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5-10
    专家笔谈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情绪管理
    张劲松
    2020, 28(5):  489-49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495
    摘要 ( )   PDF (67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情绪问题的发生率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中居高,包括从轻度普通的情绪问题到严重的心境障碍,增加了管理和治疗ADHD儿童的难度。因此,需要将情绪问题的管理整合进ADHD的干预方案,诊疗管理方案应是分级、跨专业、分步骤、综合性。根据情绪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级别和领域的临床专业人员进行适合其自身能力的管理方案,采取有依据的干预和治疗方法。通常优先重点治疗损害最大的疾病,或共同治疗。本文重点介绍了情绪问题或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警示性症状、筛查、结构化或半结构化访谈、诊断思路、相关的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儿童行为抑制测验及行为训练
    魏书珍, 衣明纪
    2020, 28(5):  493-49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909
    摘要 ( )   PDF (5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为抑制是执行功能的核心内容,是为完成任务而对无关信息或行为的抑制。其早期缺陷易导致社会性交流障碍,工作记忆、情绪调节、注意力等执行功能问题。随着对行为抑制认识的逐渐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成熟的测验方法,包括Stroop任务、侧抑制、Navon任务、Simon任务以及多源冲突任务等,这些行为抑制测验方法在行为障碍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正在发育的儿童实施行为抑制训练可促进执行功能发展。行为抑制的早期健康发展可有效提高儿童的自控力和注意力,从而改善学习能力。了解有关行为抑制的测验方法及行为训练,对促进儿童执行功能发展有重要作用。
    科研论著
    0~3月龄婴儿家长睡眠养育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冯围围, 徐韬, 王惠珊, 张悦, 黄小娜, 潘晓平, 金曦, 马媛, 张良芬, 张风华, 黄广文, 王念蓉, 李红辉, 张彤
    2020, 28(5):  497-501.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822
    摘要 ( )   PDF (10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婴儿0~3月龄期间家长睡眠养育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婴儿早期睡眠养育行为的预见性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于2013-2015年对我国5个城市156例婴儿0~3月龄期间家长睡眠养育行为进行监测,监测时点分别为生后14 d、1、2月龄和3月龄,内容包括夜晚入睡方式、就寝时精神状态和睡床方式。按不同年龄点进行各行为发生率的统计描述和CMH χ2检验,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s)进行家长睡眠养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观察夜晚婴儿由家长抱着入睡、放在床上轻拍或陪伴入睡和单独自行入睡的比例分别为54.4%、35.9%和9.7%,且随月龄增加,家长抱着入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P<0.000 1)。婴儿就寝时被放置到床上时已睡着、犯困但未睡着和完全清醒的比例分别为63.7%、28.6%和7.7%,随月龄增加,犯困但未睡着的比例逐渐下降(P=0.000 3)。与家人同床睡眠、同屋但单独小床睡眠、家人抱着睡眠以及单独房间睡眠的比例分别为53.8%、42.4%、2.0%和1.8%,随月龄增加,与家人同床睡眠的比例逐步增多(P<0.000 1)。父母文化程度均为大学及以上、家庭月收入水平在5 001~8 000元和父亲抑郁情绪对睡眠养育行为有显著影响(OR=0.46,2.55,1.60,0.57,P<0.05或<0.001)。结论 我国婴儿早期家长睡眠养育方式以家长安抚入睡、在已睡着的状态下放置床上睡眠和同床睡眠为主,需要加强预见性指导。
    上海孤独谱系障碍患儿、母亲社交PEERS团体训练效果的研究
    祖燕飞, 杜亚松, 姚德胜, 周颖群, 樊宁
    2020, 28(5):  502-50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262
    摘要 ( )   PDF (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实施基于证据支持的社交技能干预训练,提高孤独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交能力,降低母亲的抑郁、焦虑情绪和不确定感。方法 2017年10-12月采用中文版结构式同伴互助社交训练教育和促进社交技能的项目(PEERS)手册,对ASD患儿和母亲共同进行3个半月的干预。每周一次,每次90 min,儿童以小组训练的形式,母亲以团体形式。同时调整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认知、焦虑和抑郁情绪。对干预前后ASD患儿症状、社交行为以及母亲的情绪进行评估,对母亲疾病不确定感半年后随访。结果 母亲抑郁情绪贝克抑郁量表(BDI)(t=-4.585,P<0.01)、儿童孤独症症状评定(CARS)(t=-3.945,P<0.01)、孤独症儿童异常行为评定(ABC)(t=-2.068,P<0.05)、儿童社交问卷(t=-2.315,P<0.05)的前后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文版PEERS社交训练能帮助ASD患儿提高社交技能,同时降低母亲抑郁情绪。
    体重指数在鉴别儿童青少年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和血管迷走性晕厥中的价值
    荚婉茹, 武敏, 王嘉琪, 顾英, 张琦一, 沈杰, 焦富勇, 蔺婧
    2020, 28(5):  506-51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297
