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5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0-12-26
    基础研究
    68Ga-PSMA-I&T与前列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谢彦, 李澄, 张露露, 赵震宇, 黄珊珊, 王永生, 汤元翔, 王峰
    2020, 25(12):  1321-132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1
    摘要 ( 270 )   PDF (4282KB) ( 1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合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诊断药物68Ga-PSMA-I&T并探讨其与前列腺癌LNCaP细胞特异性结合。方法:合成68Ga-PSMA-I&T,检测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用2-PMPA和68Ga-PSMA-I&T与LNCaP细胞竞争性结合,计算不同时间点细胞的放射性摄取值。用不同浓度PSMA-I&T和68Ga-PSMA-I&T与LNCaP细胞竞争性结合,计算细胞的放射性摄取值。进行68Ga-PSMA-I&T在ICR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实验,计算每克组织放射性摄取值。对ICR小鼠和LNCaP荷瘤鼠行68Ga-PSMA-I&T micro-PET/CT动态显像,绘制时间放射性摄取值曲线。 切除荷瘤鼠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化学染色,观察PSMA的表达情况。结果:68Ga-PSMA-I&T标记率为(95.4±2.5)%,放化纯大于99%,体内外稳定性好。结合组、阻断组反应30 min、90 min时细胞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3.3±0.5)%、(10.2±0.4)%、(0.99±0.03)% 和(1.54±0.05)%(P<0.001),PSMA-I&T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38.64 nmol/L。荷瘤鼠68Ga-PSMA-I&T micro-PET/CT动态显像示15 min肿瘤组织已有明显放射性摄取,并且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NCaP荷瘤鼠离体肿瘤组织表达丰富的PSMA蛋白。 结论:68Ga-PSMA-I&T合成过程简便易行,标记率和放化纯高,稳定性好;68Ga-PSMA-I&T能与LNCaP细胞特异性结合,体内分布良好,是理想的前列腺癌靶向诊断示踪剂。
    基于Notch 1/NF-κB/STAT3通路探讨塞来昔布逆转NK/T细胞淋巴瘤细胞阿霉素耐药的作用机制
    潘战和, 王馨, 苏安, 张鹏, 纪浩南, 王小梅
    2020, 25(12):  1330-133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2
    摘要 ( 308 )   PDF (794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celecoxib)对淋巴瘤细胞SNK6阿霉素(adriamycin)耐药性的逆转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10、20、40、60、80、100 μmol/L)作用于SNK6和SNK6/ADR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塞来昔布对SNK6及SNK6/ADR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筛选塞来昔布对SNK6/ADR的低毒浓度,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值;采用低毒浓度塞来昔布联合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处理SNK6/ADR后,测得阿霉素联合塞来昔布后的 IC50,并计算逆转倍数;选择低毒浓度塞来昔布联合阿霉素处理 SNK6/ADR细胞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情况;药物蓄积实验检测罗丹明123蓄积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检测Notch 1、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tch 1、NF-κB、STAT3、P-g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SNK6、SNK6/ADR细胞的增殖,且其抑制作用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塞来昔布对SNK6细胞的IC50为(57.54±6.89)μg/mL,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43.39±4.38)μg/mL,阿霉素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7.34±0.56)μg/mL,与10 μmol/L塞来昔布联合作用后,阿霉素对SNK6/ADR细胞的IC50为(3.51±0.25)μg/mL(P<0.01),逆转倍数为2.09;阿霉素与10 μmol/L塞来昔布联合作用后,与阿霉素组比较,SNK6/ADR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显著增加(P<0.01);SNK6/ADR细胞内P-g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SNK6/ADR细胞内Notch 1、NF-κB、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 结论:塞来昔布可诱导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及逆转其阿霉素耐药,其可能是通过调节Notch 1/NF-κB/STAT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褪黑素在非杓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体内的时辰药动学研究
    崔海鞠, 马张庆, 杨魁, 汪五三, 许慧芳, 栾家杰
    2020, 25(12):  1337-134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3
    摘要 ( 165 )   PDF (875KB)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 MEL)在非杓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体内时辰药动学差异。方法:建立MEL的HPLC检测方法,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12只非杓型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于08∶00和20∶00灌胃给与MEL(20 mg/kg),于给药前后5、10、15、20、30、40、60、90、120、240、360 min眼眶取血,荧光HPLC法测定血浆MEL浓度。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MEL检测方法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要求,证明该方法成熟可靠。MEL在08∶00给药Tmax约19 min,但在20∶00给药Tmax约32 min(P<0.01);08∶00组大鼠Cmax、AUC、T1/2显著高于20∶00组大鼠(P<0.05,P<0.01);20∶00组大鼠药动参数CL显著高于08∶00组大鼠(P<0.05)。结论:昼夜不同时间用药对MEL在非杓型SHR大鼠体内药动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从药代动力学角度部分阐明MEL恢复血压节律的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腺苷A1R介导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夏洪莲, 钟微微, 金鹏, 陈猛, 刘再英, 张艳丽
    2020, 25(12):  1344-135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4
