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基础研究
    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硫化氢对小鼠神经细胞的超极化作用
    陈方林,胡金兰,陈志武
    2016, 21(5):  481-485. 
    摘要 ( 197 )   PDF (1969KB) ( 4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小鼠神经细胞超极化的作用。方法: NO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3×10-5 mol/L)和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10 -5 mol/L)预孵育,检测乙酰胆碱(ACh,10 -8~10-5.5 mol/L)对野生型(CSE+/+)和CSE基因敲除(CSE knockout,CSE-/-)小鼠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同时检测硫氢化钠(NaHS,10-5~10-2.5 mol/L)对CSE+/+小鼠皮层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ACh诱导CSE+/+小鼠的神经细胞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超极化,而溶媒(PSS)组和去MCA/Endo血管组无明显的超极化作用,并且ACh诱导的非NO/PGI2超极化可被IKCa通道的抑制剂北非蝎毒素(charybdotoxin,ChTX,10-7 mol/L )和SKCa 通道的抑制剂蜂毒(apamin,Apa,5×10-6 mol/L)联用所阻断。采用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 γ-lyase,CSE)的抑制剂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PG,10-4 mol/L)或CSE基因敲除(CSE knockout,CSE-/-)后,ACh诱导的非NO/PGI2超极化作用显著降低。NaHS可诱导CSE+/+小鼠神经细胞的超极化,这种超极化作用可被BKCa通道抑制剂伊比利亚毒素(Iberiotoxin,IBTX,10-7 mol/L)所抑制。结论: EDHF/H2S对神经元细胞有超极化作用。

    地高辛抗血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汪和贵,张明超,胡雨龙,柯永胜
    2016, 21(5):  486-489. 
    摘要 ( 164 )   PDF (2173KB) ( 5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地高辛抗血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哇巴因+I/R(Oua+I/R)、地高辛抗体+I/R(DigAb+I/R);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I/R)和哇巴因+I/R组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01),地高辛抗血清预处理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01),提示地高辛抗血清能减少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I/R组和哇巴因+I/R组心肌细胞GRP78和CHOP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地高辛抗血清预处理心肌细胞GRP78蛋白、CHOP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P﹤0.05),表明地高辛抗血清可以减轻I/R诱导的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结论: 地高辛抗血清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

    siHybrids分子对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c-2抑制作用研究
    范芳华,吴国友,周筱琼,肖 震,程璐
    2016, 21(5):  490-494. 
    摘要 ( 138 )   PDF (2317KB) ( 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和合成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研究siHybrids分子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临床分离的48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药敏实验,初步筛选并收集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菌株;进一步利用PCR检测,筛选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的耐药株。利用siHybrids技术,针对kpc-2设计合成siHybrids 杂合分子,对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进行特异性沉默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siHybrids沉默靶基因kpc-2的体外表达水平,并通过联合抑菌实验验证siHybrids分子提高抗生素抗菌活性乃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效果。结果: 合成的小分子siHybrids可以使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下调,并且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分别联合使用,可使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由耐药转为敏感。结论: siHybrids可以特异地抑制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kpc-2基因的表达,通过干扰产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造成肺炎克雷伯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逆转。

    黄连素调节2型糖尿病地鼠内脏脂肪组织FGF21/SIRT1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效应
    刘栩晗,李国生,李欣宇,高政南,黄澜,刘亚莉
    2016, 21(5):  495-502. 
    摘要 ( 240 )   PDF (3481KB) ( 6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黄连素(Ber)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中国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FGF21/SIRT1/PRDM16信号通路及PRDM16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小剂量链脲菌素建立T2DM地鼠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成对照组、肥胖IR组、肥胖T2DM组和2型糖尿病Ber治疗组。Ber治疗9周,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各组地鼠VWAT中FGF21/SIRT1/PRDM16信号通路及PRDM16信号通路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结果: 模型地鼠VWAT中FGF21、FGFR1、βKL、SIRT1、GLUT-1、PRDM16、CtBP-1、CtBP-2、C/EBPβ、PPARγ、PGC-1α、PGC-1β及棕脂组织特异基因UCP-1、Cidea、Elovl3和PPARα的mRNA表达降低,而白脂组织特异基因Resistin、MEST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Ber治疗诱导VWAT中FGF21/SIRT1/PRDM16信号通路而诱导PRDM16信号通路效应,诱导棕脂组织特异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白色脂肪选择性基因mRNA的表达,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改善脂诱性IR。结论: FGF21/SIRT1/PRDM16信号通路及PRDM16信号通路参与Ber诱导内脏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分子机制。

