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等.淮北市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3(4):393-395. [2] 邱剑,杨奇伟,安芹,等.青少年被忽视经历与疏离感的关系及心理韧性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3):238-241. [3] 张阿敏,徐大真.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67-73. [4] 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 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与个体情绪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 杨世昌,张亚林,杜爱玲.儿童被忽视量表的编制、信度和效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6):1293-1296. [7] 叶悦妹,戴晓阳.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6(5):456-458. [8] 甘怡群.中介效应研究的新趋势-研究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8):584-585. [9]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0] 张安慧,陶芳标,苏普玉.儿童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1303-1305. [11] 杨丽恒,马雪玲,张华.儿童期受忽生对初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17-19. [12] 廖友国,林燕.中职生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0(5):13-15. [13] 冀云,赵斌,马艳杰.大学生自卑感在亲密恐惧与童年期创伤经历关系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6):457-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