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综述与讲座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余巧玲, 翟葳葳, 刘 平, 邱 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809-81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2
    摘要190)      PDF (654KB)(196)    收藏
    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药物-药物和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常以固定剂量给药,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参数。但在某些紧急临床情况下,如出血、急性脑卒中、急性肾损伤、紧急手术前和怀疑药物蓄积中毒等,有必要监测患者体内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现有研究表明,利伐沙班血药浓度范围广泛,个体差异性大,存在临床用药风险。监测利伐沙班血药浓度,探索其药物治疗窗,可辅助临床个体化用药和安全用药。本文旨在概述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治疗窗研究进展及相关病例报道,以期为临床上利伐沙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医经典名方槐花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陈 橙, 邓 宇, 龚友兰, 张振铭, 段吾磊, 卿 俊, 张 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6): 697-70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3
    摘要186)      PDF (734KB)(149)    收藏
    槐花散出自南宋许叔微所著《普济本事方》,乃治“肠风脏毒”(肠风下血)的经典方。现代研究表明,槐花散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大多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痔疮术后出血以及出血性肛肠疾病、过敏性紫癜等皮肤病的治疗,其现代临床应用较古代临床应用稍有发挥。本文从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工艺研究与质量控制、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归纳,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结果,结合槐花散的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建议开发该经方的整方药理活性成分以及治疗放射性肠炎、过敏性紫癜及其他皮肤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抗炎靶点及作用机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新型控制策略研究新进展
    乔红亮, 丁 宁, 邓凯红, 刘彬彬, 董传江, 陈晓波, 邹黎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6): 676-68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1
    摘要167)      PDF (1017KB)(115)    收藏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被称为“超级细菌”。随着MRSA耐药机制的不断进化,通过传统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的困难不断增加。近年来,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控制策略从各个层面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具有抗菌活性,也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输送载体。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激活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与分子氧或底物作用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细胞氧化应激。中草药多种机制的抗菌特性已经被广泛证实。免疫疗法在对抗MRSA的免疫逃逸机制、多价疫苗和混合抗体的使用取得了突破。以mecA基因为代表的基因靶点正在不断被发掘。靶向硫醇依赖的氧化还原系统(thiol-dependent redox system,TDRS)尤其是硫氧还蛋白系统(thioredoxin system,Trx system)的新型候选抗菌化合物将是未来充满潜力的生力军。本文将MRSA的新型控制策略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PPAR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机制与药物研究进展
    王安婧, 王亚亚, 梁 轩, 闫雅婕, 苏 静, 李彩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796-80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1
    摘要161)      PDF (851KB)(143)    收藏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胆汁流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治疗药物匮乏,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线药物,但其药效却限于疾病早期,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体内平衡,是目前胆汁淤积治疗药物靶标的研究热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体内参与调节多种胆汁淤积机制的重要核受体,能通过抑制胆汁酸合成、降低胆汁酸毒性、影响胆汁酸代谢酶以及转运蛋白的表达改善肝内胆汁的淤积,且能够起到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以贝特类药物为主的PPAR激动剂单独或联合使用可改善胆汁淤积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和纤维化标志物水平。该综述对目前报道的基于PPAR作为胆汁淤积药物治疗靶标的机制及研发中或已运用于临床的药物治疗最新进展作以分析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药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武兴东, 岳红梅, 朱浩斌, 刘苗苗, 李雅亭, 许金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15-2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2
    摘要160)      PDF (1349KB)(79)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治疗的OSA可导致多种不良的健康后果,包括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紊乱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气道正压通气(PAP)、减肥、口腔矫正器、上气道手术、体位疗法等传统的OSA疗法主要针对OSA的解剖学因素。然而,OSA的发病机制是异质性的,非解剖学因素对大多数患者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用于治疗OSA,但是随着人们对OSA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致力于药物治疗OSA及其合并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将对近几年药物治疗OSA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为将来药物治疗OSA的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支持及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靶向Nrf2-铁死亡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治疗研究进展
    李梅, 李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88-19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09
    摘要159)      PDF (973KB)(75)    收藏
    铁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在转录上控制铁死亡途径的许多关键成分进而抑制铁死亡,将其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靶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铁死亡过程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中的作用。同时对Nrf2与铁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要的概述,重点综述药物靶向激活Nrf2通路抑制铁死亡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丹参酮II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秦文秀, 许军峰, 杨 婷, 王坪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6): 705-71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4
