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1.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儿童健康管理专委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1-5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47
    摘要575)      PDF (910KB)(104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静进, 欧萍, 徐海青, 陈立, 竺智伟, 江帆, 钟燕, 雷晓梅, 万国斌, 王惠梅, 王琳, 陈艳妮, 张悦, 李咏梅, 徐桂凤, 梁晶晶, 王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29-9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79
    摘要334)      PDF (1156KB)(62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儿童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
    曹爱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90-59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98
    摘要377)      PDF (655KB)(591)   
    学习障碍是一种发育性神经障碍,根据DSM-5及ICD-11将学习障碍分为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和计算障碍。学习障碍对儿童的学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学习障碍往往是儿童在学校表现出学业不佳时才被识别。在学龄前对学习障碍进行筛查及早期干预十分必要。本文重点讲述了学习障碍的早期筛查、学习障碍的诊断、学习障碍共患病和鉴别诊断,并从教育、认知行为和药物三个方面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49-358.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79
    摘要251)      PDF (1552KB)(57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干预现状与建议
    静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9-94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0
    摘要308)      PDF (831KB)(44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病因机制未明、异质性高且患病率呈快速递增趋势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康复矫治主要依赖于早期的教育训练。我国针对ASD的治疗干预尚处于发展阶段,各类医疗和康复教育机构开展了多样化的治疗干预,期望改善ASD的功能并减轻其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基于此,本文对ASD的循证实践进展、我国ASD的治疗干预现状、存在的不足与局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分析与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儿童期复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陈立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35-938.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845
    摘要191)      PDF (501KB)(42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儿童复杂ADHD在ADHD患者中相对特殊,出现症状的年龄不典型,或存在复杂的共存情况,临床症状与功能损害更重,需要综合性跨专业评估与治疗,并开展长期规范随访和慢病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营养现状及缺乏共病问题
    荫士安, 杨振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301-30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46
    摘要270)      PDF (617KB)(342)   
    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仍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儿童中同时存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问题,0~12岁儿童中维生素A以边缘性缺乏为主(约30%);0~18岁健康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较普遍,其中严重缺乏率为2.46%、缺乏率为21.57%、不足率为28.71%,缺乏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由于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各自的生物活性代谢物视黄酸和 1,25-二羟基维生素 D 3具有激素样特性,而且这两种代谢物都是由体内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从其维生素前体合成,通过与核激素受体结合远程对靶细胞两者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中,同时存在较高比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共病),这会以高度特异性的方式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除了导致生长发育障碍(如生长迟缓、运动发育迟缓),还增加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特应性皮炎)、神经发育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补充,可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的营养干预
    余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0): 1048-105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14
    摘要223)      PDF (396KB)(340)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指出,我国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达4.8%。本文重点就儿童体重偏离和主要营养素缺乏对身高(身长)的影响及早期干预措施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防治儿童生长迟缓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儿童焦虑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张劲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277-12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6
    摘要206)      PDF (537KB)(329)   
    儿童焦虑障碍发生率较高,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是降低焦虑障碍损害儿童发展的关键。焦虑障碍包含多种亚型,儿童的焦虑症状具有多样性和不典型性,常呈现为行为和躯体的表现。强化正确认识、提高预见性、关注高风险儿童和保持敏锐性可提高早期识别的意识。本文简要介绍了识别焦虑症状的常见表现以及早期识别和诊断焦虑障碍的过程,治疗计划采取预防性干预和综合性治疗相结合的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从言语病理学角度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沟通障碍
