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短篇论著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奥氮平对脂肪细胞UCP2和aP2表达的影响
    曾慧, 屈刚, 肖兰, 田小娟, 易宏辉, 尹龙武, 孙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5, 20 (2): 151-154.  
    摘要183)      PDF (259KB)(17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 ABCG2遗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
    伍继初, 欧阳泽伟, 罗参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4, 19 (8): 882-884.  
    摘要183)      PDF (176KB)(238)    收藏
    目的 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G2(ABCG2)遗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影响。方法 91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 mg/d)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空腹抽血检测血脂[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ABCG2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不同基因型的LDL-C血浆水平 (P<0.01),且CA、AA型患者降幅较CC型患者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CA、AA型患者的TC、TG血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BCG2遗传多态性能影响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 颠茄合剂在人工胃液中对多酶片消化活力的影响考察
    付敏东, 刘宴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18 (8): 897-900.  
    摘要201)      PDF (989KB)(207)    收藏
    目的: 考察颠茄合剂在人工胃液中对多酶片消化活力的影响。方法: 按照颠茄合剂与多酶片在人工胃液中的配伍比例进行分组对照,即A组(人工胃液 30 mL)、B组(多酶片供试液 30 mL+人工胃液 30 mL)、C组(颠茄合剂 30 mL+多酶片供试液 30 mL+人工胃液 30 mL),B组为对照组,同时配制分别含10、20、30、40 mL 颠茄合剂的配伍液共4份探求不同剂量的颠茄合剂对多酶片消化活力的影响,采用麦特(Mett)毛细玻管法对颠茄合剂与多酶片配伍及二药配伍比例变化在人工胃液中的消化活力单位数进行测定。结果: 消化活力单位数:A组(120±15)较B组(190±20)显著降低(P<0.01),C组(104±8)较B组(190±20)显著降低(P<0.01)。颠茄合剂对多酶片消化活力影响与其剂量相关(r=-0.9987,P<0.01) ,同时也使人工胃液的pH值增大。结论: 颠茄合剂在人工胃液中对多酶片消化活力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应用
    池闯, 何志锋, 刘瑜, 孙成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 18 (5): 524-526.  
    摘要183)      PDF (161KB)(255)    收藏
    目的: 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 24 h 引流量,术后 24 h 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结果: rFⅦa组的手术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6±33) min vs (206±48) min,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引流量低于对照组[(666±195) mL vs (824±210) mL,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低于对照组[(525±157) mL vs (696±211) mL,P<0.05];rFⅦa组术后24 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2±1.3) U vs (3.9±1.9) U, P>0.05]。结论: 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节约血制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5. 奥沙利铂治疗大鼠坐骨神经线粒体呼吸功能及抗氧化酶活性改变的研究
    刘国凯, Gary Bennet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 (3): 289-293.  
    摘要535)      PDF (282KB)(232)    收藏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治疗大鼠坐骨神经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改变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用5%葡萄糖将奥沙利铂溶液稀释到 2 mg/mL,连续 5 d(d 0~d 4)腹腔注射 2 mg/kg;对照组大鼠接受对照液5%葡萄糖注射。并于 d 0、d 8、d 15、d 22、d 29、d 35 及 d 41 测定机械异常痛敏(4 g VFH)和机械痛敏(15 g VFH)。取 d 27~d 35 并确认存在异常痛敏和机械痛敏的大鼠及对照组大鼠各9只,处死大鼠并取坐骨神经,将神经制作成切碎的纤维细丝(M&T)标本,将标本放入呼吸测定仪里,分别加入底物并测定呼吸比率变化;再取模型和对照组大鼠各9只,取坐骨神经并提取线粒体,分别测定抗氧化酶硫氧还原蛋白还原酶(Tr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注射奥沙利铂大鼠在疼痛高峰期(d 27~d 35)呼吸比率明显下降(下降16%),奥沙利铂治疗大鼠线粒体加入细胞色素C后呼吸明显增加;而且TrR(下降23%)和GPx(下降 15.4%)的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奥沙利铂治疗大鼠坐骨神经线粒体功能受损,引起线粒体呼吸功能失调,预示损伤存在于复合物I或复合物II;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可能是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的另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6. 乙酰左旋肉碱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性疼痛的研究
    刘国凯, Gary Bennet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12): 1379-1382.  
