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2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2-11-06
    述评
    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
    米杰,陈芳芳
    2012, 20(11):  961-962. 
    摘要 ( )   PDF (33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异常在同一个体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G)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近年,随着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的大量循证数据,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MS组分还应该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症、促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和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增高。当这些组分聚集出现在同一个体时,使心血管发病风险大为增加。
    专家笔谈
    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及身高保健方法
    蒋竞雄,王燕,连光利
    2012, 20(11):  963-965. 
    摘要 ( )   PDF (4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格生长监测是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身高和体重在各个年龄段应有不同的监测频率,监测时应强调测量的准确性,采用我国儿童体格生长标准评价我国0~18岁儿童较为准确和客观,评价内容应包括年龄的身高、未来身高预测、靶身高评价、生长速率评价、匀称度评价和骨龄评价。身高保健是儿童保健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可根据年龄的身高水平、年龄和骨龄的关系、骨龄和身高生长速率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身高生长偏离的早期干预措施包括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排除疾病因素、针对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等环境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科研论著
    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认知、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王斐,陈梦莹,陈海燕,史晓燕,李荣,李小妹,陈银花,李晓南
    2012, 20(11):  966-970. 
    摘要 ( )   PDF (74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单次和多次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认知,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体重控制的影响,为儿童肥胖干预的实施提供有效措施。 【方法】 按照《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筛查学龄儿童,对肥胖儿童发放调查问卷,评估肥胖认知、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并分组给予单次或多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肥胖的判断和危害,科学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等。6个月后再次进行评估。 【结果】 共有107名年龄6~13岁的肥胖儿童(男69人,女38人)纳入研究。资料完整90名,其中单次教育组44人,多次教育组46人。1)健康教育后两组儿童和家长对肥胖的认知水平均提高,但多次教育组儿童和家长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单次教育组(P<0.01);2)干预后,多次教育组总能量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能量密度均降低(P<0.01),蔬菜份量增加(P<0.05),动物性食物及甜点、薯片的进食份额明显减少(P<0.01);单次教育组脂肪摄入减少(P<0.01),但总能量、食物份额量无明显改变;3)多次教育组在洋快餐、零食、看电视吃零食频率及看电视时间明显减少(P<0.01),但每日运动时间无明显变化;单次教育组生活方式无显著改变(P>0.05);4)干预后单次教育组BMI-SDS(body mass index-standard deviation score )无明显改变,多次教育组BMI-SDS降低(P<0.05)。 【结论】 对肥胖儿童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尤其是多次教育有助于提高肥胖儿童和家长认知能力,降低儿童总能量摄入,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进而降低BMI。
    肥胖儿童脂质代谢及血压与ACE基因和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李晓娜,宫晓丽,王琦坤,于丹
    2012, 20(11):  971-974. 
    摘要 ( )   PDF (5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多态性对健康和肥胖儿童的血压、脂质代谢影响。 【方法】 用PCR-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5~13岁的肥胖儿童(105例,男54人,女51人)及健康儿童(98例,男49人,女49人)ACE基因和ApoE基因的基因型,并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血压、身高和体重。 【结果】 肥胖儿童具有较高的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D/D型儿童与ε4等位基因携带儿童具有较高水平的血TG、TC、LDLC-C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和较低水平的血HDL-C。 【结论】 本地区健康及肥胖儿童ACE和ApoE基因存在多态性,且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对健康儿童及肥胖儿童的血脂代谢、体脂分布及血压均有影响。
    上海市男童青春期性发育事件年龄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史慧静,李丹,王文,张越,谭晖,王震维
    2012, 20(11):  975-978. 
