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2-10
    述 评
    重视特殊情况下母乳喂养指导
    王惠珊
    2014, 22(2):  113-115. 
    摘要 ( )   PDF (46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早期缺铁与大脑发育
    邵洁
    2014, 22(2):  116-118. 
    摘要 ( )   PDF (47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缺铁(iron deficiency, 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最常见的单一营养缺乏性疾病, 在孕妇与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最高。在缺铁所致的所有结局中, 最令人关注的是早期缺铁对儿童大脑和发育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 早期缺铁通过改变脑结构、神经递质功能和神经代谢, 伴随基因和蛋白组分的改变, 影响着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和社会情绪的发育。新的研究进展提示了生命早期的脑发育存在着铁依赖的关键期, 重申了早期预防缺铁的重要性。
    儿童营养性贫血与多种微营养素缺乏
    张霆
    2014, 22(2):  119-121. 
    摘要 ( )   PDF (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营养性贫血是由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 导致造血物质相对或绝对减少, 使红细胞生成或血红蛋白合成减低所致的贫血。常见的原因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等物质缺乏。当这些物质同时缺乏时, 可发生营养性混合性贫血。
    科研论著
    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婴儿体重的关系研究
    张悦, 王惠珊, 蒋竞雄, 姚礼明
    2014, 22(2):  122-124. 
    摘要 ( )   PDF (52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我国城市地区婴儿体重相关指标与纯母乳喂养时间的关系。方法 以2011年在全国17所省市级妇幼保健院调查的465例9~13月龄正常足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了解儿童6个月内喂养方式和1岁左右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不同纯母乳喂养时间的儿童, 身长别体重Z值(weight for height Z-score, WLZ)、年龄别BMI Z值(BMIz)和年龄别体重Z值(weight for age Z-score, WAZ)中>+2s的发生情况。结果 纯母乳喂养0~6个月的婴儿在1岁左右肥胖的发生率(据WLZ>+2s)依次为12.35%、13.51%、15.79%、9.09%、6.84%、4.88%和4.05%;纯母乳喂养<4个月组婴儿1岁左右肥胖发生率(12.02%)高于纯母乳喂养4~6个月组 (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z、WAZ也表现为类似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时间对婴儿体重有显著影响。结论 婴儿1岁左右肥胖发生率随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而降低, 纯母乳喂养时间长对于婴儿肥胖可能有预防保护作用。
    北京市4~12月龄婴儿辅食喂养指数分析
    李春雨, 黄磊, 马晓晨, 赵耀, 沙怡梅
    2014, 22(2):  125-127. 
    摘要 ( )   PDF (4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了解北京市4~12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 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分别抽取4~12月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收集婴幼儿的基本情况、辅食添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并计算4~12月龄婴儿的辅食喂养指数。结果 本次共调查900人, 城区431人, 郊区469人。辅食喂养指数包括膳食多样化分数(dietary diversity score, DDS)、膳食种类(food variety score, FVS)、辅食首添时间、配方奶首添时间四个部分。北京市4~6月龄和7~9月龄婴儿DDS、FVS和辅食喂养指数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2月龄婴儿DDS、辅食喂养指数, 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月龄组和10~12月龄组与婴儿辅食喂养指数相关的因素是食物费用。7~9月龄组与婴儿辅食喂养指数相关的因素是食物费用和母亲文化。结论 辅食喂养指数可以综合评价婴幼儿辅食喂养情况, 但应用效度如何有待评价。
    孤独症儿童营养及饮食行为问题干预的追踪研究
    林丽丽, 尹晓娜, 高井全, 刘丽, 王涵, 孙彩虹, 王佳, 武丽杰
    2014, 22(2):  128-130. 
