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2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6
    基础研究
    丙泊酚对吗啡鞘内注射所致瘙痒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的影响
    王 钊,衡冰冰,杨丹峰,赵鸿雁,李 军,连庆泉,上官王宁
    2016, 21(8):  848-853. 
    摘要 ( 143 )   PDF (2999KB) ( 5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瞬时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的影响,探讨丙泊酚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瘙痒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吗啡鞘内注射所致瘙痒模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生理盐水组(N组)、脂肪乳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TRPV1拮抗剂SB366791+丙泊酚组(SB组)、拮抗剂溶剂DMSO溶液+丙泊酚组(DM组)。N组、I组、P组、SB组和DM组在鞘内注射吗啡40 μg/kg后10 min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80 μL/kg、脂肪乳剂 80 μL/kg、丙泊酚0.8 mg/kg、丙泊酚0.8 mg/kg、丙泊酚0.8 mg/kg;其中SB组和DM组在鞘内注射吗啡前30 min分别腹腔内注入SB366791 2 mg/kg,DMSO溶液 8 mL/kg。另随机抽取18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于鞘内和颈内静脉注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随机选择6只大鼠用摄像机记录在注射吗啡前30 min至后60 min的搔抓次数。6组中其余大鼠于鞘内给药后第60 min (时间点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处死,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背根神经节(DRG)中TRPV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N组、I组和SB组相比,P组和DM组大鼠搔抓行为明显减少(P<0.01); Wester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鞘内给药后第60 min,P组、DM组大鼠前背根神经节的TRPV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N组、I组和SB组(P<0.01)。结论: 丙泊酚可以缓解大鼠鞘内注射吗啡后引起的瘙痒反应,这可能与增加背根神经节中TRPV1的表达有关。

    山楂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 颖,蔡永青,黄明春,王 琴
    2016, 21(8):  854-858. 
    摘要 ( 253 )   PDF (2434KB) ( 6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山楂酸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山楂酸高、中、低剂量组 (200、100和50 mg/kg)。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连续灌胃给药7 d。第7天给药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CCl4以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继续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山楂酸高、中、低剂量组继续灌胃给药3 d后,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NF-κB p6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Nrf2和胞浆中Keap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楂酸药物处理组小鼠肝细胞肿胀明显缩小,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降低 (P<0.01),抗氧化酶SOD显著升高 (P<0.05或P<0.01),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细胞核中Nrf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胞浆中Keap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中的致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显著降低 (P<0.05或P<0.0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剂量山楂酸药物处理组肝细胞核中NF-κB p65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山楂酸对CCl4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山楂酸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以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以及通过抑制NF-κB通路以降低致炎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芒果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张 翠,张根葆,王继胜,陆晓华,李 曙
    2016, 21(8):  859-862. 
    摘要 ( 170 )   PDF (2115KB) ( 4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芒果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链脲佐菌素法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各组血糖、血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心肌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较,芒果苷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清及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且心肌羟脯氨酸含量有所下降;治疗组大鼠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下降。结论:芒果苷能够减轻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及心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心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对糖尿病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溴丙酮酸联合多西他赛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刘玲玲,孙一鸣,赵素容,刘 浩
    2016, 21(8):  863-867. 
    摘要 ( 276 )   PDF (2179KB) ( 4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3-溴丙酮酸(3-Bromopyruvic acid,3-BrPA)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情况;ATP试剂盒检测3-BrPA对细胞内ATP水平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3-BrPA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 检测用药后HexokinaseⅡ、Bax、Bcl-2和Mc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BrPA、DTX均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生长,呈现浓度依赖性,低浓度3-BrPA明显增强DTX对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3-BrPA作用于MDA-MB-231细胞5 h后,随药物浓度递增细胞内ATP水平递减;3-BrPA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后,HKⅡ表达减少,且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发生降低; 40 μmol/L 3-BrPA联合2 μmol/L DTX处理24 h后,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63.5%,较单独用药组的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3-BrPA与DTX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Mcl-1的表达减弱,Bax的表达增强。结论: 3-BrPA可增强DTX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cl-1和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有关。

