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紫铆因(Butein)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1‰DMSO)、紫铆因1、3、6、12、25、50 μmol/L 6个浓度组,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紫铆因低、高浓度组。将HepG2细胞分为溶剂对照组(1‰DMSO)、模型组(游离脂肪酸FFA 1 mmol/L体外诱导)、紫铆因低、高浓度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检测甘油三酯(TG),脂质合成相关因子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质氧化相关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MLYCD),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水平。应用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饲养构建NASH小鼠模型,设立正常饮食对照组、模型组、紫铆因低剂量组(100 mg·kg-1·d-1)、紫铆因高剂量组(200 mg·kg-1·d-1)。分别喂养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各组小鼠肝脏、血清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检测肝脏组织内脂质合成相关因子SREBP-1c、FAS、SCD-1和脂质氧化相关因子PPARα、CPT1A、酰基辅酶A氧化酶 1(ACOX1)、MLYCD及炎症因子TNF-α、MC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紫铆因给药浓度≥12 μmol/L时对HepG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P<0.05),设定低、高浓度组分别为5、10 μmol/L;与溶剂对照组相比,紫铆因组HepG2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铆因高浓度组细胞内SREBP-1c、FAS、SCD-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PARα、CPT1A、MLYCD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TNF-α、MCP-1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铆因高浓度组细胞内SREBP-1c、FAS、SCD-1、MCP-1、TNF-α蛋白的表达降低,PPARα、CPT1A、MLYCD蛋白的表达增高。与正常饮食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切片表现明显脂肪堆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而与模型组相比,紫铆因组肝组织脂肪堆积和炎症细胞浸润病理表现明显改善,并且紫铆因组肝组织TG和TC含量明显降低(P<0.05),PPARα、CPT1A、ACOX1、MLYCD蛋白表达增高,SREBP-1c、FAS、SCD-1、TNF-α、MCP-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紫铆因具有改善NASH肝脏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弱病变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因子表达、增强脂质氧化相关因子表达,并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