    摘要 ( )   PDF (46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IMFeD策略为主的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营养素摄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营养及饮食相关知识知晓的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孤独症儿童49例,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评估患儿营养素摄入情况, 自拟问卷完成儿童饮食及相关行为问题调查。通过对基线调查、3个月随访以及6个月终期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评价IMFeD对孤独症儿童营养素摄入、饮食行为问题以及家长饮食知识知晓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完成后, 孤独症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中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进食习惯和家长的不良喂养行为均减少(均为P<0.05);家长营养及饮食知识知晓率由61.3%提升至77.5%;孤独症儿童能量、维生素C、钠、蛋白质、维生素B6、磷、钾、硫胺素和叶酸的摄入水平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 以IMFeD干预策略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对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膳食营养素摄入、减少其饮食行为问题、提高家长正确营养及饮食知识知晓率均有明显作用。
    基础血清促性腺激素值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的临床价值
    李雪宁, 赵亚茹, 陶旭炜, 扈连盈, 潘虹地, 王慧
    2014, 22(2):  131-134. 
    摘要 ( )   PDF (5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础血清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值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作用, 并确定最优界值点。方法 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盛京医院发育儿科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和单纯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 PT)的101例患儿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m 8:00-10:00基础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H、FSH及LH/FSH曲线下面积、诊断CPP的界值点及所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101例患儿 LH、FSH、LH/FSH比值诊断CPP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742、0.808, 排除4岁以下患儿后的83例,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8、0.842、0.854, 排除6岁以下患儿后的60例,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0.845、0.870;3组曲线LH界值点分别取0.36、0.36、0.38 U/L时, 诊断CPP的敏感度分别为77.6% 、78.7%、75.0%, 特异度分别为81.8%、97.2%、100%;3组曲线FSH界值点分别取2.51、3.63、3.48 U/L时, 诊断CPP的敏感度分别为85.7%、68.1%、69.4%, 特异度分别为57.7%、91.7%、91.7%;3组曲线LH/FSH比值界值点分别取0.09、0.03、0.03时, 诊断CPP敏感度分别为77.6%、85.1%、83.3%, 特异度为75.0%、77.8%、83.3%。结论 基础血清LH在诊断CPP时有较高的特异度, 随着对4岁以下及6岁以下年龄阶段的排除, 诊断CPP的特异度明显增加;4岁以上的女童基础血清LH>0.36 U/L时, 结合临床即可确诊为CPP, 但LH≤0.36 U/L时在各年龄阶段均不能有效排除CPP。
    孤独症儿童血清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的对照研究
    尹晓娜, 林丽丽, 王涵, 高井全, 孙彩虹, 王佳, 梁爽, 武丽杰
    2014, 22(2):  135-137. 
    摘要 ( )   PDF (53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血清中鞘脂类代谢产物水平及其与临床诊断量表的相关性, 评价其对孤独症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孤独症儿童和63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鞘脂类进行分析, 找出与孤独症有关的代谢产物并测其水平;用同法对另100例孤独症儿童和10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验证, 并分析其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的相关性, 绘制ROC曲线。结果 筛选出两种与孤独症有关的鞘脂类代谢产物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PSO)和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 S1P), 其含量在孤独症组明显升高(P<0.05);验证发现孤独症组PSO和S1P含量明显升高(P<0.05), S1P与ABC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SO的ROC曲线得到其曲线下面积(AUC)和Youden指数最大值均为1.000, 最佳临界值为44.883, 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S1P的AUC为0.961, 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68, 最佳临界值为47.678, 对应的敏感度为91.7%, 特异度为95.1%。结论 孤独症患儿血清中PSO和S1P含量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 提示鞘脂类代谢异常可能与孤独症有一定关联, 且二者对孤独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确定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4.883和47.678。
    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关系的研究
    柯江维, 杨玉, 段荣, 杨利, 刘志强, 颜兴伟, 冯长华
    2014, 22(2):  138-141. 