    杨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33-236.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114
    摘要657)      PDF (722KB)(244)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沟通、语言与社交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从言语病理学的角度分析ASD儿童的基本沟通能力、语言发展特点以及社交语用方面的表现特征并介绍相应的评估工具,同时提出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干预策略,强调采用医疗、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以期全面提升该群体的沟通、语言和社交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新理念
    汪之顼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62-3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50
    摘要115)      PDF (1443KB)(235)   
    婴儿在母乳喂养后期至完全适应于多样化平衡膳食之前,有一段食物过渡期,这个阶段引入的乳类以外的食物,从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角度被称为辅助食品(简称辅食)。引入辅食的过程称为辅食添加(CF)。添加辅食的目的和意义,除了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以外,还包括促进进食技能发育和精细运动功能,促进进食与食物相关心理行为合理发展,影响食物过敏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以及促进儿童肠道菌群多样化发展。在婴儿满6月龄时,从富含优质铁营养的肉泥类开始,尽快实现多样化食物暴露,是符合上述原则的喂养建议。本文通过分析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目的,回顾了CF的历史发展,解读基于CF新理念的相关婴幼儿喂养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发展的早期干预
    熊忠贵, 郑晓云, 卞晓燕, 徐海青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61-116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85
    摘要160)      PDF (662KB)(229)   
    高危儿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面临很大的挑战。高危儿面临一系列的医学问题,如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等,导致高危儿今后的神经行为发育与健康儿形成一定的差距。早期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本文就高危儿情绪化、社会化的早期发展及干预进行论述,旨在促进高危儿的健康成长,达到最佳的潜能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孤独症谱系障碍感觉特征相关研究进展
    李想, 范莉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00-100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18
    摘要145)      PDF (608KB)(200)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发育早期。感觉异常在ASD患者中普遍存在,在2013年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被纳入诊断标准。感觉是人类认知和社交互动等高级功能发展的重要基石,准确掌握ASD感觉特征是更好理解其社交互动等高级功能障碍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目前ASD感觉特征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整合与分析,旨在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个体化干预和基础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亲子互动对儿童早期发展结局的影响
    曹慧, 严双琴, 关宏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770-774.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811
    摘要218)      PDF (570KB)(194)   
    家庭环境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亲子互动是评价家庭养育照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是认知和心理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迄今为止,国内尚缺乏亲子互动与儿童早期发育结局之间相关关系的综合论述。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检索,梳理分析母婴亲子互动相关的研究进展,发现亲子互动对儿童认知功能、情绪社会性、语言能力和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障碍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并且亲子互动疗法还能产生很好的干预效果,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干预路径和循证依据。另外国内今后也需要深入开展亲子互动的评估、指导以及临床发育行为特殊问题儿童的干预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儿童早期发展新服务技术的开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孤独症谱系障碍各年龄段筛查工具研究进展
    刘安南, 姜志梅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45-64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790
    摘要138)      PDF (625KB)(189)   
    近年来,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已成为最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自20世纪以来,各种ASD筛查工具不断涌现。然而,这些筛查工具的侧重点及使用方法有着很大不同,以致可能进一步影响后续的诊断及康复治疗。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流行的各种ASD筛查量表和问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特点和筛查效果,以期在未来实现更有效、更便捷的ASD早期筛查和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全球健康视角下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实践报告
    黄旸木, 党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344
    摘要506)      PDF (959KB)(189)   