    摘要 ( 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所有大鼠参照Zea 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成6组(n=12),A-假手术组,B-模型组(MCAO),C-异丙酚组,D-异丙酚+腺苷A1R拮抗剂组(DPCPX),E-异丙酚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F-异丙酚+GSK-3β抑制剂组(SB216763),观察大鼠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LDF监测插栓前后脑血流变化;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用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阳性细胞表达;采用TUNEL检测各组大脑脑皮质缺血周围神经元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A组比较,B、C、D、E及F组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F组Bcl-2蛋白表达量却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减少(P<0.05)。 结论:腺苷A1R介导的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生物信息学筛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关长链非编码RNA
    刘建辉, 周根鸿, 李春林, 鲍美华, 刘方怡
    2020, 25(12):  1351-135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5
    摘要 ( 190 )   PDF (2844KB) ( 1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筛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并预测其功能。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GEO2R工具,筛选数据集GSE145733中与MDS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利用miRDB网络分析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分析与差异表达lncRNA关联的微小RNA(microRNA, miRNA)和信使RNA(mRNA),构建lncRNA-miRNA-mRNA关系网络。并利用GO基因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这些lncRNA的功能。结果:经差异分析后,筛选出5个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显著降低的lncRNA。这五种lncRNA主要与19种miRNA和84种mRNA显著关联。主要影响MDS相关的物质合成与转运、基因转录等生物学过程,并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MDS患者lncRNA的表达特征,并预测了其功能,结果将为MDS的精准治疗提供新靶点。
    临床药理学
    诺氟沙星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性研究#br#
    杨丹丹, 陈金亮, 吴金莲, 陈静, 楼洪刚, 阮邹荣, 江波
    2020, 25(12):  1357-136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6
    摘要 ( 273 )   PDF (712KB) ( 1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自身交叉、单次给药试验设计比较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的诺氟沙星片与原研产品BACCIDAL在中国健康人体中的生物利用度,并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分别在空腹和餐后条件下,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诺氟沙星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0 mg,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法测定受试者服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内药物浓度,采用WinNonlin 7.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空腹试验共有28例受试者入组并完成试验,诺氟沙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607.62±125.24)ng/mL和(552.01±134.11)ng/mL;AUC0-t分别为(2 551.66±509.08)ng·mL-1·h和(2 429.98±460.47)ng·mL-1·h;AUC0-∞分别为(2 675.40±523.04)ng·mL-1·h和(2 557.68±485.43)ng·mL-1·h;t1/2分别为(6.07±0.69)h和(6.18±0.92)h;两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1.45%~121.94%、98.96%~111.27%、98.82%~110.76%。餐后试验共有28例受试者入组并完成试验,诺氟沙星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Cmax分别为:(256.54±58.87)ng/mL和(300.80±94.67)ng/mL;AUC0-t分别为(1 314.74±349.92)ng·mL-1·h和(1 278.60±314.77)ng·mL-1·h;AUC0-∞分别为(1 413.73±361.98)ng·mL-1·h和(1 374.98±321.62)ng·mL-1·h;t1/2分别为(6.66±1.23)h和(6.66±1.34)h;两种制剂的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1.42%~93.56%、99.61%~105.58%、99.80%~105.21%。结论: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的诺氟沙星片与原研产品BACCIDAL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和餐后服用的状态下等效且安全性良好,临床上可以替换使用。
    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盐酸西替利嗪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br#
    胡朝英, 郜丹, 高琳艳, 宛燕飞, 高蓓, 李林, 张兰
    2020, 25(12):  1363-136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7
    摘要 ( 447 )   PDF (792KB)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人群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剂量、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健康受试者每周期在空腹或餐后状态下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采用经验证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西替利嗪的血浆浓度,使用WinNonlin 6.3计算药动学参数并用SAS 9.4软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空腹状态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西替利嗪Cmax分别为(402±84)、(379±53)  ng/mL,AUC0-t分别为(2 520±491)、(2 455±480) ng·mL-1·h,AUC0-∞分别为(2 623±483)、(2 608±441) ng·mL-1·h。餐后状态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西替利嗪Cmax分别为(221± 55)、(221±36)ng/mL,AUC0-t分别为(2 046±524)、(2 067±513) ng·mL-1·h,AUC0-∞分别为(2 142±508)、(2 165±500) ng·mL-1·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西替利嗪Cmax、AUC0-t和AUC0-∞几何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的生物等效性范围内。结论:盐酸西替利嗪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均具有生物等效性。