    摘要 ( )   PDF (58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全景了解目前上海市学龄男童青春期各种性发育事件的年龄特征,分析变化趋势,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男性儿童性发育评估体系。 【方法】 利用体格检查法,对上海市分层整群抽样的1 787名6~20岁中小学男生的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水平进行Tanner分期评估,比对法测量睾丸容积,并询问首次遗精。 【结果】 被调查对象的青春期性发育启动与持续时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概率单位回归计算得到睾丸容积≥4 mL和≥12 mL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0.71岁和12.24岁,外生殖器达到TannerⅡ期~Ⅴ期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1.68、12.81、14.31岁和16.55岁,阴毛达到TannerⅡ期~Ⅴ期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2.57、13.19、14.25岁和16.92岁,腋毛和胡须开始发育的中位年龄分别为14.07岁和15.11岁,首次遗精中位年龄为16.63岁。 【结论】 相比我国中西部城市和某些其他国家,上海市男童青春期发育启动较晚、进程缓慢,且正处于首次遗精中位年龄不断延后的生长长期趋势中。
    学龄前双生子儿童围度指标的遗传学研究
    栾天抒,李玉玲,陆舜华,刘燕,郑玉娜,赵曼
    2012, 20(11):  979-981. 
    摘要 ( )   PDF (4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双生子儿童围度发育的影响及其性别和年龄因素的作用。 【方法】 对3~6岁101对双生子(同卵双生子42对、同性别异卵双生子30对,异性别异卵双生子29对)的头围、胸围、腰围、臀围、上臂围及小腿围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并估算各指标遗传度。 【结果】 最佳模型除头围为AES外,其他各指标均为ACES模型,遗传、环境、年龄因素对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影响。校正年龄后,各指标遗传度为:头围(男0.83,女0.75)、胸围(男0.56,女0.43)、腰围(男0.77,女0.72)、臀围(男0.49,女0.63)、上臂围(男0.58,女0.36)、小腿围(男0.82,女0.76)。 【结论】 学龄前儿童头围、腰围、小腿围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胸围、臀围、上臂围受环境因素影响相对较大。
    围生期因素对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影响
    汪鸿,徐海青,戴琼
    2012, 20(11):  982-984. 
    摘要 ( )   PDF (4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影响我国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的围生期因素。 【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全国69 个市(县、区)6~24月龄婴幼儿4 017名,采用中国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量表评估其喂养困难状况,并采用自制问卷对围生期情况进行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婴幼儿喂养困难相关的围生期因素。 【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早产、低出生体重、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窒息是喂养困难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围生期情况对喂养困难发生有重要影响。规范母亲孕期保健、预防新生儿期疾病发生是降低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九江市城区3~12岁儿童性早熟流行病学调查
    胡华燕,汪龙辉,黎娟娟,周晓芬,鲍远军,秦珊珊,孟群,杨培,涂林,程灏,王洪通
    2012, 20(11):  985-987. 
    摘要 ( )   PDF (44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九江市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及发病原因,为该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九江市三个区4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共3 312名3~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进行乳房、阴毛、睾丸等分期评定,通过发放家长调查问卷了解受调查者月经初潮和遗精、饮食睡眠生活习惯、特殊爱好以及父母亲青春期发育情况。 【结果】 九江市城区儿童性早熟检出率为0.68%,女童检出率(1.25%)高于男童(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9,P=0.000)。乳房开始发育年龄平均为(10.26±2.34)岁,城区女童[(9.91±1.85)岁]早于郊区女童[(11.29±1.38)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阴毛发育年龄平均为(11.67±0.84)岁,城区女童[(11.68±0.85)岁]和郊区女童[(11.63±0.8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常食动物性食物、营养滋补品、饮料,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生活习惯、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以及遗传因素等在儿童性早熟组和正常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常进食动物性食物、营养滋补品、饮料,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生活习惯、父母缺乏育儿知识、以及遗传因素在性早熟发病中起促进作用。
    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生长速度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韩彤妍,王新利,崔蕴璞,童笑梅,王雪梅,朴梅花,关育红,常艳美
    2012, 20(11):  988-990. 
