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麻醉药与脑功能障碍专刊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专刊寄语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21-.  
    摘要126)      PDF (334KB)(7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杰, 曹君利, 刘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22-133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1
    摘要178)      PDF (598KB)(162)    收藏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是主要通过电刺激、磁刺激等对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调控的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捷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脑功能调控的相关研究和治疗,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调控、抑郁、焦虑、谵妄、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上都有相关研究证实。临床科室如神经内科、康复科、疼痛科等多学科都广泛运用无创神经调控这一技术,但其在围术期的应用较少,尤其是针对全麻患者术后睡眠功能紊乱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是术后一个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常表现为术后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长明显缩短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睡眠功能更容易受影响。术后睡眠功能紊乱涉及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很多影响因素,影响患者整个围术期甚至出院后的长期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脑影响的研究进展
    樊迪, 史翠娜, 杨青青, 纪木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33-133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2
    摘要196)      PDF (421KB)(138)    收藏
    七氟烷作为儿童全身麻醉中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对发育脑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从发育脑组织特点、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七氟烷神经毒性的机制以及减轻七氟烷麻醉神经毒性策略出发,探讨七氟烷麻醉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应激及术后睡眠影响
    闫磊, 蒋海彬, 娜菲莎·帕尔哈提, 热孜宛古丽·伊克木, 耿博宇, 麦尔哈巴·麦麦提艾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40-134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3
    摘要137)      PDF (464KB)(115)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应激及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行胃肠肿瘤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D1),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D2),对照组(C)。D1、D2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持续10 min,随后分别以0.2、0.6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评分。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注气完毕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A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D1、D2组T1、T2、T3时MAP、HR明显低于C组(P<0.05),D2组T3时HR明显低于D1组(P<0.05);D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相比于D1组和C组,D2组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均能减轻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期间应激、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术后睡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氯胺酮拟精神症状及奖励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航, 陆方舟, 杨春, 朱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47-135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4
    摘要144)      PDF (441KB)(187)    收藏
    氯胺酮是一种非选择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 NMDA)受体拮抗剂,近年来氯胺酮在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氯胺酮拟精神作用和奖励通路的神经机制目前仍待完善,可能与大脑内多种神经元及通路密切相关,本文将对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尝试整合已知的神经机制以及提出合理的假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麻醉药对发育期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姚依婷, 刘寒玉, 吴仔峰, 王娣, 杨春, 黄朝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54-136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5
    摘要164)      PDF (552KB)(126)    收藏
    麻醉在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对发育期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本文就麻醉药物对发育期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从分子机制(钙稳态失衡、tau蛋白磷酸化、m6a基因修饰)、亚细胞结构(突触可塑性受损、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凋亡、脑整体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其机制进行阐述,为临床指导麻醉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以提高婴幼儿麻醉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麻醉及镇痛药物与认知功能
    倪渊博, 张昕, 李仪, 刘存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65-137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6
    摘要119)      PDF (501KB)(88)    收藏
    认知功能损害已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现有的研究尚不能回答是何种因素引起认知功能减退,不少学者认为麻醉与镇痛药物可能在认知功能障碍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综述将探讨不同麻醉镇痛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简要叙述其机制,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长时间七氟烷暴露对老年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组学的影响