    摘要159)      PDF (758KB)(69)    收藏
    丹参酮IIA是传统中药丹参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作用。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梳理近年来丹参酮IIA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损伤的信号通路及其作用机制,发现丹参酮IIA可通过调控PI3K/Akt/mTOR、Nrf2、NF-κB、NLRP3、MAPK等多条信号通路,抑制IL-6、IL-8、TNF-α等关键炎性因子的活性和释放、上调神经元特异性结构蛋白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增殖,发挥抗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等作用,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细胞的损伤,显示出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和交互性的机制特点。基于此,本文对丹参酮IIA干预上述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丹参酮IIA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作为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的可能性
    李雅亭, 岳红梅, 刘苗苗, 许金回, 武兴东, 朱浩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818-82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3
    摘要155)      PDF (620KB)(138)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和典型的慢性纤维化肺病,近年来,对IPF的病理生理学认识、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了显著进展。但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治愈IPF的方法。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在IPF的发展过程中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或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是肺成纤维细胞中主要的cAMP降解酶,在纤维化的进展中上调,PDE4抑制剂在IPF模型中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纤维化作用。此外,PDE4广泛参与炎症过程,炎症过程在IPF的发病机制中也很活跃。因此,抑制PDE4是一种潜在的治疗IPF的方法。本文综述了IPF的发病机制和PDE4抑制剂在治疗IPF中的生理功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高磷血症新药 Tenapanor 药理作用及临床评价
    侯文平, 徐磊, 苏长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29-143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4
    摘要150)      PDF (700KB)(69)    收藏
    Tenapanor是一种新型降磷药物,主要作用于钠/氢交换蛋白3(NHE3)起抑制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下调磷酸钠盐协同转运蛋白(NAPI)的表达,从而降低肠道对磷的吸收。Tenapanor主要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ESRD-HD)患者高磷血症。腹泻为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Tenapanor进行文献检索,就其药理作用、药动学特性、临床评价、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和用法用量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文拉法辛相关PK-PD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 鑫, 邬国栋, 安 明, 李 刚, 刘 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788-79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0
    摘要148)      PDF (879KB)(137)    收藏
    文拉法辛(venlafaxine,VEN)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拮抗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再摄取,相比较其他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的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更有规律可循且具有毒副作用较小、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本文综述了VEN的PK-PD模型化研究及其定量关系以及影响VEN体内过程的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个体基因型、肝肾功能损伤、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rhsTM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赵灵芝, 何艳君, 谢建琴, 尤崇革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832-8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5
    摘要146)      PDF (722KB)(109)    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由脂质堆积引起的多灶性、缓慢进展性、免疫炎症性血管疾病。由AS引发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最严峻的生命威胁之一。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炎症刺激、脂质代谢异常、凝血系统紊乱是AS的主要病理机制。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它通过抗凝、抗炎和细胞保护的功能在维持血管系统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以TM胞外区域为基本结构的重组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recombinant human soluble TM,rhsTM),有很大潜能成为治疗AS的新工具。该文简述了TM的结构与功能,并对rhsTM在AS中的治疗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AS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瑞马唑仑的临床研究进展
    忻钰棋, 曹 亚, 王玉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95-12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4
    摘要139)      PDF (624KB)(175)    收藏
    苯二氮卓类药物是麻醉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开发的超短效苯二氮卓类药,它具有起效快、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少。本综述旨在概述瑞马唑仑的药代动力学、临床药理学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钠钙交换体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陈 峰, 黄鈺婷, 王笑, 樊官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03-140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0
    摘要139)      PDF (721KB)(51)    收藏
    钠钙交换体(sodium-calcium exchanger,NCX)由SCL8家族基因编码且属于阳离子反向转运蛋白家族一员,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膜结构上的阳离子转运蛋白,控制细胞钙的外流和内流,对维持细胞内钙浓度稳态及正常心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具有高发病率、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且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在HFpEF中,NCX反向模式过表达,心脏的舒张功能受损,心肌细胞钙瞬变因HFpEF的病因不同而存在差异。目前,以NCX为靶点的多种特异性抑制剂,能特异性抑制钙内流改善HFpEF的舒张功能障碍,提高HFpEF模型存活率,积极开发靶向抑制NCX的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科学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胃肠道间质瘤药物治疗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赵全铭, 杨满斗, 胡义波, 苏有橦, 普丽, 章瑜, 李文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1): 82-8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1.009
