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06
    述评
    我国儿童保健的学科发展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年回顾
    杨玉凤
    2012, 20(1):  1-3. 
    摘要 ( )   PDF (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保健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多学科的综合,儿童保健的核心是心理行为发育的保健。重视儿童保健事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世界文明进步的标志。我国有四亿多儿童,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对我国乃至世界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我国的儿童保健真正发展应该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1989年成立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1996年在分会支持下成立了儿童心理行为保健学组。同时,在我国老一辈儿童保健专家林佳楣、薛沁冰、许积德、王丽瑛、姚凯南、丁宗一等专家教授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也应运而生。杂志的创办还得到了卫生部妇幼司王凤兰、庞汝彦、韩晓明、袁晓红、宋岚琴、张德英、曹彬等领导的积极支持。
    专家笔谈
    发育行为儿科学:儿科学的基础
    金星明
    2012, 20(1):  4-5.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育行为儿科学是儿科学的一个亚专业,是一门基础科学、是发育和行为的保健、是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交叉部分,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随着2011年我国发育行为儿科学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儿科学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迈入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希望发育与行为儿科能与各兄弟亚专业共同协作,努力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和儿童的健康水平。
    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基本观
    邹小兵
    2012, 20(1):  6-8. 
    摘要 ( )   PDF (4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育行为儿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发育和行为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基本观必须立足于对发育和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的认识上。本文从发育中儿童正常行为的多样性、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发育中儿童行为的易损性和可塑性以及如何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问题行为这几个方面对发育行为儿科学的基本观进行了阐述。
    科研论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杨斌让,陈小文,张民,彭刚,张琳琳
    2012, 20(1):  9-12. 
    摘要 ( )   PDF (5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男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多巴胺 D4 受体基因(DRD4)第3外显子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与工作记忆的关系。 【方法】 对80名ADHD男童DRD4 48 bp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并采用工作记忆任务(顺背数字、倒背数字、Corsi木块回忆、n-Back)测试,分长重复序列(4~6次)和短重复序列(2~3次)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 ADHD男童DRD4 48 bpVNTR次数是2~6次,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4次重复(73.125%)和2次重复序列(20%),未发现7次重复序列或更长的片段。ADHD男童DRD4 48 bp长重复序列组在倒背数字中的总分及长度明显低于短重复序列组。 【结论】 ADHD男童DRD4 48 bp长重复序列可能影响工作记忆功能。
    哈尔滨市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丽,李佳,吴晶,周雪,类成荣,张晓红,武丽杰
    2012, 20(1):  13-16. 
    摘要 ( )   PDF (6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0~3岁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哈尔滨市四个行政区0~3岁儿童1 538人,完成《儿童饮食行为调查问卷》,包括儿童一般资料,饮食行为特点,抚养人的喂养行为以及抚养人对饮食行为问题的应对四个方面内容。 【结果】 哈尔滨0~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46.6%。3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表现出“不良进食习惯”(χ2=13.37,P=0.004),2岁及以上儿童的“胃口差”的问题更严重(χ2=7.97,P=0.047)。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检出顺位结果表明,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吃饭地点不固定”、“吃饭时做其他事情”、“道具辅助进食”,均属于不良进食习惯。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更容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收入对于儿童饮食问题产生的影响则取决于父亲的文化程度,对于父亲教育水平为高中的儿童,家庭月收入越高,儿童发生饮食行为问题可能性越大。 【结论】 哈尔滨0~3岁儿童中饮食行为问题较为多见,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喂养态度和喂养方式,在以家庭、社区为中心的环境中进行合理的饮食行为干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19例临床特征研究
    张颖,徐琼,刘静,鲁萍,徐秀
    2012, 20(1):  17-19.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特点,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 【方法】 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的主诉、临床特点、家庭背景、妊娠期及围生期不良因素、韦氏智力结构特点。 【结果】 1)确诊的19名患儿,男女比例为18:1,被诊断的平均年龄为(80.7±21.4)个月;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伙伴关系不良(100%),注意力障碍(94.7%),语意理解困难(89.5%),局限兴趣(84.2%),动作笨拙(78.9%),多动(78.9%),非语言交流缺陷(73.7%),重复刻板行为(73.7%);3)患儿父亲中有类似问题的占到一定比例,且大多数父母特别是父亲的文化水平较高;4)韦氏智力测评显示大多数患儿言语IQ>操作IQ。 【结论】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其独特的特异性和隐匿性,熟悉和识别这些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
    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依恋特点
    刘伟,方慧,陈一心
    2012, 20(1):  20-22. 