    摘要344)      PDF (223KB)(448)    收藏
    目的: 观察乙酰左旋肉碱(ALCAR)对奥沙利铂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性疼痛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SD雄性大鼠20只(150~200 g),随机分为两组,ALCAR组与安慰剂组,每组各10只;用5%葡萄糖将奥沙利铂溶液稀释到 2 mg/mL,连续 5 d(d 0~d 4)腹腔注射 2 mg/kg。ALCAR(100 mg/kg, p.o.) 或对照液从0天开始注射(第1天注射奥沙利铂开始),并继续 21 d(即最后一次奥沙利铂注射后再持续 15 d)。并于d 0、d 8、d 15、d 22、d 29、d 35及d 41测定机械异常痛敏[4 g von Frey hairs (VFH)]和机械痛敏(15 g VFH)。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CAR组大鼠在d 8、d 15、d 22、d 29、d 35及d 41机械异常痛敏(4 g VFH)和机械痛敏明显改善(P<0.01)。结论: ALCAR可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大鼠外周神经病变性疼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
    7. 二膦酸盐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丁晓凯, 陈天新, 陈波, 薛增奇, 徐玉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10): 1153-1156.  
    摘要449)      PDF (201KB)(404)    收藏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骨量异常患者使用二膦酸盐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45例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钙剂和骨化三醇基础上,应用阿仑膦酸钠 70 mg/周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骨密度及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末端肽(CTX),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血IGF-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全髋)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升高(P均<0.01),血PINP、CT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腰椎部位骨密度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别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反应。结论: MHD骨量异常患者应用二膦酸盐治疗,可降低骨转换,有效减少骨量丢失,安全性好。二膦酸盐可能通过提高与骨形成密切相关的血IGF-1水平,提高MHD骨量异常患者的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张国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10): 1157-1159.  
    摘要311)      PDF (144KB)(29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9. 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蔚有权, 杨浩, 刘文洁, 曹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7): 784-785.  
    摘要342)      PDF (88KB)(30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0. 乌司他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俞正伟, 邓芳, 胡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1, 16 (3): 279-280.  
    摘要468)      PDF (88KB)(54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川崎病血清对血管内皮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及人血丙种球蛋白的干预机制
    何跃娥, 张园海, 吴蓉洲, 项如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9): 1032-1034.  
    摘要74)      PDF (137KB)(9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2. 蛇毒血凝酶在颅脑手术病人中止血疗效观察
    李海平, 黄录茂, 雍成明, 杨代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7): 786-787.  
    摘要58)      PDF (91KB)(12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13. 儿湿洗剂联合5%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婴儿湿疹106例临床分析
    佟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5): 569-571.  
    摘要64)      PDF (110KB)(14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地塞米松对哮喘大鼠血中性粒细胞TGF-β/Smad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作用
    李晨虹, 叶斌, 罗冬娇, 童夏生,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2): 145-148.  
    摘要64)      PDF (407KB)(5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对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发生率的影响
    赵俐玲, 徐丽云, 牟婉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1): 72-73.  
    摘要58)      PDF (88KB)(9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在异丙酚靶控输注中的应用
    郭旭, 张宏, 冯泽国, 米卫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11): 1263-1267.  
