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基础研究
    雷公藤红素对肝叶部分切除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葛叶盈, 万燕杰, 徐静, 孟凡珍
    2010, 15(8):  841-846. 
    摘要 ( 92 )   PDF (263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老年小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及海马内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396、Ser199/202的变化和雷公藤红素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C57BL/6老年小鼠随机分为3组(n =48):假手术组 (S组) 、肝叶部分切除术组 (O组)和肝叶部分切除术加雷公藤红素组(C组)。每组再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 12 h、1 d、3 d 和7 d 4 个亚组,每个时间点12只动物。三组小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与S组同时点比较,O组术后3 d和7 d时水迷宫成绩下降( P<0.05);C组术后 3 d 和 7 d 水迷宫成绩好于O组(P<0.05),而与S组接近(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数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O组Tau蛋白磷酸化位点Ser396、Ser199/202表达多于S组(P<0.01 ),而C组表达少于O组 (P<0.01),与S组接近(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对老年小鼠肝叶部分切除术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通过Fas途径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范临兰, 李娟, 魏虎来, 窦伟, 刘伟生
    2010, 15(8):  847-850. 
    摘要 ( 97 )   PDF (518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mimics of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m) 对人白血病 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Annexin V/ PI 双标记和细胞形态学法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测定Fas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色法测定Caspase-3 活性变化。结果: MnSODm作用后K562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Annexin V/ PI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同时,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活性显著增强。结论: MnSODm可能通过Fas途径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
    连翘三萜类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凋亡诱导机制的研究
    孙婧, 章斌
    2010, 15(8):  851-855. 
    摘要 ( 108 )   PDF (464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连翘中分离所得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达玛-24-烯-3β-乙酰氧基-20s-醇[20(s)-dammar-24-ene-3β, 20-diol-3β-acetate,DM]和五环齐墩果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安博立酸(ambrolic acid,AA)对5种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AA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MTT法观察AA和DM对5株人消化道肿瘤细胞株MKN-45、MKN-28、SGC-7901、PNAC-1、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SGC-7901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两种三萜类化合物对人消化道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AA作用细胞72 h后可以明显诱导细胞凋亡,而DM对细胞未有凋亡诱导作用;AA可下调pro-caspase3、6、8、9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可上调Bax蛋白水平。结论: AA和DM对5株人消化道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AA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可能为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辣椒素经内质网应激反应途径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
    侯娟娟, 陈静, 易娟, 高丽丽, 魏虎来
    2010, 15(8):  856-860. 
    摘要 ( 90 )   PDF (455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辣椒素(capsaicin)是否经内质网途径诱导耐药性白血病K562/ADM细胞凋亡。方法: 以耐药性白血病K562/ADM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内质网形态结构变化;实时定量RT-PCR检测GRP78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辣椒素显著抑制K562/ADM细胞的增殖活性,20、50 μmol/L辣椒素诱导后K562/ADM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9.67%和41.78%。辣椒素诱导凋亡过程中,K562/ADM细胞出现内质网明显扩张和脱颗粒现象,GRP78 mRNA的表达增高,GRP78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增高1.5和2.2倍,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结论: 辣椒素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反应性途径诱导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
    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及其联合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原少斐, 陈文俊, 郑维锷, 杜红延, 李明, 张武, 陈华, 吴丽丽
    2010, 15(8):  861-865. 
    摘要 ( 111 )   PDF (710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分别单用或联用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分别组成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另设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24、48、72、96 h,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单用组、联用组以及对照组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 不同浓度的各实验组作用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不规则,部分细胞核固缩和胞质减少,而对照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单用与联用均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呈剂量-时间依赖效应,联用组细胞抑制率较单药组明显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用有交互效应( P<0.05)。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单用与联用均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联合组更为明显( P<0.05)。结论: 抗人stathmin单克隆抗体、紫杉醇单用与联用均能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两药联合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具有协同作用。
    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
    熊延靖, 董群
    2010, 15(8):  866-870. 
    摘要 ( 138 )   PDF (407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大蒜素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以期为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建立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用药组小鼠给予大蒜素7 d,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MTT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分别检测大蒜素对各感染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及内脏活菌数目的影响。结果: 经组织病理鉴定,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 模型建立成功。各用药组使用大蒜素 7 d 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内脏活菌数目较之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蒜素能够有效提高正常感染小鼠和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IFN-γ水平,并能降低组织中白色念珠菌活菌数目。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陈存国, 李绍波, 王昕昕, 金小红, 童夏生, 赖小英
    2010, 15(8):  871-875. 