    摘要 ( )   PDF (8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BMI)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儿和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中的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上述两种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门诊纳入以“不明原因晕厥”就诊的患儿260例,依据直立倾斜试验结果对患儿分组(POTS组110例,VVS组150例),并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82例儿童青少年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接受统一的身高及体重测量。计算BMI,对比分析各组间BMI分布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用BMI鉴别POTS和VVS患儿的诊断价值。 结果 对照组、POTS组和VVS组BMI均值分别为(20.51±2.91)kg/m2、(18.17±3.12)kg/m2和(19.91±3.69)kg/m2,其中POTS组患儿BMI较对照组和VVS组均显著降低(P<0.001),但VVS组患儿BMI分布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三种VVS亚型间BMI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3.229,P=0.042)。利用ROC曲线分析BMI鉴别POTS患儿和VVS患儿的价值,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95%CI:0.577~0.711,P<0.001),当BMI>19.30 kg/m2时,其预测某晕厥患儿是VV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0%和71.8%。 结论 POTS患儿较VVS患儿BMI明显降低,BMI在二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作为临床初步诊断依据。
    某孤儿院回族女性孤儿的人格特征与自我意识状况研究
    余学, 戴秀英, 李秋丽, 李林贵
    2020, 28(5):  511-515.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31
    摘要 ( )   PDF (6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某孤儿院回族女性孤儿的人格特征及自我意识状况,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2-5月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孤儿院收养的40名回族女性儿童进行调查。同时对这些孤儿就读学校的其他254名回族女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回族女性孤儿EPQ的P分(2.90±2.82)低于正常回族女童组(4.28±2.82)和全国常模女童(4.27±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分(16.83±3.44)显著高于正常回族女童组(13.56±4.31)与全国常模女童(14.41±3.65)(P<0.01),E分(13.90±4.37)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女童(16.34±3.44)(P<0.01)。在合群因子上回族女性孤儿组(7.83±1.97)显著低于正常回族组女童(9.13±1.78)(P<0.05),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行为因子和焦虑因子外,自我意识其它因子及总分与全国常模女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族孤儿组人格偏离在内外向(E)和掩饰性(L)上的发生率(50.0%,60.0%)明显高于正常回族儿童(21.7%,27.6%)(P<0.001);亲戚朋友组EPQ的N分(14.00±7.62)显著高于与兄弟姐妹组(6.40±2.88)(P<0.05),而L分在祖或外祖父母组(15.92±3.75)显著低于与兄弟姐妹组(19.80±0.45)(P<0.05);回族女性孤儿不同学习成绩之间EPQ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自我意识总分,以及行为和合群因子分上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学习成绩越差,表现越明显。结论 回族女性孤儿心理卫生状况较差,主要表现在人格缺陷,自我意识水平低下。
    双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广义遗传度与临床评估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怡, 秦谦, 唐心蕊, 张颖, 鲁萍, 朱叶, 董萍, 李慧萍, 李冬蕴, 徐秀, 徐琼
    2020, 28(5):  516-520.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541
    摘要 ( )   PDF (59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36对双胎儿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同患率、广义遗传度,建立双胎回归模型,探讨随访资料中临床评估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2018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部分双胎儿童,纳入标准:双胎至少一胎为ASD患儿,或双胎均为正常发育(NT)儿童,收集儿童的一般情况,采用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和Griffiths精神发育量表(GMDS)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总发育商进行评估,使用R统计建模语言和双胎分析软件包mets建立模型。结果 在36对双胎中,同卵双胎ASD共患率为66.7%,异卵双胎ASD共患率则为16.7%;ASD风险因素的最佳拟合为包含性别和体重的AE模型,广义遗传度接近90.4%(95%CI:65.2%~115.7%),但临床协变量和遗传因素对ASD预测的作用均不显著;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重复和刻板行为(ADOS-RRB)的最优模型为加入自闭症诊断、体重、受孕方式与患儿年龄在内的AE遗传模型,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社交情感(ADOS-SA)的最优拟合模型为引入性别、患儿年龄、母亲教育程度与受孕方式在内的CE遗传模型,Griffiths精神发育量表中总发育商(GMDS-DQ)的最优模型为ASD诊断、是否早产、性别在内的CE遗传模型,非共享环境因素对ADOS-RRB(P=0.000 2)、ADOS-SA(P<0.000 1)以及GMDS-DQ(P<0.000 1)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遗传因素是ASD发生的重要因素,非共享环境因素与ASD临床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影响
    杨涵舒, 巫静怡, 刘文敬, 杨志, 程文红, 肖泽萍
    2020, 28(5):  521-524.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198
