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9-08-26
    基础研究
    脂多糖刺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小鼠心肌梗死后炎症和纤维化
    傅小媚,霍 然,邓 赛,林潮金,范景皓,王 萍,李松沛,秦爱萍,邹明辉,余细勇
    2019, 24(8):  841-85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1
    摘要 ( 551 )   PDF (5278KB) ( 2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小鼠心肌梗死(MI)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流式成像细胞分析术鉴定BMSCs的表面标记分子,油红O和茜素红染色于镜下观察成骨成脂分化能力。LPS刺激BMSCs 48 h,提取细胞培养上清外泌体,用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捕捉其形态和粒径大小,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表面标记分子及蛋白表达。建构小鼠MI模型并予以外泌体心脏局部注射,利用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切片和PCR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分离的BMSCs表达CD29、CD44、CD90、CD73、CD105,未表达HLA-DR、CD14、CD34、CD45,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达Alix、HSP70、Flotillin-1蛋白,流式成像仪检测到外泌体膜表面的CD63、CD9和CD81标记分子,粒径众数为69.2 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的外泌体注射小鼠心脏后,与PBS注射的MI对照组比较,心脏超声评价7天和28天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都显著增大(P<0.01,P<0.05),在第28天的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显著减小(P<0.05),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面积减小(P<0.01),PCR检测到炎症因子IL-6、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趋附因子CCL2表达减少,CX3CL1表达增多,术后第14天最为明显。结论: LPS刺激的BMSCs来源外泌体可以改善小鼠MI后心肌收缩功能和纤维化,降低炎症因子表达量。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胃癌特征基因网络关键节点及预后关联分析
    刘宇佳,李 莉,胡晓平,钟里科,李晶晶,黄 萍,张轶雯
    2019, 24(8):  852-85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2
    摘要 ( 344 )   PDF (3894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胃癌的特征基因,探索胃癌的恶性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胃癌相关基因芯片作为训练集,并利用GEO2R工具分析胃癌组织相较于正常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而在验证集患者中对所筛选基因进行验证;采用String数据库计算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根据Cytoscape软件的Centiscape等插件分析PPI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相关性;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和PPI关键模块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及注释。随后对关键节点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筛选出的63个特征差异基因对胃癌与正常组织区分度良好,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PPI网络中关键节点调控肿瘤增殖、转移。对关键节点基因进行生存性分析发现,ITGB1、COL1A2表达高的患者,其生存率远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本文可为寻找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探索胃癌治疗新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Elesclomol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
    冯 艺,孙子荔,杜 勇,俞 舜,杨敏烈,吕国忠,许正新,袁凤来
    2019, 24(8):  860-86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3
    摘要 ( 212 )   PDF (3600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HA-767491抑制CDC-7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中的作用研究
    王庆玮,丁 锦,吕爰爰,罗贤臣,倪观太
    2019, 24(8):  866-87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4
    摘要 ( 230 )   PDF (2721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PHA-767491抑制CDC-7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迁移以及凋亡产生的作用。方法:配置PHA-767491至各实验所需浓度,使其作用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CCK-8法用于检测ishikawa细胞系的增殖能力及明确IC50。运用qRT-PCR法,检测药物PHA-767491对ishikawa细胞中的CDC-7 mRNA的表达的影响。利用划痕实验,检测PHA-767491对于ishikaw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Transwell法检测药物影响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药物PHA-767491影响ishikawa细胞的凋亡能力。结果:CCK-8的结果得出,药物PHA-767491能够有效地抑制ishikawa细胞系增殖的能力,得出24 h药物IC50等于9.51 μmol/L。qRT-PCR的结果证明:PHA-767491抑制ishikawa细胞中CDC-7 mRNA的显著表达。划痕实验的结果表明:PHA-767491可抑制ishikawa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结果表明:药物PHA-767491有效地抑制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证明:PHA-767491可以促进ishikawa细胞的凋亡。结论:PHA-767491能够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CDC-7的表达,降低了ishikawa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明确诱导ishikawa细胞的凋亡。

