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6
    基础研究
    金复康有效成分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能力的比较研究
    刘佳君, 阙祖俊, 田建辉
    2023, 28(1):  1-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1
    摘要 ( 233 )   PDF (14702KB) ( 1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筛选到金复康中可抑制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肺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TJH-01)从全血白细胞中募集中性粒细胞的能力,观察金复康及其六种有效成分对CTCs募集中性粒细胞的影响;采用CCK-8实验观察细胞活力确定药物作用浓度;采用transwell趋化实验检测六种有效成分影响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CTC-TJH-01细胞能够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募集(P<0.01);金复康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在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的浓度下,葫芦巴碱和麦冬皂苷D作用后CTC-TJH-01细胞募集的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其中葫芦巴碱的效果最好;葫芦巴碱、黄芪甲苷Ⅳ和麦冬多糖作用后CTC-TJH-0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减弱(P<0.05),葫芦巴碱效果最好。 结论:金复康能够抑制循环肿瘤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而金复康中具有“扶正”作用的有效单体葫芦巴碱能够显著地抑制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募集中性粒细胞,提示了葫芦巴碱具有靶向中性粒细胞抑制肺癌转移的潜力。
    细胞焦亡介导慢性间歇缺氧大鼠肾脏损伤及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
    杨治安, 赵岩, 何瑶, 刘维英, 余勤
    2023, 28(1):  10-1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2
    摘要 ( 193 )   PDF (11602KB) ( 1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间歇缺氧(IH)组、间歇缺氧+生理盐水(IH+NS)组、间歇缺氧+依达拉奉(IH+EDA)组,每组6只。将4组大鼠放置在密闭式饲养舱内造模,NC组舱内氧气浓度维持在21%左右,IH组、IH+NS组、IH+EDA组定时输入纯氧气、纯氮气、压缩空气,使舱内形成缺氧-复氧循环(60 s低氧期+60 s复氧期),低氧期舱内氧浓度降至6%~7%,每日造模8 h(10∶00-18∶00),同时IH+EDA组大鼠每天造模前按照5 mg/kg剂量标准予以腹腔注射依达拉奉,IH+NS组大鼠按照同等剂量标准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造模8周后采集大鼠血液标本及肾脏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肌酐(Crea)、尿素(Urea)水平;HE、Masson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变化、纤维化程度;化学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肾组织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肾组织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消皮素D(gasdermin D, GSDMD)、IL-18 mRNA扩增水平。结果:间歇缺氧暴露后,大鼠血清Crea、Urea明显升高(P<0.01),肾小管发生病理损害、肾单位球囊间隙出现胶原纤维沉积,MDA含量增加、SOD活力降低(P<0.01),Caspase-1、NLRP3、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GSDMD mRNA、IL-18 mRNA扩增增加(P<0.01);而经过依达拉奉干预后,上述指标呈现出与间歇低氧暴露后相反的变化趋势,肾脏病理损害减轻(P<0.01或P<0.05)。  结论:慢性间歇缺氧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活化Caspase-1参与的细胞焦亡信号通路介导肾脏损伤过程,而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下调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焦亡通路的活化,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青黛散外用凝胶对特异性皮炎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黄玉荣, 张红强, 游蓉丽, 贾颖, 王艳, 樊杰, 王颖莉
    2023, 28(1):  19-2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3
    摘要 ( 365 )   PDF (11779KB) ( 1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青黛散凝胶(Qingdaipowder Gel, QDPG)对小鼠特异性皮炎(AD)模型的影响及青黛散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反复皮肤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尤卓尔组(Hyd,1.5 mg/cm2)、基质组、青黛散凝胶高剂量组(QDPG-H,240 mg/cm2)、青黛散凝胶中剂量组(QDPG-M,120 mg/cm2)、青黛散凝胶低剂量组(QDPG-L,60 mg/cm2)剂量组。外用皮肤给药,每日1次,连续12 d,分析各组小鼠皮损、耳廓肿胀度、胸腺脾脏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损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滤纸片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法,确定青黛散醇提物对特异性皮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yd组和QDPG各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皮层厚度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4、IL-6、IgE、IFN-γ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IFN-γ/IL-4的比值升高(P<0.05),QDPG-H剂量组胸腺脾脏指数降低(P<0.05)。青黛散醇提物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 结论:QDPG能有效缓解特异性皮炎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致病菌、调节T辅助细胞TH1/TH2的平衡,改善AD模型小鼠的皮损。
    Atglistatin对棕榈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ATGL表达的影响
    汤紫照, 聂方钦, 晏欣, 符阳霞, 黄珺, 汪霞, 郭韧
    2023, 28(1):  29-3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4
    摘要 ( 215 )   PDF (14802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构建棕榈酸(PA)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模型,初步探讨脂肪代谢关键酶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对于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在给予不同浓度的PA(分别为50 μmol/L、100 μmol/L、200 μmol/L)诱导的VSMC的增殖模型中加入40 μmol/L Atglistatin,然后通过CCK-8、EDU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油红染色检测VSMC中的脂滴的累积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TGL以及平滑肌收缩表型蛋白的影响。结果:100 μmol/L浓度的PA可以明显诱导VSMC的增殖,促进VSMC的吞脂,使VSMC的脂滴堆积增加;同时,Atglistatin可以加剧PA导致的VSMC的增殖迁移,并增加VSMC的脂滴堆积。 结论:Atglistatin可以加剧PA诱导的VSMC的增殖,增加VSMC的脂滴堆积,并加剧VSMC的增殖表型的转变。
    自噬促进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铁死亡
    张晶玉, 王一涵, 李珺, 金平, 申希平, 王迎斌, 刘婕婷
    2023, 28(1):  36-4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5
