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专论
    药品安全战略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策略
    刘昌孝
    2016, 21(10):  1081-1087. 
    摘要 ( 257 )   PDF (3281KB) ( 6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家药品安全是体现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战略问题, 也是保障社会稳定、防病治病、疫情需求、战备需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民生问题和关系国家、政府和企业安全的政治问题。世界需要合理的药物结构满足医疗需求。从世界创新药仿制药非处方药特殊药结构格局来看,仿制药是世界需求的主体,创新药是企业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药品需求的主体和发展的主题。中国医药产业的品种的合理结构和产量是产业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调结构,压产能、压库存、压成本、补短板、增效益”供给侧改革的的依据。当前,从“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要求出发,切实做好提高仿制药质量和一致性评价是对以企业为主体的供给侧改革的挑战。从科学角度来说,监管部门和研发企业均应认识医药研发全过程中“监管科学”与“科学监管”的转换关系,才能有利于创新发展,有利于研发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基础研究
    甘草次酸减轻放射性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苏 丽,王 锃,黄 菲,蓝瑞隆,石 丹,陈 纯,张鲁榕,张纬建,洪金省
    2016, 21(10):  1088-1094. 
    摘要 ( 199 )   PDF (2802KB) ( 5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 GA)减轻放射性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4Gy X线照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辐射诱导炎症的细胞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促炎症因子水平,RT-PCR法检测促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cell-based ELISA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蛋白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活化蛋白-1(AP-1)的DNA结合活性,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产生,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细胞内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氧化酶的活性。结果: 甘草次酸通过抑制X线照射后RAW264.7细胞内促炎症因子IL-6、IL-1β的mRNA表达而降低其分泌。甘草次酸抑制p38MAPK磷酸化及下游转录因子AP-1的DNA结合活性。并通过抑制X线照射后RAW264.7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性而减少ROS的产生。结论: 甘草次酸可能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ROS/p38MAPK信号通路而抑制电离辐射诱导的炎症反应。

    基于抗炎活性的桂枝茯苓胶囊抗痛经作用机制研究
    仲云熙,金孝亮,谷世寅,彭 英,肖 伟,王振中,郑伟然,孙建国,王广基
    2016, 21(10):  1095-1102. 
    摘要 ( 160 )   PDF (3492KB) ( 4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 (GZFL) 胶囊中原型成分的药效,并研究GZFL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痛经模型并分别灌胃给予GZFL胶囊内容物、苦杏仁苷 (AMY)、肉桂酸 (CA)、没食子酸 (GA)、丹皮酚 (PA) 以及芍药苷 (PAE),通过测定其对疼痛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抑制以及相关因子生成抑制的效果,研究GZFL胶囊原型成分的药效。由于原发性痛经与炎症反应机理相类似,均由炎症因子介导发生,因此结合大鼠急性痛经模型的结果,使用大鼠足趾肿胀模型,通过测定GZFL胶囊对肿胀抑制程度以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生成的抑制作用,判断其是否通过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生成而发挥治疗痛经的作用。结果: 在大鼠急性痛经模型中,GZFL胶囊中原型成分PA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疼痛、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丙二醛(MDA)水平正常化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AE存在与PA相似的作用,但是效果相对较弱。在大鼠足趾肿胀模型中,PA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肿胀与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生成的作用(P<0.05)。结论: GZFL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发挥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主要通过PA发挥。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钟芳芳,吴承龙,孙新芳,王赵伟
    2016, 21(10):  1103-1107. 
    摘要 ( 170 )   PDF (2229KB) ( 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和依达拉奉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缺血后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caspase-3的影响,明确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小鼠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BYHWD)组(10 mL/kg,ig);依达拉奉(ED)组(3 mg/kg,iv);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BYHWD+ED)组(BYHWD 10 mL/kg,ig + ED 3 mg/kg,iv)。1、3、7 d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 d后,用TUNEL法检测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大脑皮质缺血区存活素(survivin)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定量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1、3、7 d,神经功能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同一时间点,模型组评分最高,联合用药组评分最低(P<0.01)。脑缺血再灌注7 d后,各组小鼠脑凋亡细胞指数增多(P<0.01),surv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均有上调(P<0.01)。用药后,各药物组凋亡细胞指数减少,survivin蛋白表达有上调,而caspase3蛋白表达有下调(P<0.01),以BYHWD+ED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用比单药使用可更有效地促进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和抑制凋亡诱导基因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协同发挥脑保护作用。