    摘要 ( )   PDF (4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生长速度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将全部入选对象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low birth weight,LBW)和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并随访1年。766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共计628例完成1年随访。分别在生后42 d、4、6、8、10个月和12个月共计随访6次,进行体格测量,并在6个月和12个月随访当日测定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和血糖水平。计算出生体格Ponderal指数,随访中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及内稳态模式评估值(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评价胰岛素敏感性。 【结果】 LBW组与NC组相比,LBW组婴儿在12个月内的每一个监测点生长发育水平始终低于NC组,但是由体重和身长的Z-score变化可以看到,虽然两组间在12个月时差异仍然显著,但是Z-score值在不断减小;最后,由1年内Z-score的变化即ΔZ-score可见,在婴儿期,LBW组婴儿体重及身长均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显著高于NC组婴儿,但是,在12个月时仍未能追上NC组婴儿。6月龄时,两组间胰岛素敏感性无差异,12个月龄时,LBW组FI和HOMA值较高,提示此阶段胰岛素敏感性相对差。 【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在12个月内生长发育速度快于正常体重儿,在12个月时体重、身长和BMI值仍低于正常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末已经表现出胰岛素敏感性相对差。
    母亲妊娠期及围生期因素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
    任静朝,武俊青,李玉艳,李春英,华芹,卢斐杰,高尔生
    2012, 20(11):  991-994. 
    摘要 ( )   PDF (54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与儿童超重肥胖相关的母亲妊娠期及围生期因素,为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3个地区的3 230名10~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母亲妊娠期及围生期的相关资料则由当地妇女围产保健数据库获得。 【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 870份,有效应答率88.9%。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3.62%,其中男生检出率为11.67%,女生为1.95%,且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母亲文化程度及妊娠初期BMI较高的儿童易超重肥胖(P<0.05),而未发现母亲其他妊娠期及围生期因素如妊高症、胎儿窘迫、孕龄等与儿童超重肥胖存在关联。在调整了性别、出生体重、饮食习惯、户外活动等可能影响BMI的因素后,母亲妊娠初期BMI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仍然存在(P<0.05),母亲妊娠初期BMI每增加1 kg/m2,儿童BMI增加0.05 kg/m2,而未发现母亲文化程度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 【结论】 母亲妊娠初期BMI可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适当控制母亲妊娠初期BMI,可能减少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1~2岁幼儿依恋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张艳,何守森,丁丽丽,王静,周倩,倪晨曦,安祥美,周亚平,邹晓慧
    2012, 20(11):  995-997. 
    摘要 ( )   PDF (47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128名1~2岁幼儿依恋特征及母亲敏感性、气质等基本因素对其影响作用。 【方法】 采用陌生情境试验和现场观察对儿童依恋状况和儿童母亲敏感性进行测评,并由母亲填写家庭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幼儿气质问卷。 【结果】 128名幼儿中,安全型依恋99人(77.3%),回避型24人(18.8%),抗拒型5人(3.9%),未发现混乱型。不同依恋类型儿童母亲的敏感性得分差异显著;趋避性、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等气质维度与儿童某些依恋行为呈现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济南市城区幼儿依恋安全型比例较高;母亲敏感性是影响儿童依恋重要因素之一;儿童气质对依恋类型不产生直接影响,但某些气质维度影响儿童特定情景下的依恋行为表现。
    基础科研论著
    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
    史春梅,季晨博,张春梅,朱金改,陈玲,郭锡熔
    2012, 20(11):  998-1000. 
    摘要 ( )   PDF (40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对脂肪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 【方法】 以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稳定转染NYGGF4(PID1)基因(NYGGF4-pcDNA3.1 (+)/myc-His B)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以转染空载体[pcDNA3.1(+)/myc-His B]的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对照,经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MIX)加地塞米松、胰岛素方案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代谢酶指标:己糖激酶(Hexokinase,HKI)、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ACC)、柠檬酸合成酶( citrate synthase,C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CPT1)、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c-c)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NYGGF4(PID1)过表达显著降低3T3-L1脂肪细胞己糖激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柠檬酸合成酶、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细胞色素C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定位于线粒体的代谢关键酶,提示NYGGF4(PID1)基因过表达能影响3T3-L1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代谢。
    脂肪细胞分化相关miRNA-hsa-miR-378生物信息学分析
    徐露莲,史春梅,陈玲,季晨博,郭锡熔,徐美玉
    2012, 20(11):  1001-1004. 