    摘要 ( 237 )   PDF (17898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自噬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PF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20 g)分为4组(n=6):伪手术组(sham组)、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自噬抑制剂组(I/R+3-MA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构建缺血模型,再灌注2 h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病理改变并行Chiu评分;比色法检测Fe2+含量;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脂质(LP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铁蛋白重肽(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 FTH)1、核受体共激活子(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NCOA)4、LC3-II/I表达,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3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均增高(P<0.01),LC3II/I表达上调,FTH1、NCOA4表达下调(P<0.01),I组、I/R组LDH、Fe2+含量升高(P<0.01),I/R+3-MA组LDH(P<0.05)、Fe2+含量升高(P<0.01),I/R组LPO含量升高(P<0.01);与I组比较,I/R组Chiu评分增高(P<0.01)、LDH、Fe2+(P<0.05)、LPO(P<0.01)含量升高,FTH1、NCOA4表达下调、LC3II/I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I/R+3-MA组Chiu评分下降,LDH、LPO(P<0.01)、Fe2+(P<0.05)含量下降,FTH1、NCOA4表达上调,LC3II/I表达下调(P<0.01)。线粒体形态学变化:sham组可见肠组织结构完整,线粒体数量较多结构完整;I组线粒体嵴数量减少,双层膜结构不完整;I/R组线粒体嵴大量减少,细胞器损伤严重。3-MA抑制后线粒体数量和内嵴有所增多,膜逐渐恢复完整。 结论:肠I/R损伤中,自噬参与细胞铁离子的调控,促进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抑制自噬可以减轻I/R肠损伤。
    负载MAGE-A3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共培养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
    黄好, 贾虹,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2023, 28(1):  42-5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6
    摘要 ( 179 )   PDF (11480KB) ( 1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临床药理学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及指标体系研究
    戴加惠, 孙思嘉, 解雪峰
    2023, 28(1):  51-5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7
    摘要 ( 263 )   PDF (507KB) ( 2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通过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建立持续改进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总结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在质量管理、临床试验数据和临床试验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以及相应质量改进的措施。结果:建立一个适宜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评价管理工具,用以开展质量风险监测和管理,支持和帮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结论:对临床试验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识别,初步建立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药物治疗学
    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情绪及镇痛的影响
    苏洋, 周峰, 丁金磊
    2023, 28(1):  59-6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8
    摘要 ( 244 )   PDF (435KB) ( 1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S组)、低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LC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HC组)。术毕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镇痛泵配方:艾司氯胺酮1.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H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三组镇痛泵均加入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静息及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术前24 h(T0)、术后24 h(T3)、48 h(T4)、72 h(T5)和7 d(T6)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焦虑方面,T0三组SAS评分无差异,S组和HC组T3、T4的SAS评分低于LC组(均P<0.05),T5、T6的三组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抑郁方面,T0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T3、T4、T5抑郁人数少于LC组和HC组(均P<0.05),T6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方面,T1三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组和HC组T2、T3、T4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LC组(均P<0.05),术后48 h内的PCIA自控次数和无效按压次数LC组高于S组和HC组(P<0.05),三组在术后疼痛补救次数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S组和LC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优于HC组(均P<0.05),三组在嗜睡、呼吸抑制、分离症状和噩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疗效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黄小明, 杜野, 林少明, 沈观乐
    2023, 28(1):  66-7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09
    摘要 ( 228 )   PDF (998KB)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呼吸道微生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PD-1单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0月到2021年10月纳入后线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治疗且符合入排标准的晚期NSCLC患者58例。PD-1抑制剂包括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通过科室的患者病历记录及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整理分析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接受治疗的疗效数据,生存预后情况及接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另一方面,收集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前的深部诱导痰标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收集的58例样本的呼吸道菌群情况,分析呼吸道菌群α多样性的指标,并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58例NSCLC患者符合研究的筛选标准并且均可以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疗效数据提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19.0%[95%置信区间(CI):9.9%-31.4%],疾病控制率(DCR)为55.2%(95%CI:41.5%-68.3%)。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58例NSCLC患者的中位PFS为3.2个月(95%CI: 2.29-4.11),中位OS为10.5个月(95%CI: 5.58-15.43)。呼吸道菌群分析结果根据Shannon多样性指标的高低将58例患者分为高α多样性组(H组)和低α多样性组(L组),分别为30例和28例。关联性结果提示H组和L组的ORR分别为23.3%和17.9%(P=0.380)。预后结果表明H组和L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和2.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PD-1单药在晚期NSCLC患者后线治疗中具有初步的疗效和预后。呼吸道菌群分析中高的α多样性菌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研究结论尚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综述与讲座