    儿童早期健康是值得关注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儿童的健康不平等间接反映了国家儿童保健、教育和其他基础设施分布的不公平性。世界范围内,193个国家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探索了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应对举措。明确“将儿童置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是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国在改善儿童福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还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贫困农村地区服务能力不足等挑战,肥胖、近视、心理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中国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本文从全球健康的视角,系统综述了全球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主要历程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全球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的工作重点和机遇挑战进行展望,希望可以为我国儿童早期健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金宇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280-128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195
    摘要207)      PDF (833KB)(186)   
    近年来,焦虑症、抑郁症、双相及相关障碍等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增高,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识别与干预治疗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缓解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梳理以往相关文献,对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类型以及其生理与遗传、家庭与学校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概述,总结早期识别儿童青少年情绪相关精神障碍的方法及治疗策略,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高效的识别与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疑似孤独症谱系障碍及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特征分析
    刘梦姣, 郑小琴, 孟仙, 吴晓玲, 葛冬梅, 聂晶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68-6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88
    摘要110)      PDF (675KB)(167)   
    目的 比较2~5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疑似ASD及全面发育迟缓(GDD)儿童的Gesell评估结果,了解其智能发育特征,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2年8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明确诊断为ASD( n=270)、疑似ASD( n=158)、GDD( n=218)的2~5岁儿童,运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并对三组儿童5个能区发育水平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及差异性分析。 结果 1)三组儿童智能水平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SD组在各能区得分均低于疑似ASD组,在精细和适应性上得分低于G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不同年龄段三组儿童智能发育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幼儿期,ASD儿童5个能区得分均低于疑似ASD组,GDD组除大运动外其余4个能区得分均高于A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学龄前期,ASD组仅在精细动作得分低于GDD组,在精细、适应性及语言能区得分低于疑似A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各组儿童两年龄段发育商不同,ASD组学龄前儿童个人-社会能区发育水平高于ASD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5 ,P<0.05),疑似ASD组学龄前儿童在适应性及大运动能区得分低于疑似ASD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83、1.99, P<0.05),GDD组学龄前儿童语言、适应性及大运动能区发育水平低于GDD组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7、5.18、4.36 ,P<0.05)。 结论 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发育问题儿童的神经发育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中可通过Gesell诊断量表明确其智能发育情况来识别ASD、疑似ASD及GDD,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训练计划的制定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重视汉语发育性阅读障碍的早期识别
    李秀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586-5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429
    摘要138)      PDF (609KB)(165)   
    发育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持久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通常在儿童入学后2~3年出现严重学习落后时才被诊断。这种晚期诊断不仅导致儿童学业失败,也对其心理健康、职业成就等产生严重影响。如果能在入学前识别DD,其干预措施将更为有效。考虑到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预后益处,以及许多可以避免或减轻的不良后果,识别DD的早期风险具有很大价值。但如何早期识别DD一直都是一个难点。本研究旨在介绍如何早期识别DD,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杨, 贾祥瑞, 曹建琴, 吴洪梅, 苏红, 宇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331-133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134
    摘要235)      PDF (435KB)(161)   
    近年来科技不断发展,手机、iPAD、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儿童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逐年提前和延长,因此,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屏幕暴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现状,并探讨屏幕暴露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讯息处理与自我调节能力特征及其对多动行为的影响
