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基础研究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不同高脂饲料配方对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
    赵梓硕, 朱玉光, 马燕山, 李志伟, 景永帅, 谢英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43-55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09
    摘要24)      PDF (1843KB)(16)    收藏
    目的:比较3种不同配方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差异,提高高脂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成功率,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1组(HFD1组)、高脂饲料2组(HFD2组)、高脂饲料3组(HFD3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饲料8周。造模期间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和摄食量。喂养8周后,采用腹部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大鼠肝脏进行检查。取血和肝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的变化。肉眼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计算其肝指数和Lee’s指数。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配方高脂饲料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精神变差、活动减少、脱毛现象加重、摄食量减少、体质量明显升高,肝指数、Lee’s指数显著提高,肝脏体积增大,边缘较钝,可见脂肪变性和沉积,且以HFD3组大鼠变化最为明显;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且HFD3组更为明显;HFD1组、HFD2组、HFD3组大鼠肝脏肿大,实质回声增强,肝内管状结构显示欠清,肝和脾的CT值比值明显降低,同/反相位图上肝脏实质信号差别明显,且HFD3组对于大鼠影像学变化影响更大。结论:三种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8周后,均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但HFD3组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优于其他两组,病变相对严重,预计维持时间也更长,更适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和降脂药物的筛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甘草苷抑制吗啡引起的神经损伤作用及机制
    张建新, 杨孝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54-5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10
    摘要19)      PDF (1800KB)(21)    收藏
    目的:探讨甘草苷对吗啡引起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吗啡建立神经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甘草苷5 d和10 d,采用病理学观察、蛋白免疫印迹、细胞活力、凋亡及原代神经元分化检测。结果:吗啡处理之后,皮层组织中神经元减少,原代神经元细胞相对活力下降,凋亡数目增加,轴突断裂和胞体缩小;甘草苷给药后,细胞活力显著改善;轴突、树突及胞体结构逐渐完整,细胞凋亡情况减轻;蛋白Akt在473位点和PKA在19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下降,自噬相关蛋白Becline和LC3B1/2不变。结论:甘草苷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神经元分化抑制和神经元凋亡,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甘草苷协同吗啡对Akt通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BDNF、IL-6表达的影响
    刘敏, 丁艳霞, 张业贵, 产翠翠, 龚儒杰, 倪进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440-44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12
    摘要39)      PDF (2577KB)(21)    收藏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素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天麻素组,每组10只。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CAO)造模成功后,天麻素组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10 mg/kg,1次/d,连续14 d; Nissl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DNF、IL-6蛋白在纹状体的表达水平。结果: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纹状体神经元结构清晰完整,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较假手术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出现明显的胞体萎缩情况,细胞排列疏松。天麻素组较模型组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也有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正常组与假手术组BDNF、IL-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天麻素组缺血侧纹状体BDNF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P<0.01),IL-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结论:天麻素对脑缺血导致的纹状体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因子BDNF、下调促炎因子IL-6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慢性湿疹的疗效研究
    王珂, 牛晨冰, 常银霞, 秦雪梅, 栾智华, 张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4): 447-45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4.013
    摘要24)      PDF (1593KB)(19)    收藏
    目的:拟在前期黄芩自微乳的研究基础上,制备黄芩微乳凝胶,并考察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选凝胶基质、保湿剂等,确定黄芩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采用Franz扩散池法评价微乳和微乳凝胶的体外透皮性能;建立鼠耳慢性湿疹模型,测定黄芩微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度、肿胀抑制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考察对小鼠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结果:黄芩微乳凝胶理化性质稳定,微乳凝胶相比于微乳具有更好的透皮性能,微乳凝胶中主要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的累积透皮量分别为微乳的1.85倍、2.77倍,且微乳凝胶的稳态流量和渗透系数显著升高,滞后时间明显缩短;药效学研究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微乳凝胶可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减少37%以上,相较于传统的以黄芩苷为主的水提物和水提物凝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更好。结论:黄芩微乳凝胶制备工艺可行,透皮性强,对慢性湿疹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UPLC-QE-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析补中益气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及实验验证
    苏欣, 罗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241-25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01
    摘要83)      PDF (2710KB)(62)    收藏
    目的: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探讨补中益气丸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对补中益气丸进行定性分析。从GeneCards中检索到化学成分和疾病的靶点,然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从GO term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中筛选核心靶点,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验证其关键靶点。结果:共筛选出123个交集靶点和24个核心靶点,共鉴定出补中益气丸的41种化学成分。KEGG分析和PPI网络分析表明,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Akt、PI3K等途径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中益气丸可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降低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P<0.01),抑制Akt-PI3K信号通路,降低PI3K蛋白表达(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抑制Akt-PI3K信号通路,抑制PI3K表达,降低IL-6和TNF-α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调脾承气汤改善食积小鼠胃部消化功能的转录组学研究
    王小芸, 赵怀舟, 仝立国, 吉海杰, 杨钤, 王平, 卢海燕, 宋明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252-25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02
    摘要56)      PDF (2578KB)(25)    收藏
    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索调脾承气汤改善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导致积食小鼠的分子机制。方法:C57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脾承气汤低剂量组(145 mg/mL)、调脾承气汤高剂量组(580 mg/mL)、多潘立酮组(0.15 mg/mL)。对实验小鼠进行一般状态观察和平均食量统计,测定各组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变化;PAS染色观察胃组织糖元变化;比色法测定胃蛋白酶活力;酸碱滴定法测胃内容物的pH值。转录组测序分析胃组织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制作火山图和聚类热图,KEGG对差异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RT-qPCR验证筛选得到的差异基因。结果:积食小鼠在调脾承气汤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和平均食量增加(P<0.05),积食小鼠肠推进率和胃排空速度加快(P<0.05)。调脾承气汤能够保护胃组织结构和胃组织糖元降解,提升胃蛋白酶活力(P<0.05)和降低胃内容物pH(P<0.05)。转录组结果显示调脾承气汤可以调节Acox2和cilp2的表达,调节脂肪消化吸收、蛋白质消化吸收、胰腺分泌信号。RT-qPCR显示,相较于模型组,调脾承气汤上调Acox2(P<0.05),下调cilp2(P<0.05)的mRNA水平。结论:调脾承气汤可以改善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导致积食小鼠的消化功能障碍,其机制涉及到调节脂肪和糖类代谢基因Acox2和cilp2,以及胰腺分泌信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大黄糖络丸通过AMPK/mTOR/ULK1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小鼠足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
