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2-08-06
    述评
    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王宝西
    2012, 20(8):  673-674. 
    摘要 ( )   PDF (3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饮食行为是诸多行为的一种,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儿童膳食营养的摄入,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体能。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儿童少年的膳食营养摄入和健康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膳食营养质量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显著降低。但与此同时,由于膳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重视,发现儿童饮食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胃肠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及健康成长,因而应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及时发现饮食行为问题,评估其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进行早期干预或治疗,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笔谈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转诊
    武庆斌
    2012, 20(8):  675-676. 
    摘要 ( )   PDF (3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进食行为问题是引起儿童喂养困难或进食困难的主要原因,但是在诊治儿童进食行为问题过程中应注意识别器质性疾病所表现的报警症状,这些报警症状大多数是以胃肠道为主的临床表现,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特点。认识和熟悉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特点,根据小儿的不同表现进行专科转诊,使患儿得到更好的治疗。
    科研论著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
    刘一心,邓文娇,李海飞,雷雨
    2012, 20(8):  677-678. 
    摘要 ( )   PDF (3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于2009年3-6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标准,统一培训,以一人一表调查深圳市学龄前儿童10 138人,有效问卷8 920份。 【结果】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9.0%,体重低下发生率为0.6%,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6%,消瘦发生率为0.9%,贫血发生率为2.53%。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或玩玩具,吃饭时间越短,不愿咀嚼固体食物,饭前吃零食,外出就餐次数多,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吃饭时间不固定、不愿咀嚼固体食物,含饭、拒食,外出就餐次数少,是儿童营养不良或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其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影响明显:某些饮食行为分别是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和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儿童保健门诊与社区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
    王硕,黄小娜,王惠珊
    2012, 20(8):  679-681. 
    摘要 ( )   PDF (48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诊断和干预的方法。 【方法】 将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阶段性综合干预和常规干预的方法,观察对儿童四类饮食行为问题,包括精力充沛胃口差、挑食偏食、不良进食习惯和害怕进食的干预作用。 【结果】 儿童保健门诊和社区就诊儿童四类不良饮食行为问题中,挑食偏食儿童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8,P<0.001);其余三项不良饮食行为问题不同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四类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年龄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在我国推广和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阶段性儿童饮食行为临床干预方法。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的编制与评价
    杨显君,江逊,张玉海,孙丽君,王长军,尚磊
    2012, 20(8):  682-685. 
    摘要 ( )   PDF (6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编制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评价量表,为我国儿童饮食行为评价和相关研究提供基本工具。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形成152问题的条目库,结合5名儿科临床和25名儿童家长意见,经2次测试和分析后形成“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试用问卷”。通过对325名学龄前儿童的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条目分析方法对试用问卷的条目进行了筛选,最终形成了包括56个条目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评价量表。在西安市5所幼儿园随机抽取603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检验。 【结果】 量表由56个条目组成,包括不良进食习惯、偏食、食物喜好、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食物响应、外因性进食、主动进食8个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0.9%;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指标均达到统计学要求。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分半信度系数为0.86,重测信度系数为0.72。不良进食习惯、挑食、情绪性进食、过饱响应和食物响应5个维度得分在不同体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进食习惯、挑食、食物喜好、外因性进食4个维度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家长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8个维度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特点。
    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
    邓成,张雯,金宇,冯华俊,何晓玲,刘庆嘉,刘玉玲,廖艳
    2012, 20(8):  686-688. 
    摘要 ( )   PDF (48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父母喂养行为与1~5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儿童饮食行为干预问卷(IMFeD)及自编父母喂养和营养行为问卷,调查广东省某市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营养门诊的70名1~5岁具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及喂养行为资料。 【结果】 喂养焦虑情绪(r=0.591)、不良喂养习惯(r=0.665)均与IMFeD总分呈正相关;喂养焦虑情绪(β=0.49)、不良喂养习惯(β=0.32)进入IMFeD总分的最终方程,是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喂养中情感交流(β=0.24)与前述两者一同进入了不良进食习惯得分的最终方程,是避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的保护因素。 【结论】 家庭不良喂养习惯、家长喂养焦虑情绪可能引发或增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喂养时家长与儿童的情感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避免和缓解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有积极作用。
    中国部分地区婴幼儿喂养状况及国际比较研究
    冯瑶,周虹,王晓莉,张敬旭,王燕
    2012, 20(8):  689-693. 
