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6
    基础研究
    帕立骨化醇通过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吴林, 郝颖香, 张蕾, 张天雪, 高明晶, 冷玉芳
    2022, 27(1):  1-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1
    摘要 ( 250 )   PDF (7872KB) ( 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帕立骨化醇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与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帕立骨化醇预处理+假手术组(SP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帕立骨化醇缺血预处理组(P组)。S组与SP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IR组与P组建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后再灌注2 h,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P组与P组在术前24 h经腹腔注射0.3 μg/kg帕立骨化醇,其余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 h时处死小鼠,距回肠末端5 cm取得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根据Chiu's评分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病理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 HMGB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 TLR4)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及SP组相比,IR组及P组小肠Chiu's评分明显上升,IR组肠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升( P<0.05);与IR组相比,P组Chiu's评分、DAO、TNF-α、IL-6含量及HMGB1、TLR4、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 结论:帕立骨化醇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天麻钩藤饮抑制铁死亡-脂质代谢保护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郭宇婷, 李珊珊, 李庆林
    2022, 27(1):  8-1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2
    摘要 ( 280 )   PDF (7785KB) ( 8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TGY)对鱼藤酮(Rot)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Rot建立和培养PC12细胞神经损伤模型并利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确定Rot的最佳造模浓度以及TGY的有效干预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脂质活性氧(ROS)水平并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强度的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和活力变化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蛋白表达。结果:0.6 μmol/L Rot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接近50%(56.7%±9.9%),TGY预处理12 h后可抑制Rot的损伤程度。同时,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Rot处理后的细胞内脂质ROS含量升高,而给予TGY预处理后有效降低Rot损伤的细胞内脂质ROS的含量,降低Rot处理后的MDA水平,并提高SOD活力和GSH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与正常组相比,0.6 μmol/L Rot处理后细胞的线粒体皱缩,TGY预保护处理后,PC1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Western blot的结果呈现出TGY预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提高Rot损伤后GPX4的表达,下降ACSL4、LPCAT3的表达。 结论:TGY可以上调GPX4蛋白的表达,下调ACSL4、LPCAT3蛋白的表达,抑制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和ROS的含量,从而改善神经损伤。
    琥珀酸曲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变
    陈倩, 王亚峰, 朵德龙, 常亚娥, 严英俊, 段坤坤
    2022, 27(1):  15-2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3
    摘要 ( 203 )   PDF (6146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琥珀酸曲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对健康组、T2DM组、琥珀酸曲格列汀组、磷酸西格列汀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利用QIME对数据进行过滤,对物种进行分类和注释。对样品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Bet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比较4组的样本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健康组、T2DM组、琥珀酸曲格列汀组、磷酸西格列汀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组相比,T2DM组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与琥珀酸曲格列汀组比较,T2DM组的Cya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Tenericute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候选生物标志物可能是:Bacilli、Lactobacillales、Lactococcus、Streptococcaceae;琥珀酸曲格列汀组候选生物标志物可能是:Bacteroidia、Bacteroidetes、Bacteroidales、Prevotella、Paraprevotellaceae、Parabacteroides、Porphyromonadaceae;磷酸西格列汀组候选生物标志物可能是:Lactobacillus、Lactobacillaceae、Helicobacter。 结论:使用琥珀酸曲格列汀改善小鼠肠道菌落,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而达到降糖效果。
    不同给药方式在大鼠内对利巴韦林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的影响
    郭璐, 钟振东, 韩奕岑, 石毅, 杨勇, 边原, 刘晓姝, 张静, 郎琴, 钟甜
    2022, 27(1):  25-3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4
