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3-01
    规范
    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
    2023, 31(3):  233-23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3
    摘要 ( )   PDF (6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与早期诊断的现状与挑战
    柯晓燕
    2023, 31(3):  238-2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13
    摘要 ( )   PDF (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发展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是有效的手段已成为目前的临床共识。本文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识别、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中尚存的问题进行回顾与讨论,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科研论著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GBM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宋超, 胡莉菲, 吴玲玲, 江忠权
    2023, 31(3):  241-2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33
    摘要 ( )   PDF (15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并评价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GBM预测模型,以期为该群体的早期筛查提供新视角。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ASD的241名儿童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社会人口学与行为观察数据训练了GBM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LR)对比。超参数调整使用网格搜索与十折交叉验证,特征选择使用交叉验证的LASSO方法,模型性能评价使用区分度与校准度。可解释性分析采用SHAP方法。结果 在241例ASD儿童中,98例(40.66%)合并智力功能缺陷。LASSO特征选择筛选出语言能力、母亲学历、行为观察时的年龄、刻板语言、指物和(或)姿势、主动表达社交意向的品质、不寻常感官兴趣、重复行为或刻板兴趣共计8个预测变量。特征选择前后的LR和GBM模型都能较好区分ASD儿童是否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特征选择后的GBM模型曲线下面积(AUC)(0.870, 95%CI:0.749~0.989)与传统LR(0.851, 95%CI: 0.704~0.921)接近;校准度方面,除全变量的LR校准度较差,其他模型均观测到了较好的校准度。特征重要性方面,语言能力是预测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第一重要特征。结论 特征选择后搭建的基于GBM的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李正, 肖贵元, 罗雅婷, 何春燕, 王念蓉, 赵妍
    2023, 31(3):  246-25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50
    摘要 ( )   PDF (1142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调查79例2~7岁ASD 儿童和7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儿童,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对两组儿童粪便样本中细菌16S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结果 ASD组血清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33.55(20.47,39.73)nmol/Lvs. 35.50(27.80,41.90)nmol/L](Z=-2.114,P=0.035);ASD组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539.0(422.50,702.75)pmol/L vs.632.0(519.0,859.0)pmol/L](Z=-3.114,P=0.002)。ASD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ASD组相比于对照组萨特菌属和脱硫弧菌属的丰度显著提高,双歧杆菌属和莱茵海默氏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叶酸水平与双歧杆菌属(r=0.203)、普氏菌属(r=0.179)的丰度呈正相关(P<0.05),与埃希氏菌属丰度呈负相关(r=-0.223,P<0.05)。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双歧杆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r=0.172,P<0.05)。结论 ASD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正常儿童下降,且与部分肠道菌群丰度具有相关性。
    团体社交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董海鹏, 杨思渊, 李伟栋, 余婧
    2023, 31(3):  252-2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21
    摘要 ( )   PDF (11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团体社交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康复效果的Nomogram模型,并检验该模型的预测效能。 方法 收集2019年2月—2021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团体社交训练的ASD儿童及其照护者的信息,共146例ASD儿童纳入研究,利用R软件对原始人群进行随机抽样,按7∶3的比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102例)和验证集(44例);所有儿童在接受训练前后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价量表(ATEC)对其开展评价,根据康复效果分成良好组(ATEC评分下降率≥30%)和欠佳组(ATEC评分下降率<30%)。 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基线特征;在训练集中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D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中的RMS包绘制康复效果的Nomogram并评价其区分度及预测效果。 结果 训练集102例ASD儿童接受团体社交训练后,康复良好75例(73.53%),康复欠佳27例(26.47%)。训练集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起始年龄(OR=1.708,P=0.013)、儿童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OR=3.040, P=0.034)、照护者无治愈信心(OR=4.265, P=0.013)是团体社交训练后ASD儿童康复效果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的区分度较好(AUC=0.791,95%CI:0.685~0.896),校准曲线的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结论 基于儿童病情严重程度、儿童训练起始年龄、照护者学历、照护者有无治愈信心等4项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对ASD儿童接受团体社交训练后的康复效果具有较好的区分力和预测力。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杨柳, 刘玉山, 吴宁渤, 孙静
