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综述与讲座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维利西呱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刘平, 邱博, 吴惠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12-21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3
    摘要743)      PDF (1896KB)(299)    收藏
    维利西呱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作用于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通路,不仅可以增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对一氧化氮的敏感性,还可以不依赖于一氧化氮直接激动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生成增加,对心脏产生多维保护作用,为心衰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维利西呱的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药动学、临床疗效、药物相互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瑞马唑仑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金宝伟, 蒋宗明,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2): 1444-1448.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2.016
    摘要654)      PDF (1006KB)(351)    收藏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镇静药物,具有起效和恢复快,代谢不依赖肝肾功能,呼吸抑制轻,血流动力学稳定,长时间应用无蓄积,羧酸代谢物无药理作用,能被拮抗药氟马西尼快速逆转,有望成为临床镇静药物的新选择。本文就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性和近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阿芬太尼的临床药理特性及其麻醉应用进展
    王金伙,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7): 824-82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7.015
    摘要611)      PDF (412KB)(529)    收藏
    阿芬太尼是合成的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芬太尼衍生物,为短效强镇痛药。相比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等类似的麻醉药,阿芬太尼的效价最低,起效最快,作用时间更短,静注后1.4 min作用达峰,维持时间10~15 min,分布容积小,符合三室模型,经肝脏代谢失活后经尿排出。阿芬太尼作为芬太尼家族较早应用的药物,在镇痛、镇静、抗焦虑、麻醉诱导和维持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阿芬太尼的应用更加倾向于短小操作、日间手术、保留自主呼吸以及门诊诊疗的麻醉。随着国产阿芬太尼近期研制成功,并逐渐开始在麻醉中应用,阿芬太尼有望成为临床镇痛的新选择,但目前其临床应用经验和相关研究十分有限。本文就阿芬太尼的药理作用特点及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尹玉洁, 常丽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0): 1174-118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0.010
    摘要556)      PDF (487KB)(443)    收藏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是应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研制的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的创新中药,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功能。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通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快速审批通道获批,现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代表性中成药。连花清瘟药效学研究显示出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抗炎,退热、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作用,临床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感染、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多种呼吸系统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铁死亡调控信号通路以及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张亮, 廖勇群, 夏秦川, 周诗侗, 李小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27-23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5
    摘要536)      PDF (440KB)(384)    收藏
    铁死亡(ferroptosis)是具有铁依赖性的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主要特征包括脂质活性氧积累、铁离子积累和脂质过氧化。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和信号通路较为复杂,与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铁死亡抑制蛋白1、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等密切相关。本文就现有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进行整理,并对铁死亡与肿瘤、非酒精性脂肪肝、帕金森综合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玮, 胡佳丽, 王凯, 贺毅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53-106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12
    摘要477)      PDF (553KB)(240)    收藏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出现之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仅不到10%。与传统治疗相比,免疫治疗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在临床治疗过程,常出现各种免疫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大部分可通过适当的免疫调节剂予以控制。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的重视,也进一步发现其局限性,患者有免疫治疗耐药或者不敏感等问题,这提示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能为临床带来更大的效益。为此,本文对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效果与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LDLR的调控机制及其相关疾病与药物研究进展
    李苗, 俞沁玮,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8): 946-95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8.014
    摘要460)      PDF (519KB)(239)    收藏
    胆固醇是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成分,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及类固醇激素的原料。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参与胆固醇的代谢过程,在维持机体细胞胆固醇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DLR的表达受到转录、转录后及翻译后水平的精确调节,其表达失调将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从LDLR的分子调节机制、LDLR表达失调导致的靶器官损害及以LDLR为靶点的药物研发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LDLR靶点药物提供新的见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樊文香, 张锦璐, 徐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65-107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13
    摘要458)      PDF (457KB)(342)    收藏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AChRs)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表达,并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中扮演重要作用。激活α7 nAChR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到有益作用。本文总结了关于α7 nAChR受体分布、表达等信息,并进一步对α7 nAChR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开发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褪黑素人体网络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邵明坤, 刘蓉, 孙品, 关水, 廖炳灿, 李莎, 丛滔, 梁凯, 马辉, 孙长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9): 1031-10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9.010