    摘要75)      PDF (275KB)(51)    收藏
    目的: 本研究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技术, 研究异丙酚靶控麻醉对不同脑区的作用,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 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异丙酚3 μg /mL 靶控输注组(A 组) 、异丙酚4 μg /mL 靶控输注组(B 组), 每组20 例。麻醉方法采用全凭静脉异丙酚靶控麻醉,监测患者清醒时、诱导、术中、苏醒、出室时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 、关联维数(D2) 和复杂度(Cx), 以及血压(BP) 、心率(HR)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变化。结果: 异丙酚镇静下患者各个脑区的非线性参数值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组内患者, 术中与清醒时、苏醒相比较, ApEn 、D2 和Cx 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与B 组之间, 同一阶段ApEn 、D2 、Cx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异丙酚达到靶控浓度过程中脑区从额叶和顶叶区向颞叶和枕叶逐渐被抑制, 停药以后脑区又从颞叶和枕叶区向额叶和顶叶逐渐恢复兴奋。结论: 在麻醉的不同阶段、不同脑区监测到的脑电非线性参数不同;异丙酚3 μg /mL 靶控输注与异丙酚4 μg /mL靶控输注, 两组浓度对脑区的抑制在非线性监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李波, 倪才方, 刘一之, 金泳海, 朱晓黎, 邹建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11): 1268-1271.  
    摘要66)      PDF (175KB)(139)    收藏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术(TACE) 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30 例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测定TACE 术前1 天, 术后第3 、7 、28 天血清HGF 浓度, 分析TACE前后血清HGF 水平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10 例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 1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 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果: 肝癌患者TACE 术前血清HGF 浓度为[(0.63 ±0.28) ng /m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7 ±0.04) ng /mL] 、慢性肝炎组[(0.35 ±0.08) ng /mL] 以及肝硬化组[(0.39 ±0.09) ng /mL] (P <0.05) 。TACE 术后血清HGF浓度上升高峰出现在术后第3 天[(1.37 ±0.21) ng /mL], 术后第7 天逐渐下降[(0.79 ±0.14) ng /mL], 术后第28 天基本恢复术前水平[(0.66 ±0.19) ng /mL] 。TACE 术后有肿瘤转移的肝癌患者, 其术前血清HGF 水平显著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0.94 ±0.18) ng /mL vs (0.51 ±0.23) ng /mL, P <0.05] 。栓塞范围超过1 2 肝脏体积的肝癌患者术后第3 天血清HGF 水平上升更明显[(1.74 ± 0.16) ng /mL vs (1.16 ±0.17) ng /mL, P <0.05] 。结论: 血清HGF 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和TACE 治疗后随访的肿瘤标记物之一, 肝癌患者TACE 术后血清HGF 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术后肿瘤转移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8. 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研究
    高峰, 张细明, 宋立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9): 1017-1020.  
    摘要71)      PDF (166KB)(58)    收藏
    目的:观察0.75%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足月、单胎产妇120 例, 按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用药量(0.75% 罗哌卡因原液) 随机分为4 组:Ⅰ 组为1.5 mL;Ⅱ组为1.8 mL;Ⅲ组为2.1 mL;IV 组为2.4 mL, 每组各30 例。观察注药后30 min 内各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1) I~IV 组注药后30 min 内的痛觉消失最高阻滞平面中位数分别为T10、T8、T6 和T5 。(2) 在观察的30 min 内, III 组有3 例(10%)、IV 组有8 例(27%) 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III 组有5 例(17%)、IV 组有12 例(40%) 出现血压下降至90 mm Hg(1 mm Hg=0.133 kPa) 以下, I、II、III 组分别与IV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4 组的下肢运动阻滞(BromageⅢ级阻滞) 例数(率) 分别为3 例(10%)、6 例(20%)、10 例(33%) 和18 例(60%), 除I、II、III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 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III 组有4 例(13%)、IV 组10 例(33%) 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III 组有4 例(13%)、IV 组有12例(40%) 出现心动过缓, 心率均降至55 次 min 以下。(5) I 组有8 例, II 组有3 例在手术切皮时仍有疼痛, III、IV 组麻醉效果良好且腹肌松弛。结论:0.75% 罗哌卡因原液1.8~2.1 mL 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氨茶碱和多沙普仑减轻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期嗜睡的比较
    张兆平, 顾晓峰, 孙国华, 张正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9): 1021-1023.  