    辅酶Q10对去卵巢大鼠骨质和骨密度的影响
    陈丽思,黄志荣,吴海游,许碧莲,崔 燎,吴 铁,邹丽宜
    2016, 21(8):  868-872. 
    摘要 ( 144 )   PDF (2202KB)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辅酶Q10(CoQ10)对去卵巢大鼠骨钙、骨镁及骨羟脯氨酸含量及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月龄SPF级SD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小麦胚芽油组(WGO)、辅酶Q10高剂量组(CoQ10H)、辅酶Q10低剂量组(CoQ10L)、戊酸雌二醇(EV)组,连续给药12周。实验第91天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进行骨钙、骨镁及骨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取右侧股骨及第4腰椎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的各项反映骨质和骨密度指标含量均显著减少;与OVX组比较,Q10L、戊酸雌二醇组均可提高大鼠的骨钙、骨镁及羟脯氨酸含量,增加骨密度。结论: 辅酶Q10可防治去卵巢引起大鼠骨钙、骨镁、骨羟脯氨酸含量下降及骨密度减小。

    竹节参皂苷IVa甲酯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及机制研究
    杨冬梅,聂 娟,孙四玉,邱 飞,刘 杨,王 炜,熊国祚,廖端芳,庹勤慧
    2016, 21(8):  873-877. 
    摘要 ( 144 )   PDF (2238KB) ( 4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竹节参皂苷IVa甲酯(chikusetsu saponin iva methyl,CSIM)对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Ang-II)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以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为实验对象,建立Ang-II刺激的VSMCs增殖模型。MTT法检测CSIM对VSMCs的毒性;CCK-8法、BrdU法检测CSIM对VSMCs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CSIM对VSMCs迁移力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TEN、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3 μmol/L的CSIM可显著抑制Ang-II诱导的VSMCs增殖(P<0.05)与迁移(P<0.05),并伴随着PTEN蛋白的明显上调(P<0.05)及NF-κB蛋白表达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CSIM抑制Ang-II诱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TEN蛋白,降低NF-κB蛋白表达有关。

    五味子甲素在人肝星状细胞中的抗纤维化作用
    曹 媛,夏延哲,陈 杰,陈 孝
    2016, 21(8):  878-883. 
    摘要 ( 215 )   PDF (2355KB) ( 5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五味子甲素对人肝星状细胞系 LX-2细胞的增殖、纤维化指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甲素与肝星状细胞LX-2共孵育,MTT法检测五味子甲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纤维化指标I型胶原α亚基1(collagen type I alpha 1,collagen I-1)和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量,并检测五味子甲素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五味子甲素在不同浓度时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的增殖,可降低 collagenⅠ和α-SMA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 ( P<0.05),并能降低Bcl-2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比值( P<0.05)。结论:  五味子甲素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纤维化指标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牛磺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吴 彤,单 颖
    2016, 21(8):  884-889. 
    摘要 ( 167 )   PDF (2747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rine,Tau)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及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三月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au干预组,每组24只。于造模成功后的第12 h、1 d、2 d、3 d取心脏血液及心肌组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液中IL-6、CRP的变化情况;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ERK、CHOP、p-JNK及Caspase-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IL-6、CRP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IL-6、CRP的水平呈下降趋势,IL-6水平于时间点1、2、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ERK表达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PERK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HOP在造模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增加,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CHOP在时间点1、2、3 d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au干预组p-JNK的表达于12 h达到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u干预组p-JNK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在时间点1、2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aspase-12的表达增加,于2 d达到峰值。Tau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Caspase-12的表达降低,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u预处理可通过抑制PERK、CHOP、p-JNK及Caspase-12蛋白表达,发挥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细胞保护作用。

