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5, Vol. 20 ›› Issue (3): 274-278.
罗胜勇1, 叶寿山1, 李睿1, 贾德云1, 李心伟1, 马征1, 陈志武2, 李小羿3, 张国辉3, 戴向荣3
LUO Sheng-yong1, YE Shou-shan1, LI Rui1, JIA De-yun1, LI Xing-wei1, MA Zheng1, CHEN Zhi-wu2, LI Xiao-yi3, ZHANG Guo-hui3, DAI Xiang-rong3
摘要: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溶栓素(anti-platelet thrombolysin,APT)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组(依达拉奉注射液)、APT高、中、低组。双侧颈动脉结扎,建立脑缺血模型,测定大鼠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行为学评分,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组化测定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Bax蛋白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APT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降低脑水肿程度,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降低缺血后脑组织中TLR4、JNK、Bax蛋白表达。结论: APT对缺血性脑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TLR4/JNK/Bax信号通路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