    摘要101)      PDF (140KB)(100)    收藏
    目的:观察氨茶碱或多沙普仑对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期嗜睡和镇痛效果(VAS 评分) 的影响。方法:全组均为硬膜外麻醉后, 随机分为0.01% 布托啡诺和0.25% 氨茶碱镇痛泵组(简称组Ⅰ, n=35), 0.01% 布托啡诺和0.15% 多沙普仑镇痛泵组(简称组Ⅱ, n=35) 和0.01% 布托啡诺镇痛泵组(简称组Ⅲ, n=35) 。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结果:3 组均获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OAA/S, 术后8~24 h):组Ⅲ >组Ⅰ 和组Ⅱ (分别P<0.01) 。SpO2 (负荷剂量后0~30 min):组Ⅲ 分别<组Ⅰ 和组Ⅱ 。VAS 评分(术后8~24 h):组Ⅲ <组Ⅰ、组Ⅱ(P<0.01), 但3组VAS 评分均≤3 分, 且D1 D2 值3 组互比P>0.05 。其它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或多沙普仑和布托啡诺合用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布托啡诺术后镇痛期的嗜睡不良反应, 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0. 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50
    沈晓署, 甘果, 袁力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8): 905-908.  
    摘要72)      PDF (167KB)(131)    收藏
    目的:确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 Rop)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32名ASA Ⅰ~Ⅱ 、择期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产妇参加试验。第一位产妇0.75% Rop 剂量为12.8 Mg, 以相邻剂量的98.4%为剂量的变化幅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别以针刺法及改良Bromage 法测定。麻醉有效的指标为:蛛网膜下隙给药后10 min 内感觉平面阻滞达到T7、Bromage 达3分、切皮不痛、肌松满意。计算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32名产妇中有5例麻醉效果可疑, 剔除出本研究。根据其余27名产妇序贯试验得出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为11.97mg, ED50 的95%CI为11.75~12.19 mg 。结论:L3~4间隙CSEA 下剖宫产时, 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50 为11.97mg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51例药源性横纹肌溶解症回顾性分析
    蒋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 15 (4): 429-431.  
    摘要60)      PDF (384KB)(11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2.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观察
    马宇光, 武力, 王红磊, 马大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 14 (4): 436-437.  
    摘要44)      PDF (148KB)(7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23. 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建立
    赵吟, 李钦, 郑晓亮, 张信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 17 (9): 1007-1009.  
    摘要331)      PDF (189KB)(338)    收藏
    目的 通过非免疫性刺激物C48/80诱导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脱颗粒反应正交试验,优化非免疫性过敏反应细胞模型建立条件。方法 在不同的孵育时间下,C48/80与不同浓度的RBL-2H3细胞共孵育,通过测定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确定建立非免疫型过敏反应细胞模型的最优实验条件,并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浓度、不同孵育时间下的RBL-2H3细胞均可受C48/80诱导发生典型的脱颗粒反应,但不同条件下的脱颗粒程度和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都有显著差异。结论 当RBL-2H3细胞浓度为2×105 mL、孵育时间 60 min 时,细胞的感受性较好,其脱颗粒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4. bcl-2 、p16 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
    慈超, 刘雯蓓, 王军, 季必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 14 (11): 1239-1241.  
    摘要77)      PDF (213KB)(9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25. Fas 配体基因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的影响
    陶红, 陈立新, 岑敏, 林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8, 13 (12): 1401-1403.  
    摘要79)      PDF (141KB)(77)    收藏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Fas 配体(FasL) 基因导入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治疗组(Ad-FasL 组) 和正常对照组两组(Ad-βgal 组), 每组动物均为6 只。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分别将Ad-FasL 、Ad-βgal 导入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的内膜, 3 、14 d 后观察其对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导入FasL 基因的被球囊损伤的大鼠颈动脉,3 d 后损伤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降低, 14 d后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FasL 可抑制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密度, 从而抑制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