    瑞舒伐他汀钙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曹莹, 王文萍, 李晓斌, 王华伟, 隋鑫, 喻明, 陈璐, 窦晓燕, 吴秀君, 马然, 李美烨, 高雪
    2020, 25(12):  1369-137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8
    摘要 ( 316 )   PDF (682KB)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空腹及餐后状态下口服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瑞舒伐他汀钙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均衡、开放、两序列、两周期、双交叉、单次给药的试验设计,空腹组和餐后组各入组52名健康受试者,每周期单次空腹/餐后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采用经过验证的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瑞舒伐他汀钙片的药物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进行两种瑞舒伐他汀钙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结果:空腹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10.1±3.9)h和(11.4±7.6)h,tmax分别为(3.9±1.1)h和(3.9±1.1)h,Cmax分别为(8.4±3.8)ng/mL和(8.3±4.2)ng/mL,AUC0-72分别为(75.8±34.7)ng·mL-1·h和(73.2±33.2)ng·mL-1·h,AUC0-∞分别为(77.4±34.9)ng·mL-1·h和(75.2±33.2)ng·mL-1·h。纳入生物等效性集(BES)的51例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72、AUC0-∞的几何均数比值(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90%置信区间统计结果均在可接受的等效范围内,分别为95.47%~109.71%、98.68%~110.57%、98.31%~109.50%。餐后给药组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t1/2分别为(16.7±12.8)h和(14.5±5.5)h,tmax分别为(3.8±1.5)h和(3.7±1.4)h,Cmax分别为(5.9±2.9)ng/mL和(5.6±2.7)ng/mL,AUC0-72分别为(64.0±33.4)ng·mL-1·h和(62.2±32.0)ng·mL-1·h,AUC0-∞分别为(67.9±33.5)ng·mL-1·h和(65.5±31.9)ng·mL-1·h;Cmax、AUC0-72、AUC0-∞的几何均数比值(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的90%置信区间统计结果分别为98.91%~110.68%、99.70%~108.03%、99.83%~108.32%。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生物等效。服用高脂餐对瑞舒伐他汀钙片的药动学特征并无影响,瑞舒伐他汀钙片与食物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
    pazopanib血药浓度个体差异与细胞色素P450 3A4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初探
    吴茂锋, 刘畅, 戴慧晖, 麦长凤, 黄丹丽, 缪经纬, 刘丽忠, 方翼
    2020, 25(12):  1376-138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09
    摘要 ( 187 )   PDF (956KB)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健康受试者口服pazopanib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PK)规律,初步探讨pazopanib片PK个体差异的遗传学机制。方法:1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分别在给药当天单次口服pazopanib片(200 mg)后,采集基线至96 h血液样本,用LC-MS/MS法测定服药后各时间点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6.3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相关参数,采用SNapShot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基因多态性。结果:Cmax变化范围(7 361.65-26 081.00) ng/mL,平均值±标准差(15 410.72±6 366.21) ng/mL ;tmax变化范围(1.50-4.00) h、平均值±标准差(2.50±0.83) h;AUC0-t变化范围(228 013.55-775 231.63)ng·mL-1·h,平均值±标准差(516 279.90±175 688.41)ng·mL-1·h。个体间Cmax、AUC相差达3倍以上,tmax可相差2倍以上;14例受试者CYP3A4(RS35599367)位点皆为野生型。结论:pazopanib片在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中个体差异较大,未观察到CYP3A4(rs3559936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pazopanib个体间PK差异可能与其他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
    定量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比较
    陈潮, 郑青山, 李禄金, 李雪, 许羚
    2020, 25(12):  1381-138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0
    摘要 ( 939 )   PDF (624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基于真值及模拟数据,评价不同非房室模型AUC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AUC算法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使用3种方法计算G药等效试验中0~t曲线下面积(AUC0-t):(1)线性梯形法(Linear法);(2)线性对数梯形法(Linear/Log法):血药浓度最大值(Cmax)之前数据用线性梯形法则计算,Cmax之后用对数梯形法则计算;(3)上升段线性下降段对数法(Linear Up/Log Down法):药-时曲线上升段用线性梯形法则计算,下降段用对数梯形法则计算。并对对数转化后的AUC0-t进行等效性分析,等效标准为80.0%-125.0%。通过模拟数据,比较三种方法差异。结果:24位受试者服用两种制剂的G药后,使用不同AUC0-t计算方法结果不同,等效性分析结论也不全相同,其中使用Linear法和Linear Up/Log Down法得到等效结论,Linear/Log法为不等效。三种方法计算小样本模拟数据,所得AUC0-t差异较大,计算大样本数据,差异较小。结论:Linear/log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少,口服给药及多峰曲线使用Linear Up/Log Down法更合理,小样本量试验或预实验中Linear计算简单,结果稳定。此外应根据分析计划中已制定的AUC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生物等效性分析。
    药物治疗学
    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
    石莉莉, 刘兴安, 单国用
    2020, 25(12):  1388-1394.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1
