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仑卡奈单抗在早期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靳盼盼, 刘洋, 邱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07-2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1
    摘要394)      PDF (672KB)(663)    收藏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是一种用于治疗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药。它是一种人源性抗Aβ原纤维的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使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减慢,延缓疾病进展。本文从仑卡奈单抗的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安全性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全面了解该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药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武兴东, 岳红梅, 朱浩斌, 刘苗苗, 李雅亭, 许金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15-2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2
    摘要385)      PDF (1349KB)(168)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治疗的OSA可导致多种不良的健康后果,包括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气道正压通气(PAP)、减肥、口腔矫正器、上气道手术、体位疗法等传统的OSA疗法主要针对OSA的解剖学因素。然而,OSA的发病机制是异质性的,非解剖学因素对大多数患者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用于治疗OSA,但是随着人们对OSA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致力于药物治疗OSA及其合并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将对近几年药物治疗OSA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为将来药物治疗OSA的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及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两种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
    刘倩, 张家宁, 张双, 刘青蓝, 张保寅, 孙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27-5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07
    摘要304)      PDF (1781KB)(63)    收藏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仿制药和原研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地诺孕素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地诺孕素仿制药或原研药地诺孕素2 mg/d,口服,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在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比较仿制药和原研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仿制药组和原研药组患者的盆腔相关疼痛均明显降低(P<0.05),仿制药组下降了(34.0±3.0)mm,原研药组下降了(34.5±3.9)mm。最常见的异常出血情况,仿制药组、原研药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93%和9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诺孕素国产仿制药和原研药在临床疗效相似,安全性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靶向Nrf2-铁死亡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李梅,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88-19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9
    摘要297)      PDF (973KB)(262)    收藏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程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同时对Nrf2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要的概述,重点综述药物靶向激活Nrf2通路抑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赵全铭, 杨满斗, 胡义波, 苏有橦, 普丽, 章瑜, 李文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82-8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9
    摘要271)      PDF (835KB)(450)    收藏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在不同方向上治疗GIST的巨大潜力,为GIST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未来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吸入性生物制剂在哮喘疾病中的开发进展及前景
    李光辉, 黄静, 朱敏, 赵芮, 万亚坤, 陈智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406-4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07
    摘要271)      PDF (904KB)(260)    收藏
    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但仍有5%~10%的患者为难控制、难治疗性哮喘,即重度哮喘。近十年来,得益于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蛋白、抗体类药物凭借高有效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的重度哮喘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生物制剂通常经注射给药,不可无创、快速地递送药物直接入肺迅速吸收起效,故而临床中亟需起效快、便捷、经济、安全的吸入式生物制剂。本综述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释,概括现行的小分子、激素类和生物类治疗药物,并总结吸入式哮喘生物制剂的研发历程,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大分子吸入药物研究方向的认知,更新该领域前沿动态,以期为更多吸入式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醋酸地塞米松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肖雷, 徐媛媛, 黄晓青, 张文, 曹阳, 谢晶, 周焕, 黄顺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65-137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6
    摘要269)      PDF (1059KB)(126)    收藏
    目的:评估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及餐后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双交叉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空腹组纳入24名健康受试者,餐后组纳入32名健康受试者,每周期服用受试制剂(T)2片(0.75 mg/片)或参比制剂(R)3片(0.50 mg/片),共两周期。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人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的浓度进行测定,采用WinNonlin 8.0软件按非房室模型对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二者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1.13(0.50,4.00)和1.00(0.50,5.00)h,AUC0-t分别为(72.25±21.55)和(69.23±17.76)ng·mL-1·h,Cmax分别为(14.53±4.51)和(14.52±3.68)ng/mL,AUC0-∞分别为(74.63±23.01)和(71.32±19.12)ng·mL-1·h;受试者餐后状态下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2.00(1.00,4.50)和1.50(1.00,4.50)h,AUC0-t分别为(81.57±21.28)和(76.06±13.63)ng·mL-1·h,Cmax分别为(12.14±3.21)和(11.93±2.78) ng/mL,AUC0-∞分别为(85.12±23.92)和(78.95±14.99)ng·mL-1·h。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醋酸地塞米松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结论: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受试制剂醋酸地塞米松片与参比制剂醋酸地塞米松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曹志文, 颜桂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76-58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13
