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1年 第1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06
    述评
    新生儿疾病筛查在我国的发展
    赵正言
    2011, 19(2):  97-99.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应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
    黄新文
    2011, 19(2):  99-101. 
    摘要 ( )   PDF (3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筛查技术与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S/MS)技术因其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和选择性强等特点,提高了筛查效率及筛查特异性、敏感性,使得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跨入了一个新纪元。本文就从该技术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原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四个方面做一介绍。
    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
    杨艳玲
    2011, 19(2):  102-103. 
    摘要 ( )   PDF (2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对遗传代谢病认识的深入及筛查、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从不治之症成为可治疗性疾病,治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本文主要从饮食与药物等多方面,对遗传代谢病的治疗做一阐述。
    科研论著
    基于1H-NMR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代谢组学研究
    刘喜红,孙波,刘海洪,颜贤忠,丁宗一,封志纯
    2011, 19(2):  104-107. 
    摘要 ( )   PDF (4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基于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早产儿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代谢产物,探讨代谢组学在早产儿疾病中的应用及寻找早产儿NRDS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群)。 【方法】 分为早产儿NRDS组和早产儿肺炎组,每组各20例;2组在入院年龄、胎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于入院半小时内抽血、收集血浆,用1H-NMR方法检测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和脂类代谢物。 【结果】 1)小分子物质分析:NRDS组与肺炎组相比,血浆中乳酸、某种脂质及乙醇增加,而葡萄糖、肌酸、谷氨酰胺、O-乙酰基(OAc)、N-乙酰基(NAc)、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降低;2)脂质分析:NRDS组与肺炎组相比,血浆中带HC=CH基团脂质、NAc、磷脂酰胆碱(Ptd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降低。 【结论】 1)NRDS早产儿存在乳酸的堆积、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及重要氨基酸等的减少;2)NRDS早产儿存在脂质代谢紊乱;3)代谢组学方法在早产儿疾病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在氨基酸代谢障碍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田国力,龚振华,王燕敏,姚静
    2011, 19(2):  108-110. 
    摘要 ( )   PDF (3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多种氨基酸,以便用于氨基酸代谢障碍的检测和筛查。 【方法】 使用含11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内标准品的溶剂萃取滤纸干血片中的氨基酸,直接进样串联质谱仪,检测丙氨酸(Ala),精氨酸(Arg),瓜氨酸(Cit),谷氨酸(Gly),亮氨酸(Leu),蛋氨酸(Met),鸟氨酸(Orn),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酪氨酸(Tyr),缬氨酸(Val)的浓度。分析该方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并应用于1 093例高危儿童的筛查和诊断。 【结果】 低水平浓度氨基酸的批内CV为5.84%~9.57%,批间CV为13.89%~18.65%;高水平浓度酰基肉碱的批内CV为4.57%~8.78%,批间CV为13.55%~17.25%;测定值与靶值的偏倚为4.24%~16.16%,平均相对偏倚为4.10%;检出5种共11例氨基酸代谢障碍,包括高苯丙氨酸血症4例,枫糖浆尿症 3例,瓜氨酸血症 2例、酪氨酸血症及精氨酸血症各1例。 【结论】 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检测氨基酸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早产儿生后第一年屈光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童梅玲,王淼,魏宁,吴广强,张桂英,薛子颖
    2011, 19(2):  111-113. 
    摘要 ( )   PDF (3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无视网膜病变早产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屈光发育特征和影响其发育的临床因素,了解早产儿的早期视觉发育。 【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本院随访的早产儿94人,从校正月龄6月龄起跟踪随访至12月龄的屈光发育。分别检测6月龄、9月龄、12月龄时屈光状态,分析不同出生体重、胎龄对眼屈光状态发育的影响。 【结果】 早产儿远视和近视的发生率在不同月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散光的发生率及程度均较高,分别为6月龄(55%),9月龄(22%),12月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长散光呈下降趋势。早产儿校正9月龄和12月龄组显示出生体重影响着屈光不正发生率,在12月龄时显示胎龄越小屈光不正发生率越高。 【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年的屈光状态变化比较大,屈光不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特别是散光的程度随年龄增长下降明显,出生体重和胎龄是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海市卢湾区1961—2008年婴儿死亡率动态分析
    王一,徐静依,吴建华,袁家麟,高淑娜
    2011, 19(2):  114-116. 