    摘要 ( )   PDF (5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及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的关系, 阐明机体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易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2年9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初诊性早熟女童123例, 正常女童102例,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儿和正常女童血清四种[4-壬基酚(4-NP)、1, 1-二氯-2, 2-双对氯苯乙烯(P, P-DD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乙酯(DEHP)]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含量, 同时测定子宫、卵巢体积、骨密度及血清中雌二醇含量, 将血清中四种EEDs的含量与靶器官的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 对性早熟女童血清中分别能检出4-NP、DEHP、DBP 和P, P'-DDE 的患儿和正常对照分别不能检出以上4种内环境干扰物的女童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分析, 观察它们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 正常儿童, 38.4%血清中检测到P, P'-DDE, 58%的血清中检测到4-NP, 37%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 31%的血清中检测到DBP;性早熟患儿100%血清中均检测到P, P'-DDE, 89.7%的血清中检测到4-NP, 63.3%的血清中检测到DEHP, 64.8%的血清中检测到DBP, 且含量均高于正常儿童;性早熟女童血清中4-NP与子宫体积、卵巢容积、骨密度均呈正相关;P, P'-DDE与子宫体积也成正相关;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Xx以及ERβ基因RsaⅠ基因型RR在各组的危险度(OR)最高, Xx 与xx相比较, 分别对4-NP、DEHP、DBP和P, P'-DDE的易感性是2.52、7.01、6.21和2.63倍, RR与rr相比较, 分别对4-NP、DEHP、DBP 和P, P′-DDE的易感性是7.36、9.61、8.67和6.77倍。结论 性早熟女童所受4-NP、DEHP、DBP 和P, P'-DDE污染的程度比正常对照组女童严重, 而且不同种类的EEDs对靶器官的致病作用不同;暴露于EEDs的儿童并非都发生性早熟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ERα和ERβ基因多态性引起, 其中Xx和RR是EEDs的易感基因型。
    职业母亲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黄迎, 何萍, 黄璧琨, 王芳
    2014, 22(2):  142-145. 
    摘要 ( )   PDF (49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职业母亲母乳喂养情况以及可能影响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因素。方法 对368名6~24个月婴儿的职业母亲问卷调查。结果 6个月时母乳喂养率为72.8%, 纯母乳喂养率为25.8%。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8.45±0.33)月, 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平均(3.89±0.11)月。断奶主要原因是乳汁少或无乳汁和上班/工作紧张。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配偶为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 调查对象户籍为非本市, 知晓“母乳稍微不足时, 增加乳汁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吸吮次数”、“母乳喂养最好持续到2岁”, 本人决定母乳喂养, 对母乳喂养很有信心, 产假时间≥6个月, 工作不紧张或一般, 单位有地方挤奶,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职业母亲的婴幼儿母乳喂养情况不容乐观, 应采取调整产假和哺乳假时间, 工作场所设立哺乳场所, 以及缓解职业母亲工作压力提供人性关怀等措施, 促进职业母亲对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从而从源头上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李玲, 李宁, 张艳卿, 赵冬梅
    2014, 22(2):  146-148. 
    摘要 ( )   PDF (41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影响。方法 将215名小于胎龄儿按照喂养方式分为5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比较各组在出生、生后1、3、6、12、18月及24月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对小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头围发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及其与母乳混合喂养组儿童发育指标优于纯母乳喂养及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于胎龄儿出院后应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或与母乳混合喂养能够促进体重、身长、头围发展, 实现小于胎龄儿的追赶生长, 避免发生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
    基础科研论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体内外源性人神经干细胞存活分化的影响
    崔盈, 栾佐, 杨印祥, 王彩英, 古桂雄
    2014, 22(2):  149-152. 
    摘要 ( )   PDF (6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新生大鼠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对移植的人神经干细胞(human neural stem cells, hNSCs)体内存活及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新生1周的Wistar大鼠HIBD模型后分成两组:NSCs移植组(A组, n=24)和NSCs移植+G-CSF治疗组(B组, n=24), 其中B组建模后1 h即开始皮下注射G-CSF, 每天1次, 移植前后连续5 d注射G-CSF。两组均于建模后第2天经脑室移植hNSCs。移植后3 d用TUNEL法检测植入细胞凋亡情况, 并于移植后1周、2周分别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植入细胞在大鼠脑内的存活及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情况。结果 移植后3 d, A组大脑皮层见大量的植入细胞处于凋亡状态, 而B组的植入细胞凋亡明显减少(t=68.36, P<0.01)。移植后1周及2周, 可见植入细胞分布以额叶皮层和海马多见, 纹状体亦有少许植入细胞分布, A组的植入细胞数少于B组(t=14.07和2.5, P<0.05)。而移植后1周及2周, hNSCs几乎不能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G-CSF能减少植入细胞的凋亡, 提高植入细胞的存活率, 但对植入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的分化无影响。
    综述与讲座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汪鸿 综述, 徐海青 审校
    2014, 22(2):  153-155. 