    摘要 ( )   PDF (6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我国研究地区婴幼儿喂养现状,比较该地区与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喂养水平,探索我国婴幼儿喂养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标准化问卷对我国中西部40个县3 708名2岁以下儿童看护人的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2008年版《婴幼儿喂养评估指标》中的8个指标并与世界卫生组织 2010年公布的46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调查地区早开奶率、6个月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率、1岁和2岁时持续母乳喂养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7个国家中分别位列第34、39、44和45名。辅食及时添加率、辅食添加种类合格率位列前20%,辅食添加普遍过早。 【结论】 调查地区婴幼儿喂养中主要存在开奶不及时、母乳喂养伴随喂水、过早添加辅食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短的问题。加强健康宣教,传播喂养知识,对婴幼儿喂养状况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西安市初中生进食行为问题和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
    李辉,田苑,王亚萍
    2012, 20(8):  693-695. 
    摘要 ( )   PDF (5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西安市区初中生进食行为的现状,研究进食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减少与进食障碍相关的进食行为问题对初中学生的危害。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区631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进食态度测试26项(EAT-26)、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Ⅲ(FACESⅢ)进行现场调查。 【结果】 西安市区13.47%的初中学生存在进食行为问题,其中女生占9.19%,多于男生;女生EAT-26总分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节食维度;初三年级进食行为问题较严重,EAT-26总分显著高于初二年级,主要表现在口腔控制维度;初中男生家庭适应性与口腔控制维度呈正相关,而初中女生家庭亲密度与暴食维度呈正相关。 【结论】 家庭因素影响初中生的进食行为,对于存在进食行为问题的个体,应适当改变其家庭模式。
    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杨长虹,肖延风,尹春燕,易晓青,常明,徐尔迪
    2012, 20(8):  696-698. 
    摘要 ( )   PDF (4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的血压升高的家庭相关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以及相关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124例肥胖儿童进行高血压的家庭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肥胖、父亲肥胖、家族高血压人数和出生体重在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117、1.969、1.828和1.777,P值均<0.05。 【结论】 父母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出生体重巨大的肥胖儿童是早期发生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2~3岁幼儿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及喂养因素的关系探讨
    田振,孙昕霙,高文斌,罗静,叶颖,李卓婷
    2012, 20(8):  699-702. 
    摘要 ( )   PDF (5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2~3岁幼儿身体形态和运动能力,及其与喂养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49名2~3岁幼儿的身高、坐高、体重等身体形态,走平衡木、网球掷远、立定跳、坐位体前屈、劈叉、折返跑、单杠悬垂等运动指标进行测量;对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月龄及幼儿目前食欲等喂养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男童在身体形态指标的数值上高于女童,运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幼儿的身体形态指标高于母乳喂养的幼儿;典则相关分析表明,身体形态指标中身高、体重与身高别体重的作用都比较大,运动能力指标中走平衡木、网球掷远、立定跳远、劈叉指数和20 s反复横跨的作用较大。 【结论】 婴幼儿期的喂养因素对身体形态有重要影响;2~3岁幼儿身体形态指标与运动能力指标存在相关性。
    上海市10~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及相关因素研究
    张丹,赵正言,林穗青,吴巧玲,彭咏梅
    2012, 20(8):  703-705. 
