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26
    专论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钟杰, 王海南, 马越鸣
    2010, 15(3):  241-246. 
    摘要 ( 93 )   PDF (232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虽然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促进中药新药注册中的作用还有限, 但在中药剂型改革、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制定和中药国际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以研究实例就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促进作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白细胞介素7 基因转染口腔癌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
    潘德顺, 陈伟强, 陈宏远
    2010, 15(3):  247-250. 
    摘要 ( 87 )   PDF (169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IL-7 基因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 细胞株的免疫调节效应 。方法: 将已构建的原核/真核表达载体pBK-CMV/IL-7 转染到癌细胞株中, 采用MTT 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转移生长因子β1 (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IL-10 的浓度。将pPKCMV/IL-7 癌细胞株移植于小鼠腹腔, 观察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并采用MTT 法检测其NK 杀伤活性 。结果: IL-7 基因转染癌细胞株的培养上清对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 并且IL-7 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产生TGF-β1、VEGF 和IL-10 三种免疫抑制因子明显降低(P<0.05) ;IL-7 基因转染组鼠腹腔瘤结节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NK 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比较, 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 L-7 基因转染人舌鳞癌细胞株具有抑瘤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进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提高NK 的杀伤活性。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的研究
    梁蓓蓓, 王睿, 白楠, 蔡芸
    2010, 15(3):  251-254. 
    摘要 ( 84 )   PDF (275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突变选择能力;研究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MPC) 和最低抑菌浓度(MIC) 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琼脂微量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35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临床分离菌株的MPC 和MIC ;采用线性回归法比较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MRSA 的MPC 和MIC 的相关性;结合人体药代动力学数据, 预测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MRSA的防耐药突变体选择能力 。结果: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35 株MRSA 的MPC90值(抑制90 %的细菌发生细菌耐药的最低防耐药突变体选择浓度)分别为16、8 μg/mL, 选择指数(MPC90 /MIC90)均为8 。两药对M RSA 的MPC 和MIC 的线性相关系数R 2分别为0.32 和0.008 。结合两药药代动力学参数, 利奈唑胺药物浓度在整个给药间隔落在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MSW) 中, 万古霉素药物浓度在大部分给药间隔落在MPC 之上 。结论: 万古霉素对MRSA 的防耐药选择能力强于利奈唑胺;MPC 和MIC 的相关性差。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脑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娜, 李林
    2010, 15(3):  255-259. 
    摘要 ( 99 )   PDF (362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在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 rnus i ridoid g lycosides, CIG) 治疗后脑组织中炎症反应尤其是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以探讨CIG 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 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CIG (30、60、120 mg ·kg-1 · d-1), 连续7 d;用自由落体打击(Feeney 法) 造成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 继续给药, 分别于伤后24、72 h 取脑;用HE 染色法观察大脑皮层的形态学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 的表达, 并对其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和面积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 染色显示模型组大脑皮层病理形态改变严重, CIG 治疗组的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 TNF-α、IL-1β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挫伤灶的周围, 模型组TNF-α、IL-1β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伤后24、72 h 都持续高表达。CIG 治疗组TNF-α、IL-1β 表达水平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尤其以伤后72 h CIG 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结论: CIG 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减轻炎症反应, 从而发挥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
    降糖复方对脂性肝细胞损伤与高脂血症的保护作用
    巫冠中, 章娟, 黄维佳
    2010, 15(3):  260-265. 
    摘要 ( 80 )   PDF (493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降糖复方对脂肪酸诱导的HepG2 细胞脂性损伤与鹌鹑高脂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鹌鹑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以及采用棕榈酸与油酸混合脂肪酸诱导HepG2 细胞发生脂肪损伤变性, 结合含药血清学, 检测细胞与血清中TG、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以及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含量;油红O 染色, 观察细胞内脂质聚集情况;检查鹌鹑动脉内膜病理变化。结果: 降糖复方明显减少高血脂鹌鹑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和抑制内膜病变程度, 降低HepG2 细胞内脂质堆积, 降低细胞与血清中TG、MDA 的含量, 并调节SOD 活性。结论: 降糖复方显著抑制细胞的脂质蓄积, 减轻鹌鹑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途径筛选肺腺癌治疗药物
    王桂平, 叶云, 杨晓勤, 陈新美, 梁爽, 郑文岭, 马文丽
    2010, 15(3):  266-271. 