    苏蓓蓓, 杨丽霞, 梁永林, 朱向东, 杨霞, 薛春霞, 章溥, 裴晓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260-26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03
    摘要54)      PDF (6320KB)(38)    收藏
    目的:探究大黄糖络丸(DHT)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造模成功的C57BL/KSJ-db/db(以下简称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达格列净组(1.5 mg·kg-1·d-1),DHT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1·d-1),每组8只;另取10只C57BL/KSJ-db/dm(以下简称db/m)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0周,1次/d。于给药0、4、8、10周固定时间,禁食不禁水12 h,取尾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于给药0、5、10周末收集尿液检测尿中白蛋白、肌酐含量,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小鼠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p-AMPK、p-mTOR及p-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水平;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组和DHT组小鼠FBG、ACR、24 h尿总蛋白均降低,Scr、BUN无统计学差异;肾组织中p-AMPK、p-ULK1表达水平升高,p-mTOR表达水平降低及LC3Ⅱ/LC3Ⅰ、Beclin-1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肾小球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肾脏病理损害减轻;透射电镜显示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结论:DHT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足细胞自噬,保护肾小球,延缓DN发展进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对胃癌MKN-28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黄小梅, 支慧, 陈浩, 卢林明, 朱晓群, 王丽珍, 周珏, 庞金金, 许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270-27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04
    摘要41)      PDF (1799KB)(25)    收藏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抑瘤组分-Ⅰ(agkis-trodon halys venom antitumor component Ⅰ,AHVAC-Ⅰ)对胃癌MKN-28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不同实验浓度(5、10 和15 μg/mL)AHAVC-Ⅰ处理胃癌细胞MKN-28 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nnexin V-mCherry/DAPI 双染)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AHVAC-Ⅰ各浓度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随着AHVAC-Ⅰ浓度的增加,MKN-28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逐渐被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凋亡相关蛋白Caspease-3表达上调(P<0.01)。结论:AHVAC-Ⅰ抑制胃癌细胞MKN-28增殖和迁移,诱导其凋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蛇床子素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余丹, 刘宗涛, 严小宏, 程京, 李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277-28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05
    摘要47)      PDF (1098KB)(22)    收藏
    目的:探究蛇床子素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机制。方法:购买20月龄的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及健康Wistar-Kyoto(WKY)大鼠,对SHRs进行蛇床子素灌胃治疗处理持续8周。对大鼠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监测,使用苏木精-伊红(H&E)、碘酸雪夫染色(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蛇床子素降低SHRs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了SHRs大鼠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SHRs肾脏MDA活性,提升SOD及GSH活性。蛇床子素降低p-PI3K、p-Akt、p-mTOR水平。结论:蛇床子素通过降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发挥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地奥心血康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王昕, 王一帆, 尚慕鸿, 刘玉嫣, 陈光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21-1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1
    摘要100)      PDF (2222KB)(77)    收藏
    目的:研究地奥心血康(DXXK)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喂16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6.0 mg·kg-1·d-1),DXXK高、中、低(200、60、20 mg·kg-1·d-1)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连续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活动度、脂肪质量、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肝脏中的TC、TG含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OGTT和IPITT的曲线下面积(AUC);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蓄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IRS-1/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下游靶标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XXK组和吡格列酮组小鼠的体质量、脂肪质量、FBG、FINS、HOMA-IR、ISI、TC、TG、AST、ALT水平、OGTT和IPITT的AUC均显著降低(P<0.05,P<0.01),活动度显著升高,肝脏脂质沉积和肝功能异常明显改善(P<0.05,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气球样变明显减轻,肝脏p-IRS-1/IRS-1、PI3K、p-AKT/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REBP-1c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DXXK可以改善NASH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IRS-1/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黄芪甘草汤调控SIRT1/FOXO1通路预防三氧化二砷诱导的QT间期延长的作用机制
    徐兰, 海洋, 任珂, 张雅荣, 曹浩时, 刘东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30-13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2
    摘要72)      PDF (3132KB)(46)    收藏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索黄芪甘草汤防治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三氧化二砷诱导大鼠QT间期延长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血常规、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收集关键靶点,通过功能注释、通路富集分析筛选黄芪甘草汤保护作用的可能候选基因与通路,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黄芪甘草汤对三氧化二砷诱导的SD大鼠QT间期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P<0.05);GO富集分析发现黄芪甘草汤和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的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炎症应答、活性氧、氧化应激等生物过程,内细胞囊泡、褶皱、内细胞囊泡膜等细胞组分,SMAD结合、R-SMAD结合、信号受体激活剂的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硬化、FOXO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通过体外H9c2细胞模型,验证了黄芪甘草汤能够逆转SIRT1、FOXO1蛋白表达。结论:黄芪甘草汤可能通过调控SIRT1/FOXO1信号通路,从而改善三氧化二砷诱导QT间期延长,减轻三氧化二砷心脏毒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丙酮酸钠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外贮存红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白玉, 姚娜, 解小艺, 吴曼迪, 崔应辉, 池永斌,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39-14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3
    摘要60)      PDF (1237KB)(47)    收藏