    鼻咽癌患者血清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马 俊,张大为,伍丽娟,严仁纯,吴礼锋,刘少峰
    2016, 21(8):  890-893. 
    摘要 ( 210 )   PDF (1639KB) ( 4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抗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重组质粒pET28a表达的EB病毒潜伏膜蛋白2A重组表位蛋白为检测抗原,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人和鼻咽癌患者血清抗EBVLMP2A抗体。结果: ELISA检测鼻咽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EBV-LMP2A抗体水平分别为0.966±0.127、0.425±0.1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 检测二者的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EBV-LMP2A抗体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鼻咽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白芍总苷对EAT小鼠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 萍,叶登美,窦德宇,董 群
    2016, 21(8):  894-898. 
    摘要 ( 177 )   PDF (2225KB) ( 5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 TG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 EAT)小鼠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小鼠EAT模型第3周起灌胃给药, 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TGP混悬液和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的T细胞比例。结果: 雷公藤多苷和高剂量TGP可显著抑制EAT小鼠脾细胞IFN-γ和IL-4的过高表达,而中、低剂量TGP抑制作用较差。结论:  TGP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EAT小鼠亢进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及平衡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胺联合雾化对于小鼠哮喘炎症的影响及其网络药理学研究
    滕承志,罗玲玲,张春丽
    2016, 21(8):  899-903. 
    摘要 ( 195 )   PDF (2056KB) ( 5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对于小鼠哮喘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治疗作用的网络药理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沙丁胺醇治疗组(SA组)、异丙托溴铵治疗组(IB组)、不同比例的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用治疗组(SA-IB组)、模型组(Model组)和阴性对照组(Control组)。用卵清蛋白诱导小鼠产生哮喘模型,随后分别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以及不同比例的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用对小鼠灌胃给药,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8)的方法对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测定。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靶点和通路进行预测。结果: 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用对于哮喘模型小鼠血清和肺中的3种炎症因子都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二者的比例为1∶1。然后通过反向对接得到了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论:  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等量联用可以增强对于哮喘的治疗作用,它们都是通过作用于靶点蛋白BACE1,随后灭活PKA来起到抗炎的作用,异丙托溴铵的联用显著地增强了沙丁胺醇的抗炎作用。

    绿茶多酚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傅雨晨,周婷婷, 汪 俊,郑蒙蒙,王晴晴,汪萌芽
    2016, 21(8):  904-908. 
    摘要 ( 200 )   PDF (2222KB) ( 6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绿茶多酚(GTPs)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运动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GTPs用于治疗PD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取40只雄性C57BL小鼠(25~30 g),随机均分成正常组、模型组、GTPs低剂量组、GTPs高剂量组。模型组、GTPs低剂量组、GTPs高剂量组小鼠ip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qd)7 d造模后,分别进行Morris水迷宫、Rotor-rod 实验、爬杆实验的检测。随后,GTPs低、高剂量组小鼠给予GTPs(ip, qd)14 d,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并在给药完成的次日重复上述检测。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MPTP导致PD小鼠的Morris水迷宫测试的逃避潜伏期延长、爬杆实验的爬杆时间延长、RotorRod实验的爬行持续时间缩短(n=10, 均P<0.05);(2)与模型组相比,GTPs可以缩短PD小鼠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爬杆实验的爬杆时间,并延长Rotor-Rod实验的爬行持续时间(n=10或5,均P<0.05)。结论:  GTPs对PD模型小鼠运动和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定量药理学
    配对二项资料两组率差置信区间估计方法与评价
    陆梦洁,钟伟华,刘玉秀,成 琪,刘甜甜,周敏林
    2016, 21(8):  909-914. 
    摘要 ( 294 )   PDF (2487KB) ( 7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配对二项资料两组率差置信区间的估计方法,并从中进行优选推荐。方法: 按照方差估计反推(method of variance of estimates recovery,MOVER)原理,将两配对组率的关联Ф系数与单组率的置信区间进行组合,构建两组率差的置信区间估计方法。其中,单组率置信区间估计分别采用Wilson计分法、Agresti-Coull法(AC法)、Jeffreys法和Clopper-Pearson精确法(CP法)。借助Monte Carlo模拟实验比较不同方法的统计学性能,在不同参数设定下进行I类错误率和把握度的模拟实验:(1)设定两组率关联Ф系数为0、0.2、0.4、0.6,样本量为20、60、100,分别模拟不同率水平下各方法的I类错误率,判定其模拟I类错误率是否接近事先定义的检验水平。(2)设定关联Ф系数为0.3,两组率差为10%,分别模拟不同率水平下各方法不同样本含量下的把握度(power)变化趋势。结果: 在基于单组置信区间组合估计的几种MOVER方法中,MOVER Wilson计分法、MOVER Jeffreys法的I类错误率更接近事先设定的水平,尤其是在靠近0和100%两端时,MOVER Jeffreys法的I类错误率更优;除MOVER CP法,其他3种方法的把握度接近。结论: 对于配对二项资料两组率差的置信区间估计,一般情况下(两组率在20%~80%范围内),可选择MOVER Wilson计分法或MOVER Jeffreys法;当两组率靠近两端时,推荐使用MOVER Jeffreys法。