    摘要 ( )   PDF (5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就诊的SAD病例120例,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对照组12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筛选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均高于对照组(t=7.14,8.85,2.67,P<0.05),而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均低于对照组(t=-7.36,-8.29,P<0.05)。父亲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195~0.317,P<0.05),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232~0.253,P<0.05)。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SAD组焦虑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439 7。结论 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因此,父母应当为个体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青少年焦虑之间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气质在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时的中介作用
    刘国艳, 李洁旋, 朱小惠, 肖丽梅
    2020, 28(5):  525-528.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473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幼儿的气质、家庭环境和交往能力现状,探索气质在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时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9年4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3~6岁757名幼儿,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及幼儿交往能力检测表进行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年龄及气质类型幼儿的交往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6,9.877,12.696,P<0.01)。2)幼儿气质中的活动水平、反应强度和反应阈与家庭环境总分呈负相关(r=-0.16,-0.12,-0.21,P<0.01)、与交往能力总分也呈负相关(r=-0.21,-0.16,-0.29,P<0.01);家庭环境总分、适应性及趋避性等与交往能力总分均呈正相关(r=0.29,0.31,0.41,P<0.01)。 3)家庭环境通过气质中的活动水平、趋避性及反应阈等7个维度的中介作用对幼儿交往能力产生影响,部分中介效应分别为活动水平9.53%、趋避性27.80%、反应阈16.93%。结论 家庭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过程中,气质具有中介作用。
    4~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男性患儿多元智能结构及特征的研究
    汪瑜, 汪芳, 邹园园, 张颖滢, 邹小兵
    2020, 28(5):  529-532.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311
    摘要 ( )   PDF (6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儿多元智能结构及特征。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中心招募4~8岁ASD男童63名(6.18±1.16)岁组成ASD组,另以年龄匹配的方式招募正常男性儿童69名(5.98±1.10)岁作为对照组(TD组)。采用中文版多元智能发展量表-甲式(CMIDAS-A)比较两组儿童多元智能结构差异。结果 ASD组在动觉智能、知己智能、知人智能得分低于TD组(Z=5.053、3.177、6.398,P<0.05),而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自然智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男童运动、知己及知人智能偏弱,而该群体优势智能为数学-逻辑智能及音乐智能,可根据儿童多元智能特点,了解其兴趣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基础科研论著
    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大鼠成年后催产素水平及情绪、行为障碍的影响
    赖茜, 吴小凤, 杨亭, 陈洁, 李廷玉
    2020, 28(5):  533-53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259
    摘要 ( )   PDF (15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鼠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成年期异常行为、情绪问题及体内催产素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新生期母婴分离组(NMS组),NMS 组新生鼠生后第 1~14 天每天与母鼠分离2 h,6周龄进行行为学测试,包括旷场测试、三厢社交测试、高架十字迷宫和强迫游泳测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CD38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大鼠血清OX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NMS大鼠成年后自身梳理时间[(29.19±3.55)s,(55.90±4.03)s,P<0.001]和次数(6.67±0.74,9.53±0.73,P<0.05)均显著增加,提示刻板行为增加;与同伴互动时间减少[(350.40±41.25)s,(260.30±33.43)s, P<0.05],提示社交功能受损;对新环境的探索时长[高架开放臂:(78.15±20.95)s vs.(36.45±5.35)s,P<0.05;旷场中央区:(153.70±34.41)s vs.(13.84±4.80)s,P<0.01]减短、排便次数增多(1.72±0.24,3.25±0.26,P<0.001),提示焦虑样行为增加;强迫游泳试验中首次不动潜伏期缩短[(59.02±8.64)s,(33.97±5.87)s,P<0.05],提示抑郁样行为加重。此外,NMS大鼠下丘脑CD38蛋白表达水平(P<0.01)、血清OXT含量(P<0.05)明显降低。结论 1)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可能导致大鼠成年后出现孤独症样行为,焦虑、抑郁样行为。2)母婴分离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D38蛋白表达,进一步引起OXT释放减少,导致相关行为异常。
    综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情绪能力特点
    徐心云 , 陈友庆
    2020, 28(5):  538-54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50
    摘要 ( )   PDF (5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普遍存在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易冲动等临床症状。其中,情绪能力障碍是ADHD的临床表现之一,本文梳理了ADHD儿童在面部情绪识别、情绪反应、情绪调节上的特点及其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ADHD儿童情绪能力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为更深入地了解ADHD儿童的情绪能力特点提供一些参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陈静, 杜亚松