    2023, 31(3):  259-262.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902
    摘要 ( )   PDF (53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为抑郁症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体检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3、VDBP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分为轻度组(n=41)、中度组(n=32)、重度组(n=27);比较抑郁症组和对照组、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VDBP水平;分析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VDBP水平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及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t=10.625,P<0.05),VDBP水平升高(t=13.158,P<0.05);轻、中、重度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依次降低(F=58.319,P<0.05),VDBP水平依次升高(F=18.805,P<0.05);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HAMD评分、VDBP呈负相关(r=-0.517、-0.511,P<0.05),血清VDBP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5);血清25-(OH)D3缺乏(OR=1.775)、VDBP高水平(OR=1.519)是影响首发青少年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首发患者血清25-(OH)D3水平较低,VDBP水平较高,25-(OH)D3与VDBP呈负相关,且均与HAMD评分显著相关,VDBP、25-(OH)D3可作为判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查金红, 李若瑜, 贾丽媛, 黄永玲, 万宇辉
    2023, 31(3):  263-2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201
    摘要 ( )   PDF (71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母亲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为改善母亲育几压力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6月和12月分别对安徽省芜湖市、六安市和阜阳市幼儿园儿童母亲开展基线调查和随访调查,纳入有效问卷6 111份。采用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及育儿压力问卷分别测量学龄前儿童母亲ACEs(基线)、教养方式(基线)和育儿压力情况(随访)。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变量间的关联,通过Bootstrap 程序和 PROCESS 软件检验中介效应。结果 母亲ACEs与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及育儿压力均呈正相关(r为0.217~0.329,P<0.01);母亲育儿压力评分与消极教养方式(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评分呈正相关(r为0.226~0.278,P<0.01),与积极教养方式(民主性)评分呈负相关(r=-0.340,P<0.01)。中介分析显示,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父母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母亲教养方式(溺爱性、民主性、放任性、专制性、不一致性)在母亲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的中介作用分别为 14.74%、7.86%、18.64%、11.89%和22.51%(P<0.01),5种中介因素的共同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84%。 结论 教养方式在母亲ACEs与育儿压力关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改善母亲教养方式有助于有ACEs母亲减缓育儿压力。
    miR-429对抽动障碍靶基因调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极龙, 陈燕惠, 黄惠芳, 黄玉娴
    2023, 31(3):  268-2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46
    摘要 ( )   PDF (128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miR-429靶基因与抽动障碍(TD)相关基因(TRGs)关联,预测TD相关靶基因,以更好地理解miR-429在TD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miRbase数据库获取多物种成熟miR-429的序列,进行保守性分析。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TRGs,并将miRDB数据库及DIANA数据库的microT工具预测的miR-429的靶基因与TRGs取交集获得TD相关靶基因。运用RNAhybird数据库对杂交的位点序列和最小自由能(MFE)进行预测。通过DAVID数据库对TD相关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miR-429的22个核苷酸中仅2个核苷酸在物种间存在差异,总共获得9个基因为TD相关靶基因。仅ASH1LSLITRK 1 与miR-429杂交的序列中未包含物种间存在差异的核苷酸,最小的杂交MFE的基因为CHD2(-25.0 kcal/mol)。功能富集分析各分类的首个功能术语为生物学过程的成人行为,细胞组分的谷氨酸能突触,以及分子功能的染色质结合。未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通路富集。结论 miR-429可能通过相关基因调控谷氨酸能突触而影响TD行为,尤其是SLITRK1基因。
    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表现及其神经机制
    赵丽华, 李晶
    2023, 31(3):  274-27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836
    摘要 ( )   PDF (5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际同步在个体构建社会交流系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回顾文献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认知和情感不同层面都表现出人际同步减少或中断。进一步的神经影像证据发现,ASD儿童与同伴之间大脑同步性协调反应降低或中断,较难实现内隐心理状态的共享和外显互动行为的同步。未来研究可能要从认知固化、行为不协调和情感表达失衡3个方面来构建ASD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模型,并探索ASD儿童非典型人际同步是个体发育受损的产物,还是个体发育受损的潜在机制。
    肠道微生物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展望
    赵英欣, 何凡, 郑毅