    摘要 ( 71 )   PDF (338KB) ( 2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基因表达谱的途径在肺腺癌治疗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方法: 从GEO 数据库中获得GSE10072 和GSE7670 两个数据集, 然后利用dchip 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采用基因集富集方法(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肺腺癌进行通路富集分析, 最后通过Co nnect ivity map(Cmap)筛选肺腺癌候选治疗化合物, 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共获得差异表达基379 个, 其中上调基因94 个, 下调基因285 个;GSEA 主要富集到细胞周期等18 条信号通路与肺腺癌相关;通过Cmap 分析, 筛选到V orino stat、15-delta pro staglandin J2、t richo statin A、tanespimy cin 等8 种候选药物或化合物, 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也证实15d-PGJ (2)可有效抑制A549 细胞的增殖。结论: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途径为药物发现提供新思路, 加速了药物发现过程。
    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在干细胞活体示踪中的应用研究
    谢青松, 许信龙, 魏晓捷, 潘红松, 傅小君, 陈再丰, 李立新
    2010, 15(3):  272-276. 
    摘要 ( 71 )   PDF (353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 tic i ron o xide, SPIO) 标记干细胞的效率及其在磁共振活体示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 修饰Fe2O3 配制成S PIO, 用SPIO 转染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对标记后的MSCs 行普鲁士蓝染色鉴定、MTT 测试细胞相对数量。最后将标记后的MSCs 移植入大鼠脑内, 磁共振(MRI) 扫描示踪显示。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可直接显示SPIO 高效率标记MSCs, MT T 测试表明SPIO 标记对MSC s 增殖数量及其活力无明显影响, MRI 检查发现脑内移植的SPIO 标记MSCs 在T2 上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 APTS 修饰Fe2O3 配制而成的新型SPIO 对细胞无明显毒性, 没有多聚赖氨酸(PLL) 等转染剂仍可直接高效率标记MSCs,MRI 活体显影示踪效果良好。
    三七总苷对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纳青青, 谢华
    2010, 15(3):  277-281. 
    摘要 ( 85 )   PDF (394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三七总苷(PNS) 对大鼠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取SPF 级3 月龄未交配SD 大鼠30 只随机分为3 组, 每组10 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 蒸馏水5 mL,kg -1,d-1 灌胃;模型组:脂肪乳剂5 mL,kg-1,d-1灌胃;PNS 组:上午予脂肪乳剂5 mL,kg-1,d-1 灌胃, 下午予PNS200 mg ·kg -1,d-1 灌胃, 连续20 周。实验结束后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 测定大鼠右侧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 并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PNS 组游离脂肪酸(FFA)、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均明显降低(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明显升高(P<0.05);松质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 b.Ar)、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 均增加(P<0.01), 骨小梁分离度(Tb.Sp) 明显减小(P<0.01);动态参数荧光周长百分率(%L.Pm)、骨形成率(BFR/BS、BFR/BV) 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脂肪乳剂长期灌胃可导致大鼠脂质代谢紊乱, 并伴有高脂血症性骨质疏松症。PNS可显著降低血脂并促进骨的形成, 对大鼠高脂血症所致骨质疏松有一定防治作用。
    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吴志明, 陈江, 储修峰, 娄建平, 孟兴成, 邱海江
    2010, 15(3):  282-286. 
    摘要 ( 60 )   PDF (262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 =16) 和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 =16), 后2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 h组和术后24 h 组, 每组8 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 的方法诱导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2 h 和24 h 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TNF-α、IL-10 和血浆中D-乳酸的水平。结果: 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 min 的方法成功诱导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清营泻瘀方治疗组能够减轻肠黏膜的损伤, 降低血中TNF-α和D-乳酸的含量(P<0.05), 晚期降低IL-10 水平(P<0.05)。结论: 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荡涤肠胃宿垢、减少细菌移位、调节炎症介质平衡和保护肠屏障有关。
    大黄素对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肌组织TNF-α、IL-10 基因表达和NF-κB活性的影响
    吴艳霞, 付雷, 黄浩
    2010, 15(3):  287-291. 