    摘要131)      PDF (835KB)(328)    收藏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GIST治疗的基石,但耐药基因的突变给治疗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KIT耐药突变的异质性是一个主要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多项GIST相关药物研究的完成,揭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在不同方向上治疗GIST的巨大潜力,为GIST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将从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和未来方向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仑卡奈单抗在早期阿尔兹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靳盼盼, 刘洋, 邱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07-2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1
    摘要129)      PDF (672KB)(162)    收藏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是一种用于治疗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的新药。它是一种人源性抗Aβ原纤维的单克隆IgG1抗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患者体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使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速度减慢,延缓疾病进展。本文从仑卡奈单抗的药理研究、临床研究、安全性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全面了解该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已有成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群体模型分析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的影响
    刘璐, 石雨菲, 何庆烽, 徐凤艳, 王鲲, 蔡卫民, 相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75-128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0
    摘要128)      PDF (705KB)(115)    收藏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或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基因多态性可能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因组学的研究对实现个性化、以患者为导向的精准医学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模型分析是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来定量描述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异性,可以量化协变量产生的影响。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采用群体模型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影响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研究进展
    郝 潇, 赵 美, 王文静, 张飞飞, 刘惠良, 党 懿, 李树仁, 齐晓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7): 824-83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7.014
    摘要125)      PDF (573KB)(81)    收藏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目前已在心力衰竭(合并/不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有明确获益。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死亡。心肌梗死患者应用SGLT2抑制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目的在于综述心肌梗死前后应用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探讨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研究进展
    胡康一, 曹林忠, 万超超, 尚征亚, 杨小瑞, 张勇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6): 688-69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2
    摘要119)      PDF (674KB)(52)    收藏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ANFH)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杂症,其致残率高、预后差的特点,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SANFH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大量的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以及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导致细胞受损或死亡,进而导致股骨头内骨代谢失衡、血流异常,加速了SANFH的发生发展。中药有着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在SANFH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和中药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控相应的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多靶点改善线粒体功能,显著防治SANFH的发生发展,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SANFH与线粒体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来防治SANFH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调控线粒体功能来治疗SANFH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联合抗毒蕈碱剂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王 娟, 刘维英, 叶育才, 付文丽, 张 莎, 李乐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6): 714-72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6.015
    摘要115)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因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歇性低氧伴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进而对全身器官造成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上气道结构异常,咽部扩张肌功能减退、上气道的不稳定也易造成上气道狭窄,且与睡眠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撤退和乙酰胆碱的增多有关,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和抗毒蕈碱剂可通过增加颏舌肌活动、改善气道稳定性等途径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高原低氧诱导肠稳态失衡的分子机制及中药防治研究进展
    康倩, 修明慧, 张雪燕, 杨丹, 王树威, 和建政, 龚红霞, 曹旺杰, 苏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91-140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9
    摘要111)      PDF (1444KB)(66)    收藏