    摘要 ( )   PDF (46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其缺乏引起骨骼营养性疾病, 并与婴幼儿良恶性肿瘤、呼吸、内分泌、自身免疫性、感染性疾病等密切相关, 在神经系统发育及抗神经系统损伤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积极防治。
    儿童成骨不全的诊治进展
    余长缨, 王午喜, 韩德宣
    2014, 22(2):  156-157. 
    摘要 ( )   PDF (4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骨不全又称蓝巩膜-脆骨综合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90%以上)为显性遗传, 常呈家族聚集, 偶有散发, 儿童中发病率约为1∶10 000, 无明显性别差异。该病的主要病因是由于编码I型胶原α链的COL1A1、COL1A 2基因突变, 导致I型胶原合成障碍, 结缔组织中胶原量尤其是Ⅰ型胶原含量降低, 导致骨骼、皮肤、牙本质等部位出现病变。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身材偏矮小、蓝色巩膜、骨密度减低或骨脆性增加并易骨折、进行性耳聋、牙本质发育不全以及鸡胸等等, 重者可导致患儿围产期或出生后死亡, 或反复骨折畸形失去劳动力。目前, 医学界对该病尚无有效根治疗法, 因此对有家族病史的高危孕妇做好产前咨询、诊断和基因筛查, 进行优生干预很有必要。
    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进展
    潘秀花
    2014, 22(2):  158-160. 
    摘要 ( )   PDF (48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过敏的食物主要为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和坚果类, 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应早期发现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食物, 采用恰当、安全的替代营养品, 以满足婴幼儿正常发育的营养需要, 保障其健康生长。现对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予以综述。
    父母影响下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
    刘红花, 陈津津
    2014, 22(2):  161-163. 
    摘要 ( )   PDF (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肥胖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健康问题, 而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不良饮食行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好研究的专题, 其中包括儿童饮食行为形成因素;据当前研究显示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其中父母影响下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饮食行为的形成影响甚大。这种家庭环境可包括父母的喂养行为(母乳、非母乳等)、父母自身饮食行为的“榜样作用”和父母提供的娱乐环境(如电子产品使用)等, 本篇文章主要总结阐述父母影响是如何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形成进行修饰的。
    羞怯学前儿童幼儿园不适的探讨及应对策略
    武云鹏, 陈英敏, 于洋, 武建芬, 高峰强
    2014, 22(2):  164-166. 
    摘要 ( )   PDF (6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羞怯儿童在面临新奇社交情境和感知到社会评价时会表现拘谨。幼儿园这一场所对羞怯儿童而言是一个压力情境, 因此羞怯儿童在幼儿园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困难。本文系统阐析了羞怯儿童开始幼儿园生活时在同辈、教师及社会情绪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适应困难以及羞怯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探讨其影响因素之后提出了幼儿教师对羞怯儿童的幼儿园不适的应对策略, 以期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临床研究与分析
    补充维生素D对小囟门婴幼儿头围发育及智力测评的影响
    梁友, 沈健, 吕咏雪
    2014, 22(2):  167-168. 
    摘要 ( )   PDF (41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婴幼儿补充维生素D对小囟门儿童头围发育及Bayley智力测评结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1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正常儿童118例作为观察对象, 分为小囟门组和正常对照组, 均给与维生素D, 分别在月龄3、12、18个月三个时间节点测量头围值, 同时在6、18个月两个时间节点做Bayley智力测试。结果 小囟门组与对照组儿童在3、12、18个月头围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相应年龄小儿头围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6、18个月Bayley智力测试结果均为正常。结论 服用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不会影响小囟门儿童头围的发育及智能发育, 无论前囟大小均应服用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
    不同季节112例母婴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尉全平, 黄蕊, 张亚男, 韩笑, 张会丰
    2014, 22(2):  169-171. 
