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1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7-08-26
    专论
    浅谈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黄钦, 魏春敏
    2007, 12(8):  841-844. 
    摘要 ( 136 )   PDF (190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课题, 本文分析和介绍了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困难及其主要解决方法, 希望能够有助于国内临床研究单位加强对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问题的重视, 从而更加科学可靠地评价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
    综述与讲座
    人类孕烷受体遗传变异对遗传药理学和药物代谢的影响
    刘艳, 尹又, 陈尧, 周宏灏
    2007, 12(8):  845-849. 
    摘要 ( 90 )   PDF (205KB) ( 1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YP3A4 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等在药物清除和处置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孕烷受体(PXR)通过调节上述基因间接影响药物诱导反应。因此,PXR 的基因变异会对临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目前已经发现的PXR基因变异及突变导致的功能影响作一综述。同时,因为可变剪接在个体差异和组织特异性表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一并讲述。全面考虑PXR的基因突变和mRNAs 可变剪接最终将有助于评价药物联合运用合理性和推测药物治疗效应。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邓建伟, 郭栋, 周宏灏
    2007, 12(8):  850-860. 
    摘要 ( 140 )   PDF (349KB) ( 7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汀类药物, 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 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然而, 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副作用也呈现剂量相关性, 包括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 在一些病例中这类毒性作用相当严重,已经证实这些毒性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相关。基于以往的研究, 我们可以推测在联合服用其他药物后的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改变,或者是推测当病人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率降低或者相关转运体功能下降后, 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改变。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规律和机理, 我们需要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信息。本文重点从遗传药理学的角度, 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理化特性, 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铁离子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
    蔡芸, 倪淑欣, 梁蓓蓓, 安毛毛, 王睿
    2007, 12(8):  861-864. 
    摘要 ( 120 )   PDF (164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铜绿假单胞菌由于形成生物被膜引发的难治性感染已成为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关于铁离子与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的研究报道, 从细菌吸附、小集落的形成、集落发育成熟, 到最后解吸附四个过程阐述了铁离子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对临床应用抗生物被膜局部铁喷雾或者螯合剂治疗的前景。
    基础研究
    布比卡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的影响
    祝懿, 徐龙河, 张宏
    2007, 12(8):  865-868. 
    摘要 ( 85 )   PDF (171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布比卡因对KCl 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 的影响, 进而探讨布比卡因心肌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新生SD 大鼠心室肌细胞, 将培养的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对照组(C 组)、1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1组)、5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2 组)、100 μmol/L 布比卡因组(B3 组) 。各组细胞均用钙荧光指示剂Fluo-3 AM 染色, 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单个心室肌细胞内钙荧光强度(fluorescent intensity,FI) 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 μmol/L 的布比卡因对KCl 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FI 变化无明显影响(P>0.05), 50 μmol/L 和100 μmol/L 的布比卡因则明显抑制KCl 诱导的钙离子跨膜内流(P<0.05);抑制程度B3组>B2组(P<0.05) 。结论: 低浓度的布比卡因对KCl 诱导的大鼠心室肌细胞内[Ca2+]i 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高浓度则明显抑制钙离子跨膜内流。布比卡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兴奋收缩耦联时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内流, 可能是其心肌抑制作用的原因之一。
    赛特铂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的凋亡诱导作用
    颜冬梅, 屠凌岚, 彭小英, 李文钧, 沈正荣
    2007, 12(8):  869-876. 
    摘要 ( 91 )   PDF (495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赛特铂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 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MTT 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碘化丙锭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及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并测定caspase-3 的活性变化及caspase 抑制剂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赛特铂可抑制A27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 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用与顺铂相当。赛特铂主要导致A2780 细胞S 期细胞明显增加, G2/M 期细胞少许增加。经赛特铂作用后漂浮细胞呈现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caspase-3 活性随着细胞凋亡率增加而增加, caspase抑制剂不完全抑制细胞死亡。结论: 赛特铂影响A2780 细胞周期分布, 可体外诱导A2780 细胞凋亡。caspase 依赖性和caspase 非依赖性途径参与了其凋亡过程, 其中caspase 依赖性途径又包括caspase-3 依赖性和非caspase-3 依赖性途径。
    5-氟脲嘧啶诱导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王索安, 宋清, 张晓文, 赵明, 刘永年, 赵海龙, 张伟
    2007, 12(8):  877-882. 