    低氧是限制人群在高原生存的因素之一,能够引起呕吐腹泻、心慌气短、急性昏迷等症状。患有急性高原病的人约80%至少有一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如厌食、恶心、腹泻、呕吐等。研究高原低氧所致肠损伤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有利于高原胃肠道疾病的诊治。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就高原低氧造成肠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阐述,对高原低氧造成肠道形态学、肠道细胞、肠道菌群等肠稳态的改变,引起肠道炎症、氧化损伤等机制及中药防治进行总结,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及信息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多格列艾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杜小雨, 李宇蒙, 吴惠珍, 邱 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77-118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2
    摘要109)      PDF (639KB)(92)    收藏
    多格列艾汀是一种新型双作用变构系统性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KA),可同时激活胰腺和肝脏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肝糖原转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同时刺激肠道GK调节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发挥多重降糖作用,作为首个上市的GKA药物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多格列艾汀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
    李健, 王玉珠, 王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5): 596-6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5.016
    摘要109)      PDF (932KB)(73)    收藏
    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等技术指南,为建模与模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2022年7月,为了解国内新药研发企业在模型引导的药物研发(model-informed drug development,MIDD)方面的实践情况,药品审评中心对制药工业界在新药研发中应用MIDD的实践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收集到的企业反馈数据,分析MIDD技术在国内制药工业界的实践情况,并对当前仍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吡仑帕奈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陈思蕊, 李军强, 党小利, 王天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3): 354-3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3.015
    摘要107)      PDF (575KB)(78)    收藏
    睡眠障碍、偏头痛、认知与行为障碍和焦虑抑郁等都是常见的癫痫共病,癫痫患者的共病率是一般人群的8倍,影响癫痫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作为第三代抗癫痫药物,临床研究及应用已经显示出在癫痫共病治疗中的前景。PER可以改善癫痫共病睡眠障碍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效率,PER在减少癫痫共病偏头痛患者的癫痫发作和偏头痛发作方面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同时,PER对总体认知特征的影响是中性的,没有系统性的认知恶化或改善,但行为改变是最常见的PER相关不良事件之一。对癫痫共病焦虑和抑郁的患者,PER不会加重癫痫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且有一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善。本文将从PER对癫痫共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党洋斌, 梁宇欣, 王天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84-11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3
    摘要107)      PDF (738KB)(91)    收藏
    进行性肌阵挛癫痫(PME)是一组临床上较为罕见、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癫痫综合征。该病主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线粒体遗传,其共同临床特点为肌阵挛、多种癫痫发作类型和进行性神经功能及精神智能衰退。PME通常于儿童晚期或青春期起病,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癫痫综合征中约占1%。近年来,除了以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外,涌现出许多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治疗、神经调控治疗、免疫调控治疗、酶替代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PME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氨甲环酸围术期应用进展
    王文丽, 姚依婷,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198-20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0
    摘要104)      PDF (649KB)(94)    收藏
    围术期出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大量失血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氨甲环酸是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达到止血功效。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降低失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目前,氨甲环酸用于围术期止血日益广泛,正逐渐走进更多外科领域的共识和指南。本文拟对其作用机制、围术期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探讨在不同手术类型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氨甲环酸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儿童癫痫与维生素D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晨豪, 喻喜华, 闫文浩, 柴宇霞, 李燕燕, 李 锟, 李泽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99-130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3
    摘要101)      PDF (819KB)(71)    收藏
    癫痫是一种由于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长期、缓慢、反复、多病因、多临床表现等特点。其机制复杂,危害巨大,可造成不可逆的脑功能损伤甚至死亡。儿童癫痫发病率约为成人2倍,我国约有650万儿童癫痫患者,严重危害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癫痫的发生、发展、治疗等密切相关:首先,癫痫本身可能改变儿童活动、饮食等而影响维生素D水平;其次,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可能诱导肝药酶加速维生素D代谢引起其水平降低;同时,抗癫痫发作药物种类、合用、用药时长等因素与维生素D降低相关;另一方面,维生素D补充可能对儿童抗癫痫治疗具有一定的裨益。近年来就以上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然而结论仍未明确。作者回顾近年来儿童癫痫与维生素D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旨在就儿童癫痫疾病与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抗血小板治疗新靶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刘 强, 任艳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22-142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3
