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基础研究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绝经期综合征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
    杜彩凤, 毛宇楠, 高 嘉, 王 娟, 李小叶, 田俊生, 刘宏奇
    2023, 28(9):  961-96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1
    摘要 ( 169 )   PDF (2254KB) ( 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寻找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以及罹患绝经综合征疾病的特异性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选择8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40例同龄围绝经期和40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利用1H-NMR技术进行血清样本检测,运用PLS-DA、OPLS-DA分析对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绝经综合征患者与围绝经期、育龄期健康女性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包括:乳酸、醋酸、谷氨酸、丙酮酸、肌酸、氧化三甲胺(TMAO)、N-乙酰糖蛋白、丙氨酸和胆碱。其中,进入围绝经期的健康女性,较育龄期有乳酸、醋酸等6个血清代谢产物显著下调,但尚不具备诊断价值。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比较,绝经综合征患者丙氨酸、TMAO上调,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下调趋势显著,且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殖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健康女性虽然较育龄期存在一定特征性代谢物的变化,但尚不具有诊断价值;但绝经综合征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所呈现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宏微观结合诊断绝经综合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青蒿琥酯抑制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廖梦玲, 汪 艳, 罗 静, 王诺妍, 华 玲, 张 瑜, 邓 非, 袁 月, 周 军, 周 红
    2023, 28(9):  969-97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2
    摘要 ( 182 )   PDF (1437KB) ( 1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革兰阴性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局部和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SAP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AS)通过减少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本研究进一步探讨AS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研究上清液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水平;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PI3K-III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RNA的表达。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III的磷酸化水平,观察AS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与PI3K-III磷酸化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与LPS (100 ng/mL)组相比,LPS+AS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LPS+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与Medium组相比,LPS组能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及其关键分子的mRNA表达。最后,与LPS (100 ng/mL)组相比,LPS+AS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磷酸化水平的增加。结论:AS的抗炎机制与抑制PI3K-III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
    青藤碱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肺纤维化
    刘理静, 钱 红, 孟庆欣, 张 翔, 贺 彬, 贺兼斌, 魏英民
    2023, 28(9):  979-98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3
    摘要 ( 236 )   PDF (2016KB)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氧化应激损伤、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MRC-5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予SIN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Keap1、Nrf2蛋白表达。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莱霉素A5(BLM)组和BLM+SIN组,每组包含10只动物,BLM组、BLM+SIN组气管内注射BLM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等体积9 g/L氯化钠溶液,造模后次日,BLM+SIN组以SIN灌胃,其余两组给予9 g/L氯化钠溶液灌胃,第28天处死大鼠,分离肺组织,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C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Keap1、Nrf2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H2O2组,SIN干预后MRC-5细胞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SOD、GSH-Px和CAT活性升高,下调Keap1表达,促进Nrf2核移位。与BLM组相比,SIN给药降低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病变和评分及肺组织MDA含量,增加肺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下调肺组织Keap1表达,升高胞核Nrf2水平。结论:SIN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大鼠肺纤维化。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游蓉丽, 黄玉荣, 毛 睿, 海丽娜, 王颖莉, 王 艳
    2023, 28(9):  988-99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4
    摘要 ( 183 )   PDF (5162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CKI)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治疗肺癌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ewis小鼠肺癌瘤株接种于C57小鼠建立肺癌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CKI组。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17 d。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对小鼠血清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等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指认、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工具寻找相关的代谢途径。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CKI治疗肺癌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将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结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从血清中筛选出与肺癌相关的16种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相比,CKI能回调这些差异代谢物水平。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视黄醇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CKI治疗肺癌主要作用于STAT3、MAPK3、MAPK1等靶点蛋白,与肿瘤中的蛋白聚糖、细胞衰老、HIF-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阐释了CKI在治疗肺癌时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CKI提供基础。
    脾多肽注射液对化疗后KM小鼠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的治疗作用
    王如玥, 谢 飞, 王 欣, 李红玉
    2023, 28(9):  1000-100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5