    摘要 ( 92 )   PDF (472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5-氟脲嘧啶(5-FU) 对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Lovo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用光镜、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流式细胞术(FCM) 分析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阻滞点, 免疫组化SP 法检测对Lovo 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 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P53、Bax 表达的影响。结果: 5-FU 能抑制Lovo 细胞生长, 光镜与电镜结果均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 FCM 分析Lovo 细胞经5-FU 诱导后凋亡百分率显著增加, 并具有剂量和时间的效应。免疫组化显示5-FU 组细胞PCNA 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ax 表达明显升高(P<0.01), 而P53 在诱导前后均无表达。结论: 5-FU 能抑制Lovo 细胞增殖并通过诱导该细胞系凋亡发挥抗肿瘤效应, 激活bax 基因和G2/M 期阻滞是其诱导Lovo 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白英水提物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赵令武, 万福生
    2007, 12(8):  883-887. 
    摘要 ( 94 )   PDF (307KB) ( 1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白英水提物诱导人宫颈癌HeLa 细胞凋亡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白英水提物, 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 细胞。实验组设白英水提物12.5、25.0、50.0 mg/mL 3种浓度, 以顺铂(25.0 mg/L) 为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毒试验(MTT 法) 检测HeLa 细胞抑制率, 荧光显微镜观察HeLa 细胞形态变化,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梯形泳带, 半定量RT-PCR 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 mRNA 和caspase-3 mRNA 表达的变化。结果: 白英水提物对HeLa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且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 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边聚等。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DNA 梯形泳带, 半定量RT-PCR 法检测显示survivin mRNA 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 表达上调。结论: 白英水提物对HeLa 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其诱导HeLa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 基因表达、下调survivin 基因表达有关。
    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脏的延迟保护作用
    李淑娟, 吴艳娜, 康毅, 尹永强, 高卫真, 刘艳霞, 娄建石
    2007, 12(8):  888-891. 
    摘要 ( 83 )   PDF (272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RIP) 对大鼠缺血再灌后心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3 d 每天1 次3 个循环下肢无创性缺血5 min 再灌5 min 建立RIP 模型。实验分4 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 组;心肌缺血预适应(CIP) 组;RIP 组。观察RIP 对24 h 后I/R 后心脏生理学、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以及其对I/R 后梗死面积和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 组ST 段明显抬高(P<0.01), 并且有室性心律失常、梗死的出现, 心肌细胞的肿胀、炎性细胞的浸润等表现。而CIP 和RIP 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受损心肌的状态, 减少心肌耗氧量, 降低ST 段的抬高幅度,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 缩短持续时间, 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1),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肿胀、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RIP 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延迟保护作用。
    用分子对接法探讨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机制
    郑春松, 陈立武, 杜建, 叶蕻芝
    2007, 12(8):  892-895. 
    摘要 ( 94 )   PDF (315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药验方“扶正抑瘤复方制剂” 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ccelrys 公司Cerius2 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 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 研究扶正抑瘤方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TNF-α、IL-2 受体的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扶正抑瘤方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 以TNF-α、IL-2 为靶点, 以原配体与蛋白各自的DOCKSCORE 值为阈值, 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为37 个和10 个。结论: “扶正抑瘤复方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肿瘤的复方中药,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抑瘤作用。
    罗格列酮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刘洪智, 高传玉, 雷健, 罗兵, 李佐民, 周军, 贺立群, 戚本玲, 曹林生
    2007, 12(8):  896-899. 