    分化相关基因-1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徐 涛,金 法,李 宁,叶志鹏,吴可人,李志杰
    2016, 21(10):  1108-1113. 
    摘要 ( 160 )   PDF (3120KB) ( 4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分化相关基因-1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给予建立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第14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清中分化相关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 ND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内膜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12只大鼠建模成功10只,成功率83.33%。建模前两组大鼠NDRG-1、VEGF、ES、TNF-α、IL-1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14 d实验组NDRG-1、VEGF、ES、TNF-α、IL-1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RG-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S、TNF-α、IL-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4,-0.822,-0.776,-0.814,P<0.01);实验组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等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RG-1的表达与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呈负相关(r=-0.712, r=-0.776, P<0.01)。结论: NDRG-1与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关系密切,可能是新生内膜增生的重要参与者。

    纯康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云 彪,牛慧云,杜志强,任志生,杨玉梅,田彩云
    2016, 21(10):  1114-1117. 
    摘要 ( 149 )   PDF (1950KB) ( 5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纯康血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纯康血脂胶囊组。高脂饲料饲喂3周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9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药物对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喂饲高脂血症饲料大鼠在连续灌胃给予纯康血脂胶囊后,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分别下降37.47%、55.91%、72.56%,HDL-C含量增加3.34倍。与模型组比较,纯康血脂胶囊组ICAM-1、VCAM-1 的基因表达均下调,分别下调19.56%、30.41%(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纯康血脂胶囊组肝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 纯康血脂胶囊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下调肝脏VCAM-1、ICAM-1基因表达,减轻肝损伤。

    白杨素对去氧肾上腺素预收缩大鼠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罗 乐,张夏丽,韩斯嘉,李 洁,陈 敏,田晴晴,高雪梅,张轩萍
    2016, 21(10):  1118-1121. 
    摘要 ( 177 )   PDF (1593KB) ( 5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白杨素(Chrysin)对去氧肾上腺素(PE)预收缩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检测系统,观察Chrysin对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通过孵浴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环氧合酶抑制剂Indo、钾通道抑制剂4-AP、BaCl2、Gli、TEA探讨白杨素对血管张力影响的机制。结果: Chrysin 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但对去内皮的血管环舒张作用弱于内皮完整的血管环(P<0.05),EC50分别为4.76×10-6 mol/L(内皮完整)和1.12×10-5 mol/L(去内皮)。L-NAME(10-4 mol/L)和MB(10-5 mol/L)能部分抑制Chrysin的舒张血管作用(P<0.05),但Indo(10-5 mol/L)则无明显作用(P>0.05)。4-AP(10-3 mol/L)、BaCl2(10-4 mol/L)、Gli(10-5 mol/L)、TEA(10-3 mol/L)预孵后, Chrysin的最大舒张血管作用(Emax)均被部分抑制(P<0.05)。结论: Chrysin可以浓度依赖性地舒张大鼠主动脉,其机制可能与内皮NOS-NO-sGC通路和开放血管平滑肌上钾通道有关,而与前列环素无关。

    芹菜素纳米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对MMP-1,TIMP-1的影响
    庄让笑,潘旭旺,方红英,王福根,邵益丹,史婷婷,席建军,潘红英
    2016, 21(10):  1122-1125. 
    摘要 ( 136 )   PDF (1667KB) ( 4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 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MMP-1、TIMP-1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MMP-1和TIMP-1表达有关。