    2023, 31(3):  279-283.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702
    摘要 ( )   PDF (11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除了社交互动的持续损害和局限的、重复的兴趣、活动或行为模式这些核心症状之外,还会伴随如胃肠道症状、易怒和攻击行为、情绪问题、多动症状、睡眠问题等,给照料者带来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ASD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主要以行为改善为主,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其核心症状。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作为ASD患者危险因素的潜在中介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临床研究表明:改变肠道微生物生态环境失调不仅可改善ASD的胃肠症状,还可改善其适应不良行为。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肠道微生物对ASD症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有力的证据。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室内替代座椅干预研究进展
    王静, 黄珊, 高雪婷
    2023, 31(3):  284-28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855
    摘要 ( )   PDF (6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室内替代座椅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行为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与传统座椅相比,替代座椅对部分ASD儿童行为产生了积极干预效果;与坐垫、T形凳等替代座椅相比,治疗球座椅对改善ASD儿童行为的积极作用更明显;干预效果在被试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未来研究应分析儿童感觉加工模式、功能水平、言语障碍等特征与干预效果之间的关系,确定替代座椅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特定谱系群体并探索产生积极效果的潜在原因。
    父亲参与教养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尹晓辉, 许亚红
    2023, 31(3):  289-29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07
    摘要 ( )   PDF (54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国内外父亲参与教养水平测量工具进行综述,概述各类测量工具的主要内容、使用对象及局限性,希望为我国父亲参与教养工具的开发及为国内学者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青少年自伤现象的研究进展
    刘丹, 肖泽萍
    2023, 31(3):  294-298.  DOI: 10.11852/zgetbjzz2021-1398
    摘要 ( )   PDF (65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我伤害(自伤)是指个体不论意图如何,蓄意以不同方式伤害自己身体组织的行为,多开始于12岁左右并在青春期及成年早期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以社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各国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自伤率约在10%左右,且各国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青少年自伤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神经生物学、基因、环境及心理等多个方面。经典的理论模型为素质-应激模型。随着DSM-5将非自杀性自伤障碍 (NSSID)列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疾病,NSSID的临床诊断标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童年不良经历青少年执行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彭莲华, 刘冬冬, 龙楠楠, 徐萍, 陈阳, 毛平
    2023, 31(3):  299-30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17
    摘要 ( )   PDF (57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童年不良经历(ACEs)作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可严重损害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导致抑制控制失调、工作记忆受损和认知灵活性障碍。执行功能失常可显著增加青少年精神病理学和健康危险行为的风险,从而给自身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通过对ACEs青少年的执行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ACEs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荟萃分析
    父母介导的干预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林欢喜, 刘潘婷, 童梅玲, 池霞, 钱君, 洪琴
    2023, 31(3):  304-31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266
    摘要 ( )   PDF (26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父母介导的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ASD儿童的治疗、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知网、万方、维普以及Sinomed共8个数据库中关于父母介导的干预对ASD儿童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从建库到2022年9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其中的Cochrane协作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了19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共纳入1 299名ASD儿童,Meta分析结果显示,父母介导的干预在患儿的社交(SMD=0.34,95%CI:0.16~0.52,P<0.05)、适应性行为(MD=5.48,95%CI:2.44~8.52,P<0.001)、共同关注(SMD=0.31,95%CI:0.05~0.56,P<0.05)以及ASD的严重程度(SMD=-0.93,95%CI:-1.10~-0.77,P<0.001)等方面都有改善,但是表达性语言、接受性语言方面以及在刻板行为方面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父母来说,其压力(SMD=-0.30,95%CI:-0.54~-0.07,P=0.01)也有所减轻。结论 父母介导的干预对ASD儿童症状改善及减少父母压力都有有益的影响,但是还需要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临床研究
    脑电频谱特征分析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诊断及康复干预评价中的应用
    易爱文, 辛晶, 白艳, 许嘉欣, 梁福鑑, 冯小键
