荣, 陈天娇, 马军
    2021, 29(11):  1176-118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604
    摘要 ( )   PDF (7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夜间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和乡村各抽取4所小学,2012年10月对抽中学校的1 17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不足(<10 h/d)率达68.5%,不同人口学特征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城市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较少(P<0.001)。儿童体重指数(BMI)和超重肥胖率随睡眠时间的减少而增加(P<0.01)。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调整性别、城乡、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时间后,仅有周末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OR=1.570,95%CI:1.074~2.295,P=0.02)与学龄儿童肥胖超重风险相关。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尤其周末日均睡眠时间可能影响更大,应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的睡眠时间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河南省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耀东, 王一然, 黄晓培, 卫海燕
    2021, 29(11):  1181-11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26
    摘要 ( )   PDF (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抽取河南省内7个市6~17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共计19 390名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超重肥胖检出率为42.3%,其中超重4 415人(22.8%),肥胖3 790人(19.5%)。其中10 390名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0%和20.8%,9 000名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2.5%和18.1%,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高中生和初中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超重(OR=1.842),母亲超重(OR=2.586),儿童青少年喜爱吃甜食、膨化食品(OR=3.161),进食速度过快(OR=3.268),经常在外就餐(OR=1.882),每天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超过2 h(OR=2.376),每天睡眠时间不足(OR=2.64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较高,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
    周惠清, 姚敏
    2021, 29(11):  1186-11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135
    摘要 ( )   PDF (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5月,上海1 121名中学生被用FibroScan瞬时弹性记录仪完成肝脂肪变程度测定及自行完成青少年睡眠质量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结果 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为9.01%(101/1 121),其中男生8.84%(49/554),女生为9.17%(52/567),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 P>0.05);经校正分层因素影响后,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1.05%(236/1 121),其中男21.48%(119/554),女20.63%(117/567),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 P>0.05)。101名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5.74%, 1 020名非脂肪肝学生中睡眠质量差检出率为20.59%,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P>0.05)。脂肪肝学生与非脂肪肝学生在主观睡眠质量、时间、效应及日间功能障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青少年脂肪肝与睡眠质量之间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自体脐带血输注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患儿的疗效分析
    张怡文, 曹建国, 刘青, 贠国俊, 王景刚
    2021, 29(11):  1189-119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85
    摘要 ( )   PDF (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自体脐带血(UCB)输注治疗脑损伤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有效性,为临床上脑损伤患儿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的自理能力。方法 将2018年7月—2020年5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自体UCB输注治疗并坚持康复治疗的11例脑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功能状态无明显差异的11名脑损伤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自UCB输注开始行康复治疗半年,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半年。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功能水平进行评估。另外,分析自体UCB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将评估结果及生化指标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及智力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214、3.310、3.641,P<0.05或<0.01)。自体UCB治疗组治疗后2周,患儿体内促炎细胞因子(IL-2、IL-6)及NSE有所下降(t=3.304、3.206、3.709,P<0.05),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有所升高(t=3.937、4.3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及远期随访过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自体UCB输注这一治疗方法安全可行,且结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患儿功能水平。
    基础科研论著
    长链非编码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对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屈会霞, 袁小锋, 屈昕
    2021, 29(11):  1193-1197.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402
    摘要 ( )   PDF (10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含丰富的转录本1(NEAT1)对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NEAT1成为癫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无镁诱导制备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细胞外液)、模型组(无镁细胞外液)、转染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和转染组(转染NEAT1特异性siRNA+无镁细胞外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NEAT1和miR-29b-3p的表达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EAT1是否靶向调控miR-29b-3p,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及NEAT1、Bax、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升高(F=50.980、73.668、65.635、13.203、10.292,P<0.05),IL-1、IL-6和TNF-α的含量增多(F=33.107、33.857、51.129,P<0.05),miR-29b-3p和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F=145.023、67.655,P<0.05);而抑制NEAT1的表达能够降低神经元凋亡,抑制Bax、TLR4和NF-κB的表达,促进miR-29b-3p和Bcl-2的表达,减少IL-1、IL-6和TNF-α的分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NEAT1和miR-29b-3p的靶向关系。结论 lncRNA NEAT1靶向下调miR-29b-3p的表达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综述