    任姣姣, 张茜, 齐晶, 高红, 白瑞北, 王朝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2): 1297-13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920
    摘要119)      PDF (527KB)(157)   
    目的 探讨感觉讯息处理与自我调节能力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中的特征及其对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1日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中多动指数将ASD儿童分为ASD组及ASD合并多动组。由家长完成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功能量表(SPSRC)。以SPSRC量表Z分值,将感觉讯息处理的6个版块(听觉、视觉、触觉、味嗅觉、前庭平衡觉及本体觉)及自我调节能力的3个版块(生理状况、情绪调节及适应能力)分为异常( Z<-1)和正常。采用 χ 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SD组纳入35人,ASD合并多动组纳入33人,健康组纳入35人。感觉讯息及自我调节能力所有版块的异常比例在ASD合并多动组最高,其次为ASD组,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本体感觉及情绪调节异常是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 OR=5.31、7.31, P<0.05)。 结论 ASD儿童存在感觉讯息处理及自我调节能力异常,ASD儿童合并多动行为时其异常更为显著;本体感觉及情绪调节能力异常是ASD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深圳市1~5岁脑性瘫痪儿童营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景刚, 李庆云, 余春宇, 贠国俊, 佟南, 曹建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80-1184.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70
    摘要126)      PDF (628KB)(155)   
    目的 调查深圳市1~5岁脑性瘫痪儿童营养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由深圳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组织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妇幼保健院康复医学科参与协作的多中心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8月各中心诊断脑性瘫痪1~5岁儿童共1 094名,搜集一般资料,同时进行身长/身高、体重测量以及问卷调查。参照WHO发布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 094名脑瘫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7.91%。 GMFCS等级、喂养困难程度、父母营养知识掌握水平是影响脑瘫儿童营养状况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GMFCS增加、喂养困难程度加重是脑瘫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父母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好是其保护性因素。临床分型、便秘与否、父母亲学历与营养不良患病率无显著相关性( P>0.05)。 结论 深圳市1~5岁脑瘫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较低,GMFCS等级、进食困难程度、父母营养知识掌握程度均是影响脑瘫营养的因素,日后营养干预重点应从上述因素着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觉异常的研究进展
    黎梦晗, 李廷玉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50-655.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17
    摘要127)      PDF (618KB)(15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感觉异常是ASD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提高对其的认识有助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本文就ASD儿童感觉异常的临床表现、相关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进展
    郑杰, 陈燕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86-989.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269
    摘要126)      PDF (464KB)(148)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微生物-肠-脑轴(MGB)被认为是环境危险因素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病理机制的桥梁,在ADHD研究中深受关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紊乱与MGB失衡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存在地域差异,探究生活习惯对不同地区患者肠道微生物种属特点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在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MGB参与ADHD发病的机制,为制定精确的ADHD防治策略及生活指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早期预防与成人期心血管健康
    向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7): 697-702.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538
    摘要109)      PDF (855KB)(144)   
    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我国城市和乡村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脂质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CVD独立危险因素中居首要地位。大量研究表明AS相关性CVD其AS病灶却在儿童早期即已存在,并且这个过程与升高的血浆胆固醇水平相关,我国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定义、最新分型、诊断及管理。一级预防强调遗传咨询、降低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相关因素对胎儿及子代产生的不良影响与生活方式预防。二级预防强调筛查的重要性,主张对具有高中风险和/或有阳性家族史的患儿进行脂质异常血症的筛查。三级预防即对中-重度脂质异常血症患儿进行严格饮食控制与药物干预,建议转诊专科医生多学科团队。最后介绍了儿童青少年脂质异常血症早期预防与成人期心血管健康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校园欺凌
    靳镇坤, 张功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90-99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17
