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26
    专论
    临床适应性设计与药物评价的考虑
    赵超
    2008, 13(1):  1-5. 
    摘要 ( 135 )   PDF (221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药品评价的角度, 对目前国际十分倡导的适应性设计阐述个人的认识, 以及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合理地运用适应性设计不仅可以节省临床试验的研发时间和资金投入, 而且也能为受试者带来利益。但是, 如何保障适应性设计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贯彻, 取决于一系列的保障措施。目前形势下, 应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品种,摸索和总结我国开展适应性设计的经验。适应性设计并不是新东西, 而是我们对待临床设计变更的思想更新了。
    综述与讲座
    过氧化物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的生理作用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张可汗, 刘昭前
    2008, 13(1):  6-10. 
    摘要 ( 90 )   PDF (192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过氧化物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coactivator-1, PGC-1) 是一种辅激活因子, 通过与核受体或非核受体转录因子结合, 共同激活靶基因的转录与表达。PGC-1 的靶基因是能量代谢, 糖、脂代谢等生理过程的关键基因, 因而对正常的能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PGC-1的遗传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代谢组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管恩泽, 朱萱萱, 王广基, 郝海平, 丁杨
    2008, 13(1):  11-15. 
    摘要 ( 127 )   PDF (183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组学是一门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进程中, 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揭示机体生命活动代谢本质的科学。本文对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综述了当前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氯诺昔康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陈小非, 郭建荣
    2008, 13(1):  16-20. 
    摘要 ( 71 )   PDF (181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仅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还可抑制术后的免疫损伤, 其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疗效与阿片类药物相似, 可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等优点, 在围手术期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
    对抗菌药物防突变浓度及突变选择窗两概念的探讨与思索
    黄瀚, 刘世坤
    2008, 13(1):  21-24. 
    摘要 ( 84 )   PDF (153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突变浓度(MPC) 及突变选择窗(MSW) 是由Zhao X 等近几年提出的防耐药变异的新概念。结合文献, 本文对MPC 及MSW 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简单综述了抗菌药物防耐药变异应用策略。
    惊恐障碍的病因及治疗进展
    王欣, 刘新民
    2008, 13(1):  25-30. 
    摘要 ( 92 )   PDF (214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惊恐障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有定论, 治疗方案也不十分成熟。本文综述了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其发病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以及综合治疗。
    基础研究
    反义寡核苷酸-聚乙烯亚胺纳米微粒逆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研究
    王慧, 孟静茹, 陈涛, 贾敏, 何功浩, 马雪, 罗晓星
    2008, 13(1):  31-35. 
    摘要 ( 98 )   PDF (225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 为载体, 将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PS-ODNs) 转染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体内, 通过药效学观察PS-ODNs 逆转MRSA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制备PEI 与PS-ODNs 结合的纳米微粒(PEI-ODNs 纳米微粒) ;PEI-ODNs 纳米微粒的粒径分析及结合率的测定;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数菌落数(CFU) ;微量法测定细菌生长曲线;液体稀释法测定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PEI-ODNs 纳米微粒的粒径为(85±22) nm, PEI与PS-ODNs 的结合率最高为(97.3±1.1) %。含苯唑西林(6 mg L) 的M-H 琼脂板上, 30 μg/mL 的PEI-ODNs 纳米微粒组MRSA 的菌落数为6.4×108 mL, 而空白对照组的菌落数为3.3×109 mL,二者相比给药组菌落数明显减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其他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PEIODNs纳米微粒组的苯唑西林对MRSA 生长有抑制作用, 30 μg/mL 的PEI-ODNs 纳米微粒可将苯唑西林对MRSA 最小抑菌浓度由1 024 μg/mL 降低至16 μg/mL。结论 PEI 与PS-ODNs 的结合率很高且粒径较小, PS-ODNs 可以部分逆转MRSA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药效学结果显示PEI 可以有效地将反义寡核苷酸转入MRSA 体内, 可考虑将其作为反义寡核苷酸进入细菌的载体。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对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病SERCA2a表达的改善作用
    汤晓, 王秋娟, 戴德哉, 戴茵
    2008, 13(1):  36-41. 