    摘要 ( 86 )   PDF (406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能否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方法: 60 只雄性Wistar 大鼠分3 组:(1)心力衰竭模型组(CHF, n=25), 阿霉素2.5 mg/kg, 尾静脉注射, 每周1 次, 连续10 周;(2)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ROS, n=25), ROS3 mg·kg-1·d-1, 灌胃治疗;(3)正常对照组(CON, n=10)。于实验第12 周, 进行超声检测评价其心功能, 用放免法检测血浆TNF-α、血管紧张素-II(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 氯胺T 法检测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 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 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 并作HE 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结果: ROS 组较CHF组死亡率明显降低(20% vs 40%, P<0.01)。与CON 组相比,CHF 组血浆TNF-α、Ang-Ⅱ 及Ald 水平升高(P<0.01), 而ROS 治疗组较CHF 组降低(P<0.01)。CHF 组羟脯氨酸及胶原含量增加(P<0.01), 经ROS 治疗后有所减低。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HF 组左室胶原明显增加,CVF 明显增高(P<0.01);而ROS 组则纤维化明显减轻,CVF 降低(P<0.01)。病理学结果证实CHF 组符合心肌病样改变, 而ROS 组可逆转这种改变。结论: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抑制TNF-α、Ang-Ⅱ及Ald 等, 部分逆转心力衰竭大鼠心脏间质纤维化。
    丝裂霉素C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于冬梅, 郝立君, 李颖, 肖志波, 刘莺
    2007, 12(8):  900-905. 
    摘要 ( 99 )   PDF (596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 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 增殖和凋亡效应的影响及机制, 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MMC 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FB, MTT 法测量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测FB 的周期分布、凋亡率和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RT-PCR、Westernblotting 检测cyclin D1 和caspase-3 的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MC 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瘢痕疙瘩FB 增殖;MMC 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 使G0/G1 期细胞比例增加, 诱导FB 凋亡, 凋亡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MMC 作用后cyclin D1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减少, caspase-3 的表达增加。结论: MMC 可能是通过降低cyclin D1 表达, 促进caspase-3 表达, 改变细胞周期分布, 抑制增殖诱导FB 凋亡而发挥治疗瘢痕疙瘩作用。
    尼莫地平对过氧化氢诱导猪脑基底动脉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蔡志春, 黎敏, 李健哲, 陈颇静, 王晨静, 吴建华, 方云祥
    2007, 12(8):  906-910. 
    摘要 ( 80 )   PDF (248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过氧化氢(H2O2 ) 诱导猪脑基底动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去内皮离体血管环灌流的方法, 建立H2O2 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 H2O2 (2×10-4 mol/L) 损伤组, 维生素C(10-4 mol/L) 组, 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5×10-6、5×10-7、5×10-8mol/L) 组血管环对KCl、苯肾上腺素的张力;检测各组血管组织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活性及丙二醛(MDA) 含量。结果: (1)H2O2 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管环对KCl、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明显增加;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KCl、苯肾上腺素对血管环的收缩反应。(2)H2O2 损伤组MDA 含量升高, SOD、CAT、GSH-PX 活性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尼莫地平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组织中MDA 含量, 增强SOD、CAT、GSH-PX的活性, 与H2O2 损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钙通道阻断剂尼莫地平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 能预防H2O2 对脑基底动脉血管的氧化损伤。
    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缩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初步研究
    李朝霞, 刘又宁, 王睿, 童卫杭, 程仕虎
    2007, 12(8):  911-914. 
    摘要 ( 85 )   PDF (166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体外初步探讨联合用药可缩小单药对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MSW), 为临床合理使用现有抗菌药物, 防止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肉汤法富集1010 CFU/mL细菌, 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单药和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的最低药物浓度(MPC)和MSW。结果: 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的MSW 分别为16和64 。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1MIC+8MIC, 2MIC+ 4MIC)使左氧氟沙星单药对ATCC29213 的MSW 缩小2~4 倍。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用药(1MIC+16MIC, 2MIC+8MIC)使万古霉素对ATCC29213 的MSW 缩小4~8 倍。结论: 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缩小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 的MSW。
    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去外膜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
    杨浩, 吴明, 汪俊元, 王安才
    2007, 12(8):  915-919. 