    摘要102)      PDF (680KB)(14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在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ADHD儿童在学业成绩、同伴关系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存在困难。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心理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更容易参与校园欺凌行为,且校园欺凌对ADHD儿童造成的影响更严重。年龄和ADHD症状等个人特征因素,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等风险因素都可能是影响ADHD儿童参与校园欺凌的潜在因素,而校园欺凌经历可能导致ADHD儿童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校园欺凌的干预策略需考虑到ADHD儿童的特殊性,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ADHD儿童进行多层面的干预可能是更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儿童发育性口吃影响因素分析
    于亚滨, 王建红, 许琪, 王蕾, 周波, 张丽丽, 王曦, 王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74-67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87
    摘要82)      PDF (560KB)(139)   
    目的 探讨儿童发育性口吃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对2020年10月—2022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诊断的189例发育性口吃儿童(口吃组)及同期于儿童保健科体检的38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 χ 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发育性口吃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口吃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关系、口吃家族史、是否存在亲子阅读以及每日屏幕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353、7.107、6.248、4.492、6.005,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生子女( OR=1.702,95% CI: 1.153~2.514, P=0.007)、口吃家族史( OR=1.814,95% CI: 1.028~3.201, P=0.04)、无亲子阅读( OR=1.663,95% CI: 1.120~2.471, P=0.012)、屏幕时间≥1h/d( OR=1.517,95% CI: 1.025~2.246, P=0.037)为儿童发育性口吃的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发育性口吃与多种因素相关,独生子女及有口吃家族史儿童应引起关注,同时应增加亲子阅读时间,加强回应性照护,控制屏幕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营养与生命早期脑发育
    邵洁, 高嘉滢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4): 368-37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273
    摘要65)      PDF (515KB)(139)   
    生命早期是大脑发育的快速时期,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敏感期。蛋白质、长链不饱和脂肪酸(LCPUFAs)、铁、锌、碘、叶酸、胆碱以及维生素A、D、B 6、B 12通过参与关键神经发育过程而影响大脑发育。不同大脑区域/回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依赖特定营养素的关键/敏感期,发生于该时期的营养素缺乏,即使予以补充纠正,仍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轨迹而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受损。本文通过阐述生命早期主要营养素缺乏对大脑发育的作用及可能的敏感/关键时间窗,及其与远期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为营养疾病的预防干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防控、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心理行为的关联
    黄蕾, 南楠, 苏悦, 王鹏丽, 伍晓艳, 郭金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242-247.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396
    摘要119)      PDF (788KB)(135)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不同类型视屏时间与心理行为的关联,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2023年2―3月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兰州市6所幼儿园的1 361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获取视屏相关信息,同时采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评估心理行为问题。 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视屏超标率为36.96%(503/1 361)。视屏使用以看电视动画片为主,其次是教育类APP。困难总分异常的检出率为11.61%(158/1 361),以同伴交往(32.26%)及亲社会行为(12.34%)异常最为突出。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相关因素后,总视屏时长≥2h/d是困难总分异常的危险因素( OR=1.802);看电视动画片≥2h/d是困难总分异常( OR=2.409)、同伴交往( OR=2.222)的危险因素;玩游戏≥1h/d是困难总分异常、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行为及同伴交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教育类APP<1h/d是困难总分异常( OR=0.615)、亲社会行为( OR=0.549)的保护因素,但使用≥2h/d是品行问题( OR=2.302)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视屏状况不容忽视,过度使用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存在显著关联。家长和学校应重视学龄前儿童亲子及同伴互动,加强对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的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夏彬, 王洁, 刘巧云, 陈思齐, 李娈娈, 余晓丹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96-120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41
    摘要153)      PDF (601KB)(135)   