    摘要 ( )   PDF (3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监测上海市卢湾区婴儿死亡的变化趋势,观察婴儿死亡率对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婴儿死亡率。 【方法】 对卢湾区1961—2008年出生的194 195名活产婴儿以及同期死亡的2 379名婴儿的死亡资料以动态数列的方法分析。 【结果】 婴儿死亡率从1961年的25.20‰下降至2008年的1.64‰,下降速度为93.50%;新生儿死亡率从8.98‰下降至1.64‰,下降速度为81.76%,受之影响卢湾区人均期望寿命也逐年上升。婴儿死亡的前四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先天异常、肺炎、早产儿和未成熟儿、产伤窒息。 【结论】 随着本区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死亡率显著降低。为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现阶段应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和提倡围生期保健作为工作重点。
    2008年三省六县农村地区巨大儿流行状况研究
    张雨寒,何电,侯丽艳,甘亢,孟玉翠,程怡民
    2011, 19(2):  117-120. 
    摘要 ( )   PDF (4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描述中国三省六县农村地区巨大儿发生率及三间分布特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三省六县25个医疗机构2008年入院分娩的活产儿病案进行问卷摘录。 【结果】 共收录合格问卷17 805份,巨大儿发生率为9.91%(95%CI:9.47,10.35),男婴12.01%,女婴7.54%。蒙城和泌阳巨大儿率均达15%以上,其中男婴达18%以上,高出当地女婴近6个百分点。春季娩出的巨大儿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娩年龄的升高,巨大儿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农民、孕产次数多、超重、过期妊娠的妇女巨大儿率较高;妇女产检次数和首次产检孕周均与巨大儿率呈U形曲线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安徽河南农村地区巨大儿发生率已达较高水平。农村地区巨大儿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春季高发,不同特征人群的妇女巨大儿发生率也显箸不同。
    综合康复对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
    林青梅,刘振寰,万瑞平,赵勇,钱旭光,李素萍,马美美
    2011, 19(2):  121-123. 
    摘要 ( )   PDF (3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后脑瘫患儿生存质量变化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方法】 本研究以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70例2~6岁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measurement models, PedsQL)4.0作为患儿生存质量的测定工具,综合康复治疗半年后评价患儿生存质量的改变及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因素。 【结果】 70例脑瘫患儿中男48例,女22例,平均月龄为(35.3±11.3)月; 7例上幼儿园,入学率仅为10%;其治疗前后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25.40±21.84、31.38±24.98;情感功能64.00±20.16、67.28±18.62;社交功能29.14±21.97、34.50±21.32;PedsQL总分为37.16±16.45、42.22±17.06。经配对设计的t检验,综合康复治疗前后患儿在生理功能、社交功能和PedsQL总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生存质量改变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及教育程度为小学的父母对患儿生存质量改变起正向作用。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Classification System, GMFCS)对生存质量的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97)。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提高脑瘫患儿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提示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来提高脑瘫儿的生存质量。
    不同智力水平人群n-3 PUFAs差异及膳食补充对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
    周婷婷,元冬娟,康景轩
    2011, 19(2):  124-127. 
    摘要 ( )   PDF (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高智商(IQ>135)与低智商(IQ<90)学生体内n-6与n-3脂肪酸水平差异,以及补充n-3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对IQ<90的学生体内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用。 【方法】 整群抽取浙江余姚中等水平乡镇的2所普通小学,通过智力测定筛选出IQ<90以及>135的学生两组,采集静脉血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IQ<90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为期3个月的干预食物(富含n-3 PUFAs)与对照食物,对干预前后的血脂肪酸水平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智商高低学生体内脂肪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IQ>135的学生其体内花生四稀酸(arachidonic acid, 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以及n-3 PUFAs水平明显高于IQ<90的学生(P<0.001或<0.05);而亚油酸(linoleic acid, LA )水平以及n-6/n-3 PUFAs比例明显低于IQ<90的学生(P<0.05或<0.01)。同时,在对IQ<90的学生补充富含n-3 PUFAs的食物后,其体内脂肪酸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EPA、DHA以及n-3 PUFAs水平显著提高(P<0.05或<0.001),而n-6/n-3 PUFAs比例明显下降(P<0.001)。 【结论】 智商高的学生体内AA及DHA水平较高而n-6/n-3 PUFAs比例较低。同时,对智商低的学生补充n-3 PUFAs可以改变其体内的脂肪酸组成,使其更为接近高智商学生体内的脂肪酸组成。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其与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关系
    尚煜,闫承生,翟书梅,石小勇,汤林华
    2011, 19(2):  128-130. 