    摘要 ( 149 )   PDF (2231KB) ( 1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脾多肽注射液(LPI)对卡铂(CBP)化疗后昆明(Kunming mice,KM)小鼠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KM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脾多肽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第1天,治疗组及模型组腹腔单次注射卡铂(70 mg/kg)构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2至16天,治疗组每天(60 mg·kg-1·d-1)腹腔注射脾多肽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体质量、胸腺和脾脏的器官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和脾的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16天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胸腺和脾脏的器官指数减少,胸腺和脾脏Treg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高剂量脾多肽干预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显著恢复,胸腺和脾脏Treg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对化疗后KM小鼠的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临床药理学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
    姜道利, 丑晓华, 刘志东, 李 薇, 张 波, 许 桑, 谈德斐, 方 翼, 吕冬梅, 王 涛
    2023, 28(9):  1008-101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6
    摘要 ( 180 )   PDF (750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描述与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CZA)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MDR-GNB)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管理与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队列研究。连续接受CZA治疗≥72 h的成人患者符合纳入条件。主要结局是临床失败,定义为30 d全因死亡、微生物学疗效失败和/或在接受CZA治疗期间未能解决或改善感染迹象和症状的综合因素。结果:共计对198例MDR-GNB感染患者的数据进行描述与评估,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tceriaceae,CRE)队列132例,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队列66例。主要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92.42%)、腹腔感染(10.61%)、颅内感染(10.61%)最为常见,血培养阳性63例(31.82%)。临床结局失败61例(30.81%),30 d全因死亡33例(16.67%),30 d微生物疗效失败11例(5.56%)。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临床结局失败呈正相关(矫正OR 1.109,95%CI 1.017,1.209;矫正OR 1.071,95%CI 1.015,1.129;矫正OR 2.844,95%CI 1.391,5.814)。入院后48 h内启动CZA治疗与临床结局失败呈负相关(矫正OR 0.424,95%CI 0.205,0.879)。共15例患者出现了与CZA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皮疹2例,恶心呕吐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7例。结论:CZA能够用于治疗一系列MDR-GNB导致的感染,包括Pseudomonas spp.和CRE。
    探讨T2DM人群中25(OH)D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马 言, 田高鹏, 石兴文, 孙 婷, 谢晶晶, 甄东户
    2023, 28(9):  1018-102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7
    摘要 ( 118 )   PDF (953KB) ( 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人群中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与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相关性。方法: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Standardized Metabolic Disease Control,MMC)招募2 406名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按25(OH)D四分位分组将人群分为Q1、Q2、Q3、Q4,比较四组间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患病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的影响因素,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索25(OH)D与M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维生素D水平MAFLD患病率存在差异,25(OH)D水平高的人群MAFLD患病率低;合并MAFLD的人25(OH)D水平低于单纯T2DM者,维生素D缺乏的人数也相对较多;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25(OH)D与MAFLD患病风险无关;RCS分析也提示25(OH)D与M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结论:MAFLD在维生素D水平低的人群中患病率高,多因素调整后维生素D与MAFLD的患病风险无关。
    蒙特卡洛模拟评价替加环素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给药方案
    武玉洁, 赵程程, 席 庆
    2023, 28(9):  1027-103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8
    摘要 ( 120 )   PDF (641KB)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评价替加环素治疗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复杂腹腔感染(cIAI)以及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的给药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中国CHINET耐药性监测网相关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结合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TA)和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治疗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当MIC≤0.5 μg/mL时,替加环素50 mg q12h给药剂量的PTA>90%,当MIC≥1 μg/mL,100 mg q12h剂量的PTA和CFR均大于90%,当MIC≥2 μg/mL,50 mg q12h、75 mg q12h 和100 mg q12h给药剂量的PTA小于90%。当替加环素治疗复杂腹腔感染,MIC≤0.5 μg/mL时,50 mg q12h的PTA达到目标值,当MIC=1 μg/mL时,仅 100 mg q12h给药剂量的PTA大于90%。对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当MIC≤0.25 μg/mL时,75 mg q12h和100 mg q12h的剂量可使PTA大于90%,当MIC≥0.5 μg/mL,所有给药方案的PTA和CFR均小于90%。结论:替加环素50 mg q12h的剂量更适合用于治疗HAP。当敏感菌MIC>0.5 μg/mL时,替加环素治疗cIAI可能需要100 mg q12h的剂量获得最佳临床疗效。替加环素治疗cSSSI,只有当MIC≤0.25 μg/mL,可以选用75 mg q12h、100 mg q12h 的给药方案。对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三种感染,替加环素50 mg q12h的给药剂量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药物治疗学
    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抗纤维化分析
    许宜琪, 吴 茜, 刘 书, 刘 帆, 邢春燕, 李 勤, 何俊俊, 何春玲, 赵咏莉, 高家林
    2023, 28(9):  1034-104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9
    摘要 ( 169 )   PDF (1514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GTW)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病例资料,探讨GTW治疗DK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门诊进行GTW治疗的51例DKD患者的随访及治疗情况,分析治疗6个月后,GTW服药前后实验室疗效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患者白蛋白为(40.72±4.87) g/L,与治疗前(35.86±7.90)g/L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rea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为(2 145±253 )mg/g,治疗后为(1 263±238)mg/g,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尿常规尿蛋白半定量重度(3+、4+)患者总人数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分别为(8.42±3.31) mmol/L、(7.41±1.48)%,与基线FPG(7.20±1.95) mmol/L、HbA1c(6.63±1.00)%相比下降(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3a期血肌酐(Scr)倍增人数为1人(3.80%),UACR倍增人数为2人(7.70%),eGFR≤3b期分别为0人和1人(4.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5.90%)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2.00%)出现白细胞减少,给予护肝、升白药物治疗后情况好转。其他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D患者采用GTW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尿蛋白,提高白蛋白,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重症患者肾功能亢进对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影响分析