    摘要 ( 97 )   PDF (376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大鼠皮肤烫伤的实验研究
    周易, 孙淑芳, 杨俊, 闵清
    2010, 15(8):  876-879. 
    摘要 ( 115 )   PDF (207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烫伤愈合的疗效。方法: Wistar大鼠80只,每只背部造成2处直径2.8 cm深Ⅱ度烫伤创面。将大鼠随机分为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联合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组(EGF组)、黄芪提取物治疗组(黄芪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观察伤后愈合情况。烫伤后第2、5、7、10、14、18、21天计算创面愈合率;第7、14、18天取大鼠创面皮肤采用羟脯氨酸测试盒测定烫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第7、14、21天取大鼠创面皮肤采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第14、21天取大鼠创面皮肤做病理学分析。结果: 联合组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其它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愈合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于烫伤后10、14、18、21 d 和7、14 d 创面愈合率、创面微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其它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微血管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在伤后第7、14天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EGF组和黄芪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提取物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皮肤烫伤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马钱子抑制兔脊髓损伤的细胞凋亡作用
    周红英, 侯群, 戚观树, 裘昌林
    2010, 15(8):  880-885. 
    摘要 ( 130 )   PDF (348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马钱子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治疗脊髓损伤。方法: 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兔脊髓损伤模型。设立假脊髓损伤组、对照组、炙马钱子 40 mg 组(M40组)及炙马钱子 80 mg 组(M80组),分别在给药后 1 d、7 d 及 14 d 用Griess反应检测脊髓标本中的NO含量,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fos蛋白、Bax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40组及M80组治疗第7天及14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损伤脊髓中NO、c-fos蛋白、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其中,M40组和M80组分别治疗第7天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M80组治疗第7天时c-fos蛋白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14 d 时有重要统计学差异(P<0.01);M80组治疗第7天时Bax蛋白、Bcl-2蛋白及两者的比值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80组治疗 14 d 后Bax蛋白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马钱子通过减少损伤脊髓局部NO、c-fos蛋白的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从而抑制细胞凋亡,阻止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病例报道
    伊曲康唑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一例报道
    雷红, 王琳
    2010, 15(8):  886-887. 
    摘要 ( 92 )   PDF (148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定量药理学
    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设计的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
    周敏林, 魏永越, 张汝阳, 朱晶晶, 于浩, 陈峰
    2010, 15(8):  888-893. 
    摘要 ( 104 )   PDF (363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以便自适应随机分组方法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探讨传统随机分组方法、改良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及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对检验效能及平均减少失败人数的影响。结果: 尽管改良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和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的检验效能低于传统方法,但相差不大。改良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对于平均减少失败人数的调整力度最强,随着调整分组概率时间间隔的延长,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对于平均减少失败人数的改变逐渐减弱。在不同率及率差水平下,平均减少失败人数呈现一定的趋势:率差较小时,成功率影响较大,时间间隔影响较小;率差较大时,成功率影响较小,时间间隔影响较大。结论: 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兼顾了改良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的优点,同时扩展了改良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的实际可操作性。但在组间率差较大时,使用多阶段随机化胜者优先原则要选择合理的时间间隔。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药效动力学探索
    杨娟, 李禄金, 何迎春, 许羚, 吕映华, 张密, 刘红霞, 郑青山
    2010, 15(8):  894-900. 
    摘要 ( 93 )   PDF (556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群体药效学模型,考察单位体重用药剂量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量效关系。方法: 从已有的临床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受试者,提取其主要疗效指标(服用瑞舒伐他汀钙8周后LDL-C下降率),及潜在的可能对LDL-C下降率有影响的指标(包括受试者所属试验、年龄、性别、体重和LDL-C基线值等)。用NONMEM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和群体药效学参数的估算。用Bootstrap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法分别对最终群体药效学模型进行验证和预测。结果: Sigmoidal Emax药效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瑞舒伐他汀钙治疗中国高脂血症人群的量效关系,所属试验、年龄、性别、体重和LDL-C基线值等因素对其无影响,最终模型的药效学参数Emax、ED50和γ分别为53.9%,0.072 mg/kg和3.76,且参数的相对标准误均较小。Bootstrap法证明了最终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蒙特卡洛模拟预测药效的95%可信区间包含了约50%受试者的实测药效。结论: 本研究用群体分析方法建立了中国高脂血症人群应用瑞舒伐他汀钙的药效学模型,反映了约50%受试者用药后的药效学特征,说明除剂量外,影响药效因素众多,有待进一步探索。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方案
    叶龙强, 蔡挺
    2010, 15(8):  901-905. 