    目的 了解18月龄儿童的语言发育现状,并探索该月龄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期间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常规体检的362名18月龄儿童,其中男童176人,女童186人。采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进行语言发育筛查,将筛查总分≤ P 10记为“异常”。通过家长现场填写问卷调查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儿童语言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异常的发生率为9.9%,其中男女童语言发育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1.9%、8.1%,男童在语音和言语表达(A)及总分的得分分别为11.14±2.62和35.19±3.90,低于女童的得分12.45±3.20和36.68±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44、-3.591, 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第一看护人为母亲或(外)祖父母( β=1.188、0.279、0.217、1.735, P<0.05)、看护人文化水平提高( β=1.027、0.267、0.161、1.485, P<0.05)对18月龄儿童语音和言语表达(A)、听觉感受和理解(B)、与视觉相关的理解和表达(C)三部分及总分均有影响,与儿童语言发育呈正相关;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 β=-0.452、-0.612, P<0.05)、固体类食物的添加时间延迟( β=-0.515、-0.613, P<0.05)对18月龄儿童语音和言语表达(A)及总分有影响,与儿童语言发育呈负相关。 结论 18月龄儿童语言发育异常的比例较高,男童尤甚;通过为儿童挑选合适的看护人、控制电子产品的接触时间、饮食中适时添加固体类食物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家庭干预支持度对高危儿运动功能早期干预效果的影响
    秦月意, 田甜, 陆晓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11): 1168-117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419
    摘要126)      PDF (739KB)(134)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的投入程度与0~3岁高危儿运动功能干预效果的关系,以期为高危儿早期干预策略提供思路。 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4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81例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纳入研究进行随访。所有患儿定期进行医院干预,同时予以家庭指导,根据平均每日家庭参与干预时长将患儿分为<15min/d组和≥15min/d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比较干预效果。 结果 全部患儿干预后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50、5.601、5.705, P<0.05);进一步分组比较,开始干预年龄段为0~12月龄与13~36月龄的患儿在<15min/d组和≥15min/d组中,干预后GMQ、FMQ、TMQ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15min/d组中和≥15min/d组中,0~12月龄患儿干预后GMQ、FMQ、TMQ较13~36月龄患儿均提高得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头颅MRI异常患儿的家庭比无异常患儿的家庭更容易每日投入较多干预时间( χ 2=4.516, P=0.034),干预后GMQ、FMQ、TMQ提高得也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104、2.264、2.757, P<0.05)。 结论 医院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的早期干预训练模式对提高0~3岁运动发育迟缓高危儿的运动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投入程度较高以及尽早开始投入的家庭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儿运动发育水平。患儿头颅MRI结果对家庭干预的积极性及干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上海市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敏, 张红梅, 康淑蓉, 李云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26-30.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004
    摘要128)      PDF (549KB)(131)   
    目的 了解闵行区3~6岁儿童屏幕暴露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儿童屏幕暴露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于2022年10月抽取闵行区10个幼儿园30个班级1 035名3~6岁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儿童每天使用视屏产品>1h定义为屏幕暴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屏幕暴露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035名儿童中,有屏幕暴露730人(70.53%),平均每天屏幕暴露时间为(1.67±0.98)h。周末时3、4、5岁和6岁组儿童每日屏幕暴露时间分别为(1.77±1.13)、(1.76±1.04)、(1.98±1.10)、(2.08±1.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8,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儿童5岁年龄组( OR=1.79,95% CI:1.19~2.68),抚养人每天在儿童面前使用视屏产品时间1~2h( OR=2.61,95% CI:1.90~3.60)及>2h( OR=2.10, 95% CI:1.35~3.27),抚养人支持儿童使用视屏产品( OR=1.59, 95% CI:1.17~2.15), 儿童临睡前使用视屏产品( OR=1.94,95% CI:1.32~2.86)和抚养人不陪伴儿童使用视屏产品( OR=1.94,95% CI:1.36~2.77)是3~6岁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父亲文化程度为本科( OR=0.61,95% CI:0.43~0.89)和硕士及以上( OR=0.49, 95% CI:0.34~0.73)是儿童屏幕暴露的独立保护因素( P<0.05)。 结论 3~6岁儿童屏幕暴露问题值得重视,应有针对性地向抚养人普及早期屏幕暴露对儿童危害的认知,倡导抚养人制定屏幕行为准则,科学规范儿童的屏幕暴露行为,增加亲子交流,以减少屏幕暴露对儿童健康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龄儿童执行功能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
    张瑜, 杨元魁, 郭婧, 谢凡, 袁晓芳, 封景文, 张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17-1023.   DOI: 10.11852/zgetbjzz2022-0260
    摘要137)      PDF (863KB)(131)   