    目的:观察加有丙酮酸钠的红细胞保存液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体外贮存红细胞(RBC)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非T2DM常规RBC保存液(A组)、T2DM常规RBC保存液(B组)、T2DM丙酮酸钠RBC保存液(C组)。尾静脉取血滤白细胞后,分别于贮存0 d(T0)、7 d(T1)、14 d(T2)、21 d(T3)、28 d(T4)观测各组RBC的形态结构,检测RBC中二磷酸甘油酸(2,3-DPG)、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及乳酸(LA)的含量,对体外贮存14 d的RBC进行PKH26标记,于静脉回输后1 h、4 h、10 h、16 h测定RBC在体内的存活率。结果:T0时A组RBC形态完好,明显优于B组和C组;随贮存时间延长,各组RBC形态逐渐变成棘球形,B组和C组RBC棘形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棘形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与A组比较,不同时点B组和C组2,3-DPG含量下降,ROS、MDA增加(P<0.05),其中C组2,3-DPG含量高于B组、ROS和MDA含量低于B组(P<0.05);各时点B组LA含量均高于A组和C组(P<0.05),在T2-T4时C组LA含量低于A组(P<0.05);RBC标记回输后,A组RBC存活率明显高于B、C组,B组RBC存活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添加丙酮酸钠的改良RBC保存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外贮存RBC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细胞器应激反应与自噬及铁死亡参与氯化钴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
    雷艳, 彭小勇, 邓蒙生, 张东冬, 朱英国, 王建民, 段朝霞, 李涛, 刘良明, 杨光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1-1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1
    摘要90)      PDF (1695KB)(117)    收藏
    目的:综合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研究化学性低氧诱导剂氯化钴(CoCl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与细胞器应激反应及自噬性死亡(自噬)和铁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CoCl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19226,采用R语言分析数据,探讨CoCl2处理与细胞器应激反应(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及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自噬性死亡)间的关系。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rVSMC)和CoCl2诱导的体外缺氧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关键分子HIF-1α、高尔基体应激标志物GM130与p115、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与CHOP、自噬标志物LC3-II/LC3-I与Beclin1以及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的表达水平,并观察给予相应的处理剂来诱导或抑制细胞器应激反应或细胞死亡对CoCl2诱导的细胞损伤作用的影响。结果:对GSE119226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分析,结果显示CoCl2处理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细胞器功能与应激反应、自噬和铁死亡相关基因有明显影响,其中内质网应激、内质网蛋白加工、高尔基体对质膜蛋白转运的调控、自噬/自噬性死亡、铁离子调节与铁死亡等是主要富集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培养的正常对照rVSMC相比,CoCl2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与活性氧水平升高。CoCl2处理后,rVSMC中反映高尔基体应激发生的高尔基体结构蛋白GM130与p115的表达水平降低,反映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标志分子GRP78与CHOP升高;同时CoCl2也使细胞自噬标志物LC3-II/LC3-I与Beclin1水平降低,提示自噬水平降低,而铁死亡标志物GPx4与xCT的表达水平降低则提示细胞发生铁死亡。与CoCl2处理组相比,诱导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或铁死亡可使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而抑制上述过程可改善细胞活力;另一方面,升高自噬水平可改善CoCl2降低的细胞活力。结论:CoCl2诱导低氧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损伤,高尔基体应激、内质网应激和铁死亡发生以及自噬水平降低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抑制细胞器应激反应和铁死亡或升高自噬水平可改善CoCl2导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缺氧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UH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益心饮“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王业健, 焦广洋, 庞涛, 翁楠, 高洁, 李娟, 陈万生, 陈卫东, 张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11-2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2
    摘要93)      PDF (4865KB)(49)    收藏
    目的: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理论,基于UHPLC-Q-TOF/MS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细胞实验预测益心饮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的核心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益心饮的化学成分和给药大鼠入血原形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且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等在线数据库获取入血原形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等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做Venn图获取交集靶点,并通过STRING11.5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选用cytoscape3.9.0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并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以H9c2细胞对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结果:从益心饮中鉴定得到157个化合物;从大鼠血清中鉴定得到34个化合物,主要包括姜辣素、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等化合物,得到139个交集靶点,结合PPI网络筛选得到31个核心靶点,主要含有TNF、IL-6等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选取TNF、IL-6靶点与主要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均小于-5 kcal/mol。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益心饮能够通过调节TNF、IL-6发挥治疗作用。结论:益心饮主要潜在活性成分可能是异甘草素、甘草次酸、姜辣素、毛蕊异黄酮苷、丹酚酸B,主要通过作用于TNF、IL-6等靶点来调控特定的信号通路,发挥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分析及验证
    关蕊, 姚家树, 赵夜雨, 郑建南, 齐庆, 于静, 高明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26-3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3
    摘要55)      PDF (5757KB)(22)    收藏
    目的:益气养阴通络(YQYY)方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YQYY方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II-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对YQYY方治疗RA的靶点及可能起作用的信号通路进行预测;采用ELISA、qPCR、Western blot法验证YQYY方治疗RA的作用机制。结果:FABP4、MMP9和PTGS2是预测的共同治疗靶点。病理和CT结果显示YQYY方能改善CIA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滑膜炎及骨侵蚀。与模型组相比,YQYY组、YQYY+甲氨蝶呤(MTX)组可显著减轻CIA大鼠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TNF-α、IL-1β、FABP4的分泌(P<0.05或P<0.01),并且使滑膜组织中FABP4、IKKα、p65的mRNA表达降低(P<0.01),PPARγ升高(P<0.01)。蛋白电泳结果显示,YQYY方治疗能明显降低FABP4、IKKα、pp65蛋白在滑膜中的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FABP4、MMP9和PTGS2可能是YQYY方治疗RA的靶点;YQYY方能够缓解CIA大鼠滑膜炎,并通过抑制FABP4/PPARγ/NF-κB通路调控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治疗RA的作用;YQYY方联合应用MTX的疗效更为突出。该研究为临床实践中单独或联合使用YQYY方疗效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达立通浸膏中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张渊茂, 张冉, 廖睿伟, 陶琳, 孟秀秀, 徐晨, 高芳芳, 阿基业,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37-5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4
    摘要66)      PDF (1711KB)(39)    收藏
    目的:研究达立通浸膏给药后大鼠体内主要药物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建立同时检测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应用于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药物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建立了同时定量测定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方法,单次灌胃给予达立通浸膏后,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可以快速吸收进入体内,在血中峰浓度(Cmax)分别为(13.73±7.50)、(27.01±17.69)、(66.73±29.94) ng/mL,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80.43±40.03)、(41.30±28.69)、(303.90±136.69) ng·h·m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82±2.22)、(1.08±0.01)、(4.95±2.53) h。多次给药能明显增加各物质体内暴露水平。各成分在大鼠的主要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在胃肠道中暴露水平最高,其次是肝和肾。各成分存在明显的雌雄差异,在雌性大鼠中的暴露量(Cmax和AUC)均显著高于雄性大鼠(P<0.05)。结论:UPLC-MS/MS测定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的方法准确、灵敏、可靠。达立通浸膏中延胡索乙素、川陈皮素和木香烃内酯可吸收进入血液、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器官、较快代谢/消除,为达立通浸膏潜在的体内药代标记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头孢吡肟/阿维巴坦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学建立及在体外动态PK/PD模型中的应用