    摘要 ( )   PDF (4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依恋特点。 【方法】 采用一般家庭情况问卷及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分别对69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18例Asperger综合征患儿(Asperger综合征组)、5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神发育迟滞组)及69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的父亲和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的父亲和母亲的依恋特点。 【结果】 组间父亲依恋回避、母亲依恋焦虑和母亲回避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2,P<0.01)。两两比较发现,父亲依恋焦虑维度评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sperger综合征组(P<0.05~0.01);正常对照组与Asperger综合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发育障碍患儿家庭中,母亲依恋特征与正常儿童的母亲相同,但孤独症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父亲依恋焦虑维度增高,可能会影响其抚育患儿的方式。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幼儿智力和运动发育纵向随访研究
    秦伟,冉霓,衣明纪,傅芃,冯雪英
    2012, 20(1):  23-25. 
    摘要 ( )   PDF (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对6~24月龄儿童智力和运动发育的影响及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 【方法】 观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86例;正常对照组115例,采用纵向随访方法,在儿童6月、12月、18月和24月龄时,应用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用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以及校正年龄后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MDIJ和PDIJ)表示。 【结果】 早产组在6月、12月、18月及24月龄时MDI及PD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年龄后,与对照组相比,早产组6月龄MDIJ略高(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后的PDIJ在多数年龄段仍然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月龄时早产组MDI、PDI仍<85者各有9例(10.5%)、10例(11.6%)。 早产组24月龄MDI与父母亲文化水平、MDIJ6、PDIJ6和PDIJ12呈显著相关(r=0.387~0.664,P<0.05),运动发育与母亲年龄、父亲文化、MDIJ6、PDIJ6、MDIJ12和PDIJ12呈显著相关(r=0.473~0.672,P<0.05)。 【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婴幼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随年龄的增长智力发育指数与正常儿童的差距缩小。
    儿童意外伤害个性倾向特征相关因素研究
    陈忠,张斌,覃凌智,张雅琪,邱玲
    2012, 20(1):  26-28. 
    摘要 ( )   PDF (44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武汉市儿童伤害的发生现状以与个性倾向特征的相关因素,为科学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老街道、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密集地)、城关、乡镇等四个层次,抽取城区7条街道、郊区的2个城关和4个乡镇,调查表采用了儿童安全联盟(TASC)在亚洲各国普遍应用的调查表为基本模板,根据本市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结果】 武汉市儿童伤害的发生率为78.7%,其中郊区儿童多于城区儿童,男童多于女童。个性倾向特征中伤害组儿童性格特征粗心、暴躁、独立、主动的儿童比例显著高于未伤害组(P<0.01),经常打架、受过他人威胁、威胁过他人、喜欢棍棒等追打、喜欢爬到高处玩耍、喜欢独自玩耍的儿童伤害比例也均高于未伤害组(P<0.05)。 【结论】 提示儿童意外伤害的高频发生不容忽视,儿童个性倾向特征部分与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有关,对控制与干预儿童意外伤害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拒绝上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汪玲华,欧婉杏,查彩慧
    2012, 20(1):  29-31. 
    摘要 ( )   PDF (4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EPQ),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为工具对研究组3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评估。 【结果】 研究组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向E、掩饰虚假L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得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拒绝上学行为儿童青少年存在精神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等个性特征, 拒绝上学可能与转换学校,寄宿,学习压力及独生子女等因素相关。
    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郭金仙,李佳樾,王燕侠,潘玮华
    2012, 20(1):  32-34. 