    摘要 ( )   PDF (4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上海市10~17岁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及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用国家“十一五”支撑代谢综合征项目样本中上海市横向部分7 737名青少年体格评估数据,分别采用中国(WGOC)及国际(IOTF)青少年超重肥胖标准计算超重肥胖检出率,比较两标准差异,并分析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上海市10~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9%、6.2%,总超重率18.1%(WGOC标准);13.6%、3.6%,总超重率17.2%(IOTF标准)。按WGOC标准,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男:17.5%、7.7%; 女6.0%、4.6%。单因素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家庭收入、父母生育年龄、父母吸烟史、父母超重史、母饮酒史、父亲学历、父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史及母系脂肪肝史等17项是青少年超重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性别(OR=3.376,P<0.001)、年龄(OR=1.736,P<0.001)、家庭收入(OR=1.467,P=0.001,)、母生育年龄(OR=0.704,P=0.023)、父超重(OR=1.545,P<0.001)、母超重(OR=3.14,P<0.001)、父系高血脂史(OR=1.293,P=0.018)是青少年超重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上海市有近1/5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居国内较高水平。性别、年龄、家族史等是青少年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儿童维生素A普服的空间影响因素研究
    毕育学,颜虹,李强,申远,赵亚玲
    2012, 20(8):  706-708.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的维生素A普服情况。从社区方面探讨其空间影响因素,为今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通过统计描述和比较及秩相关分析法对3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普服情况及可能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10个省普服率在52.29%(378/719)到81.29%(239/294)之间,45个县普服率在39.58%(57/144)到91.49%(215/235)之间,其中有20个县普服率不到70%。各省、县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仅有“上年底村人口数”、“上年3岁以下儿童数”与3岁以下儿童的维生素A普服率有负相关。 【结论】 西部45县3岁以下儿童的维生素A普服率偏低,尚未发现空间距离对儿童维生素A普服率影响。
    基础科研论著
    不同年龄阶段小鼠脑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及脂肪酸去饱和酶的变化
    樊超男,田春雨,夏露露,申文雯,齐可民
    2012, 20(8):  709-712. 
    摘要 ( )   PDF (63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不同年龄阶段脑摄取、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及相关去饱和酶的变化。 【方法】 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缺乏饲料和含n-3 PUFAs饲料喂养6周,然后雌雄合笼交配繁殖,新生仔鼠分别于生后7、21 d和42 d时取血、脑和肝脏。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血浆、脑和肝脏中脂肪酸谱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和肝脏中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和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对不同年龄小鼠组织脂肪酸的比较发现,脑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在两种不同饲料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肝中的含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21 d和42 d时脑和肝脏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均显著升高;升高的程度在脑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在肝脏组织中则不随年龄变化。对不同年龄段FADS表达的比较发现,FADS1和FADS2 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于42 d时显著高于7 d和21 d,而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 d和21 d时脑组织FADS1和FADS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42 d时的表达无变化;肝组织中这两种酶mRNA水平在7 d和21 d时无变化,42 d时FADS1显著降低。 【结论】 发育期脑对DHA的聚集需求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FADS在脑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同时,饲料n-3 PUFAs缺乏状态对脑聚集DHA以及FADS的影响在年龄小时更明显。
    综述与讲座
    儿童身体活动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陈佳 综述, 李廷玉 审校
    2012, 20(8):  713-715. 
    摘要 ( )   PDF (5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身体活动水平与儿童健康息息相关,精确的测量方法对评估儿童活动水平及制定早期干预方案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儿童身体活动不同测量方法的使用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等。
    儿童青少年年龄判断方法及其准确性与安全性
    叶秀霞,盛晓阳,江帆,张军,黄红,沈晓明
    2012, 20(8):  716-718. 
    摘要 ( )   PDF (5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以生物学年龄推断实际年龄的研究受到较多的关注。儿童青少年处于不断变化的生长发育期,由生物学年龄推断其精确的“实际年龄”仍然非常困难。年龄判定体系必须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于这个特殊人群,还尚需考虑安全性。本文对骨骼和牙齿两大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适合于以精确判断儿童青少年“实际年龄”为目的的“生物学年龄”的判定方法。
    儿童听力障碍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黄余妹,金宇
    2012, 20(8):  719-721.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听力障碍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残疾;它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发病率至关重要。
    我国婴儿死亡率下降模式研究进展
    李鸿斌,顾建明,杨德蓓,丁燕
    2012, 20(8):  722-724. 
    摘要 ( )   PDF (4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死亡事关社会民生。“增长引发”、“扶持导致”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两个成功类型,改革开放前中国是“扶持导致”的典范。三十多年来我国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居全球中等水平,经典类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与发达国家和少数国情类似的国家差距较大,且下降速率减慢,妇幼卫生投入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婴儿死亡率的下降机制值得认真探究,同时,建立促进婴儿死亡率下降的新机制,构建婴儿死亡率下降新的运行模式,创新干预措施,对于进一步降低我国婴儿死亡率、加速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临床研究与分析
    南宁市301例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
    吴葆宁,班彩霞,梁燕婷,朱才荣
    2012, 20(8):  725-727. 