    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建立疗效尺度的应用研究
    李禄金,杨继刚,吴郡一,董丽丹,许 羚,郑青山
    2016, 21(8):  915-920. 
    摘要 ( 340 )   PDF (2774KB) ( 6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建立对照组的疗效尺度,可为单臂试验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更年期潮热为例,通过基于模型的Meta分析方法,建立了对照组(安慰剂)的标准疗效尺度,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可在单臂试验中获得某个药物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的概率,并获得药物的药效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方法所预测出的药物的有效性和药效学特征结果与真实情况一致,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论:  本研究方法可为药物临床试验的决策与试验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临床药理学
    CYP3A5和MDR1基因多态性对沙格列汀疗效的影响
    郑 琛,孙 红,黄旭慧,魏晓霞,屈 强,屈 健
    2016, 21(8):  921-925. 
    摘要 ( 212 )   PDF (2116KB) ( 4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450酶CYP3A5和P-糖蛋白MDR1基因多态性对沙格列汀降糖疗效的影响。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4例健康对照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用PCR-RFLP方法进行CYP3A5和MDR1基因分型。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8周后加用沙格列汀继续8周治疗,测定沙格列汀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运用SPSS软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3A5与MDR1各基因型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甲双胍和沙格列汀8周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不同基因型临床指标的差异发现:CYP3A5*3/*3基因型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后血清胰岛素、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在用药前后改变显著大于CYP3A5*1/*1和*1/*3基因型患者(P均<0.05)。MDR1 C3435T多态性CC基因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餐后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糖化血红蛋白在用药前后改变显著大于MDR1 C3435T的CT和TT基因型患者(P均<0.05)。结论:  CYP3A5*1、*3基因型与MDR1 C3435T多态性能够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沙格列汀降糖疗效。其中,CYP3A5*3/*3基因型与MDR1 C3435T CC基因型患者降糖疗效更好。

    药物治疗学
    经鞘内输注系统输注小剂量吗啡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俞 良,邓 芳,李庆华,丁卫华,李秀秀,孙建良
    2016, 21(8):  926-930. 
    摘要 ( 149 )   PDF (2203KB) ( 4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经鞘内输注系统输注小剂量吗啡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的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32例,术前均口服吗啡镇痛,入院排除手术禁忌后均予以鞘内输注吗啡治疗,在达到疼痛缓解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维持给药至观察中止。观察32例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的VAS评分,药物毒副反应、吗啡的日消耗量以及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研究发现:(1)术后患者最长生存期为207 d,最短为22 d,平均生存期为(109.6±49.6) d。术后1周吗啡的日均消耗量(3.60±3.25 ) mg明显低于治疗前口服吗啡日均消耗量(397.50±304.66)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7.388,P<0.01);(2)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3±1.05 vs 1.72±0.77; t=22.729,P<0.001);(3)药物的毒副反应较前明显减少;(4)T细胞亚群CD4、CD4/CD8、NK细胞等指标升高显著,T细胞亚群CD8下降显著,与鞘内输注系统植入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与口服阿片类相比,鞘内输注系统植入能更有效缓解晚期癌痛,减少吗啡的日消耗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免疫功能。