    摘要 ( )   PDF (3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在广西、海南两地农村地区,对3个乡15个学校的1 031名9~12岁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填写问卷、病原学检测、体格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等。问卷涉及儿童、家长及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病原学粪便检测采用Kato-Katz涂片法一送三检查三种主要土源性线虫 (钩虫、蛔虫和鞭虫) 虫卵并感染度分级为轻、中、重度感染。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WHO标准计算年龄别身高(Height-for-age, HA)的Z评分值,作为评定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指标。检测血红蛋白评价儿童是否贫血。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HAZ<2)264人,占25.6%。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1)中重度土源性线虫感染(OR=1.927,95%CI:1.194~3.110);2)贫血(OR=3.26,95%CI:2.02~5.27),母亲的文化程度(OR=2.13,95%CI:1.39~3.25)。土源性线虫感染378例,感染率为36.7%;中、重度感染173例,感染率为16.8%。单纯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的感染率为11.2%(115/1 031)、11.5%(119/1 031)和4.9%(51/1 031),混合感染的感染率为9.1%(93/1 031)。贫血(Hb<120 g/L)135人,患病率为13.1%。 【结论】 生长发育迟缓在研究地区患病率高,且土源性线虫感染,尤其是中重度感染是生长发育迟缓的重要危险因素。
    住院儿童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5年流行病学分析
    吴茜,杨跃煌,樊茂,赵明波
    2011, 19(2):  131-133. 
    摘要 ( )   PDF (3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昆明地区5年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ALRI)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该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对住院儿童进行三种常见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2003—2007年12 083例本院收治的ALRI住院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MP)、嗜肺军团菌1型(L-pneumoniae, LP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n)血清IgM抗体联合检测,根据研究结果对5年间病原谱、病原流行概况、阳性患儿病原年龄分布特点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汇总分析。 【结果】 5年间ALRI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总阳性率30.1%。MP、Lp1、CPn阳性率分别为17.3%、11.3%、1.4%。MP感染率秋、冬季最高, 2003年夏秋季、2007年秋冬季出现MP流行趋势;Lp1夏、秋季感染率高于春、冬季; CPn全年均可发病,呈散发。MP是1岁以上ALRI儿童的重要病原;Lp1、CPn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是年长儿ALRI 的主要病原。 【结论】 昆明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病原以MP、Lp1感染为主;感染率存在季节差异。随年龄增长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增高。
    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因子分析
    孙玉叶,于伟平
    2011, 19(2):  134-136. 
    摘要 ( )   PDF (3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相关组分的因子分析,探索青少年MS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以哈尔滨市某校13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含量。 【结果】 未引入hs-CRP变量时,提取三个公因子:肥胖因子、脂代谢因子和血压血糖因子,分别解释10个原始变量的31.730%、22.287%和16.767%,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0.784%。引入hs-CRP变量后,青少年MS相关组分共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肥胖因子、脂代谢因子和血压血糖因子,分别解释10个原始变量的32.697%、20.275%、15.454%,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427%。 【结论】 肥胖因子在青少年MS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腰围身高比较腰围更适于评价青春期MS的中心性肥胖;hs-CRP可能参与青春期MS的发病。
    基础科研论著
    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巨细胞病毒UL144基因多态性研究
    胡洪波,管婉华,胡兴文
    2011, 19(2):  137-140. 