    摘要262)      PDF (829KB)(462)    收藏
    近年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研究在生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模型和动物实验难以准确还原子宫内膜的三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限制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正常生理机制和相关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兴的类器官技术为此提供了新途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通过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在三维培养基中自行组织形成,成功地高度还原了在体子宫内膜腺体的特征。这种类器官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在不同周期阶段的生理变化,还能够模拟囊胚与子宫内膜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此外,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类器官系统为生殖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包括生殖相关基础研究、疾病机制探索、药物筛选及靶向治疗研究等。这些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的生物学特性、疾病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
    李健, 王玉珠, 王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96-6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16
    摘要252)      PDF (932KB)(144)    收藏
    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为建模与模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2022年7月,为了解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方面的实践情况,药品审评中心对制药工业界在新药研发中应用MIDD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收集到的企业反馈数据,分析MIDD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并对当前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消胶囊通过AKT1/β-catenin信号促进乳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
    陈洪晓, 刘苏, 金乐, 张慧慧, 张蕾, 陈昭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21-133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1
    摘要242)      PDF (5786KB)(118)    收藏
    目的:探究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平消胶囊与乳腺癌的相关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平消胶囊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及可视化;通过R软件survival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出与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的基因;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药物靶点194个,疾病靶点1 612个,韦恩图求交集靶点共127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TB53、AKT1、TNF、CASP3等20个;GO分析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反应的调控等生物活性有关;KEGG分析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MAPK1、RELA均有较好的结合;细胞实验表明槲皮素(40、80、120 μmol/L)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乳腺癌细胞48 h后,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与细胞实验证实平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AK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其抗乳腺癌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伟, 何琴, 何怡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7): 819-82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7.012
    摘要241)      PDF (556KB)(107)    收藏
    目的:探讨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从建库起至2023年4月28日,收集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病例报告。结果:20例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50岁(4,88)。低血糖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血糖的中位值为2.25 mmol/L(0.22,3.3),曲马多的中位日剂量为300 mg(1.53,14 000)。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心肺骤停(7例),癫痫发作(4例),嗜睡(3例)和出汗(3例)等。6例患者报告了曲马多血药浓度,中位值为3.56 mg/L(0.47,9.4)。20例患者停用曲马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16例患者恢复,1例患者中度脑功能障碍,3例患者死亡。结论: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可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临床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以神经低血糖症状为主。停用曲马多后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可死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磷血症新药 Tenapanor 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侯文平, 徐磊, 苏长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29-143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4
    摘要238)      PDF (700KB)(180)    收藏
    Tenapanor是一种新型降磷药物,主要作用于钠/氢交换蛋白3(NHE3)起抑制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下调磷酸钠盐协同转运蛋白(NAPI)的表达,从而降低肠道对磷的吸收。Tenapanor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ESRD-HD)患者高磷血症。腹泻为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Tenapanor进行文献检索,就其药理作用、药动学特性、临床评价、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和用法用量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段功宸, 吴继敏, 徐巧敏, 江建鑫, 蓝海燕, 张旭彤, 袁开明, 李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46-15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4