    摘要 ( 71 )   PDF (250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心肌病模型心肌细胞肌浆网钙ATP 酶(sarco-endoplasmic reticulumATPase 2a, SERCA2a) 表达的改变, 以及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213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皮下给予异丙肾上腺素(2 mg·kg-1·d-1)10 d, 治疗组动物在第6 到第10 天皮下给予CPU0213 (30 mg·kg-1·d-1)。各组动物颈动脉插管记录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 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 和左心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 dtmax)。左心室心肌组织SERCA2a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测定。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 同时SERCA2a 的mRNA 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CPU0213 显著提高SERCA2a 表达(P<0.05), 明显改善心功能(P<0.05)。结论 CPU0213 可通过逆转肌浆网钙调控蛋白SERCA2a 的表达下调, 使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功能下降得以恢复。本实验证明SERCA2a是β 受体过度激活引发心衰过程中的重要靶点。内皮素受体介导了β 受体过度激活状态下SERCA2a的表达下调, 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的重要依据之一。
    7种化合物细胞毒性与小鼠急性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刘密凤, 彭双清, 盛治国, 解跃华, 董延生, 阳海鹰, 韩刚, 闫长会
    2008, 13(1):  42-45. 
    摘要 ( 120 )   PDF (173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为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利用化学物质的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体内急性毒性进行预测。方法 MTT 比色法检测7 种新化学实体对CHL 细胞的毒性作用, 利用RC(Registry of Cytotoxicity)预测模型对急性毒性LD50 值进行预测, 并使用小鼠急性毒性上下法进行验证。结果 各化合物(1 ~ 7)细胞毒性IC50 值分别为0.43 、0.49 、0.18 、0.67 、3.03 、1.68 、1.79 mg/mL ;根据RC 预测模型, 急性毒性LD50 的预测值分别为2376.4 、2478.3 、1574.8 、2087.6 、4897.3 、3331.8 、3300.7 mg/kg。经上下法检测, 4 号化合物的LD50值为1634.0 mg/kg, 其余6 种化合物的LD50 值均大于2000.0 mg/kg。分别以预测值和实测值为依据对化合物毒性进行分级, 二者相比, 仅3 号和4号化合物毒性分级略有差异, 其它5 种化合物的毒性分级基本一致。结论 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可用来预测体内急性毒性, 减少实验动物使用。
    醋氨酚所致精密肝切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CYP2E1的调节作用
    李婧婷, 汪晖, 潘晓靓, 鄢友娥, 郭喻, 张本坚
    2008, 13(1):  46-50. 
    摘要 ( 98 )   PDF (225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利用精密肝切片(PCLS) 技术, 建立醋氨酚所致肝切片损伤的体外模型, 并探讨CYP2E1 活性变化对肝损伤的调节作用, 为研究和筛选肝保护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振荡切片机制备PCLS, 建立培养系统。将终浓度为500 μmol/L 的醋氨酚分别与切片共孵育0 、2 、4 、6 h, 测定培养基和切片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和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在体给予不同剂量(0.25 、0.5 、1.0 g/kg) 的CYP2E1 诱导剂乙醇,每天一次, 连续3 d。末次给药8 h 后处死动物,取其肝脏制备PCLS, 再与500 μmol/L 醋氨酚共同孵育6 h, 检测ALT 和LDH 漏出率。正常PCLS 与不同浓度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盐(DDTC,CYP2E1 抑制剂) (5 、10 、20 μmol/L) 、500 μmol/L 醋氨酚共同孵育6 h, 检测ALT 和LDH 漏出率。结果 与常规培养组比较, 醋氨酚孵育4 、6 h 组的GST 和LDH 漏出率显著升高(P<0.01)。与醋氨酚模型对照组比较, 乙醇中、大剂量组LDH 漏出率和小、大剂量组ALT 漏出率皆升高(P<0.01,P<0.05) ;DDTC 各浓度组ALT 漏出率则降低(P<0.05)。结论 PCLS 与500 μmol/L 醋氨酚共孵育4 h 即能成功地建立体外肝切片损伤的模型。抑制CYP2E1 活性可能对醋氨酚所致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而上调CYP2E1 活性则可能加重醋氨酚所致的肝损伤。
    羟丁酸钠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
    尤文彬, 蒋新颖, 马行, 谷淑玲, 戴体俊
    2008, 13(1):  51-56. 
