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封面与目录
    封面与目录
    2025, 30(5):  576. 
    摘要 ( 105 )   PDF (32213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海螵蛸提取物通过调控VEGF/PI3K/Akt通路对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王国威, 卓涛, 郑全伟, 李梦颖, 李杰辉, 刘建航
    2025, 30(5):  577-58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1
    摘要 ( 120 )   PDF (2361KB) ( 1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海螵蛸提取物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大鼠难愈性创面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唐丽娟海螵蛸水提法提取获得海螵蛸提取物(CE);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海螵蛸提取物低剂量(CE(L))组、海螵蛸提取物高剂量(CE(H))组、海螵蛸提取物高剂量+抑制剂(CE(H)+LY294002)组。在难愈性创面模型成功建立后,各组均在大鼠背部创面区局部涂抹0.02%呋喃西林溶液或海螵蛸提取物溶液,每日1次给药,拍照记录各组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在难愈性创面治疗14 d后,通过测定皮肤溃疡创口面积、病理切片、免疫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免疫印迹、RT-qPCR等方法,分别定量分析创面愈合、血管生成、炎症水平及其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Model组相比,CE(L)和CE(H)组能增加上皮细胞及胶原数量,促进大鼠难愈性创面愈合;血清VEGF、皮肤组织微血管密度、p-PI3K、p-Akt、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PI3K、Akt、VEGF、eNOS mRNA表达水平依次上升(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LY294002可部分逆转高剂量海螵蛸提取物对难愈性创面的修复作用(P<0.05)。结论:海螵蛸提取物可通过调控VEGF/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难愈性创面的炎症反应,诱导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基于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究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明奇, 王映荷, 赵晓璐, 包小妹, 岳鑫, 任贵强, 马月宏
    2025, 30(5):  586-59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2
    摘要 ( 148 )   PDF (5346KB) ( 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阐明红花总黄酮药效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红花总黄酮进行LC-MS/MS测定及成分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ADME数据库及文献查询筛选出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红花总黄酮相关靶点;在GeneCards 数据库筛选出肝纤维化相关靶点;通过Venny.2.1.0取交集获得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和离体细胞实验验证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红花黄酮类成分41个。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靶点149个,其中核心靶点23个。GO富集分析共涉及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分子功能(MF)三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MAPK等是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活性成分Quercetin、Acacetin、Glabridin分别与Akt1、HIFIA紧密结合。在动物模型实验中,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红花总黄酮给药组纤维增生减少,胶原沉积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的肝脏组织得到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红花总黄酮可以使肝纤维化标志因子α-SMA、Collagen I(P<0.01)和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蛋白P-PI3K、PI3K、P-Akt、Akt表达量下降(P<0.01);在离体细胞实验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红花总黄酮可以使肝纤维化标志因子α-SMA、Collagen I(P<0.01)和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蛋白P-PI3K、PI3K、P-Akt、Akt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红花总黄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益气通腑泻热方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杜丽娟, 林建华, 叶景焕, 宋璐, 彭燕芬, 刘玉平
    2025, 30(5):  599-60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3
    摘要 ( 98 )   PDF (1512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益气通腑泻热方(YTX)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C57BL/6小鼠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LPS)、益气通腑泻热方低剂量组(YTX-L)、益气通腑泻热方高剂量组(YTX-H)。除对照组,其他各组气管滴注LPS溶液(5 mg/kg)构建小鼠ALI模型,低、高剂量治疗组灌胃连续给药14 d。24 h后,4组分别取小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进行后续检测。对肺组织测定湿重系数(wet to dry ratio,W/D)评价肺水肿程度。HE、Masson染色评价肺泡炎症和肺组织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BALF和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胶原蛋白I(collagen I,Col-I)、胶原蛋白III(collagen III,Col -III)的表达。RT-PCR法测定α-SMA、FN、Col-I、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mRNA的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YTX-L及YTX-H组BALF、血清中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W/D比值明显降低,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中α-SMA、FN、Col-I、Col-III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α-SMA、FN、Col-I、MAPK、NF-κB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YTX可能通过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显著降低α-SMA、FN、Col-I、Col-III等肺纤维化标志物水平,改善肺损伤小鼠肺泡炎症反应及肺纤维化,提示YTX可以治疗ALI,为YTX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临床药理学
    基于非房室模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SAS宏工具
    张莉, 娄冬华
    2025, 30(5):  608-62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4