    天麻素联合电针调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GFAP和NSE的表达
    李怀斌,吴锋,缪化春,熊克仁,赵健,黄锐
    2016, 21(5):  503-508. 
    摘要 ( 152 )   PDF (3421KB) ( 4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lly acidic protein, GFAP)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针药结合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天麻素、电针及天麻素+电针5个组别。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天麻素组按10 mg/kg剂量腹腔注射天麻素注射液,每天1次,共治疗14 d;电针组电针刺激“百会”和“足三里”穴,刺激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14 d; 天麻素联合电针组给予天麻素与电针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4 d。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缺血侧额叶皮质GFAP和NSE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GFAP的表达增强,NSE的表达减少,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天麻素组、电针组和天麻联合电针素组GFAP的表达明显减少,NSE的表达明显增加,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天麻联合电针素组与天麻素组或电针组比较,GFAP的表达减少,NSE的表达增加,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麻素与电针均可能抑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dogenous neural stem cells, eNSCs)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而促进eNSCs向神经元分化,二者结合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这可能是天麻素联合电针具有较好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虾青素对Beagle犬心肌梗死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氧化应激机制
    邓祖跃
    2016, 21(5):  509-513. 
    摘要 ( 153 )   PDF (2382KB) ( 5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虾青素(ASX)对心肌梗死Beagle犬的保护作用及其降低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Beagle犬给予虾青素(100 mg•kg-1•d-1,虾青素组)或空白溶媒(空白组和心肌梗死组)1周后,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后再连续给药3周。测定手术不同时期的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谱和抗氧化酶系的变化,取心肌梗死边缘组织进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测定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取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虾青素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犬心电图的ST段抬高,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和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上调心肌组织的Nrf2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坏死程度。结论: 虾青素对心肌梗死犬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肉蔻五味丸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婷婷,石海莲,吴辉,张蓓蓓,黄菲,吴晓俊
    2016, 21(5):  514-519. 
    摘要 ( 291 )   PDF (2599KB) ( 7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肉蔻五味丸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盐酸氟西汀(fluoxetine 10 mg/kg)阳性药组、肉蔻五味丸低剂量(rk 0.2 g/kg)组、肉蔻五味丸高剂量(rk 0.5 g/kg)组,给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加孤养刺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同时灌胃给予小鼠药物治疗。给药五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LC-MS/MS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含量;qPCR法检测海马内5-羟色胺1A受体(5-HT1AR)、5-羟色胺7受体(5-HT7R)、GABAA型受体(GABAAR)、GABAB型受体 (GABABR)、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GDNF)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OR)的含量。结果: 低剂量肉蔻五味丸有效减少慢性应激导致的小鼠游泳和悬尾不动时间的增加(P<0.05),降低模型组小鼠进入高架中央区活动时间(P<0.05),逆转小鼠海马5-HT(P<0.001)、5-HT/5-HIAA(P<0.001)的降低以及GABABR(P<0.01)、NGF (P<0.01)、GDNF(P<0.001)基因表达的降低(P<0.05),并且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P<0.05)。结论: 肉蔻五味丸低剂量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抑郁小鼠海马5-HT含量、GABABR、NGF和GDNF基因表达以及降低血清中ACTH的水平有关。