    摘要453)      PDF (2524KB)(237)    收藏
    人体内的褪黑素主要是一种内源性吲哚胺类激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褪黑素除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之外,还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骨骼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褪黑素的人体网络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问题聚焦点与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m7G甲基转移酶METTL1在肿瘤中的作用
    洪子强, 苟文曦, 崔百强, 白向豆, 金大成, 苟云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1): 93-1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1.012
    摘要452)      PDF (1346KB)(159)    收藏
    N7甲基鸟嘌呤核苷酸(N7-methylguanosine, m7G)是一种常见的RNA转录后修饰,在RNA加工、代谢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由甲基转移酶1(methyltransferase 1, METTL1)和WD重复结构域4(WD repeat domain 4, WDR4)复合物调控。多项研究表明,METTL1/WDR4复合物促进或抑制许多肿瘤的进程,包括头颈部肿瘤、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和食管鳞癌等,这依赖于tRNA或miRNA的m7G甲基化修饰。因此,METTL1和m7G修饰可以用作生物标志物或潜在的干预靶点,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主要讨论METTL1通过m7G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刘星, 吴影, 李洋,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95-69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3
    摘要441)      PDF (372KB)(301)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在大幅度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医疗安全、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和个体自主等伦理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减少算法偏见并不断增加透明度、完善技术适应价值多样性,尊重患者和医生的自主权等措施,以期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监管注入伦理和管控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与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
    娄安琦, 余俊先, 程子昭, 苏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80-68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1
    摘要428)      PDF (3919KB)(215)    收藏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的关键介体,也是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的临床有效治疗靶标。BTK抑制剂(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在MCL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介绍了BTKI的作用机制。伊布替尼是第一代BTKI,临床疗效较好,但存在局限性,比如毒性和耐药问题。新型BTKI,如泽布替尼、阿卡替尼及奥布替尼,可以提高第一代BTK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篇综述比较了这两代BTKI在结构、功能上的异同,为BTKI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2019年11月15日,美国FDA批准泽布替尼上市,用于治疗经治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与伊布替尼相比,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靶点选择性更高,抑制更持久,不良反应少,患者受益更多。泽布替尼为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提供可行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治疗其他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是非常有前景的靶向药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陈文捷, 王亚兵, 陈晓琳, 任俊玲, 赵晚君, 陈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 116-12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6
    摘要423)      PDF (358KB)(210)    收藏
    近年来,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曲线明显上升。分化型甲状腺癌经过手术、131I放疗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等治疗后,大多数患者总体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且有1个或多个癌基因的突变,则成为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应用上述的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本文综述了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尽早识别及早期进行靶向治疗等争取必要的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阿尔兹海默病的疾病进展模型与研究进展
    张宁远, 郑锡军, 许羚, 刘红霞,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87-6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2
    摘要407)      PDF (681KB)(253)    收藏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病理机制暂不明确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定量药理学中的疾病进展模型可以通过定量的方法充分描述AD患者疾病发展轨迹。通过模型中引入生物标志物信息,可有助于加深对AD病理机制的研究,辅助并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现已有多种经验性或半机制的AD疾病进展模型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治疗药物监测在环孢素A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王晖, 徐晓芳, 李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707-713.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5
    摘要404)      PDF (461KB)(224)    收藏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 CsA)是一种细胞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血液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个体差异大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对CsA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及个体化给药可以确保其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但CsA治疗窗窄,其血药浓度受年龄、性别、饮食、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CsA的TDM及个体化给药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新型麻醉镇痛药:艾司氯胺酮
    贾涛, 滕金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7): 834-8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7.015
    摘要392)      PDF (468KB)(238)    收藏
    出色的麻醉药艾司氯胺酮,效价较氯胺酮高,起效快,体内消除迅速,呼吸抑制轻,对循环系统影响小,在临床麻醉和镇痛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亚麻醉剂量方案在各类手术和短小检查应用最广,相较于传统氯胺酮,所需起麻醉效力的剂量和精神副作用更低,镇痛效能更强,很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线粒体自噬在肝胰岛素抵抗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全海燕, 江兴, 何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198-20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1
    摘要368)      PDF (392KB)(167)    收藏