    摘要 ( 179 )   PDF (706KB)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开发SAS宏工具,以适用于不同给药方式和给药频率的非房室模型分析(NCA)药代动力学(PK)参数计算。方法:结合非房室模型分析PK参数计算原理,设计SAS宏程序结构并编制SAS宏程序,结合模拟实例演示宏程序的用法。结果:本研究基于非房室模型分析,通过SAS宏语言编程,实现单次和稳态完整PK参数的计算,并且支持血管外、静脉输注和静脉注射3种给药方式以及4种曲线下面积(AUC)算法。该方法通过与权威计算软件比较,在各种计算场景下的结果均高度一致,且首次可测量浓度之前的观测时间(Tlag)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结论:%M_CREATE_PK_PARAMETERS宏是支持NCA PK完整参数计算的SAS宏,为PK参数的计算提供了一种准确、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宗杰, 胡瑄, 窦桂芳, 孟志云, 朱晓霞, 顾若兰, 吴卓娜, 关景丽, 甘慧
    2025, 30(5):  622-63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5
    摘要 ( 101 )   PDF (1370KB) ( 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建立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并分析不同剂量下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f%T>MIC。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数据库,收集厄他培南理化性质及药动学参数,并在PKSim?软件中建立健康成年人模型,后外推至老年人PBPK模型;使用临床药动学数据对模型进行优化,以平均折叠误差(MFE)为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性能;使用最终模型模拟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给药后的体内暴露情况,分析临床常用给药方案的药动学/药效学指数,并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厄他培南成人PBPK模型预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峰浓度(Cmax)及达峰时间(Tmax)的MFE分别为0.92、0.79和1.02,厄他培南老年人PBPK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也符合0.5<MFE<2的标准。以f%T>MIC大于40%为药效目标,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1 μg/mL的敏感菌,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酌情考虑降低药物剂量。结论:成功建立了厄他培南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PBPK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为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个性化用药提供参考。
    药物治疗学
    年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FeNO和血清IgE作为预测哮喘患者嗜酸性表型的生物标志物
    高佳萌, 马圆, 沈瑶, 王芳, 钱宇豪, 陈智鸿
    2025, 30(5):  631-63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6
    摘要 ( 84 )   PDF (1791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确定代表性临床生物标志物,通过诱导痰分析评估个体患者的嗜酸性状态。方法:对100名成功收集诱导痰的哮喘患者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根据痰嗜酸性细胞计数百分比(sputum eosinophil count,SEC%)是否≥3%将受试者进一步分为过敏性哮喘(EA)和非过敏性哮喘(NEA)。收集了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包括基本信息、常规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剂反应性检查、呼出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和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所有与EA显著相关的变量都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候选变量,同时我们制定了一种EA的预测模型。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与NEA受试者相比,EA患者年龄更大,哮喘控制和肺功能更差,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gE和FeNO的值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eNO、血清IgE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lood eosinophil count,BEC)被确定为嗜酸性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包含在量表中。结论:研究发现,结合评估包括年龄、FeNO、血清IgE和BEC的组合,可以应用于临床医生识别嗜酸性哮喘,而且比诱导痰检测更简单、更快速、更经济、更易获得。
    英夫利昔单抗对肛周瘘管克罗恩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研究
    吴健, 方笑丽, 李明, 陈浩, 高家荣
    2025, 30(5):  640-64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4.007
    摘要 ( 46 )   PDF (1151KB)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英夫利昔单抗(IFX)对肛周瘘管克罗恩病(PFCD)长期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本院肛肠科收治的使用IFX治疗的PFCD患者共24例的病例资料,通过观察用药54周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计算患者瘘管缓解率、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统计患者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瘘管缓解的相关因素;记录IFX治疗期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结果:使用IFX治疗54周后,患者瘘管缓解率、临床缓解率、内镜缓解率分别为37.5%、45.83%、33.33%;用药14周瘘管有应答反应(OR=19.419,95%Cl:1.267~297.559,P=0.033)是瘘管在用药54周实现缓解的预测因素;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与用药前相比显著改善(P<0.01);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计算法(CDAI)、克罗恩病简化内镜评分(SES-CD)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20.8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IFX能够有效地促进PFCD瘘管的闭合,改善肠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IFX对于PFCD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抑制剂治疗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郎旭, 刘博宇
    2025, 30(5):  648-65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
    摘要 ( 84 )   PDF (1884KB)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治疗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地纳入在临床实践中一线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的伴PVTT的HCC患者。采用mRECIST标准对患者的靶病灶进行评估。对入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获取预后生存数据。收集并记录联合用药期间观察到的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与基线特征进行探索性分析,纳入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变量校正。结果:67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的伴PVTT的HCC患者纳入分析,4例患者取得完全缓解,30例患者取得部分缓解,25例患者病情稳定,5例患者病情进展,3例患者无法评价,该方案的客观缓解率(ORR)为50.7%,疾病控制率(DCR)为88.1%。预后数据提示67例伴PVTT的HC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3个月(95%CI:5.85~12.75),中位总生存期(OS)为24.4个月(95%CI:19.11~29.69)。65例患者在接受联合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级别的不良反应(97.0%),其中34例患者(50.7%)出现≥3级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和PD-1抑制剂一线治疗伴PVTT的HCC患者具有潜在的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