    摘要 ( )   PDF (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引起新生儿晚期黄疸的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 lovirus, HCMV)UL144基因的多态性,探讨HCMV UL144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本院新生儿科2008年1—12月98例晚期黄疸新生儿样本HCMV-DNA含量,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阳性标本HCMV UL144基因开放读码框(ORF),结果进行双向DNA测序,通过BioEdit、DNAstar、GeneDoc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 【结果】 1)30例晚期黄疸新生儿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阳性率30.6%,其中2例UL144基因扩增阴性。2)28株UL144基因与Toledo株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水平为80.4%~99.2%,氨基酸水平为78.9%~98.8%。种系进化树分析将DNA序列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G1型7株(25%),G2型7株(25%),G3型14株(50%)。3)ExPASy数据库预测分析UL144基因编码产物重要功能区包括2个半胱氨酸富集结构域(CRD1、CRD2)、1个跨膜区和1个胞浆区。G1-G3型蛋白质二级结构高变区主要分布在CRD1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结构高度保守。 【结论】 1)HCMV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晚期黄疸的原因之一;2) HCMV UL144基因编码跨膜区和胞浆区结构高度保守,CRD1呈高度多态性;3)晚期黄疸新生儿中HCMV感染以G3型为主。
    综述与讲座
    唐氏综合症的血清学筛查
    闫玉勤 综述,倪泽敏 审校
    2011, 19(2):  141-14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DS)筛查是预防先天性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对高危人群进行前瞻性筛查在各级医院中将应用的更为广泛。本文对DS产前筛查(antenatal screening)的重要性、筛查对象、方法(软件)及相关概念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产前筛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胞外体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阎贝贝 审校
    2011, 19(2):  143-145.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胞外体(exosome,EXO)起源于多种真核细胞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s)的内部小囊泡,MVBs与细胞膜融合后即释放出EXO,其功能决定于来源的细胞。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方式,EXO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EXO的功能及作用做一综述,着重在病毒感染方面。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EXO不仅可以作为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重要方式,在介导病毒的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住院患儿营养评价方法及应用
    唐芳 综述,李廷玉 审校
    2011, 19(2):  146-14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与疾病关系密切,改善营养状况对病人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住院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对每一位住院儿童进行营养风险评价,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儿应进一步进行综合营养评价。目前针对住院患儿营养的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各不相同,本文就住院患儿临床营养评价方法及应用情况做简要综述。
    临床研究与分析
    新生儿访视期先天性心脏病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同步筛查模式研究
    张晚霞,袁雪,陈雪辉
    2011, 19(2):  149-15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北京市新生儿访视期开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同步筛查模式,使CHD和DDH可疑患儿早确诊,早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方法】 由社区儿保人员在新生儿访视期间采用经过专项培训的筛查方法开展CHD和DDH同步筛查,采集2009年北京市9区县18社区新生儿访视期间1 799名筛查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2009年6—8月期间1 799名访视新生儿中,筛出CHD可疑患儿42例(23.35‰),确诊17例(9.45‰);同时筛出DDH可疑患儿24例(13.34‰),确诊2例(1.11‰)。 【结论】 新生儿访视期开展CHD和DDH同步筛查模式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开始时间早,覆盖面广,筛查技术简单有效,普及性强,有利于CHD和DDH患儿把握最佳的康复时间。
    30例危重新生儿血压增高时微循环与凝血功能的变化
    曹碧霞,游月明,吴繁
    2011, 19(2):  152-153.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危重患儿在血压增高时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抽取本院住院危重新生儿血压增高的患儿30例,血压不波动的患儿为对照组30例,采用WX-10C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新生儿耳廓微循环,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对结果进行两组比较。 【结果】 血压增高组管袢形态、血流状态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增高组的PT、APTT和TT下降,Fi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重新生儿在血压增高时往往伴随着微循环和凝血功能障碍,在治疗原发病及降血压的同时需兼顾到微循环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
    早期血浆蛋白质量对新生儿营养评价
    王萃,姜红
    2011, 19(2):  154-15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血浆蛋白测定结果分析,探讨生后早期血浆蛋白质量对新生儿营养状况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1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以下四组:早产小于胎龄儿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 AGA)组30例,足月小于胎龄儿组3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生后24 h 内静脉采血测定血浆蛋白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SGA组血浆前白蛋白质量(serum protein mass/prealbumin, SPM/PA)显著低于AGA组;2)早产儿AGA组白蛋白(albumin, ALB)低于足月儿AGA组;3)早产儿组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及SPM/PA均低于足月儿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新生儿早期SPM/PA是评价新生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2)SPM/PA还可作为评定胎龄,区分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的有效指标。
    巨大儿与足月适于胎龄儿1岁以内体格及运动发育的对照研究
    江雯,韦臻,何慧静,万国斌