    颜冰倩, 郭思维, 李尤, 田淼梅, 徐兵, 蒋蓉, 李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52-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5
    摘要61)      PDF (1660KB)(30)    收藏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M-H肉汤中头孢吡肟进行测定;采用液质联用法(LC-MS/MS)对M-H肉汤中阿维巴坦进行测定。建立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 g q8 h给药方案下体外动态PK/PD感染模型,进行头孢吡肟/阿维巴坦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0.5~120 μg/mL和0.1~2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下限浓度为0.5、0.1 μg/mL,肉汤培养基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的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0%~101.7%和90.9%~95.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2% 。在体外PK/PD模型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实测浓度在理论浓度的±20%范围内。对于MIC=8 μg/mL和MIC=16 μg/mL的CRKP,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 g q8 h的给药方案在24 h时菌落分别下降2.783 Log10 CFU/mL、1.325 Log10 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头孢吡肟及阿维巴坦在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体外动态PK/PD模型显示头孢吡肟阿维巴坦常规给药下对MIC≤8 μg/mL的CRKP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苏贝止咳颗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药效学实验研究
    阚红卫, 田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61-6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6
    摘要60)      PDF (685KB)(26)    收藏
    目的:观察苏贝止咳颗粒(Su Bei Zhi Ke granules,SBZKG)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风寒袭证)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排泌酚红实验、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实验和大鼠排痰实验,观察其祛痰、止咳作用;采用感染小鼠死亡率实验,观察其抗菌、抗病毒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BZKG大、中剂量组均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P<0.05)和提高肿胀抑制率,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P<0.01);SBZKG可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P<0.01),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P<0.05,P<0.01)和增加大鼠的排痰量(P<0.05,P<0.01);SBZKG可减少小鼠感染细菌和病毒后的死亡率。结论:SBZKG具有一定的抗炎、止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平消胶囊通过AKT1/β-catenin信号促进乳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
    陈洪晓, 刘苏, 金乐, 张慧慧, 张蕾, 陈昭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21-133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1
    摘要175)      PDF (5786KB)(97)    收藏
    目的:探究平消胶囊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TCM-ID、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平消胶囊与乳腺癌的相关靶点;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平消胶囊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及可视化;通过R软件survival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分析,筛选出与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的基因;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药物靶点194个,疾病靶点1 612个,韦恩图求交集靶点共127个,核心靶点主要包括TB53、AKT1、TNF、CASP3等20个;GO分析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对化学反应的调控等生物活性有关;KEGG分析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MAPK1、RELA均有较好的结合;细胞实验表明槲皮素(40、80、120 μmol/L)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处理乳腺癌细胞48 h后,p-AKT1、β-catenin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网络药理学与细胞实验证实平消胶囊可能通过调节AKT1/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其抗乳腺癌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大黄素通过miR-96-5p靶向叉头蛋白K2减轻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损伤
    施珊红, 林威远, 张杰群, 郑燕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31-133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2
    摘要93)      PDF (2544KB)(91)    收藏
    目的:探讨大黄素通过miR-96-5p靶向叉头蛋白K2(FOXK2)减轻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损伤。方法:检测MRL/faslpr小鼠(狼疮性肾炎肾组)和MRL/MPJ小鼠(对照组)24 h尿蛋白以及血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含量。MCs分离纯化后分为:MCs组(未做任何处理的MCs);L-EMO组(1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s)、M-EMO组(25 μmol/L大黄素处理MCs)、H-EMO组(5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s)、H-EMO+miR-96-5p-NC组(5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s后转染miR-96-5p-NC)、H-EMO+miR-96-5p-minic组(5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s后转染miR-96-5p-minic)。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6-5p和FOXK2的靶向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96-5p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OXK2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MCs炎性因子水平;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MCs活力;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MCs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狼疮性肾炎组24 h尿蛋白含量、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Cs组相比,L-EMO组、M-EMO组、H-EMO组miR-96-5p的表达量、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A450值、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水平依次显著下降(P<0.05),FOXK2水平、细胞凋亡率、Bcl-2相关的X基因(Bax)、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大黄素作用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与H-EMO组、H-EMO+miR-96-5p-NC组相比,H-EMO+miR-96-5p-minic组显著升高miR-96-5p的表达量、炎性因子水平、A450值以及Bcl-2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FOXK2水平以及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大黄素通过下调miR-96-5p进而上调FOXK2,从而减轻狼疮性肾炎MCs损伤。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常春藤皂苷元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incle介导的炎症减轻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的作用机制
    何馨雨, 钟霞, 刘鹏, 谭睿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39-134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3
    摘要93)      PDF (3331KB)(63)    收藏
    目的:观察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HDG)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在C57小鼠背部祛毛并连续涂抹咪喹莫特7 d建立小鼠银屑病动物模型,造模后1 h给予HDG灌胃治疗。总计设置正常组、模型组、模型+HDG低剂量(25 mg·kg-1·d-1)、模型+HDG高剂量(50 mg·kg-1·d-1)和模型+卤米松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小鼠)。给药7 d后,对患处皮肤进行病理检测,以及炎症指标进行ELISA、实时定量PCR检测,Mincle及其下游信号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HDG干预组皮肤病理损伤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实时定量PCR和皮肤组织悬液ELISA结果证实HDG干预后小鼠皮肤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比模型组降低(P<0.01),说明HDG具有显著抗炎症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中Mincle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给予HDG干预后明显下调(P<0.01);免疫荧光证实模型组皮肤中Mincle表达与巨噬细胞标志物F4/80共定位;Western blot实验发现,HDG在治疗组中不仅下调了Mincle的蛋白表达,同时也下调了Mincle下游信号Syk和NF-κB的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HDG可显著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其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Mincle/Syk/NF-κB信号途径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的研究