    向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肝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表明,肝脏脂肪酸积累可通过糖异生、脂肪生成、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等途径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脂肪酸在线粒体中进行的β氧化是脂肪酸的主要代谢途径,线粒体功能障碍已被证实与肝脂肪酸异常诱导的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是细胞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选择性降解受损的线粒体,以逆转线粒体功能障碍,保持线粒体动力学功能。因此,线粒体自噬可以促进线粒体脂肪酸氧化,抑制肝脏脂肪酸积累,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本文先回顾了关于线粒体自噬和肝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强调了线粒体自噬在肝脏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刘星, 卢晓然, 吴影, 于海涛,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3): 322-32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3.012
    摘要356)      PDF (980KB)(326)    收藏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臻成熟,已经渗透到临床试验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为临床试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人工智能应用于临床试验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面临很多伦理问题,包括数据质量导致的试验风险、数据监管带来的隐私保护以及数据授权与知情同意矛盾等。我们应该精准定位人工智能于临床试验的可实现应用并理解其现实的伦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临床试验全过程性能的最大化改进,包括加强数据质量管理,降低临床试验风险;优化数据监管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搭建数据授权平台,健全知情同意司法保护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新冠病毒疫苗与单克隆中和抗体各期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概述
    李珊珊, 顾静文, 张菁, 杨海静, 刘薇, 喻一奇, 张文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190-19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0
    摘要355)      PDF (436KB)(244)    收藏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疫苗在控制病毒传播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单克隆病毒中和抗体亦可降低病毒载量,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导致住院。目前约有数百项有关COVID-19疫苗及单克隆中和抗体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疫苗侧重于疾病的预防,而中和抗体侧重于疾病的治疗。两者临床试验的开展遵循不同的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在研究目的、试验设计、试验实施、观察要点及结果评价中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概述两者异同点,为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CDK1参与肝细胞癌的发展机制及其抑制剂应用价值
    叶凯丽, 郑雯, 叶啟发, 杨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86-10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16
    摘要344)      PDF (1551KB)(165)    收藏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1, CDK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有丝分裂中发挥检查点作用,协调和推动细胞周期进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CDK1显著上调,主要与p53信号转导途径、LINC00346-miR-199a-3p-CDK1/CyclinB途径、SNHG16/let-7b-5p/CDC25B/CDK1途径和Upf1-SNORD52-CDK1途径等信号通路相关。本文系统阐述CDK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阐明CDK1抑制剂靶向治疗HCC现况,可为以CDK1为靶点的HCC治疗提供线索与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间充质干细胞对自身免疫病治疗作用研究进展及机制探究
    路明, 尹晓玉, 张志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700-70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4
    摘要337)      PDF (571KB)(208)    收藏
    间充质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间质中的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心肌细胞。MSCs的来源比较广泛,包括骨髓、脂肪组织、牙髓、脐带和胎盘、外周血、皮肤和滑膜液。国内外研究表明,MSCs在多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巨大应用潜力。MSCs为医学界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引发了人们对MSCs移植治疗自身免疫病试验的研究热潮。然而,鉴于当前MSCs的一些局限性,真正安全地应用到自身免疫病的治疗还需要更大体量和更为深入的试验和临床数据支持。本文将对MSCs在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新型速效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于泽芳, 范理菊, 尹晓玉, 高丽丽,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5): 595-60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5.013
    摘要337)      PDF (384KB)(209)    收藏
    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性疾病。传统的抗抑郁药主要是以单胺类神经递质为靶点,但该类药物显效慢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因此,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单胺假说转到谷氨酸能、γ-氨基丁酸、阿片类药物和炎症系统等研究领域。近年来,新型抗抑郁药物的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一些药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汇总了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究机制及治疗方案,并对常见的速效抗抑郁药物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利妥昔单抗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李梦雪, 何 杰, 余霞霞, 胡琳璘, 邵 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4): 468-47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4.015
    摘要334)      PDF (638KB)(236)    收藏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目前在临床上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治疗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方案。此外也应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免疫介导的肾病等。利妥昔单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药动学个体差异较大,为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目前,关于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优化利妥昔单抗给药方案的研究已有报道。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利妥昔单抗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国内患者制定利妥昔单抗个体化给药方案、实现精准化给药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人体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中健康受试者筛选标准探讨
    孙宇宸, 刘银辉, 张贤, 袁通, 荆梦瑶, 张新宇, 杨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714-72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6
    摘要332)      PDF (401KB)(226)    收藏
    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一环,虽然已有大量药物安全性数据和临床应用数据,研究药物仍可能存在对健康受试者的伦理风险。本文归纳了健康受试者的定义,总结了健康受试者的一般纳排标准、辅助纳排标准、考虑药物特殊性的纳排标准,讨论了健康受试者招募中检测异常值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的判断依据、提高筛选通过率的考虑因素,以期为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以αv为靶向的整合素作为肺纤维化的药物靶点