    摘要 ( )   PDF (5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hsa-miR-378转录调控、靶基因功能,以期为研究hsa-miR-378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 应用UCSC Genome Browser、Promoter scan等在线工具,分析hsa-miR-378在基因组上下游10 kb 以内的CpG 岛分布情况、转录起始位置(TSS)、转录因子结合位置(TFBS)等;选择TargetScan、PicTar、MiRanda三种计算方法预测hsa-miR-378的靶基因,取三个预测结果的交集,并合并DIANA LAB-TarBase 6.0数据库的已验证靶标,对所得靶基因集分别进行GO注释描述、GO富集分析和pathway富集分析。 【结果】 hsa-miR-378可能具有独立的启动子,可能受C/EBPβ转录因子的调控;其预测靶基因集合富集于转录调控、蛋白质修饰、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P<0.01);并显著富集于TGF-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4个信号通路,以及甲状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8个疾病通路中 (P<0.05)。 【结论】 通过对hsa-miR-378转录调控元件、靶基因的分析,为hsa-miR-378在人脂肪细胞中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综述与讲座
    铁缺乏对啮齿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邱晓露 综述, 李国林、邹时朴 审校
    2012, 20(11):  1005-1007. 
    摘要 ( )   PDF (46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缺乏(iron deficiency,ID)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健康问题,6~24月婴幼儿是儿童铁缺乏的高危人群。啮齿类动物铁缺乏的研究也模仿人类,研究胎儿期到断奶期的幼鼠,此时是啮齿类动物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期。在啮齿类动物研究中发现单纯铁缺乏不但可以导致脑内铁、单胺类化合物及其转运体、受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化形成,导致幼鼠即使经过治疗后仍然表现为行为、学习、记忆等受损。本文就啮齿类动物铁缺乏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
    2005-2012年我国27省市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曹艳梅,刘华清,冯亚红,沈芳荣,虞晴,李冰燕,张增利
    2012, 20(11):  1008-1010. 
    摘要 ( )   PDF (44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2005-2012年我国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从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佝偻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根据设立的筛选标准进一步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提取性别、年龄、喂养方式、佝偻病检出率等相关数据,并与1977-1983年普查资料进行比较,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2年我国27省市3岁以内儿童佝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我国佝偻病的平均检出率由1977-1983年的40.3%下降为本次分析的20.3%。佝偻病的检出率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明显下降,但江西、河南和新疆3省则明显上升。佝偻病的发病与年龄和婴幼儿喂养方式有关,1岁以内婴幼儿佝偻病的检出率最高,各种喂养方式检出率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 【结论】 我国佝偻病的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中仍广泛流行。佝偻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加强防治工作。
    临床研究与分析
    昆山市813名0~3岁健康儿童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
    孙惟,马颖,严菊花,胡建伟
    2012, 20(11):  1011-1013. 
    摘要 ( )   PDF (42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0~3岁儿童超声骨密度现状,为儿童骨强度不足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对813名排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的0~3岁儿童,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左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骨密度Z值的评分数分成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骨强度不足。 【结果】 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女童( 49.46%) 高于男童( 34.47%),不同性别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2,P<0.01),而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2 d(50.91%)、3月龄(62.50%)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月龄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36,P<0.01);不同地区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而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883,P>0.05);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2,P<0.01),以身高评价为上和中上,体重评价为上和中上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较高,不同身高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P<0.05),而不同体重评价儿童骨强度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 【结论】 儿童骨强度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12月龄以下儿童骨强度不足的问题。
    2011年温州城乡九所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状况调查
    田江宣,倪洁珊,李若蓉,沈佳珺,郑超
    2012, 20(11):  1013-1015. 
    摘要 ( )   PDF (41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温州城乡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患病状况。 【方法】 2011年5-8月随机抽取温州城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中小学共9所学校进行整群调查。记录学生的一般资料,同时测量身高体重两项发育指标,计算体质指数,按照2004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温州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状况。 【结果】 共9 657名在校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5 114 名,女生4 543名,平均年龄(14.95±4.53)岁,被调查人群中超重占7.6%,肥胖占2.6%,男生超重和肥胖患病状况均显著高于女生(9.8% vs 5.2%,5.2% vs 1.2%,P值均<0.01),各年龄段中以7岁儿童肥胖及超重状况最为严重(27.15% vs 7.95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超重肥胖患病状况明显高于农村(P值均<0.01)。 【结论】 温州中小学校肥胖和超重总患病约为10%,男性,尤其是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男生超重肥胖患病情况最为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更新模式的临床研究
    朱华,彭珉娟,杨涛毅,李桦,陈先辉,程建,张希玲,陈敏,周霞
    2012, 20(11):  1016-1019. 