    目的 探讨ADHD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障碍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门诊2020年5—12月收治的ADHD患儿32例。另招募3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对所有受试者进行Stroop测试、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家长填写Conners 父母用症状问卷,比较两组间执行功能测试和问卷结果的差异,并分析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ADHD组的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2.63、2.51, P<0.05)。2)ADHD组DST测试顺背和倒背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84、0.26, P>0.05),而ADHD组的WCST持续性错误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6, P=0.02)。ADHD组Stroop测试中卡片B正确数、卡片C正确数、干扰量正确数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1、4.67、3.86, P<0.05);ADHD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81.25%,健康组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40, P<0.05);其中Stroop测试结果异常发生率(68.75%)显著增高。3)DST和WCST测试结果与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结果之间无相关性;而Stroop测试的卡片A测试时间、卡片C测试时间、干扰量耗时等与心身障碍指数、学习问题指数、冲动-多动指数、多动指数呈轻度相关( r=0.35~0.47, 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错误率、卡片C正确数是ADHD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持续性错误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卡片C正确数的AUC为0.783, Z值=0.491, P=0.624。持续性错误率对应值在4.23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59(敏感度1.000,特异性0.459),卡片C正确数对应值在44.5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98(敏感度0.811,特异性0.688)。 结论 ADHD学龄儿童的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且与行为问题相关,执行功能测试可以作为ADHD诊断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宋以玲, 范碧瑶, 白啸天, 于洪军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1010-101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568
    摘要165)      PDF (1411KB)(129)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为开拓ADHD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运动干预对ADHD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影响的文献,检索期限为自建库至2022年11月8日;采用Rev Man 5.4进行Meta分析,计算效应量合并、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采用Stata 15.0中的Egger's检验进行文献发表偏倚检验。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592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运动干预可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抑制控制( SMD=0.54,95% CI:0.23~0.86, P<0.001)、工作记忆( SMD=0.61,95% CI: 0.29~0.93, P<0.001)和认知灵活性( SMD=0.66,95% CI:0.23~1.09, P=0.003)。亚组分析显示:1)中等强度运动对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均达到中等效应量的改善( P<0.05),中至高强度运动对认知灵活性的改善为中等效应( P<0.05);2)开式运动技能对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的改善均达到中等效应( P<0.05),闭式运动技能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不显著( P>0.05);3)2次/周的运动对抑制控制达到大效应量的改善( P<0.05),≥3次/周的运动对工作记忆的改善为中等偏上的效应( P<0.05);4)6~8周的运动可有效改善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 P<0.05),12周的运动对工作记忆的改善为中等偏上的效应( P<0.05)。 结论 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ADHD儿童青少年的执行功能,其中中等强度运动对抑制控制、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最佳,改善认知灵活性需中至高强度的运动干预。开式运动技能可改善患儿的执行功能,2次/周且持续6~8周的运动可改善患儿的抑制控制,而改善工作记忆需更多频次和更长周期的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对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
    朱佩滢, 储莉婷, 马晨欢, 潘丽珠, 郭乃绮, 陆丁杰, 王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9): 951-956.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109
    摘要176)      PDF (646KB)(128)   
    目的 探索社交技能教育与促进项目(PEERS ®)对6~8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交技能的干预效果,为该项目在我国小年龄组ADHD儿童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方法 将2021年3—11月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ADHD的74名6~8岁儿童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接受为期14周的PEERS训练,待干预组在干预组接受干预期间不接受干预。干预前、干预后14周分别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表、Weiss功能量表父母版(WFIRS-P)、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进行评估。 结果 在干预组接受14周训练后,SASC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害怕否定评价( t=2.35)、社交回避苦恼得分( t=2.34)和量表总分( t=3.35)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小学生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得分显示干预组的交往意向( t=3.70)、群体威望( t=2.84)、社会敏感性( t=6.31)、掩饰性( t=2.34)、个体敏感性( t=3.10)、情感感受性( t=3.33)、表达技巧( t=5.95)、交往技巧( t=2.47)、社会表达与控制( t=7.24)、社会感受( t=7.71)、情感感受与控制得分( t=3.78)和量表总分( t=9.14)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WFIRS-P得分显示干预组家庭( t=3.06)、学习/学校( t=3.65)、自我观念( t=2.44)、社会活动( t=3.50)、冒险活动得分( t=7.29)和量表总分( t=8.25)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干预后得分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DQ量表得分显示除品行问题( t=1.57, P=0.122)和多动注意不能( t=1.78, P=0.08)外,干预组情绪症状( t=3.01)、同伴交往问题( t=1.78)、困难总分得分( t=5.72)较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5),亲社会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 t=3.07, P=0.003);且干预后得分均高于待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SNAP-Ⅳ量表中多动-冲动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t=2.29 ,P=0.025),且与待干预组相比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PEERS训练能显著提高6~8岁ADHD儿童的社交技能,改善ADHD儿童的社交功能及部分核心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婴幼儿养育照护中早期学习机会的创设