    摘要 ( 115 )   PDF (192KB) ( 1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和持续输注给药方案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效学。方法: 测定本院2008年1月至2008年6月4种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应用10000例蒙特卡罗模拟(MCS)分析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PI)、持续输注(CI)与传统给药方案的药效学目标到达。结果: 对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只有 4.5 g q 6 h(PI)的给药方案能达到90%以上的累积反应分数(CFR),分别为 98.4%、91.0%。对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没有一种给药方案能达到最佳的CFR。持续输注给药方案 9.0 g CI与传统给药方案 4.5 g q 8 h相比,获得更高的CFR。4.5 g q 8 h(PI)、4.5 g q 6 h(PI)与传统给药方案相比,对4种革兰阴性杆菌获得更高的CFR。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延长输注及持续输注方案较常规方案更优,可作为临床的经验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
    HPLC-FLU法测定人血清中硫酸吲哚酚浓度及其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
    吴淳, 石成钢, 李梅, 潘碧妍, 邢小敏, 冯志强, 谢智勇
    2010, 15(8):  906-910. 
    摘要 ( 199 )   PDF (244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中硫酸吲哚酚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了解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对硫酸吲哚酚的清除效果。方法: 血清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采用Hypersil BDS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氟乙酸(15∶85∶0.2,V/V/V),流速为 1 mL/min;入射波长为 280 nm,发射波长为 390 nm。分别测定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血清中硫酸吲哚酚浓度。结果: 线性范围为 0.5~80.0 μg/mL, 线性方程为Y =2.438×104X+6.964×103,r=0.9986;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方法回收率为 92.8%~111.4%,提取回收率为 90.9%。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后患者血清中硫酸吲哚酚的下降率分别为(19.6±7.3)%和(25.3±7.0)%。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硫酸吲哚酚浓度。
    天然维生素E对CYP3A4活性影响的体内研究
    张松波, 段娟, 闾四平, 尚云峰, 宋旭日, 周宏灏
    2010, 15(8):  911-915. 
    摘要 ( 109 )   PDF (282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阐明天然维生素E在体内对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两组,采用两阶段双周期交叉设计,一组口服天然维生素E 600 mg/d,另一组不服药,连续 14 d。在第15天两组均口服咪达唑仑 7.5 mg,在0、0.25、0.5、0.75、1、1.5、2、2.5、3、4、6、8、12、24 h 采外周静脉血 5 mL,洗脱4周交叉进行下阶段试验。采血后 0.5 h 内进行离心和分离血浆,运用HPLC-MS-MS分别测定血浆中咪达唑仑总药物浓度、1-OH咪达唑仑药物浓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 天然维生素E服用组与对照组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1-OH咪达唑仑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相近。天然维生素E服用组与对照组之间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1-OH咪达唑仑的曲线下面积AUC0-24 h和峰浓度Cmax数据相近(P>0.05)。结论: 在本试验中服用天然维生素E并未影响CYP3A4的体内活性。
    药物治疗学
    氟比洛芬酯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郑羡河, 蒋宗明, 陈忠华, 张昌峰, 胡双燕
    2010, 15(8):  916-919. 
    摘要 ( 111 )   PDF (179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名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组Ⅰ术中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 (小剂量RF组);组Ⅱ术中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大剂量RF组);组Ⅲ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 mg/kg,术中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小剂量RF+F组);组Ⅳ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 ,术中瑞芬太尼0.4 μg·kg-1·min-1(大剂量RF+F组)。比较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次数。结果: 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瑞芬组苏醒后疼痛较剧烈,追加芬太尼的次数明显多于小剂量瑞芬组(P<0.05)。而应用氟比洛芬酯后,相对应组别的疼痛评分下降,追加芬太尼的总次数也相应减少。结论: 术中应用大剂量瑞芬太尼会诱发术后痛觉过敏,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一定程度上能防治这种痛觉过敏,而且不影响患者的复苏。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吴玲玲, 范建辉, 尹玉竹, 王林琳, 朱娟, 侯红瑛
    2010, 15(8):  920-923. 