    摘要232)      PDF (749KB)(145)    收藏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估瑞马唑仑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并满足纳入标准的106名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65~9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0.3~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5~3 mg·kg-1·h-1泵注维持;R组缓慢静注瑞马唑仑负荷量0.05 mg/kg(注射时间1 min)后以0.1~0.3 mg·kg-1·h-1维持术中镇静。两组患者以维持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为3~4分、脑电双频指数(BIS)值75~85间来调整泵注速率;缝合切口时停止输注镇静药。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5(T1)、10(T2)、15(T3)、30(T4)、60 min(T5)及术毕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BIS值,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中遗忘、术后7 d内谵妄(POD)及神经认知恢复延迟(DNR)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T1~T5时点的BIS和MOA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T6时点的MAP、HR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T1~T6时点的MAP均更高(P均<0.05),苏醒时间短[(6.6±1.8) vs. (7.7±2.2) min,P<0.05],术后第7天Hopkins言语学习测试评分下降幅度更小(3.9±3.9 vs. 6.2±4.6,P<0.05),术后谵妄、术后DNR发生率显著降低(7.5% vs. 28.3%,5.7% vs. 20.8%,P<0.05),术中遗忘发生率增高(52.8% vs. 28.3%,P<0.05);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15.1% vs. 37.7%,5.6% vs. 22.6%,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频次更少(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可提供有效的围术期镇静,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术后早期神经认知功能影响小,总体安全性高于丙泊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群体模型分析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的影响
    刘璐, 石雨菲, 何庆烽, 徐凤艳, 王鲲, 蔡卫民, 相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75-128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0
    摘要231)      PDF (705KB)(216)    收藏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或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基因多态性可能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因组学的研究对实现个性化、以患者为导向的精准医学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模型分析是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来定量描述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异性,可以量化协变量产生的影响。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采用群体模型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影响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UH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益心饮“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王业健, 焦广洋, 庞涛, 翁楠, 高洁, 李娟, 陈万生, 陈卫东, 张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11-2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2
    摘要224)      PDF (4865KB)(99)    收藏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原形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等在线数据库获取入血原形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等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做Venn图获取交集靶点,并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选用cytoscape3.9.0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以H9c2细胞对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益心饮中鉴定得到157个化合物;从大鼠血清中鉴定得到34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姜辣素、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等化合物,得到139个交集靶点,结合PPI网络筛选得到31个核心靶点,主要含有TNF、IL-6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选取TNF、IL-6靶点与主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均小于-5 kcal/mol。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益心饮能够通过调节TNF、IL-6发挥治疗作用。结论:益心饮主要潜在活性成分可能是异甘草素、甘草次酸、姜辣素、毛蕊异黄酮苷、丹酚酸B,主要通过作用于TNF、IL-6等靶点来调控特定的信号通路,发挥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钠钙交换体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陈 峰, 黄鈺婷, 王笑, 樊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03-140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0
    摘要221)      PDF (721KB)(138)    收藏
    钠钙交换体(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X)由SCL8家族基因编码且属于阳离子反向转运蛋白家族一员,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膜结构上的阳离子转运蛋白,控制细胞钙的外流和内流,对维持细胞内钙浓度稳态及正常心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具有高发病率、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且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在HFpEF中,NCX反向模式过表达,心脏的舒张功能受损,心肌细胞钙瞬变因HFpEF的病因不同而存在差异。目前,以NCX为靶点的多种特异性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钙内流改善HFpEF的舒张功能障碍,提高HFpEF模型存活率,积极开发靶向抑制NCX的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抑制剂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庭恺, 任崇崇, 张婉婉, 刘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90-9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10
    摘要221)      PDF (714KB)(226)    收藏
    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发生率最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针对FLT3突变已经开发了多种靶向抑制剂,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随之出现的耐药为FLT3靶向治疗AML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将对FLT3突变在AML中的病理和预后作用、目前常用FLT3抑制剂(Ⅰ型和Ⅱ型)的研究进展、FLT3抑制剂耐药的机制及如何克服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氨甲环酸围术期应用进展
    王文丽, 姚依婷,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98-20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0
    摘要219)      PDF (649KB)(240)    收藏
    围术期出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大量失血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氨甲环酸是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达到止血功效。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降低失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目前,氨甲环酸用于围术期止血日益广泛,正逐渐走进更多外科领域的共识和指南。本文拟对其作用机制、围术期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探讨在不同手术类型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氨甲环酸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细胞器应激反应与自噬及铁死亡参与氯化钴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
    雷艳, 彭小勇, 邓蒙生, 张东冬, 朱英国, 王建民, 段朝霞, 李涛, 刘良明, 杨光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1-1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1
    摘要212)      PDF (1695KB)(190)    收藏