    2011, 19(2):  156-158.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运动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健康促进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进行定期跟踪检查,了解两组婴儿体格及运动发育特征,并于1岁时运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对两组婴儿进行发育测评。 【结果】 巨大儿1岁以内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同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P<0.05);两组之间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出现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巨大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均值较足月适于胎龄儿的高(P<0.05)。 【结论】 出生正常的巨大儿在1岁以内的体格发育显著超前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对其1岁以内重要运动指标的出现以及1岁时的智能及运动发育未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饮食治疗的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发育分析
    赵彩红,张立琴,仇丽华,徐宁,傅平
    2011, 19(2):  159-16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青岛地区32例饮食治疗的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患儿智力发育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PKU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因素,为PKU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青岛市疾病筛查中心确诊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患儿32例(病例组)及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儿童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YCSI)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1)起始治疗时间≤30 d组的PKU患儿的智力测试结果与起始治疗时间>30 d组的PKU患儿的智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依从性不同的三组病例及正常儿童在小韦氏智力测试(C-WYCSI)的9项分测验(图画填充除外)和语言智商、操作智商及总智商得分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严格的饮食治疗将PKU患儿血苯丙氨酸(phe)浓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对患儿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应从提高患儿依从性入手,以确保患儿饮食治疗的效果,使PKU患儿健康成长。
    济南市区部分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的检测
    刘兴莉,历建芝,张春艳,王素兰
    2011, 19(2):  162-16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济南市区儿童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的查体人群,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43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调查血清麻疹IgG抗体水平。 【结果】 总体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894,麻疹抗体阳性率为 89.7%;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抗体水平稍高(P<0.05);不同年龄间抗体GMT、阳性率、保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接种史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无接种史人群高(P<0.01),有接种史人群麻疹阳性率及保护率均高于未接种人群(P<0.01),麻疹抗体GMT水平与接种次数无明显相关。 【结论】 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麻疹流行可能性较小,但加强接种可以减少儿童感染麻疹的几率。
    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黄永兰,林文春,黄俊菁,张文,刘丽
    2011, 19(2):  164-16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76例儿童因肥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睾酮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所有患儿排除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皮质醇增多症。 【结果】 76例肥胖儿童中,胰岛素抵抗52例,占68.4%;糖耐量损伤17例,空腹血糖损害3例,2型糖尿病1例,糖代谢异常总发生率为27.6%;血脂紊乱47例,占61.8%;高尿酸血症22例(28.9%),ALT增高20例(26.3%),女性高睾酮血症6例,血压增高11例(14.5%)。符合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者25例,占32.9%。胰岛素抵抗组与无胰岛素抵抗组比较,糖代谢异常(34.6% VS 12.5%,χ2=4.016,P<0.05)、血脂紊乱(73.1% VS 37.5%,χ2=8.808,P<0.01)和代谢综合症(44.2% VS 8.3%,χ2=9.586,P<0.01)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20例胰岛素分泌峰值后移或无峰值的患儿中,糖耐量受损13例,2型糖尿病1例。 【结论】 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
    长宁区0~6岁非户籍儿童保健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芳,鲁巧珍,周文莉,黄璧琨
    2011, 19(2):  167-16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长宁区0~6岁非户籍儿童的卫生保健现状与需求。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按照1∶1配对的方法,抽取长宁区北新泾街道0~6岁户籍与非户籍儿童共计436例,对家长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 【结果】 非户籍儿童的系统保健管理率低,仅19.18%,户籍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高达8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户籍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较户籍儿童差,非户籍儿童体重、身高低于P10的儿童明显较户籍儿童多;户籍儿童与非户籍儿童家长对儿童系统保健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户籍儿童家长对营养疾病的知晓率及儿童保健项目的知晓率中只有预防接种较户籍儿童高,其它内容均较户籍儿童低。 【结论】 非户籍儿童的保健状况较户籍儿童差,应加强对非户籍儿童家长保健知识的宣传,儿童保健管理真正从户籍儿童向属地化儿童转变。让非户籍儿童享受基本、均等化的卫生保健服务。
    早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儿童哮喘的关系研究
    蒋亚利,沈科,冯雪芳,叶旭丹,江龙挺
    2011, 19(2):  169-171.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初步探讨儿童哮喘与生命早期羅患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共301例哮喘儿童纳入研究,301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方法询问各组婴儿围生期因素、家族史及既往感染性疾病等资料进行综合调查。 【结果】 本地区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患病次数、既往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和支气管炎、新生儿期接受NICU治疗、男性、哮喘家族史、过敏体质以及被动吸烟等均与儿童后期哮喘发病密切相关,而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的发病年龄则与哮喘的关系不明显。 【结论】 本地区儿童早期呼吸道感染和中耳炎患病次数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以及发作程度密切相关,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儿童是本地区制定哮喘预防措施重点关注人群。
    过敏性紫癜患儿单个核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IGF-1的关系探讨
    程涵蓉,文飞球,吴本清