    摘要 ( 98 )   PDF (165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分娩结局及产程中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125例GDM产妇,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combined spinal-epidural, CSE)分娩镇痛的60例为研究组,未选择分娩镇痛的65例为对照组,评定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血糖水平。结果: 研究组于麻醉成功后 10 min 内均达到镇痛效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限长于对照组 (P<0.05),产程中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程中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GDM的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有益于产程中血糖水平的稳定,降低剖宫产率。
    天麻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景富春, 郭静贤, 谭勇
    2010, 15(8):  924-926. 
    摘要 ( 133 )   PDF (137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天麻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选择110例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奥美拉唑胶囊 20 mg,1次/d;多潘立酮片 10 mg,3次/d。治疗组同时服用天麻素胶囊 100 mg,3次/d。疗程4周。结果: 治疗2、4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46.3%和 61.1%;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6.1%和 91.9%。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天麻素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
    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熊响清, 金立达, 王良荣, 林丽娜
    2010, 15(8):  927-931. 
    摘要 ( 104 )   PDF (210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慢性鼻窦炎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病人40例,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2组: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试验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后进行控制性降压,对照组降压用硝酸甘油,试验组则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术中有创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65 mm Hg(1 mm Hg=0.133 kPa),直至手术主要步骤结束。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后 15 min (T3)、手术开始后 30 min(T4)、停止降压后 5 min(T5)、拔管前(T6)和拔管后 3 min(T7)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BIS值,并抽取动脉血进行血乳酸测定。记录诱导时间、降至目标血压时间、清醒时间和停药至拔管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晰。两组病人均能在短时间内达靶目标血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18.3±5.4) min 内拔除气管导管,而试验组仅需(7.0±2.1) min。对照组降压过程中心率增快明显,停药后有反跳性高血压 (P<0.05);试验组降压过程平稳,停止降压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围术期BIS和La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均无术中知晓。两组病人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降压时起效快,过程平稳,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术后苏醒快,无术中知晓,安全、有效。
    综述与讲座
    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
    刘慕君, 刘艳平, 刘雄昊
    2010, 15(8):  932-937. 
    摘要 ( 113 )   PDF (208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友病A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2)/10000。血友病A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自发性关节、软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出血、血肿,常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其致病机制是由于编码凝血因子Ⅷ的基因先天性异常而导致的凝血因子Ⅷ缺乏或功能缺陷。血友病A是基因治疗的首选疾病之一。本文就血友病A基因治疗中所采用的载体和靶细胞作一综述。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多态性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效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丽萍, 王果, 周宏灏
    2010, 15(8):  938-944. 
    摘要 ( 91 )   PDF (270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回顾了影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效的EGFR基因多态性以及相关的EGFR基因突变位点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效发挥产生何种影响的相关研究,说明EGFR的基因多态性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效发挥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中西药结合治疗牙周病
    程娟, 张喆
    2010, 15(8):  945-948. 
    摘要 ( 140 )   PDF (153KB) ( 8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病是指始动因子-牙菌斑定植于牙周深层组织,在牙周支持组织(如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的疾病,也是口腔常见病,对其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西药、中药及中西药结合三种方法治疗牙周病的状况进行综述,进而提示中西药结合治疗牙周病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其个体化用药
    严非, 夏春华, 熊玉卿
    2010, 15(8):  949-953. 
    摘要 ( 199 )   PDF (317KB) ( 2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YP2C19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体内代谢。该酶的活性在不同个体和种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本文综述了CYP2C19酶的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期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的实现个体化用药。
    药物诱导CYP450的体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苏静华, 孙建国, 王广基
    2010, 15(8):  954-960. 
    摘要 ( 165 )   PDF (244KB) ( 7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联合用药时,药物之间时常发生的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是药物疗效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胞色素P450酶被诱导是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CYP450酶诱导的体外检测方法被广泛运用,根据核受体能激活酶基因的转录,建立了一些核受体[芳香烃受体(AhR)、孕烷X受体(PXR)和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测定方法;体外肝细胞能有效地反映酶诱导效应,是最常用的检测工具。通过体外酶诱导的检测数据预测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的在体和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意见。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常用的几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应用、数据分析以及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