    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严肃游戏干预研究进展
    徐子涵, 侯世伦
    2021, 29(11):  1198-120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88
    摘要 ( )   PDF (5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疗法是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CD)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运动干预措施存在训练形式较为单一,训练环境比较枯燥,患者依从性较弱等问题。而严肃游戏采用电子游戏结合运动疗法的治疗思路,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DCD干预形式,在治疗的灵活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上有着良好表现,并且严肃游戏干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实验证据支持。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严肃游戏干预儿童DCD有着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颖妍, 李鑫, 黄信萍, 徐海兰, 庞伟
    2021, 29(11):  1203-120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304
    摘要 ( )   PDF (5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性瘫痪是继发于婴幼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一种姿势和运动发育障碍。近20年来,人们不仅只关注脑瘫儿童的肢体残疾问题,还会关注其营养健康问题。已有的研究发现脑瘫儿童存在多方面的营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脑瘫儿童的预后,还会影响脑瘫儿童的生长发育甚至预期寿命。脑瘫儿童的营养问题已被康复临床所关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多维度分析影响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因素,希望为脑瘫儿童的临床营养干预提供切入点。
    肥胖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相关的预警指标研究进展
    韩琰, 彭璐婷, 李晓南
    2021, 29(11):  1208-121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285
    摘要 ( )   PDF (5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期肥胖增加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心血管代谢风险(CMR),并可持续至成人,使代谢性疾病低龄化。近年发现,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4、维生素D、颈围等与肥胖儿童CMR密切相关,可作为CMR的预警指标,为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新靶标。认识预警指标与代谢风险的关系、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有助于早期识别有CMR相关因素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
    儿童低磷性佝偻病的诊治新进展
    徐钰艳, 朱柳燕, 邵洁
    2021, 29(11):  1213-121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13
    摘要 ( )   PDF (6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磷性佝偻病(HR)又称家族性低磷血症,是以低磷血症及肾脏磷酸盐丢失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骨矿化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它包括一组表型相似但基因型、遗传模式和病因不同的疾病,最常见的HR是X连锁显性低磷血症佝偻病(XLH)。不常见的HR可由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等原因引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因的激活突变和调控FGF-23基因的失活突变已被确认,并被证实与这些紊乱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就HR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佝偻病的鉴别和精准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共同养育及其常用问卷和量表的研究进展
    伍茹星, 程旭文, 陈津津, 陈如男, 朱大乔
    2021, 29(11):  1218-122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410
    摘要 ( )   PDF (5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养育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目前对其概念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共同养育的相关研究在国内虽起步较晚,但国内学者在对共同养育测评量表和问卷的引入和跨文化调适过程中,发现了富有文化特色的、新的维度(如红脸白脸维度)。本文尝试对共同养育进行概念分析,并系统梳理国内外常用的量表和问卷,为国内学者选择合理、有效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李文鑫, 任立红
    2021, 29(11):  1223-1227.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19
    摘要 ( )   PDF (6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H)属于遗传性代谢性骨病,发病机制复杂,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及身材矮小,致残率高,因而针对XLH进行及早诊断及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传统治疗以补充磷酸盐和维生素D类似物为主,随着学者对XLH病理机制研究逐渐深入,分子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横空出世,通过多学科联合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为患者带去了福音。本文就XLH的临床特征、发病遗传机制、治疗现状及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临床研究
    不同出生胎龄低出生体重儿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纵向随访研究
    姜春花, 黄俊, 李云, 张莺, 钟平莉, 陈敏, 余文娴, 徐岚, 赵利萍, 彭咏梅, 周婷婷, 蒋泓
    2021, 29(11):  1228-123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16
    摘要 ( )   PDF (7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出生、在上海闵行完成2岁内随访的280名LBWI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8~33+6周,EPT)、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LPT)和足月儿组(胎龄37~41+6周,T),采用全身运动(GMs)评估及Gesell量表随访至2岁。结果 6月龄内GMs异常检出率:在“早产/扭动”阶段,胎龄越小组越高(χ2=7.36,P<0.05); “不安运动”阶段组间无差异(χ2=4.36,P>0.05);9、18和24月龄[(生后(9±1)月、(18±2)月、(24±3)月]3次Gesell监测显示: 除EPT 组的9月龄5个能区与18月龄“言语能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均达正常水平(DQ≥86);除24月龄的“言语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DQ在胎龄越小组越低(P<0.05);“发育落后”(DQ<86)检出率仅在9月龄的5个能区和18月龄的“精细动作、应人能和应物能”表现为胎龄越小组越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儿童、父母以及家庭的多个混杂因素后,除24月龄的“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与胎龄均呈显著正相关(β:0.612~2.382,P<0.01)。结论 出生胎龄是影响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胎龄越小组发育越差;早产儿在2岁内呈发育追赶趋势,至2岁时平均可达到正常水平,但在粗大与精细动作及应物能的发育仍落后于足月儿;应重视LBWI尤其合并有早产者早期系统保健,以实现发育落后儿的早发现、个性化早干预,促进其早期合理追赶与均衡发展。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45例影响因素分析