    目的:综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与细胞器应激反应及自噬性死亡(自噬)和铁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CoCl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19226,采用R语言分析数据,探讨CoCl2处理与细胞器应激反应(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及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自噬性死亡)间的关系。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和CoCl2诱导的体外缺氧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关键分子HIF-1α、高尔基体应激标志物GM130与p115、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与CHOP、自噬标志物LC3-II/LC3-I与Beclin1以及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给予相应的处理剂来诱导或抑制细胞器应激反应或细胞死亡对CoCl2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结果:对GSE119226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分析,结果显示CoCl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细胞器功能与应激反应、自噬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有明显影响,其中内质网应激、内质网蛋白加工、高尔基体对质膜蛋白转运的调控、自噬/自噬性死亡、铁离子调节与铁死亡等是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培养的正常对照rVSMC相比,CoCl2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与活性氧水平升高。CoCl2处理后,rVSMC中反映高尔基体应激发生的高尔基体结构蛋白GM130与p115的表达水平降低,反映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标志分子GRP78与CHOP升高;同时CoCl2也使细胞自噬标志物LC3-II/LC3-I与Beclin1水平降低,提示自噬水平降低,而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的表达水平降低则提示细胞发生铁死亡。与CoCl2处理组相比,诱导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或铁死亡可使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而抑制上述过程可改善细胞活力;另一方面,升高自噬水平可改善CoCl2降低的细胞活力。结论:CoCl2诱导低氧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和铁死亡发生以及自噬水平降低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细胞器应激反应和铁死亡或升高自噬水平可改善CoCl2导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缺氧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生物靶向治疗
    白昊东, 沙炳先, Ambedkar Kumar Yadav, 徐镶怀, 余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377-38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03
    摘要210)      PDF (640KB)(114)    收藏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基于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治疗现状无法满足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已有不同研究将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制剂尝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缓解呼吸道症状或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但均未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今后还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定生物靶向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吡仑帕奈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思蕊, 李军强, 党小利, 王天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354-3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15
    摘要205)      PDF (575KB)(162)    收藏
    睡眠障碍、偏头痛、认知与行为障碍和焦虑抑郁等都是常见的癫痫共病,癫痫患者的共病率是一般人群的8倍,影响癫痫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作为第三代抗癫痫药物,临床研究及应用已经显示出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前景。PER可以改善癫痫共病睡眠障碍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PER在减少癫痫共病偏头痛患者的癫痫发作和偏头痛发作方面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PER对总体认知特征的影响是中性的,没有系统性的认知恶化或改善,但行为改变是最常见的PER相关不良事件之一。对癫痫共病焦虑和抑郁的患者,PER不会加重癫痫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且有一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善。本文将从PER对癫痫共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张立仪, 郭紫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30-23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3
    摘要201)      PDF (631KB)(255)    收藏
    子宫内膜癌原发于子宫内膜,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虽然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该病有着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于未生育但有生育意愿的年轻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鉴于孕激素临床应用个体差异大、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孕激素的临床应用现状、疗效、孕激素抵抗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非肽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韵熹, 易晓芳, 徐丛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482-48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01
    摘要199)      PDF (603KB)(177)    收藏
    非肽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ntagonist)作为GnRH受体的一种高效、选择性拮抗剂,其口服制剂(Elagolix, Relugolix及Linzagolix)已在国外获批上市,在用于子宫肌瘤缩小肌瘤体积、控制月经过多等方面展示了一定疗效,适当配伍反加治疗可以提高药物安全性与患者依从性,相比其他激素类制剂,口服GnRH拮抗剂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高原低氧诱导肠稳态失衡的分子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康倩, 修明慧, 张雪燕, 杨丹, 王树威, 和建政, 龚红霞, 曹旺杰, 苏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91-140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9
    摘要196)      PDF (1444KB)(114)    收藏
    低氧是限制人群在高原生存的因素之一,能够引起呕吐腹泻、心慌气短、急性昏迷等症状。患有急性高原病的人约80%至少有一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如厌食、恶心、腹泻、呕吐等。研究高原低氧所致肠损伤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有利于高原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就高原低氧造成肠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对高原低氧造成肠道形态学、肠道细胞、肠道菌群等肠稳态的改变,引起肠道炎症、氧化损伤等机制及中药防治进行总结,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信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的研究
    曹若楠, 李小宁, 阮欣然, 刘诗惠, 陈婧璇, 徐浩, 沈继录, 朱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47-135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4