    2023, 31(3):  311-31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04
    摘要 ( )   PDF (11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脑电频谱分析技术分析不同频段脑电信号特征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早期诊断及康复干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佛山复星禅城医院儿童康复科新诊的2~4岁符合纳入诊断标准的ASD儿童35例(ASD组),采用综合康复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集ASD儿童静息态脑电信号,并采用中文版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进行评定,同时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正常儿童组)采集静息态脑电信号。将所有脑电信号采用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4种频段[delta(δ,1~4Hz)、theta(θ,4~8Hz)、alpha(α,8~13Hz)、beta(β,13~35Hz)]在各脑区相对功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 ASD儿童在治疗前,δ频段在5个脑区的相对功率均大于正常儿童(t=3.909、2.941、0.098、0.097、 0.108),而α频段则小于正常儿童(t=-3.919、-4.076、-4.924、-4.351、-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δ及α频段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θ及β频段,ASD儿童治疗前后5个脑区的相对功率与正常儿童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SD儿童治疗前后ATEC量表各子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D儿童在各脑区的δ及α频段相对功率值具有特异性,可为ASD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可作为康复干预疗效评估的一个客观评价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李正华, 梁彩玲, 何漪, 刘琦, 王纪, 张丽军
    2023, 31(3):  316-3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69
    摘要 ( )   PDF (6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ASD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症状自评问卷(SCL-90)对207名ASD儿童和204名对照组儿童的一般情况、睡眠问题、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评估,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ASD儿童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比较儿童睡眠问题及其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D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结果 睡眠不良在ASD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6.47%和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ASD(OR=2.41)、父母SCL-90总分(OR=1.15)、视屏时间>2h/d(OR=3.07)的儿童更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进一步将研究人群限制在ASD儿童中,结果发现,CARS评定结果为重度(OR=6.81)、视屏时间>2h/d(OR=9.02)、儿童入睡前父母接触电子屏幕(OR=9.10)的ASD儿童更可能出现睡眠问题。结论 ASD儿童存在更多的睡眠问题,疾病严重程度、父母心理健康问题、每日视屏时间、入睡前父母接触电子屏幕可能是ASD儿童出现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学生精细动作发展特点研究
    朱笑彤, 任园春, 刘靖, 李雪, 王芳, 尹婷妮, 谢永涛, 宋懿芪, 范碧瑶, 吉宁
    2023, 31(3):  322-32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21
    摘要 ( )   PDF (55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小学生精细动作发展特点,为开拓ADHD儿童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4月,从北京市某普通公立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筛查和从某三甲医院精神科门诊募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32名,均为注意缺陷型,平均年龄(8.47±1.23)岁,男童26名,女童6名。并从公立小学随机筛选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小学生作为对照。将被试分为6~8岁低年级组和9~10岁高年级组,使用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标准评估工具(MABC-2)、沟槽钉板(GPT)、视知觉发展测试(DTVP-3)对被试的精细动作及视知觉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1)ADHD小学生MABC-2总分(t=2.22)、手部精细各项得分(t=3.44)、DTVP-3分项(除视觉辨别外)得分(t=4.45、6.55、2.13、2.13)低于正常儿童,使用惯用手与非惯用手完成沟槽钉板的平均用时长于对照组(t=2.7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年级ADHD小学生MABC-2总分(t=3.11)、插钉(t=3.61、2.50)、描画轨迹(t=2.10)以及DTVP-3分项(除视觉辨别外)得分(t=4.70、6.24、2.28、2.07)低于对照组,使用惯用手与非惯用手完成沟槽钉板的平均用时比对照组长(t=3.4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年级ADHD小学生仅MABC-2惯用手插钉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 P<0.05)。结论 ADHD小学生精细动作发展落后,手部精细操作技能差,潜在的视知觉加工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低下。低年级ADHD小学生精细动作发展落后更显著,高年级ADHD小学生精细动作能力有所提升,但仍未达到同龄正常儿童发育水平。
    COVID-19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对上海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马晨欢, 姜莲, 储莉婷, 潘丽珠, 朱佩滢, 王瑜
    2023, 31(3):  327-331.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559