    摘要 ( )   PDF (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血清25-(OH)D为检测指标, 了解不同季节、不同居住环境孕妇及其新生儿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母婴血清维生素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和夏季(2011年6月-2011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正常分娩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72对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冬季组, 40对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夏季组。孕妇于分娩前采集静脉血, 新生儿于娩出后采集脐血, 分离血清。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况采用三分法:1)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2)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l/L;3)维生素D充足:25-(OH)D≥75 nmol/L。结果 1)冬季和夏季孕妇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19.48±7.04)nmol/L和(53.15±17.50)nmol/L, 冬季显著低于夏季;对应的新生儿脐血25-(OH)D水平分别为(19.95±6.79)nmol/L和(47.39±15.31)nmol/L, 冬季显著低于夏季。2)冬季孕妇25-(OH)D水平为9.19~36.99 nmol/L, 新生儿25-(OH)D水平为7.78~37.36 nmol/L, 冬季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率为100%。夏季孕妇25-(OH)D水平为26.72~103.90 nmol/L, 新生儿25-(OH)D水平为20.76~79.91 nmol/L, 夏季孕妇和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47.5%和62.5%。3)孕妇与新生儿25-(OH)D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r=0.902)。4)冬季组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无城乡之间的差异;夏季组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存在城乡之间的差异, 农村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高于城市。结论 孕妇及其新生儿25-(OH)D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孕妇及其新生儿普遍维生素D缺乏, 即使夏季孕妇及其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比率也较高。
    十堰市城区3~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曾婧, 辜伟伟, 李兆林, 齐运平, 姚平, 杨雪锋, 孙秀发
    2014, 22(2):  172-174. 
    摘要 ( )   PDF (57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3~6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订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十堰市城区某幼儿园3~6岁儿童225名,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了解被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视黄醇的含量。结果 205名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均值为(1.27±0.40)μmol/L, 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 SVAD)患病率为5.37%, 可疑SVAD患病率为21.46%。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饮食消费开支、食欲、血红蛋白、脂肪吸收试验、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脂肪吸收试验有统计学意义, 脂肪吸收试验阳性组SVAD患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SVAD是十堰市城区幼儿园集体儿童尚存的营养问题之一, 应加强幼儿园儿童SVAD和可疑SVAD的防治工作。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曾晶, 闫凤, 谢冠恩
    2014, 22(2):  175-177. 
    摘要 ( )   PDF (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浓度变化, 分析其与哮喘有关的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含量、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2例哮喘组、4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TIgE含量, 以及肺功能指标, 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含量明显下降(P<0.01), 而血清TIgE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哮喘组儿童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P<0.01), 与小气道用力呼气25%流量(MEF25)、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导致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与25-(OH)D3对TIgE产生抑制作用有关。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秀, 许立伦
    2014, 22(2):  178-179. 
    摘要 ( )   PDF (4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江苏丹阳6~24月的婴幼儿及其看护人作为调查对象, 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血红蛋白和微量元素铁的测定, 通过对其监护人的现场问卷调查获得婴幼儿、母亲及父亲的基本情况、母亲孕期及哺乳期相关情况、家庭一般情况、婴幼儿喂养情况、家庭饮食习惯、接受健康教育情况等相关资料。应用多因素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3.32%。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母亲孕晚期是否贫血、是否添加富含铁的食物、母亲哺乳期营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育儿指导等7个因素是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点针对当地经济条件较差、父母亲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提倡科学喂养, 合理地添加辅食, 多措并举才能降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
    黄梅, 韦丹
    2014, 22(2):  180-182. 