    摘要 ( 215 )   PDF (786KB)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利用HPLC-QqQ-MS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技术检测方法探究口服和呼吸道给药方式对利巴韦林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建立了检测利巴韦林的高灵敏度液质联用分析方法,经过了线性、专属性、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的考察。用建立的方法对口服和呼吸道给药两种方式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呼吸道给药0~72 h血药浓度较高,药物吸收较快,呼吸道给药Cmax(46.1±10.6) μg/L和AUC(0-t)(276±68) μg·L-1·h显著性高于口服给药Cmax(8.9±3.8)μg/L和AUC(0-t)(142±63) μg·L-1·h。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呼吸道给药肺组织利巴韦林含量明显高于口服给药,同时呼吸道给药肝脏组织含量较低。 结论:与口服给药相比,呼吸道给药具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及在肺组织含量较高,揭示了吸入给药的组织靶向作用。HPLC-QqQ-MS检测方法简单有效、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组织利巴韦林的含量测定。
    定量药理学
    贝叶斯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华法林剂量模型的比较研究
    温都苏, 王毅, 孙建军
    2022, 27(1):  33-3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5
    摘要 ( 237 )   PDF (539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缺失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基于贝叶斯法的Warfarin Dose Calculator(WDC)和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MLR)的Warfarin Dosing、IWPC华法林剂量计算器等三种华法林剂量预测辅助工具的预测性能,为无条件进行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地区的患者使用华法林提供准确、适于临床推广的预测工具。方法:计算三种预测工具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均方根误差(RMSE)和预测误差在实际维持剂量±20%范围内的患者百分比,比较它们的华法林剂量预测性能。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进行。结果:WDC的Posteriori模块的MPE和RMSE最低且预测误差在实际维持剂量±20%范围内的患者百分比最高,此外WDC的Priori和Posteriori模块的预测精确度显著高于Warfarin Dosing和IWPC华法林剂量计算器(P<0.05)。结论:临床常用的三种华法林剂量预测辅助工具中,基于贝叶斯法的Warfarin Dose Calculator可能更适合于无条件进行华法林相关基因型检测地区患者的华法林剂量预测。
    临床药理学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重症患者体内达托霉素药代药效学的影响
    胡琳璘, 徐思露, 厉伟兰, 何杰, 张锦璐, 邵华
    2022, 27(1):  39-4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6
    摘要 ( 244 )   PDF (739KB) ( 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对重症感染患者达托霉素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方法:入选24位重症感染患者其中ECMO组和非ECMO组各12例,静脉滴注达托霉素500 mg qd,待药物达稳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并比较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使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估达托霉素相同给药剂量下在不同人群中的靶向达成概率(PTA),通过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达托霉素MIC分布计算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ECMO与非ECMO组患者静滴达托霉素500 mg qd后,Cmax分别为(85.5±25.4) μg/mL和(79.4±29.2) μg/mL,AUC0-24分别为(674.2±267.2) mg·L-1·h和(952.9±304.5) mg·L-1·h,t1/2分别为(10.9±2.1) h和(11.6±4.3) h,Vd为(0.21±0.12) L/kg和(0.150±0.061) L/kg,CL为(13.3±4.7) mL·h-1·kg-1和(9.2±3.4) mL·h-1·kg-1,AUC0-24和CL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其余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蒙特卡洛模拟结果表明,当MRSA对达托霉素敏感性下降时(MIC≥1 mg/L),ECMO组PTA值和CFR值均小于90%。结论: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达托霉素于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于绝大多数行ECMO重症患者来说,当MIC≥1 mg/mL时,标准给药剂量的达托霉素无法有效覆盖MRSA所致感染,需要增加给药剂量以保证达托霉素CFR>90%。另外,建议此类患者实施达托霉素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同时临床上应根据MRSA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调整给药方案结论。
    和胃止泻胶囊治疗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模型化评价
    徐俪颖 王淑华 张高松 黄继汉 黄小民
    2022, 27(1):  47-5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7
    摘要 ( 250 )   PDF (1733KB) ( 1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进一步评价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扩大用药人群范围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和胃止泻胶囊治疗腹泻的疗效特征进行模型化评价并考察协变量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开放、非对照性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35家临床试验中心开展和胃止泻胶囊上市后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主要疗效指标为止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腹泻复常率、腹泻复常时间、不成型大便次数和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和胃止泻胶囊时间进程的药效学模型,考察协变量对药效参数的影响。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的病例共2 285例,止泻有效率为90.8%,腹泻复常率为77.3%,腹泻复常中位时间均为3 d,用药后3 d Leeds消化不良症状量表评分减少3.6分。建模发现用药前每天便质不正常次数对模型参数Emax有显著的影响。最终模型参数Emax为6次/d,ET50为2.19 d。基线值对参数Emax的校正系数为1.61,即基线每增加1次/d,Emax值增加1.61次/d。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4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39%,其中13例判断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7%。试验期间共发生严重不良事件2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和胃止泻胶囊能有效减少腹泻患者的腹泻次数,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药物。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高茸, 马亚中, 赵海霞, 王肇源, 张伟红, 袁海龙