    曹若楠, 李小宁, 阮欣然, 刘诗惠, 陈婧璇, 徐浩, 沈继录, 朱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47-135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4
    摘要119)      PDF (1800KB)(33)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及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菌株生物被膜的抑制和清除作用,旨为预防治疗产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随机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11月从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全敏感组肺炎克雷伯菌9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37株,细菌均采用VITEK MS IVD KB V3.2质谱仪鉴定并使用VITEK 2-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各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其同源性;结晶紫染色法进行生物被膜半定量检测,比较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差异;选取不同ST型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断联合效果并选择最佳联合浓度;结晶紫染色法探究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抑制及清除效果;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抗菌药物作用前后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MLST分型结果显示敏感组肺炎克雷伯菌株有ST86、ST727等8个序列,ESBLs组菌株属于ST15、ST37、ST11等14个序列型,其中ST15占26.32%(5/19);CRKP组菌株属于ST11、ST15、ST656等9个序列型,其中ST11占48.65%(18/37),ST15占27.03%(10/37); ST15(ESBLs)型、ST11(CRKP)型、ST15(CRKP)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均在第5天达到成熟,ST15(ESBLs)组较ST15(CRKP)组产生物被膜能力强,ST11(CRKP)组较ST15(CRKP)组形成生物膜能力强(P<0.01)。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药敏结果显示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相加作用;在生物膜形成的抑制及清除试验中,2×MIC阿奇霉素组及联合浓度组均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组的抑制能力优于单药组,抑制率最高可达到89.93%;清除效果均为联合药物组>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清除率最高为44.79%。结论: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不同ST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早期联合用药进行抗生物膜菌感染的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姜黄素对长期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中枢的作用机制
    孟婷婷, 高红丽, 高祎凡, 张清岚, 于晓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57-136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5
    摘要112)      PDF (2189KB)(57)    收藏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长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Dahl大鼠60只,体质量(180±1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正常饮食对照组(含0.3% NaCl)、正常饮食给药组(0.3% NaCl + 姜黄素150 mg·kg-1·d-1)、高血压组(含8% NaCl)以及高血压治疗组(8% NaCl + 姜黄素150 mg·kg-1·d-1)。采用无创大鼠尾动脉监测系统测量每组大鼠血压变化。经姜黄素连续灌胃6周后,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然后处死大鼠提取下丘脑室旁核组织和血浆,采用RT-PCR、ELISA、免疫荧光检测下丘脑室旁核中NAD(P)H氧化酶亚基NOX2、NOX4、过氧化物歧化酶(SOD-1)、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白细胞介素6(IL-6)、IL-1β、MCP-1及IL-10指标的RNA及细胞水平,采用DHE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活性氧簇的变化。结果:高盐饮食组大鼠经过6周姜黄素干预后平均动脉血压明显降低[6周时:(125 + 7) mmHg比(153 + 6) mmHg,P<0.05];长期高盐饮食组大鼠经姜黄素干预后NOX2、NOX4、TLR4、MyD88、IL-6、IL-1β、MCP-1及ROS水平明显较高盐饮食组降低(P<0.05),而SOD-1和IL-10表达明显较高盐饮食组升高(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长期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下丘脑室旁核中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因子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川芎嗪通过抑制NLRP3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焦亡
    曹雪芬, 冷玉芳, 韩晓霞, 侯小煜, 吕兴娇, Janvier NIBARUTA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01-120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1
    摘要105)      PDF (5509KB)(61)    收藏
    目的:评价川芎嗪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焦亡的关系。方法:选用8~12周龄、体质量20~25 g的SPF级雄性C57BL/6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1组)、缺血再灌注组(I/R1组)、I/R+川芎嗪处理组:15 mg/kg (T15组)、30 mg/kg(T30组)、60 mg/kg(T60-1组)、120 mg/kg(T120组)。另选用同规格小鼠30只,分为5组(n=6):假手术组(S2组)、I/R组(I/R2组)、I/R+DMSO组(DMSO组)、I/R+川芎嗪60 mg/kg组(T60-2组)和I/R+DMSO+川芎嗪60 mg/kg+尼日利亚菌素组(nigericin sodium salt,NSS,T60+NSS组)。I/R组、DMSO组、川芎嗪各组和T60+NSS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恢复灌注2 h建立肠I/R模型,S组仅分离血管不夹闭。T60+NSS组于造模前1 h腹腔注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激动剂NSS 4 mg/kg,川芎嗪各组和T60+NSS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再灌注2 h后抽取小鼠心脏血,采用ELISA法测量IL-1β和IL-18表达水平。取小肠组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Chiu's评分评估肠黏膜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中NLRP3、Caspase-1及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1组相比,I/R1组小肠组织的Chiu's评分,血浆IL-1β、IL-18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I/R1组相比,T60-1、T120组的Chiu's评分,IL-1β、IL-18水平降低(P<0.05)。与T60组相比,T120组的Chiu's评分降低(P<0.05)。与S2组相比,I/R2组的Chiu's评分,IL-1β、IL-18表达水平和肠组织 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I/R2组相比,T60-2组的Chiu's评分,IL-1β、IL-18表达水平和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T60-2组相比,T60+NSS组的Chiu's评分,IL-1β、IL-18水平和NLRP3、GSDMD、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川芎嗪可减轻小鼠肠I/R损伤,并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增加,其作用与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减轻细胞焦亡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黄芩素经由miR-125b-5p/IRF4轴进而促进喉癌细胞死亡并抑制其侵袭的机制研究
    王 剑, 孙永东, 周兴玮, 刘 雷, 陈 龙, 童兴科, 朱佳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09-121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2
    摘要87)      PDF (1912KB)(59)    收藏
    目的:探讨黄芩素诱导人喉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AMC-HN-8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黄芩素(0、10、30、100、300 μmol/L)作用于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ax、cleaved-caspase-3、Cyto-c、IRF4蛋白表达;RT-qPCR检测miR-125b-5p和IRF4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Targetscan预测结果(miR-125b-5p与IRF4-3'UTR的结合);凋亡和坏死抑制剂探索黄芩素诱导喉癌细胞的死亡方式。再将AMC-HN-8分为:空白组、黄芩素(IC50)、miR-125b-5p inhibitor组、黄芩素+inhibitor NC组、黄芩素+miR-125b-5p inhibitor组,细胞侵袭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黄芩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AMC-HN-8细胞的增殖,其IC50值为47.31 μmol/L;与空白组相比,47.31 μmol/L的黄芩素诱导了细胞凋亡和抑制了细胞侵袭,同时上调了miR-125b-5p的表达,抑制了IRF4的mRNA和蛋白的水平。荧光素酶结果表明,相对于NC模拟物(mimic)组,miR-125b-5p mimic能够抑制IRF4-3'UTR启动子的活性。黄芩素以凋亡的方式诱导喉癌细胞死亡。另外,47.31 μmol/L的黄芩素与miR-125b-5p inhibitor联合影响AMC-HN-8细胞行为学的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素组细胞克隆数减少,侵袭能力减弱,凋亡增加;miR-125b-5p inhibitor组细胞克隆数增加,侵袭能力加强,凋亡减少;黄芩素+inhibitor NC组则与黄芩素一致,inhibitor NC对细胞行为学没有显著影响;黄芩素+miR-125b-5p inhibitor组细胞克隆、侵袭、凋亡则介于黄芩素组与miR-125b-5p inhibitor组之间。结论:黄芩素能抑制AMC-HN-8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miR-125b-5p靶向抑制IRF4的表达,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Cyto-c,抑制凋亡抑制蛋白Bcl-2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ROS-NF-κB-p38MAPK通路探索榄香烯联合硼替佐米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