    摘要 ( )   PDF (57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建立儿保更新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将同期出生的46名正常新生儿和46名高危儿随机分为新模式组和对照组,新模式组的正常儿和高危儿除常规模式儿保外,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对照组只做常规模式儿保。各组均在3、6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的测评。 【结果】 1)3月、6月和1岁时,高危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逐步提高,到1岁时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已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2)生后3月时,正常新模式组的DQ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6月和1岁,正常新模式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将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和早期教育及干预纳入常规儿保中的更新模式,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利于儿童早期发展。
    苏州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防治现状的调查
    刘继贤,朱灿红,赵显虹,范丽萍,周卫芳,黄莉,李晓狄,贾文燕,盛锦云
    2012, 20(11):  1019-1022. 
    摘要 ( )   PDF (5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苏州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起病年龄、发病诱因及防治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儿童哮喘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分两步:第一步问卷筛查得到疑似哮喘儿童资料,第二步对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确诊,同时了解其发病诱因及防治情况。 【结果】 收回初筛问卷10 805份,筛出喘息相关儿童622例,经临床确诊哮喘5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5例,可疑哮喘77例。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男女患病率分别为6.22%、3.51%。过敏性鼻炎1 130例,患病率为10.46%,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2.37%、8.13%。湿疹884例,患病率为8.18%,男女患病率分别为8.85%、7.35%。哮喘在3岁以内起病占77.17%。98.23%哮喘儿童反复应用过抗生素,59.97%在急性发作期接受吸入治疗,但在缓解期进行维持治疗的仅为8.89%。 【结论】 2010年苏州市0~14岁儿童哮喘累计患病率为5%,较10年前有增加,男性高于女性。儿童哮喘起病年龄大多数在3岁以内,发病高峰在春秋换季时,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诱发因素。大多数哮喘患儿治疗不规范,正确、合理、规范治疗儿童哮喘的新知识、新药物要宣传、普及。
    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总唾液酸含量的分析
    柏丹丹,李红卫,潘莉莉,王冰,古桂雄
    2012, 20(11):  1022-1025. 
    摘要 ( )   PDF (5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总唾液酸含量的最佳条件。 【方法】 按优化实验的原则,将人体血清分别用三氟乙酸、硫酸、盐酸80℃水解,酸化浓度分别为0.05、0.10、0.15、0.20 mol/L,酸解时间分别为30、60、90、120 min,经50℃避光衍生150 min后进行色谱分析。 【结果】 用0.10 mol/L TFA溶液80℃水解60 min测定的唾液酸浓度最佳,唾液酸的最适宜浓度在0.625~80 μmol/L范围内,其平均回收率为94.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3%、1.1%和1.0%。Neu5Ac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μmol/L,16~19岁健康青少年血清中唾液酸(Neu5Ac)含量的平均值为(2.12±0.15) mmol/L。 【结论】 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唾液酸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人体血清唾液酸含量测定。
    上海市0~6岁非户籍儿童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
    张晶,魏梅,姚国英
    2012, 20(11):  1026-1028. 
    摘要 ( )   PDF (40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非户籍儿童的保健状况和服务需求,为相关部门制定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于2006、2009年对上海0~6岁非户籍与户籍儿童就其定期体检、营养知识、卫生服务需求等儿童保健内容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非户籍儿童体重低下、生长迟缓的比例比户籍儿童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户籍家长对"定期体检"的认知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户籍和户籍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需求的排序相同,为“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和“智力发育”。 【结论】 为非户籍儿童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可以促进非户籍儿童的健康发展。
    1995-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罗纳
    2012, 20(11):  1029-1031. 