    2022, 27(1):  56-6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8
    摘要 ( 305 )   PDF (745KB) ( 1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评价两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入组24例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给予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用液质联用法(LC-MS/MS)测定给药后氨氯地平的血浆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健康受试者在空腹口服氨氯地平片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Cmax、AUC0-t、AUC0-∞的均值分别为(3 462.08±683.46) pg/mL、(159 891.00±45 951.00)pg·mL-1·h、(194 850.00±63 829.00) pg·mL-1·h和(3 346.09±710.09) pg/mL、(159 065.00±45 214.00) pg·mL-1·h、(190 461.00±66 160.00) pg·mL-1·h;几何均值的比值及其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4.82%(100.35%,109.50%)、103.32%(98.13%,108.78%)、103.98%(97.95%,110.38%)。餐后服用盐酸氨氯地平片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Cmax、AUC0-t、AUC0-∞的均值分别为(2 785.00±600.91) pg/mL、(138 289.00±30 684.00) pg·mL-1·h、(158 765.00±39 260.00) pg·mL-1·h和(2 960.00±671.27) pg/mL、(140 990.00±33 326.00) pg·mL-1·h、(163 996.00±43 606.00) pg·mL-1·h;几何均数的比值及其90%置信区间分别为94.89%(88.94%,101.23%)、97.96%(92.85%,103.34%)、97.26%(91.61%,103.25%)。结论: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均一致,两制剂生物等效,同时两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人群中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坎地沙坦酯片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胡殷, 杨丹丹, 徐毅超, 邵蓉, 阮邹荣, 江波, 陈金亮, 楼洪刚
    2022, 27(1):  63-6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09
    摘要 ( 202 )   PDF (1188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坎地沙坦酯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人体口服坎地沙坦酯片的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筛选32例中国健康受试者在空腹或餐后条件下单次口服8 mg坎地沙坦酯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利用坎地沙坦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采用MATLAB软件构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用于预测人体口服坎地沙坦片后的血药浓度。结果:空腹试验和餐后条件下,受试制剂Cmax、AUC0-t、AUC0-∞均在参比制剂80.00%~125.00%的等效区间内,两制剂生物等效。利用MATLAB软件构建的坎地沙坦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性能验证结果均方差为0.000 781,梯度幅度为0.000 432,验证检查次数为0,训练组、验证组、预测组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服用的情况下均具有生物等效性,建立的坎地沙坦血药浓度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人体口服坎地沙坦酯片的血药浓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丁苯酞注射液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蔡名敏, 邵静, 唐璐, 孙秋月, 窦婷, 钱薇, 王慧萍
    2022, 27(1):  70-7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0
    摘要 ( 337 )   PDF (1327KB) ( 2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空腹条件下静脉滴注受试制剂丁苯酞注射液(规格:5 mL:25 mg,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参比制剂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恩必普)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给药试验设计,选择2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交叉单次静脉注射丁苯酞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100 mL,输液量(100±5) mL(输液泵允许有5%以内的误差),时间55 min。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MS)法测定血浆中丁苯酞浓度,使用WinNonlin 6.4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4名健康受试者输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丁苯酞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541.0±78.6)ng·mL-1·h和(525.0±76.1)ng·mL-1·h;AUC0-∞:(571.0±82.1) ng·mL-1·h和(555.0±88.1) ng·mL-1·h;Cmax:(295.0±62.7) ng/mL和(291.0±56.5) ng/mL;Tmax分别为0.92(0.33, 0.92)h和0.92(0.33, 0.93)h。t1/2分别为(16.60±6.85) h和(15.80±5.88)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AUC0-∞,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125.0%的范围内。结论:受试制剂丁苯酞注射液与原研丁苯酞注射液具有生物等效性。
    2009-2020年药物首次人体试验设计及结果文献分析
    邓锟红, 刘亚昕, 孙媛媛, 陈文静, 杨楠, 胡展晴, 陈凯锋, 黄洁, 项玉霞, 阳国平
    2022, 27(1):  77-8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1