    摘要 ( 79 )   PDF (391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小鼠缺血后心肌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0 表达及NF-κB 活性的影响。方法: 持续性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 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 检测干预后心肌组织的TNF-α和IL-10 的mRNA, ELISA 法检测TNF-α和IL-10蛋白水平, EMSA 测定NF-κB 的活性。结果: 经大黄素干预后, 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 IL-10 的表达增加(P<0.01), I L-10/TNF-α的比值显著性升高, NF-κB 的活性明显减弱(P<0.01)。结论: 大黄素显著抑制干预后心肌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抑制NF-κB 的活性。
    BAG-1 及NF-κB P65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黄来全, 韦中玲, 张军, 张岱云, 汪兴洪
    2010, 15(3):  292-297. 
    摘要 ( 82 )   PDF (333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核酸水平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 (Bcl-2-A sso ciated A thano gene 1, BAG-1) 及NF-κB P65 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的表达, 探讨BAG-1 及NF-κB P65 在MM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为MM 的治疗寻找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6 年10 月-2008 年10 月初诊MM 患者为实验组, 同时选取骨外伤患者为对照组, 抽取患者骨髓液提取单个核细胞, 用于BAG-1 及NF-κB P65 mRNA RT-PCR 检测。结果: 初诊MM 患者BAG-1 mRNA 在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率为71.4%, 高于对照组(P =0.007)。NF-κB P65 mRN A 在初诊骨髓瘤患者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率为75.0%, 高于对照组(P =0.004)。BAG-1 mRNA 与NF-κB P65 mRNA 呈正相关。BAG-1 及NF-κB P65 高表达的MM 患者肿瘤负荷高、与多项临床指标有关。结论: BAG-1 及NF-κB P65 在MM 患者单个核细胞中高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临床多项指标有关, 经分析可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可作为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安妥沙星纸片扩散法外抗菌活性测定折点初步研究
    肖永红, 李耘, 刘健, 钟巍, 杨维维
    2010, 15(3):  298-304. 
    摘要 ( 74 )   PDF (352KB) ( 2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确定安妥沙星对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及嗜血杆菌属的纸片扩散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折点。方法: 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5μg 和10μg) 测定安妥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敏感性, 并与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相比较分析, 结合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 利用MIC 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 初步确定安妥沙星纸片扩散法对常见细菌的折点。结果: 安妥沙星的体外抗菌作用与左氧氟沙星接近且相关性最好, 根据安妥沙星琼脂稀释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的临界浓度(嗜血杆菌敏感临界浓度为≤1mg/ L, 其他细菌敏感、中介与耐药临界浓度分别为≤2、4、≥8 mg/ L), 利用MIC 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初步确定安妥沙星(10 μg) 纸片对嗜血杆菌抑菌圈直径≥21 mm 为敏感, 其它菌种耐药、中介与敏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 mm、15 ~17 mm 和≥18 mm。标准菌株质控范围分别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24~31 mm,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2~26 mm,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2~28 mm。结论: 通过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利用MIC 与抑菌圈直径散点图, 初步确定了安妥沙星纸片扩散法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对常见细菌的折点, 供临床应用参考与验证。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吴小冬, 张道友, 崔明春, 杨利才, 杨沿浪, 朱新俭
    2010, 15(3):  305-309. 
    摘要 ( 70 )   PDF (341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 tegrow th facto r, HGF) 的影响。方法: 雄性SD 大鼠120 只, 适应性喂养2 周后, 随机抽取18 只为正常对照组(A 组);另外102 只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84 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 组:B 组为模型对照组(等容积生理盐水,n =21), C 组为缬沙坦治疗组(缬沙坦35 mg ·kg-1,d-1, n =21),D 组为氟伐他汀治疗组(氟伐他汀10 mg,kg-1,d-1, n =21), E 组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联合治疗组(缬沙坦35 mg,kg-1,d-1加氟伐他汀10 mg, kg-1,d-1, n =21)。分别于2、6、10 周末, 遵循随机化原则, 按n =6 分层抽取各组样本, 收集24 h 尿液、血液及肾组织标本待测。结果: 和A 组相比, B 组、C 组、D 组和E 组24h 尿蛋白排泄、血清TC、TG 及HGF 浓度明显升高(P<0.01);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单用及联用能减少尿蛋白排泄, 降低血清TC、TG 浓度(P<0.05 或P<0.01), 升高血清及肾脏HGF 浓度(P<0.05 或P<0.01)。结论: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 降低血清TG、TC 浓度, 升高HGF 浓度, 联用时疗效更明显。提示缬沙坦与氟伐他汀至少部分通过升高HGF浓度而减轻肾脏损害。
    短篇论蓍
    布托啡诺对罗库溴铵作用时效的影响
    陈公锦, 欧阳葆怡
    2010, 15(3):  310-312. 