    摘要195)      PDF (1800KB)(51)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菌株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旨为预防治疗产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随机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从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全敏感组肺炎克雷伯菌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37株,细菌均采用VITEK MS IVD KB V3.2质谱仪鉴定并使用VITEK 2-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比较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选取不同ST型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联合效果并选择最佳联合浓度;结晶紫染色法探究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抑制及清除效果;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抗菌药物作用前后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MLST分型结果显示敏感组肺炎克雷伯菌株有ST86、ST727等8个序列,ESBLs组菌株属于ST15、ST37、ST11等14个序列型,其中ST15占26.32%(5/19);CRKP组菌株属于ST11、ST15、ST656等9个序列型,其中ST11占48.65%(18/37),ST15占27.03%(10/37); ST15(ESBLs)型、ST11(CRKP)型、ST15(CRKP)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均在第5天达到成熟,ST15(ESBLs)组较ST15(CRKP)组产生物被膜能力强,ST11(CRKP)组较ST15(CRKP)组形成生物膜能力强(P<0.01)。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药敏结果显示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相加作用;在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及清除试验中,2×MIC阿奇霉素组及联合浓度组均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组的抑制能力优于单药组,抑制率最高可达到89.93%;清除效果均为联合药物组>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清除率最高为44.79%。结论: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早期联合用药进行抗生物膜菌感染的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黏液高分泌机制及治疗
    张婷, 孙嵘, 杨涌, 刘伟春, 袁玉屏, 居旭, 王蒨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383-39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04
    摘要195)      PDF (719KB)(200)    收藏
    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之一。文献报道,存在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严重,住院和病死率也更高。因此,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重点讨论了气道黏液的结构和意义,并重点讲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传统药物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物理治疗及支气管镜治疗,希望能为慢阻肺疾病的黏液高分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董力, 周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72-137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7
    摘要191)      PDF (792KB)(61)    收藏
    目的:探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对老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重组人趋化因子(CXC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IL-1β、CXCL8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方案麻醉后,比较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给药前(T0)相比,给药1 min后(T1)、给药5 min后(T2)、给药10 min后(T3)、拔管后(T4)试验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血清中IL-1β、CXCL8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脊柱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瑞芬太尼联合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疫苗佐剂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张丽, 卢畅, 安明惠, 王萌萌, 宗晓郁, 喻琳, 冉卓灵, 宋晶, 李慧杰, 宫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7): 785-79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7.008
    摘要189)      PDF (831KB)(324)    收藏
    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预防及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佐剂作为疫苗的辅助成分,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理想的佐剂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反应,使机体获得最佳的保护性免疫,还具有减少免疫物质用量、降低疫苗生产成本等重要作用。为满足新型疫苗的需求,已经研发了许多新型佐剂。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一种安全、有效、易制备、纯度高、适用于多种疫苗的佐剂。本文根据佐剂的类别,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包括Adjuvants、Vaccine、Vaccine Adjuvant、aluminum salts、MF59、AS03、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等及其他相关检索词;中文检索词包括佐剂、疫苗佐剂、铝盐佐剂、弗氏佐剂、AS01等及其他相关检索词),总结常用的传统铝盐佐剂和较为新型的脂质体类、核酸类等佐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各自的特点,旨在为佐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他汀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秦弦, 王倩, 侯佳, 徐冬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488-4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02
    摘要187)      PDF (580KB)(130)    收藏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具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以外的部位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影响到全球10%~15%的育龄期女性,与欧美白人女性相比,亚洲女性患内异症的风险增加了9倍。内异症不仅会引起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等疼痛症状,还会引起不孕,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疲劳、高度敏感和焦虑的情绪,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女性生育年龄推迟,解决如内异症这种影响女性生育力的妇科内分泌疾病迫在眉睫。近年来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异常、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同时降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可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抑制内异症的进展,少量临床研究也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内异症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综述内异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并从细胞、动物、人体三个层面综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内异症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姜黄素对长期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中枢的作用机制
    孟婷婷, 高红丽, 高祎凡, 张清岚, 于晓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57-136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5