    朱瑞芳, 郭东凯, 智 慧, 江翊国, 张悦翎, 钱晓萍, 季士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19-122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3
    摘要100)      PDF (2908KB)(90)    收藏
    目的:基于ROS-NF-κB-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榄香烯(ELE)联合硼替佐米(BTZ)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SPF级裸鼠构建人源性骨髓瘤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处理组。Tunel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cl-2、NF-κB及p38 MAPK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性骨髓瘤U266细胞周期、凋亡及活性氧(ROS)表达。结果:当4.0 μmol/L ELE联合50 nmol/L BTZ处理U266时,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其他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NC组(P<0.05),联合组体积最小;Tunel染色显示NC组凋亡水平低于BTZ组、ELE组及联合组(P<0.05),联合组最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TZ组、ELE组及联合组Caspase-3及p38 MAPK表达显著高于NC组,Bcl-2及NF-κB表达显著低于NC组。BTZ组、ELE组及联合组细胞凋亡水平及细胞内ROS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5)。结论:ELE可能通过调控ROS/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增强BTZ促骨髓瘤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其抗肿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血糖、血钙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及预测效能研究
    黄凯歌, 许勤华, 王 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27-12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4
    摘要90)      PDF (1200KB)(44)    收藏
    目的:探讨血糖、血钙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7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不良组、良好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血钙、改良Marshall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BISAP),并分析血糖、血钙与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相关性。比较不同血钙患者血糖水平。Cox回归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相对危险度(RR)值分析血糖、血钙对预后影响的交互作用是否存在及其类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糖、血钙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良组治疗后血糖、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高于良好组,血钙低于良好组(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与改良Marshall评分、BISAP评分呈正相关,而血钙与之相反(P<0.05);血钙降低患者血糖水平高于血钙正常患者(P<0.05);血钙降低对血糖升高的效应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5);治疗3 d后、治疗7 d后血糖联合血钙预测预后的AUC大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SAP患者血糖、血钙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糖、血钙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存在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对SAP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异莲心碱激活ERK信号通路诱导肺癌PC9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
    李 菲, 丁慧琴, 陈梦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35-12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5
    摘要92)      PDF (1846KB)(55)    收藏
    目的:研究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对肺癌PC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细胞自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Isoliensinin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PC9细胞的IC50值。划痕愈合实验检测Isoliensinine对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soliensinine对细胞侵袭的影响。吖啶橙染色(AO)检测Isoliensinine对细胞自噬溶酶体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Isoliensinine对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情况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Isoliensinine抑制肺癌PC9细胞增殖,其IC50值为34.11 μmol/L,同时,也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吖啶橙染色观察发现Isoliensinine促进PC9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可知,Isoliensinine上调PC9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激活p-ERK的表达。结论:Isoliensinine显著抑制肺癌PC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可诱导肺癌PC9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肝细胞癌中DCLK1转录调控的机制研究
    吴先闯, 刘瑜新, 牛玉季, 赫锦锦, 乔 辉, 张蕾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41-124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06
    摘要67)      PDF (1893KB)(36)    收藏
    目的:研究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在肝癌中发生转录上调的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实时定量 PCR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否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上调肝癌细胞中DCLK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GF是否通过EGFR上调肝癌细胞中DCLK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GFR和DCLK1在39例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GF孵育肝癌细胞HepG2和Huh-7后,DCL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而基因敲减EGFR可以显著抑制EGF诱导的DCLK1 mRNA和蛋白的上调(P <0.01)。在人肝癌标本中,EGFR和DCLK1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669 6)。结论:EGFR参与了肝癌组织中DCLK1的转录调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芪参益心颗粒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陈玉林, 蒋虎刚, 王新强, 刘 凯, 李应东, 安 涛, 赵信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081-109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01
    摘要118)      PDF (6309KB)(69)    收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揭示芪参益心颗粒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芪参益心颗粒有效化学成分信息;DisGeNET、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HFpEF相关靶点;Metascape对芪参益心颗粒及HFpEF交集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网络图;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用AutoDock Vina软件分子对接,用pymol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对结果分析出的重要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结果:共得到芪参益心颗粒66个成分及对应240个靶点,HFpEF对应靶点1 931个,芪参益心颗粒与HFpEF二者交集靶点127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TNF、AKT1、IL-6、P53、JUN为核心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良好;主要涉及了基因表达正向调节、凋亡调控、细胞增殖和衰老、缺氧反应、炎症反应等,PI3K-Akt、AGE-RAG、MAPK、TNF、IL-17为主要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阴性对照组TNF、AKT1、IL-6、P53及JUN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IL-6、P53及JUN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AKT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TNF、IL-6、P53及JUN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AKT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芪参益心颗粒可能是通过作用于TNF、AKT1、IL-6、P53、JUN等靶点,通过参与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增殖、缺氧反应、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治疗HFpEF。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敏感性研究
    王 秀, 季麒麟, 裴文俊, 曾 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093-11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02