    摘要 ( 71 )   PDF (113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与丙型肝炎病毒(HCV) 单独感染人群的免疫功能差异, 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28 例丙型肝炎合并HIV 感染者和30 例单纯HCV 感染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第三代ELISA 夹心法检测抗HCV 抗体, 荧光定量PCR 法定量检测HCV RNA, 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CD4+、CD8+细胞, 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28 例合并感染者中有9 例抗HCV 抗体阴性。合并感染者HCV RNA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纯HCV 感染者, 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单纯HCV 感染者, A LT (54.1 U/L:33.5 U/L, P =0.000)、AST(55.2 U/ L:35.5 U/L, P =0.018) 均明显高于单独感染组。结论: 检测HCV RNA 及相关免疫功能对于丙型肝炎合并HIV 感染者的治疗、减缓肝病的进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药理学
    丙肝患者与合并HIV 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分析
    代长青, 黄升海
    2010, 15(3):  313-316. 
    摘要 ( 86 )   PDF (302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合并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与丙型肝炎病毒(HCV) 单独感染人群的免疫功能差异, 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28 例丙型肝炎合并HIV 感染者和30 例单纯HCV 感染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第三代ELISA 夹心法检测抗HCV 抗体, 荧光定量PCR 法定量检测HCV RNA, 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CD4+、CD8+细胞, 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28 例合并感染者中有9 例抗HCV 抗体阴性。合并感染者HCV RNA 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单纯HCV 感染者, 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单纯HCV 感染者, A LT (54.1 U/L ∶ 33.5 U/L, P =0.000)、AST(55.2 U/ L ∶ 35.5 U/L, P =0.018) 均明显高于单独感染组。结论: 检测HCV RNA 及相关免疫功能对于丙型肝炎合并HIV 感染者的治疗、减缓肝病的进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因芯片法检测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
    赵钢涛, 杨凡, 许茜, 丁媛媛, 姜楠, 许景峰
    2010, 15(3):  317-321. 
    摘要 ( 76 )   PDF (400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4个基因,共9个位点的基因型。方法: 快速提取50名志愿者人血DNA标本,经PCR扩增后,将PCR产物在冰水混合物中进行变性,然后用基因芯片杂交并进行扫描,判断基因型。并对其中3个标本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 对50名志愿者,9个位点的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共检测到9名志愿者,5个位点的杂合突变型:GJB2(235delC)杂合突变5名,GJB2(299delAT)杂合突变1名,SLC26A4(2168A>G)杂合突变1名,SLC26A4(IVS7-2 A>G)杂合突变1名,GJB3(538C>T)杂合突变1名。结论: 用基因芯片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9个位点的基因型,并且重复性良好。结果: 表明各位点突变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及广大患者的注意。
    药物治疗学
    尼可地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流, 周海洋, 王建斌, 吕志平
    2010, 15(3):  322-325. 
    摘要 ( 74 )   PDF (170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尼可地尔延迟处理组(Ⅱ组)、尼可地尔早期处理组(Ⅲ组),每组20例。Ⅱ组在术前 24 h 用尼可地尔 20 mg 静滴。Ⅲ组在麻醉诱导后用尼可地尔 20 mg 静滴。在阻断主动脉即刻(T0)、开放主动脉 15 min(T1)、30 min(T2)、60 min(T3)、90 min(T4)取冠状静脉窦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cTnI)、TNF-α、IL-6,并记录心脏复跳方式和心脏复跳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阻断主动脉即刻和开放主动脉后 30 min 取右房肌肉组织行电镜观察。结果: Ⅱ、Ⅲ组cTnI、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Ⅰ组,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小于Ⅰ组。Ⅱ组患者在T3、T4时刻与Ⅲ组患者同时值比较:cTnI、TNF-α、IL-6含量降低,心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小于Ⅲ组。结论: 尼可地尔可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处理方式的保护作用优于早期处理方式。
    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IL-6、IL-8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帅训军, 宫倩红, 艾登斌, 付世欧
    2010, 15(3):  326-330. 