    对比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吴姗, 余琦, 杨覃, 王文婧, 张洋洋, 刘燕, 杨沿浪
    2025, 30(5):  657-66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09
    摘要 ( 110 )   PDF (784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环磷酰胺和利妥昔单抗对初诊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1月至2024年7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肾脏内科经肾活检或PLA2R抗体阳性诊断为IMN的113例患者,其中55例接受环磷酰胺治疗,5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并且随访≥6个月。结果:6个月时,环磷酰胺治疗组有38例(69.09%)得到复合缓解(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利妥昔单抗治疗组有36例(62.07%)得到复合缓解。12个月和18个月时,两组复合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70.83% vs. 83.87%,P=0.186和73.68% vs. 73.68%,P=1.000),但在12个月时,利妥昔单抗组的复合缓解率高于环磷酰胺组。对于eGFR<60 mL/(min·1.73 m2)的IMN患者,利妥昔单抗能显著改善肾功能(P=0.008)。在整个随访期间,环磷酰胺组的不良事件总数高于利妥昔单抗组(57例vs. 45例),并且非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利妥昔单抗组(P=0.039)。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IMN的疗效不劣于环磷酰胺,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利妥昔单抗改善eGFR<60 mL/(min·1.73 m2)IMN患者肾功能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
    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臂丛阻滞对肩袖修补术后镇痛及膈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罗婧予, 吴红, 陈刚, 许梦婷, 张焰统, 李军
    2025, 30(5):  665-67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0
    摘要 ( 136 )   PDF (830KB)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布比卡因脂质体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袖修补术患者术后镇痛疗效及膈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拟择期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周岁,ASA分级I或II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LB组)和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组(BV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LB组在C5-C6神经根间、椎前筋膜表面分别注射1.33%布比卡因脂质体7.5 mL+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7.5 mL混合液、1.33%布比卡因脂质体2.5 mL+0.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2.5 mL混合液,BV组相同部位分别注射0.3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15 mL和5 mL。两组均行标准化全身麻醉。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48 h静息、运动疼痛(NRS)评分及阻滞后单侧膈肌麻痹(HDP)发生率。次要指标包括术后其他时点静息及运动NRS评分、阻滞后30 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长、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间及阿片类药物用量、病房内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与BV组相比,LB组患者术后48 h静息NRS评分降低(P<0.05)、阻滞后24 h HDP发生率升高(45% vs. 5.3%,P<0.05),而两组术后48 h运动NRS评分、阻滞后30 min及6 h HD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后SpO2较阻滞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与BV组相比,L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长显著延长(P<0.01)、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P<0.01)、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间延迟及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提高(P<0.01)、病房内额外镇痛药使用率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总用量、围术期不良反应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盐酸左旋布比卡因,加入布比卡因脂质体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可降低患者术后NRS评分、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延长阻滞时长,但用药后易引起患者更长时间的HDP发生。
    方法学
    基于改良机器学习模型的肺结核患者耐药综合预测及可视化系统搭建
    汪峰, 梁露花, 翟菲, 罗晓玲, 项荣武
    2025, 30(5):  673-68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1
    摘要 ( 97 )   PDF (3078KB) ( 1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基于改进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临床价值,并搭建可视化系统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珠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且有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1 025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耐药结核病定义将患者分为敏感组631例(药敏试验结果不存在耐药情况),RR/MDR组271例(满足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或耐多药结核病定义,但是不存在对任意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pre-XDR组123例(在耐多药结核病的基础上,同时对任意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于改良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临床资料,帮助构建耐药结核病预测模型,同步完成特征筛选,对筛选出的特征进行价值分析,并搭建可视化系统进行验证。结果: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分类、肺部基础疾病、咯血、二线药物使用史、毁损肺、伴有空洞在三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改良机器学习模型筛选出8个变量,分别为二线药物使用史、BMI、治疗分类、毁损肺、肺部基础疾病、伴有空洞、咯血、年龄;改良机器学习模型对比传统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AUC值为0.932 2(以RR/MDR预测为正类)和0.954 5(pre-XDR预测为正类)。结论:应用改良机器学习模型可帮助预测耐药结核病发生,辅助临床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述与讲座