    摘要101)      PDF (628KB)(71)    收藏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形成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ACS的关键策略,尽管当前已取得一定成功,但仍存在局限性,如血栓复发和出血等副作用,这限制了药物的长期使用。未来的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通过针对参与血小板功能的新型靶点的拮抗作用,实现更有效或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具有潜力的靶点抑制剂,包括糖蛋白VI(glycoprotein VI,GPVI)、蛋白酶激活受体(PAR)-4、GPIb、5-羟色胺受体亚型2A(5-HT2A)、蛋白二硫异构酶、p选择素和磷酸肌醇3-激酶β的抑制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金刚, 李 强, 孙会艳, 王洪权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1073-108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5
    摘要101)      PDF (1736KB)(64)    收藏
    鼠尾草酸(CA)是一种存在于迷迭香中的天然酚类二萜化合物,其特征为邻二氢醌型分子。研究表明,鼠尾草酸在体外和体内对帕金森病(PD)有很强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鼠尾草酸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鼠尾草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本综述表明鼠尾草酸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涛涛, 苏文秀, 田利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8): 954-9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12
    摘要100)      PDF (573KB)(52)    收藏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SCH)是甲状腺功能的轻度受损。现有的多项研究提示SCH与抑郁的风险增加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SCH与抑郁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因此,SCH与抑郁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仍有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CH患者常规使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疗效依然不明确,并且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对各种临床精神结果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就SCH 与抑郁风险的相关性及其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丘脑室旁核在全身麻醉和睡眠觉醒神经通路中的作用
    顾芸菲, 陈苏衡, 于恺华, 鲍振星, 李玉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36-14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5
    摘要99)      PDF (557KB)(96)    收藏
    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PVT)是觉醒的关键核团。PVT在正常睡眠的觉醒调节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但在麻醉中其作用可能随着所处麻醉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围绕PVT觉醒功能神经通路来综述其在睡眠和麻醉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以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为靶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王准, 孙谕莹, 黄汉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378-139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08
    摘要97)      PDF (758KB)(70)    收藏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调节细胞存活、增殖和代谢。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理复杂,与衰老密切相关。研究发现,AD的病理发展过程中经常伴随着mTOR活性的变化,但尚不清楚mTOR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mTOR的复合物及其信号通路,重点综述了mTOR信号通路对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功能、自噬作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Tau蛋白和脑胰岛素抵抗等AD病理特征的影响,其次阐述了mTOR两种信号通路在抗衰老和延长寿命方面的调控作用,最后介绍了mTOR抑制剂在AD病理研究中的应用,为延缓和改善AD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张立仪, 郭紫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4, 29 (2): 230-235.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4.02.013
    摘要97)      PDF (631KB)(84)    收藏
    子宫内膜癌原发于子宫内膜,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逐年上升。虽然子宫内膜癌多见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但近年来该病有着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于未生育但有生育意愿的年轻患者,应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鉴于孕激素临床应用个体差异大、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就孕激素的临床应用现状、疗效、孕激素抵抗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Nrf2信号通路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朱浩斌, 岳红梅, 武兴东, 刘苗苗, 李雅亭, 许金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83-129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1
    摘要94)      PDF (892KB)(59)    收藏
    为应对日益增强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氧化损伤因子,哺乳动物的细胞防御机制处于不断进化过程中。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被誉为抗氧化损伤的“明星”分子,国际上耗费数百亿美元来开发相关靶向激活或抑制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形式,氧化应激是其最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并与OSA心、脑、肺、肾等各系统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揭示了Nrf2通路在OSA并发症中的机制联系,一些天然的Nrf2激活剂也通过动物实验展现出了新兴的治疗作用。然而,Nrf2在OSA不同靶器官的激活方式和效应途径尚未理清。因此,本文对Nrf2通路在OSA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加深对OSA并发症机制的理解并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褪黑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学磊, 录亚鹏, 邸雪睿, 郑奇辉, 石翊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09-14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1
    摘要93)      PDF (587KB)(74)    收藏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作为一种复杂血流动力学过程,可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引起组织损伤,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探究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褪黑素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抗氧化及抗炎特性的内源性激素,在降低细胞死亡、改善组织I/R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褪黑素与器官I/R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褪黑素应用于临床减轻器官I/R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三甲胺N-氧化物:骨质疏松治疗的潜在靶点
    赵阳婷, 陈重阳, 潘斌晶, 吕小羽, 刘靖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61-116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0