    摘要 ( 82 )   PDF (204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IL-6、IL-8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48~67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依达拉奉组(E组),每组12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3 mg/kg、芬太尼 3 μg/kg,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后,E组给予依达拉奉 0.5 mg/kg; 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 0.04~0.08 mg/kg、芬太尼 0.05~0.1 mg,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 1.8%~2.7%。两组均在麻醉后切皮前(T1)、膨肺后 60 min(T2)、术后 1 h(T3)采取血样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血浆浓度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T1比较,两组IL-6、IL-8血浆浓度及其mRNA表达于T2-3 明显上升(P<0.05);与C组相比,E组IL-6、IL-8血浆浓度及其mRNA表达于T2-3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应用于单肺通气患者可有效抑制机体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
    3类活血化瘀中成药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浦江晨, 沈丽华
    2010, 15(3):  331-334. 
    摘要 ( 70 )   PDF (167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维脑路通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Chronic Stable Angina)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服用复方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维脑路通及安慰剂4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周),通过超声方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 N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中的内皮素(Endothelin-1, ET-1)及NO水平,分析各组患者服药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比较3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前后的丹参滴丸组和维脑路通组具有较大的FMD值变化(P<0.05),治疗前后的丹参滴丸组、维脑路通组和银杏叶组具有较大的NMD值变化(P<0.05),治疗前后的丹参滴丸组、银杏叶组和维脑路通组具有较大的ET值变化(P<0.05),其中以丹参滴丸组、银杏叶组最大,维脑路通组次之;与安慰剂组、维脑路通组比较,治疗前后的丹参滴丸组具有较大的NO值变化(P<0.05);其中以丹参滴丸组最大,银杏叶组、维脑路通组次之。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其作用效果以复方丹参滴丸最为显著,维脑路通及银杏叶片次之。
    综述与讲座
    血红素加氧酶-1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侯瑞英, 刘昭前
    2010, 15(3):  335-341. 
    摘要 ( 69 )   PDF (246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红加氧酶-1(HO-1)是一种诱导性抗氧化防御酶,可分解血红素释放出游离铁、一氧化碳和胆绿素,后者可迅速转化为胆红素,这三种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增殖的作用。HO-1在大多数组织内呈低水平表达,可被多种伤害性刺激诱导产生高水平表达,从而在维持细胞内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其基因启动子区5′端区域的2个突变可影响其转录水平,并且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此2个位点的多态性对HO-1的功能及其临床方面的意义作一综述。
    松果菊苷药动/药效研究进展与思考
    戴亮, 郝海平, 汪玉馨, 王广基
    2010, 15(3):  342-349. 
    摘要 ( 106 )   PDF (606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松果菊苷(ECH)在抗衰老、提高记忆力与神经保护、抗肿瘤、保护肝脏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此外,还对ECH的吸收和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将其药效学特征与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联系与比较,指出了ECH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之间存在的表面矛盾,并就如何解释这些矛盾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然来源的创新药物通常具有系统前广泛代谢的特点,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的可能是其活性代谢产物;应针对中药I类新药的这些特点,加强系统前代谢转化研究;并制订科学合理的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指导原则,用以指导具有类似特点的中药I类新药的研究。
    以细胞因子为靶点的抗哮喘药物研究进展
    蔡鑫君, 张相彩, 徐颖颖
    2010, 15(3):  350-355. 
    摘要 ( 80 )   PDF (211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多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的气道慢性炎症与重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抗哮喘药物的重要靶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以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类、肿瘤坏死因子、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为靶点的抗哮喘药物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就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些新的抗哮喘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袁晓红, 郭建荣, 金孝岠
    2010, 15(3):  356-360. 
    摘要 ( 78 )   PDF (184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稀释(HD)是术中常用的减少自体血丧失和异体血输注的血液保护方法,但血液稀释常会引起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和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对麻醉中所用麻醉药物尤其是肌松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