    摘要 ( )   PDF (43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 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118例小于胎龄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并对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宫内窘迫等13项因素与喂养耐受情况作回归分析, 找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29.7%。多因素分析发现胎龄≤32周、胎盘毛糙或粘连、宫内窘迫和/或窒息、开奶时间延迟为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其中胎龄是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结论 小于胎龄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相关, 宜采取措施尽量提高婴儿出生胎龄及体重, 减少窒息发生, 防治宫内感染, 生后尽早开奶, 早期微量喂养, 谨慎禁食。
    中重度肥胖儿童治疗前后瘦素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张晓, 王军陵
    2014, 22(2):  182-183. 
    摘要 ( )   PDF (44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治疗前后体格指标和血脂、瘦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CRP)的变化。方法 对12~15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予以饮食控制加运动进行6个月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体格发育指标、血脂、瘦素和hCRP的变化。结果 体重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明显下降(P<0.05);TC、LDL-C、TG和hCRP浓度亦明显下降(P<0.05);HDL-C和瘦素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肥胖儿童进行运动和限制饮食治疗会改善血脂和hCRP等与成人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出院后早产儿特殊配方奶粉对短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廖镇宇, 黄瑞文, 肖艾青
    2014, 22(2):  184-187. 
    摘要 ( )   PDF (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出院后早产儿短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进一步制定喂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成组设计对照研究方法, 抽取湖南省不同地域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97例早产儿做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按出院后喂养方式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 简称PDF组;对照组:采用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简称TF组。收集校正月龄1月、2月、3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t、χ2检验)分析。结果 试验组早产儿103例, 平均出生胎龄(32.31±2.0)周, 平均出生体重(1 797.94±426.77)g, 平均出生身长(39.17±3.30)cm, 平均出生头围(28.40±2.25)cm;对照组早产儿94例, 平均胎龄(32.31±2.02)周, 平均出生体重(1 807.32±432.15)g, 平均出生身长(39.20±3.36)cm, 平均出生头围(28.39±2.25)cm。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的身高、体重、头围在校正月龄1月、2月和3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体格发育优于足月儿配方奶喂养者。
    海宁市0~12月活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病调查分析
    朱沈华, 吴柱中, 庄洪涛
    2014, 22(2):  188-189. 
    摘要 ( )   PDF (4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本市1岁内活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的患病情况, 为预防和降低本市CHD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妊娠满28周, 在本市住院分娩的活产儿进行体检后, 对可疑病例采用超声心动图(FECHO)诊断CHD。结果 2009-2011年共监测活产婴儿13 593人, 诊断CHD 108人, 发病率为0.79%。婴儿单纯性CHD类型中前三位为室间隔缺损(27.78%)、房间隔缺损(25.00%)、动脉导管未闭(12.04%)。孕周<37周出生的婴儿CHD发病率为3.96%(19/480);37~42周出生的婴儿发病率为0.68%(89/13 113)。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χ2=63.19, P<0.01)。低出生体重儿CHD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与巨大儿组 (χ2=123.48, P<0.01)。孕母年龄≥35岁组其婴儿CHD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χ2=28.89, P<0.01)。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孕母年龄偏大等与CHD发生有一定关系, 是导致本市1岁内婴儿CHD发生的可能原因。提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保健、消除不利因素均有助于预防和降低CHD的发病率。
    207例0~2岁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杨玉, 王荻兰
    2014, 22(2):  190-193. 
    摘要 ( )   PDF (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婴幼儿乳房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207例乳房早发育的婴幼儿女童、87例健康无第二性征发育婴幼儿女童, 均测定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 并填写调查问卷表。结果 家庭附近有污染性工厂, 母亲初潮年龄早, 塑料制品(奶瓶、餐具、玩具、食品包装材料等)使用频率高, 母亲怀孕期间经常上网, 常食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 常食油炸食品、饮料、膨化食品、棒冰等含防腐剂色素食品, 喂养方式(奶粉喂养、混合喂养), 血清雌二醇值对0~2岁女童乳房早发育有重要影响。结论 家庭周围有环境污染、母亲早初潮、不良饮食习惯、母亲怀孕期间经常上网、喂养方式以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为主、血清雌二醇升高与0~2岁的女童乳房早发育关系密切。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1-2012年0~6岁婴幼儿伤害情况分析
    李小攀, 孙乔, 杨黎明, 郝莉鹏, 杨琛, 傅益飞
    2014, 22(2):  194-195. 