    定量药理学
    Evolocumab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安全性的Meta分析
    郑少微,巩付华,展淑琴,孙 宏,杜 赟,李燕玲,吴海琴,张桂莲
    2016, 21(5):  520-525. 
    摘要 ( 182 )   PDF (2509KB) ( 4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Evolocumab,也称AGM145,做为一种抑制PCSK9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做为一种新型降脂药已经被FDA批准上市。本文讨论Evolocumab与对照组降低高胆固醇患者血脂的安全性。 方法: 以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BIOSIS Preview、SciFinder Schola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将符合标准的文章纳入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入选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对偏倚进行分析。 结果: 纳入研究文献9篇,共计4 43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Evolocumab不良反应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增多(OR 1.08,95% CI 0.88~1.33),Evolocumab的任意不良反应较依折麦布发生较少(OR 0.84,95% CI 0.68~1.03),Evolocumab的严重不良反应较依折麦布无显著增多(OR 1.4,95% CI 0.61~3.17)。 结论: Evolocumab作为一种新型降脂药物,降低血浆LDL-C浓度疗效显著,其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多,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Meta分析
    梁 伟,朱丽君,段滢,金岳龙,贺连平,常微微,姚应水
    2016, 21(5):  526-532. 
    摘要 ( 183 )   PDF (2623KB) ( 6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及PubMed全面检索公开发表的关于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的研究,采用Stata 11.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5篇,共纳入25 560例研究对象,糖尿病组13 748例,对照组11 812例。(TT+CT)/CC基因型 Meta分析异质性为I2=72.9%,所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数据,合并效应量(TT+CT)/CC基因型频率OR值为1.52,95%CI:1.34~1.71,(Z=6.75,P=0.000);东南亚、欧洲、美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亚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稳定,漏斗图提示不存在发表偏移。等位基因T/C Meta分析异质性为I2=73.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等位基因T/C的OR值为1.43,95%CI:1.30~1.57(Z=7.39,P=0.000),各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稳定,漏斗图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TT+CT基因型是T2D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等位基因T是T2DM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药理学
    丙戊酸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成舒乔,陈尧,黄卫华,谢海棠,肖坚
    2016, 21(5):  533-537. 
    摘要 ( 203 )   PDF (2317KB) ( 4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用于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的LC-MS/MS法,研究丙戊酸钠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YMC C18柱(150 mm×2.1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0 mmol/L醋酸铵 (85∶15,V/V),流速为300 μ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2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负离子化,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丙戊酸和内标甘草次酸的选择性反应检测离子分别为m/z 143.0→143.0和m/z 469.4→425.5。24名中国成年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按随机数表分为2组,采用自身双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空腹口服0.5 g丙戊酸钠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并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0~96 h);随后进行多剂量试验,将另外24名受试者分成2组,连续8 d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5 g,qd),于第8天服药后按单剂量试验中的采血方案在各时间点采集血样。对采集的所有血样进行血浆分离及处理,采用建立的LC-MS/MS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分析方法学评价:丙戊酸血药浓度在0.087 5~89.6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均良好,且无明显基质效应。药动学评价:受试制剂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 (42.9±14.4)和Css,max (65.1±31.6) μg/mL,以及AUC0-96 h (1 214.5±372.8)和AUCss (1 106.6±484.9) μg•h•mL-1,均与参比制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的LC-MS/MS法专属、灵敏、准确,可满足丙戊酸钠缓释片的药动学研究要求。

    医院药学之窗
    1例肾细胞癌服用舒尼替尼患者的药学监护
    李敏,林晓贞,郑芝欣
    2016, 21(5):  538-542. 
    摘要 ( 201 )   PDF (2205KB) ( 4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肾细胞癌术后服用舒尼替尼患者的药学服务,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患者服用舒尼替尼出现高血压、皮肤黄染、纳差等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通过查阅文献,掌握舒尼替尼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肾功能状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和干预。在对舒尼替尼用药剂量进行调整后,患者未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胸腔积液处理和抗骨转移治疗过程顺利,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好。 结果: 在临床药师积极的监护和干预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配合临床医师顺利完成了本次治疗。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的药学监护与干预,与临床医生协作,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协助临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药物治疗学
    吲哚菁绿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
    胡明华,马晨阳,陈琳,王小明,孙卫东
    2016, 21(5):  543-547. 
    摘要 ( 170 )   PDF (2007KB) ( 5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实验在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4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4例)和恢复不良组(11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ICG 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EHBF)、黄疸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酐≥100 μmol/L和ICG R15≥30%是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用吲哚菁绿清除实验预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可行性,对于肌酐≥100 μmol/L和ICG R15≥30%的患者术后恢复不良可能性更大。