    氟尿嘧啶调控VHL/HIF信号通路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研究
    周青英,徐乃奋,郑定钦,潘其壮,张志刚,汪 朔
    2019, 24(8):  872-87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5
    摘要 ( 225 )   PDF (3634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通过调控VHL/HIF信号通路影响肾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方法:体外培养人肾癌786-0细胞,分别用终浓度为6、60、600 μg/mL的氟尿嘧啶处理肾癌细胞,噻唑蓝(MTT)检测氟尿嘧啶对肾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VHL/HI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HIF-1α、VEGF及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通过细胞转染法转染pcDNA-HIF-1α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同样的方法检测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结果:氟尿嘧啶处理后的肾癌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降低,且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相关蛋白HIF-1α、VEGF、MMP-9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转染pcDNA-HIF-1α后,HIF-1α的表达上调,肾癌细胞增殖活性降低,侵袭和转移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其作用机制与通过阻断VHL/HIF信号通路,调节Cleaved Caspase-3和MMP-9的表达有关。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范文斌,汪春荣,陈开林,罗经文
    2019, 24(8):  880-888.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6
    摘要 ( 315 )   PDF (4798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苦丁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防治食管鳞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 中苦丁茶所有成分数据,筛选出苦丁茶主要入血活性成分,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主要成分的蛋白作用靶点;在GEO数据库中查找食管鳞癌相关基因;通过Cytoscape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构建苦丁茶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的相互关系网络,筛选出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关键靶点;采用STRING中GO功能分析和DAVIDE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苦丁茶防治食管鳞癌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利用TCMSP 模型筛选出94 个苦丁茶有效成分中的6个主要活性成分:蒲公英赛醇(Taraxerol)、丁子香萜(Mair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棕榈酸异戊酯(amyrin Palmitate)、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atechin gallate)、坡模酸(tetradecahydropicene-4a-carboxylic acid)。应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软件预测出6个主要活性成分的174个蛋白作用靶点,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之间形成392条对应关系。应用GEO数据库中检索食管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差异显著性,选取前250个差异表达基因;经网络拓扑分析后,筛选出73个苦丁茶活性成分靶点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的关键交叉节点。应用STRING中GO功能富集和DAVIDE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苦丁茶作用于食管鳞癌的关键节点涉及的生物过程主要包括:超分子纤维组织,细胞骨架组织,多细胞组织过程的调控等;分子功能主要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结合等;信号通路主要被富集于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苦丁茶的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多个关键靶点基因、多个生物过程、多个分子功能及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防治食管鳞癌的作用。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的活性成分具有防治食管鳞癌的潜在功效。

    高抗肿瘤活性汉黄芩素衍生物GL-V9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
    邢 晗,宁 晨,孔德璇,蔡 卉,周时雨,任 畅,孔 颖,程钰洁,陈西敬
    2019, 24(8):  889-89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7
    摘要 ( 310 )   PDF (2992KB) ( 1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抗肿瘤化合物汉黄芩素衍生物GL-V9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排泄特点。方法:组织分布实验中,灌胃给予50 mg/kg的GL-V9混悬液后,根据既定的时间点处死大鼠,采集相应的血浆样品和胃、小肠、肝脏等组织样品,然后以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对生物样品进行处理后通过UPLC-MS/MS法测定其中的GL-V9含量。排泄实验中,同样灌胃给予大鼠50 mg/kg的GL-V9混悬液,按照既定的时间段收集粪便、尿液和胆汁样品,测定排泄样品中GL-V9的含量,获得相应的累积排泄率。结果:各组织和排泄样品中GL-V9在2~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灌胃给药后GL-V9由胃肠道逐渐向肝脏、肺、肾组织分布,在脑、心和血浆中的含量较低。排泄实验表明,口服给药后,粪便中GL-V9排泄量最高,累积排泄率达(75.41±41.77)%。结论:GL-V9在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胃肠道、肝脏、肺和肾脏组织,而粪便则是GL-V9在大鼠体内的主要排泄途径。