    摘要 ( 81 )   PDF (201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去外膜后血管阻力及对去甲肾上腺素(NE) 的收缩性的影响。方法: 36 只16 周龄雄性SHR 去除一侧颈动脉外膜后, 随机分为3 组:阿托伐他汀组、缬沙坦组、SHR 对照组, 分别给药4、8 周分两次处死。给药前及给药后每2 周测量大鼠尾动脉SBP;测定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和血管张力。结果: 给药4周时, 阿托伐他汀组SBP 下降, 至6、8 周时较SHR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 P<0.01);去外膜侧早期血管阻力指数轻度降低, 至8 周时则大于正常侧;而阿托伐他汀组和缬沙坦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SHR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 P<0.01) 。去外膜侧颈动脉对NE 的收缩反应在4 周和8 周时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侧(P<0.01);4 周时阿托伐他汀组较SHR对照组显著增加双侧颈动脉对NE 的最大收缩反应(P<0.05), 而8 周时较SHR 对照组减小。结论: 去外膜后早期SHR 血管阻力轻度下降, 但后期高于正常侧, 而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SHR 的血管阻力,包括未去外膜血管。去外膜后, SHR 的颈动脉环对NE 的收缩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侧血管。早期阿托伐他汀可提高去外膜血管对NE 的收缩反应, 但至后期则可降低其对NE 的收缩性。
    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中的瘦素与Ⅰ型胶原水平的影响
    陈益平, 汪洪娇, 徐志伟, 陈均亚, 石海矾, 狄军波, 李素华
    2007, 12(8):  920-922. 
    摘要 ( 92 )   PDF (151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 影响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增殖, 及其对瘦素与Ⅰ 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变化。方法: HSC 以1×105 mL 浓度接种于96 孔培养板, 每孔100 μL, 进行以下实验分组:NAC Ⅰ、Ⅱ、Ⅲ组, 加入NAC 使得各组培养液中NAC 浓度分别是10、20、40 mmol/L;加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培养48 h终止后吸取上清液-20 ℃ 冰冻保存, 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瘦素与Ⅰ 型胶原蛋白水平;MTT 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NAC Ⅲ组平均吸光度低于NAC Ⅰ 组和对照组(P<0.05);NAC Ⅱ、Ⅲ组其HSC 培养上清液瘦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AC 各组Ⅰ 型胶原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HSC 在NAC 作用下增殖减少;瘦素与Ⅰ 型胶原蛋白分泌受到抑制, 这可能是NAC抗纤维化的机理之一。
    大黄酸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
    李荣洲, 应卫星, 朱畴文
    2007, 12(8):  923-926. 
    摘要 ( 89 )   PDF (178KB) ( 2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清洁级雄性SD 大鼠140~160 g 24 只正常喂养1 周后, 分成3组, 每组8 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 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治疗组, 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 12 周后给予大黄酸。于试验第20 周处死所有动物。所有动物测体重、肝湿重, 计算肝指数;测空腹血糖、转氨酶及血脂水平, 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水平,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酶法测定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HE 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 第20 周模型组大鼠有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紊乱;血清ALT、AST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 均出现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灶性坏死;治疗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结论: 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建立的大鼠NASH 模型存在胰岛素抵抗, 脂质代谢紊乱;大黄酸对大鼠NASH 有良好的疗效。
    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糖尿病小鼠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张超, 胡亚楠, 唐丽娜, 梅林, 相莉, 刘鉴峰, 褚丽萍, 牛惠生, 孙洪范
    2007, 12(8):  927-930. 