    2020, 28(5):  543-54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615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治疗手段有限,疾病负担重。本文旨在介绍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在ASD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AS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研究进展
    马良, 冉霓, 冯雪英, 单延春, 衣明纪
    2020, 28(5):  547-550.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860
    摘要 ( )   PDF (4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身运动(GMs)是婴儿最常见和最复杂的自发性运动模式,基于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A)能对婴儿后期的神经发育结局尤其是运动结局进行很好的预测。GMA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高。根据最优化概念,在整体评估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细化评估方式,细化评估是对整体评估的补充和解释,特别是对于整体评估结果处于边缘状态,结果判断困难时,细化评估更利于对运动预后的判断。本文就有关GMA整体评估以及细化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基因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韦念堇, 王瑜
    2020, 28(5):  551-554.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762
    摘要 ( )   PDF (51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和刻板重复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1∶59,至今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对ASD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ASD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基因组学方面,包括基因突变、拷贝数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表观遗传。本文将对ASD基因组学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常见共患病研究进展
    周玉楠, 赵宏博, 姜志梅
    2020, 28(5):  555-558.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996
    摘要 ( )   PDF (48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生于生命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儿童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问题、免疫异常、焦虑、情感障碍等共患病,本文重点对目前研究较多的ASD共患ADHD、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问题,分别从流行病学特点、对ASD儿童临床症状的影响、治疗方法方面进行综述。
    临床研究与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发病家庭环境及发育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李焱, 杜亚松, 江文庆, 钱昀, 刘乐
    2020, 28(5):  559-56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491
    摘要 ( )   PDF (56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及发育因素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的影响,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就诊的132例ADHD儿童及82名健康对照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压力、围生期及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HD组和对照组在母孕次(t=3.540),孕期意外(χ2=18.678),出生意外(χ2=6.523),重大疾病(χ2=5.527),抚养情况(χ2=22.760),抚养人(χ2=11.831),管教方式(χ2=10.440),父母关系(χ2=8.198)及父母压力(t=5.217)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异常(OR=7.233,95%CI:1.640~31.898)、管教方式不合理(OR=3.759,95%CI:1.429~9.887)、教养态度不一致(OR=2.860,95%CI:1.041~7.859)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128,95%CI:0.032~0.514)、养育情况属于一般(OR=0.026,95%CI:0.003~0.223)及好养型(OR=0.021,95%CI:0.002~0.225)是ADHD的保护因素。结论 围生期异常、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因素是影响ADHD发病的相关因素,应引起重视。
    城市地区家长育儿压力与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相关研究
    徐禕, 严琼, 童连
    2020, 28(5):  563-56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129
    摘要 ( )   PDF (6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家长的育儿压力水平及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水平,分析育儿压力与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关联性。方法 2017年6月采取方便整群抽样,从城市地区的3所幼儿园共抽取1 107名3~6岁儿童,对其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评估3~6岁儿童的焦虑症状水平。采用简式育儿压力评定量表测量亲子关系中的育儿压力。结果 城市地区学龄前儿童总的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3%(34/1 107),其中广泛性焦虑、社交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的症状阳性检出率为3.1%、3.7%和3.1%。儿童焦虑症状阳性组的家长各维度的育儿压力均显著高于无焦虑症状的儿童家长(P<0.01)。多因素回归显示,家长感到育儿愁苦和困难儿童的压力水平与儿童焦虑症状呈正相关(B=-0.17,P<0.01;B=-0.46,P<0.01);儿童3岁前花费越少,儿童焦虑症状水平越高(B=-1.14,P=0.01),相反儿童3岁后花费越高,儿童焦虑症状水平越高(B=1.19,P=0.02)。结论 家长的育儿压力和家庭对儿童直接的经济投入与儿童焦虑症状水平呈显著相关,并受到儿童年龄的交互影响。