    摘要92)      PDF (1078KB)(88)    收藏
    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是一种在肝脏中由肝酶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生成的肠道菌群代谢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TMAO水平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TMAO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以及它通过氧化应激、炎症等途径对骨质疏松发生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血浆TMAO水平受饮食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这为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木香烃内酯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刘 丹, 刘 明, 金良友, 潘 娟, 辛昊儒, 刘梦圆, 李 鑫, 郑 坤, 冯晓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0): 1168-117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0.011
    摘要90)      PDF (1122KB)(73)    收藏
    近年来,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无论是中药有效提取成分或是复方制剂在肿瘤治疗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疗效及优势。中药木香中的活性成分木香烃内酯是一种天然倍半萜内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微生物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该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抑制乳腺癌、胃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白血病、肝癌、肺癌、卵巢癌、食管癌、结直肠癌、骨肉瘤等多种肿瘤的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PI3K/AKT/mTOR、AKT-MDM2-p53、ROS-AKT/GSK3β、Bcr/Abl和Stat5等信号通路,影响活性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等方面,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介导自噬及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G1期、S期。此外,木香烃内酯与伊马替尼、阿霉素联用可以起到减毒增效、增强抗肿瘤作用,并且还能逆转肿瘤耐药。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木香烃内酯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联合用药、逆转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成分新药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王 洁, 李 龙, 陈 凤, 刘胜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9): 1067-107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9.014
    摘要89)      PDF (577KB)(83)    收藏
    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塑,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其发病机制,寻找对抗肺纤维化的新靶点。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调控抗氧化基因,结合抗氧化反应原件来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从而保护组织及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刺激。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巨噬细胞极化、激活自噬、抑制铁死亡、阻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方面发挥抗纤维化作用。本文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肺纤维化的联系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肺纤维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法尼酯X受体翻译后修饰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刘兆丰, 李 玲, 那淑芳, 乐 江, 叶啟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292-129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2
    摘要87)      PDF (1688KB)(44)    收藏
    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一种由胆汁酸激活的核受体,参与调控胆汁酸、脂肪、葡萄糖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FXR活性受到多种翻译后修饰方式的调控。常见FXR翻译后修饰方式包括O-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SUMO化和甲基化等,这些翻译后修饰方式可能影响FXR结合DNA和配体、异源二聚化和亚细胞定位等功能,可能特异性调控下游基因转录表达。不同翻译后修饰可导致FXR稳定性及生物学功能改变,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近5年FXR的翻译后修饰方式及参与疾病调控的机制作一综述,探讨翻译后修饰方式对FXR生理学功能的影响,为以FXR为靶点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李涛, 杨丽霞, 高博, 李钦, 宋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2): 1415-142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2.012
    摘要87)      PDF (685KB)(92)    收藏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现有治疗药物仍有很大不足,亟需更为有效的新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通过调控该途径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因此,本文综述JAK/STA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并从治疗药物、临床前药物、中药三方面,将近年来干预JAK/STAT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药物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药物研发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脂肪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马怡彤, 马建红, 高亚婷, 刘 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1): 1315-132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11.015
    摘要84)      PDF (621KB)(136)    收藏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通常可在疾病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然而,复发及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肥胖作为EC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在EC中复杂且广泛的致癌作用已被验证,而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EC中的致癌和促癌机制也引发了持续的关注。本综述对既往关于脂肪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高度归纳和总结,阐明了脂肪细胞因子与EC的发生风险、分期分级以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EC发生发展中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这些信息将可能有助于EC中全新的分子标记物的开发,新的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而在未来打破当下EC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以及对复发及转移患者的治疗困境,从而改善EC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