    摘要 ( 105 )   PDF (186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14C]-葡萄糖灌胃, 同时腹腔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每隔一定时间取尾静脉血测血糖和放射性, 2 h 后处死小鼠, 取心、肝、肾组织测放射性。结果: 糖尿病小鼠口服[14C]-葡萄糖后血糖迅速上升, 但其血液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和胰岛素给药小鼠无差异。糖尿病小鼠皮下注射胰岛素50%出现低血糖。口服[14C]-葡萄糖后2 h, 糖尿病小鼠肝、肾放射性水平分别是正常小鼠的4 倍和1.5 倍, 心脏放射性水平降低为正常小鼠的30%。腹腔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小鼠肝、肾和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皮下注射胰岛素使50%小鼠血糖降至正常, 但其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小鼠。对于因皮下注射胰岛素而处于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小鼠, 肝、肾的放射性水平与正常小鼠无统计学差异, 心脏的放射性水平仍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结论: 皮下胰岛素给药可以纠正血糖, 但不能纠正糖代谢异常。
    芒果苷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秦怀洲, 王木梁, 赵振伟, 李立宏, 邓剑平, 曲友直, 史航宇, 高立, 高国栋
    2007, 12(8):  931-934. 
    摘要 ( 95 )   PDF (178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芒果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氢化可的松复制免疫低下模型;测定胸腺、脾脏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IgG、IgM 含量;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在50、100 mg/kg 剂量下, 芒果苷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脾、胸腺萎缩;显著增加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的碳粒廓清率;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IgG、IgM 的生成;芒果苷还能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结论: 芒果苷能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临床药理学
    HPLC法测人血浆中丹皮酚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武静, 王本杰, 魏春敏, 孔祥麟, 郭瑞臣
    2007, 12(8):  935-938. 
    摘要 ( 88 )   PDF (205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HPLC 丹皮酚胶囊血浓度测定方法, 评价丹皮酚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 24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160 mg 丹皮酚胶囊, 按设定时间采集肘静脉血经乙睛萃取处理, 以XB-C18(250 mm×4.6 mm, 5 μm) 色谱柱为固定相, 四氢呋喃-甲醇-水-磷酸(6:60:34:0.1) 为流动相测定丹皮酚血浆浓度。采用DAS2.0 计算丹皮酚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丹皮酚线性范围10~500 ng/mL, 最低检出浓度为10 ng/mL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16±46) ng/mL, tmax 为(1.02±0.13) h, t1/2 为1.03 h 。结论: 建立的HPLC 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可用于丹皮酚血药浓度测定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甲胎蛋白检测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陆海英, 曾争, 田地, 崔建军, 田国宝, 田秀兰, 于敏, 秦小芹
    2007, 12(8):  939-942. 
    摘要 ( 87 )   PDF (162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 检测在HBV 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 合并肝癌(290 人)、慢乙肝合并肝硬化(333 人)、慢乙肝(361 人)、无症状HBV 携带(113 人) 及正常健康者(240 人) 血AFP 水平, 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AFP 升高的因素, 用Spearmen 等级相关方法分析AFP 升高幅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五个观察组中, AFP>20 ng/mL 的阳性率分别为70.7%、44.4%、16.3%、2.7%和0%;AFP>200 ng/mL 阳性率分别为46.6%、9.3%、1.7%、0.9%和0%;AFP>400 ng/mL阳性率分别为37.4%、4.8%、0.8%、0%和0%;AFP>1 000 ng/mL 阳性率分别为26.6%、1.5%、0.6%、0%和0%。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慢乙肝、饮酒量、饮酒年数、年龄及ALT 和AST 与AFP>20 ng/mL 相关;慢乙肝与AFP>200 ng/mL 相关;AST 与AFP>400 ng/mL 相关;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与AFP>1 000 ng/mL 相关。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发现AFP 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r=0.533, P<0.01) 。结论: AFP 升高在不同HBV 感染相关疾病组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慢乙肝、饮酒、年龄及肝功能等因素可影响AFP 的水平;AFP>400 ng/mL 高度提示肝癌的发生。
    开郁宁片人体耐受性试验
    王智民, 周蓓蕾, 司远萍, 翟屹民, 刘珊珊, 王传跃
    2007, 12(8):  943-948. 