    刘南玉, 岳红梅, 宋佩佩, 魏继芳, 魏雅倩, 谢莹莹, 王嘉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6): 709-7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6.015
    摘要331)      PDF (369KB)(151)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预后不良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疾病,尽管接受了治疗,大多数患者病情仍有可能进展或恶化。整合素是异二聚体细胞表面蛋白,是干预肺纤维化有希望的治疗靶点。αv整合素是纤维化发展的核心,因为它们激活潜伏的TGF-β,一种已知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αv亚基可以与β1、β3、β5、β6或β8亚基形成异二聚体,这些整合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对于肺纤维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尚不清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本综述总结了肺纤维化与αv整合素相关联的知识,以及有关αv整合素抑制剂的新出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胆囊收缩素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叶情, 王宇红, 刘检, 赵洪庆, 邹蔓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72-67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10
    摘要326)      PDF (1110KB)(194)    收藏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性疾病。新近研究发现,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作为一种脑肠肽(brain gut peptide, BGP)小分子,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和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为进一步明确CCK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联系,本文就CCK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突触功能、分子及环路机制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双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原性
    陈敏,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0): 1208-121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0.015
    摘要318)      PDF (331KB)(241)    收藏
    双特异性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两种不同抗原的抗体,与普通抗体药物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以及能够同时阻断多条疾病通路的优势。迄今为止,全球共有3款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已上市,近100种双特异性抗体在研,展现出广阔的开发前景。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指其进入体内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药抗体,可能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性质产生影响。本文对卡妥索单抗(catumaxomab)、博纳吐单抗(blinatumomab)、艾美赛珠单抗(emicizumab)的免疫原性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双特异性抗体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调控肿瘤糖代谢重编程改善肿瘤耐药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
    杨贺淳, 史道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7): 836-8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7.017
    摘要314)      PDF (340KB)(222)    收藏
    肿瘤耐药是目前临床药物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机制众多,其中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是重要的学说之一。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以满足快速增殖的能量需求,而糖代谢方式和途径的改变对肿瘤细胞至关重要。本文就参与肿瘤耐药的糖代谢重编程相关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马月, 范方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12): 1430-1436.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12.014
    摘要312)      PDF (1797KB)(159)    收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是磷酸戊糖途径(PPP)的限速酶,主要维持还原等效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以及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减弱G6PD活性或PPP功能失调可阻止正常细胞增殖,严重缺乏G6PD会损害胚胎发育,延缓器官生长。现许多研究已证明,G6PD的异常激活会导致多种类型癌症的细胞增殖和适应能力增强,并易引起治疗药物耐药,加大临床治疗困难。研究G6PD在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找出新的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迫切需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调理肠道菌群:治疗痛风的一种新策略
    陈宇, 顾兵, 李华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1): 1307-131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11.014
    摘要310)      PDF (3701KB)(173)    收藏
    痛风是因嘌呤及尿酸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持续性升高,致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诱发炎症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酸升高和炎症发作。研究表明痛风与肠道菌群的改变互为因果,肠道菌群不仅能够影响嘌呤及尿酸代谢也可调节炎症反应。因此,调理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痛风的一种新策略。该文从肠道菌群调节嘌呤及尿酸代谢和炎症反应出发,以阐明调理肠道菌群作为痛风治疗新策略的具体应用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在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的思考
    郑斌婕, 刘娜, 曾祥昌, 黄馨仪, 陈露露, 欧阳冬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6): 662-67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6.009
    摘要308)      PDF (1454KB)(281)    收藏
    仿制药占我国化药市场的95%以上,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用药的疗效和安全。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肠道菌群被认为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药代动力学影响并分析其在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的潜在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中药解热作用研究进展
    陈升富, 李晓琳, 王维刚, 杜玮泽, 李茂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3): 334-34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3.014
    摘要296)      PDF (915KB)(254)    收藏
    发热是机体受到感染和炎性疾病的标志,持续高热会导致细胞变性,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时会影响大脑神经及组织功能。虽然发热过程常见而又普通,但其病理机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如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等。大量研究表明,传统中药复方及其活性组分可以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IL-6)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介质(PGE2、cAMP),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体温病理性升高。本文总结PubMed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就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解热作用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利用传统中药治疗发热,挖掘新型退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Lin28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吕霄晗, 林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05-211.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2