    Ferrostatin-1通过抑制Ferroptosis保护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
    刘晨旭,宋 蕊,李庆林
    2016, 21(10):  1126-1131. 
    摘要 ( 265 )   PDF (2571KB) ( 6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发生Ferroptosis的现象,以及初步探讨Ferrostatin-1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谷氨酸损伤HT-22细胞研究模型,并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观察3-Methyladenine、Z-VAD-FMK、Necrostatin-1、Ferrostatin-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乳酸脱氢酶 (LDH) 释放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OS) 的含量变化;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 (GSH) 变化。结果: 5 mmol/L谷氨酸作用HT-22细胞24 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 (P<0.01) ;增加细胞LDH的释放;ROS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GSH水平下降。Ferrostatin-1预处理后,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 (P<0.01) ,而3-Methyladenine、Z-VAD-FMK、Necrostatin-1不能显著阻止谷氨酸对HT-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Ferrostatin-1能够阻止谷氨酸引起的细胞内LDH释放,减少ROS生成;SOD活性增加;促进GSH水平增加。结论: 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可以被Fer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阻断,不能被其他死亡抑制剂阻断,表明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发生了Ferroptosis。谷氨酸通过引起ROS升高,降低细胞内GSH水平、SOD活性诱导HT-22细胞发生Ferroptosis。Ferrostatin-1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的发生有关。

    定量药理学
    五酯胶囊对器官移植病人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影响的定量分析
    赵水瑜,刘红霞,郑青山,许 羚
    2016, 21(10):  1132-1136. 
    摘要 ( 208 )   PDF (1916KB) ( 4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文献血药数据,定量分析中药五酯胶囊对器官移植病人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影响的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NKI等8个数据库,筛选五酯胶囊与他克莫司合用治疗肝、肾移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并直接合并他克莫司用药剂量和稳态谷浓度均数,建立数学模型,不考虑个体差异,定量评价他克莫司联合五酯胶囊相互作用的趋势。结果: 纳入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22例患者。建模分析显示,当他克莫司用药剂量低于3.80 mg/d时,五酯胶囊与他克莫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而他克莫司高于3.80 mg/d时,两者呈现协同作用。结论: 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有影响,呈现复杂的药物相互作用,目前样本量有限,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临床药理学
    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药代动力学观察
    张 静,杨丹峰,陈晓敏,刘华程,曾睿峰,李 军,连庆泉,上官王宁
    2016, 21(10):  1137-1143. 
    摘要 ( 160 )   PDF (2825KB) ( 4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并观察三组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全凭静脉下行择期手术患儿30例,根据年龄随机分为婴儿组(2月<年龄≤12月)、幼儿组(1岁<年龄≤3岁)及儿童组(3岁<年龄≤10岁),每组10例。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2、4、6、8、10、15、20、25、30、40、60、90、120、180、240 min后取0.5 mL动脉血。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DAS 3.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库溴铵在4~10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8,n=8),定量下限为4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为84.1%~90.3%。应用本法测定小儿静脉注射0.6 mg/kg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三组患儿t1/2分别为(58.3±18.1)、(56.7±14.1)、(61.5±12.7) min,Vd分别为(550.2±172.8) 、(422.2±11.3) 、(473.1±149.0) mL/kg,CL分别为(4.2±1.0)、(6.2±1.1)、(5.1±1.0) mL·kg-1·min-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血浆罗库溴铵U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简单、准确,能够满足血浆样品中罗库溴铵的定量检测。小儿罗库溴铵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实际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在婴儿应减小,儿童相应增大。

    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
    李 贺,陈国耘,沈 琦,黄 越,朱逢佳,刘 炜,李 力
    2016, 21(10):  1144-1148. 
    摘要 ( 231 )   PDF (2010KB) ( 3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LC-MS /MS法测定人血浆中西格列汀的浓度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 人血浆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后,选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2.1 mm×100 mm, 3.5 μm)色谱柱,以乙腈-10 mmol/L醋酸铵溶液(80∶20,含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30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408.1→m/z 235.1(西格列汀)和m/z 303.2→m/z 152.9(内标橙皮素)。结果: 血浆中西格列汀的线性范围为0.20~1 000 ng/mL ( r=0.998 0),定量下限为0.20 ng/mL;方法回收率在93.2%~105.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81.6%~86.5%,无明显基质效应。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适用于人血浆中西格列汀浓度的测定,可应用于西格列汀的血药浓度检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医院药学之窗
    耐碳青霉烯类-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伴肾清除率增加患者的药学监护
    谢悦良,刘晶晶,吴翠芳,陈 莉,刘世坤
    2016, 21(10):  1149-1154. 
    摘要 ( 162 )   PDF (2621KB) ( 54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伴肾清除率增加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先以经验治疗为主,以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为突破口,运用药学知识,分析血药浓度低的原因。患者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和抗菌药物的药动/药效学(PK/PD)特性选择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结果: 患者感染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治疗过程中,利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手段为临床提供决策依据,不失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学监护的一种可行的工作模式。