    摘要 ( 301 )   PDF (868KB) ( 2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全面描述药物首次人体试验的大致情况,总结首次人体试验设计与结果规律。方法:在PubMed上检索2009-2020年首次人体试验的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通过收集文献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59篇首次人体试验文章,药物类型包括小分子药物(52.42%,293/559),大分子药物(45.62%,255/559)以及少量的细胞和病毒(1.97%,11/559)等。关于起始剂量的确定,不论是在大分子(23.86%,21/88)还是小分子(30.15%,41/136)中都主要以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27.68%,62/224)为主,其次是基于临床前研究(21.88%,49/224)以及最低预期生物效应水平(8.48%,19/224)等。剂量递增试验中50.19%(135/269)的研究使用传统标准3+3剂量递增方法,其次是加速滴定方法(7.06%,19/269),改进3+3方法(6.69%,18/269)等。结论:首次人体试验在研究设计内容和结果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后续试验中应科学设计首次人体试验,促进药物首次人体试验安全和有效开展。
    综述与讲座
    《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解读
    刘维, 薛钧升, 于之恒, 王紫愉, 陈镕, 周田彦
    2022, 27(1):  86-9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2
    摘要 ( 279 )   PDF (1238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以定量药理学为基础的模型化与仿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1年8月,FDA发布了《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基于群体PK(Pop-PK)模型仿真寻找替代方案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标准。本文首先对PD-1/PD-L1单抗的现有临床方案以及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总结,随后列举了基于Pop-PK仿真方法辅助替代方案获批的既往实际案例,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指南用于PD-1/PD-L1单抗替代方案优化的要点,展望其对PD-1/PD-L1单抗临床研发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胃癌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刘乐, 齐文博, 白玉萍, 刘乾, 尹振宇, 李晓梅, 俞阳, 陈昊
    2022, 27(1):  95-10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3
    摘要 ( 266 )   PDF (449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包括VEGFR-2拮抗剂、抗HER-2抗体)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CTLA-4抗体、抗PD-1/PD-L1抗体)的问世,晚期胃癌的疗效得到提升。目前研究较多的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相关临床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 CPI)免疫治疗的疗效,且如何选择获益人群以及建立预后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全身化疗、肠道菌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EB病毒、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7个方面阐述影响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郭胜杰, 管汐蕊, 曹文莉, 梁思成, 齐晓怡, 葛广波, 吕沐瀚
    2022, 27(1):  102-10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4
    摘要 ( 153 )   PDF (412KB) ( 1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作为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II相代谢酶,不仅参与外源性化合物代谢清除,也在胆汁酸等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解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汁酸代谢调控作用受到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核受体、遗传因素、外源化合物及肝脏相关疾病等因素对UGT酶作用的影响,讨论体内潜在的胆汁酸动态平衡干预机制。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郑莹, 张玲, 姚丽, 王乾合, 朱克祥
    2022, 27(1):  108-11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5
    摘要 ( 195 )   PDF (447KB) ( 1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PARPI)是首类基于合成致死概念开发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并被临床批准用于卵巢癌和乳腺癌的治疗。由于特定的DNA修复缺陷,研究发现具有BRCA1/2种系突变的肿瘤对PARPI敏感,但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针对胰腺癌的多项临床试验已经开展,III期POLO研究表明Olaparib在种系BRCA1/2突变患者和铂类诱导化疗后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作为维持治疗有效且耐受性良好。联合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添加PARPI的益处很可能来自维持治疗阶段。总的来说,PARPI在胰腺癌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前景。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文捷, 王亚兵, 陈晓琳, 任俊玲, 赵晚君, 陈斌
    2022, 27(1):  116-12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6
    摘要 ( 385 )   PDF (358KB) ( 2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曲线明显上升。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过手术、131I放疗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等治疗后,大多数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且有1个或多个癌基因的突变,则成为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应用上述的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本文综述了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尽早识别及早期进行靶向治疗等争取必要的时间。
    书评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护理体会
    彭丹, 夏勋
    2022, 27(1):  117. 
    摘要 ( 111 )   PDF (225KB)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