    摘要 ( 93 )   PDF (283KB) ( 1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羟丁酸钠(SO) 在大鼠海马脑片缺氧 复氧(H R) 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揭示SO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H R 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 H R组, SO 1 、10 、100 μmol/L 组, NCS-382 100 μmol/L +SO 100 μmol/L (NCS-382 + SO) 组、NCS-356100 μmol/L (NCS-356) 组。测定脑片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 释放率, γ-氨基丁酸(GABA) 、谷氨酸(Glu) 含量;脑片进行TTC 染色计算组织损伤百分率;HE 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酶组织化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 的表达。结果 SO 明显降低H R 海马脑片LDH 释放率(P<0.01), 提高TTC 染色的A490值, 降低组织损伤百分率(P<0.01), 升高GABA Glu 比值(P<0.01), 减轻H R 所致的组织病理损伤。H R 组脑片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NOS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SO 100 μmol/L 组、NCS-356 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较H R 组显著减弱(P<0.01),NOS 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P<0.01)。用γ-羟基丁酸(GHB) 受体选择性阻断剂NCS-382 后再使用SO, 细胞内钙荧光强度、NOS 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均接近H R组。结论 SO 对大鼠海马脑片H R 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升高GABA Glu 比值, 激动GHB 受体抑制细胞内钙的增高及NOS 的表达有关。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表达的影响
    周四桂, 王平, 王朝禾, 潘雪刁, 刘培庆
    2008, 13(1):  57-61. 
    摘要 ( 82 )   PDF (265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 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左心室谷胱甘肽-s-转移酶μ2(glutathiones-transferase μ2, GSTμ2) 表达的影响, 探讨丹参酮ⅡA 防治左心室肥厚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3 组:(1) 正常对照组;(2) SHR 组;(3) 丹参酮ⅡA 组。处理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重量指数及大鼠左心室GSTμ2 的活性, 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左心室O2- 的产生情况, Western blotting 检测GSTμ2 的表达情况。结果 SHR 组血压与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左心功能明显下降;丹参酮ⅡA 显著逆转了SHR 的左心室肥厚,但未明显改善高血压。SHR 组左心室O2-的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 而丹参酮ⅡA 治疗后,O2-产生较SHR 组显著减少。GSTμ2 的表达及活性在SHR 组显著降低, 而丹参酮ⅡA 显著增加了GSTM2 的表达及活性。结论 丹参酮ⅡA 能逆转SHR 的左心室肥厚, 这可能与其增加GSTμ2 表达, 减少活性氧产生, 消除氧化应激有关。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逄晓云, 沈金芳, 贡沁燕
    2008, 13(1):  62-67. 
    摘要 ( 92 )   PDF (334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血液及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肝脏脂肪病变的影响, 以及其主要成分之一金雀异黄素对过氧化氢损伤的ECV304 内皮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 50 只雄性Wistar 大鼠分为5 组:正常对照、高脂饮食对照组和3个SI 治疗组。3个SI治疗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SI 30 、60 、120 mg/kg, 对照组则给予相应的溶媒, 持续9 周。治疗第2 、4 、9周末, 测定血清TC 、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治疗结束时, 测定红细胞和肝匀浆SOD 活力, 血清和肝匀浆MDA含量, 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MTT 法观察与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体外孵育一定时间后的ECV304 内皮细胞对抗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的能力。结果 SI 30 、60 、120 mg/kg 无改善血清TC 、LDL、TG 、HDL 的作用, 肝脏病理结果也与血脂结果相似。但是与高脂饮食对照组相比, 大鼠红细胞及肝脏的SOD 活力明显升高, 而血清及肝脏MDA含量也有一定程度降低(P<0.01, P<0.05)。对于过氧化氢引起ECV304 细胞损伤, 金雀异黄素25 、50 、100 μmol/L 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结论 大豆异黄酮不能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血脂, 不能抑制其肝脏脂肪病变。但其有一定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大鼠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的监测指标研究
    范晓, 张宏亮, 徐杨
    2008, 13(1):  68-73. 