    一例脑出血、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肺炎病人的抗感染治疗策略分析
    何翠瑶,吴 青,樊继山,唐 敏,杨 雅
    2016, 21(10):  1155-1158. 
    摘要 ( 188 )   PDF (2292KB) ( 4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肝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的危重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策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一例脑出血、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肺炎病人抗感染治疗的案例,分析在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制定适合的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对严重肝功能受损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开展全程化的药学监护,针对患者病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不同致病菌,对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使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关注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并进行药学监护,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可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药师参与长期饮酒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治疗1例
    蓝高爽,韩建庚,陈 正,袁恒杰
    2016, 21(10):  1159-1162. 
    摘要 ( 199 )   PDF (1806KB) ( 4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长期饮酒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 针对1例长期饮酒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治疗情况,临床药师从药物作用机制角度探讨分析长期饮酒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选择。结果: 从作用机制上,苯二氮卓类药更适合长期饮酒重症患者的镇静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治疗学
    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夜间急诊牙痛的临床研究
    王之恒,王元银
    2016, 21(10):  1163-1167. 
    摘要 ( 188 )   PDF (2161KB) ( 5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抗生素联合激素在夜间急诊牙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夜间急诊牙痛患者6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布洛芬控制疼痛,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控制急性疼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药物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急诊牙痛,而抗生素联合激素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布洛芬组(93.3% vs 80.0%,P<0.05);抗生素联合激素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疼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等有效性指标显著优于布洛芬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布洛芬组(P<0.05)。结论: 与常规口服布洛芬止痛治疗相比,采用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夜间急诊牙痛患者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为患者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改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失平衡临床研究
    张 毅,余永胜,汤正好,陈小华,王 鹏,江 红,奚 敏,臧国庆
    2016, 21(10):  1168-1172. 
    摘要 ( 170 )   PDF (2223KB) ( 4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应用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IFN-γ、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32±9.67) pg/mL vs (35.24±7.49) pg/mL,(216.81±31.55) pg/mL vs (115.63±29.13) pg/mL; t1=27.96, t 2=24.43; P1P2均<0.01];而治疗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9±5.83) pg/mL vs (22.58±5.32) pg/mL,(133.75±29.21) pg/mL vs (143.17±32.96) pg/mL; t 3=4.98, t 4 =2.23; P3<0.01, P4 <0.05]。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IFN-γ/ IL-4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59±0.76 vs 1.61±0.53, t =22.05, 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2±0.41 vs 0.83±0.29, t =14.18, P <0.01);而治疗组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96±0.24 vs 1.05±0.37, t =2.14, P <0.05)。治疗组T-bet mRNA与GATA3 mRNA比值T-bet/GATA3较对照组明显增大(1.60±0.39 vs 0.81±0.32, t =16.20, P <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可以促进HBeAg阳性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使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魏 栋,张 晖,袁琳淞,于 洋
    2016, 21(10):  1173-1177. 
    摘要 ( 142 )   PDF (2185KB) ( 3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ASA I~II级择期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部和前臂手术的患者,局麻药依次为A1组(0.3%罗哌卡因)、B1组(0.4%罗哌卡因)、C1组(0.5%罗哌卡因);并分别加入1 μg/kg右美托咪定组成对应的A2、B2和C2组。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阻滞效果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中循环变化。 结果: 三个浓度对应的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后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相比较(A2与A1,B2与B1,C2与C1),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与A1组比较,阻滞效果优的比例明显增加。添加右美托咪定的三个实验组在注入局麻药后60、90、120 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对应的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并且这三个实验组在30、60、90、120 min的心率比相应浓度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均可以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但没有延长运动阻滞持续时间,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阻滞效果。