    摘要 ( )   PDF (4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儿童心理发展指导与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甘肃省6市县5 435名在校中小学生,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iers-Harris 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 【结果】 甘肃省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城市常模(P<0.01);女生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因子及总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市儿童自我意识各因子及总分均高于农村儿童(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父母文化程度、母亲职业、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结论】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家庭与学校环境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
    浙江省0~14岁残疾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殷怀明,黄新文
    2012, 20(1):  35-37. 
    摘要 ( )   PDF (4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浙江省0~4岁视力、智力、听力、言语、精神、肢体及多重残疾的流行特征。 【方法】 依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利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0~14岁儿童15 787,采用三阶段筛查程序进行调查。由专业医生进行残疾相关问题询问、诊断和残疾等级评定。 【结果】 总检出率为10.95‰, 其中智力残疾检出率最高,为4.37‰, 其次为多重残疾3.55‰、精神残疾1.20‰、肢体残疾1.08‰、言语残疾0.95‰、视力残疾0.44‰ 、听力残疾0.38‰。男性残疾检出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6,5.97,P均<0.05)。各年龄段残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多重及听力残疾以重度以上为主,其他残疾以中轻度为主。遗传、发育异常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结论】 浙江省0~14岁残疾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致残因素,预防和降低儿童残疾的发生。
    基础科研论著
    不同气味因素对幼年小鼠晕动病的影响
    余巧玲,宋珂珂,王宇,曹世光,刘超,宋辉,韦巍,南李刚,王勇,陈丽
    2012, 20(1):  38-40. 
    摘要 ( )   PDF (48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气味因素对幼年小鼠晕动病的影响。 【方法】 分别预先给予小鼠姜汁、橙汁、风油精和香烟气味刺激后制备晕动病模型,通过晕动病症状评分、旷场实验和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上述4类气味对晕动病幼年小鼠模型的影响。 【结果】 姜味、风油精味和烟味未影响幼年小鼠的晕动病症状评分,橙味会增加幼年小鼠的晕动病症状评分;烟味增加幼年晕动病小鼠的焦虑样症状;4类气味未明显改变幼年晕动病小鼠的自主活动。 【结论】 姜味、橙味、风油精味和烟味等4类气味刺激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对幼年动物晕动病的预防作用。
    综述与讲座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现状及干预研究
    王宇 综述, 张曼华 审校
    2012, 20(1):  41-44. 
    摘要 ( )   PDF (6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关注,基于我国对该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涵义及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综合分析了影响其发展出不同心理状况的内部与外部影响因素,同时概述了目前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干预方法及相关内容,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和深入,尤其是为心理干预研究的深入探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研究进展
    江文庆 综述, 杜亚松 审校
    2012, 20(1):  45-48. 
    摘要 ( )   PDF (6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破坏性行为障碍是一组儿童青少年表现出违反社会规则、破坏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假说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接受。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从“冷”、“热”执行功能损害的角度来解释破坏性行为障碍不同类型的执行功能异常。本文将就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执行功能假说、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脑影像学、基因等方面的执行功能研究做一综述。
    应用行为分析的维度对孤独症行为矫正的提示
    赵中
    2012, 20(1):  49-51. 
    摘要 ( )   PDF (4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至今为止仍然是不能完全治愈的一种精神类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被证明能够较好的矫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此文旨在于以应用行为分析的七个研究维度,即能应用、于行为、可分析、有技术性、理论系统化、行之有效和可迁移,来探讨其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矫正的作用。并且提出对于行为的选择,矫正和保持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谷氨酸及其受体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王平,吕士申,安丽,任翠云
    2012, 20(1):  52-54. 
    摘要 ( )   PDF (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可导致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或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研究发现,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中谷氨酸在神经元周围过度蓄积,并作用于不同类型的受体,造成不同部位的神经元兴奋性中毒乃至死亡。谷氨酸拮抗剂减轻谷氨酸释放和钙超载,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兴奋毒性,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红蛋白在脑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婷婷 综述, 陈燕惠 审校
    2012, 20(1):  55-57. 