    摘要 ( )   PDF (45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龋齿患病情况,把2010年海淀区儿童青少年的患龋状况与1995年、2005年龋齿患病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掌握龋齿变化趋势,为今后开展儿童青少年龋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0年海淀区监测点校7、9、12、14、17岁汉族学生龋齿数据库,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口腔普查. 【结果】 2010年海淀区儿童青少年男女生恒牙龋患率、龋均、龋补构成比均低于乳牙,男女生恒牙龋患构成比高于乳牙。男生龋患率、龋均均低于女生,龋补率高于女生,并且龋患率、龋均均明显低于北京市城区、郊区,龋补率明显高于北京市城区、郊区水平;2010年与1995年相比,患龋率下降了42.7个百分点,恒龋均下降了0.5个点,乳牙龋均降低了1.34个点,m构成比下降了6.74个百分点,d构成比降低了9.37个百分点、D构成比降低了6.59个百分点、M构成比降低了1.81个百分点; f构成比、F构成比分别提高了16.11个百分点、8.39个百分点。 【结论】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龋齿防治工作成绩斐然,儿童青少年口腔保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提升空间,尤其在龋补构成比上,与发达国家仍有一段距离,有待进一步加强。
    肥胖儿童32例肾脏损害情况分析
    杨红,康国贵
    2012, 20(11):  1031-1032. 
    摘要 ( )   PDF (29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肾脏损害,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32例肥胖儿童行尿α1-微球蛋白(α1-M)、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检测,并以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同时检测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甘油三脂、胆固醇、血糖等。 【结果】 32例肥胖儿童尿四联蛋白虽然均在正常范围,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α1-M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尿素氮、肌酐、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血甘油三脂、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肥胖儿童存在肾功能损害。尿微量蛋白作为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可进一步探讨。
    经验交流
    儿童高血铅对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朱文珲,廖瑞端,苏毅华,陈咏冲
    2012, 20(11):  1033-1035. 
    摘要 ( )   PDF (41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有无影响,为防治其对儿童视功能发育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4~10岁的儿童172例,检测血清铅浓度,按正常和超过正常分为正常血铅组和高血铅组。并分别比较两组间矫正视力、立体视锐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差异。 【结果】 高血铅组矫正视力异常人数与血铅正常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100潜伏期及矫正立体视锐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100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铅对儿童视力、立体视及视觉诱发电位都有不利影响,需重视防治铅污染及其导致的儿童视功能发育异常。
    婴儿期行为因素对乳牙龋病的影响
    刘静,王丽珍,卫雅蓉
    2012, 20(11):  1035-1036. 
    摘要 ( )   PDF (26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婴儿期行为因素和乳牙龋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抽取无锡市3~5岁413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龋齿检查,并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牙龋病患者的婴儿期各种相关行为因素。 【结果】 在乳牙萌出期是否帮助儿童清洁口腔、1周岁后是否有含着乳头入睡的习惯、1周岁后是否有半夜喂食物习惯,三个行为因素对儿童乳牙龋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乳牙萌出期是否帮助儿童清洁口腔,这一因素的致龋作用最为显著。 【结论】 乳牙龋齿防治应从婴儿期开始,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龋病的发生率。
    西安市未央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7种疫苗接种率调查
    马淑军,宋立
    2012, 20(11):  1037-1039. 
    摘要 ( )   PDF (4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西安市未央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儿童免疫规划 7 种疫苗[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疫苗(DPT)、含麻疹成分疫苗(MCV)、乙肝疫苗(HepB)、乙脑疫苗(JEV)、流脑疫苗(MPV)]预防接种现状。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居住 ≥3 个月的1~2岁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各758 名,进行免疫规划7种疫苗的接种率调查。 【结果】 调查儿童建证率 100.0% ,建卡率99.9 %。7 种疫苗BCG、 OPV、 DTP、 MCV、 HepB 、JEV、 MPV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 99.5 %、 99.4 %、97.8 %、 92.5 %、 98.4 % 、90.9%、93.1%,7苗合格免疫覆盖率为90.9%。但流动儿童的 7 种疫苗合格免疫覆盖率(86.8%)显著低于常住儿童(95.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DTP加强免疫和MCV复种接种率分别为94.0%和94.4%。与常住儿童相比 ,流动儿童的7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除MCV、JEV基础免疫接种率为 89.7 %、86.8%外,其它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均高于90 %;除BCG和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外其它各项指标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之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另外,7种疫苗针次中以超期、未种接种较多。 【结论】 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 ,做好常住儿童免疫接种同时 ,还要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健康相关因素对比研究
    邹艳,李海峰,金洪星,王荣山,金培刚
    2012, 20(11):  1039-1041. 