    童梅玲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2): 117-1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4-0044
    摘要303)      PDF (753KB)(128)   
    UNICEF和WHO在儿童发展目标中均提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养育照护。养育照护强调照护人要为儿童早期发展创设适宜的养育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和潜能的发展。其中早期学习机会的提供是创造高质量养育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围绕创设早期学习机会的重要性、早期学习环境创设、支持策略及相关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婴幼儿养育照护中创设早期学习机会提供参考与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干预方法及发展趋势
    邹红, 朱健芳, 罗佳怡, 李丹丹, 吴迪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3): 317-321.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684
    摘要118)      PDF (624KB)(12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等症状。目前,针对ASD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行为干预、药物干预、物理干预、体育干预及补充与替代医学干预方法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SD的干预方法将朝着个性化干预、深度学习技术、基因治疗和神经反馈技术等方向发展。这些新的干预方法将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中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系统评价
    姜妍琳, 张蔷, 翟睿, 彭雅琪, 太然, 王俊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3, 31 (6): 661-667.   DOI: 10.11852/zgetbjzz2022-1258
    摘要212)      PDF (1210KB)(124)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儿童抽动障碍(TD)患病率及致病危险因素,为早期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方法 检索CNKI、VIP、CBM、WanFang Data、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2年10月期间所有相关的观察性研究资料,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45篇文献,总计271 172名儿童,TD患儿10 594人,我国儿童TD的总患病率为2.68%(95% CI:1.47%~4.83%),Meta回归显示诊断标准为主要异质性来源,以DSM-Ⅳ为诊断标准的TD的总患病率为1.22%(95% CI:0.79%~1.86%),男童总患病率为1.67%(95% CI:0.91%~3.04%),女童总患病率为1.21%(95% CI:0.83%~1.78%)。TD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异常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病史、围生期其他不利因素、不良饮食习惯、长时间看电子产品、高热或高热惊厥史、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病或哮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共患病、睡眠障碍、抽动障碍家族史、家族精神性疾病史、母亲孕期精神或情绪异常、家教严厉或打骂体罚的教育方式、家教溺爱、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或家庭不和睦、任性发脾气/性格敏感、压力大。 结论 我国抽动障碍患病率与全球数据接近,男童较女童患病率高,发病与围生期不利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陕西农村地区10~14岁青少年性发育特点及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
    王良, 祝瑛泽, 齐琪, 朱中海, 曾令霞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10-15.   DOI: 10.11852/zgetbjzz2023-0201
    摘要121)      PDF (593KB)(124)   
    目的 评价陕西省农村地区10~14岁青少年的性发育特点及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为促进青春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一项出生队列研究的青少年阶段随访。使用Tanner 5分期法评价性发育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价认知发育,青少年自评量表(YSR-2001)评价行为发育。通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青少年性发育时相与认知、行为发育的关联。 结果 共纳入1 887名青少年,男生1 111人(58.9%),男、女生中性发育已启动的比例分别为78.22%和89.30%。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0%,男生11.80%,女生6.7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3.517, P<0.001)。与Tanner Ⅰ 期青少年相比,Ⅲ期青少年认知总分高出2.19分(95% CI: 0.15~4.23),Ⅳ-Ⅴ期的总分要高出3.84分(95% CI:0.85~6.83, P<0.05)。Tanner Ⅳ-Ⅴ期总行为问题检出率是Ⅰ期的2.63倍(95% CI:1.27~5.46, P<0.05),男生Tanner Ⅳ-Ⅴ期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是Ⅰ期的3.96倍(95% CI:1.60~9.81, P<0.01),内化问题检出率是Ⅰ期的2.88倍 (95% CI:1.19~7.01, P<0.05)。 结论 陕西省农村地区 10~14 岁青少年性发育时相与认知和行为发育存在显著关联,随着性发育水平的升高,认知水平提高的同时,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也增高,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儿童早期发展中应重视创造性人格发展趋向的培养
    杨玉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4, 32 (1): 7-9.   DOI: 10.11852/zgetbjzz2023-1279
    摘要342)      PDF (481KB)(1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