    摘要 ( )   PDF (4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家庭喂养状况,为进一步开展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南宁市两个社区1岁至不满4岁健康儿童301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填问卷的调查方法,内容包括儿童一般资料,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抚养人的喂养行为问题。 【结果】 65.1%的儿童存在有饮食行为问题, 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由高到低顺位依次为进餐时间过长46.5%、进餐分心37.9%、吃得少35.9%、进餐地点不固定34.2%,对食物不感兴趣23.6%、强烈偏爱某种食物20.6%、拒绝某种食物 19.3%、不愿尝试新食物11.0%。 【结论】 南宁市社区1~3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多见,加强营养与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针对个性化指导和行为干预,使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地震灾区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干预效果研究
    徐增康,王林江,常锋,付萍,张坚,张汉沛,李建莉
    2012, 20(8):  728-730. 
    摘要 ( )   PDF (4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发放辅食营养包和开展健康教育对地震灾区宁强县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 【方法】 对宁强县所有6~24月龄婴幼儿添加辅食营养包、对婴幼儿看护人开展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在干预措施实施18个月前后,分别抽取327名和300名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调查,对比干预前后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WAZ(Weight-for-age Z-score)、HAZ (Height-for-age Z-score)、WHZ (Weight-for -Height Z-score)、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以及贫血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6~24月龄婴幼儿干预后平均体重较干预前增加0.90 kg(t=-9.94,P<0.01),平均身长增加3.40 cm(t=-7.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WAZ(-0.48 vs 0.09,t=-6.95,P<0.01)、HAZ (-0.73 vs -0.25,t=-4.63,P<0.01))、WHZ(-0.15 vs 0.30,t=-4.90,P<0.01)均有显著提高;干预后婴幼儿血红蛋白平均浓度由10.94 g/dL提高到11.70 g/dL(t=-7.97,P<0.01),贫血检出率由49.5%降至23.9%( χ2=43.72,P<0.01)。 【结论】 通过18个月的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宁强县6~24月龄婴幼儿营养状况。
    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激素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
    孙小妹,吴瑾,杨凡,李嫔,王秀敏
    2012, 20(8):  731-734. 
    摘要 ( )   PDF (57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生长激素(GH)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疗效。 【方法】 对生长速率(GV)减慢至可能损害预测成年身高(PAH)的60例ICPP女童采用GnRHa和GH联合治疗6个月。行LH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和GH激发试验,所有患者均不缺乏GH。观察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和GV的变化,观测子宫大小、卵巢容积、骨龄与年龄比值(BA/CA)的变化,并评估预测成人身高。 【结果】 经治疗后第二性征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表现为乳房回缩、子宫、卵巢容积减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LH、FSH峰值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缓。按B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BA)从治疗前1.91±0.33升至1.44±0.27(P<0.001)。按CA的身高标准差分值(HtSDSCA)从0.31±0.12 下降至0.38±0.15。PAH由(153.4±1.1)cm升高到(156.0±1.0)cm(P<0.001)。GV由(3.81±1.3)cm增加至(8.63±3.5)cm。 【结论】 联合应用GnRHa和GH治疗ICPP,尤其是PAH明显落后的ICPP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性腺轴及性腺发育,延缓骨龄成熟,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宫内汞暴露与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数相关性研究
    吕弘道,苏海兰,陈梅竹,郭俊良
    2012, 20(8):  734-736. 
    摘要 ( )   PDF (39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宫内汞暴露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数的影响。 【方法】 研究期间对本院分娩的新生儿生后即刻取脐带血,胎发进行汞含量测定。新生儿出生后分别测定体重、身长、头围。按娩出时胎龄对照我国15城市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数测量值,求出所在百分位区间,并将脐血汞、胎发汞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316例配对测定脐血汞为(2.02±1.94)μg/kg,胎发汞为(244.06±2.24)μg/kg。 按百分位区间(<P10,P10~P25,P25~P75,P75~P90,>P90)头围各组脐血汞值依次分别为2.50±1.88,2.05±1.92,1.88±1.96,1.50±1.76,1.77±1.49;胎发汞分别为360.91±2.12,262.97±2.15,201.65±2.22,205.31±2.18,208.5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47,P1=0.00;F2=42.53,P2=0.00)体重各组胎发汞值依次分别为195.07±2.13,227.25±2.19,247.69±2.18,252.29±2.32,246.89±2.3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P<0.05),但去除<P10组后,其余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4)。 【结论】 宫内汞暴露除影响胎儿日后智力发育外,还可能对新生儿头围产生不利影响。
    铅污染对儿童血液生化及其智力的影响
    俞慧君,王秀敏,周华斐,汤卫红
    2012, 20(8):  737-739. 