    异丙酚用于结核性脓胸患者全身麻醉的药动学研究
    万海方,赵萃,陈海霞,黄焱明,汪国香,张相彩,陶凡
    2016, 21(5):  548-552. 
    摘要 ( 251 )   PDF (1916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了解胸外科结核性脓胸患者全麻中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特征,提高其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丙泊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46例,其中结核脓胸患者为A组23例,非结核病患者为B组23例,两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在前臂背侧静脉按2 mg/kg的剂量单次静脉给予丙泊酚,20 s注射完毕。在注射前及注射后各时间点经桡动脉采血1.5 mL,经抗凝离心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收检测异丙酚血药浓度。通过DAS 3.2.7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质量、身高、术前谷丙转氨酶、血浆中白蛋白、血色素水平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数据经计算机软件智能化处理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清除率(CL)为(33.3±3.7 )mL•kg-1•min-1,高于非结核患者的(29.8±3.9)mL•k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结核性脓胸患者中,慢速分布半衰期(t1/2 )为(19.3±4.5)min,明显快于非结核患者的(25.2±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在结核性脓胸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非结核病脓胸患者比较,除清除率明显加快,消除半衰期明显缩短外,其他参数未有明显变化。

    阿魏酸钠治疗尘肺病肺纤维化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临床研究
    韩静茵,贾仰民,王淑娟
    2016, 21(5):  553-557. 
    摘要 ( 174 )   PDF (2166KB) ( 5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尘肺病患者肺纤维化指标I型胶原肽(Co I)、III型前胶原肽(PIII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尘肺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喷雾吸入4%克矽平,每周6次,每次10 mL,每次吸入约3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魏酸钠片,3次/日,2片/次。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肺纤维化指标、D-二聚体、内皮素(ET)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肺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肺纤维化指标Co I和PIIIP、D-二聚体、ET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能有效改善尘肺病患者肺通气功能,抑制肺纤维化,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拮抗ET病理效应抑制肺部胶原蛋白的合成。

    纳美芬对新生儿窒息后血浆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包长顺,包文朝
    2016, 21(5):  558-561. 
    摘要 ( 95 )   PDF (1682KB) ( 4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纳美芬对新生儿窒息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出生后发生轻重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纳美芬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复苏治疗,纳美芬组在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给予脐静脉注射纳美芬0.02 mg/kg,两组窒息后均经脐静脉采血检测血浆β-EP,于复苏后6、12、24、48 h分别静脉采血检测血浆β-EP及血气分析。 结果: 两组窒息即刻β-EP及血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6、12、24 h与对照组及组内比较β-EP显著性降低(P<0.01),对照组6 h后组内比较β-EP较窒息后显著增高(P<0.05),48 h后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β-EP均下降明显(P<0.05)。 结论: 用纳美芬治疗新生儿窒息可以显著性降低β-EP,并改善血气从而减轻缺氧后对心脑细胞再灌注损伤。