    张雪梅, 谢邦贵, 陈小冰, 潘彩琴, 卢玉朱, 李君科, 陈求凝
    2021, 29(11):  1233-12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959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神经发育水平特点
    赵丽, 蔡世忠, 巫瑛, 张郦君, 季忆婷, 陈艳
    2021, 29(11):  1237-1241.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31
    摘要 ( )   PDF (6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3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神经发育特点,为后期评估、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2019年因语言问题首次就诊的18~36月龄婴幼儿,根据“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及“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结果分为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与多能区发育迟缓组,比较两组儿童各能区发育、早期语言水平,以及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结果 共有700例婴幼儿入选,两组间月龄(t=-1.73,P=0.09)、性别(χ2=2.06,P=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年龄构成比存在差异(χ2=9.124 ,P=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能区均更为落后(t=15.08,20.26,25.68,18.76,39.79,P<0.001)。在早期语言水平方面,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在总的早期语言发展水平、语音和语言表达、听觉感受理解、视觉相关语言方面较单纯语言发育迟缓组均更低(t=8.20,10.23,9.18,11.39,P<0.001)。单纯语言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精细运动、适应性及社交DQ存在相关性(r=0.127,0.146,0.238,P<0.001),而多能区发育迟缓组语言能区的落后与各能区DQ均存在相关性(r=0.154,0.392,0.390,0.435,P<0.001);多能区发育迟缓组孤独症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χ2=61.69,105.17,P<0.05)。结论 早期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合并多能区落后时存在语言发育的显著落后,应进一步完善检查,注意识别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和足月适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
    房巧燕
    2021, 29(11):  1242-12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294
    摘要 ( )   PDF (44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和足月适于胎龄新生儿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差异,为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补充氨基酸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河南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纳入的57例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在本院出生的57例足月适于胎龄儿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的水平,分析其差异。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丁酰基肉碱、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异戊烯酰基肉碱、葵酰基肉碱、亮氨酸、甲硫氨酸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1.122、1.122、1.638、1.855、1.638,P>0.05),但研究组在丙酰基肉碱、游离肉碱、肉豆蔻二烯酰基肉碱、辛酰基肉碱、酪氨酸、缬氨酸上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5.524、3.392、4.530、4.716、4.530、3.547,P<0.05)。结论 与足月适于胎龄新生儿相比,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在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上存在显著差异,受到临床重点关注,尽早为足月小于胎龄新生儿补充氨基酸,并鼓励早期通过动员中长链脂肪酸方式稳定能量代谢。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文, 陈丹丹, 张新卉
    2021, 29(11):  1245-124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612
    摘要 ( )   PDF (5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及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抽取本地区某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208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4.0)评价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PedsQL4.0量表结果总分为(80.52±9.58)分,MHT测验结果显示总分为(8.27±0.99)分。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得分与心理健康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β=3.122、4.057、2.524、-2.018,P<0.05)。结论 留守儿童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照顾者受教育程度、有无兴趣爱好、与父母联系频率、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留守儿童生存质量。
    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彦, 向玺, 谢辉, 孙伟, 胡金鲁
    2021, 29(11):  1249-125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1893
    摘要 ( )   PDF (47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与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指数变化,分析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9%vs.82.5%,χ2=0.74,P>0.05),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9%vs.37.3%,χ2=5.24,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粗细运动商(t/t′=4.71、2.54、2.67)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t/t′=4.35、2.74、3.31、2.52、2.15、2.5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DMS-FM量表中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精细运动商(观察组t=16.67、23.13、6.59,对照组t=7.42、14.81、2.71)与FMFM量表各项目评分(观察组t/t′=12.10、13.51、16.16、12.62、9.64、14.28,对照组t/t′=8.46、12.11、9.26、19.95、12.97、15.79)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效,但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治疗。
    经验交流
    反复喘息儿童血清微小RNA-155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沈仁, 杨善浦, 吴月超, 周艳, 张林桃