    摘要78)      PDF (1955KB)(49)    收藏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3-bromopyruvate cholesterol ester,3-BP-Cl)增强乳腺癌对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敏感性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药物对乳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并使用金氏公式检验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与他莫昔芬是否具有协同抗乳腺癌作用。Calcein AM/PI染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己糖激酶2、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具有抑制乳腺癌作用,与他莫昔芬联用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生长活性(P<0.05)。金氏公式测算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与他莫昔芬具有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q>1.15)。Calcein AM/PI染色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组细胞死亡数量最多。集落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两药联用组MCF-7细胞的集落数量最少。Annexin V凋亡结果显示与单药组相比,联用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具有抑制MCF-7细胞内己糖激酶2、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的作用。结论:3-溴丙酮酸-胆固醇酯可增加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协同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与其下调细胞内己糖激酶2、Bcl-2的表达,增强Bax的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丙泊酚对皮下注射氯喹所致瘙痒大鼠脊髓TRPV1和CB1受体的影响
    衡冰冰, 杨丹峰, 戴舒阳, 上官王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01-110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03
    摘要82)      PDF (775KB)(64)    收藏
    目的:探讨丙泊酚缓解大鼠皮下注射氯喹所致瘙痒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氯喹瘙痒模型并确定给药时间;18只皮下注射氯喹所致瘙痒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NS组、I组、P组,分别于皮下注射氯喹5 min后经颈内静脉导管注入生理盐水80 μL/kg、脂肪乳剂80 μL/kg、丙泊酚0.8 mg/kg。另随机抽取6只大鼠设为C组,于颈背部皮下和颈内静脉导管注射与其余3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在颈内静脉注射相应药物16 min后处死,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中香草素受体亚型1(TRPV1)以及大麻素受体1(CB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和I组相比,P组大鼠脊髓中TRPV1受体表达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NS组、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1受体表达水平高于C组、NS组及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NS组、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可明显缓解大鼠皮下注射氯喹所致瘙痒,其可能通过增加大鼠脊髓中TRPV1以及CB1受体表达发挥止痒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绝经期综合征血清代谢标志物研究
    杜彩凤, 毛宇楠, 高 嘉, 王 娟, 李小叶, 田俊生, 刘宏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961-96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1
    摘要113)      PDF (2254KB)(63)    收藏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分析,结合模式识别寻找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以及罹患绝经综合征疾病的特异性血清代谢标志物。方法:选择8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40例同龄围绝经期和40例育龄期健康女性为对照,利用1H-NMR技术进行血清样本检测,运用PLS-DA、OPLS-DA分析对体内代谢产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绝经综合征患者与围绝经期、育龄期健康女性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清代谢物包括:乳酸、醋酸、谷氨酸、丙酮酸、肌酸、氧化三甲胺(TMAO)、N-乙酰糖蛋白、丙氨酸和胆碱。其中,进入围绝经期的健康女性,较育龄期有乳酸、醋酸等6个血清代谢产物显著下调,但尚不具备诊断价值。与围绝经期健康女性比较,绝经综合征患者丙氨酸、TMAO上调,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下调趋势显著,且谷氨酸、丙酮酸、N-乙酰糖蛋白和胆碱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殖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殊生理阶段,健康女性虽然较育龄期存在一定特征性代谢物的变化,但尚不具有诊断价值;但绝经综合征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所呈现的差异性代谢标志物,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宏微观结合诊断绝经综合征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青蒿琥酯抑制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廖梦玲, 汪 艳, 罗 静, 王诺妍, 华 玲, 张 瑜, 邓 非, 袁 月, 周 军, 周 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969-97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2
    摘要110)      PDF (1437KB)(109)    收藏
    目的:革兰阴性菌细胞膜上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局部和全身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SAP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青蒿琥酯(artesunate,AS)通过减少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本研究进一步探讨AS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研究上清液中前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水平;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PI3K-III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分子mRNA的表达。最后,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III的磷酸化水平,观察AS发挥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与PI3K-III磷酸化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与LPS (100 ng/mL)组相比,LPS+AS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释放前炎症细胞因子;LPS+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与Medium组相比,LPS组能显著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及其关键分子的mRNA表达。最后,与LPS (100 ng/mL)组相比,LPS+AS组能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I3K-III磷酸化水平的增加。结论:AS的抗炎机制与抑制PI3K-III磷酸化水平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青藤碱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肺纤维化
    刘理静, 钱 红, 孟庆欣, 张 翔, 贺 彬, 贺兼斌, 魏英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979-98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3
    摘要145)      PDF (2016KB)(47)    收藏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对氧化应激损伤、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与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过氧化氢(H2O2)诱导MRC-5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予SIN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Keap1、Nrf2蛋白表达。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博莱霉素A5(BLM)组和BLM+SIN组,每组包含10只动物,BLM组、BLM+SIN组气管内注射BLM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注射等体积9 g/L氯化钠溶液,造模后次日,BLM+SIN组以SIN灌胃,其余两组给予9 g/L氯化钠溶液灌胃,第28天处死大鼠,分离肺组织,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肺组织MDA含量及SOD、GSH-Px、C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Keap1、Nrf2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H2O2组,SIN干预后MRC-5细胞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SOD、GSH-Px和CAT活性升高,下调Keap1表达,促进Nrf2核移位。与BLM组相比,SIN给药降低大鼠肺泡炎、肺纤维化病变和评分及肺组织MDA含量,增加肺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下调肺组织Keap1表达,升高胞核Nrf2水平。结论:SIN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大鼠肺纤维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游蓉丽, 黄玉荣, 毛 睿, 海丽娜, 王颖莉, 王 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988-99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4
    摘要110)      PDF (5162KB)(56)    收藏
