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13, Vol. 18 ›› Issue (11): 1280-1283.
刘艳1,2, 刘丹1,3, 朱翠明1, 黄泽智2, 朱瑾2, 蒙松年2, 李平3
LIU Yan1,2, LIU Dan1,3, ZHU Cui-ming1,HUANG Ze-zhi2, ZHU Jin2, MENG Song-nian2, LI Ping3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Fatty liver)和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机理。方法: 选取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后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脂肪肝发生率为 28.00%(56/200),DILI的发生率为 32.00%(64/200)。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5)。其中ALT 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均P<0.05)。其中TG在治疗后的第2、3、4个月,LDL-C在第3、4个月,apoB在第1、2、3、4、5个月升高最为明显(均P<0.01)。血清ALT、AST升高均与TG、apo B、HDL-C、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的形成提示DILI已发生。加强肝功能、血脂指标的监测可减少、减轻DILI的发生,防止脂肪肝形成,保证抗结核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