    儿童社交情绪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风险的相关研究
    穆立娟, 翟艳涛
    2020, 28(5):  567-570.  DOI: 10.11852/zgetbjzz2020-0430
    摘要 ( )   PDF (7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16~30月龄儿童社交情绪问题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初筛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为基层医院尽早发现儿童ASD高危特征,从而尽早进行ASD的初筛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1月来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做常规保健的542名儿童进行调查。儿童家长在培训过的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填写儿童所在月龄组的ASQ-SE问卷。在同一天或相邻时间内,由对ASQ-SE筛查结果不知情的医护人员指导家长完成M-CHAT-R/F。对ASQ-SE与M-CHAT-R分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社交情绪异常儿童在M-CHAT-R上的分数高于社交情绪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18月龄组=5 004.00,U24月龄组=5 491.50,U30月龄组=409.00,P<0.001)。社交情绪异常儿童中,用M-CHAT-R初筛发现有ASD患病风险的人数比例较高(18月龄组为86.96%,24月龄组为90%,30月龄组为80%);ASQ-SE分数与M-CHAT-R分数呈正相关(r18月龄组=0.724,r24月龄组=0.693, r30月龄组=0.783,P <0.01)。结论 社交情绪异常的儿童中大多数具有ASD的患病风险,应引起重视。尤其是小年龄段社交情绪异常的儿童,建议儿童保健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对儿童采用M-CHAT-R/F量表进行ASD初筛。
    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简化版在3~4岁儿童中的应用分析
    陈强, 袁滨, 徐文娟, 戚小兵, 杨丽勇, 齐洋洋
    2020, 28(5):  571-573.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09
    摘要 ( )   PDF (6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简化版(M-CHAT中文简化版)在3~4岁儿童中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应用价值,并制定合适界值。方法 在2018年1—12月期间,选取年龄在3~4岁之间临床诊断为ASD儿童48例及正常发育儿童96名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M-CHAT中文简化版评定,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该量表在3~4岁儿童中筛查ASD的价值。结果 M-CHAT中文简化版在3~4岁儿童中筛查ASD时,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5%CI:0.893~0.975);当筛查界限分为13分时,M-CHAT中文简化版区别ASD和非ASD能力最高,其灵敏度为0.94(95%CI:0.828~0.987)、特异度为0.82(95%CI:0.732~0.893)、Youden指数为0.76、阳性概率比5.29(95%CI:3.400~8.200)、阴性概率比0.08(95%CI:0.030~0.200)、阳性预测值为72.58%、阴性预测值为96.34%。结论 M-CHAT中文简化版筛查3~4岁ASD儿童能力较强,值得在3~4岁年龄段儿童ASD筛查工作中推广应用。
    学龄前儿童电子媒体的使用与睡眠模式及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蒋琳, 马颖, 邢艳菲, 林穗方
    2020, 28(5):  574-578.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963
    摘要 ( )   PDF (59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龄前儿童电子媒体的使用与睡眠模式及质量的相关性,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876名3~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其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调查其睡眠习惯及睡眠质量。结果 每天使用媒体设备的儿童与未每天使用的儿童相比,入睡时间更晚[β(95% CI)为11.4 min(6.0~16.8)],夜间睡眠和总睡眠时长更短[β(95% CI)分别为:-0.20 h(-0.31~-0.08),-0.20 h(-0.04~-0.02)),且呈现较高的就寝习惯不良[β(95% CI)为0.61(0.17~1.05)]、睡眠焦虑[β(95% CI)为0.38(0.06~0.70)]及白天嗜睡[β(95% CI)为0.59(0.13~1.06),P<0.05]得分。单次使用时间≥30 min的儿童与<30 min的儿童相比入睡时间晚[β(95% CI)为9.0 min(3.0~14.4)]、总入睡时间较短(β(95% CI)为-0.20 h(-0.36~-0.03)),就寝习惯不良、睡眠时间不规律、睡眠焦虑及白天嗜睡得分较高[β(95% CI)分别为0.68(0.23~1.12),0.32(0.10~0.53),0.38(0.06~0.71),0.70(0.23~1.18)],2岁前即开始规律使用媒体设备的儿童与2岁后使用的儿童相比入睡延迟分量表得分较高[β(95% CI)为0.17(0.03~0.30)],2岁前开始使用电子媒体设备、每天使用及平均每次使用时间超过30 min的儿童总睡眠量表得分都较高[β(95% CI)分别为1.67(0.26~3.11),1.91(0.80~3.02),2.01(0.88~3.14)],即总体睡眠质量略差。结论 儿童使用电子媒体设备过早及过多与不良睡眠习惯及质量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家长健康素养的关系
    张伶俐, 胡小平, 万孝先, 郭胜男, 罗珍胄
    2020, 28(5):  579-582.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34