    何欢, 薛震宇, 毛豪丽, 张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75-138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7
    摘要135)      PDF (2504KB)(134)    收藏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长时间七氟烷暴露对老年小鼠前额叶皮质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将10只18月龄雄性C57BL/J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Sev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5只。七氟烷组小鼠在3%七氟烷和60%氧气的条件下麻醉6 h。对照组小鼠则在相同条件下给予60%的氧气6 h。所有小鼠均在麻醉或者吸氧结束后即刻处死,取新鲜前额叶皮质,用于LC-MS/MS分析。使用OSV2.1软件(AB SCIEX)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烷组老年小鼠前额叶皮质中谷胱甘肽、精氨酸、辅酶A、1-甲基-组氨酸、精氨基琥珀酸、2-异丙基苹果酸的含量减少,而甲基延胡索酸的含量增加。差异代谢物共涉及29条代谢通路,在精氨酸生物合成等9条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长时间七氟烷暴露的老年小鼠前额叶皮质中谷胱甘肽、精氨酸、辅酶A等代谢产物发生明显变化。这些产物的变化可能影响氨基酸代谢通路和糖代谢通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全麻药物损伤发育期大脑的研究进展
    杨柳, 罗爱林, 李世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81-139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8
    摘要156)      PDF (534KB)(103)    收藏
    全麻药物对发育期大脑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麻醉领域中关注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显示,全麻药物可损伤发育期大脑,并导致长期认知功能异常;而临床研究结果则存在争议。由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局限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本身的缺陷、临床试验中标准化行为学及智力评分工具的缺乏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这一争议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当前研究结论亦难以指导临床实践。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联系全麻机制研究进展及反思笔者近十年来在该领域探索,总结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混杂因素供后续研究参考,以提高未来研究数据的可重复性和说服力,更好地指导小儿麻醉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不同吸入麻醉药对新生期大鼠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张静, 高丹阳, 于康, 林晓婉, 曹颖, 刘晓, 缪慧慧, 李天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391-139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09
    摘要132)      PDF (6384KB)(117)    收藏
    目的:拟观察不同吸入麻醉药对新生期大鼠神经胶质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新生大鼠于出生后第2天(P2)暴露于异氟醚、七氟醚或地氟醚处理2 h,并分别于出生后第7天(P7)或第14天(P14)取材,通过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胶质细胞标记物(vimentin, GFAP, Iba1)在新生大鼠海马不同亚区的分布及表达。结果:大鼠在新生期(P2)单次暴露于不同吸入麻醉药,地氟醚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及分子层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在P7及P14活化显著增强,异氟醚组仅在P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地氟醚组海马齿状回颗粒层而非CA1区锥体细胞层小胶质细胞在P7及P14活化显著增强,异氟醚组仅在P14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不同吸入麻醉药短时间单次处理出生后第2天新生大鼠,对海马不同亚区胶质细胞的活化存在不同作用,七氟醚可能对其影响最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麻醉相关神经网络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丁加慧, 周瑜, 袁天杰, 夏俊明, 李文献, 韩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400-140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10
    摘要200)      PDF (513KB)(172)    收藏
    麻醉深度把握不当不仅不利于麻醉的快速平稳复苏,也可影响患者术后转归。因此,精准把控麻醉深度是麻醉学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目前临床主要基于脑电图(EEG)信号监测衍生出的不同算法模型进行麻醉深度的监测,然而并不能满足麻醉医生对于麻醉深度精准把握的要求。近年来,有关麻醉相关神经网络机制及其调制的研究提示,其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方法具有潜在价值。麻醉相关神经网络主要包括睡眠觉醒环路、丘脑-皮质环路及皮质-皮质网络。深入理解参与麻醉引起意识消失的神经网络,将更为精准地指导麻醉深度监测,为提高临床麻醉复苏质量提供可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视神经鞘直径与眼球横径比值评价丙泊酚与地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赵欣, 李丁, 吴安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2): 1408-141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2.011
    摘要119)      PDF (416KB)(99)    收藏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眼球横径(ETD)比值的方法评价丙泊酚与地氟醚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20例。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D组吸入地氟醚。两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按时追加罗库溴铵。使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记录ETD,麻醉诱导后5 min(T0)、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气腹结束恢复平卧位(T4)时的ONS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计算不同时间点ONSD/ETD比值。结果:与T0时比较,T2-T3时两组ONSD值升高(P<0.05);T2时D组ONSD值高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T1时D组ONSD/ETD值明显升高(P<0.05);T1-T4时D组ONSD/ETD值明显高于P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Ppeak均明显升高(P<0.05)。T2-T3时D组MAP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在使用瑞芬太尼作为麻醉维持镇痛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或吸入地氟醚均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维持,与地氟醚相比,丙泊酚可一定程度减轻颅内压升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