    大黄附子方延缓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研究
    沈水娟,王时敏,李青华,邱杰山,吴国水,官继超,胡作祥
    2016, 21(8):  931-934. 
    摘要 ( 350 )   PDF (1751KB)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黄附子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本院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肾衰宁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和肾衰宁组分别加用以下治疗,治疗12周。试验组(大黄附子治疗):每天采用制大黄10 g、熟附子10 g(先煎40 min)煎服1 h以上,分2次服用。肾衰宁组:肾衰宁颗粒每次5 g,每天3次。比较三组肾功能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 试验组和肾衰宁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尿素氮、肌酐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治疗后12周相比,肾小球滤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肾衰宁组治疗12周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0%(28/40),显著高于肾衰宁组的40%(16/40)及对照组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疗效更优于肾衰宁组。结论:  大黄附子方辅助治疗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肾衰宁颗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
    杨小云,丁 进,陈燕萍,沈敏瑾,王群英
    2016, 21(8):  935-938. 
    摘要 ( 173 )   PDF (1903KB) ( 4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脑卒中重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EN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免疫功能、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粪便钙卫蛋白(Fcp)显著下降,内毒素显著升高(P<0.05);EN组治疗后ALB、PA显著高于PN组治疗后,hs-CRP、Fcp、内毒素显著低于PN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显著升高(P<0.05);EN组治疗后CD3、CD4、IgA、IgM、IgG显著高于PN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ICU脑卒中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余姚凤,张立群,干朝晖
    2016, 21(8):  939-942. 
    摘要 ( 153 )   PDF (1861KB) ( 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局部2.5%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不给予抗凝。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透析3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55.17±7.92)s和(26.49±2.38)s,高于对照组的(49.37±7.98)s和(22.34±2.21)s(P<0.05),观察组滤器寿命为(38.4±4.3)h,与对照组的(34.3±5.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  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对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综述与讲座
    基于AChE双位点抑制的新型多靶向配基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施 晴,薛锦慧,刘彦君,李 娟
    2016, 21(8):  943-949. 
    摘要 ( 315 )   PDF (2876KB) ( 5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和记忆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现有针对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催化位点的治疗药物疗效尚不理想,多靶向配基策略(multi-target directed ligands,MTDLs)成为AD治疗药物的研发热点;随着对AChE在AD发病机制中作用认识的深入,同时作用于双活性位点的AChE抑制剂成为MTDLs研发的重要基础。近期报道的具有AChE双位点抑制活性的MTDLs药物在AD治疗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3年该类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综述。

    人参皂苷Rb1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贝家欣, 夏海珊, 卢家淇, 许碧莲, 崔 燎, 吴 铁, 邹丽宜
    2016, 21(8):  950-955. 
    摘要 ( 272 )   PDF (2879KB)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参皂苷 Rb1(ginsenoside Rb1)是中药人参中活性较强的二醇类化合物。有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b1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目前已有报道主要是通过上调RUNX2蛋白的表达、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护骨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抑制基因p21 和 p27的mRNA的表达来促进成骨分化,以及通过抑制RANKL诱导的TNF-α的表达、NF-κB活性、破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c-Fo、NEATc1)活性、MAPKS通路来抑制骨吸收,从而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疗效。本文将对人参皂苷Rb1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更深入探讨其对抗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轮状病毒感染及肠外扩散机制的研究进展
    齐 敏, 董淮富
    2016, 21(8):  956-960. 
    摘要 ( 212 )   PDF (2378KB) ( 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它不仅局限于胃肠道,也可引起肠外感染。现有研究显示,儿童和动物感染RV后,病毒可以从肠内播散到血液,并可能广泛播散,从而引起非肠道疾病。RV可能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或者直接入侵的方式感染宿主细胞,突破肠道屏障,经过血液循环和淋巴途径,在免疫机制的参与下,播散至肠外器官和组织而致病。本文将近年来RV感染及肠外扩散的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