    摘要292)      PDF (1359KB)(93)    收藏
    Lin28是一种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其家族包括Lin28a和Lin28b两种同源异构体。Lin28参与了细胞分化、生长和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Lin28还涉及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Lin28与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关系作一介绍,揭示Lin28与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PDE4抑制剂作为肺纤维化的治疗靶点
    刘南玉, 岳红梅, 宋佩佩, 魏继芳, 魏雅倩, 谢莹莹, 王嘉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3, 28 (3): 355-36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3.015
    摘要292)      PDF (665KB)(328)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进行性并最终致命的慢性间质性肺病,其特征是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且目前治疗选择有限。cAMP是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在松弛气道平滑肌细胞和减少炎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磷酸二酯酶(PDE)是一种酶超家族,PDE4酶在 11种 PDE超家族酶中占主导地位,并具有4种同工型 ——PDE4A、 PDE4B、PDE4C和 PDE4D,可选择性地水解 cAMP,而 PDE4抑制剂通过阻止 cAMP分解来提高 cAMP水平,从而发挥抗炎、抗重塑作用,为治疗 IPF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药物靶点。本综述总结了肺纤维化与 PKE4相互关联的知识,以及有关 PDE4抑制剂的新出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解读
    刘维, 薛钧升, 于之恒, 王紫愉, 陈镕, 周田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1): 86-94.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1.012
    摘要288)      PDF (1238KB)(195)    收藏
    近年来,以定量药理学为基础的模型化与仿真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日益凸显。2021年8月,FDA发布了《基于药代动力学方法支持PD-1/PD-L1单抗治疗肿瘤患者的替代剂量方案选择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基于群体PK(Pop-PK)模型仿真寻找替代方案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标准。本文首先对PD-1/PD-L1单抗的现有临床方案以及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了总结,随后列举了基于Pop-PK仿真方法辅助替代方案获批的既往实际案例,并进一步分析了该指南用于PD-1/PD-L1单抗替代方案优化的要点,展望其对PD-1/PD-L1单抗临床研发的意义和价值,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自噬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曹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3): 345-352.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3.015
    摘要287)      PDF (644KB)(206)    收藏
    自噬是由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 ATGs)调控细胞,使细胞内老化、损伤的细胞物质被送到溶酶体内降解和再循环利用,从而维持细胞稳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自噬选择性地以细胞内病原体为目标进行破坏的能力被认为是先天免疫反应的一个关键方面。遗传研究表明,几种自噬相关基因在IBD发病机制中具有临床相关性。本文将阐述自噬在IB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相关的最新进展,以及以自噬为靶点的IBD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硫化氢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武俊池, 于楠楠, 赵程程, 刘文辉, 罗芝英, 蔡骅琳, 刘艺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2): 235-24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2.016
    摘要281)      PDF (367KB)(187)    收藏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物信号分子。H2S在体内经酶催化和非酶途径产生,生理浓度的H2S对人体是有益的,内源性的H2S具有抗氧化、炎症、调节细胞凋亡、血管舒张、降血压、神经调节和骨保护等作用。H2S参与了组织和器官的修复,未来可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将就H2S在组织损伤中常见的修复和再生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有利于理解体内H2S的作用和新药的开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早期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欧阳晨溪, 黄洁, 项玉霞, 王晓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7): 802-807.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7.012
    摘要281)      PDF (369KB)(158)    收藏
    早期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向临床转化的早期探索阶段,随着国家对创新药研发的大力鼓励以及企业的大力投入,大量创新药物进入早期临床试验,而早期临床试验一般基于创新的诊疗机制、制药技术和给药方法,且其研究设计方案复杂多样、计算机模拟等新技术在早期临床试验过程中也被广泛应用,这些方面是早期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伦理性审查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基于早期临床试验的特点,通过对早期临床试验中风险不确定性、治疗性误解、受试者补偿、突破性治疗等伦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伦理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新策略:间充质干细胞疗法
    彭静, 宋静, 栾家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1, 26 (9): 1073-1079.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1.09.014
    摘要278)      PDF (865KB)(168)    收藏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全球蔓延,全球累计确诊超过16 750万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具有高传染性,人体感染后具有呼吸道症状、发热、严重呼吸综合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对于COVID-19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大部分治疗方案采用的是对症支持治疗,但是预后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不仅能够修复损伤的肺组织,还具有调控免疫、抗炎等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将对MSCs应用于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做一综述,以供同行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褪黑素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雪恒, 李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22, 27 (6): 715-720.   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2.06.016
    摘要277)      PDF (377KB)(127)    收藏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部疾病,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也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可以治愈的药物。褪黑素(MT)是脊椎动物松果体产生和释放的一种神经激素,多项研究表明MT具有抗纤维化作用,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上皮-间质转化、抗凋亡、调节自噬等多种途径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T与IPF关系的研究成果,以期为IPF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