    摘要 ( 93 )   PDF (445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大鼠内皮素(ET) 、血清TNF-α等指标对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的监测作用, 同时检测胃黏膜局部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 的表达强度。方法 36 只SD 大鼠随机分成急性中毒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组。测定血清ET 、TNF-α及胆碱酯酶活力, 计算溃疡指数(UI), 进行胃黏膜HE 染色及COX-2 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观察胃黏膜病理改变以及COX-2 的表达强度变化,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血清中ET 及TNF-α含量与中毒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存在显著相关;大鼠胃黏膜COX-2 表达强度与胃黏膜损伤相关不明显。结论 ET 、TNF-α可以成为急性中毒性胃黏膜损伤时血液早期检测指标, 而且可作为中毒性胃黏膜损伤临床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阿仑膦酸钠对骨-螺钉界面骨吸收的影响
    郭艾, 陈亮
    2008, 13(1):  74-78. 
    摘要 ( 94 )   PDF (411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从影像学和组织学方面评价阿仑膦酸钠对正常及骨质疏松大鼠骨-螺钉界面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取平均体重为332 g(287 ~ 351 g)成年Wister 雌鼠32 只, 随机分为4 组, C 组和D组行去势手术。8 周后各组于左侧后肢胫骨近端1 3 处置入皮质螺钉, 术后分别给予阿仑膦酸钠(A 组和C 组) 及生理盐水(B 组和D 组) 5 周, 安乐处死。通过影像学观察、组织涂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染色, 对其骨-螺钉界面的纤维吸收膜宽度与TRAP(+) 破骨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影像上可见, 术后当时, 螺钉周围并没有明显的溶骨区域。术后5 周时, 生理盐水组螺钉钉孔处相对阿仑膦酸钠组会呈现比较明显的宽低密度区;组织学方面, 阿仑膦酸钠组的纤维吸收膜膜宽及TRAP 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实验中, 无论是去势还是未去势, 阿仑膦酸钠均有效抑制了螺钉周围的骨溶解及纤维吸收膜的形成。
    多普勒组织成像结合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无复流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
    焦阳, 陈立新, 陶红, 朱向明
    2008, 13(1):  79-84. 
    摘要 ( 78 )   PDF (23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结合心肌声学造影(MCE) 评估无复流发生时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健康杂种犬19 只, 均结扎左前降支(LAD) 60 min, 而后分别再灌注60(n=6) 、120(n =6) 、180 min(n =7)。(1) MCE 检查:LAD 结扎后MCE 检查确定的低灌注区为危险区(RAMCE), 再灌注后MCE 检查确定的低灌注区为无复流区(NRAMCE)。若NRAMCE/RAMCE 比值中大于或等于25 %时被认为发生了无复流现象, 为无复流组;若NRAMCE RAMCE 比值小于25 %时认为心肌复流, 为复流组。(2) 测定左室射血分数(EF) 和室壁增厚率(ΔT %)。(3) 使用DTI 检测左室前壁s 、e 和a 波速度, 计算e a。结果 复流组共有7 只犬, 无复流组共有10 只犬。复流组EF随着再灌注逐渐恢复。然而, 无复流组EF 随着再灌注呈现进行性下降。在再灌注的同一时间点, 无复流组的EF 比复流组低,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后, 复流组ΔT %逐渐恢复, 但在再灌注180 min 时未能恢复到基础状态;无复流组ΔT %则随着再灌注的进行, 无恢复征象。DTI测定的左室前壁频谱显示s 波、e 波速度在LAD结扎后显著降低, a 波速度增加, e a 减小;再灌注后, 复流组的s 波、e 波速度和e a 在再灌注60 、120 、180 min 不同时间点依次增大, a 波速度有所降低;而无复流组的s 波, e 波速度及e a 则进行性降低,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与缺血后再灌注心肌复流相比, 无复流时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能恢复。随着无复流面积的扩大, 这种变化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DTI 是一个敏感、可靠地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工具。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丁胺卡那霉素致豚鼠耳毒性作用的影响
    王菊香, 朱新波
    2008, 13(1):  85-88. 