    摘要 ( )   PDF (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携氧球蛋白,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的第三种携氧球蛋白,主要在脊椎动物脑、脊髓等神经组织和视网膜以及与神经冲动有关的组织上特异性表达,和神经系统微循环密切相关。目前很多学者就Ngb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主要参与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转运与贮存,在神经系统氧摄取、运输和利用等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在脑保护、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红蛋白在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临床研究与分析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林文璇,王馨,吴婕翎,何艳斯,李瑛,罗绍兰,黄苑辉,姚晓敏
    2012, 20(1):  58-61. 
    摘要 ( )   PDF (5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The Fourth Vision,WISC-IV)测试中的智力结构特征。 【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Vision IV,DSM-IV)诊断标准确诊的ADHD儿童55名,按性别匹配以系统抽样的方法收集正常儿童5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WISC-IV测量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智力分布和结构特点并进行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总智商及四个合成指数的得分均较正常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测验上ADHD儿童的积木、背数、图画概念、字母排序、矩阵推理和符号检索等分测验的得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SC-IV应用于ADHD儿童的临床诊疗工作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特点,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训练。
    伴与不伴ADHD的抽动障碍患儿个性与生活质量特征研究
    贺莉娜,夏颖,冀永娟,衡中玉,陈娟,匡桂芳
    2012, 20(1):  61-63. 
    摘要 ( )   PDF (4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儿的个性和生活质量特征。 【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及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对伴有ADHD的TD(comorbi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CAT)组60例,不伴ADHD的TD组60例,正常对照组71例儿童分别进行评估。 【结果】 EPQ中CAT组和TD组精神质、神经质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N组,CAT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CAT组掩饰性得分明显低于TD组和N组(P<0.01)。ISLQ中CAT组和TD组总体满意度得分均明显低于N组,CAT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其中CAT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抑郁体验得分均低于TD组(P<0.05),TD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认知成分得分均低于N组(P<0.05)。 【结论】 CAT和TD患儿个性及生活质量都明显比正常儿童差,而CAT患儿比TD患儿存在更为明显的个性缺陷和生活质量低下。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智力结构特点分析
    杨梅凤,江瑞芬,刘文龙
    2012, 20(1):  64-66. 
    摘要 ( )   PDF (4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的差异。 【方法】 根据DSM-Ⅳ对厦门市初诊的120例ADHD儿童进行诊断并划分亚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0例ADHD儿童和67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得分(t=7.826,5.183,7.688,P均=0.000);三组亚型ADHD儿童的CD、PIQ和FIQ等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4,3.899,3.190,P=0.001,0.023,0.045);ADHD儿童智力不平衡率为20.0%,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三组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平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8,P=0.215)。 【结论】 ADHD 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健康正常儿童,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
    ICF在儿童脑外伤康复评定及随访中的应用
    于梅,王然,吕文强,李会会,吴丽慧
    2012, 20(1):  66-70. 
    摘要 ( )   PDF (7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儿童脑外伤康复功能评定和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对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儿童脑外伤的疾病分类,运用脑外伤ICF简要核心组合表对本院2006年5月-2011年5月期间儿童脑外伤的住院病人进行功能评定和随访,分析儿童脑外伤的年龄分布与病因特点。 【结果】 1)儿童脑外伤的致伤原因与各年龄阶段的发育特征相关,0~6岁以高处坠落伤为主,7~12岁以高处坠落伤和车祸伤为主,13~18岁以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为主。 2)年龄越小,平均ICF得分越高;车祸伤、高处坠落伤、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平均ICF得分依次降低。 【结论】 ICF能有效、全面地评定、随访和指导儿童脑外伤的治疗和康复,ICF对功能的评定和ICD-10对病因的诊断相互补充。儿童脑外伤在0~6岁预防重点是高处坠落,7~12岁预防重点是高处坠落和车祸,13~18岁预防重点是自我伤害和他人伤害。
    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文涛,任榕娜
    2012, 20(1):  70-73. 