    胰岛素通过PI3K/AKT及PI3K/ERK通路减轻脂多糖对钠泵α1亚基的抑制
    刘焕淼,陈焯辉,吴 迪,黄雪婷,万齐全
    2019, 24(8):  896-90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8
    摘要 ( 293 )   PDF (2946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胰岛素减轻脂多糖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Na+-K+-ATPase α1亚基表达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以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脂多糖(1 μg/mL)诱导8 h后,再加用胰岛素(100 nmol/L)处理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a+-K+-ATPase α1亚基表达及AKT、ERK1/2、p70s6k、NEDD4-2总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A549细胞在1 μg/mL脂多糖作用下,Na+-K+-ATPase α1亚基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胰岛素处理可部分解除脂多糖对A549细胞Na+-K+-ATPase α1亚基表达的抑制。胰岛素上调Na+-K+-ATPase α1亚基表达是通过改变PI3K/AKT及PI3K/ERK通路中关键蛋白AKT、NEDD4-2、ERK1/2、p70s6k的磷酸化水平来实现的。结论:胰岛素通过调控PI3K/AKT及PI3K/ERK通路部分解除脂多糖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Na+-K+-ATPase α1亚基表达的抑制,这为临床上采用胰岛素干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临床药理学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的关联
    林 敏,沈仲夏,钱敏才,崔力军,任 列,蔡 敏,沈鑫华
    2019, 24(8):  903-909.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09
    摘要 ( 281 )   PDF (2813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索5-羟色胺转运体(5-hydroxytryptamine transporter,5-HTT)基因多态性与抗抑郁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疗效的关联性。方法:188例符合DSM-IV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n=117)或者文拉法辛缓释剂(n=71)治疗8周,疗效判定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评分减分率及HAMA评分来评定。对所有患者及169例正常对照组接受5-HTT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5-HTT各基因型(SS、LS、LL)及等位基因(S、L)在GAD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TT各基因型患者基线时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2,P=0.949)。所有患者中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48,P=0.47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10,P=0.811)。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组SS、LS、LL基因型治疗后HAMA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5,P=0.036),LL基因型患者HAMA减分值显著高于SS和LS基因型。结论:5-HTT基因多态性与GAD发病的易感性之间可能无直接关系。5-HTT基因多态性和艾司西酞普兰的疗效不相关,但LL基因型的GAD患者接受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SS和LS基因型。

    五酯胶囊相较地尔硫卓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安全性的影响
    蔡宜朋,陈泉金,谢培华,宋洪涛
    2019, 24(8):  910-915.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0
    摘要 ( 351 )   PDF (2462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治疗学
    序贯法测定羟考酮皮下注射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术前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
    周俊辉,孟宪慧
    2019, 24(8):  916-921.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1
    摘要 ( 418 )   PDF (2458KB) ( 2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羟考酮皮下注射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术前镇痛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拟于全身麻醉下行急诊手术。根据序贯法增减给药,麻醉前60 min时第一例患者皮下注射羟考酮5.0 mg,相邻剂量梯度为0.5 mg,若上一例患者镇痛效果满意,则下一例患者剂量减少0.5 mg;若上一例患者镇痛效果不满意,则下一例患者剂量增加0.5 mg。序贯给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VAS≤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Dixon and Massey序贯分配试验法公式计算羟考酮皮下注射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术前镇痛中的ED50和95%可信区间。结果:镇痛效果满意组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于镇痛效果不满意组(P<0.05),而两组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注射羟考酮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术前镇痛的ED50为2.9 mg,95%可信区间为2.3~3.4 mg。结论:采用序贯法测得的皮下注射羟考酮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撕裂患者术前镇痛的ED50为2.9 mg,且此法简便、高效、准确性高。

    无肌松药条件下七氟烷诱导时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
    廖朝霞,周礼生,陆福鼎,李玉娟
    2019, 24(8):  922-92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2
    摘要 ( 306 )   PDF (2555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条件下七氟烷诱导时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对照组(C组,n=24)。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持续时间15 min,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8%七氟烷肺活量法诱导,待眼睑反射消失后,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CETSev)为3%,同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设置为3 ng/mL(D组)和4 ng/mL(C组),并按照改良Dixon序贯法调整各组下一例瑞芬太尼的浓度(浓度梯度为0.2 ng/mL),达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90 s后喉镜检查评估并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的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结果:C组和D组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Cp50分别为3.079 ng/mL(95% CI 2.898~3.240)和2.468 ng/mL(95% CI 2.239~2.630)。结论:在七氟烷诱导并无肌松药条件下,右美托咪定可使瑞芬太尼维持最佳气管插管条件的靶控Cp50降低19.8%。