    摘要 ( 76 )   PDF (300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对丁胺卡那霉素耳蜗毒性的干预效果。方法 健康杂色豚鼠56 只, 随机分为4 组, 分别肌注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 、GSH 、Amikacin +GSH(联合用药) 及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 检测耳蜗组织的活性氧(ROS) 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活力;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的方法, 对深染的外毛细胞表皮板进行计数;扫描电镜观察外毛细胞细胞器的变化。结果 丁胺卡那霉素组ROS水平增高, SOD 、CAT 、GSH-Px 活力降低(P<0.05)。其余3 组的ROS 水平均显著低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 SOD 、CAT 、GSH-Px 活力显著高于丁胺卡那霉素组(P<0.05), 3 组之间的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光镜下GSH组耳蜗三排外毛细胞呈v 字型排列有序。丁胺卡那霉素组外毛细胞纤毛散乱、倒伏, 深染的表皮板数明显增加, 联合用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较丁胺卡那霉素组明显减少(P<0.01), GSH 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电镜下丁胺卡那霉素组核固缩, 线粒体数量减少或大多数线粒体空泡变性;GSH 组和生理盐水组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联合用药组线粒体染色较深或轻度水肿。结论 GSH 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地减轻丁胺卡那霉素的耳毒性。
    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发条件位置性偏爱重现大鼠杏仁核p-CREB及c-Fos表达的影响
    赵永娜, 李晓红, 方正梅, 李顺英, 邵晓霞
    2008, 13(1):  89-93. 
    摘要 ( 91 )   PDF (210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发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重现大鼠杏仁核(amygdala nucleus, Amy) 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protein, p-CREB) 和c-Fos 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CPP 模型, 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 使形成的CPP 逐渐消退, 小剂量吗啡激活已消退的CPP。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不同剂量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发CPP 重现时大鼠杏仁核p-CREB 和c-Fos 的变化。结果 东莨菪碱可抑制吗啡点燃诱发大鼠CPP 重现行为;并可减少吗啡诱发的CPP 重现时大鼠杏仁核p-CREB 和c-Fos 的表达。结论 东莨菪碱对小剂量吗啡诱发吗啡依赖大鼠CPP 重现行为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大鼠杏仁核p-CREB 和c-Fos 蛋白表达有关。
    丹参水提液对抗大鼠泼尼松性骨质疏松的作用研究
    肖柳斌, 刘国雄, 王晖
    2008, 13(1):  94-98. 
    摘要 ( 91 )   PDF (194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中药丹参水提液对泼尼松所致的大鼠骨质疏松的对抗作用。方法 50 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泼尼松组和丹参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 每组10 只。分别灌喂相应药物, 每日1 次, 连续8 周后取血清检测生化指标, 对骨进行组织切片检查, 长度、宽度以及骨质的测量。结果 泼尼松组大鼠股骨重量、骨羟脯氨酸和骨钙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骨髓腔中脂肪组织增多(P<0.01), 血浆胆固醇含量上升、碱性磷酸酶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下降(P<0.05)。丹参水提液能有效提高骨的重量和骨质的含量(P<0.05), 减少骨髓腔中脂肪的含量, 升高碱性磷酸酶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 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论 泼尼松可抑制大鼠的骨生长及引起骨丢失, 丹参水提液对其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银曲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李丽华, 许惠琴
    2008, 13(1):  99-102. 