    摘要 ( 98 )   PDF (220KB) ( 1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健康受试者对开郁宁片的耐受性。方法: 28 例健康男、女受试者随机分为6 组参加了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 各组剂量分别为150、300、500、750、1 000、1 250 mg 。12 例男、女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参加了为期7 d 的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 两组日剂量分别为1 000、1 250 mg 。观察受试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 试验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在观察剂量范围内, 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血压升高、血压降低、头晕、头痛、困倦思睡、面部发热、口干、手指发麻、恶心腹痛、腹泻、便秘、转氨酶升高、心电图异常。这些不良事件均为轻度, 可耐受, 停药后自行恢复。结论: 健康受试者服用开郁宁片日剂量150~1 250 mg, 可安全耐受。
    尼麦角林在健康人体中的生物等效性
    李国信, 夏素霞, 黄栋才, 王月敏, 唐思, 张勇
    2007, 12(8):  949-952. 
    摘要 ( 440 )   PDF (183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 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尼麦角林片和参比制剂尼麦角林片, 剂量均为20 mg, 剂间间隔为1 周。其中尼麦角林在体内的最主要的代谢产物为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DL), 故用LC-MS 内标法测定血浆中MDL 浓度, 应用DAS 药动学程序进行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 并根据新药审批指导原则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表明该分析方法专属性强, 方法简便。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尼麦角林:tmax 分别为(3.3±0.9) 和(3.2±0.7) h, t1/2 分别为(12.9±4.0) 和(12.8±2.4) h, Cmax分别为(23±6) 和(22±6) μg/L,AUC0-t 分别为(291±51) 和(282±44) μg·L-1·h,AUC0-∞分别为(316±50) 和(299±46) μg·L-1·h 。尼麦角林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7)%。结论: 两种尼麦角林片剂在健康人体具有生物等效性。
    橙汁对他林洛尔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何山
    2007, 12(8):  953-956. 
    摘要 ( 100 )   PDF (170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橙汁是否影响P 糖蛋白(PGP) 底物他林洛尔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双交叉设计。12 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参加本项研究。第一阶段受试者分别给予橙汁或纯净水200 mL 每天3 次, 连续3 d, d 4 上午空腹给予橙汁或纯净水,同时口服100 mg 他林洛尔片剂, 连续采取血样至36 h, 经过7 d 洗脱, 进入第二阶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所有血样药物浓度。计算并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对照组和橙汁组他林洛尔峰浓度Cmax分别为(317±119) ng/mL 和(166±44) ng/mL, 实验组相比下降47.6%;0~36 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分别为(2456±1048) ng·mL-1·h 与(1783±494) ng·mL-1·h, 同比AUC 减少27%。此外, 饮用橙汁使他林洛尔达峰时间显著推迟, 分别为2.5 h(1.5~4 h) 和4 h(2.5~6 h) 。半衰期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橙汁显著影响了他林洛尔口服肠道药物吸收, 降低了峰浓度以及生物利用度。临床用药时应避免橙汁与他林洛尔发生相互作用。
    短篇报道
    静脉吗啡与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比较
    焦志华, 张晓丽, 李敬
    2007, 12(8):  957-960. 
    摘要 ( 85 )   PDF (169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静脉吗啡和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I-II 级, 年龄3~10 岁, 行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患儿48 例, 随机分为3 组, 每组16 例:静脉吗啡组、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镇痛组和对照组,按需要给予非甾类抗炎镇痛药或肌肉注射哌替啶。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OPS) 分别记录3 组术后2、4、8、12、24、48 h 的镇痛效果,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静脉吗啡组和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的OPS 评分无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静脉吗啡组有6 例患儿出现嗜睡,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患儿均安静、无嗜睡和哭闹, 对照组有7 例哭闹。3 组患儿术后各时点心率、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 未发生呼吸抑制。静脉吗啡组有4 例出现呕吐, 3 例出现皮肤瘙痒, 无尿潴留;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组有1 例出现呕吐, 1例出现皮肤瘙痒, 无运动障碍及尿潴留;对照组1 例呕吐, 无皮肤瘙痒、运动障碍和尿潴留发生。结论: 静脉吗啡与硬膜外吗啡复合布比卡因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可靠, 硬膜外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优于静脉吗啡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