    摘要 ( )   PDF (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11-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6岁婴幼儿伤害情况, 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以2011-2012 年上海市浦东新区0~6岁婴幼儿伤害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伤害类型、原因、发生地点和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的关系。结果 共报告1 336 例0~6岁婴幼儿伤害病例, 平均年龄为(3.83±1.61)岁, 男女童比为1.73∶1;婴幼儿伤害患者前3 位的伤害类型依次为挫伤或擦伤(46.48%)、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32.49%)、扭伤/拉伤(10.25%), 主要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54.49%)、刀或锐器伤(19.16%)和钝器伤(12.20%);有64.82%的伤害发生在家中, 36.08%的患者伤害部位是头部, 多在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74.93%)。结论 浦东新区婴幼儿伤害主要是在家中休闲活动时跌落受到的伤害(尤其挫伤或擦伤), 因此, 婴幼儿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是家庭内跌落伤预防。
    安庆市5岁以下儿童体重及血红蛋白水平调查
    陈实庆
    2014, 22(2):  196-198. 
    摘要 ( )   PDF (42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安庆市国家营养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体重和血红蛋白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为干预营养性贫血提供参考。方法 按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方案对4个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监测体重、血红蛋白等。结果 宜城、新河、人民社区及长风乡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8.20%、9.29%、11.16%、39.53%, 按体重/年龄统计,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72.73%、13.09%、33.09%、47.83%。结论 农村仍是儿童营养性贫血高发地区, 超重、肥胖儿童已成为营养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干预儿童超重和肥胖应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经验交流
    厦门市2010-2012年1月龄婴儿营养与健康状况分析
    陈桂霞, 冯慧玲, 曾国章, 吴星东
    2014, 22(2):  199-200. 
    摘要 ( )   PDF (39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厦门市2010-2012年间1月龄(30±7)d婴儿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及存在的健康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出生日期抽取厦门市 2010-2012年3 241名1月龄婴儿的体检数据资料, 采用纵向比较法分析统计。结果 厦门地区2010-2012年1月龄婴儿中男婴超重、低体重、肥胖、消瘦、生长迟缓、发育迟缓率分别为20.3%、1.49%、0.74%、1.65%、2.72%和0.17%, 而女婴则为16.14%、2.32%、0.74%、2.78%、2.32%、0.46%。各年度男女婴身长体重、BMI及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厦门市2010-2012年1月龄男女婴营养与健康状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整体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共存的问题, 尤其是女婴消瘦的问题, 应引起高度重视。
    食物特异性IgG的检测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
    余燕娟, 张迎辉,
    2014, 22(2):  201-203. 
    摘要 ( )   PDF (56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其与紫癜性肾炎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自动生化仪免疫比浊法检测1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及血清总IgG。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1.43%, 鸡蛋的阳性率最高, 其次为牛奶、鳕鱼、螃蟹、虾等。食物不耐受种类在不同年龄组间有差异, 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物不耐受累计敏感度与血清IgG浓度无直线相关。食物不耐受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及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紫癜性肾炎患儿食物不耐受与其肾脏病理中免疫复合物沉积无相关性。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 但食物不耐受与患儿肾脏损伤无相关关系。
    青岛市336例低出生体重儿影响因素的研究
    战俊, 温肇霞, 宋金霞, 战燕
    2014, 22(2):  204-206. 
    摘要 ( )   PDF (5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找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 为及时预防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低出生体重儿和产妇的基本情况及其临床特点,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早产、孕期感冒、羊水过少、子痫前期、居住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和胎膜早破是低出生体重发生的高危因素, OR值分别为368.136, 30.760, 12.074, 10.481, 6.824, 4.681。结论 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加强高危妊娠系统化管理, 及时发现和干预高危因素, 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1 285名城区0~7岁儿童铅暴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胡晓燕, 王文媛, 李玉芬
    2014, 22(2):  207-209. 