    摘要 ( )   PDF (4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预防儿童铅中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某蓄电池厂子校父母一方铅暴露者(实验一组),父母未铅暴露者(实验二组)及对照组学生各61名配对。 【结果】 实验一、二组学生的血铅(PbB)、尿铅(PbU)、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降抵(P<0.01),表明长期铅暴露可引起学生体内铅蓄积量增加,干扰扑啉代谢和Hb合成。实验一组低智商检出率(14.75%)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母亲铅暴露者智商(IQ)为98.59,低于父亲铅暴露者(IQ=101.91)和实验二组(IQ=105.20),并显著低于对照组(IQ=106.16,P<0.01)。 【结论】 长期铅暴露的儿童,血红蛋白有降低的趋势;同时铅暴露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育的危险因素之一,督促政府和社会给予铅污染对儿童健康影响以极大地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儿童身心健康。
    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和早期发展影响的探讨
    金岩,徐海青,熊忠贵
    2012, 20(8):  739-742. 
    摘要 ( )   PDF (59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和早期发展的影响。 【方法】 来自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满月体检胎龄小于37周且体重<2 500 g的婴儿,根据家长自愿原则分成干预(84例)和对照(75例)两组。干预组婴儿进行视、听刺激、按摩及运动干预训练、喂养指导。分别在满3、6、9、12个月时两组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早期发展水平测试。 【结果】 在满3、6、9、12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分别增长0.60、0.69、0.74 kg和0.73 kg(P<0.05),身高分别增长0.7、0.9、1.2 cm和1.5 cm(P<0.05),MDI提高值分别为3.51、4.05、5.21、6.78(P<0.05),PDI提高值分别为2.29、3.85、4.16、6.36(P<0.05)。 【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智力和运动指数的发展,从而降低其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1975-2005年昆明地区0~6岁儿童身体发育指数纵向研究
    刘洁,黄海云,符丽玲,陶冬艳,浦斌,赵平,郭碧舟,丁晓燕
    2012, 20(8):  742-746. 
    摘要 ( )   PDF (73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涵盖30年的昆明地区0~6岁儿童生长发育调查数据,从中研究分析他们生长的长期趋势,为建立昆明地区0~6岁儿童身体发育指数的指标体系奠定基础。 【方法】 对昆明地区参与卫生部领导下的全国九市自1975年起每隔10年一次至2005年共计四个调查年段,“0~6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昆明地区调查数据(体重、身高、胸围的均值),进行儿童身体发育指数(维尔维克指数,身高胸围指数)的研究。 【结果】 维尔维克指数:均值没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大,出生后由低向高至3月龄达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均值在下降,0~6岁的转折点主要在生后3个月。学龄前一直处在出生后的下降阶段。昆明此指数约10~12月龄与出生时相同。身高胸围指数:出生后至1月龄升至高点,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在减小,至学龄前无升高趋势。胸廓发育农村总体好于城区,只有一个年段,1995年是城区好于农村。30年的均值最高在1975年调查年段农男组,其值以后一直未被超越。但是2005年自3岁组,城市男女童该指数均值已表现出明显超越农村同龄儿童的趋势。 【结论】 30年来昆明地区0~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呈现波浪状生长的趋势。
    深圳市宝安区4 167名6~14岁独生子女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冯承芸,魏新燕,牛丽
    2012, 20(8):  746-748. 
    摘要 ( )   PDF (4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独生子女生长发育状况,为儿少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建议。 【方法】 2011年到本院体检的6~14岁户籍独生子女4 167名,检测身高、体重、五官、内科、外科、微量元素、生化检测、肝胆脾肾B超等指标。 【结果】 1)生长发育符合一般规律,身高、体重等指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身高曲线呈现两次交叉;2)生长发育水平高于全国2005年平均水平,但营养状况不理想,肥胖率18.43%,营养不良率5.26%;3)常见病以视力低下、龋齿等检出率较高,值得一提的是肾脏B超结石检出率4.6%。 【结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独生子女生长发育状况有所提高,但发育的不均衡性仍严重,同时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
    绍兴市0~2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余红,陈晓霞,刘丹
    2012, 20(8):  749-750. 