    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郭海燕,李淑虹,李琳章,刘茂东,杨峰云,王士雷
    2016, 21(5):  562-566. 
    摘要 ( 213 )   PDF (2125KB) ( 9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择期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 μg/kg,20 min注射完毕;C组患者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后(T0)、诱导前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切开硬脑膜时(T4)、肿物切除时(T5)、术毕时(T6)的SBP、DBP及心率(HR)。分别于T0、T4、T6、术后24 h(T7)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D组SBP、DBP、HR在T1~T6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在T2时明显低于C组(P<0.05)。T4、T6时D组S100β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T6时,D组NSE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脑膜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术中S100β蛋白、NSE的含量,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对体外循环患者TNF-a、IL-6、IL-1β、NGAL的影响
    陈文迪,吴秀娟,张源,仲俊峰,吕安庆,陈忠华,蒋宗明
    2016, 21(5):  567-571. 
    摘要 ( 165 )   PDF (2142KB) ( 3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体外循环(CPB)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 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n=25):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氯胺酮组(K组)和复合组(DK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烷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平均动脉压于65~70 mm Hg。麻醉成功后D组经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 (大于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泵注至术毕前30 min;K组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注射;DK组静脉予氯胺酮 0.5 mg/kg和右美托咪定1.0 μg/kg(大于10 min),随后以0.5 μg•kg-1•h-1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 min。麻醉成功后(T0)、CPB结束(T1)、手术结束(T2)和术后6 h(T3)、12 h(T4)采静脉血, ELISA法测定血清IL-6、TNF-a和IL-1β;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结果: 与C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NF-a和IL-1β 浓度T2、T3时均降低(P﹤0.05);与D组比较,DK组T2 和T3 时TNF-a 和IL-1β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2、T3 和T4时血NGAL水平均下降(P﹤0.01);与K组比较,DK组T3时血NGAL水平降低(P﹤0.05)。血NGAL水平与IL-6、IL-1β浓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0.5 mg/kg复合右美托咪定1 μg/kg给予,随后持续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泵注能显著减轻心脏手术患者CPB期间炎症反应,降低血NGAL水平,减少AKI。

    综述与讲座
    提高蛋白溶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王秋艳,吴雅清,许瑞安
    2016, 21(5):  572-578. 
    摘要 ( 154 )   PDF (3300KB) ( 6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全球疾病死亡率榜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疗法是治疗血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溶栓药物的发展已历经三代,当前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1)通过生物技术改造的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新型天然来源的溶栓药, 主要是来自微生物和植物的抗凝血和溶栓成分。新型天然溶栓药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克服了以往溶栓药物副作用大、药效低、价格昂贵等缺陷, 但是至今为止还未克服溶栓药物不能口服的缺陷。因此,在新型溶栓药物的基础上开发口服溶栓药物是新型天然溶栓药物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综述提高蛋白溶栓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吕子强,吕紫阳,马成华,马晓成,马小罕,涂志
    2016, 21(5):  579-585. 
    摘要 ( 188 )   PDF (3109KB) ( 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型发展起来的抗肿瘤药物,通过调节核小体结构控制抑癌基因表达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年来对具有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活性化合物的报道越来越少,对HDACi与作用于其他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逐年增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重点介绍了HDACi 与细胞毒药物、细胞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DNA去甲基抑制剂(DNMT-i)、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周期DNA修复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的抗肿瘤机制以及联合应用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展望。

    吉西他滨的核苷酸转运体基因组学研究
    楼 江,林能明,王 刚,王 飞,李晴宇,史长城,严 伟
    2016, 21(5):  586-594. 
    摘要 ( 163 )   PDF (3274KB) ( 5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吉西他滨是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膀胱癌等癌症的一线化疗药物,但个体化差异较大,有效率仍偏低,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系统毒性是吉西他滨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这可能与吉西他滨和体内活性代谢物三磷酸核苷的浓度有关。核苷酸转运体是吉西他滨摄取入细胞的内吞转运体,也是吉西他滨发挥细胞毒的关键步骤,它的基因突变可能影响转运体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吉西他滨个体间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因此本文就核苷酸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患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性进行阐述。

    ctDNA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郑玲杰,刘舒,王春阳,谭志荣
    2016, 21(5):  595-600. 
    摘要 ( 292 )   PDF (2768KB) ( 12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和外泌体的检测并称为液体活检,这些可以检测和量化肿瘤突变的技术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来源于肿瘤细胞的游离DNA被称为循环肿瘤DNA。最近,对核酸分析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在肿瘤中找到体细胞基因变化的游离DNA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