    摘要 ( 257 )   PDF (696KB) ( 1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方法: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量用PASS15.0软件进行计算,从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之后随访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对是否出现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进行关联性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安全性数据以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51例患者中45例患者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数据。45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ORR为11.11%,DCR为77.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9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3个月。不良事件方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和腹泻等。其中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例(13.33%),高血压5例(11.11%),蛋白尿5例(11.11%),转氨酶升高4例(8.89%)。出现高血压患者的PFS相对于未出现高血压患者的显著较长,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帕替尼单药三线及后线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伴随了较好的预后。
    综述与讲座
    银屑病关节炎治疗进展
    邰宇, 张子璇, 张玲玲
    2020, 25(12):  1395-140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2
    摘要 ( 306 )   PDF (1829KB) ( 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是一种累及肌肉骨骼、皮肤、指甲等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十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提高,PsA治疗方法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靶向细胞因子、受体和信号分子的新型生物制剂获得较快发展。TNF-α阻断剂包括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依那西普(Etanercept)、戈利木单抗(Golimumab)和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是治疗PsA革新的代表。新的抗TNF-α制剂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以及针对IL-12和 IL-23的全人源化优特克单抗(Ustekinumab)也已经被推荐治疗PsA。靶向JAK/STAT(Janus kinase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信号通路的多个小分子药物近年来也被研发应用于临床治疗PsA。研发更好的靶向药物是今后治疗PsA的重要研究方向。
    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研究进展
    张乃菊, 陈天平, 黄睿, 陈重, 张帆, 孔令提, 夏娟, 刘金春
    2020, 25(12):  1408-141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3
    摘要 ( 309 )   PDF (1673KB) ( 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暴露、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线粒体DNA A2706G多态性、合并使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等。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可通过密切监测血乳酸、pH、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识别。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毒性相关。利奈唑胺发生乳酸酸中毒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停药甚至体外肾脏替代治疗,必要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对此开展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提供思路。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印清, 杜荣增
    2020, 25(12):  1414-142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4
    摘要 ( 334 )   PDF (637KB) ( 1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在细胞感受外界压力和组织器官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细胞各种功能的调节。其中Piezo1是一种非选择性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其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可以被局部血流的剪切力和细胞膜的拉伸力所激活,对机械应力刺激下的血管功能进行调节,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本文主要就Piezo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干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柏柳安宁, 夏结来, 王陵, 袁堉琨, 李晨
    2020, 25(12):  1422-142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5
    摘要 ( 448 )   PDF (464KB) ( 3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及其所产生的真实世界证据已对临床实践、医疗卫生决策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的样本异质性、偏倚的发现及其校正等方法学挑战。本文围绕真实世界研究的主要类型及其在设计、实施、分析过程中的主要偏倚作一综述,以期促进真实世界研究实施的规范性、合理性。
    偏头痛药物预防及治疗新进展
    杨心怡, 张菁, 李南洋, 杨海静, 毛肖萌
    2020, 25(12):  1429-143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6
    摘要 ( 238 )   PDF (435KB)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的常用治疗药物尚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5-羟色胺1F受体激动剂、靶向作用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药物等越来越多地被研发和上市。本文系统评估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及有效性、代谢特点等,为临床防治偏头痛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血液稀释对麻醉药及麻醉深度影响的研究现状
    尹磊, 郭建荣
    2020, 25(12):  1436-144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20.12.017
    摘要 ( 212 )   PDF (403KB) ( 1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术期自体输血与血液保护已成为现代医学关注的热点,血液稀释作为一种节约用血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其可降低临床对异体血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矛盾,但血液稀释本身也会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麻醉药物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以及麻醉深度会产生特定的影响。本文重点围绕血液稀释对麻醉药浓度及麻醉深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