    摘要186)      PDF (2189KB)(59)    收藏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长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Dahl大鼠60只,体质量(180±1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含0.3% NaCl)、正常饮食给药组(0.3% NaCl + 姜黄素150 mg·kg-1·d-1)、高血压组(含8% NaCl)以及高血压治疗组(8% NaCl + 姜黄素150 mg·kg-1·d-1)。采用无创大鼠尾动脉监测系统测量每组大鼠血压变化。经姜黄素连续灌胃6周后,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然后处死大鼠提取下丘脑室旁核组织和血浆,采用RT-PCR、ELISA、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室旁核中NAD(P)H氧化酶亚基NOX2、NOX4、过氧化物歧化酶(SOD-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白细胞介素6(IL-6)、IL-1β、MCP-1及IL-10指标的RNA及细胞水平,采用DHE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活性氧簇的变化。结果:高盐饮食组大鼠经过6周姜黄素干预后平均动脉血压明显降低[6周时:(125 + 7) mmHg比(153 + 6) mmHg,P<0.05];长期高盐饮食组大鼠经姜黄素干预后NOX2、NOX4、TLR4、MyD88、IL-6、IL-1β、MCP-1及ROS水平明显较高盐饮食组降低(P<0.05),而SOD-1和IL-10表达明显较高盐饮食组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长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下丘脑室旁核中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血糖、血钙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及预测效能研究
    黄凯歌, 许勤华, 王 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27-12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4
    摘要186)      PDF (1200KB)(64)    收藏
    目的:探讨血糖、血钙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不良组、良好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血钙、改良Marshall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BISAP),并分析血糖、血钙与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相关性。比较不同血钙患者血糖水平。Cox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相对危险度(RR)值分析血糖、血钙对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是否存在及其类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糖、血钙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良组治疗后血糖、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高于良好组,血钙低于良好组(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与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呈正相关,而血钙与之相反(P<0.05);血钙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高于血钙正常患者(P<0.05);血钙降低对血糖升高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联合血钙预测预后的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SAP患者血糖、血钙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糖、血钙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存在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对SAP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地奥心血康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王昕, 王一帆, 尚慕鸿, 刘玉嫣, 陈光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21-1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1
    摘要184)      PDF (2222KB)(119)    收藏
    目的:研究地奥心血康(DXXK)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喂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6.0 mg·kg-1·d-1),DXXK高、中、低(200、60、20 mg·kg-1·d-1)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连续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活动度、脂肪质量、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脏中的TC、TG含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OGTT和IPITT的曲线下面积(AUC);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IRS-1/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下游靶标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XXK组和吡格列酮组小鼠的体质量、脂肪质量、FBG、FINS、HOMA-IR、ISI、TC、TG、AST、ALT水平、OGTT和IPITT的AUC均显著降低(P<0.05,P<0.01),活动度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和肝功能异常明显改善(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肝脏p-IRS-1/IRS-1、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DXXK可以改善NASH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肝纤维化潜在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婷婷, 李俊峰, 张立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475-48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17
    摘要183)      PDF (888KB)(137)    收藏
    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存在肝纤维化。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调节免疫细胞及代谢等机制调控肝纤维化。因此,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作为慢性肝病的一种无细胞治疗,为慢性肝病的治疗扩展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临床研究护士现状调查与分析
    陈黎明, 张海燕, 黄帆, 赵文艳, 丁锐, 曹彩,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455-45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14
    摘要180)      PDF (509KB)(56)    收藏
    目的:调查并分析国内临床研究护士现状与需求,为构建研究护士培训体系、促进研究护士规范化培训以及实现研究护士规范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国内近70家知名临床试验机构的102名研究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护士的一般资料、职业经历与工作内容、从事临床试验工作的成就感及培训需求。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102名研究护士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者占92.15%,职称中级及以上者占53.92%。兼职研究护士占74.51%;在职业经历中,19.61%具有10年以上的临床试验经历;在临床试验分工中被授权参与过临床试验药品管理、样本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比例分别为47.06%、40.20%和21.17%。能够在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中获得较高成就感的研究护士占70.59%;在教育培训方面,研究护士认为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临床试验方案规范化实施与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是最为重要的培训内容。结论:我国临床试验研究护士学历、护龄较高,但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创新药物和器械陆续注册上市与临床研究体系亟待完善的迫切需要,国内专业化的专职研究护士缺口较大,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护士培训、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研究护士专业化水平,助力提升我国的创新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研究的数量与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中医药减毒增效作用在免疫检查点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志鹏, 陈子琦, 田建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339-34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13
    摘要179)      PDF (649KB)(179)    收藏