    摘要 ( )   PDF (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状况,研究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 对根据症候学、EEG及MRI检查等检查结果诊断为部分性发作的106例癫痫患儿进行智商测定,根据智商测定结果将患儿分为智力正常组(IQ≥80)和智力异常组(IQ<8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因素。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发年龄(P=0.000,OR=6.348,95%CI:2.290~17.599),发作频率(P=0.017,OR=3.479,95%CI:1.250~9.684),MRI检查结果(P=0.004,OR=4.849,95%CI:1.654~14.212),发作类型(P=0.011,OR=3.527,95%CI:1.330~9.349),服用抗癫痫药物量(P=0.012,OR=3.862,95%CI:1.341~11.124)为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程、年龄等因素与智力发育没有显著性关系。 【结论】 首发年龄小、发作频率高、MRI阳性、发作类型为继发全面性发作、服用抗癫痫药物量大的部分性发作癫痫患儿智力发育更容易受损。
    卡介苗接种后婴儿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周平,张敏,周北燕,马丽亚,卢光进
    2012, 20(1):  73-75. 
    摘要 ( )   PDF (4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 收集150例BCG接种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阳性婴儿(接种成功组)和50例BCG接种后PPD阴性婴儿(接种失败组)的外周静脉血,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含量,评价细胞免疫功能。 【结果】 接种成功组和接种失败组血清细胞因子IFN-γ含量分别为(49.78±12.20)和(38.08±7.68)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IL-10含量分别为(3.60±2.00)和(5.71±2.71)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BCG接种成功(PPD阳性)婴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可溶性TRAIL及其受体TRAILR1、TRAILR4的表达
    江德富,陶荣辉,童夏生,陈素萍,王晔华,王恩智
    2012, 20(1):  75-77. 
    摘要 ( )   PDF (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sTRAILR1和sTRAILR4)在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呼吸道感染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ELISA 法检测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TRAIL、sTRAILR1和sTRAILR4的蛋白浓度。 【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患者血清中sTRAIL、sTRAILR1和sTRAILR4的蛋白浓度分别为(85±38)、(71±19)、(167±97);(78±28)、(61±15)、(139±72)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19)、(45±14)、(56±38) pg/mL(P均<0.01);毛细支气管炎组sTRAILR1的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两组sTRAIL和sTRAILR4的蛋白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RAILR1分别与sTRAIL、sTRAILR4的蛋白浓度呈显著正相关(n=102,r分别为0.236和0.409,P均<0.01)。 【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可溶性TRAIL及其受体TRAILR1和TRAILR4的表达增加,它们可能参与了呼吸道感染的炎症过程,TRAIL可能主要通过TRAILR1起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被视为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经验交流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和发育筛查测验229例结果分析
    陈宇,李晶,刘惠娟
    2012, 20(1):  78-79. 
    摘要 ( )   PDF (2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ges & Stages Qestionaire,ASQ)和0~6岁发育筛查(DST)的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随机对门诊就诊的6~30个月229例婴幼儿同时进行适龄月龄相应的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和0~6岁发育筛查测验(全国城市常模,DST)测试。 【结果】 ASQ识别婴幼儿发ASQ异常率(27.1%)高于DST异常率(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T的智力指数(MI)与言语能区的一致率为93.0%,精细动作能区的一致率为87.8%,操作能力能区的一致率为87.3%。智力指数异常率与言语和精细运动能区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与操作能力异常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ASQ在识别婴幼儿发育落后方面,较DST更为敏感,建议基层作为适宜技术推广使用。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细胞免疫功能和生长抑素检测
    刘文彬,赵文利,许洪波,刘华君
    2012, 20(1):  80-82.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外周血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方法】 HIE新生儿50例血SS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和IL-6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APAAP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并分析两者相关性。 【结果】 HIE患儿血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细胞免疫功能显示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HIE患儿血SS的变化与CD3+、CD4+百分率、CD4+/CD8+比值、IL-2及IL-6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与sIL-2R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HIE患儿血SS水平升高与HIE存在密切相关,且其变化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鼻病毒感染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及意义
    江文辉,赵明奇,陈羿,连广琬,邓力
    2012, 20(1):  82-83. 