    摘要 ( 87 )   PDF (169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银曲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大鼠用高脂饲料喂养2 周以造成脂代谢紊乱模型, 并根据体重或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银曲胶囊大、中、小3 个剂量组(0.5 、1.0 、2.0 g/kg)。采用预防和治疗给药, 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 观察银曲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血脂的影响。结果 在预防和治疗实验中, 银曲胶囊大、中、小3 个剂量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一定程度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略升高(P<0.05 或P<0.01)。结论 银曲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硫酸壳聚糖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何康, 冯有辉, 艾春媚
    2008, 13(1):  103-106. 
    摘要 ( 90 )   PDF (160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硫酸壳聚糖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高、低(200 、100 mg/kg) 两个剂量的硫酸壳聚糖分别腹腔注射治疗肉瘤180(S180) 小鼠和艾氏腹水癌(EAC) 小鼠10 d, 然后测定其抑瘤率、重要器官的内脏指数和生命延长率, 同时设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 和氟尿嘧啶组(阳性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硫酸壳聚糖高、低剂量组和氟尿嘧啶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8.67 %、30.19 %和43.27 %,3 组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65.38 %、69.23 %和54.93 %。和生理盐水组、氟尿嘧啶组相比, 硫酸壳聚糖高、低剂量组的S180 小鼠的胸腺指数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硫酸壳聚糖能有效抑制S180小鼠肿瘤的生长和延长EAC 小鼠的生存时间,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临床药理学
    小儿遗尿颗粒与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对照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Ⅲ期临床试验
    胡思源, 马融, 刘小凡, 向希雄, 丁樱, 黄文玉, 黄志军, 肖飞
    2008, 13(1):  107-111. 
    摘要 ( 129 )   PDF (196KB) ( 2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小儿遗尿颗粒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小儿遗尿颗粒对治疗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痊愈率26.33 %,显效率50.30 %, 总有效率为76.63 %;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21.30 %, 显效率50.00 %, 总有效率为71.30 %。非劣效检验结果显示, 试验组疗效不劣于对照组。对中医证候的临床痊愈率20.71 %, 显效率41.42 %, 总有效率为62.13 %;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为16.67 %, 显效率37.04 %, 总有效率为53.71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遗尿次数、睡眠深度等单项症状与异常舌脉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对照组发生ALT 疗后异转和异常加重各1 例, 占1.75 %。结论 小儿遗尿颗粒对肾气不足型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效果不劣于对照药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且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田蕾, 黄一玲, 龚培, 边文彦, 蒋文, 李一石
    2008, 13(1):  112-116. 
    摘要 ( 78 )   PDF (205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酰托普利在健康男、女受试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方法 10 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连续口服酰托普利30 mg(bid, 7 d), 另有10名健康男、女受试者(男、女各半) 分别在空腹和进食标准餐后单剂量口服酰托普利60 mg, 按规定时间点取血并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受试者首次和末次口服30 mg 酰托普利后的平均Cmax 分别为(279±100) 、(299±101) μg L, tmax 分别为(1.2±0.5) 、(1.2±0.3) h, t1 2 分别为(1.3±0.9) 、(1.3±0.5) h, AUC0-t 分别为(421±107) 、(461±152) μg·L-1 ·h, 在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比较受试者单剂量空腹和餐后口服酰托普利60 mg, tmax明显延后, Cmax有所降低, 其他参数AUC 、t1 2等在两种给药方式间无差异。各试验组中男、女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观察到酰托普利有药物蓄积现象, 进食影响该药的吸收速率, 不影响其吸收程度, 其体内过程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季卫东, 郭田友, 杨闯, 周家秀, 姚静, 黄晓琦
    2008, 13(1):  117-120. 
    摘要 ( 106 )   PDF (168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氟西汀平行对照研究。60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30 例与氟西汀组30 例, 分别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150 mg d 或氟西汀20 mg d, 疗程8 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为评估临床疗效的工具。结果 两组HAMD 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均显著减少(P<0.01)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与氟西汀组有效率分别为70.0 %与65.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取Λ=0.1, α=0.05 进行等效性检验, u =1.97, P<0.05。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头痛、失眠和食欲减退, 发生率与氟西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和氟西汀一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