    目的:运用血清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CKI)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治疗肺癌时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ewis小鼠肺癌瘤株接种于C57小鼠建立肺癌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CKI组。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17 d。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对小鼠血清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结合人类代谢数据库(HMDB)等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指认、鉴定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在线工具寻找相关的代谢途径。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CKI治疗肺癌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分子对接法验证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将血清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析构建“代谢物-反应-酶-基因”网络。结果:通过代谢组学技术,从血清中筛选出与肺癌相关的16种差异代谢物,与模型组相比,CKI能回调这些差异代谢物水平。代谢通路主要涉及视黄醇代谢、色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途径。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CKI治疗肺癌主要作用于STAT3、MAPK3、MAPK1等靶点蛋白,与肿瘤中的蛋白聚糖、细胞衰老、HIF-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从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阐释了CKI在治疗肺癌时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CKI提供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脾多肽注射液对化疗后KM小鼠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的治疗作用
    王如玥, 谢 飞, 王 欣, 李红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1000-100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05
    摘要91)      PDF (2231KB)(70)    收藏
    目的:评估脾多肽注射液(LPI)对卡铂(CBP)化疗后昆明(Kunming mice,KM)小鼠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KM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脾多肽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第1天,治疗组及模型组腹腔单次注射卡铂(70 mg/kg)构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小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2至16天,治疗组每天(60 mg·kg-1·d-1)腹腔注射脾多肽1次,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体质量、胸腺和脾脏的器官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胸腺和脾的CD4+T细胞亚群、CD8+T细胞亚群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第16天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胸腺和脾脏的器官指数减少,胸腺和脾脏Treg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高剂量脾多肽干预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显著恢复,胸腺和脾脏Treg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P<0.05)。结论:脾多肽注射液对化疗后KM小鼠的骨髓抑制和免疫力低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当归多糖通过抑制GRP78、p-PERK、p-Eif2α表达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肝内质网应激
    马仙康, 杨丽霞, 崔阳阳, 米登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8): 926-93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9
    摘要117)      PDF (3112KB)(120)    收藏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糖尿病KK-Ay小鼠肝内质网应激的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糖尿病KK-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C57BL/6J小鼠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当归多糖400、200、100 mg/kg,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周测小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灌胃4周后,测量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RT-PCR观察肝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起始因子2(p-Eif2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肝组织中GRP78、p-PERK、p-Eif2α的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C、TG、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当归多糖高、中剂量组TC、TG、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HDL-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GRP78、p-PERK、p-Eif2α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高、中、低剂量组GRP78、p-PERK、p-Eif2α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小鼠肝组织致密,空泡样变性减少,肝脏脂肪化降低,肝细胞逐渐排列整齐,肝窦结构趋于清晰,且效果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当归多糖可显著改善糖尿病KK-Ay小鼠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当归多糖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因子GRP78、p-PERK、p-Eif2α的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人参皂苷Rg1调控Epac1/Rap1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王 坤, 许佩佩, 周兰兰, 鲁 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721-72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01
    摘要232)      PDF (1891KB)(93)    收藏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13周龄左右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n=12):假手术组、模型组、Rg1低剂量组、Rg1中剂量组、Rg1高剂量组、Epac1激动剂组、Epac1抑制剂组。模型组、Rg1低、中、高剂量组、Epac1激动剂组、Epac1抑制剂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局灶脑缺血大鼠模型。Rg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上午固定时间进行灌胃给药,Rg1低剂量组、Rg1中剂量组和Rg1高剂量组分别使用60、120、240 μmol/L Rg1处理;Epac1激动剂组和Epac1抑制剂组大鼠每天上午固定时间进行腹腔注射给药,Epac1激动剂8-CPT使用浓度为1.0×104 μmol/L,抑制剂ESI-09使用浓度为1.0×105 μmol/L。连续给药两周后,将各组大鼠施以断头处死。分别采用TTC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微量酶标法、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完整神经元数目、氧化损伤指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NOX2、Epac1、Rap1、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脑组织中完整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中神经元氧化损伤明显加重,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NOX2、Epac1、Rap1、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Rg1低、中、高剂量组和Epac1抑制剂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脑组织中完整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NOX2、Epac1、Rap1、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以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后的Epac1/Rap1信号通路,减轻脑神经元的氧化应激,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miR-145/FOXO1轴对实验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
    李士旭, 李林运, 王 新, 李 轲, 卞 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728-73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02
    摘要127)      PDF (2100KB)(87)    收藏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采用5/6肾切除术构建CRF模型,并分为模型(model)组、GBE组(100 mg/kg)、GBE+Agomir-NC组、GBE+Agomir-145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为假手术(sham)组,仅暴露肾脏,不进行肾脏切除。GBE组大鼠每日给予GBE 100 mg/kg灌胃,1次/d,连续4周;GBE+Agomir-NC组和GBE+Agomir-145组大鼠每日给予GBE 100 mg/kg灌胃,然后每3 d一次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Agomir-NC和Agomir-145,连续4周;sham组和model组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大鼠肾功能指标[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纤维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肾组织microRNA-145(miR-14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TGF-β1、FOXO1蛋白水平。结果:GBE干预后CRF大鼠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体质量、肾组织SOD和GSH-Px活性、FOXO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odel组(P<0.05);24 h UAlb、血清BUN、SCr和肾组织MDA水平、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对面积以及肾组织miR-145、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model组(P<0.05);且在GBE干预的基础上,上调miR-145表达可明显减弱GBE对CRF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GBE可减轻CRF大鼠的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iR-145,上调FOXO1表达,抑制肾纤维化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