    摘要 ( )   PDF (53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家长健康素养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光明区13所幼儿园4 120名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家长版和深圳市居民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家长健康素养水平进行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家长健康素养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9%(1 436/4 120)。其中困难总分6.5%、情绪问题5.6%、品行问题8.9%、多动注意不能13.4%、同伴交往问题14.4%、亲社会行为9.2%。男童和女童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亲社会行为检出率分别为7.3%和5.5%,4.8%和6.5%,9.7%和7.8%,15.5%和10.7%,15.8%和12.7%,11.1%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26,5.506,4.212,19.846,7.650,23.863,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家长健康素养(OR=1.294)、健康知识(OR=1.293)、健康行为(OR=1.412)及健康技能(OR=1.193)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问题突出,家长健康素养水平低是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气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卓琳, 吴成, 李传应
    2020, 28(5):  583-586.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138
    摘要 ( )   PDF (6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气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为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干预提供资料及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表、3~7岁儿童气质量表、婴幼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选择2018年9月-2019年5月,年龄在3~5岁,因排便困难、排便不畅且符合儿童功能性便秘罗马Ⅳ诊断标准的10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门诊正常体检的94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蔬菜水果食用少、饮水量少、运动量少、早期未进行排便训练、排便过失责备儿童、玩玩具时憋便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154、6.653、2.728、0.251、18.620、6.732,P<0.05)。气质维度方面,功能性便秘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规律性、趋避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8,-10.33,P<0.05)。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功能性便秘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集体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3.03,P<0.05)。结论 饮食习惯的调整、加强运动量、早期排便训练及精神压力的缓解对预防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功能性便秘对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家长应给予耐心的鼓励和引导,帮助患儿树立信心,不仅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也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经验交流
    婴幼儿视屏暴露对发育行为的影响
    周珊珊, 严双琴, 曹慧, 高国朋, 蔡智玲, 顾春丽, 刘婷婷, 王浩, 刘子健, 陶芳标
    2020, 28(5):  587-589.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115
    摘要 ( )   PDF (5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婴幼儿视屏暴露与18月龄儿童发育行为的关联,为减少婴幼儿视屏暴露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对进行4-2-1体检的18月龄婴幼儿收集视屏暴露时间,同时收集其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带养者视屏暴露等信息。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3版(ASQ-3)评价婴幼儿的沟通、身体发育等能力。 结果 每天总的视屏时间平均为40.8 min,其中超过1 h者172人(占26.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每天总视屏时间超过1 h的婴幼儿沟通能区发育低常和低下的发生风险分别为OR=1.55(95%CI:1.05~2.28)和OR=3.57(95%CI:1.49~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时间的视屏暴露对儿童语言发育有消极影响,应该提高公众对婴幼儿视屏暴露危害的认识,减少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况分析
    冯晶晶, 陈巍, 王立华, 仝欢, 邢杉杉, 浦佳宁
    2020, 28(5):  590-593.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743
    摘要 ( )   PDF (5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方法 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收集2014-2018年1 644名(3 288眼)3~6岁视力低常儿童,并进行视力检查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屈光状态、屈光参差分布、散光分布及弱视发生状况。结果 各年龄组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类型均以远视为主,在远视类型中又以复性远视散光比例最高,为60.04%。随年龄增长远视比例降低,近视比例明显上升。屈光参差发生率为14.05%,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χ2=37.31,P<0.01)。屈光参差程度越高,高屈光参差患者发生率相对越低(χ2=79.181,P<0.01)。各年龄组散光程度及散光轴向分布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19、150.79,P<0.01)。弱视的发生率为12.77%,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加而升高(χ2=379.15,P<0.01)。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新疆昌吉市某中学327例学生生活方式与肥胖之间关系的研究
    李纪蒙, 吐尔逊江·买买提明, 王先化, 吴慧玲, 王茜