    摘要 ( )   PDF (3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绍兴市0~2岁婴幼儿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7 985名婴幼儿,以WHO身高标准体重为肥胖的判断标准。 【结果】 0~2岁婴幼儿总的肥胖检出率为2.64%,男童2.99%,女童 2.24%,总的超重检出率为9.83%,男童10.50%,女童9.06%,男女童之间肥胖超重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肥胖=4.424,χ2超重=4.687,P均<0.05)。1岁以内婴儿年龄越小肥胖检出率越高,18月以后随年龄增加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之间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肥胖=173.627,χ2超重=161.542,P值均<0.01)。肥胖影响因素有高出生体重、家庭人口多、父母BMI、家长对子女肥胖的态度。 【结论】 绍兴市婴幼儿肥胖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出生体重、家庭人口多、父母BMI、家长对子女肥胖的态度是本次调查婴幼儿肥胖的影响因素。
    经验交流
    济南市7~18岁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冯冰,曲敬师,孙涛
    2012, 20(8):  751-753. 
    摘要 ( )   PDF (4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济南市7~18岁儿童体格发育规律,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计算济南市7~18岁儿童身高、体重,并与中国华东九省市标准比较;以WHO推荐的NCHS测定值筛选超重、肥胖儿童,计算发生率。 【结果】 济南市7~18岁儿童身高体重高于中国九省市标准,围青春期肥胖发生率高。 【结论】 济南市7~18岁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围青春期是肥胖高发年龄组,加强此关键期儿童管理。
    北京市朝阳区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巴蕾,赵伟
    2012, 20(8):  753-755. 
    摘要 ( )   PDF (4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法对通过整群抽样方法获得的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占2.45%和10.61%,均高于北京市城区平均水平。4个月和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67.11%和49.78%,前者高于北京市4月龄儿童纯母乳喂养率。2岁以下儿童的辅食添加率为85.12%。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同时流动儿童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
    乌鲁木齐市十一所幼儿园乳牙患龋病情况调查
    侯红,高越,李海俊,凌睿
    2012, 20(8):  756-757. 
    摘要 ( )   PDF (3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病情况,掌握儿童口腔保健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低儿童乳牙龋齿发病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11所幼儿园4 306名学龄儿童进行乳牙龋病检查,并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结果】 乳牙患龋率平均为45.01%;龋均为1.61,乳磨牙龋均为0.84;乳切牙龋均为0.77,5~6岁为乳牙龋齿高发年龄,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结论】 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加强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普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健全初级口腔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逐步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
    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动态分析与干预措施研究
    宋风玲,杨良政,李玲
    2012, 20(8):  758-760. 
    摘要 ( )   PDF (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了解济南市近10年来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动态分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方法】 对2000-2010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0-2010年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自平台期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其中又以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肺炎死亡率下降比较明显。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十分显著。 【结论】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济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降低,出生缺陷及意外死亡仍需重点关注。
    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分析
    梁翠媚,赵霞桂,容林惠,冯持真,李金凤
    2012, 20(8):  761-762. 
    摘要 ( )   PDF (32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龋患现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本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年9月15日-10月31日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市区4 121名常住学龄前期儿童进行正规口腔牙齿检查,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 【结果】 平均患龋率为53.7%,龋均为3.00,患者龋均为5.58,各年龄组患龋率、龋均、患者龋均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各年龄组均以轻度龋为主,随年龄增长中度以上龋患比例明显上升;牙位患龋分布呈左右对称规律,左右对称牙位患龋率基本一致,患龋率最高为上中切牙位,其次为下双侧磨牙位,最低为下切牙位;失牙和补牙率比较低。 【结论】 江门市区学龄前期儿童龋患状况处于全国高水平,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期均须采取有效综合防龋措施,对于0~6岁儿童防龋三级预防措施的贯彻政府政策干预至关重要。
    适宜技术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2012, 20(8):  763-766. 
    摘要 ( )   PDF (6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分析
    联合免疫缺陷病引起卡介苗接种后死亡1例及文献复习
    徐尔迪,陈玺,肖延风
    2012, 20(8):  767-768. 
    摘要 ( )   PDF (3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