    2011, 19(2):  172-17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患儿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s)凋亡的变化,并检测周围血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探讨其对MNCs 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HSP患儿和26名健康对照者MNCs 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 【结果】 HSP患儿MNCs 凋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患儿,患儿周围血中所测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因子、IGF-1升高的水平与MNCs的凋亡比例成正相关。 【结论】 HSP患儿MNCs 凋亡增加。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炎性细胞因子、IGF-1产生过多可能是导致MNCs 凋亡增加的重要机制,通过适度调控细胞因子、IGF-1的分泌和MNCs 凋亡有可能会改善HSP预后。
    经验交流
    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
    林莉,杨玉丽,谢飞燕,卢美娟
    2011, 19(2):  175-177.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窒息患儿98例(胎龄≥37周),其中32例并发HIE。对比分析窒息新生儿并发HIE组(n=32)与窒息新生儿未并发HIE组(n=66)的围产因素。 【结果】 HIE组患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低Apgar评分率较非HIE组明显增加(P<0.05),5 min内复苏成功者(5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HIE率较5 min内复苏未成功者明显降低(χ2=82.64,P<0.001)。HIE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IE组患儿(χ2=74.49,P<0.001)。HIE组患儿孕母不规范产前检查、脐带脱垂、胎盘早剥、男性患儿和过期产患儿均明显高于非HIE组(P<0.05)。不规范产前检查、过期产和1 min低Apgar评分与HIE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高度关注HIE高危因素,减少新生儿窒息,做好产时复苏工作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败血症67例临床特点分析
    桑拥花,侯新琳,陈永红
    2011, 19(2):  177-17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围生期高危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本院67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患儿75例为对照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胎膜早破>18 h、早产儿低体重儿及胎心晚期减速是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因素。败血症患儿体温不升或发热、反应差、腹泻、腹胀、黄疸退而复现或加重、新生儿硬肿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WBC>20×109或WBC<5×109、I/T≥0.2、PLT<100×109及快速C-反应蛋白(C-reactcve protein, CRP)>8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胎心晚期减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胎膜早破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高危因素。血培养联合应用外周WBC、I/T、PLT、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温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晟,周祖木,林丹,山若青
    2011, 19(2):  179-18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温州市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流行病学描述。 【结果】 2009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20 443例,发病率为236.87/105。发病主要集中在9~11月份,占51.62%;男女之比为1.71∶1,发病以0~5岁儿童为主,占95.84%,其中0~3岁年龄组占83.0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6.38%;报告的94例重症病例中,经实验室诊断的有55例,检出 EV71 37例。 【结论】 在手足口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要考虑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尤其要关注当地的流行高峰和发病的重点人群。
    孟鲁司特对呼吸递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5及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赵茜叶,宋继成
    2011, 19(2):  182-184.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变化及临床表现,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选择88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40例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的变化,门诊随访3月,观察有无喘息再次发作。 【结果】 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经孟鲁司特干预后,恢复期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孟鲁司特对RSV毛支患儿炎性因子IL-5和eotaxin有下调作用,可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气道炎症,对毛支后喘息的反复发作具有预防作用。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感染性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管敏昌, 唐兰芳, 杭金国, 姚泽忠
    2011, 19(2):  184-186.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治疗儿童感染性肺不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确诊为感染性肺不张患儿80例,对照组40例为同时期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常规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肺部体征及肺部X线或CT变化,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后呼吸道症状、肺部体征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好转消失快(P<0.01)及肺部X或CT吸收情况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 2.5%,发热5%,喉头水肿2.5 %,支气管痉挛 2.5%,紫绀 2.5%。 【结论】 儿童感染性肺不张早期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促使肺泡液排出,炎症吸收,使肺尽早复张,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
    拉萨市乡村卫生人员儿童发热、腹泻综合管理的培训效果评价研究
    王继红, Cath Barker
    2011, 19(2):  187-189.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通过了解拉萨市乡村医生培训前后诊疗行为变化的程度,探讨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illness, IMCI)课程的设置与提供的有效性与适宜性,为今后制定拉萨市乡村医生能力建设适宜的途径提供建议。 【方法】 西藏卫生支持项目对拉萨市的25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IMCI的培训,采用问卷调查、实践技能操作的研究方法,分析学员对发热、腹泻患儿的诊断、治疗疗行为在培训前后改变的倾向与程度。 【结果】 学员们对儿童发热、腹泻诊疗的知识和技能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西藏卫生支持项目为拉萨市乡村医生提供的IMCI课程培训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变了拉萨市乡村医生对儿童发热、腹泻的诊疗行为,可为制定当地乡村卫生人员能力建设的方案提供依据。
    适宜技术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诊治技术规范【卫妇社发(9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1, 19(2):  190-191.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道
    先天性DiGeorge 综合征1 例
    赵旸,陈丽娜,辛晨晨,邓娜,董继萍
    2011, 19(2):  192-192. 
    摘要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