    2021, 29(11):  1253-1256.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198
    摘要 ( )   PDF (4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miRNA-155在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和阴性反复喘息儿童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微小RNA-155(miRNA-155)与喘息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反复喘息儿童40例为喘息组,其中API阳性儿童27例,API阴性儿童13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对照组。检测喘息组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miRNA-155、嗜酸性粒细胞、IFN-γ和IL-4水平。结果 喘息组miRNA-155水平、IFN-γ/IL-4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t=2.307,3.839,P<0.05),喘息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 =5.278,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miRNA-155水平、IFN-γ/IL-4值显著低于API阴性及对照组儿童(H =13.580,F=9.731,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高于API阴性及对照组儿童(F=22.303,P<0.05);喘息组中API阳性儿童miRNA-155水平与喘息次数呈负相关(r=-0.566,P<0.05),喘息组miRNA-155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630,P<0.05)。结论 miRNA-155水平下降可能是喘息发生的危险因素,且miRNA-155在喘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
    微小RNA-155和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瞿梦婷, 冯惠民
    2021, 29(11):  1257-126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212
    摘要 ( )   PDF (4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微小RNA-155(miR-155)、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的7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儿童75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iR-15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P-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155、IP-10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与IL-6、TNF-α之间的相关性;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1年内进行随访,记录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呼气峰值流量(PEFF)情况,分析miR-155、IP-10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3.852,P<0.05),IP-10、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7.317、10.170、13.77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表达水平与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呈负相关(r=-0.489、-0.579,P<0.05),IP-10表达水平与IL-6、TNF-α呈正相关(r=0.546、0.599,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155、IP-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12,P<0.05);血清miR-155高表达支气管哮喘患儿一年内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显著低于miR-155低表达患儿,PEF显著高于低表达患儿(t=8.442、8.933、10.413、10.204,P<0.05),血清IP-10高表达支气管哮喘患儿上述指标显著高于IP-10低表达患儿,PEF显著低于低表达患儿(t=7.272、7.189、11.589、9.789,P<0.05)。结论 miR-155、IP-10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性炎症有关,可能参与其发病和预后,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适宜技术
    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王少锋, 童光磊, 张庆庆, 侯芳, 吴姗姗, 许金波
    2021, 29(11):  1261-12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033
    摘要 ( )   PDF (5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7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中随机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8例、针刺组28例和实验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实验组在针刺组基础上予以悬吊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中C区、D区、E区及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对3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每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三组间GMFM-C、GMFM-D、GMFM-E、AD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4.044、16.874、13.246、14.590,P<0.05),且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和针刺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 悬吊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重复经颅磁联合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临床研究
    贠国俊, 王景刚, 李瑞豪, 佟南, 曹建国, 郭莹莹
    2021, 29(11):  1265-126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0987
    摘要 ( )   PDF (4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偏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为重复经颅磁结合体外冲击波在偏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收治的偏瘫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重复经颅磁干预。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患侧下肢肌张力评估,足底压力、足底面积以及GMFM-88评估。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内的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降低(t=4.521、3.789),足底压力(t=8.412、7.354)、足底面积明显增大(t=4.585、10.251),GMFM-88项D区(t=11.247、9.254)和E区得分均有提高(t=8.738、6.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肌张力明显降低,足底压力、足底面积、GMFM-88项D区和E区的得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3、5.134、4.233、8.646、7.463,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偏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表现。
    个案报道
    Smith-Magenis 综合征合并生长激素缺乏症1例病例特点分析
    冯亚琴, 杨利, 杨玉, 张仁龙, 袁意
    2021, 29(11):  1269-127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2015
    摘要 ( )   PDF (204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