    摘要 ( )   PDF (30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鼻病毒(rhinovirus,RhV)感染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t,sICAM-1)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呼吸道RhV检测,筛选出39例RhV阳性患儿(研究组),正常儿童31例(对照组),采用 ELx800酶标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清sICAM-1水平。 【结果】 研究组sICAM-1水平结果为(229.57±59.19) μg/mL, 对照组sICAM-1水平结果为(198.92±49.74) 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病毒感染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粘附分子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哮喘儿童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
    临沧市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效价分析
    杨忠金,熊国润,孙涛
    2012, 20(1):  84-86. 
    摘要 ( )   PDF (4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临沧市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在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 【方法】 用金标法对11 104名儿童进行末梢血HBsAb检测,并按年份、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1 104名儿童中,HBsAb总阳性率为79.1%,2009年,~1岁年龄组HBsAb的阳性率最高94%,2006年,~7岁年龄组的HBsAb阳性率最低46.8% ,HBsAb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不同年份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男童组与女童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HBsAb的总阳性率逐年提高,但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因此定期检测HBsAb,适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是提高儿童HBsAb阳性率的关键。
    意外伤害致儿童重型颅脑创伤45例诊治分析
    赵卫平,郝成仁,冯勇,吴日乐
    2012, 20(1):  86-87. 
    摘要 ( )   PDF (29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针对性治疗措施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45例重型颅脑创伤患儿,死亡6例(13.33%),预后与原发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GCS评分5~8分者存活32例,存活率71.11%,评分5分者7例,存活率15.56%。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脑水肿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帽状腱膜下血肿和呼吸道误吸是重要的潜在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颅脑损伤后,对颅内高压的耐受性差,病情变化快。神志、瞳孔和GCS评分的严密观察是判断伤情的关键.颅内压监测(ICP)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2例临床分析
    湛洁谊,丘红英,陈爱欢,黄穗,孙丽红
    2012, 20(1):  88-89. 
    摘要 ( )   PDF (3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治疗反应和预后。 【结果】 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高分辨CT显示:磨玻璃阴影、斑片状模糊影、线条状、网状阴影及蜂窝状改变。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以激素、甲氨蝶呤、乙酰半胱氨酸的综合治疗对大部分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有一定效果。 【结论】 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胸部CT显示病变呈磨玻璃样者激素疗效较好,而网格影或者蜂窝状改变疗效欠佳。
    健康教育
    杭州市某小学362名学生家庭体育行为调查分析
    葛秋虹,傅力行,俞俊艳
    2012, 20(1):  90-92. 
    摘要 ( )   PDF (4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杭州市小学生家庭体育行为的现状,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方法】 采用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调查表改编的问卷对362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 【结果】 70.17%的家庭有各种体育类消费,29.83%的家庭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在1 h以上, 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3次以上的家庭的儿童较父母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在1次以下家庭的儿童平均每天课外体育活动累计时间长、一年患3次及以上感冒的人数少。 【结论】 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家长对家庭体育的认识,增加家长和儿童一起体育活动的时间,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适宜技术
    北京海淀区社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研究
    武蕴梅 ,梁爱民,周钰,袁全连,王亚娜 ,韩萍,邹晓璇
    2012, 20(1):  93-95. 
    摘要 ( )   PDF (4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保健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儿童发育中存在的问题,早期干预,预防残疾发生。 【方法】 以海淀区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为基础,通过对社区儿保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建立逐级信息转诊管理制度和区级评估干预门诊,研究全区社区儿童发育筛查-评估-诊断-指导干预-反馈-基层再提高的监测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全区五年发育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评估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结果】 2006-2010年海淀区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筛查覆盖率由66.33%上升到93.75%。2009年起建立区级发育迟缓儿童干预门诊,更多迟缓儿童得到干预指导,较好发挥了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的社会效应。 【结论】 在健全的儿童保健三级网中,实施有效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保健管理模式,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发育偏离或落后儿童的有效途径,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
    个案报道
    小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
    贺美玲,孙玉婵
    2012, 20(1):  96-96. 
    摘要 ( )   PDF (1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