    摘要 ( )   PDF (42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在健康相关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为提高卫生公平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入托体检名册,对学龄前儿童编号,然后应用随机数字法进行抽样,并开展健康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在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婴儿期的喂养方式、接种疫苗、教育模式、睡眠习惯、抚养方式这些调查因素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根据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健康相关因素分布情况,帮助儿童及家庭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预防儿童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公平性提出合理建议。
    河南省农村地区3~7 岁儿童饮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崔明辰,赫欣,刘国良,林爱琴,倪居
    2012, 20(11):  1042-1044. 
    摘要 ( )   PDF (43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地区3~7 岁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探讨饮食营养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关系。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2 060名3~7 岁学龄前儿童测量体重、身高,计算Z评分;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膳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用体重和身高测量值作因变量,与同期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发生率分别为4.18%、3.06%,消瘦2.14%,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82%、1.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与体重增长相关的因素有每天餐次、餐量、喜吃甜点零食及进食动物性食品和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与身高增长相关的因素有每餐餐量、餐次及进食动物性食品和乳类食品。 【结论】 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对不同年龄儿童根据其生长发育需要给予科学营养。
    1 308名婴儿体质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红琼,范玉荣,蔡标
    2012, 20(11):  1044-1046. 
    摘要 ( )   PDF (4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铜陵市婴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因素,为妇幼保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在本院进行儿童保健门诊的1 308例3~4月龄婴儿初次体检的资料,计算BMI值,并对BMI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BMI值在性别、喂养方式、出生体重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显著,男婴BMI均值大于女婴(P<0.05);母乳喂养的婴儿BMI均值大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随着出生体重的增高,BMI均值明显增高;铜陵市3~4月龄婴儿的BMI均值高于WHO(2006版)3月婴儿的BMI均值。 【结论】 婴儿BMI受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及是否早产影响,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重庆市南岸区婴儿喂养及影响因素分析
    吕亚兰,蒋小强,王健,王润华
    2012, 20(11):  1046-1049. 
    摘要 ( )   PDF (5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重庆市南岸区婴儿母乳喂养及辅食添加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加强科学喂养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来两中心进行儿童保健的0~12月婴儿母亲或看护人进行婴儿喂养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影响因素。 【结果】 <4月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6.56%,纯母乳喂养率占45.63%。4~6月婴儿喂养方式以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为主,分别为52.8%、42.23%;7月~和10~12月,婴儿喂养方式以人工喂养为主,分别占69.66%、87.00%。辅食添加基本从4月龄开始,米粉/米糕和菜泥/果泥添加率分别在5、6月龄达到最高,分别为84%、84.5%;到7月以后粥/面条、碎菜/水果、蛋类和肉类添加率逐渐增加,到12月时基本能达到90%左右。辅食添加顺序大致为米粉/米糕、菜泥/果泥、碎菜/水果、蛋黄、粥/面条、蛋羹、肉类。 【结论】 该区婴儿母乳喂养情况有待改善,辅食添加情况可观。妇幼保健等相关部门应做好普及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人群母乳喂养意识,从而改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和辅食添加行为。
    健康教育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效果评价
    周卫国,张胜冰,黄力君,施伟杰,周德定
    2012, 20(11):  1050-1051. 
    摘要 ( )   PDF (2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干预模式,控制和减少伤害发生。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社区4所幼儿园儿童为干预对象;建立持续性伤害主动监测;采用“4E”干预模式开展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由干预前的31.82%下降至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干预前比较,跌倒(坠落)伤、挤压伤、切割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4E”综合干预模式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
    适宜技术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卫办妇社发[2012]4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2, 20(11):  1052-1054. 
    摘要 ( )   PDF (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案报道
    双侧先天性颈部肺疝2例
    董静娟,谭秀玲
    2012, 20(11):  1055-1056. 
    摘要 ( )   PDF (28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肺疝是由于胸壁或纵膈结构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肺的疝入所致。临床上十分罕见,好发于右肺尖,双侧发病更少。为了提高对先天性肺疝临床及影像表现的认识,本文就笔者发现的两例双侧先天性肺疝作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