    抗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药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考虑
    高丽丽, 王玉珠, 王燕, 李健, 王骏
    2023, 28(1):  75-8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0
    摘要 ( 382 )   PDF (639KB) ( 3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药物与有效载荷(如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兼具传统小分子细胞毒药物的强大杀伤效应和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截至202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12个ADC抗肿瘤药物。本文通过分析已批准ADC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审评报告结合相关指导原则,梳理ADC药物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要点,发现在ADC药物研发中,除临床药理学方面的常规研究外,由于ADC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其剂量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用药有着特殊的考虑。希望本文对国内研发人员在开发ADC药物时有所启示。
    CRABP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刘佳佳, 高岩, 张业慧, 武静
    2023, 28(1):  86-9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1
    摘要 ( 337 )   PDF (668KB) ( 2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黄酸(retinoic acid, RA)是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在胚胎发育和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s 2, CRABP2)是一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胞内蛋白,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将RA运输到细胞核中,与视黄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 RAR)结合,从而调控特定的下游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研究发现,CRABP2的异常表达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能通过调节诸多生长或凋亡相关通路或关键生物学分子,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CRABP2或许可以作为新的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并作为恶性肿瘤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CRABP2与肿瘤发生发展、耐药及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m7G甲基转移酶METTL1在肿瘤中的作用
    洪子强, 苟文曦, 崔百强, 白向豆, 金大成, 苟云久
    2023, 28(1):  93-10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2
    摘要 ( 644 )   PDF (1346KB)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7甲基鸟嘌呤核苷酸(N7-methylguanosine, m7G)是一种常见的RNA转录后修饰,在RNA加工、代谢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由甲基转移酶1(methyltransferase 1, METTL1)和WD重复结构域4(WD repeat domain 4, WDR4)复合物调控。多项研究表明,METTL1/WDR4复合物促进或抑制许多肿瘤的进程,包括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和食管鳞癌等,这依赖于tRNA或miRNA的m7G甲基化修饰。因此,METTL1和m7G修饰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干预靶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主要讨论METTL1通过m7G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研究进展。
    降糖药物与肌肉减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蔡静, 潘斌晶, 刘靖芳
    2023, 28(1):  101-10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3
    摘要 ( 248 )   PDF (716KB) ( 2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以肌肉质量减少、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可以诱导跌倒、虚弱、死亡等不良事件。最新的研究显示许多降糖药物的使用与肌肉减少症相关,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对于骨骼肌的质量和功能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关于降糖药物与肌肉减少症的关系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上肌肉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提供参考。
    胰腺炎发病机制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黄会珍, 韩磊, 林晓冬, 陈磊
    2023, 28(1):  109-11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4
    摘要 ( 259 )   PDF (337KB)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部疼痛、消瘦、腹泻、脂肪泻等。迄今为止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对此靶标明确、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药物寥寥无几。本文对胰腺炎的可能发病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叙述,以期为治疗胰腺炎的新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调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沈畅, 艾可龙, 胡长平
    2023, 28(1):  114-12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5
    摘要 ( 226 )   PDF (400KB)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进行性疾病,在无左心、肺实质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情况下,由远端肺小动脉肥厚性重构增加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所致。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HIF-1)调控大量与PH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诱导肺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细胞能量代谢和利用等。HIF-1是低氧性PH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驱动肺血管和右心室重构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在低氧性PH中的作用和调控及其在靶向治疗PH中的潜力进行系统阐述。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