    汪 飞, 杭永付, 王 未
    2023, 28(9):  1043-104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0
    摘要 ( 137 )   PDF (807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本院替考拉宁使用重症人群及使用后血药浓度监测情况,通过对比肾功能亢进与非亢进重症患者使用替考拉宁后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高肾清除率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入住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64例病人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对替考拉宁的监测结果、用药信息和其他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病人共监测血药浓度110例次,血药浓度平均值13.6 mg/L。近半数监测例次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不达标。32.7%的患者出现肾功能亢进,对于非肾功能亢进患者,增加替考拉宁维持剂量可显著提高血药浓度;对于肾功能亢进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在不同维持剂量给药组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相关性研究发现,肾功能亢进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ICU患者肾功能亢进发生率高,使用替考拉宁维持剂量600 mg可能对于严重感染效果欠佳,需结合血药浓度监测并进一步提高给药剂量以提高药效。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肖 悦, 李唐菲, 薛乾富
    2023, 28(9):  1049-105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1
    摘要 ( 168 )   PDF (693KB) ( 1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50例ET患者,均接受12个月以上Peg-IFN-α治疗,180 μg皮下注射,以每2周1次作为起始剂量,后续根据血常规调整治疗间隔,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血液学反应发生较快,3个月后较初诊时血小板明显降低(508.56±120.75 vs. 931.44±209.13,P=0.000),12个月时血液学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分别为70%、98%;Peg-IFN-α治疗ET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负荷在治疗6个月时较初诊时明显降低(0.254 1±0.122 8 vs. 0.315 3±0.133 2,P<0.000 1),12个月时的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率为12.5%,总缓解率为31.75%。患者的MPN-SAF-TSS积分在Peg-IFN-α治疗6月内下降明显(P<0.001),但12月时积分较治疗6月时变化不大(P>0.05);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均为1-2级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流感样症状为主,绝大部分患者为1-2级,偶有≥3级的不良反应,但延长用药间隔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可耐受,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Peg-IFN-α治疗ET有效且安全。
    氟比洛芬酯在颅脑损伤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毛 君, 荣 玉, 李炎根, 熊登喜, 赵 鹏, 查正江
    2023, 28(9):  1056-106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2
    摘要 ( 182 )   PDF (637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住的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氟比洛芬+芬太尼镇痛)及芬太尼组(芬太尼镇痛),镇痛目标CPOT评分≤3分。观察两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48 h内芬太尼用量,以及镇痛治疗期间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次数。检测术前及术后24 h、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镇痛达到CPOT评分≤3分目标值,氟比洛芬酯组需要的时间较芬太尼组短(P<0.05);48 h内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使用芬太尼总量较芬太尼组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48 h时间点,氟比洛芬酯组CRP、IL-6、TNF-α、NSE、S100β水平均较芬太尼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颅脑损伤患者镇痛芬太尼用量,并具有抗炎减轻脑损伤效应,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镇痛管理。
    医院药学之窗
    集中带量采购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评估
    华之卉, 刘 栋, 张建东, 蔡思雨, 葛春丽, 陈 楠, 齐 琦
    2023, 28(9):  1061-106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3
    摘要 ( 146 )   PDF (686KB) ( 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估集中带量采购(集采)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疗效,为临床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调取 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Hp根除治疗患者的数据,筛选使用阿莫西林方案(集采阿莫西林1.0 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艾司奥美拉唑20 m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14 d)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方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0.914 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艾司奥美拉唑20 m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14 d)患者的数据,对两方案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集采阿莫西林组共收集到171例,根除成功率87.8%(150/17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共收集到69例,根除成功率76.8%(53/69)。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临床疗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阿莫西林方案成本效果比值(C/E)低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方案。结论:集采阿莫西林方案根除Hp感染临床疗效优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综述与讲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王 洁, 李 龙, 陈 凤, 刘胜菲
    2023, 28(9):  1067-107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4
    摘要 ( 128 )   PDF (577KB) ( 1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塑,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对抗肺纤维化的新靶点。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调控抗氧化基因,结合抗氧化反应原件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从而保护组织及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刺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巨噬细胞极化、激活自噬、抑制铁死亡、阻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方面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本文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肺纤维化的联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肺纤维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金刚, 李 强, 孙会艳, 王洪权
    2023, 28(9):  1073-108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5
    摘要 ( 160 )   PDF (1736KB) ( 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表明鼠尾草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书评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
    刘俊锋, 苟永贵
    2023, 28(9):  1075. 
    摘要 ( 72 )   PDF (314KB) ( 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