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彩凤, 毛宇楠, 高 嘉, 王 娟, 李小叶, 田俊生, 刘宏奇.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绝经期综合征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9): 961-968. |
[2] |
游蓉丽, 黄玉荣, 毛 睿, 海丽娜, 王颖莉, 王 艳.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9): 988-999. |
[3] |
石丹丹, 孙祎尧, 陈晓琦, 杨芳明, 张传雷, 王新亭, 袁长威, 陈欣菊. 扶正消瘤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血清代谢组学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11): 1247-1262. |
[4] |
何欢, 薛震宇, 毛豪丽, 张磊. 长时间七氟烷暴露对老年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组学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12): 1375-1380. |
[5] |
杨倩, 俞蕴莉, 张全英.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中国健康成人胆汁酸谱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3): 292-298. |
[6] |
高岩, 李均童, 吴青林, 李林, 张兰.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二苯乙烯苷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2): 161-166. |
[7] |
张浩文,朱业锦,武 相,陈寒昱,宋玉磊,卞尧尧,郝海平,陈晓虎.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糖尿病状态下阿司匹林治疗中血小板高反应的发生机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0, 25(3): 246-256. |
[8] |
顾惠琴,赵 昂,周艳芬,李 静,范 丽,王 聪,郭素菡,王 宇,张 琪,马 博.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雷公藤多苷和奥硝唑诱导大鼠弱精子症的病理机制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7, 22(7): 721-730. |
[9] |
杨维佳,姚 惠,郑培奋,王丽君,杨敏春. 健脾益气养血法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6, 21(12): 1378-1383. |
[10] |
刘贝, 梁生旺. 代谢组学在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7): 828-834. |
[11] |
姚卫峰, 周莉娜, 张丽, 丁安伟, 李伟. 细胞代谢组学及其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3): 334-340. |
[12] |
何睦, 姚卫峰, 蔡秀江, 丁安伟, 蒋叶娟. 代谢组学在肝肾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8): 924-930. |
[13] |
赵春艳, 阿基业, 曹蓓, 刘林生, 王新文, 李梦婕, 石建, 王广基. 代谢组学在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4): 439-446. |
[14] |
陈艳芬, 王同任, 王晖, 梁庆. 主成分分析法对促透剂促透效果的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7): 788-793. |
[15] |
管恩泽, 朱萱萱, 王广基, 郝海平, 丁杨. 代谢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1): 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