    氧化应激相关调控蛋白Cygb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冬梨, 李静, 段丽芳, 张文将, 李娜, 张红
    2025, 30(5):  683-68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2
    摘要 ( 95 )   PDF (1243KB) ( 1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珠蛋白(cytoglobin,Cygb)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星状细胞特异性珠蛋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内脏器官(如肺、心脏、脾脏、肝、胰腺、胃、小肠、肾脏)及神经元和骨组织中,其在清除活性氧、一氧化氮与亚硝酸盐信号转导、减轻氧化应激、抗纤维化、调节细胞凋亡、防治癌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Cygb的抗纤维化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研究已经涉及肝、胰腺、肾、脾等多种纤维化疾病,特别是在肝纤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Cygb在各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其减轻氧化应激的机制。虽然Cygb在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其背后涉及的机制仍需大量研究进行探索,但无疑Cygb可作为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标,有望广泛应用于纤维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靶向cGAS-STING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研究进展
    钱庆芳, 李文静, 李强
    2025, 30(5):  690-69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3
    摘要 ( 188 )   PDF (770KB) ( 1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全球性的破坏性神经系统疾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小胶质细胞激活驱动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起着关键作用。脑缺血发作后,坏死神经元细胞释放的胞质双链DNA(dsDNA)是一种潜在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可激活环状GMP-AMP合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cGAS-STING信号通路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后小胶质细胞活化、无菌性神经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关键参与者。靶向该通路有望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有效减轻神经炎症,防止细胞死亡,并提高患者的预后。本文首先概述了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主要组成和激活机制,然后讨论了该通路激活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最后概述了作为cGAS-STING通路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分子机制。同时讨论了当前靶向该通路的主要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可能策略。
    右美托咪啶减轻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与机制
    常鸿, 刘军超, 陈斯洁, 赵建清, 赵自刚
    2025, 30(5):  695-70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4
    摘要 ( 93 )   PDF (706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症及其引起的肺损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右美托咪啶(DEX)作为镇静药物,在防治脓毒症肺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线粒体动力学、细胞自噬、血管通透性、神经调节以及靶向miR-128-3p/MAPK14、DNA甲基化等方面综述了DEX减轻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与机制,以期深入理解DEX在重症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扩展DEX的药理学作用,从镇静角度为防治脓毒症提供新的思路。
    NO-sGC-cGMP通路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李笛鹿, 裴源源, 王武超, 曹灵杰, 杨峰涛, 史双奎, 周古月, 杨焜宇, 朱继红
    2025, 30(5):  702-70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5
    摘要 ( 105 )   PDF (621KB) ( 1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力衰竭,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其疾病负担正在不断增加。鉴于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NO-sGC-cGMP)信号通路与心力衰竭的密切相关性,以及最近开发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在改善心力衰竭的临床结果方面的显著成效。本综述对该信号通路及其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回顾和分析,通过综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该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多思路。
    艾沙康唑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谢婧娴, 杜建军, 陈璐, 张丽娟, 杨勇
    2025, 30(5):  709-71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6
    摘要 ( 113 )   PDF (612KB) ( 1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沙康唑是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用于治疗成人侵袭性毛霉菌病。儿童、体外膜肺氧合患者、肝损伤患者、肾损伤及血液净化患者、危重症及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特殊人群中艾沙康唑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所不同,从而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本文对艾沙康唑在以上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艾加莫德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舒, 孙春晖, 谭志荣, 邢曼
    2025, 30(5):  714-72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5.05.017
    摘要 ( 204 )   PDF (742KB) ( 1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无力和疲劳。艾加莫德是一种靶向新生儿Fc受体(FcRn)的抗体片段,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清除患者体内致病性免疫球蛋白G(lgG)抗体。艾加莫德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起效快、安全性好、疗效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艾加莫德的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及安全性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艾加莫德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GM)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