    盐酸羟考酮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朱冰青,韩明明,翟明玉,杨 佳,李 娟
    2019, 24(8):  928-932.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3
    摘要 ( 369 )   PDF (2117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血管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6例。于手术进行到颞肌贴敷前即刻,分别给与羟考酮组、 舒芬太尼组患者0.1 mg/kg羟考酮、0.1 μg/kg舒芬太尼,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PACU)。比较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在PACU停留时间;比较患者在麻醉前和PACU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比较患者恢复定向力后10 min疼痛VAS评分及术毕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拔管呛咳、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出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后10 min疼痛 VAS评分、术毕30 min的Ramsay评分以及各时点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呼吸抑制率、术后恶心呕吐率较舒芬太尼组低(P<0.05),而拔管呛咳、不良记忆等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可有效应用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使用羟考酮术后镇痛可减少麻醉苏醒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提高烟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
    刘亚东,卢小伟,刘志刚
    2019, 24(8):  933-93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4
    摘要 ( 298 )   PDF (2104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进行急诊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EPO组80例与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EPO组给予甲强龙联合EPO治疗,两组都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也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治疗期间的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8%,对照组为9.2%(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CGRP值都显著高于治疗前,EPO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在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利于血清CGPR的释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

    医院药学之窗
    临床药师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及其疗效评价
    杨 瑞,刘 慧,陈泽姮,戚听听,张赞玲,屈 强
    2019, 24(8):  938-943.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5
    摘要 ( 479 )   PDF (2596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利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患者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的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中慢代谢型患者不同治疗方案之间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根据入排标准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患者,临床药师根据基因类型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用药建议。对于快代谢型患者,建议继续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于中慢代谢型患者,建议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出院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对比接受临床药师建议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组和未接受临床药师建议维持原方案使用氯吡格雷组,两组之间疗效是否有差异。结果: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0例患者中,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快代谢型患者83例,占41.50%;中代谢型患者74例,占37.00%;慢代谢型患者43例,占21.50%。临床药师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用药建议,200例患者中有124例患者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总体采纳率为62.00%。其中,快代谢型患者临床药师意见均被采纳,而中慢代谢型患者临床药师意见采纳率仅为35.04%。12个月之后对117例中慢代谢型患者进行随访,失访23例,最终随访的接受临床药师建议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组(n=32)与维持原方案使用氯吡格雷组(n=62),两组之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可以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对于中慢代谢型患者,替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未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风险。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临床易感因素分析及药物治疗策略
    王 焕,袁晶晶,屈 健,鲁 琼
    2019, 24(8):  944-947.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6
    摘要 ( 434 )   PDF (1587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医院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易感因素及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原学检查提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患者的基础疾病、标本来源、抗菌药物用药史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及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好,对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有一定敏感性,对氨曲南和三代头孢敏感性差。结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宿主易感因素除了以往报道的免疫缺陷、肺部感染、广谱抗生素用药史,还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等因素。治疗用药应避免选择氨曲南及三代头孢。

    综述与讲座
    抗肝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
    常青青,彭 英,王广基,孙建国
    2019, 24(8):  948-956.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7
    摘要 ( 365 )   PDF (3943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位居第四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手术治疗有自身局限性,常规化疗药物作用有限,毒副作用大,且没有明显的生存获益。分子靶向治疗能选择性地杀灭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一类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当前抗肝癌研究的主流趋势之一。本文主要对已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肝癌最新临床情况作一综述。

    硼替佐米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
    王 超,格根图雅,徐 磊
    2019, 24(8):  957-960.  doi:10.12092/j.issn.1009-2501.2019.08.018
    摘要 ( 293 )   PDF (1821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硼替佐米可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目前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肿瘤的治疗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重构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发病机制,在多种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硼替佐米可抑制肺血管的增厚、重构,但相关的研究仍较少,究其原因主要为调节机制不明确。本文就目前已发现的机制进行归纳,为硼替佐米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