    摘要 ( )   PDF (52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上海市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特点及变化,为今后开展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健康心理教育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4月24—28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静安区和杨浦区17家幼儿园共2 1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SDQ)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上海市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期间3~6岁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34%~24.81%,其中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异常率明显上升(12.81%, 24.81%)。男童同伴交往和亲社会行为异常率高于女童(χ2=12.577、9.793, P<0.01)。3岁组亲社会行为异常率高于其余组(χ2=11.473, P<0.05)。与上海常模相比,4岁男童和4~6岁女童情绪症状得分低;5~6岁男童和4~6岁女童品行问题得分高;6岁儿童多动得分低;4~5岁男童同伴交往得分高;4岁女童困难总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2019相比,4~5岁男童和4~6岁女童情绪症状得分低;4岁和6岁儿童品行问题得分高;4岁女童多动得分高,5岁儿童多动得分低;4~6岁儿童同伴交往得分高;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得分高;4岁儿童困难总分高(P<0.05)。结论 2022年上海市COVID-19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率较前上升,尤其是品行问题和同伴交往,其中男童和低年龄儿童的异常率更高,在今后开展相关健康心理教育及实施心理行为干预时应当加以区别和侧重。
    经验交流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异常特征分析
    倪钰飞, 徐小晶, 王飞英, 顾秋燕, 江琤琤, 许占斌
    2023, 31(3):  332-33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81
    摘要 ( )   PDF (44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特征,为ASD儿童早期诊断、科学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集南通市康复机构训练的234名ASD儿童作为受试对象,采用简化版感觉特征问卷(SSP)进行调查。结果 234名ASD儿童中有感觉特征总分异常的儿童有128名,异常率54.7%。其中可能异常58名(24.8%),明显异常70名(29.9%),7个维度中听觉过滤异常率最高,达到82.1%;其次依次为力量低下/虚弱、运动敏感、味觉/嗅觉敏感、低反应/寻求感觉、视觉/听觉敏感、触觉敏感,感觉异常总发生率为91.0%。不同性别、年龄ASD儿童SSP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1.124,P>0.05);男童感觉异常率为56.8%,高于女童(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感觉异常特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05)。结论 感觉加工异常在ASD儿童中普遍存在,且在男性患儿中表现更明显。
    小组训练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品质的干预效果
    周梅君, 魏蓉美, 袁晓玲, 赵婷, 赵硕
    2023, 31(3):  336-340.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28
    摘要 ( )   PDF (6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小组形式注意品质四维度训练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影响,为采用小组注意品质训练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功能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扬州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儿童康复科门诊收治的64例4~6岁学龄前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至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行为、感统及社交训练,实验组采用常规训练结合小组注意训练,实验前后使用NJ22B儿童注意力测试仪对儿童进行注意品质评估测试,采用SNAP-Ⅳ对儿童注意缺陷和多动进行评估,全面评价学龄前ADHD儿童在训练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NAP-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注意稳定性、广度、转移、分配注意品质总分各项目分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NAP-Ⅳ注意力不集中(t=8.487)、多动(t=8.558)和注意稳定性(Z=4.784)、广度(Z=4.560)、转移(Z=3.087)、分配(Z=3.536)注意品质总分(Z=4.918)各项目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在SNAP-Ⅳ多动/冲动(t=2.961)、总分(t=3.461)及注意品质测试中的注意稳定性(Z=2.347)、注意品质总分(Z=2.507)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组注意品质训练能改善学龄前ADHD儿童注意品质各维度能力,减少多动冲动和改善注意力。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宝红升, 孙元芳, 唐丽燕, 郭英杰
    2023, 31(3):  341-34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470
    摘要 ( )   PDF (5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超重肥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10月对浙江省6个地级市城乡4 577名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为14.2%,肥胖检出率为8.3%。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58.31、20.09,P<0.01)。城市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略高于乡村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5、0.713,P>0.05)。初中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略低于小学生,不同学段的超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1.99,P<0.05),但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CI)]为男童[2.001(1.728~2.317)]、小学[1.741(1.314~2.308)]、家庭月收入≥15 000元[3.617(2.498~5.237)]、身体活动频率≤4 d/周[5.462(4.193~7.115)]、食用油炸食品≥1次/d[23.453(16.790~32.761)]。结论 浙江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同治理机制进行综合防治。
    个案报道
    9p缺失综合征合并46,XY性反转综合征及孤独症谱系障碍1例报道
    史晓依, 宋春兰, 袁二凤, 张琳琳, 姚梅玲, 张玲玲
    2023, 31(3):  346-348.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329
    摘要 ( )   PDF (12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