    2020, 28(5):  594-597.  DOI: 10.11852/zgetbjzz2019-0971
    摘要 ( )   PDF (4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影响中学生青少年肥胖的因素,并为以后肥胖症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月在昌吉市随机抽取一所中学,以新疆昌吉市某中学12~15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按照学号随机抽取330名学生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分析与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检出人数为17人,检出率5.3%。肥胖学生与非肥胖学生在是否经常食用烧烤和油炸食品、汉堡炸鸡等快餐、作业量多少、学习生活中的疲劳感和每周40 min以上的课余体育锻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219、41.398、32.103、12.359、19.608,P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食用3 d及以上汉堡炸鸡等快餐(OR=1.766,95%CI:1.018~3.061,P=0.043),每周食用3 d及以上食用烧烤和油炸食品(OR=2.230,95%CI:1.125-4.419,P=0.022)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少的课后家庭作业量为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97,95%CI:0.174~0.904,P=0.028)。结论 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和作业量多少与肥胖存在相关关系,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相应减少作业量以降低肥胖的发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的效果观察
    王进, 耿其蕾, 蔡金兰
    2020, 28(5):  598-600.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023
    摘要 ( )   PDF (11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应用于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监测的效果,为新生儿脑损伤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60例足月宫内窘迫新生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足月儿60例为对照组。受检者均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监测。记录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图形情况、正常睡眠觉醒周期状况、癫痫样放电;比较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的宽带与窄带电压值;比较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图形与影像学间的关系;评估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患儿神经行为状况及与神经性特异性蛋白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χ2=5.217,P=0.022)。观察组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发生率为9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χ2=6.316,P=0.011)。对照组未出现癫痫样活动,观察组出现1例。5例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患儿中,3例头颅B超检查正常,1例MRI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不连续正常电压伴不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同时伴癫痫样放电;3例患儿神经行为评估落后。观察组NSE、S-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者明显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正常患儿(F=8.751、6.325,P<0.01)。结论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脑损伤新生儿脑功能监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可较好的判断患儿病情,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新疆全区健康体检0~6岁儿童贫血检出及生长发育现状分析
    阿布都合力里·阿布都卡迪尔, 方娴, 买买提·牙森
    2020, 28(5):  601-604.  DOI: 10.11852/zgetbjzz2019-1494
    摘要 ( )   PDF (80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疆2016-2017年全区免费体检0~6岁儿童贫血及体格发育状况,了解新疆各地区0~6岁儿童贫血程度及发育不良状况,为0~6岁儿童营养健康保健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6-2017年参与全区免费体检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描述贫血检出情况及体格发育评价。采用χ2 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地区、贫血程度以及体格发育评价,多组率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方法调整检验水准。结果 2016、2017年儿童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8.46%和23.21%。全区1~24月龄儿童身高、体重尚可达到WHO标准,但2~6岁儿童身高、体重均低于WHO标准。不同地区、年份3~6岁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比较结果显示:新疆3~6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已达到我国平均水平,但新疆各地区间存在差异(P<0.01),东疆超重检出率(0.25%)高于南疆(0.05%)、北疆(0.10%),而南疆低体重(0.17%)、生长迟缓(0.19%)检出率高于东疆(0.08%,0.12%)、北疆(0.08%,0.07%)(P<0.05)。结论 新疆0~6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良好,营养不良指标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其最值得关注的儿童营养问题是贫血控制,应制定适合于当地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与政策,促进儿童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