    免疫治疗已成为癌症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全球瞩目焦点。近两年尤以Nivolumab、Pembrolizumab、Atezolizumab和Ipilimumab为代表的PD-1\PD-L1和CTLA-4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已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和尿道癌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调控免疫检查点治疗恶性肿瘤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改善其不良事件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在调控免疫检查点和改善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在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查娴, 陈大宇, 邵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54-16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5
    摘要179)      PDF (1012KB)(107)    收藏
    目的:比较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治疗的CRE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包括28 d全因病死率和28 d临床治愈率。次要结局包括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微生物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28 d临床治愈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83名患者,其中替加环素组54例,多黏菌素B组29例。替加环素组28 d全因病死率为31.5%(17/54),多黏菌素B组为37.9%(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替加环素组28 d临床治愈率为63%(34/54),显著高于多黏菌素B组的34.5%(10/29)(P=0.013)。两组的次要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使用替加环素是28 d临床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83,95%CI 1.018-4.263,P=0.045)。但替加环素组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多黏菌素B组显著延长(P=0.047;P=0.027),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P<0.001)。结论:替加环素组和多黏菌素组28 d全因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与多黏菌素B相比,替加环素可能与更高的28 d临床治愈率相关。同时需注意,替加环素可能增加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为靶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王准, 孙谕莹, 黄汉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78-139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8
    摘要179)      PDF (758KB)(99)    收藏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调节细胞存活、增殖和代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复杂,与衰老密切相关。研究发现,AD的病理发展过程中经常伴随着mTOR活性的变化,但尚不清楚mTOR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mTOR的复合物及其信号通路,重点综述了mTOR信号通路对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功能、自噬作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Tau蛋白和脑胰岛素抵抗等AD病理特征的影响,其次阐述了mTOR两种信号通路在抗衰老和延长寿命方面的调控作用,最后介绍了mTOR抑制剂在AD病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延缓和改善AD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是否可进行临床互换用药:基于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证据
    胡杨, 宋再伟, 高媛, 冉怡雯, 姜丹, 赵荣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7): 722-7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7.001
    摘要178)      PDF (1571KB)(102)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互换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为临床互换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Sinomed等数据库中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互换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版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证据体,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GRADE工具进行质量分级。本项系统评价遵循PRISMA声明进行设计与实施。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其中7项关注银屑病患者,11项关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效性方面,对于银屑病患者,与未转换用药相比,参照药与生物类似药间进行1~4次转换用药后PASI 75达标率与sPGA评分≤1达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质量证据)。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未转换用药相比,参照药与生物类似药间进行1~3次转换用药后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评估标准症状缓解20%(ACR 20)、缓解50%(ACR 50)、缓解70%(ACR 70)的达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质量证据)。安全性方面,对于银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未转换用药相比,单次或多次转换用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质量证据)。免疫原性方面,对于银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未转换用药相比,单次或多次转换用药后抗药抗体产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等质量证据)。目前尚缺乏其他适应证中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互换用药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结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与参照药间的转换用药未对银屑病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免疫原性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驱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新机制
    张燕妮, 段宇鑫, 柏艺, 俞瑾瑶, 孙佳怡, 王泽洁, 李玲,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348-35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14
    摘要177)      PDF (1252KB)(64)    收藏
    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途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受到慢性损伤后会发生糖脂代谢改变、未折叠蛋白反应、自噬和衰老、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和细胞周期G2/M期停滞等几种适应性反应。修复机制适应不良,会诱导产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本文将讨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这些适应性反应驱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为探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丘脑室旁核在全身麻醉和睡眠觉醒神经通路中的作用
    顾芸菲, 陈苏衡, 于恺华, 鲍振星, 李玉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36-14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5
    摘要177)      PDF (557KB)(223)    收藏
    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PVT)是觉醒的关键核团。PVT在正常睡眠的觉醒调节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但在麻醉中其作用可能随着所处麻醉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围绕PVT觉醒功能神经通路来综述其在睡眠和麻醉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