    摘要 ( )   PDF (4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本地区儿童铅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 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青岛市城区1 285名7岁以下儿童检测末梢血铅值, 并对家庭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285名城区0~7岁儿童血铅值为48.79 μg/L, 高铅血症检出率为1.03%, 3~7岁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高于0~3岁散居儿童,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从事高危职业, 住所邻近交通主干道及儿童厌食是发生高铅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区0~7岁儿童血铅水平较前有所下降。母亲职业接触、家庭居住环境以及儿童饮食不良与高铅血症发生相关。需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定期监测儿童血铅水平, 合理干预, 减少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0~6岁儿童眼病筛查分析
    成洋阳, 盛湘云, 罗中文
    2014, 22(2):  210-212. 
    摘要 ( )   PDF (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0~6岁儿童进行眼病的筛查, 了解各个阶段儿童眼病筛查的方法及眼部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出生以及来本院门诊进行体检的17 255名0~6岁儿童进行外眼检查、光刺激瞬目反应检查、红光反射检查、眼底检查、视力评估、眼位检查、眼球运动评估以及屈光检查等, 按照年龄分为4组, 分别对4组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第1组(1~28 d)检查新生儿7 395例, 其中球结膜下出血430例, 结膜炎380例, 泪道阻塞21例;第2组(29 d~6个月)检查婴儿5 704例, 其中结膜炎229例, 泪道阻塞134例, 泪囊炎70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34例;第3组(6个月~3岁)检查婴幼儿3 811例, 其中散光1 245例, 结膜炎86例, 倒睫81例;第4组(4~6岁)检查学龄前儿童345例, 其中散光24例, 球镜异常21例, 外斜视19例。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适当的筛查方法进行眼病筛查, 及早发现各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 使其得到早期治疗。
    高危因素对幼儿屈光度影响的研究
    黄俊, 李云, 张莺, 程紊, 姚尉, 张越
    2014, 22(2):  213-215. 
    摘要 ( )   PDF (3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18月龄儿童进行屈光检查, 了解高危因素对儿童早期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使用Suresight 视力筛查仪对在上海市闵行区18月龄的812名高危儿童进行屈光检查, 同龄非高危儿149人纳入对照组。结果 两组儿童球镜P25~P75参考值范围有差异, 双(多)胎儿的球镜屈光度比单胎儿接近正视,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危因素对18月龄儿童的球镜屈光度有一定影响。
    沈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张雪娇, 李荔荔, 王思语, 倪佳, 杨柳
    2014, 22(2):  216-217. 
    摘要 ( )   PDF (38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获得沈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 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对沈阳市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沈阳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乡差距缩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其它先天异常、窒息、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水平、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 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包头地区918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4种矿物质元素水平变化趋势及差异性比较
    贺春蕾
    2014, 22(2):  218-221. 
    摘要 ( )   PDF (55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包头地区0~12岁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中锌、铁、镁、铜4种矿物质元素营养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 0~12岁健康体检的儿童中随机抽样918例, 利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年龄阶段Zn、Fe均有较高的缺乏率;随年龄的增长, 锌元素水平逐渐增加, 铁元素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6岁后上升更加明显;Cu和Mg元素缺乏率较低;镁元素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0~6岁间儿童体内铜元素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6岁后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包头地区儿童4种矿物质元素的缺乏顺位依次为:锌、铁、铜、镁;儿童4种矿物质元素诊断标准应按年龄阶段划分。
    适宜技术
    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的探讨
    任莉, 张磊, 刘秀香
    2014, 22(2):  222-224. 
    摘要 ( )   PDF (4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进行筛查的方式。方法 眼科医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应用RetcamIII视网膜广域成像系统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住院及门诊的293例符合ROP 筛查标准的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筛查。结果 按检查要求完成筛查的患儿共195例, 发现ROP 患儿57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29.23%) , 其中阈值前期II型病变共31例(占完成筛查总数的15.90%) , 阈值前期I型或阈值期病变共8例( 占完成筛查总数的4.10%) 。结论 这种眼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协同配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式, 有利于在对早产儿身体情况有效监护的前提下ROP的早期发现、定期随诊和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