    非降调促排卵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金武敏,林 佳,王佩玉,金聪聪,余 蓉,赵军招
    2016, 21(10):  1178-1184. 
    摘要 ( 143 )   PDF (3184KB) ( 54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单纯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n)与来曲唑(letrozole LE)联合Gn及克罗米芬(clomiphene citrate, CC)联合G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的治疗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的90例PCOS不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Gn组、LE组和CC组各30例。Gn组在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用低剂量Gn促排卵;LE组在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片2.5 mg bid,之后根据B超监测及血内分泌情况决定何时予以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otropin,HMG)以及是否口服来曲唑直至诱发排卵日,CC组在月经周期第3~5天开始口服来克罗米芬片100 mg qd,如果当优势卵泡达到14 mm而内膜厚度<7 mm时,加芬吗通白片(雌二醇) 1 mg pv qn,并且继续克罗米芬50 mg直至诱发排卵日,比较三组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 (1)实验室指标:Gn组获卵393个,LE组获卵281个,CC组获卵383个,三组之间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分别为86.01%(338/393)、81.85%(230/281)、82.25%(315/383),受精率分别为72.19%(244/338)、72.17%(166/230)、70.48%(222/315),优胚率分别为53.97%(129/239)、57.32%(90/157)、52.80%(113/2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种植率为31.25%(15/48),稍低于Gn组37.31%(25/67)及LE组33.87%(21/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结局:HCG日内膜厚度,CC组明显低于Gn组和LE组,分别为(7.40±2.70)mm、(10.13 ±2.27)mm、(9.10±2.09)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三组分别为45.83%、60.00%、57.14%,Gn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流产率分别为5.56%(1/18)、18.75 %(3/16)、18.18% (2/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LE组(46.67%)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使用Gn、LE、CC三种非降调促排卵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实验室和临床结局。CC组的HCG日内膜虽然较Gn及LE两组薄,但联合芬吗通白片使用后其临床结局与其他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故就经济效应及临床结局双重而言,仍是PCOS患者的一线选择。

    综述与讲座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Ns)的研究进展
    陈佳音,卢 杨,赵 娣,陈西敬
    2016, 21(10):  1185-1190. 
    摘要 ( 185 )   PDF (2635KB) ( 6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肉碱/有机阳离子转运体(carnitine/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 OCTNs)是人体内介导内源性化合物和药物跨细胞转运的重要膜蛋白。由于与先前发现的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s)具有相似的特性,OCTNs也被称为新型有机阳离子转运体。近年来随着对OCTNs研究的日益剧增,其分子结构及生理功能等得到了进一步揭示,转运体的生理与病理意义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OCTNs的生理功能、OCTNs与疾病的关系、OCTNs对临床药物的转运作用和OCTNs的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蛇毒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李 曙,吴 超,高红亮,贾金礼,虞 乐,龙雪峰,张根葆,洪 云
    2016, 21(10):  1191-1195. 
    摘要 ( 379 )   PDF (2354KB) ( 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蛇毒是一种天然药用资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大多数为蛋白酶以及多肽。随着蛋白质组学、毒理学、药理学以及分子生化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蛇毒中的许多生物蛋白活性成分也逐渐地被分离纯化出来,并将其有效成分应用到临床疾病的防治和诊断。本文通过结合国内外对蛇毒结构、功能以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为进一步全面认识蛇毒及开展研究应用提供一些资料。

    维生素D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沙南南,王拥军,张 岩
    2016, 21(10):  1196-1200. 
    摘要 ( 377 )   PDF (2289KB) ( 6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类固醇类激素,而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作为其最具活性的代谢产物,可作用于破骨细胞、成骨细胞,调节其增殖与分化,从而介导骨吸收和骨形成,发挥对骨稳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维生素D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代谢调控的分子途径,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骨代谢疾病的预防、治疗乃至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